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1張PPT)第3章 恒定電流第6節 科學測量:金屬絲的電阻率核心素養:1.掌握測量金屬電阻率的原理和方法. 2.能夠應用伏安法測量電阻. 3.能 夠運用實驗器材進行實驗,能設計表格,會分析實驗數據,形成結論. 4.能獨立撰寫 實驗報告,能對實驗結果進行反思和分析誤差.第*頁研習任務一 實驗原理和操作刻度尺 螺旋測微器 電流表 滑動變阻器 ②伏安法測電阻電流表的接法 內接法 外接法電路誤差分析適用條件 R RA R RV毫米刻度尺 螺旋測微器 研習 經典[典例1] 在“測定金屬絲的電阻率”的實驗中:(1)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金屬絲的直徑,其示數如圖所示,則該金屬絲直徑的測量值d = mm.[解析] ?。?)螺旋測微器固定刻度示數為零,可動刻度示數為38.4×0.01 mm= 0.384 mm,故 d=0.384 mm.0.384(0.383~0.385均可)(2)請根據如圖甲所示電路圖,用筆畫線代替導線將圖乙中的實驗器材連接起來, 并使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置于b端時接通電路后的電流最小.甲乙見解析圖[解析] (2)接法如圖所示,(3)若通過測量可知,金屬絲的長度為l,直徑為d,通過金屬絲的電流為I,對應金 屬絲兩端的電壓為U,由此可計算得出金屬絲的電阻率ρ= .(用題目所給字 母和通用數學符號表示) 第*頁研習任務二 實驗數據處理、誤差分析與注意事項電壓 電流 斜率 2. 誤差分析(1)電阻絲通電時溫度升高,使所測電阻率比常溫下電阻率略大.(2)電阻絲長度及電阻絲直徑測量不準確.(3)采用電流表外接法測量金屬絲的電阻,使測量值比真實值小.3. 注意事項(1)為了方便,應在金屬絲連入電路前測導線直徑,為了準確,應測量拉直懸空的 連入電路的金屬絲的有效長度,且各測量三次,取平均值.(2)測量電路應選用電流表外接法,且測電阻時,電流不宜過大,通電時間不宜太 長,因為電阻率隨溫度而改變.(3)為準確求出R的平均值,應多測幾組U、I數值,然后采用U-I圖像法求出電阻.研習 經典[典例2] 在“測定金屬絲的電阻率”實驗中,所用測量儀器均已校準,待測金屬絲 接入電路部分的長度約為50 cm.(1)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金屬絲的直徑,其中某一次測量結果如圖所示,其讀數應 為 mm(該值接近多次測量的平均值).0.396(0.395~0.398均正確)[解析] (1)螺旋測微器的讀數為0+39.6×0.01 mm=0.396 mm.(2)用伏安法測金屬絲的電阻Rx.實驗所用器材為電池組(3 V)、電流表、電壓 表、滑動變阻器R(0~20 Ω,額定電流2 A)、開關、導線若干.某小組同學利用以上器材按照圖正確連接好電路,進行實驗測量,記錄數據如下:次數 1 2 3 4 5 6 7U/V 0.10 0.30 0.70 1.00 1.50 1.70 2.30I/A 0.020 0.060 0.160 0.220 0.340 0.460 0.520(3)這個小組的同學在坐標紙上建立U-I坐標系,如圖所示,圖中已標出了與測量 數據對應的4個坐標點.請在圖中標出第2、4、6次測量數據的坐標點,并描繪出U-I 圖線.由圖線得到金屬絲的阻值Rx= Ω(保留兩位有效數 字).見解析圖4.4(4.3~4.7均可)(3)圖線應過原點,選盡可能多的點連成一條直線,不在直線上的點均勻分布在直 線兩側,偏離較遠的點應舍去,如圖所示.圖線的斜率表示金屬絲的電阻,因此金屬絲的電阻值Rx≈4.4 Ω.(4)根據以上數據可以估算出金屬絲電阻率約為 .(π取3.14)A. 1×10-2 Ω·m B. 1×10-3 Ω·mC. 1×10-6 Ω·m D. 1×10-8 Ω·mC第*頁研習任務三 實驗拓展與創新研習 經典[典例3] 某小組探究未知金屬絲的電阻率,根據實驗需要已選用了規格和量程合適 的器材,按照以下步驟開展實驗.甲 乙丙5.694(5.693~5.695均可)(2)按圖乙連接好電路進行測量,先將滑動變阻器R2的滑動片P置于a端;(3)接著將單刀雙擲開關S1擲向1,調節滑動變阻器,得如圖丙電流表讀數 為 A,然后斷開S2;(4)電阻箱R1的阻值調至較大,將單刀雙擲開關S1擲向2,保持滑動變阻器滑片位置 不變,閉合開關S2,調電阻箱使得電流表讀數逐漸增大到上一步讀數,記錄電阻箱讀 數為R;0.28(5)金屬絲的電阻值為 ,若金屬絲直徑用d表示,金屬絲長度用x表示,則金屬 絲電阻率為 .(兩空均用字母寫出表達式)R 甲 乙丙第*頁課后提素養1. 在“測量金屬絲的電阻率”的實驗中,某同學用毫米刻度尺測量接入電路中的被 測金屬絲的有效長度,測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L,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金屬絲的直徑, 選不同的位置測量3次,求出其平均值d.(1)采用如圖甲所示的電路測量金屬絲的電阻.電阻的測量值比真實值 (填 “偏大”或“偏小”).甲偏小(2)已知被測金屬絲的電阻約為5 Ω,實驗所用電源的電壓為3 V,電流表內阻約為 0.1 Ω,電壓表內阻約為15 kΩ.請你根據電路圖在圖乙中進行實物連線.乙見解析圖解析:(2)由于電源電壓為3 V,所以電壓表選擇0~3 V量程,被測金屬絲的 電阻約為5 Ω,流過金屬絲的最大電流約為0.6 A,所以電流表選0~0.6 A量 程,連線如圖所示.(3)若測出金屬絲的電阻為R,則金屬絲的電阻率ρ= . 2. 一根細長均勻的金屬管線樣品,長約60 cm,電阻大約6 Ω,截面圖如圖甲所示.甲(1)用螺旋測微器測量金屬管線的外徑,示數如圖乙所示,金屬管線的外徑 為 mm.乙1.125(1.124~1.126均可)解析:(1)螺旋測微器固定刻度示數為1.0 mm,可動刻度示數為12.5×0.01 mm= 0.125 mm,故金屬管線的外徑d=(1.0+0.125) mm=1.125 mm.(2)實驗室有如下器材:A. 電流表(量程0.6 A,內阻約0.1 Ω)B. 電流表(量程3 A,內阻約0.03 Ω)C. 電壓表(量程3 V,內阻約3 kΩ)D. 滑動變阻器(1 750 Ω,0.3 A)E. 滑動變阻器(15 Ω,3 A)F. 蓄電池(電壓為6 V)G. 開關一個,帶夾子的導線若干要進一步精確測量金屬管線樣品的阻值,電流表應選 ,滑動變阻器應選 . (只填代號字母)AE(3)將如圖丙所示的實物電路補充完整.丙如圖所示管線長度L第*頁課時作業[基礎訓練]1. 某同學要測量一新材料制成的圓柱形均勻電阻絲的電阻率ρ,步驟如下:甲 乙丙(1)用游標為20分度的游標卡尺測量其長度如圖甲所示,由圖甲可知其長度L = mm.解析:(1)由圖甲所示可知,游標卡尺主尺示數為13 mm,游標尺示數為15×0.05 mm=0.75 mm,游標卡尺示數為13 mm+0.75 mm=13.75 mm.13.75 12345(2)用螺旋測微器測量其直徑如圖乙所示,由圖乙可知其直徑D= mm.解析:(2)由圖乙所示可知,螺旋測微器固定刻度示數為0.5 mm,可動刻度示數為 45.0×0.01 mm=0.450 mm,螺旋測微器示數為0.5 mm+0.450 mm=0.950 mm.(3)用多用電表的電阻“×10擋”,按正確的操作步驟粗測此電阻絲的電阻,表盤 的示數如圖丙所示,則其阻值約為R0= Ω.解析:(3)用多用電表的電阻“×10”擋,由圖丙所示可知,電阻阻值為11×10 Ω =110 Ω.0.950 110 甲 乙丙12345 甲 乙丙123452. 在“測定金屬的電阻率”的實驗中,(1)某同學用螺旋測微器測金屬絲直徑時,測得結果如圖甲所示,則該金屬絲的直 徑為 mm.解析:(1)螺旋測微器的讀數為d=2.5 mm+43.5×0.01 mm=2.935 mm.2.935 甲 乙12345(2)用量程為3 V的電壓表和量程為0.6 A的電流表測金屬絲的電壓和電流時的讀數 如圖乙所示,則電壓表的讀數為 V,電流表的讀數為 A.解析:(2)因電壓表的每小格讀數為0.1 V,所以應估讀到0.01 V,所以電壓表的 讀數為U=2.60 V;同理,電流表的每小 格讀數為0.02 A,應估讀到0.01 A,所以 電流表的讀數為I=0.52 A.2.60 0.52 甲 乙12345(3)用米尺測量金屬絲的長度L=0.810 m.利用以上測量數據,可得這種材料的電阻 率為 Ω·m(保留兩位有效數字).4.2×10-5 甲 乙123453. 某同學欲測量一段金屬絲Rx的電阻率,待測金屬絲粗細均勻,阻值約為100 Ω.備選 器材如下:A. 量程為0~50 mA、內阻約為50 Ω的電流表B. 量程為0~0.6 A、內阻約為0.2 Ω的電流表C. 量程為0~5 V、內阻約為15 kΩ的電壓表D. 最大阻值為10 Ω、額定電流為2 A的滑動變阻器RE. 電動勢為E=5 V、內阻很小的直流電源F. 開關一個,導線若干G. 螺旋測微器,刻度尺12345(1)該同學用螺旋測微器測量待測金屬絲的直徑D如圖所示,則螺旋測微器的讀數 為 mm.解析:(1)螺旋測微器讀數5.5 mm+0.400 mm=5.900 mm.(2)為了盡可能精確地測量該金屬絲的電阻率,電流表應選用 (填“A”或 “B”).5.900(±0.001)A12345(3)為了盡可能精確地測量該金屬絲的電阻,下列電路圖正確的是 (填正確 答案標號).ABBCD12345 12345[能力提升]4. (1)用伏安法測量約5 Ω左右的金屬絲的電阻率,實驗室備有下列器材可供 選擇:A. 電壓表(量程0~3 V,內阻約15 kΩ)B. 電壓表(量程0~15 V,內阻約75 kΩ)C. 電流表(量程0~3 A,內阻約0.2 Ω)D. 電流表(量程0~0.6 A,內阻約1 Ω)E. 滑動變阻器R1(0~20 Ω,0.6 A)F. 滑動變阻器R2(0~2 000 Ω,0.6 A)G. 電池組E(電動勢3 V)H. 開關S,導線若干為了能測得多組實驗數據,并盡可能提高測量精度,電壓表應選用 ,電流表應 選用 ,滑動變阻器應選用 .(填寫器材前面的字母)ADE1234512345(2)某興趣小組用電流表內接法和外接法分別測量了一段2B鉛筆芯的多組電流I和電 壓U的數值,并分別描繪了U-I圖像,如圖甲所示.其中,用電流表外接法得到的是 用 (填“實線”或“虛線”)表示的圖像,并由此得到這段鉛筆芯的電阻值 為 Ω.(保留兩位有效數字)虛線3.1圖甲1234512345圖乙 12345(4)圖丙中已經根據圖乙電路連接了部分導線,滑動變阻器的滑片P置于變阻器的最 左端.請完成實物間的連線.圖丙圖見解析解析:(4)根據圖乙電路圖,實物連線如圖所示123455. 某同學通過實驗測定一個阻值約為20 Ω的電阻Rx的阻值.(1)現有電源(12 V,內阻忽略不計)、滑動變阻器(0~50 Ω,額定電流2 A)、 開關和導線若干,以及下列電表:A. 電流表(0~3 A,內阻約0.01 Ω)B. 電流表(0~0.6 A,內阻約0.05 Ω)C. 電壓表(0~3 V,內阻約600 Ω)D. 電壓表(0~15 V,內阻約3 kΩ)為減小測量誤差,在實驗中,電流表應選用 ,電壓表應選用 (選填器材 前的字母);實驗電路應采用圖中的 ?。ㄟx填“甲”或“乙”).BD乙甲 乙1234512345(2)實驗中記錄電表示數如圖所示,可得該電阻的測量值Rx= Ω.(保留三 位有效數字) 19.312345(3)本實驗中選用電路產生系統誤差的主要原因是 .A. 電流表的分流作用B. 電流表的分壓作用C. 電壓表的分流作用D. 電壓表的分壓作用B(3)本實驗中選用電路為電流表內接法,產生系統誤差的主要原因是電流表的分壓 作用,故A、C、D錯誤,B正確;故選B.1234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