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4課課題:幽默語言我來品----《手指》內容分析:《手指》是豐子愷先生的一篇散文,文章生動地刻畫了五個鮮明的手指形象,令讀者聯想到生活中類似的人,進而懂得“團結才有力量”的道理。 全文一共6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總起全文,開門見山,指出每個人都要十根手指,一只手上五根手指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第2—5自然段具體描寫了五根手指的姿態、作用和性格。 作者對五根手指進行了生動的描繪和精心的刻畫,目的是由物及人,揭示了其中蘊含的道理。本文的語言十分風趣幽默,從外形到作用,將小小的手指刻畫得栩栩如生。本文的語言表達的方法多樣,感染力強。最為典型的是全文將手指這一尋常事物當做人來寫,賦予他們各自鮮明的外形特點和性格特征,很是有趣。核心素養目標: 文化自信:通過課文的學習,繼承發揚“團結才有力量”的傳統美德。 語言運用:感受語言的風趣,嘗試仿寫。 思維能力:能由作者筆下的五根手指聯想到生活中的人,領悟課文蘊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審美創造: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發現別人的優點。重、難點: 【教學重點】 感受語言的風趣,了解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了解作者描寫手指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由作者筆下的五根手指聯想到生活中的人,領悟課文蘊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子任務之二:幽默語言我來品 活動流程:活動一:介紹手指,感受風趣的語言 活動二: 練習仿寫,學會運用 活動三: 領悟道理,總結全文教學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活動一:介紹手指,感受風趣的語言1.學生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用自己喜歡的符號,圈畫出覺得特別幽默風趣的文字。 2.全班交流分享,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文字,體會表達特點。 (1)體會運用擬人的表達特點 出示語段: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狀實在算不上美。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比人家少一個關節。 ①找出運用擬人寫法的詞句: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人家…… ②朗讀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形象生動、有畫面感;幽默風趣,令人印象深刻。 (2)體會列舉事例、運用排比的表達特點 出示語段:但在五指中,卻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總由其他四指按弦,卻叫他相幫扶住琴身;水要噴出來,叫他死力抵??;血要流出來,叫他拼命按??;重東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勁頂?。灰x書了,叫他翻書頁;要進門了,叫他撳電鈴。 ①發現列舉事例的寫法。 標示動作行為短語:扶住琴身、死力抵住、拼命按住、用勁頂住、翻書頁、撳電鈴 作者一連列舉六個事例,這樣寫表現了大拇指的什么特點?(最肯吃苦、任勞任怨……) ②進一步引導發現六個“叫他”的重復強調,指出這樣的寫法叫排比。 這段話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作者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連續用了六個“叫他”寫大拇指最肯吃苦。) (3)干活時,大拇指總是沖鋒在前,可受表揚的時候呢 有哪些地方寫得特別好玩 出示:討巧的事,卻輪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點頭,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給人搔癢,人舒服后,感謝的是其他四指。 預設:作者把大拇指當作人來寫,有討巧的事時,他卻“只能呆呆站在一旁”,他那無奈、發愣失神的樣子,就像生活中的人,極其逼真,活靈活現。 (4)想象說話,還有哪些討巧的事也輪不上他 (要求運用風趣的語言) 舉手時,其他四指______________,大拇指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領獎狀時,其他四指_______________,大拇指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聯想:這樣的大拇指,讓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呢 預設:清潔工人、消防戰士等,他們吃苦耐勞卻默默無聞。 小結:讀著這樣的文字,我們仿佛看到了形象鮮明的生活中的人,漫畫式的文字就是這么風趣。(板書:好玩) 小結:我們通過細讀品味,發現原來這段話里面藏著這么多的寫作秘密:(依次板貼或板書)列舉事例、擬人、排比、對比,正是這些寫作手法的運用,讓我們感受到了豐子愷幽默風趣的語言特點。 5.作者是如何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寫出其他手指的特點呢? 6.學生從課文3、4、5自然段中選擇喜歡的一段話,圈畫出覺得特別幽默風趣的詞句,然后在小組內交流分享。 7.全班交流分享,充分體現自主性,教師只在關鍵處適當點撥。預設如下: (1)寫食指的語段 列舉事例:體現工作復雜列舉了“拿筆的時候”“遇到危險的事”“穢物、毒物、烈物”“刀傷、燙傷、軋傷、咬傷”;體現食指“機敏”列舉了打電話、扳槍機、打算盤、擰螺絲、解紐扣等事例。 擬人:“窈窕”“試探”“消受”“機敏”“必須請他”……整段幾乎都是擬人化寫法。 對比:食指與大拇指對比。 (2)寫中指的語段 重點體會“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個子最高,無名指、食指貼身左右,像關公左右的關平、周倉,左膀右臂,片刻不離?!币痪涞谋扔骱蛿M人化手法,感受語言的幽默風趣。 ①作者通篇把手指當作人來寫,除此之外,還想到故事中的人物,這運用了什么寫法 這種寫法好在哪里 預設1:作者運用了恰當的比喻,把無名指和食指喻為關公身邊的關平和周倉,將三指的關系描述得相當傳神,勾勒出了中指優美的姿態和高傲的特點。 預設2:這樣作比新穎、貼切,讓我們感受到手指與人物之間不僅形似,而且神似。這樣的語言也更生動、活潑,富有趣味,將中指刻畫得靈動鮮活,富有生趣。 ②“曲線優美”和“養尊處優”寫出了中指怎樣的形象特點 預設:“曲線優美”和“養尊處優”寫出了中指地位最優、相貌最堂皇的形象特點。 ③你能結合這兩個詞語說說作者用詞的風趣幽默嗎 “曲線優美”一般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體態,作者用它描寫中指“相貌最堂皇”得十分有趣;“養尊處優”通常是指人處在優裕的地位或環境中安于享樂,用它來形容中指的地位,也特別形象。 (3)寫無名指和小指的語段 8.小結,感悟:五根手指,各有各的長處、各有各的短處,你覺得豐子愷最喜歡的是什么手指呢?讀一讀課文最后自然段。 9.作者為什么說“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 預設:生活中的人的確如同五根手指,姿態各異,各有所長。每一根手指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就像每一個人都有其無法替代的作用一樣。具有不同才能的人團結起來,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樣,一根手指的力量是有限的,五根手指握成一個拳頭才更有力量。所以說“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 默讀第2段并做批注。 指名回答課件中的內容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 學生向同桌介紹手指。 學生四人小組內介紹你喜歡的手指。 學生介紹無名指和小指。 指名學生上臺介紹自己喜歡的手指。 聯想生活人物,小組討論交流。活動意圖:引導學生通過介紹手指,感受課文風趣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的訓練。訓練過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指導學生積累課文中風趣的語言。活動二:練習仿寫,學會運用1.請你用也同樣的方法,分析句子: 這個體操運動員在高低杠上的動作真靈巧,就像猴子在樹林中攀緣、穿行。 2.同桌兩人,借助思維圖示,任選一種情景將物比作人或者將人比作物,說一說: 游子回到家鄉 雨點兒落在窗玻璃上 云朵在天空飄蕩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了解了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通過介紹手指,我們再一次領略了豐子愷先生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而且還學著進行了創作。生活中到處充滿著美,只要我們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平凡的小事、普通的事物也會讓我們有所啟發。 4. 出示評價表 學生仿寫。 學生完成小練筆。 【預設】 生1: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終于回到了家鄉,就像久旱的小苗遇到了雨露,生命又煥發了光彩。 生2:豆大的雨點兒打在窗玻璃上就像一群可愛的小精靈在跳舞。 生3:一片片潔白的云朵在天上輕盈地飄蕩,就像是好朋友手拉手在逛街 小組完成練筆并進行自我評價。活動意圖:品讀語句,提高鑒賞能力。學習方法,借助圖示,再現思維過程,學習人、物互擬的方法,提高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同時,也將技巧更加規范化。活動三:領悟道理,總結全文教師導入:作者通過描寫五根手指的特點,想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用原文回答) 預設: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團結,成為一個拳頭,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強弱、美丑之分了。 2.教師小結:這也是本篇課文的主旨。請同學們繼續思考,這句話講了哪兩層意思。作者為什么說手指的全體同人群的全體一樣?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先來看以下問題。 3.課件出示課后習題第3題。 (1)學生自主思考 (2)全班交流匯報 預設:大拇指讓我想到了勤勞樸實、吃苦耐勞、默默奉獻的人 教師追問:你想到了哪些職業呢? 預設:清潔工、修理工等 教師繼續引導:食指呢?你們有什么聯想。 預設:食指讓我想到了勤奮賣力、敢于探險、不怕犧牲、機敏的人。 教師提問:比如哪些職業? 預設:消防員、警察、邊防戰士等。 教師小結:我們生活中的人的確如同五個手指,姿態各異,各有所長。 4.探究含義 (1)教師:現在我們再回過頭去思考主旨句的兩層含義。試著體會這句話的第二層意思。 (2)同桌交流 (3)點生回答,教師點撥 (4)教師總結:我們的手指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我們人也是人人都有用,團結有力量。 學生聯想生活中的人。 學生領悟文章的道理。 學生說道理。活動意圖:引導學生領悟文章中蘊含的道理,推薦閱讀《豐子愷兒童漫畫選》和《小學生豐子愷讀本》,感受豐子愷漫畫的幽默,為本單元習作打好基礎,并引導學生感受他漫畫般簡練傳神的語言風格。板書設計:作業:課后修改完善小練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