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霸州市2025年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歷史試卷說明:1.本試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第I卷為選擇題,第Ⅱ卷為非選擇題。全卷共7頁。考生作答時,須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本試卷、草稿紙上答題無效,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及答題卡交回。2.本試卷滿分60分,考試時間60分鐘。第I卷(選擇題 共24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2小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的答案,每小題2分,共24分)1.2007年,考古人員成功打撈出南宋初期的“南海一號”古沉船,并出水景德鎮、龍泉窯等地燒制的宋代著名瓷器數千件,30余種。若用于研究宋代歷史,它們屬于( )A.實物史料 B.文獻史料 C.口述史料 D.圖像史料2.針對魏征的建議(見下圖),唐太宗采取的態度是( )A.以民為本,勤于政事 B.虛心納諫,從善如流C.重視人才,糾正弊政 D.制定法律,減省刑罰3.下圖所示內容反映了唐朝( )直轅犁和曲轅犁受力分析A.民眾審美標準變化 B.農業生產技術進步C.生產方式徹底改變 D.商業活動范圍擴大4.19世紀末期,晚清士大夫紛紛上折反對與日本議和,曰:“條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聞,三千年所無之變局’。如照此簽約,后果必然是‘法人窺粵,英人窺滇,俄人西窺新疆、東窺三省(奉天、吉林、黑龍江)。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材料認為該條款對中國的危害是( )A.加劇清政府的財政困難B.刺激列強對中國的瓜分C.導致侵略勢力深入內地D.加速列強對華資本輸出5.下表中有一次戰爭的性質與其它三次戰爭不同。這次戰爭是( )序號 時間 戰爭名稱 作戰雙方① 1920年 直皖戰爭 直系軍閥 皖系軍閥② 1922年 第一次直奉戰爭 直系軍閥 奉系軍閥③ 1924年 第二次直奉戰爭 直系軍閥 奉系軍閥④ 1926年 北伐戰爭 國民革命 北洋軍閥A.① B.② C.③ D.④6.260萬名翻身農民參軍參戰,上千萬名農民投入支援前線的行動,不僅決定戰爭最終勝利的大局,使之成為名副其實的“人民解放戰爭”,而且從根本上瓦解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統治的經濟基礎。材料敘述的是( )A.重慶談判的結果 B.人民解放戰爭的背景C.渡江戰役的過程 D.解放區土地改革的影響7.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性多數通過了2758號決議。這一決議( )A.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B.表明中日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C.標志著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D.批準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8.第一個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共同綱領”;第一件代表國家意志和人民心聲的提案;第一次召開專題協商會。這些“第一”成為歷史上一個個“高光時刻”,點亮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這些“高光時刻”( )A.初步建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B.形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C.見證了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D.鞏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9.公元前6世紀,雅典執政官克里斯提尼改革選舉辦法,使每個身體健康并關心政治的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原則上都有當選五百人會議成員的權利。這一措施( )A.導致了雅典衰落 B.廢除了奴隸制度C.擴大了公民權利 D.確立了貴族統治10.下表是一些歷史學家或學者評價中世紀的觀點。這表明( )人物 觀點 出處人文主義學者 這個時期的歐洲戰爭頻繁,教會禁錮了人的思想,是一個黑暗的時代 《西方史學史》朱迪斯·M.本內特 中世紀不是一個沉睡的、可怕的時代,而是一個充滿變化的時代 《歐洲中世紀史》錢乘旦 中世紀歐洲在昏庸無道中也創造和累積了近代歐洲文明的諸多因素 《西方那一塊土》A.史學研究沒有絕對統一的標準B.盡量接近客觀是歷史學的使命C.后人的研究方法比前人更先進D.權威學者的研究成果往往可靠11.如下圖是20世紀60年代的一幅政治漫畫,畫中箱子寫著“NUCLEARWAR”意為“核戰爭”,畫上方英文翻譯為“咱們給這玩意加把鎖吧!”該漫畫反映出( ) A.美蘇爭霸中蘇聯處于攻勢B.美蘇處理核威脅走向理性C.追求國際和平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D.核威脅改變了大國博弈的關系實質12.伴隨著社會信息化的發展,2023年以來,人工智能(AI)領域的突飛猛進令世人矚目。某AI領域專家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核心就是“以人為本”,要讓人工智能真正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而不是成為威脅。這啟示我們( )A.必須使科學與技術緊密結合B.發展人工智能要趨利避害C.技術創新必然威脅人類社會D.應立即停止發展人工智能二、第Ⅱ卷 非選擇題二、材料解析題(本題共3個小題,13題18分,14題,10分,15題,8分題,共36分)13.閱讀地圖,完成下列探究活動。 (1)(填序號)既是唐朝都城,也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會。文成公主和親屬前往。(填序號) 2分(2)列舉唐朝對外交往的兩位使者并簡要概括其歷史貢獻。 6分(3)唐朝對周邊國家有很大的影響力,請你思考這是為什么? 6分(4)綜上所述,談談對我國當前的對外交往的啟示。 4分14.如圖反映的是新中國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經濟發展狀況,觀察圖片,結合教材,回答問題。 請選取A---C段,說明中國經濟的發展情況,并分析導致其變化的主要原因。 10分1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8分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大事年表(部分)時間 事件1939年9月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42年1月 26國代表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1943年2月 斯大林格勒戰校取得勝利1944年6月 英美國軍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1945年2月 召開雅爾塔會議,協調國軍行動1945年9月 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材料二材料二聯合國旗幟聯合國旗幟正中是一個白色的聯合國微記。徽記是一張以北極為中心的世界地圖等距離方位由橄欖枝組成的花環相托,象征世界和平投影 材料三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同類型的“多極”之間既相互交流與合作,又相互制約和防范,使軍事霸權主義受到更多的制約和限制,對世界的和平發展與進步發揮著日益重美的作用。1.根據材料一,指出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建立的標志性事件。2分2.材料一中的哪一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依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 2分3.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聯合國的主要宗旨,1分4.材料三反映出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發展趨勢是什么?依據材料指出這一趨勢對世界產生的積極影響。3分參考答案-5ABBCD,6---10.DAACA,11--12,BB13.答案: (1)①②(2)鑒真:東渡日本,傳授佛經,還傳播中國的建筑、雕塑、醫藥等,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帶回了大量佛經;由其弟子根據他的口述記錄成書的《大唐西域記》,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3)唐朝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政策開明;文化先進。(任答兩點即可)(4)我們應該堅持對外開放.加強與世界各國的交流與貿易,學習他國先進的文化科技。(任答符合題意的一點即可)14.答案: 1952—1957年,中國經濟呈上升趨勢,原因:土地改革、三大改造、一五計劃的實施。1957—1960年,中國經濟呈下降趨勢。原因:“大躍進”與人民公社化運動破壞經濟。15. 答案: 1.標志性事件:《聯合國家宜言》的簽署。2.事件:斯大林格勒戰役。主要原因: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建立;各國人民相互支持、相互配合。3.主要宗旨:護世界和平為安全。4.發展趨勢:多極化趨勢。積極影響:制約的和限制軍事霸權主義;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發展與進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