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魯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冊第1章靜電力與電場強度第1節靜電的產生及其微觀解釋課件(55頁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魯科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冊第1章靜電力與電場強度第1節靜電的產生及其微觀解釋課件(55頁ppt)

資源簡介

(共55張PPT)
第1章 靜電力與電場強度
第1節 靜電的產生及其微觀解釋
核心素養:1.知道自然界中存在兩種電荷和三種起電方式. 2.理解電荷守恒定律. 3. 理解電荷量、元電荷、比荷的概念. 4.理解在孤立的系統中電荷守恒. 5.通過觀察起 電現象,學會分析物體起電的原因.
第*頁
研習任務一 靜電的產生
合作 討論
剛梳過頭發的塑料梳子可以吸引輕小的紙屑,在毛衣上摩擦過的氣球能使細小的 水流發生彎曲,為什么會出現上述現象?
提示:塑料梳子與頭發摩擦,氣球與毛衣摩擦均可帶電,且帶電體可以吸引輕小 的物體.
教材 認知
1. 電荷
(1)電荷量:電荷的 .在國際單位制中,電荷量的單位是 ,簡 稱 ,符號為C.
(2)電荷間的相互作用:同種電荷相互 ,異種電荷相互 .
2. 摩擦起電:當兩個由不同物質組成的物體互相摩擦時,一個物體中某些原子的電 子掙脫了原子核的束縛,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于是原來呈電中性的物體由于得到電 子而帶 ,失去電子的物體則帶等量的 .
3. 接觸起電:當一個帶電體接觸導體時,電荷會發生 ,使導體也帶電.
多少 
庫侖 
庫 
排斥 
吸引 
負電 
正電 
轉移 
4. 感應起電:當一個帶電體靠近導體時,由于電荷間相互吸引或排斥,導體中的自 由電子便會靠近或 帶電體,使導體靠近帶電體的一端帶 電荷,遠離 帶電體的一端帶 電荷,這種現象稱為靜電感應.利用 使金屬導 體帶電的方式稱為感應起電.
遠離 
異種 
同種 
靜電感應 
核心 歸納
三種起電方式的比較
摩擦起電 感應起電 接觸起電
現象 兩物體帶上等量異種電荷 導體兩端出現等量異 種電荷 導體帶上與帶電體同 種的電荷
原因 不同物質原子核對電子的 束縛能力不同.束縛能力 強的得電子,帶負電;束 縛能力弱的失電子,帶正 電 電子在電荷間相互作 用下發生轉移,近端 帶異種電荷,遠端帶 同種電荷 在電荷間相互作用 下,電子從一個物體 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
實質 電荷在物體之間或物體內部的轉移
說明 無論哪種起電方式,發生轉移的都是電子,正電荷不會發生轉移
AB
A. 把C移近導體A時,A、B上的金屬箔片都張開
B. 把C移近導體A,先把A、B分開,然后移去C,A、B上的金屬箔片仍張開
C. 先把C移走,再把A、B分開,A、B上的金屬箔片仍張開
D. 先把A、B分開,再把C移走,然后重新讓A、B接觸,A上的金屬箔片張開,而B 上的金屬箔片閉合
[解析] 雖然A、B起初都不帶電,但帶正電的小球C對A、B內的電荷有力的作用,使 A、B中的自由電子向左移動,使得A端積累了負電荷,B端帶正電荷,其下部貼有的 金屬箔片分別帶上了與A、B同種的電荷,所以金屬箔片都張開,A正確;C移到A附 近,A、B上的電荷因受C的作用力不會中和,因而A、B帶等量異種的感應電荷,先 把A、B分開再移走C,A、B所帶電荷量無法中和,金屬箔片仍張開,B正確;但如果 先移走C,A、B上的感應電荷會馬上中和,不再帶電,所以箔片都不會張開,C錯 誤;先把A、B分開,再移走C,A、B仍然帶電,但重新讓A、B接觸后,A、B上的 感應電荷會完全中和,箔片都不會張開,D錯誤.
名師點評
三種起電方式的辨析
(1)兩個不同物體摩擦,分別帶等量異種電荷,是摩擦起電.
(2)導體與帶電導體接觸,帶同種電荷,是接觸起電.
(3)導體靠近帶電體,導體兩端帶異種電荷,是感應起電.
A. 在摩擦前M和N的內部沒有任何電荷
B. 摩擦過程中電子從M轉移到N
C. N在摩擦后一定帶負電荷2.72×10-9 C
D. M在摩擦過程中失去1.7×1010個電子
BCD
A. 塑料絲之間相互感應起電
B. 塑料絲所受重力小,自然松散
C. 塑料絲受到空氣浮力作用而散開
D. 由于摩擦起電,塑料絲帶同種電荷而相互排斥
D
解析:由于不同物質對電子的束縛本領不同,當手與塑料絲摩擦時,使塑料絲 帶上了同種電荷,而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因此會觀察到塑料絲散開,D正確, A、B、C錯誤.
第*頁
研習任務二 元電荷與電荷守恒定律
合作 討論
驗電器結構簡單,同學們可以用自制的驗電器進行一些探究實驗.如圖所示,首 先使驗電器帶了負電荷,驗電器的金屬箔片張開,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后可以發現該驗 電器的金屬箔片幾乎閉合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是驗電器的電荷消失了嗎?
提示:驗電器上所帶負電荷減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濕的空氣可以導電,電子被導走 了;該現象是由電子的轉移引起的,仍然遵循電荷守恒定律.
1.60×10-19
C 
元電荷 
消滅 
另一部分 
另一個物體 
總量 
正 
負 
自由電荷 
核心 歸納
1. 對電荷守恒定律的理解
(1)電荷守恒定律不僅適用于宏觀過程(電子的轉移),也適用于微觀過程(核反 應和粒子的轉化過程).
(2)起電過程的實質是物體中正、負電荷的分離或轉移.摩擦起電和接觸起電是電荷 “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感應起電是電荷“從物體的一部分轉移到另一部 分”.
(3)電荷的總量是指電荷的代數和.
(4)電荷的中和是指正、負電荷的代數和為0.
2. 電子轉移規律
(1)帶正電荷的導體與帶負電荷的導體接觸,電子由帶負電荷的導體轉移一部分到 帶正電荷的導體上.
(2)帶正電荷的導體與不帶電的中性導體接觸,電子由不帶電的中性導體轉移一部 分到帶正電荷的導體上.
(3)帶負電荷的導體與不帶電的中性導體接觸,電子由帶負電荷的導體轉移一部分 到不帶電的中性導體上.
研習 經典
[典例2] 半徑相同的兩金屬小球A、B帶有相同的電荷量,相隔一定的距離,今讓第 三個半徑相同的不帶電金屬小球C先后與A、B接觸后移開.
(1)若A、B兩球帶同種電荷,接觸后兩球的電荷量之比為多大?
2∶3
(2)若A、B兩球帶異種電荷,接觸后兩球的電荷量之比為多大?
2∶1
名師點評
接觸起電的電荷量分配原則
1. 導體接觸起電時電荷量的分配與導體的形狀、大小有關.完全相同的金屬球接觸 時,電荷量平均分配;形狀、大小不同的導體接觸時電荷量一般不能平均分配.無論 哪種情況,接觸前后電荷總量不變.
  2. 完全相同的金屬球接觸起電時電荷量的分配情況
[訓練2] 有三個相同的金屬小球A、B、C,其中小球A帶有q=2.0×10-5 C的正電 荷,小球B、C不帶電,現在讓小球C先與球A接觸后取走,再讓小球B與球A接觸后分 開,最后讓小球B與小球C接觸后分開,最終三球的帶電荷量分別為qA'= C,qB'= C,qC'= C.
5×10-
6
7.5×10-6
7.5×10-6
第*頁
課堂強研習 合作學習 精研重難
研習任務三 驗電器的原理及使用
核心 歸納
驗電器檢驗電荷的原理和方法
驗電 器 絕緣棒 接觸
(或靠近) 現象說明
金屬箔因帶同種電荷相互排斥而張開.張開角度越 大,則說明A帶電荷量越多
A上的正電荷先與B上的負電荷(設A的電荷量大于 B)中和,然后再分一部分正電荷使金屬箔張開,張 開的角度有可能比原來的角度大,也有可能小于或等 于原來的角度
驗電 器 絕緣棒 接觸
(或靠近) 現象說明
由于異種電荷相互吸引,靜電感應使金屬箔上的負電 荷“上移”,使金屬箔張角減小.若B帶較少負電荷, 還會看到金屬箔先合攏再張開的現象
A. 驗電器金屬箔不張開,因為球A沒有和B接觸
B. 驗電器金屬箔張開,因為整個驗電器都帶上了正電
C. 驗電器金屬箔張開,因為整個驗電器都帶上了負電
D. 驗電器金屬箔張開,因為驗電器下部箔片都帶上了正電
D
[解析] 把一個帶正電的金屬球A,靠近一個原來不帶電的驗電器的金屬小球,驗電 器的金屬小球由于感應起電會帶上負電荷,金屬箔由于感應起電會帶上正電荷,所以 驗電器金屬箔張開,A、B、C錯誤,D正確.
B
解析:由于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故驗電器的上端應帶上與小球異 號的電荷,而驗電器的箔片上將帶上與小球同號的電荷.故B正確.
第*頁
課后提素養

×

×

×
A. 摩擦起電說明電荷可以被創造
B. 摩擦起電是由于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
C. 感應起電是由于電荷從帶電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
D. 感應起電是電荷在同一物體上的轉移
A. 2.4×10-19 C B. -6.4×10-19 C
C. -1.6×10-18 C D. 4.0×10-17 C
解析:任何帶電體的帶電量均是元電荷的整數倍,由于2.4×10-19 C不是1.6×10-19 C的整數倍,故A項符合題意.
BD
A
A. 6.2×10-19 C B. 6.4×10-19 C
C. 6.6×10-19 C D. 6.8×10-19 C
解析:一個電子或質子電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們把最小的電荷量叫元電荷,其數 值為e=1.60×10-19 C,物體的帶電量都為e的整數倍,將四個選項中的電量除以e得 數為整數的為正確的數字,只有6.4×10-19 C滿足條件.故選B.
B
A. 小球上原有的負電荷逐漸消失了
B. 在此現象中,電荷不守恒
C. 小球上負電荷減少的主要原因是潮濕的空氣將電子導走了
D. 該現象是由于正電荷的轉移引起的,仍然遵循電荷守恒定律
解析:根據電荷守恒定律,電荷不能消滅,也不能創造,只會發生轉移.該現象是潮 濕的空氣將電子導走了,是由于電子的轉移引起的,仍遵守電荷守恒定律,故C正 確,A、B、D錯誤.
C
A. 乙物體一定帶有負電荷8×10-10 C
B. 乙物體可能帶有負電荷2.4×10-15 C
C. 丙物體一定帶有正電荷8×10-10 C
D. 丙物體一定帶有負電荷8×10-16 C
解析:由題意可知,甲、乙兩物體相互摩擦后,甲物體帶正電1.6×10-9 C,則乙帶 負電1.6×10-9 C,若乙物體再與丙物體接觸,則乙、丙兩物體均帶負電,由于丙物 體帶電-8×10-10 C,則乙也一定帶負電,大小為8×10-10 C,故A正確.
A
A. 不帶電 B. 帶負電
C. 帶正電 D. 不能確定
解析:當閉合開關S時,由于靜電感應的作用,金屬導體B右端帶的正電荷會被從大 地上來的負電荷中和,所以導體B右端不再帶有電荷,左端帶負電,再斷開S,移走 A,則導體B帶負電.故選B.
B
A     B     C      D
解析:絲綢摩擦過的玻璃棒帶正電,靠近不帶電的驗電器金屬球時,發生靜電感應, 金屬箔片會張開,負電荷會被吸引到帶電體附近的金屬球上,遠端的金屬箔上會帶有 等量正電荷,此時金屬球上帶的是負電,金屬箔片上帶的是正電,故A正確,B、C、 D錯誤.
A
第*頁
課時作業
A. 摩擦起電是創造電荷的過程
B. 接觸起電是電荷轉移的過程
C. 玻璃棒無論和什么物體摩擦都會帶正電
D. 帶等量異種電荷的兩個導體接觸后,電荷會消失,這種現象叫電荷的湮滅
解析:摩擦起電的實質是電荷發生轉移,而不是創造電荷,A錯誤;接觸起電就是通 過物體接觸而轉移電荷,B正確;兩種物體摩擦,對核外電子束縛能力弱的物體在摩 擦過程中易失去電子而帶正電,是否容易失去電子由兩物體的材料決定,因此玻璃棒 不一定帶正電,C錯誤;等量異種電荷可以中和但不會消失,只是宏觀上顯中性,D 錯誤.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塑料絲和PVC管都帶正電
B. 塑料絲和PVC管都帶負電
C. 塑料絲和PVC管帶同種電荷
D. 塑料絲和PVC管帶異種電荷
解析:塑料絲“躲開”PVC管,根據同種電荷相互排斥可知,塑料絲和PVC管帶同種 電荷;由于不知道塑料絲與哪一種物體摩擦而帶電,所以不能判斷塑料絲是帶正電還 是帶負電,故C正確,A、B、D錯誤.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失去了1.875×108個質子
B. 失去了1.875×108個電子
C. 失去了5.3×109個電子
D. 得到了5.3×109個質子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正電荷
B. 負電荷
C. 可以是正電荷,也可以是負電荷
D. 帶電棒上先帶正電荷,后帶負電荷
解析:金屬箔片開始時帶正電,帶電棒靠近并接觸驗電器時,金箔先閉合,后張開, 說明金屬箔片所帶正電荷先被中和,而帶電棒電荷量較大,中和后的剩余電荷再分 配,使金箔帶上負電荷,由此判斷,帶電棒帶負電荷,選項B正確.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摩擦過的琥珀不帶電
B. 碎紙屑原來帶正電
C. 紙屑飛起來是萬有引力的結果
D. 紙屑與琥珀接觸后又快速地離開是因為紙屑帶上琥珀同種電 荷
解析:摩擦過的琥珀帶了電荷,從而會吸引輕小物體,當紙屑被吸到琥珀上時,電荷 會發生轉移,從而使原來不帶電的紙屑也帶上了同種電荷,由于同種電荷互相排斥而 快速地離開.故選D.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A帶正電,B帶負電
B. A帶負電,B帶正電
C. A、B均不帶電
D. A、B均帶正電
解析:帶負電的橡膠棒C靠近A時,由于靜電感應,A球會感應出正電荷,而B球會感 應出負電荷,然后先將A、B分開,再將C移走,則A帶正電,B帶負電,故A項正確.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驗電器的金屬箔片張開,因為整個驗電器都帶上了正電荷
B. 驗電器的金屬箔片張開,因為整個驗電器都帶上了負電荷
C. 驗電器的金屬箔片張開,因為驗電器的兩金屬箔片都帶上了正電荷
D. 驗電器的金屬箔片不張開,因為帶電體A沒有和驗電器的金屬球接觸
解析:帶正電的帶電體A靠近不帶電的驗電器的金屬球,因為異種電荷相互吸引,電 子受到吸引移動到金屬球上,所以金屬球帶負電荷,金屬箔片失去電子帶正電荷,由 于同種電荷相互排斥,金屬箔片張開,故C正確,A、B、D錯誤.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帶電絕緣金屬球A、B,分別帶有電荷量QA1=6.4×10-9 C和QB1 =-3.2×10-9 C,讓兩個絕緣金屬小球接觸再分開,則:
(1)分開后小球A、B的帶電荷量QA2和QB2分別為多少?
1.6×10-9 C 1.6×10-9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在接觸的過程中,電子如何轉移且轉移了多少個(元電荷e=1.6×10-19C)?
電子由B球向A球轉移,共轉移了3.0×1010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摩擦使筆套帶電
B. 筆套靠近圓環時,圓環上、下感應出的電荷是異種的
C. 圓環被吸引到筆套的過程中,圓環所受靜電力的合力大于圓環的重 力
D. 筆套碰到圓環后,筆套所帶的電荷立刻被全部中和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筆套與頭發摩擦后,摩擦使筆套帶電,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帶電的筆套靠 近圓環,圓環上下感應出異種電荷,圓環上部電荷與筆套電荷相反,由于圓環整體電 荷守恒,則下部為與上部相反的電荷,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當距離約為0.5 cm時 圓環被吸引到筆套上,則圓環所受靜電力的合力大于圓環的重力,使其產生向上的加 速度,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摩擦使筆套帶電,但圓環不帶電,筆套碰到圓環后, 筆套的一部分電荷轉移給圓環,但由于總體來說仍帶電荷,故沒有全部被中和,中和 指的是正負電荷相互抵消,故D錯誤,符合題意.故選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由球A向球B轉移了2.0×1010個質子
B. 由球A向球B轉移了1.0×1010個質子
C. 由球B向球A轉移了2.0×1010個電子
D. 由球B向球A轉移了1.0×1010個電子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操作①時,從B物體向A物體轉移了3.2×10-17 C的正電荷
B. 操作②時,從B物體向C物體轉移了8.0×10-18 C的正電荷
C. 最終C物體帶8.0×10-18 C的負電荷
D. 最終B物體帶2.4×10-17 C的正電荷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操作①時,從A物體向B物體轉移了3.2×10-17 C的負電荷,A物體失去電子帶 正電,A錯誤;操作②前,B物體帶負電,C不帶電,當B、C相互接觸最終C物體的帶 電荷量為8.0×10-18 C,可知從B物體向C物體轉移了8.0×10-18 C的負電荷,B錯 誤;根據電荷守恒定律,最終C物體帶8.0×10-18 C的負電荷,B物體帶2.4×10-17 C 的負電荷,C正確,D錯誤.故選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干燥的天氣一個人脫了鞋在地毯上走,身上聚集了-4.8×10-5 C的電荷.若電子 質量me=9.1×10-31 kg,電子電荷量e=-1.6×10-19 C. 則:
(1)多少個電子的電荷量等于-3.2×10-5 C?
2×1014個
(2)此人身上有多少個剩余電子?
3×1014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他的質量增加了多少?
2.73×10-16 kg
解析:(3)電子質量me=9.1×10-31 kg,
所以他的質量增加m=3×1014×9.1×10-31 kg=2.73×10-16 kg.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门市| 吴忠市| 固安县| 沙湾县| 涡阳县| 宜君县| 上高县| 隆昌县| 即墨市| 东海县| 荃湾区| 三穗县| 五河县| 保亭| 罗山县| 玉田县| 原阳县| 沙湾县| 沭阳县| 射洪县| 台南县| 讷河市| 会同县| 博乐市| 平定县| 大城县| 长岭县| 通城县| 北票市| 泰兴市| 贡山| 陵水| 云阳县| 华安县| 台北市| 潢川县| 甘洛县| 巴林右旗| 汕头市| 林芝县| 灵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