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模塊綜合微評(時間:75分鐘,分值:100分)一、單項選擇題(共7小題,每小題4分,共28分)1.用比值法定義物理量是物理學中一種很重要的思想方法,以下屬于用比值法定義的物理量是( )A.電場強度E=B.電場強度E=C.電容C=D.電阻R=ρ解析:電場強度與放入電場中的電荷無關,所以E=屬于比值定義法,選項A正確; 電場強度E=是電場強度的決定式,其大小與Q以及r均有關系,不屬于比值定義法,選項B錯誤;電容C=是電容的決定式,其大小與εr、S以及d均有關系,不屬于比值定義法,選項C錯誤;電阻R=ρ是電阻的決定式,其大小與ρ、l以及S均有關系,不屬于比值定義法,選項D錯誤.答案:A2.如圖所示,電子由靜止開始從A板向B板運動,到達B板時的速度為v,現保持兩板間的電壓不變,則當減小兩板間的距離時,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電子的速度v增大B.兩板上所帶的電荷量減少C.電子的速度v不變D.電子在兩板間運動的時間變長解析:由于電容器直接與電源相連,兩極板之間的距離減小,兩極板之間的電勢差不變,有Ue=mv2,可知v不變,故A錯誤,C正確;由于兩極板之間的距離減小,根據C=可知,電容增大,再根據Q=CU,可知兩極板上電荷量增多,故B錯誤;根據E=,F=Ee=ma,d=at2,可知當d減小時,t減小,故D錯誤.答案:C3.如圖所示,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上滑動時,兩燈亮度的變化情況為( )A. A燈和B燈都變亮B. A燈和B燈都變暗C. A燈變亮,B燈變暗D. A燈變暗,B燈變亮解析: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上滑動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變大,并聯部分的總電阻變大,所以總電阻變大,總電流變小,路端電壓即A燈兩端的電壓U=E-Ir變大,則A燈變亮,流過A燈的電流變大,總電流減小,則流過滑動變阻器和燈B支路的總電流減小,則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變小,滑動變阻器和燈B并聯部分電壓變大,則燈B變亮.故選A.答案:A4.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源的電動勢為E,內阻不計,電容器電容為C,電阻R1∶R2∶R3∶R4=3∶2∶1∶1,開關S斷開.現將S閉合,由S閉合到電路穩定的過程中通過R3的電荷量是( )A. B. C. D. EC解析:設R4=R,則R1=3R,R2=2R,開關S斷開時,電容器的電壓就是R2的電壓,R2的電壓U2=R2=E,電容器上極板帶正電Q2=CU2=CE.開關S閉合時,電容器的電壓就是R1的電壓,R1兩端的電壓U1=E=E,電容器下極板帶正電Q1=CU1=CE,則流過R3的電荷量ΔQ=Q1+Q2=CE,故D正確.答案:D5.互相正對的平行金屬板M、N帶等量的異種電荷,傾斜固定放置,一個帶電小球(可看成點電荷)從一塊金屬板的邊緣附近由靜止釋放沿圖中水平虛線運動通過電場區域,兩板間的電場可看成勻強電場,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小球一定帶正電B.小球一定從P點運動到Q點C.小球受到的電場力和重力大小相等D.小球的電勢能一定減小解析:由于小球由靜止釋放后,沿水平直線運動,小球一定做的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由題意知小球受力如圖所示.由于兩板帶電的電性不明確,因此小球的帶電電性不能確定,故A項錯誤;由受力分析可知,小球一定從Q點運動到P點,故B項錯誤;小球受到的電場力的豎直分力與重力平衡,因此小球受到的電場力一定大于重力,故C項錯誤;由于電場力做正功,因此小球的電勢能一定減小,故D項正確.答案:D6.如圖所示,長為L的細線拴一個帶電荷量為+q、質量為m小球,重力加速度為g,小球處在豎直向上的勻強電場中,電場強度為E,小球能夠在豎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則( )A.小球受到的電場力跟重力是一對平衡力B.小球在最高點的速度一定不小于C.小球運動到最高點時,電勢能最小D.小球運動到最低點時,機械能最大解析:小球能夠在豎直平面內做圓周運動,重力與電場力反向,電場力大小可能等于重力,則小球在豎直平面內做勻速圓周運動;電場力大小也可能大于重力,則二者合力(稱為等效重力)豎直向上,相當于重力方向向上,最高點為等效最低點,小球通過時速度最大;最低點為等效最高點,小球通過時速度最小;電場力大小還可能小于重力,則相當于重力方向不變,重力加速度減小,A錯誤;由A選項分析可知,小球可能以較小的速度(小于)在豎直平面內做勻速圓周運動,B錯誤;圓周上最高點電勢最低,小球帶正電,由Ep=qφ知,經過最高點時電勢能最小,C正確;圓周上最低點電勢最高,小球經過時電勢能最大,由小球機械能與電勢能之和不變可知,小球經過最低點時機械能最小,D錯誤.答案:C7.如圖所示H(核內有一個質子,沒有中子),H(核內有一個質子,一個中子)H(核內有一個質子,兩個中子)和He(核內有兩個質子,兩個中子)四種原子核的混合粒子沿平行板電容器兩板中線OO'射入板間的勻強電場中,射出后都打在同一個與OO'垂直的熒光屏上,使熒光屏上出現亮點.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若它們射入電場時的速度相等,在熒光屏上將出現4個亮點B.若它們射入電場時的動量相等,在熒光屏上將出現4個亮點C.若它們射入電場時的動能相等,在熒光屏上將出現4個亮點D.若它們都是從靜止開始由同一加速電場加速后再射入此偏轉電場的,則在熒光屏上將出現4個亮點解析:四個粒子進入勻強電場中都做類平拋運動,在水平方向做勻速直線運動,豎直方向上做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則得到加速度為a=,偏轉距離為y=at2,運動時間為t=,聯立三式得y=,若它們射入電場時的速度相等,y與比荷成正比,而三個粒子中質子的比荷最大,氘核和α粒子的比荷相等,在熒光屏上將出現3個亮點,故A錯誤;若它們射入電場時的動量相等,y==,可見y與qm成正比,三個qm都不同,則在熒光屏上將只出現4個亮點,故B正確;若它們射入電場時的動能相等,y與q成正比,在熒光屏上將只出現2個亮點,故C錯誤;若它們是由同一個電場從靜止加速后射入此偏轉電場的,滿足Uq=m,則y==,根據推論可知,y都相同,故熒光屏上將只出現1個亮點,故D錯誤.答案:B二、多項選擇題(共3小題,每小題6分,共18分)8.如圖所示,在豎直放置的半徑為R的光滑半圓弧絕緣細管的圓心O處固定一個點電荷,將質量為m,電荷量為+q的小球從圓弧管的水平直徑端點A由靜止釋放,小球沿細管滑到最低點時,對管壁恰好無壓力,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則( )A.小球到達B時的速率等于B.小球到達B時的速率小于C.小球不能到達C點D.固定于圓心處的點電荷在細管內的電場強度大小為解析:由題意可知,小球由A到B的過程中,受到的靜電力及軌道對它的彈力均與運動方向垂直,均不做功,只有小球的重力做功,由動能定理得mgR=mv2-0解得小球到達B時的速率v=,故A正確,B錯誤;在整個滑動的過程中,小球受到的靜電力和彈力都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所以小球的機械能守恒,小球能夠到達C點,且到達C點時的速度剛好為零,故C錯誤;在B點,對小球由牛頓第二定律得qE-mg=,將B點的速度代入可得E=,根據點電荷場強公式E=k可知,固定于圓心處的點電荷在細管內的電場強度大小均為,故D正確.答案:AD9.電源和一個水平放置的平行板電容器、三個電阻組成如圖所示的電路.當開關S斷開時,電容器中有一個帶電液滴正好處于靜止狀態.現將開關S閉合,則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A.液滴仍保持靜止狀態B.液滴將向下運動C.電容器上的帶電量將增大D.電容器上的帶電量將減小解析:斷開開關S時,電容器兩端的電壓U等于電源的電壓,帶電粒子受重力和電場力平衡;閉合開關S后,電容器兩端電壓減小到等于R2兩端的電壓,根據E=可知,電容器極板間的場強E變小,電場力變小,粒子將向下加速運動,故A錯誤,B正確;由于閉合開關S后,電容器極板間的電壓U減小,根據Q=CU可知電容器上的帶電量將減小,故C錯誤,D正確.答案:BD10.如圖所示,質量為m、帶電荷量為+q的小金屬塊A以初速度v0從光滑絕緣水平高臺上飛出.已知在足夠高的高臺邊緣右面空間中存在水平向左的勻強電場,場強大小E=.則( )A.金屬塊不一定會與高臺邊緣相碰B.金屬塊一定會與高臺邊緣相碰,相碰前金屬塊在做勻變速運動C.金屬塊運動過程中距高臺邊緣的最大水平距離為D.金屬塊運動過程的最小速度為解析:金屬塊在豎直方向上做自由落體運動,在水平方向先向右做勻減速運動,當速度減小到零后再向左做勻加速運動,一定能回到高臺的邊緣;在運動過程中,所受的電場力和重力的合力保持不變,因此做勻變速運動,A錯誤,B正確.在水平方向上,當向右運動的速度減小到零時,距離高臺邊緣最遠,根據=2ax,而Eq=ma,可得最大距離x=,C正確;重力與電場力的合成為F,設合力與電場力方向的夾角為θ,如圖所示,可知sin θ==,將速度方向沿F的方向和垂直于F的方向正交分解,當沿F的方向速度減小到零時,速度達到最小值,最小值為v=v0sin θ=,D正確.答案:BCD三、非選擇題(共5小題, 共54分)11.(10分)一個實驗小組用“伏安法”測量某材料的電阻,做實驗之前,小組成員先在網上查閱資料,發現該材料的電阻大約在6 Ω左右,并設計出用伏安法測電阻的圖a、圖b兩幅原理圖,實驗室中除了直流電源(電動勢為3 V,內阻約0.5 Ω)、滑動變阻器R1(最大阻值為5 Ω)、開關、導線外還有以下實驗器材:A.電壓表V1(量程3 V,內阻約為2 kΩ)B.電壓表V2(量程15 V,內阻約為10 kΩ)C.電流表A1(量程0.6 A,內阻為1 Ω)D.電流表A2(量程100 mA,內阻為0.5 Ω)圖a 圖b圖c(1)該實驗小組在選擇電壓表時應選用 (填寫器材前面的字母),在選擇電流表時應選用 (填寫器材前面的字母).(2)實驗時,分別利用圖a和圖b,改變滑動變阻器阻值,分別得到兩組U和I,利用計算機擬合成如圖c甲和乙兩條直線,請分析乙直線對應的原理圖為 (填“圖a”或“圖b”).(3)在圖c中,I甲=0.17U甲和I乙=0.16U乙分別表示甲、乙兩直線的函數關系,比較甲、乙兩種情況誤差后,利用誤差較小的一組數據,可得被測電阻的測量值為 Ω(保留2位有效數字).解析:(1)電源的電動勢為3 V,且該實驗采用的是分壓式接法,結合電表的選取原則可知,應選擇最大量程為3 V的電壓表,即選擇電壓表A;當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中的阻值為0時,待測電阻兩端的電壓最大,粗略估算可得I== A=0.5 A,即電流表應選擇最大量程為0.6 A的C.(2)可知圖c中圖線的斜率表示電阻的倒數,即斜率越大,表示的電阻越小,由此可知,乙圖線表示的電阻更大,而分析可知,電流表的內阻為1 Ω,待測電阻的阻值約為6 Ω,阻值相差不大,因此若要測量誤差小,應選擇電流表的外接法,避免因電流表分壓而使得測量誤差增加,顯然電路圖a測量結果更準確,而電路圖b測量結果偏大,因此圖c中的乙圖線應該對應的是電路圖b.(3)根據以上分析可知,在圖c所表示的兩條圖線中,甲圖線所對應的測量結果更準確,而甲圖線對應的函數關系為I甲=0.17U甲,即該圖線的斜率為k=0.17而據之前分析可知,圖線的斜率表示電阻的倒數,由此可知待測電阻的阻值為Rx== Ω≈5.9 Ω.答案:(1)A C (2)圖b (3)5.912.(10分)某實驗小組從電動玩具中拆下一節電池,欲測量其電動勢(約1.5 V)和內阻(約1 Ω).實驗室備有下列器材可供選擇:A.電壓表(量程0.6 V,內阻約1 kΩ);B.電壓表(量程1.8 V,內阻約2 kΩ);C.電壓表(量程15 V,內阻約5 kΩ);D.定值電阻R0(阻值1 Ω);E.滑動變阻器(0~20 Ω);F.滑動變阻器(0~200 Ω);G.開關及導線若干.(1)根據圖甲連接實驗電路,其中電壓表 V1應選 ,電壓表 V2應選 ,滑動變阻器應選 .(填器材前的選項字母)甲(2)閉合開關前,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滑到 (填“最左端”或“最右端”).(3)閉合開關,多次改變滑動變阻器R的阻值,讀出 V1和 V2表的示數U1、U2,繪出U1-U2圖像如圖乙所示,則該電池的電動勢E= V,內阻r= Ω.(計算結果均保留3位有效數字)乙解析:(1)電壓表 V1測的是路端電壓,電壓表 V2測的是R0兩端電壓,因電池的電動勢約為1.5 V,故電壓表 V1應選B,電壓表 V2應選A.電池內阻和定值電阻都較小,為方便調節電路,滑動變阻器選用阻值較小的,選E.(2)閉合開關前,為保護電路,滑動變阻器應調到阻值最大處,應將滑片P滑到最左端.(3)根據閉合電路歐姆定律E=U1+r整理得U1=-U2+E結合圖像可得E=1.48 V,==解得r=0.667 Ω.答案:(1) B A E (2)最左端 (3)1.48 0.66713.(10分)密立根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測定很小的帶電油滴所帶的電荷量.油滴從噴霧器噴出時由于摩擦而帶電,并落入兩塊相互平行的極板M、N之間的區域(M板帶正電、N板帶負電),透過顯微鏡尋找那些剛好懸浮在極板間的油滴.根據觀測數據算出油滴的質量,再根據油滴懸浮時受到的電場力和重力平衡,可計算出油滴所帶的電荷量.(1)若P為從顯微鏡中觀察到的懸浮油滴,則可推知P帶哪種電荷?(2)已知極板M、N之間的距離為d,電壓為U,求兩板之間的電場強度E的大小;(3)油滴P可視為球體,并測得其半徑為R.已知油的密度為ρ,重力加速度為g,極板M、N之間的距離為d,電壓為U,求該油滴的電荷量q.(提示:球的體積公式V=πR3)解析:(1)根據平衡條件可知,油滴受到向上的電場力,所以油滴帶負電.(2)根據勻強電場公式可知E=.(3)因為油滴P懸浮,所以油滴P受到的重力和電場力平衡,即mg=qE而m=ρ·πR3,且 E=聯立以上各式,可得:q=.答案:(1)負電荷 (2) (3)14.(12分)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阻R1=8 Ω,R2=R3=6 Ω,R4=3 Ω.當開關K斷開時,理想電流表示數I1=0.4 A,當K閉合時,電流表示數I2=0.58 A.求:(1)開關K閉合時外電路的總電阻R;(2)電源的電動勢E和內阻r.解析:(1)開關閉合時,R3和R4并聯,該部分總電阻為R3'==2 ΩR2與該部分串聯,則右邊部分總電阻為R2'=R2+R3'=8 Ω電路左右兩部分為并聯關系,則外電路總電阻為R==4 Ω.(2)開關斷開時,通過電阻R1的電流為IR1==0.6 A電路的總電流為I=I1+IR1=1 A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得E=I1(R2+R3)+Ir開關閉合時,通過R1的電流為IR1'==0.58 A電路的總電流為I'=I2+IR1'=1.16 A由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得E=I2R2'+I'r解得E=5.8 V,r=1 Ω.答案:(1)4 Ω (2)5.8 V 1 Ω15.(12分)如圖所示的電路中,直流電源的電動勢E=9 V,內電阻r=1.5 Ω,R1=4.5 Ω,R2為電阻箱.兩帶小孔的平行金屬板A、B豎直放置;另兩個平行金屬板C、D水平放置,板長L=30 cm板間的距離d=20 cm,MN為熒光屏,C、D的右端到熒光屏的距離L'=10 cm,O為C、D金屬板的中軸線與熒光屏的交點,P為O點下方的一點,LOP=10 cm,當電阻箱的阻值調為R2=3 Ω時,閉合開關K,待電路穩定后,將一帶電量為q=-1.6×10-19 C,質量為m=9×10-30 kg的粒子從A板小孔從靜止釋放進入極板間,不考慮空氣阻力、帶電粒子的重力和極板外部的電場.(1)求AB板間電壓U1和CD板間電壓U2各多大?(2)求帶電粒子從極板C、D離開時速度大小;(3)使粒子恰好打到P點,R2的阻值應調到多大?解析:(1)根據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可得電路的電流強度:I== A=1 AA、B之間的電壓等于R1兩端的電壓,即U1=IR1=1×4.5 V=4.5 VCD之間的電壓等于R2兩端的電壓:U2=IR2=1×3 V=3 V.(2)粒子在AB之間做加速運動,根據動能定理可得:qU1=m代入數據得:v0=4×105 m/s根據題意可知:L=30 cm=0.30 m,d=20 cm=0.20 m粒子在偏轉電場中運動的時間:t=粒子的加速度:a=粒子偏轉的速度:vy=at粒子的末速度:v=代入數據聯立得:v=2×105 m/s.(3)根據題意可知:L'=10 cm=0.10 m,OP=10 cm=0.10 m粒子離開電場后做勻速直線運動,豎直方向總的位移:Y=OP=0.10 m,如圖所示:由幾何關系可知:= ①代入數據可得:y'=0.06 m設當粒子到達P點時電阻箱的電阻值為R2'則I'= ②AB兩端的電壓:U1'=I'R1 ③CD兩端的電壓:U2'=I'R2 ④粒子在電場AB中加速的過程中:qU1'=mv0'2 ⑤粒子在電場CD中的加速度:a'= ⑥粒子運動的時間:t'= ⑦粒子在CD中的偏轉量:y'=a't'2 ⑧聯立①~⑧可得:R2'=2.4 Ω,即R2的阻值應調到2.4 Ω.答案:(1)4.5 V 3 V (2)2×105 m/s (3)2.4 Ω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8張PPT)模塊綜合微評A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A. 電子的速度v增大B. 兩板上所帶的電荷量減少C. 電子的速度v不變D. 電子在兩板間運動的時間變長C123456789101112131415A. A燈和B燈都變亮B. A燈和B燈都變暗C. A燈變亮,B燈變暗D. A燈變暗,B燈變亮解析: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向上滑動時,滑動變阻器接入電路的電阻變大,并聯部分 的總電阻變大,所以總電阻變大,總電流變小,路端電壓即A燈兩端的電壓U=E-Ir 變大,則A燈變亮,流過A燈的電流變大,總電流減小,則流過滑動變阻器和燈B支路 的總電流減小,則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變小,滑動變阻器和燈B并聯部分電壓變大, 則燈B變亮.故選A.A123456789101112131415D. ECD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A. 小球一定帶正電B. 小球一定從P點運動到Q點C. 小球受到的電場力和重力大小相等D. 小球的電勢能一定減小D123456789101112131415解析:由于小球由靜止釋放后,沿水平直線運動,小球一定做的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 速直線運動,由題意知小球受力如圖所示.由于兩板帶電的電性不明確,因此小球的 帶電電性不能確定,故A項錯誤;由受力分析可知,小球一定從Q點運動到P點,故B 項錯誤;小球受到的電場力的豎直分力與重力平衡,因此小球受到的電場力一定大于 重力,故C項錯誤;由于電場力做正功,因此小球的電勢能一定減小,故D項正確.123456789101112131415A. 小球受到的電場力跟重力是一對平衡力C. 小球運動到最高點時,電勢能最小D. 小球運動到最低點時,機械能最大C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A. 若它們射入電場時的速度相等,在熒光屏上將出現4個亮點B. 若它們射入電場時的動量相等,在熒光屏上將出現4個亮點C. 若它們射入電場時的動能相等,在熒光屏上將出現4個亮點D. 若它們都是從靜止開始由同一加速電場加速后再射入此偏轉電場 的,則在熒光屏上將出現4個亮點B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C. 小球不能到達C點AD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A. 液滴仍保持靜止狀態B. 液滴將向下運動C. 電容器上的帶電量將增大D. 電容器上的帶電量將減小BD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A. 金屬塊不一定會與高臺邊緣相碰B. 金屬塊一定會與高臺邊緣相碰,相碰前金屬塊在做勻變速運動BCD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三、非選擇題(共5小題, 共54分)11. (10分)一個實驗小組用“伏安法”測量某材料的電阻,做實驗之前,小組成員 先在網上查閱資料,發現該材料的電阻大約在6Ω左右,并設計出用伏安法測電阻的 圖a、圖b兩幅原理圖,實驗室中除了直流電源(電動勢為3V,內阻約0.5Ω)、滑動 變阻器R1(最大阻值為5Ω)、開關、導線外還有以下實驗器材:A. 電壓表V1(量程3V,內阻約為2 kΩ)B. 電壓表V2(量程15V,內阻約為10 kΩ)C. 電流表A1(量程0.6 A,內阻為1Ω)D. 電流表A2(量程100 mA,內阻為0.5Ω)圖a 圖b123456789101112131415(1)該實驗小組在選擇電壓表時應選用 (填寫器材前面的字母),在選擇電 流表時應選用 (填寫器材前面的字母).AC圖a 圖b123456789101112131415(2)實驗時,分別利用圖a和圖b,改變滑動變阻器阻值,分別得到兩組U和I,利用 計算機擬合成如圖c甲和乙兩條直線,請分析乙直線對應的原理圖為 (填“圖 a”或“圖b”).解析:(2)可知圖c中圖線的斜率表示電阻的倒數,即斜率越大,表示的電阻越小, 由此可知,乙圖線表示的電阻更大,而分析可知,電流表的內阻為1Ω,待測電阻的 阻值約為6Ω,阻值相差不大,因此若要測量誤差小,應選擇電流表的外接法,避免 因電流表分壓而使得測量誤差增加,顯然電路圖a測量結果更準確,而電路圖b測量結 果偏大,因此圖c中的乙圖線應該對應的是電路圖b.圖b圖a 圖b123456789101112131415(3)在圖c中,I甲=0.17U甲和I乙=0.16U乙分別表示甲、乙兩直線的函數關系,比較 甲、乙兩種情況誤差后,利用誤差較小的一組數據,可得被測電阻的測量值 為 Ω(保留2位有效數字).圖c5.912345678910111213141512. (10分)某實驗小組從電動玩具中拆下一節電池,欲測量其電動勢(約1.5V)和 內阻(約1Ω).實驗室備有下列器材可供選擇:A. 電壓表(量程0.6V,內阻約1 kΩ);B. 電壓表(量程1.8V,內阻約2 kΩ);C. 電壓表(量程15V,內阻約5 kΩ);D. 定值電阻R0(阻值1Ω);E. 滑動變阻器(0~20Ω);F. 滑動變阻器(0~200Ω);G. 開關及導線若干.123456789101112131415(1)根據圖甲連接實驗電路,其中電壓表V1應選 ,電壓表V2應選 ,滑動 變阻器應選 .(填器材前的選項字母)甲BAE解析:(1)電壓表V1測的是路端電壓,電壓表V2測的是R0兩端電壓,因電池的電動 勢約為1.5V,故電壓表V1應選B,電壓表V2應選A. 電池內阻和定值電阻都較小,為 方便調節電路,滑動變阻器選用阻值較小的,選E.123456789101112131415(2)閉合開關前,應將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滑到 (填“最左端”或“最右 端”).解析:(2)閉合開關前,為保護電路,滑動變阻器應調到阻值最大處,應將滑片P滑 到最左端.最左端甲123456789101112131415乙(3)閉合開關,多次改變滑動變阻器R的阻值,讀出V1和V2表的示數U1、U2,繪出 U1-U2圖像如圖乙所示,則該電池的電動勢E= V,內阻r= Ω. (計算結果均保留3位有效數字)1.480.66712345678910111213141513. (10分)密立根用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來測定很小的帶電油滴所帶的電荷量.油 滴從噴霧器噴出時由于摩擦而帶電,并落入兩塊相互平行的極板M、N之間的區域 (M板帶正電、N板帶負電),透過顯微鏡尋找那些剛好懸浮在極板間的油滴.根據觀 測數據算出油滴的質量,再根據油滴懸浮時受到的電場力和重力平衡,可計算出油滴 所帶的電荷量.(1)若P為從顯微鏡中觀察到的懸浮油滴,則可推知P帶哪種電荷?解析:(1)根據平衡條件可知,油滴受到向上 的電場力,所以油滴帶負電.答案:(1)負電荷123456789101112131415(2)已知極板M、N之間的距離為d,電壓為U,求兩板之間的電場強度E的大小;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14. (12分)在如圖所示的電路中,電阻R1=8Ω,R2=R3=6Ω,R4=3Ω.當開關K斷 開時,理想電流表示數I1=0.4 A,當K閉合時,電流表示數I2=0.58 A. 求:(1)開關K閉合時外電路的總電阻R;答案:(1)4Ω123456789101112131415(2)電源的電動勢E和內阻r.答案:(2)5.8V 1Ω12345678910111213141515. (12分)如圖所示的電路中,直流電源的電動勢E=9V,內電阻r=1.5Ω,R1= 4.5Ω,R2為電阻箱.兩帶小孔的平行金屬板A、B豎直放置;另兩個平行金屬板C、D 水平放置,板長L=30 cm板間的距離d=20 cm,MN為熒光屏,C、D的右端到熒光屏 的距離L'=10 cm,O為C、D金屬板的中軸線與熒光屏的交點,P為O點下方的一點, LOP=10 cm,當電阻箱的阻值調為R2=3Ω時,閉合開關K,待電路穩定后,將一帶電 量為q=-1.6×10-19 C,質量為m=9×10-30 kg的粒子從A板小孔從靜止釋放進入極 板間,不考慮空氣阻力、帶電粒子的重力和極板外部的電場.(1)求AB板間電壓U1和CD板間電壓U2各多大?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1)4.5V 3V123456789101112131415(2)求帶電粒子從極板C、D離開時速度大小;123456789101112131415(3)使粒子恰好打到P點,R2的阻值應調到多大?解析:(3)根據題意可知:L'=10 cm=0.10 m,OP=10 cm=0.10 m粒子離開電場后做勻速直線運動,豎直方向總的位移:Y=OP=0.10 m,如圖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3)2.4Ω12345678910111213141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魯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冊模塊綜合微評檢測含答案(教師用).docx 魯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冊模塊綜合微評課件.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