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題/ 教學材料 《黃山奇石》 教學內容 寫“巨”“每”兩個字。 聯系生活實際,理解“陡峭”的意思。 仿照課文的句子,用“好像、真像”仿寫課后題圖片里的石頭。材料來源 統編教材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9課 課型 閱讀新授課目 標 確 立 依 據 課標 分析 目標內容摘錄:(課標“學段目標內容”針對本節課學習內容的相關要求)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句。 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 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基本的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范、端正、整潔。目標內容解讀:(學什么、學到什么程度和怎么學)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句。在本課中指向聯系生活實際,理解“陡峭”的意思。這一學習內容的完成,要求能聯系生活,猜出“陡峭”的意思。學習活動以結合圖片,聯系生活經驗理解詞語意思。學習活動組織形式以交流為主。 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在本課中是指仿照課文的句子,用“好像、真像”說寫課后題圖片里的石頭。這一學習內容的完成,指能把閱讀和生活中積累的詞語遷移運用,學習活動包括“觀察——想象——仿說(寫)——評價”。 3.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基本的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寫字姿勢正確,書寫規范、端正、整潔。在本課中是會規范、端正、整潔地正確寫“巨”“每”兩個字。學習活動包括“觀察——范寫——描紅,仿寫——評議——修正”。教材 分析 (厘清教材是如何組織言語材料的,分析教材內容與教學內容目標之間的關系) 這是一篇寫景的短文,本課圖文并茂,生動地介紹了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奇峰羅列,怪石嶙峋,景色神奇,十分有趣。 本文語言形象而鮮活,給人畫面感。作者抓住奇石的外形特點,用“好像、真像”把奇石比喻成桃子、猴子、仙人等等,一塊塊本無生命的石頭,便活靈活現地出現在了讀者面前。課后第二題引導學生仿照課文,根據圖片展開想象,用上“好像、真像”說一說,寫一寫,培養學生在情境中運用語言的能力。 課文配了兩幅插圖。第一幅是“猴子觀海”的照片,形象地詮釋了“陡峭的山峰”和“翻滾的云?!?;第二幅是黃山遠景圖,圖文對應,給學生直觀的感受,便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情 分析 (基于學習內容量化前測結果或前學習經驗表現觀察,析出教學的重難點) 1.基于教材安排: 關于“聯系生活實際猜測詞語的意思”,學生在一年級下冊《樹和喜鵲》、《要下雨了》中已經學習了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小猴子下山》學習了借助圖片和做動作理解詞語意思。所以,在本課中使用聯系生活實際理解詞語難度應該不大。如“陡峭”一詞,在教學中,學生能否借助圖片,通過觀察對比說出哪座山是陡峭的山,以及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出生活中見到的陡峭的山是教師評估的重點。 學生在一年級的學習中已經多次練習仿說、仿寫,知道什么是仿照課文中例句說話。關于本課中仿照課文例句,用“好像、真像”這兩個表示比喻的詞說課后圖片里的石頭的形狀是本課的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時,學生是否能抓住圖片里石頭的特點,展開想象,用“好像、真像”說寫就是教師教學評估的重點。在教學中能夠給予學生語言表達的支架,幫助學生,仿說仿寫會更容易! 基于班級前測: 課前發放課前檢測單,根據學生課前完成的情況來看,在理解詞語“痛快”時,班上45%的學生用近義詞快活或快樂理解,35%聯系上文“笑得”,理解到痛快是開心的意思。但是還有20%的同學理解不了詞語意思,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理解。這說明本班學生大多數同學能夠借助近義詞和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但不常用上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所以本課要聯系生活理解陡峭是難點,針對這個難點我們可以借助圖片輔助理解降低難度,在有一定直觀的了解后再聯系生活理解就能更容易些。 另外在前測單中,發現原本認為有難度的想象仿寫卻有90%的學生能夠想象豐富地寫出雨中的湖水像什么,但一部分學生的想象脫離了雨中湖水的特點寫,所以本堂課的難點在于學生能夠結合石頭外形特點,用好像或真像展開想象寫句子。老師在指導仿寫時要引導學生充分觀察圖片中石頭的外形,在觀察的基礎上再展開想象寫句子。核心素養目標 ①文化自信:通過看圖、學文,體會黃山石的奇妙之處。 ②語言運用:學會本課中12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語及由熟字組成的新詞。朗讀課文,并選兩段背誦。 ③思維能力:教師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采用自學與小組合作的方式識記生字,理解字詞,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真切地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與作者產生共鳴。 ④審美創造:通過看圖、學文,體會黃山石的奇妙,把課文中描寫的畫面想象出來。學 習 重難點 (基于學習內容,定行為——定標準——定條件) 1.通過結合圖片,聯系生活實際,用自己的話解釋“陡峭”的意思。 2.仿照課文的句子,用“好像、真像”說、寫課后題圖片里的石頭。 3.通過觀察、模仿、描紅,正確書寫“巨”“每”兩個字。評 估 任 務 (對應學習目標) 結合圖片和生活實際,能用自己的話說“陡峭”的意思,說出生活中見到過的“陡峭”的山峰。 能用上“好像、真像”展開想象,說、寫清楚課后三塊石頭像什么,在干什么。 通過觀察、模仿,能規范、端正、整潔地正確書寫“巨、每”兩個生字。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學的活動 教的活動 評估要點環節一 自導復習導入新課 聽老師引出課題。 小老師自導式學習,復習上節課內容。 (1)開火車復習課文中的詞語。 (2)同桌比賽讀復習上一節課積累的詞語。 (3)個別學生介紹黃山風景區。 (4)回憶課文中介紹的奇石。 1.承接談話,引出課題,板書課題。 2.邀請小老師自導式復習上節課內容。 3.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貼奇石。 能正確認讀詞語 能準確認讀積累的詞語 能用上PPT上的詞語用自己的話介紹黃山風景區。 準確說出課文寫到的奇石。環節二 出示目標 明確任務 1.看、聽目標要求 師:看來上節課我們熟讀了課文,了解了課文的大概內容,知道了黃山的地理位置,所以能從課文中準確地找到了怪石。這節課我們又有新的學習目標。 在ppt出示目標,口頭強調。 能夠清楚本堂課的學習任務是什么。環節三 引起注意 創設情境 仔細觀察石頭外形。 猜測石頭并說理由 1.在ppt上出示仙桃石照片,口頭:仔細觀察石頭外形,猜猜它是黃山奇石里的哪塊石頭?為什么? 1.能夠仔細觀察石頭外形特點,正確猜測出是仙桃石。 2.能夠結合石頭外形特點說清楚原因。環節四 示范指導 初試仿說 聽老師范讀第二自然段 點評老師朗讀 聽老師小結好像的用法。 個別朗讀第二自然段 聽老師分析句子包含了石頭像什么和在干什么。 全班齊讀第二自然段 仔細觀察圖片上的石頭,用語言支架練習仿說,并全班分享。 聽老師點評,再模仿老師的方式點評同學的仿說。 1.出示第二自然段內容,教師范讀??桃庵刈x“好像”,請生評。 2.師小結方法:當一種事物的外形像另一種事物時,就可以用好像。(板書:好像)那你能來挑戰讀讀嗎? 3.師根據學生朗讀做出評價,并板書“什么”和“干什么”。 4.引導全班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 5.PPT出示圖片和語言支架:它好像(什么)(干什么)。引導學生仿說句子。 6.從像不像和說清楚是什么、干什么的角度進行評價,并引導學生評價。 1.能否認真傾聽,能夠聽出老師對“好像”的重讀。 2.能否認真傾聽教師對好像和句子內容的講解。 3.能夠模仿老師朗讀課文內容。 4.能夠仔細觀察石頭外形,用上語言支架仿說石頭像什么在干什么。 5.能夠模仿老師的評價標準評價同學的仿說。環節五 多樣途徑 突破“陡峭” 看圖片,說石頭像什么在干什么。 用自己話說說石猴在怎樣的山上。 從文中圈出能形容這座山的詞語 根據圖片辨認陡峭的山。 聯系生活說說自己還在哪里見過陡峭的山。 聽老師小結 聽老師范讀 同桌做動作讀 全班齊讀 1.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說圖片上的石頭像什么,在干什么 2.根據學生回答追問出地點,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形容這座山。 3.圖文結合,請學生在文中找出可以形容這座山的詞語。 4.直觀辨析“陡峭”的山:圖片出示翠屏山、峨眉山和西安的華山,引導學生辨析哪些山算得上是陡峭的山。 5.談談生活中你還在哪里見到過怎樣陡峭的山。 6.教師小結方法:我們結合圖片聯系生活實際理解了陡峭這個詞,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用這些方法,理解更多的詞。 7.范讀第三自然段 8.請1.2號同學合作,配合動作朗讀,引導學生感受“猴子觀海”的樂趣。 9.請全班齊讀第3自然段。 能夠仔細觀察說出石頭像什么在干什么。 能夠用自己的話形容圖片的山。 能夠準確從文中圈畫出陡峭這個詞語。 能夠通過圖片辨析翠屏山、峨眉山和華山哪些才是陡峭的山。 能夠聯系生活說出自己見過的其他陡峭的山。 6.能夠在朗讀中繼續理解本段內容。環節六 指導真像仿說仿寫 1.談話引入“仙人指路”,請生讀。 2.出示石頭和仙人指路的照片,引導學生觀察哪里像,根據學生回答順勢引出詞語“真像”。(板書:真像) 3.引導學生讀出看到石頭真像仙人時驚喜與贊嘆的感覺。 4.請全班齊讀。環節二.新授 學習第2自然段 學習“好像” 根據圖片猜石頭。 聽教師范讀第二自然段,評一評。 生讀第二自然段。 全班朗讀。 用“好像”仿說 觀察圖片,用老師給的支架仿說句子。 認真傾聽同學發言,根據老師的示范對同學的句子做出評價。 學習3自然段。 理解“陡峭” 觀察圖片,說一說圖片上得石頭像什么。 在老師的追問下聚焦地點。(山上) 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這座山。 在文中找出形容這座山的詞語。 5.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看到過的陡峭的山。 感受“猴子觀海”的樂趣 生聽教師范讀第3自然段,看同學猴子觀海的做動作。 1號同學齊讀第3自然段,2號同學做猴子觀海的動作。(交換) 3.全班齊讀第3自然段。 學習第4自然段。 學習“真像” 齊讀第4自然段。 觀察圖中的石頭和老師給出的“仙人”,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像不像,哪里像。 生讀。注意讀出“真像”的感覺。 全班齊讀,注意讀出“真像”的感覺。 用“真像”仿說。 看圖,通過觀察,根據石頭外形展開想象,借助語言支架說一說圖上的石頭。 用上之前的方法(好像),評價同學的朗讀。 用“好像”或“真像”寫一寫。 展示、點評。 學習第5自然段。 1.和教師合作朗讀第5自然段。 學習第6自然段 生齊讀第6自然段 朗讀全文 生齊讀全文 師出示圖片,引導生觀察,猜這是課文描寫的哪一塊石頭? 師范讀第二自然,重讀“好像”,請生評。3.師小結方法:當一種事物的外形像另一種事物時,就可以用好像。(板書:好像)那你能來挑戰讀讀嗎? 4.師根據學生朗讀做出評價,并板書“什么” 和“干什么”。 引導全班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 PPT出示圖片和語言支架:它好像(什么)(干什么)。引導學生仿說句子。 引導學生從像不像的角度進行評價,并示范評價。 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說圖片上的石頭像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追問出地點,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形容這座山。 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出詞語“陡峭” 師出示圖片,明確:翠屏山不是陡峭的山,峨眉山和西安的華山是陡峭的山。 小結方法:我們結合圖片聯系生活實際理解了陡峭這個詞,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用這些方法,理解更多的詞。 范讀第三自然段 請1.2號同學合作,配合動作朗讀,引導學生感受“猴子觀?!钡臉啡ぁ?請全班齊讀第3自然段。 談話引入“仙人指路”,請生讀。 出示石頭和仙人指路的照片,引導學生觀察哪里像,根據學生回答順勢引出詞語“真像”。(板書:真像) 引導學生讀出“真像”的感覺。 請全班齊讀,讀出“真像”的感覺。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我們像他一樣,也讀出這種感覺。 1.出示圖片和語言支架,引導學生根據石頭外形特點,展開想象,借助語言支架說一說圖上的石頭。 2.請生評價,方法和“好像”一樣。 3.出示課后習題的3組圖片,請學生任選其中一幅圖,根據圖片中石頭的形狀展開想象,用“好像”或“真像”寫一寫。 4.指名展示,請生點評,師紅筆在一旁圈畫。 出示“金雞叫天都”圖片,承接談話,引出第5自然段。 和生合作朗讀第5自然段。(師讀藍色字,生讀紅色字) 3.師小結:黃山的奇石,作者抓住了它外形的特點展開豐富的想象,從而變得多么神奇,多么有趣呀?。ò鍟合胂螅? 課件出示第6自然段,請生齊讀。 請全班學生朗讀全文 能夠根據圖片準確找到對應的課文內容。 認真傾聽,能夠聽出老師對“好像”的重讀。 3.能夠模仿老師朗讀課文內容 知道詞語“好像”的用法,借助圖片和句子支架,用“好像”說圖片里的石頭,能夠說出的石頭像什么,在干什么。 能夠借助圖片或者聯系生活實際說出陡峭的意思。 能夠通過對猴子動作的強調讀,面帶笑容做動作朗讀,體會到“猴子觀海”的樂趣。 通過真人照片和石頭的對比,能夠從文中找到表示“很相像的意思”詞語是“真像”。 借助圖片和句子支架,能用“真像”仿說圖片里的石頭。 借助學習單,用上“好像”或是“真像”展開想象,說清楚課后三幅圖里的石頭像什么,在干什么。 能夠重讀出石頭像什么,在干什么。 能夠富有表情、強調重讀地朗讀課文。環節三.指導書寫:巨、每 背誦觀察三部曲。 提醒特殊筆畫。 看師范寫,跟著書空。 描紅,仿寫 評議、修正。 請學生背誦觀察三部曲。 請學生提醒要注意的筆畫。 范寫“巨”“每”(其中巨字的筆順容易出錯,強調“巨”的筆畫)。 4.展示學生書寫,組織評議。 1.仔細觀察,能說出兩個字的關鍵筆畫。 2.能按筆順筆畫正確工整書寫兩個字。 3.寫字姿勢正確,有良好的書寫習慣。環節四.小結課堂,遷移運用 用上“好像、真像”和之前積累的詞語介紹其他景物。 語言激勵:孩子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黃山奇石》,并用上好像、真像把奇石介紹得更加神奇有趣了,課后,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介紹其他景物,如果用上之前我們積累的詞語就更好了。教學板書 黃山奇石 好像 真像 什么 干什么課前檢測單湖 水白天,它是一面明亮的鏡子,照著隨風飄蕩的垂柳和陽光下盛開的鮮花,照著小飛機一樣的藍蜻蜓,還有那翩翩起舞的花蝴蝶……夜晚,它變成一個浴盆,小星星們到這里來洗澡,“嘩啦,嘩啦!”看,他們洗得多么干凈,笑得多么痛快……讀了課文,我知道了“痛快”的意思是 ,我理解詞語的方法是 。作者大膽想象,把白天的湖水想象成了鏡子,夜晚的湖水想象成浴盆。同學!你能展開想象一下下雨天的湖水是什么嗎?請下來吧。雨中的湖水是課堂練習單這塊巨石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