資源簡介 第四課 探索認識的奧秘學習目標(1)了解人的實踐活動的特性和作用;闡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2)明確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要正確地認識和改正錯誤。 (3)掌握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要樹立追求真理的信念和勇氣,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建|構|知|識|體|系|第1課時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系統知識(一) 認識與實踐[基本理論·整理強化] 1.認識: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類型 感性認識 理性認識含義 是人們在實踐基礎上由 直接感受到的關于事物的現象、事物的外部聯系、事物的各個方面的認識 是人們借助 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于事物的本質、全體、內部聯系和事物自身 的認識 反映形式 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 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三種形式階段 認識的 階段 認識的 階段 聯系 感性認識(基礎、前提)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 感性認識,二者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具有辯證統一關系 [強調]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都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正確的認識能夠指導實踐順利發展,而錯誤的認識則會導致人們的實踐活動產生挫折。2.如何理解實踐的概念、形式人 人是實踐主體,不同于動物的本能活動 意識和主觀能動性是人特有的改造 客觀 世界 客觀世界是實踐的客體,實踐是發生在人與自然界、人與社會之間的活動 改造 的活動才是實踐,認識客觀世界、改造主觀世界的活動并非實踐 基本的實踐活動形式:改造自然的 (最基本)、變革社會的實踐和探索世界規律的科學實驗活動(目的在于認識和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 物質性 活動 實踐是物質間相互作用的過程 直接作用于客觀事物人改造客觀世界是在人特有的意識指導下, 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為現實的東西。實踐是連接主觀和客觀世界的橋梁,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具有 [點睛] 運用概念內涵與外延的知識理解實踐的概念,不能擴大實踐的外延,如:認為“實踐是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也不能縮小實踐的外延,如:認為“實踐是人們改造自然界的活動”。3.實踐的特點(1)客觀物質性理解 ①實踐的基本要素包括實踐的 (人們)、實踐的 (客觀世界)和實踐的 ,它們都是客觀的;②實踐活動(物質性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是受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制約的,也具有客觀性 區別 實踐活動與人的認識活動的區別側重點 強調實踐受客觀因素的制約(2)主觀能動性理解 實踐是人有 、有意識(意識、主觀能動性)的活動 區別 實踐活動與動物本能活動的區別側重點 強調實踐受主觀因素的影響(3)社會歷史性理解 ①社會性:實踐是處在一定 中的人的活動(人和人類社會是同時產生的);②歷史性:人的實踐活動是 著的(實踐的主體世代延續、實踐的客體無限變化) 區別 實踐活動與孤立的個人活動的區別側重點 社會性,強調實踐受橫向因素的影響;歷史性,強調實踐受縱向因素的影響(4)直接現實性理解 實踐可以把人們頭腦中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區別 意識指導作用的發揮離不開實踐側重點 強調可以直接作用于客觀事物[辨析] 注意區分實踐的特點與意識的特點(1)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2)實踐是連接主觀和客觀世界的橋梁,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意識不具有直接現實性,意識不能直接改造世界。[即時評價·澄清微點]1.(2024·福建高考)西藏那曲,平均海拔4 500米,高寒缺氧、凍土堅實、土壤貧瘠、大風凜冽,曾是全國唯一沒有樹的城市。為破解那曲植樹難題,2016年科技部啟動那曲植樹關鍵技術研發項目。相關科研團隊在那曲建立實驗基地,選擇云杉等適合那曲生長的優質樹種,實時監控光、溫度、水、土壤、大氣、風速等指標,確保樹苗能在最佳環境下生長;發明PE樹圍土壤積溫技術,解決了風大、凍害問題;推廣節水灌溉、生態修復等技術,解決了土壤保水施肥難問題。現在的那曲,云杉等樹木茁壯成長。對科研團隊破解那曲植樹難題的活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科研團隊將已獲得的理性認識用于指導實踐②科研團隊通過實踐獲得了樹苗生長條件的理性認識 ③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是科研團隊基本的實踐活動形式 ④科研團隊通過實踐把人腦中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3·北京高考)從2023年3月23日起,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聯合市氣象局正式發布森林體驗指數,公眾出游時可據此選擇心儀的游憩目的地。這一做法 ( )A.將繁多的數據變成簡明的指數,說明人的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B.服務于公眾的旅游感受,表明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目標C.優化了城市森林空間布局,提升了林地、濕地的生態價值D.提供了差異化的基本公共服務,助力創造公眾的高品質生活3.(2023·河北高考)同是長江,幾度遭貶的蘇軾鐵板銅琶高歌“大江東去”,而李煜則多愁怨嘆“一江春水向東流”;同是明月,張九齡吟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觸發了思親的無限情愫,而張若虛發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引出的是深邃的哲理思考。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看,材料表明 ( )①認識具有主體差異性 ②認識是一個無限發展的過程 ③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④認識根源于主體獨特的內心感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4·湖北宜荊荊隨恩二模聯考)雖然量子技術非常先進,但是它需要一個比較長的發展階段,需要運用量子技術驗證科學家一個個的設想。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將“量子”搬出實驗室,整整花費了15年的時間,攻破多個技術難關,打破技術壁壘,研制出了高精度銣原子絕對重力儀裝備。材料說明 ( )①科學實驗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能改造主客觀世界 ②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經過檢驗才能正確指導實踐 ③量子科學實驗作為量子理論發展的基礎具有直接現實性 ④認識具有反復性,直接經驗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系統知識(二)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基本理論·整理強化]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正確理解 側重點 認識誤區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 認識是主體(即人)對客體(即客觀事物)的 反映,這種反映只有在實踐中、在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實現 強調的是認識來源于實踐,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從無到有” 把間接經驗作為認識的來源;把認識的來源與獲得認識的途徑等同實踐是認識發展的 (根本) 動力 ①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②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③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 強調認識的動態發展是由實踐推動的;認識在實踐中“深化和發展” 把認識 絕對化、 思想僵化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①實踐處在主觀和客觀交匯點上。②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自己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③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 強調的是實踐能夠把主觀和客觀聯系起來加以比較和對照 把科學 理論作 為檢驗 認識的 真理性 的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①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②認識本身不是目的, 才是認識的目的 強調的是認識要回到實踐中去、服務于實踐,突出認識的終極意義 脫離實踐、紙上談兵,認識不為實踐服務[辨析] “兩個不等于”(1)認識的來源≠獲得認識的途徑:認識的唯一來源是實踐;獲得認識或獲得知識的途徑包括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兩種。(2)認識的根本任務≠認識的目的:認識的根本任務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獲得真理性認識;認識的目的是指導實踐。2.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原理 方法論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 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積極投身社會實踐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科學的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則會把人們的實踐活動引向歧途 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技法點撥] 兩種方法突破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1)圖示法(2)標志性關鍵詞法理論 關鍵詞實踐是認識 的基礎 針對、立足、基于、按照、根據……(問題、現狀、特點、情況、形勢、影響)提出、制定、出臺、調整、頒布……(理論、方針、政策、規劃、措施、方案)等認識對實踐 的反作用 在……(主題、路線、方針、措施、制度)下,促進……(事業、活動、實踐)取得成就、勝利、發展、前進、成功等[即時評價·澄清微點] 1.(2023·江蘇高考)動物實驗一直是人類測試、評估藥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主要方法,過去兩個世紀對猩猩、猴子等非人靈長類動物開展的實驗,讓人們意識到實驗會給動物帶來痛苦。隨著數據分析、細胞建模、類器官、器官芯片等技術的進步,對藥物安全性與有效性的考量不必再完全依賴于動物實驗。材料說明 ( )①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主觀世界②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③正確的理論對社會實踐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④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3·全國乙卷)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回答并指導解決問題是理論的根本任務。今天我們所面臨問題的復雜程度、解決問題的艱巨程度明顯加大,給理論創新提出了全新要求。這一論述的認識論根據是 ( )①發展著的社會實踐不斷向認識提出新的課題②社會實踐為認識發展創造了越來越優越的條件③滿足社會實踐的需要是認識的根本目的和歸宿④社會實踐為驗證認識正確與否提供了客觀標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4·湖南長沙市一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需要我們從理論上進行總結、概括,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新質生產力理論的提出,是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重大創新。這表明 ( )①實踐決定認識,是認識的基礎 ②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 ③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自己的主觀世界 ④新質生產力理論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進行了辯證否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第1課時系統知識(一)[基本理論·整理強化]1.感覺器官 抽象思維 規律性 初級高級 依賴于 2.生產實踐 客觀世界直接現實性 3.(1)主體 對象 手段(2)目的 (3)社會關系 歷史地發展[即時評價·澄清微點]1.選B 科研團隊發明PE樹圍土壤積溫技術,推廣節水灌溉、生態修復等技術解決問題,說明科研團隊將已獲得的理性認識用于指導實踐,①正確。材料強調科研團隊將已獲得的關鍵技術用于解決問題,強調用認識指導實踐,未涉及通過實踐獲得理性認識,②排除。基本的實踐活動形式包括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變革社會的實踐、探索世界規律的科學實驗活動等,③錯誤。為破解那曲植樹難題,科研團隊在那曲建立實驗基地,啟動那曲植樹關鍵技術研發項目,解決了各種問題,表明科研團隊通過實踐把人腦中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④正確。故本題選B。2.選A 政府部門發布森林體驗指數,公眾出游時可根據森林體驗指數選擇心儀的游憩目的地,政府部門將繁多的數據變成簡明的指數,說明人的實踐活動具有主觀能動性,A符合題意;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目的,B錯誤;政府部門發布森林體驗指數,并沒有優化城市森林空間布局,提升林地、濕地的生態價值,C不符合題意;材料中政府部門沒有提供差異化基本公共服務,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A。3.選B 從認識論看,面對同一事物,不同認識主體由于受各種主客觀條件的影響和制約會產生不同的認識,認識具有明顯的主體差異性,故①正確。古詩詞作為詩人獨特實踐經歷和生活閱歷的產物,彰顯著其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體現了認識的本質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故③正確。認識確實是一個無限發展的過程,但這與題干信息不相關,故②不符合題意。認識來源于實踐而非人的內心感覺,故④不正確。所以,正確答案為B。4.選A 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科學實驗是基本的實踐活動形式之一,“需要運用量子技術驗證科學家一個個的設想”,這說明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主觀世界,①符合題意。正確的認識才能正確指導實踐,經過檢驗的不一定都是正確的認識,②說法錯誤。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③說法正確。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系統知識(二)[基本理論·整理強化]1.能動 認識能力 改造世界[即時評價·澄清微點]1.選B “過去兩個世紀對猩猩、猴子等非人靈長類動物開展的實驗,讓人們意識到實驗會給動物帶來痛苦”,這說明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主觀世界,①正確。材料強調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沒有體現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②排除。材料強調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不涉及理論對實踐的作用,③排除。隨著數據分析、細胞建模、類器官、器官芯片等技術的進步,對藥物安全性與有效性的考量不必再完全依賴于動物實驗,這表明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促進人類認識的發展,④正確。2.選B 材料表明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今天面臨的復雜問題,給理論創新提出了全新要求,這表明發展著的社會實踐不斷向認識提出新的課題,①符合題意。回答并指導解決問題(實踐)是理論(認識)的根本任務,表明滿足社會實踐的需要是認識的根本目的和歸宿,③符合題意。材料主旨是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需要通過理論創新回答并指導人們解決社會實踐問題,這強調的是要發揮正確認識對實踐的指導、推動作用,既沒有體現社會實踐為認識發展創造了越來越優越的條件,也沒有體現社會實踐為驗證認識正確與否提供了客觀標準,②④不符合題意。3.選B 正是我國謀求高質量發展的實踐催生出了新質生產力的概念,并且我們需要在實踐中對新質生產力理論進行更多的總結、概括,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表明實踐決定認識,是認識的基礎,①符合題意。材料不體現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②排除。新質生產力理論的提出,表明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了自己的認識能力,說明了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自己的主觀世界,③符合題意。應該是新質生產力理論對傳統生產力理論進行辯證否定,新質生產力理論是同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一脈相承的,不能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進行辯證否定,④表述錯誤。故本題選B。7 / 7(共72張PPT)第二單元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探索認識的奧秘第4課學習目標(1)了解人的實踐活動的特性和作用;闡明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2)明確真理是具體的有條件的,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要正確地認識和改正錯誤。(3)掌握認識的反復性、無限性和上升性,要樹立追求真理的信念和勇氣,與時俱進,開拓創新。輸入你的標題建構知識體系第1課時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一、二、系統知識(一) 認識與實踐目 錄系統知識(二)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一、三、課時質量評價系統知識(一) 認識與實踐輸入你的標題基本理論·整理強化1.認識: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類型 感性認識 理性認識含義 是人們在實踐基礎上由________直接感受到的關于事物的現象、事物的外部聯系、事物的各個方面的認識 是人們借助__________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于事物的本質、全體、內部聯系和事物自身 的認識反映 形式 包括感覺、知覺和表象三種形式 包括概念、判斷和推理三種形式感覺器官抽象思維規律性階段 認識的 階段 認識的 階段聯系 感性認識(基礎、前提)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 感性認識,二者相互滲透、相互包含,具有辯證統一關系續表[強調] 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都有正確與錯誤之分,正確的認識能夠指導實踐順利發展,而錯誤的認識則會導致人們的實踐活動產生挫折。初級高級依賴于2.如何理解實踐的概念、形式人 人是實踐主體,不同于動物的本能活動 意識和主觀能動性是人特有的改造 客觀 世界 客觀世界是實踐的客體,實踐是發生在人與自然界、人與社會之間的活動 改造 的活動才是實踐,認識客觀世界、改造主觀世界的活動并非實踐基本的實踐活動形式:改造自然的________ (最基本)、變革社會的實踐和探索世界規律的科學實驗活動(目的在于認識和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生產實踐客觀世界物質性活動 實踐是物質間相互作用的過程 直接作用于客觀事物 人改造客觀世界是在人特有的意識指導下, 通過實踐把觀念的東西變為現實的東西。 實踐是連接主觀和客觀世界的橋梁,是 “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具有____________續表[點睛] 運用概念內涵與外延的知識理解實踐的概念,不能擴大實踐的外延,如:認為“實踐是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也不能縮小實踐的外延,如:認為“實踐是人們改造自然界的活動”。直接現實性3.實踐的特點(1)客觀物質性理解 ①實踐的基本要素包括實踐的 (人們)、實踐的_____(客觀世界)和實踐的 ,它們都是客觀的;②實踐活動(物質性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是受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制約的,也具有客觀性區別 實踐活動與人的認識活動的區別側重點 強調實踐受客觀因素的制約主體對象手段(2)主觀能動性理解 實踐是人有 、有意識(意識、主觀能動性)的活動區別 實踐活動與動物本能活動的區別側重點 強調實踐受主觀因素的影響目的(3)社會歷史性理解 ①社會性:實踐是處在一定 中的人的活動(人和人類社會是同時產生的);②歷史性:人的實踐活動是___________著的(實踐的主體世代延續、實踐的客體無限變化)區別 實踐活動與孤立的個人活動的區別側重點 社會性,強調實踐受橫向因素的影響;歷史性,強調實踐受縱向因素的影響社會關系歷史地發展(4)直接現實性理解 實踐可以把人們頭腦中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區別 意識指導作用的發揮離不開實踐側重點 強調可以直接作用于客觀事物[辨析] 注意區分實踐的特點與意識的特點(1)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主觀能動性、社會歷史性;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2)實踐是連接主觀和客觀世界的橋梁,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是一種直接現實性活動;意識不具有直接現實性,意識不能直接改造世界。輸入你的標題即時評價·澄清微點1.(2024·福建高考)西藏那曲,平均海拔4 500米,高寒缺氧、凍土堅實、土壤貧瘠、大風凜冽,曾是全國唯一沒有樹的城市。為破解那曲植樹難題,2016年科技部啟動那曲植樹關鍵技術研發項目。相關科研團隊在那曲建立實驗基地,選擇云杉等適合那曲生長的優質樹種,實時監控光、溫度、水、土壤、大氣、風速等指標,確保樹苗能在最佳環境下生長;發明PE樹圍土壤積溫技術,解決了風大、凍害問題;推廣節水灌溉、生態修復等技術,解決了土壤保水施肥難問題。現在的那曲,云杉等樹木茁壯成長。對科研團隊破解那曲植樹難題的活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科研團隊將已獲得的理性認識用于指導實踐 ②科研團隊通過實踐獲得了樹苗生長條件的理性認識 ③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是科研團隊基本的實踐活動形式 ④科研團隊通過實踐把人腦中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科研團隊發明PE樹圍土壤積溫技術,推廣節水灌溉、生態修復等技術解決問題,說明科研團隊將已獲得的理性認識用于指導實踐,①正確。材料強調科研團隊將已獲得的關鍵技術用于解決問題,強調用認識指導實踐,未涉及通過實踐獲得理性認識,②排除。基本的實踐活動形式包括改造自然的生產實踐、變革社會的實踐、探索世界規律的科學實驗活動等,③錯誤。為破解那曲植樹難題,科研團隊在那曲建立實驗基地,啟動那曲植樹關鍵技術研發項目,解決了各種問題,表明科研團隊通過實踐把人腦中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④正確。故本題選B。√2.(2023·北京高考)從2023年3月23日起,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聯合市氣象局正式發布森林體驗指數,公眾出游時可據此選擇心儀的游憩目的地。這一做法( )A.將繁多的數據變成簡明的指數,說明人的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B.服務于公眾的旅游感受,表明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目標C.優化了城市森林空間布局,提升了林地、濕地的生態價值D.提供了差異化的基本公共服務,助力創造公眾的高品質生活解析:政府部門發布森林體驗指數,公眾出游時可根據森林體驗指數選擇心儀的游憩目的地,政府部門將繁多的數據變成簡明的指數,說明人的實踐活動具有主觀能動性,A符合題意;感性認識是理性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目的,B錯誤;政府部門發布森林體驗指數,并沒有優化城市森林空間布局,提升林地、濕地的生態價值,C不符合題意;材料中政府部門沒有提供差異化基本公共服務,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選A。√3.(2023·河北高考)同是長江,幾度遭貶的蘇軾鐵板銅琶高歌“大江東去”,而李煜則多愁怨嘆“一江春水向東流”;同是明月,張九齡吟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觸發了思親的無限情愫,而張若虛發問“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引出的是深邃的哲理思考。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角度看,材料表明 ( )①認識具有主體差異性 ②認識是一個無限發展的過程 ③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 ④認識根源于主體獨特的內心感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從認識論看,面對同一事物,不同認識主體由于受各種主客觀條件的影響和制約會產生不同的認識,認識具有明顯的主體差異性,故①正確。古詩詞作為詩人獨特實踐經歷和生活閱歷的產物,彰顯著其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體現了認識的本質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故③正確。認識確實是一個無限發展的過程,但這與題干信息不相關,故②不符合題意。認識來源于實踐而非人的內心感覺,故④不正確。所以,正確答案為B。√4.(2024·湖北宜荊荊隨恩二模聯考)雖然量子技術非常先進,但是它需要一個比較長的發展階段,需要運用量子技術驗證科學家一個個的設想。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將“量子”搬出實驗室,整整花費了15年的時間,攻破多個技術難關,打破技術壁壘,研制出了高精度銣原子絕對重力儀裝備。材料說明 ( )①科學實驗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能改造主客觀世界 ②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經過檢驗才能正確指導實踐 ③量子科學實驗作為量子理論發展的基礎具有直接現實性 ④認識具有反復性,直接經驗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實踐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活動,科學實驗是基本的實踐活動形式之一,“需要運用量子技術驗證科學家一個個的設想”,這說明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主觀世界,①符合題意。正確的認識才能正確指導實踐,經過檢驗的不一定都是正確的認識,②說法錯誤。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③說法正確。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系統知識(二)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輸入你的標題基本理論·整理強化1.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正確理解 側重點 認識誤區實踐是認識的 (唯一) 來源 認識是主體(即人)對客體(即客觀事物)的 反映,這種反映只有在實踐中、在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實現 強調的是認識來源于實踐,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 “從無到有” 把間接經驗作為認識的來源;把認識的來源與獲得認識的途徑等同能動續表實踐是認識發展的 (根本) 動力 ①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②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③實踐鍛煉和提高了人的__________ 強調認識的動態發展是由實踐推動的;認識在實踐中“深化和發展” 把認識絕對化、思想僵化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①實踐處在主觀和客觀交匯點上。 ②通過實踐,人們可以把自己頭腦中的觀念的存在變為現實的存在。 ③人們把指導自己實踐的認識和實踐所產生的結果加以對照,從而檢驗認識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事物 強調的是實踐能 夠把主觀和客觀 聯系起來加以比 較和對照 把科學理論作為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認識能力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①認識從實踐中來,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②認識本身不是目的, 才是認識的目的 強調的是認識要回到實踐中去、服務于實踐,突出認識的終極意義 脫離實踐、紙上談兵,認識不為實踐服務續表改造世界[辨析] “兩個不等于”(1)認識的來源≠獲得認識的途徑:認識的唯一來源是實踐;獲得認識或獲得知識的途徑包括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兩種。(2)認識的根本任務≠認識的目的:認識的根本任務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獲得真理性認識;認識的目的是指導實踐。2.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原理及方法論原理 方法論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決定認識),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是認識的目的 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積極投身社會實踐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正確的認識、科學的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則會把人們的實踐活動引向歧途 重視科學理論的指導作用,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技法點撥] 兩種方法突破實踐與認識的辯證關系(1)圖示法(2)標志性關鍵詞法理論 關鍵詞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針對、立足、基于、按照、根據……(問題、現狀、特點、情況、形勢、影響)提出、制定、出臺、調整、頒布……(理論、方針、政策、規劃、措施、方案)等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 在…… (主題、路線、方針、措施、制度)下,促進…… (事業、活動、實踐)取得成就、勝利、發展、前進、成功等現場小測試基礎知識的隨機抽查輸入你的標題即時評價·澄清微點√1.(2023·江蘇高考)動物實驗一直是人類測試、評估藥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主要方法,過去兩個世紀對猩猩、猴子等非人靈長類動物開展的實驗,讓人們意識到實驗會給動物帶來痛苦。隨著數據分析、細胞建模、類器官、器官芯片等技術的進步,對藥物安全性與有效性的考量不必再完全依賴于動物實驗。材料說明 ( )①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主觀世界 ②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③正確的理論對社會實踐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④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過去兩個世紀對猩猩、猴子等非人靈長類動物開展的實驗,讓人們意識到實驗會給動物帶來痛苦”,這說明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主觀世界,①正確。材料強調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沒有體現實踐是檢驗認識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標準,②排除。材料強調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不涉及理論對實踐的作用,③排除。隨著數據分析、細胞建模、類器官、器官芯片等技術的進步,對藥物安全性與有效性的考量不必再完全依賴于動物實驗,這表明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促進人類認識的發展,④正確。√2.(2023·全國乙卷)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回答并指導解決問題是理論的根本任務。今天我們所面臨問題的復雜程度、解決問題的艱巨程度明顯加大,給理論創新提出了全新要求。這一論述的認識論根據是 ( )①發展著的社會實踐不斷向認識提出新的課題②社會實踐為認識發展創造了越來越優越的條件③滿足社會實踐的需要是認識的根本目的和歸宿④社會實踐為驗證認識正確與否提供了客觀標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材料表明問題是時代的聲音,今天面臨的復雜問題,給理論創新提出了全新要求,這表明發展著的社會實踐不斷向認識提出新的課題,①符合題意。回答并指導解決問題(實踐)是理論(認識)的根本任務,表明滿足社會實踐的需要是認識的根本目的和歸宿,③符合題意。材料主旨是隨著社會實踐的發展,需要通過理論創新回答并指導人們解決社會實踐問題,這強調的是要發揮正確認識對實踐的指導、推動作用,既沒有體現社會實踐為認識發展創造了越來越優越的條件,也沒有體現社會實踐為驗證認識正確與否提供了客觀標準,②④不符合題意。3.(2024·湖南長沙市一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高質量發展需要新的生產力理論來指導,而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需要我們從理論上進行總結、概括,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新質生產力理論的提出,是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重大創新。這表明 ( )①實踐決定認識,是認識的基礎 ②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 ③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自己的主觀世界 ④新質生產力理論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進行了辯證否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解析:正是我國謀求高質量發展的實踐催生出了新質生產力的概念,并且我們需要在實踐中對新質生產力理論進行更多的總結、概括,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表明實踐決定認識,是認識的基礎,①符合題意。材料不體現實踐的發展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②排除。新質生產力理論的提出,表明中國共產黨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了自己的認識能力,說明了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也改造著自己的主觀世界,③符合題意。應該是新質生產力理論對傳統生產力理論進行辯證否定,新質生產力理論是同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一脈相承的,不能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進行辯證否定,④表述錯誤。故本題選B。課時質量評價(標 的為推薦講評題目,配有精品課件)1234576891110√12一、選擇題1.2024年5月3日,我國成功發射嫦娥六號探測器。其主要任務是實施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突破月球逆行軌道設計與控制、月背起飛上升等關鍵技術,同時開展月球背面著陸區的現場調查分析等科學探測,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由此可見( )A.科學實驗作為基本的實踐活動形式具有客觀物質性B.實踐是人有目的、有意識的能動性活動C.追求真理要經歷從認識到實踐再到認識的過程D.發揮意識的直接現實性能有效地認識和改造世界123457689111012解析:我國發射嫦娥六號探測器的主要任務是實施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突破一些關鍵技術,同時開展月球背面著陸區的現場調查分析等科學探測,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由此可見實踐是人有目的、有意識的能動性活動,故B正確。科學實驗是基本的實踐活動形式之一,但材料沒有強調科學實驗具有客觀物質性,故A不符合題意。追求真理要經歷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多次反復的過程,故C錯誤。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意識不具有直接現實性,故D錯誤。故答案選B。1234576891110√122.(2024·河北保定二模)2024年3月,我國某科研團隊發布消息表示,其研發了一種具有靶向送藥功能的磁驅軟體機器人,該機器人能夠根據器官內部環境的特點選擇合適的運動模式,實現靶向送藥的同時還可以控制藥物釋放。這表明 ( )①實踐能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 ②機器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④實踐活動的過程是物質相互作用的過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3457689111012解析: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機器人屬于人工智能,不具有主觀能動性,②表述錯誤。題干強調實踐的直接現實性和客觀物質性,不體現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1234576891110√123.(2024·河北邢臺二模)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下列哲學道理與題意不符的是 (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動力B.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C.正確的認識對社會實踐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D.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要堅持適度原則123457689111012解析:本題為逆向選擇題。材料中指出依據當前形勢,國家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強調的是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未強調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動力,故A入選。根據社會發展境況,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體現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故B不選。材料中指出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接下來國家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體現了正確的認識對社會實踐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故C不選。國家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有利于促進經濟的回溫發展,這體現的是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要堅持適度原則,故D不選。故本題選A。1234576891110√124.(2025年1月·陜青寧晉適應性測試)已有研究成果表明,中微子是構成物質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質量極小、不帶電,難以捕捉。2024年,我國江門中微子實驗中心探測器安裝完成,為準確捕捉中微子和進一步測量其質量順序創造了條件。科學家預測,隨著研究的深入,未來中微子的應用可能會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見 ( )①對中微子的認識受制于科學家的預測 ②科學研究能夠推動對中微子認識的深化 ③認識中微子受其本質暴露和展現程度的影響 ④關于中微子的研究成果體現了認識的直接現實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3457689111012解析:我國江門中微子實驗中心探測器安裝完成,為準確捕捉中微子和進一步測量其質量順序創造了條件,說明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科學研究能夠推動對中微子認識的深化,②符合題意。已有研究成果表明,中微子是構成物質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質量極小、不帶電,難以捕捉,說明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認識中微子受其本質暴露和展現程度的影響,③符合題意。認識受各種條件的限制,既有主觀因素的影響,也有客觀因素的影響,科學家的預測在對中微子的認識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不是受制于科學家的預測,①錯誤。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而不是認識具有直接現實性,④錯誤。故本題選C1234576891110√125.(2024·河北滄州二模)鋰硫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性能會快速下降,傳統技術方法無法針對性地解決。經反復試驗,中國科研團隊開發出高分辨電化學原位透射電鏡技術,加深了對相關問題的認識,為下一代鋰硫電池設計和廣泛應用提供了指導。由此可見 ( )①科學實驗是歷史前進的有力杠桿 ②揭示規律是科學實驗的目的 ③實踐中提出的問題推動認識發展 ④科學實驗中獲得的認識推動社會實踐發展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1234576891110解析:經反復試驗,中國科研團隊開發出高分辨電化學原位透射電鏡技術,加深了對相關問題的認識,為下一代鋰硫電池設計和廣泛應用提供了指導。由此可見科學實驗是歷史前進的有力杠桿,也說明實踐中提出的問題推動認識發展,①③符合題意。實踐是認識的目的,②說法錯誤。科學實驗中獲得的認識不一定都是正確的認識,正確的認識才能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121234576891110√126.(2024·山西太原三模)約20億光年外的宇宙深處,一顆“超級太陽”在燃料耗盡時坍縮爆炸,發出了伽馬射線暴GRB 221009A,我國科研人員通過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簡稱“拉索”)首次完整監測到迄今最亮的伽馬射線爆發全過程,刷新了人們對伽馬暴的認知。這表明 ( )①認識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推翻前人認識的探索過程 ②科研意識的轉變程度決定了科研水平達到的高度 ③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是揭示宇宙奧秘的重要條件 ④認識工具的進步推動著人類認識的不斷深入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3457689111012解析:那些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已經確定的真理并沒有被推翻,而是不斷地向前發展,“不斷推翻前人認識”說法錯誤,①排除。實踐決定認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不能起決定作用,②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1234576891110√127.(2024·江西九江三模)2023年12月,中外研究團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科學家們發現了兩份完全不同的大芻草——小穎大芻草亞種和墨西哥高原大芻草亞種,它們同為現代玉米的“祖先”。這修正了玉米單一起源于小穎大芻草亞種的假說,為利用野生資源進行作物遺傳改良奠定了重要理論基礎。材料蘊含的哲學道理有 ( )①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 ②認識因科學實驗的進步而具有真理性 ③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④實踐是認識的目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3457689111012解析:假說不是真理,新的研究成果修正了原來的假說,說明認識具有反復性,未體現真理是有條件的,①不符合題意。認識只有符合客觀才是真理,而不是因科學實驗的進步而具有的,②錯誤。故本題選D。1234576891110√128.(2024·福建福州三模)我國掌握了5大門類、20個專業、6 000多項民用飛機技術,才摘取了大型客機這一“現代制造業的明珠”,又通過一系列商業運營,才最終讓這些存放于“書架”的科學技術,成為走上“貨架”的國產C919大型客機。C919相關技術從存放于“書架”到走上“貨架”的過程,說明 ( )A.只有經過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獲得真理性的認識B.存放于“書架”的民用飛機技術,具有直接現實性的特點C.國產大飛機的成功實踐,是認識和掌握相關民航技術的目的D.沒有對科技的正確認識,就無法進行相關制造業和商業實踐123457689111012解析: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A說法錯誤。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的特點,存放于“書架”的民用飛機技術,不具有直接現實性的特點,故B錯誤。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國產大飛機的成功實踐,是認識和掌握相關民航技術的目的,故C正確。有或者沒有正確的認識,都有可能進行相關制造業和商業實踐,D的說法夸大了認識的作用,故錯誤。故本題選C。1234576891110√129.2024年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周年。70年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跨越時空、超越隔閡,經久愈韌、歷久彌新,為國際關系和國際法治樹立了歷史標桿,為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之間建立和發展關系提供了正確指導,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由此可見 ( )①觀念的存在可以通過實踐變為現實的存在 ②經受住實踐反復檢驗的認識能推動世界的發展 ③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 ④認識只有回歸實踐才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3457689111012解析: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跨越時空、超越隔閡,經久愈韌、歷久彌新,為國際關系和國際法治樹立了歷史標桿,為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之間建立和發展關系提供了正確指導,說明經受住實踐反復檢驗的認識能推動世界的發展,認識只有回歸實踐才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②④符合題意。觀念的存在可以通過實踐變為現實的存在,說明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但材料沒有體現實踐的這一特點,①不選。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③錯誤。故本題選D。1234576891110√1210.2024年5月17日,我國首個智能海上鉆采平臺——中國海油惠州26—6鉆采平臺上部組塊與導管架對接成功。如何在超過海上船舶吊裝能力的極限下成功安裝 施工隊經過科學想象、多次實驗、科學實證,最終通過類似于舉重運動員“挺舉”的浮托方式,實現成功安裝。這一過程說明 ( )①離開人的主觀能動性,事物就不會發生質變飛躍 ②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維能夠正確反映存在 ③要在實踐和認識的辯證統一中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 ④要堅持客觀與主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3457689111012解析:自在事物有其自身的規律性,其發生質變飛躍不需要人的主觀能動性,①錯誤。如何在超過海上船舶吊裝能力的極限下成功安裝 施工隊經過科學想象、多次實驗、科學實證,最終通過類似于舉重運動員“挺舉”的浮托方式,實現成功安裝。這一過程說明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維能夠正確反映存在,我們要在實踐和認識的辯證統一中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②③符合題意。客觀決定主觀,要堅持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而不是堅持客觀與主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④錯誤。故本題選C。123457689111012二、非選擇題11.(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深入調查研究,求解科學決策]調查研究是中國共產黨的傳家寶。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深入調查研究”提出明確要求,強調“注重調研成果轉化運用,在調查的基礎上深化研究,提高調研成果質量,切實把調研成果轉化為解決問題、改進工作的實際舉措,防止調查多研究少、情況多分析少……”。123457689111012現實中,真實的情況往往被表象掩蓋、受距離阻隔,只有深入一線、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發現問題所在;也只有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深刻把握問題實質和矛盾規律,才能“求解”出科學決策。調查是全面、客觀、準確掌握情況的過程,并不自然產生科學觀點、得出正確結論;研究捋得順、析得透,就能把客觀規律把握得更準確、認識得更深刻。結合材料,運用“認識與實踐”的知識,闡述“調查并不自然產生科學觀點”的道理。123457689111012解析:本題實際上是要求回答調查怎樣才能產生科學觀點,需分析材料有效信息作答。材料信息 答題角度 組織答案只有深入一線、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發現問題所在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只有深入調查,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123457689111012調查是全面、客觀、準確掌握情況的過程,并不自然產生科學觀點、得出正確結論 認識過程的兩個不同階段 要將調查與研究相結合,通過調查獲得感性材料,在此基礎上深入研究,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正確把握問題實質和矛盾規律研究捋得順、析得透,就能把客觀規律把握得更準確、認識得更深刻只有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深刻把握問題實質和矛盾規律,才能“求解”出科學決策續表123457689111012答案示例: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認識的來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認識過程的兩個不同階段(或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調查就是實踐的過程,通過調查獲取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在此基礎上進行研究(或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達到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并以此指導實踐,接受實踐的檢驗。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產生科學觀點、得出正確結論。12345768911101212.(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農業發展,農民致富,離不開科技的支撐。近年來,我國越來越多的農業科技工作者走到田間地頭,來到農民身邊。圍繞當地特色農產品展開研發,推動科研、推廣和生產互動聯合,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將更多的實用科技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幫助鄉親們把“金扁擔”挑得越來越穩。123457689111012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李金鳳和她的團隊在江蘇草莓產區通過逐步推廣大棚設施育苗,推行先進育苗技術,有序淘汰“莓農”自留苗,建設抗病豐產優質種苗繁育基地,以“根正苗紅”促源頭品質提升。同時,將精細精準理念融入草莓種植養護全過程,加快草莓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為草莓貼上獨有的“身份標識”。他們根據莓農的需求不斷推動草莓品種的多樣化,形成品種矩陣,為草莓高質量發展闖出了新路子。在草莓生產過程中,推廣應用滅蟲燈、生物碳肥、生物菌劑等新型生產資料,促進了當地的草莓率先走上高品質發展之路。123457689111012(1)結合材料,運用“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原理,說明農業科技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的合理性。(6分)(2)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說明我國重視把實用科技應用到農業生產中的必要性。(8分)123457689111012解析:第(1)問,知識限定具體明確,可以知識為線索,檢索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材料信息 答題要點越來越多的農業科技工作者走到田間地頭,來到農民身邊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推行先進育苗技術,建設抗病豐產優質種苗繁育基地,以“根正苗紅”促源頭品質提升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根據莓農的需求不斷推動草莓品種的多樣化,形成品種矩陣,為草莓高質量發展闖出了新路子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推廣應用滅蟲燈等新型生產資料,促進當地的草莓率先走上高品質發展之路 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123457689111012第(2)問材料信息 答題要點農業科技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將更多的實用科技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幫助鄉親們把“金扁擔”挑得越來越穩 促進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拉動農村經濟發展近年來,我國越來越多的農業科技工作者走到田間地頭,來到農民身邊。圍繞當地特色農產品展開研發,推動科研、推廣和生產互動聯合,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 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科學素養和農業技術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提供保障123457689111012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李金鳳和她的團隊推行先進育苗技術,將精細精準理念融入草莓種植養護全過程,促進了當地的草莓率先走上高品質發展之路 以科技賦能農業,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提供科技支撐續表123457689111012答案示例:(1)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農業科技工作者只有深入田間地頭才能發現農業生產難題,確定科研課題,形成對科學育苗的認識。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莓農的需求以及草莓種植中的各種技術難題,推動草莓品種的創新、育苗技術的提升及推廣。③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農業科技工作者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進行實用科技的研究,可以提高農作物的適應性,提高農業生產質量和效率,促進農業發展、幫助農民致富。④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有效性,要通過現代農業生產實踐加以驗證、確定。123457689111012(2)①促進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拉動農村經濟發展。②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科學素養和農業技術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提供保障。③以科技賦能農業,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提供科技支撐。課時質量評價(二十二)|人的認識從何而來一、選擇題1.2024年5月3日,我國成功發射嫦娥六號探測器。其主要任務是實施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突破月球逆行軌道設計與控制、月背起飛上升等關鍵技術,同時開展月球背面著陸區的現場調查分析等科學探測,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由此可見 ( )A.科學實驗作為基本的實踐活動形式具有客觀物質性B.實踐是人有目的、有意識的能動性活動C.追求真理要經歷從認識到實踐再到認識的過程D.發揮意識的直接現實性能有效地認識和改造世界2.(2024·河北保定二模)2024年3月,我國某科研團隊發布消息表示,其研發了一種具有靶向送藥功能的磁驅軟體機器人,該機器人能夠根據器官內部環境的特點選擇合適的運動模式,實現靶向送藥的同時還可以控制藥物釋放。這表明 ( )①實踐能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②機器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③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④實踐活動的過程是物質相互作用的過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4·河北邢臺二模)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下列哲學道理與題意不符的是 (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動力B.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C.正確的認識對社會實踐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D.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要堅持適度原則4.(2025年1月·陜青寧晉適應性測試)已有研究成果表明,中微子是構成物質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質量極小、不帶電,難以捕捉。2024年,我國江門中微子實驗中心探測器安裝完成,為準確捕捉中微子和進一步測量其質量順序創造了條件。科學家預測,隨著研究的深入,未來中微子的應用可能會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見 ( )①對中微子的認識受制于科學家的預測 ②科學研究能夠推動對中微子認識的深化 ③認識中微子受其本質暴露和展現程度的影響 ④關于中微子的研究成果體現了認識的直接現實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4·河北滄州二模)鋰硫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性能會快速下降,傳統技術方法無法針對性地解決。經反復試驗,中國科研團隊開發出高分辨電化學原位透射電鏡技術,加深了對相關問題的認識,為下一代鋰硫電池設計和廣泛應用提供了指導。由此可見 ( )①科學實驗是歷史前進的有力杠桿 ②揭示規律是科學實驗的目的 ③實踐中提出的問題推動認識發展 ④科學實驗中獲得的認識推動社會實踐發展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6.(2024·山西太原三模)約20億光年外的宇宙深處,一顆“超級太陽”在燃料耗盡時坍縮爆炸,發出了伽馬射線暴GRB 221009A,我國科研人員通過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簡稱“拉索”)首次完整監測到迄今最亮的伽馬射線爆發全過程,刷新了人們對伽馬暴的認知。這表明 ( )①認識的發展是一個不斷推翻前人認識的探索過程 ②科研意識的轉變程度決定了科研水平達到的高度 ③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是揭示宇宙奧秘的重要條件 ④認識工具的進步推動著人類認識的不斷深入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2024·江西九江三模)2023年12月,中外研究團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科學家們發現了兩份完全不同的大芻草——小穎大芻草亞種和墨西哥高原大芻草亞種,它們同為現代玉米的“祖先”。這修正了玉米單一起源于小穎大芻草亞種的假說,為利用野生資源進行作物遺傳改良奠定了重要理論基礎。材料蘊含的哲學道理有 ( )①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 ②認識因科學實驗的進步而具有真理性 ③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④實踐是認識的目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4·福建福州三模)我國掌握了5大門類、20個專業、6 000多項民用飛機技術,才摘取了大型客機這一“現代制造業的明珠”,又通過一系列商業運營,才最終讓這些存放于“書架”的科學技術,成為走上“貨架”的國產C919大型客機。C919相關技術從存放于“書架”到走上“貨架”的過程,說明 ( )A.只有經過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獲得真理性的認識B.存放于“書架”的民用飛機技術,具有直接現實性的特點C.國產大飛機的成功實踐,是認識和掌握相關民航技術的目的D.沒有對科技的正確認識,就無法進行相關制造業和商業實踐9.2024年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發表70周年。70年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跨越時空、超越隔閡,經久愈韌、歷久彌新,為國際關系和國際法治樹立了歷史標桿,為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之間建立和發展關系提供了正確指導,為人類進步事業作出了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由此可見 ( )①觀念的存在可以通過實踐變為現實的存在②經受住實踐反復檢驗的認識能推動世界的發展③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④認識只有回歸實踐才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0.2024年5月17日,我國首個智能海上鉆采平臺——中國海油惠州26—6鉆采平臺上部組塊與導管架對接成功。如何在超過海上船舶吊裝能力的極限下成功安裝 施工隊經過科學想象、多次實驗、科學實證,最終通過類似于舉重運動員“挺舉”的浮托方式,實現成功安裝。這一過程說明 ( )①離開人的主觀能動性,事物就不會發生質變飛躍②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維能夠正確反映存在③要在實踐和認識的辯證統一中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④要堅持客觀與主觀、理論與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選擇題11.(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深入調查研究,求解科學決策]調查研究是中國共產黨的傳家寶。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就“深入調查研究”提出明確要求,強調“注重調研成果轉化運用,在調查的基礎上深化研究,提高調研成果質量,切實把調研成果轉化為解決問題、改進工作的實際舉措,防止調查多研究少、情況多分析少……”。現實中,真實的情況往往被表象掩蓋、受距離阻隔,只有深入一線、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發現問題所在;也只有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深刻把握問題實質和矛盾規律,才能“求解”出科學決策。調查是全面、客觀、準確掌握情況的過程,并不自然產生科學觀點、得出正確結論;研究捋得順、析得透,就能把客觀規律把握得更準確、認識得更深刻。結合材料,運用“認識與實踐”的知識,闡述“調查并不自然產生科學觀點”的道理。12.(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農業發展,農民致富,離不開科技的支撐。近年來,我國越來越多的農業科技工作者走到田間地頭,來到農民身邊。圍繞當地特色農產品展開研發,推動科研、推廣和生產互動聯合,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將更多的實用科技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幫助鄉親們把“金扁擔”挑得越來越穩。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李金鳳和她的團隊在江蘇草莓產區通過逐步推廣大棚設施育苗,推行先進育苗技術,有序淘汰“莓農”自留苗,建設抗病豐產優質種苗繁育基地,以“根正苗紅”促源頭品質提升。同時,將精細精準理念融入草莓種植養護全過程,加快草莓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為草莓貼上獨有的“身份標識”。他們根據莓農的需求不斷推動草莓品種的多樣化,形成品種矩陣,為草莓高質量發展闖出了新路子。在草莓生產過程中,推廣應用滅蟲燈、生物碳肥、生物菌劑等新型生產資料,促進了當地的草莓率先走上高品質發展之路。(1)結合材料,運用“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的原理,說明農業科技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的合理性。(6分)(2)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說明我國重視把實用科技應用到農業生產中的必要性。(8分)課時質量評價(二十二)1.選B 我國發射嫦娥六號探測器的主要任務是實施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突破一些關鍵技術,同時開展月球背面著陸區的現場調查分析等科學探測,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由此可見實踐是人有目的、有意識的能動性活動,故B正確。科學實驗是基本的實踐活動形式之一,但材料沒有強調科學實驗具有客觀物質性,故A不符合題意。追求真理要經歷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多次反復的過程,故C錯誤。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意識不具有直接現實性,故D錯誤。故答案選B。2.選B 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機器人屬于人工智能,不具有主觀能動性,②表述錯誤。題干強調實踐的直接現實性和客觀物質性,不體現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③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3.選A 本題為逆向選擇題。材料中指出依據當前形勢,國家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強調的是認識產生于實踐的需要,未強調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和動力,故A入選。根據社會發展境況,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體現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故B不選。材料中指出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接下來國家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體現了正確的認識對社會實踐具有積極的指導作用,故C不選。國家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有利于促進經濟的回溫發展,這體現的是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要堅持適度原則,故D不選。故本題選A。4.選C 我國江門中微子實驗中心探測器安裝完成,為準確捕捉中微子和進一步測量其質量順序創造了條件,說明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科學研究能夠推動對中微子認識的深化,②符合題意。已有研究成果表明,中微子是構成物質世界的基本粒子之一,質量極小、不帶電,難以捕捉,說明客觀事物是復雜的、變化著的,認識中微子受其本質暴露和展現程度的影響,③符合題意。認識受各種條件的限制,既有主觀因素的影響,也有客觀因素的影響,科學家的預測在對中微子的認識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不是受制于科學家的預測,①錯誤。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而不是認識具有直接現實性,④錯誤。故本題選C。5.選D 經反復試驗,中國科研團隊開發出高分辨電化學原位透射電鏡技術,加深了對相關問題的認識,為下一代鋰硫電池設計和廣泛應用提供了指導。由此可見科學實驗是歷史前進的有力杠桿,也說明實踐中提出的問題推動認識發展,①③符合題意。實踐是認識的目的,②說法錯誤。科學實驗中獲得的認識不一定都是正確的認識,正確的認識才能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6.選D 那些經過實踐反復檢驗的、已經確定的真理并沒有被推翻,而是不斷地向前發展,“不斷推翻前人認識”說法錯誤,①排除。實踐決定認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不能起決定作用,②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7.選D 假說不是真理,新的研究成果修正了原來的假說,說明認識具有反復性,未體現真理是有條件的,①不符合題意。認識只有符合客觀才是真理,而不是因科學實驗的進步而具有的,②錯誤。故本題選D。8.選C 人們對一個事物的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A說法錯誤。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的特點,存放于“書架”的民用飛機技術,不具有直接現實性的特點,故B錯誤。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國產大飛機的成功實踐,是認識和掌握相關民航技術的目的,故C正確。有或者沒有正確的認識,都有可能進行相關制造業和商業實踐,D的說法夸大了認識的作用,故錯誤。故本題選C。9.選D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跨越時空、超越隔閡,經久愈韌、歷久彌新,為國際關系和國際法治樹立了歷史標桿,為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之間建立和發展關系提供了正確指導,說明經受住實踐反復檢驗的認識能推動世界的發展,認識只有回歸實踐才能發揮其真正的作用,②④符合題意。觀念的存在可以通過實踐變為現實的存在,說明實踐具有直接現實性,但材料沒有體現實踐的這一特點,①不選。正確認識往往要經過從實踐到認識、再從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③錯誤。故本題選D。10.選C 自在事物有其自身的規律性,其發生質變飛躍不需要人的主觀能動性,①錯誤。如何在超過海上船舶吊裝能力的極限下成功安裝 施工隊經過科學想象、多次實驗、科學實證,最終通過類似于舉重運動員“挺舉”的浮托方式,實現成功安裝。這一過程說明思維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維能夠正確反映存在,我們要在實踐和認識的辯證統一中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②③符合題意。客觀決定主觀,要堅持主觀與客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而不是堅持客觀與主觀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④錯誤。故本題選C。11.解析:本題實際上是要求回答調查怎樣才能產生科學觀點,需分析材料有效信息作答。材料信息 答題角度 組織答案只有深入一線、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發現問題所在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只有深入調查,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調查是全面、客觀、準確掌握情況的過程,并不自然產生科學觀點、得出正確結論 認識過程的兩個不同階段 要將調查與研究相結合,通過調查獲得感性材料,在此基礎上深入研究,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正確把握問題實質和矛盾規律研究捋得順、析得透,就能把客觀規律把握得更準確、認識得更深刻只有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深刻把握問題實質和矛盾規律,才能“求解”出科學決策答案示例:實踐是認識的基礎,是認識的來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是認識過程的兩個不同階段(或感性認識是認識的初級階段,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深化為理性認識,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調查就是實踐的過程,通過調查獲取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在此基礎上進行研究(或加工制作,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達到對事物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并以此指導實踐,接受實踐的檢驗。只有將兩者結合起來,才能產生科學觀點、得出正確結論。12.解析:第(1)問,知識限定具體明確,可以知識為線索,檢索材料有效信息分析作答。材料信息 答題要點越來越多的農業科技工作者走到田間地頭,來到農民身邊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推行先進育苗技術,建設抗病豐產優質種苗繁育基地,以“根正苗紅”促源頭品質提升 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根據莓農的需求不斷推動草莓品種的多樣化,形成品種矩陣,為草莓高質量發展闖出了新路子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推廣應用滅蟲燈等新型生產資料,促進當地的草莓率先走上高品質發展之路 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第(2)問材料信息 答題要點農業科技工作者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將更多的實用科技應用到農業生產中,幫助鄉親們把“金扁擔”挑得越來越穩 促進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拉動農村經濟發展近年來,我國越來越多的農業科技工作者走到田間地頭,來到農民身邊。圍繞當地特色農產品展開研發,推動科研、推廣和生產互動聯合,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 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科學素養和農業技術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提供保障農業科學院研究員李金鳳和她的團隊推行先進育苗技術,將精細精準理念融入草莓種植養護全過程,促進了當地的草莓率先走上高品質發展之路 以科技賦能農業,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提供科技支撐答案示例:(1)①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農業科技工作者只有深入田間地頭才能發現農業生產難題,確定科研課題,形成對科學育苗的認識。②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莓農的需求以及草莓種植中的各種技術難題,推動草莓品種的創新、育苗技術的提升及推廣。③實踐是認識的目的。農業科技工作者在農業生產過程中進行實用科技的研究,可以提高農作物的適應性,提高農業生產質量和效率,促進農業發展、幫助農民致富。④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有效性,要通過現代農業生產實踐加以驗證、確定。(2)①促進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質量,拉動農村經濟發展。②提高農業從業人員科學素養和農業技術水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提供保障。③以科技賦能農業,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提供科技支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四課 探索認識的奧秘 第1課時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docx 第四課 探索認識的奧秘 第1課時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pptx 課時質量評價(二十二) 人的認識從何而來.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