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從江縣翠里中學中考適應性測試九年級歷史試卷第 I卷 (選擇題 共 3 6 分)一、選擇題:每小題 3 分,共 3 6 分。下列各題的備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正確或符合題意的答案。1.《禮記 禮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其中,“天下為公”指的是我國古代的什么制度 ( )A.禪讓制 B.世襲制 C.分封制 D.郡縣制2.“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杜甫《憶昔二首》中描繪的情景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 )A.漢高祖實行休養生息政策 B.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C.唐玄宗實行一系列改革 D.宋朝政府鼓勵海外貿易3.史明辨同學對“中國古代的中外交往”的相關知識進行梳理。以下史事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鄭和下西洋→張騫通西域→鑒真東渡→玄奘西行B.鑒真東渡→張騫通西域→玄奘西行→鄭和下西洋C.玄奘西行→鄭和下西洋→張騫通西域→鑒真東渡D.張騫通西域→玄奘西行→鑒真東渡→鄭和下西洋4.鴉片戰爭使中國獨立主權的完整性遭到破壞,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是( )A.保護鴉片貿易 B.割占中國領土C.打開中國市場 D.林則徐虎門銷煙5.1925 年 3 月 12 日,孫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終年59 歲,世人聞此噩耗,紛紛書寫挽聯紀念(如圖①)。孫中山先生病逝于 ( )A.民國 13 年 B.民國 14 年C.民國 15 年 D.民國 16 年 圖①6.在一次戰役中,八路軍共作戰 1824 次,斃傷日、偽軍 2.5 萬余人,俘獲日軍 281 人、偽軍 1.8 萬余人,破壞鐵路 470 余千米、公路 1500 余千米。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聲威,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這次戰役是 ( )A.臺兒莊大捷 B.平型關大捷C.百團大戰 D.第三次長沙會戰7.彭德懷在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說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去不復返了。”這表明抗美援朝戰爭 ( )A.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 B.鍛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C.維護了亞洲和世界永久和平 D.保衛了中國人民的和平生活8.史明辨同學準備為學校公眾號撰寫一篇以“20 世紀 50 年代中國外交成就”為主題的文章,下列可以利用的資源有 ( )A.論文:《萬隆會議的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B.視頻:《國家記憶——尼克松訪華》C.照片:《毛澤東會見日本首相田中角榮》D.文件:《中國“一帶一路”貿易投資發展報告 2013—2023》9.歷慎思制作“世界古代文明模型展”(如下圖所示),這些展品直觀地展現了世界古代不同地區文明的輝煌成就,從中能獲取的歷史信息是( )圖② 金字塔 圖③ 司母戊鼎 圖④ 帕特農神廟A.文明之爭 B.文明的傳播 C.文明多樣性 D.文明的交融10.“拜占庭帝國保存了大量的希臘、羅馬古籍,為后來西歐文藝復興提供豐富的精神營養。”材料敘述了拜占庭帝國的 ( )A.建立背景 B.興起時間 C.發展過程 D.歷史影響11.一個歷史事實可以由若干事件構成,大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構成,由此可以排列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級或層次。下列選項符合這一邏輯關系的是 ( )A.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頒布《權利法案》——光榮革命B.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C.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發表《人權宣言》D.資本主義制度的初步確立——南北戰爭——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12.歷史史實是指對歷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觀敘述。歷史解釋是對史實的分析或評判。下列各項中屬于歷史解釋的是 ( )A.1919 年,協約國與德國簽訂《凡爾賽條約》B.1944 年,美、英等盟國軍隊登陸法國諾曼底C.1928—1937 年,蘇聯先后完成兩個五年計劃D.1955 年,華約成立標志著兩極格局最終形成第 II 卷 (非選擇題 共 39分)二、填空題:本大題共 5 小題,第 13—17 小題,每空 1 分,共 5分。13.【制度創新 影響深遠】元朝時,在地方上創立了 ,便利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元朝以后的明清繼續沿用,是如今省級行政區建制和名稱九年級 歷史 第 1 頁 (共 2 頁)的來源。14.【國家蒙難 民族危亡】圖⑤中“▲”處應填入的不平等條約是《 》。圖⑤15.【國家權力 人民至上】這一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它體現了國家由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要求,便利人民群眾經常通過這樣的政治組織參加國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權力,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這一制度”指的是 。16.【思想解放 社會發展】教會是西歐最大的封建主,是維護封建統治的精神堡壘,阻礙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思想文化的發展。12 世紀, 的興起被認為是歐洲中世紀教育“最美好的花朵”。17.【團結合作·扭轉形勢】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英、蘇、中等 26 國代表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 的正式形成。各國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相互支援,協同作戰,逐漸扭轉了戰爭的形勢。三、綜合問答題:本大題共 1 小題,第 18 小題,共 12分。18.(12 分)研究歷史有多種渠道,我們可以通過對歷史文獻、考古發掘、圖像識別等多種反映歷史的材料進行研究,從而了解和認識歷史。歷慎思同學開展了以下歷史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共同完成。活動一【看圖學史】圖⑥ 杭州良渚遺址出土的玉琮、玉璧、 圖⑦ 氣勢宏大的兵馬俑一號坑玉鉞圖⑧ 龍門石窟北魏《帝后禮佛圖》(局 圖⑨ 賈思勰故里山東壽光有關《齊部) 民要術》的現代浮雕(1)將活動一中的圖⑥、圖⑦、圖⑧、圖⑨與下列要求相對應。(填寫序號即可)(4 分)中華文明在文化交流中的體現是: ;中華文明在農業發展中的體現是: ;中華文明在軍事強大中的體現是: ;中華文明分布在南方的實物史料是: 。活動二【數字析史】圖⑩ 西漢至南宋南北方戶數分布(2)指出活動二中圖⑩南北方人口的變化情況。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南方人口變化的原因。(4分)活動三【文獻證史】文獻一 文獻二方家以磁石磨針鋒,則能指南,然 (開寶)四年,置市舶司于廣州,后又常微偏東,不全南也。水浮多蕩搖。 于杭、明州置司。凡大食、古邏、阇婆、指爪及碗唇上皆可為之,運轉尤 占城、勃泥、麻逸、三佛齊諸蕃并通貨速,但堅滑易墜,不若縷懸為最善。 易,以金銀、緡錢、鉛錫、雜色帛、瓷其法取新纊中獨繭縷,以芥子許蠟 器,市香藥、犀象、珊瑚、琥珀、珠琲、綴于針腰,無風處懸之,則針常指 鑌鐵、玳瑁、瑪瑙、車渠、水精、蕃布、南。 烏樠、蘇木等物。——[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二十 ——[元]脫脫等《宋史》四《雜志》 卷一百八十六(3)指出活動三中文獻一的發明名稱 并分析文獻一反映的歷史現象與文獻二反映的歷史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2分)(4)綜上所述,請你為歷慎思同學的歷史探究活動擬定一個主題。(2分)四、材料解析題:本大題 2 小題,第 19 小題 10 分,第 20 小題 11 分,共 21分。19.(10 分)城市的變遷不僅記載著歷史發展,還書寫著青春的贊歌和革命的篇章。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圖○11材料二 1935 年 10 月 15 日,陳云向共產國際執委會書記處的報告中說,在黎平,紅軍領導內部出現了爭論,廣大指戰員對“靠鉛筆指揮的戰略家”表示很大不滿。最后的結果是,我們徹底糾正了所犯的錯誤,在會議上“撤換了‘靠鉛筆指揮的戰略家’,推選毛澤東同志擔任領導”。——摘編自《黨的文獻》: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 80 周年材料三 “1931 年,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精心策劃了一場陰謀,由鐵道“守備隊”炸毀沈陽柳條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滿鐵路路軌,并嫁禍于中國軍隊……”材料四 新華社北京 10 月 22 日電,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 22 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勝利閉幕。會上習近平強調,中國共產黨走過了百年奮斗歷程,又踏上了新的趕考之路。全黨要緊密團結在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敢于斗爭、敢于勝利,埋頭苦干、銳意進取,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黨的二十大確定的目標任務而奮斗。——《光明日報》(2022 年 10 月 23 日 01 版)(1)構建時空觀念有利于加深對歷史事件的準確理解。材料一地圖“★”標識的 AB 處兩個城市在中國共產黨發展的歷程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請列舉在這兩個城市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2 分,至少各 1 例)(2)材料二中“撤換了‘靠鉛筆指揮的戰略家’”是什么意思?這次會議是在哪里召開的?談談你對這次會議的認識。(4分)(3)根據材料三,請指出材料一圖中標識的 C處發生的歷史事件。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該事件帶來的影響。(3 分)(4)根據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怎樣理解“中國共產黨走過了百年奮斗歷程,又踏上了新的趕考之路。”的內涵。(1分)20.(12 分)改革與一個國家發展息息相關。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856 年,亞歷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貴族發表演講,他說:“到處在謠傳,我要給農民自由,這是不公正的……但是,遺憾的是,農民和他們的地主之間存在著敵對情緒,并因此發生了許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從上面解決比從下面解決好得多。”——摘編自孫成木等《俄國通史簡編》材料二 圖○12 為俄國糧食產量變化曲線圖○12材料三 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項目 具體措施金融業 通過《緊急銀行法案》,對銀行業進行整頓,恢復銀行信用通過《全國工業復興法》,制定公平競爭法規,協調各個工業部門A 的企業活動;規定雇員有組織起來進行談判的權利,確定最低工資標準,限制工時通過《農業調整法》,對全國農業生產和銷售進行調節,限制產量,農業穩定農產品價格B 為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通過《社會保障法》,建立社會保障制度(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亞歷山大二世“給農民自由”的相關歷史事件,并說明亞歷山大二世這樣做的主要目的。(3 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 1921 年至 1925 年蘇俄(蘇聯)糧食產量的變化及其原因。(3分)(3)請將材料三中的 A、B 兩處補充完整,并結合所學歸納羅斯福新政的特點。(3分)(4)綜合上述材料,說明影響改革成功的共同原因。(3分)參考答案 19.(1)A:中共一大。(1 分)B:南昌起義。(1 分)一、選擇題:每小題 2 分,共 24 分。下列各題的備 (2)意思:集中全力糾正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選答案中,只有一項是正確或符合題意的答案。 上“左”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軍事主張。(1分)1 2 3 4 5 6地點:遵義。(1 分)A C D C B C認識:遵義會議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7 8 9 10 11 12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極其A A C D C D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二、填空題:本大題共 5 小題,第 13—17 小題,每國革命,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空 1分,共 5 分。點。(2 分)13.行省制度(3)事件:九一八事變。(1分)14.辛丑條約影響: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15.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人民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揭開了世界16.大學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2 分)17.世界反法西斯同盟(4)內涵:我們已經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三、綜合問答題:本大題共 1 小題,第 18 小題,共正在意氣風發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1 分)10 分。20.(1)事件:亞歷山大二世改革。(1 分)18.(1)中華文明在文化交流中的體現是:圖⑧;(1目的:鞏固政權(或維護沙皇的專制統治)。(2分)分)(2)變化:迅速增長。(1 分)中華文明在農業發展中的體現是:圖⑨;(1分)原因:新經濟政策的推行。(2 分)中華文明在軍事強大中的體現是:圖⑦;(1分)(3)A:工業;(1分)B:社會保障(制度)。(1 分)中華文明分布在南方的實物史料是:圖⑥。(1 分)特點:使用法律手段;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能力(或(2)變化情況:西漢至唐代,北方人口超過南方人加強國家干預經濟)。(1分)口,而到了兩宋時期,南方人口超過了北方人口。(1(4)共同原因:關注民生;符合國情,實事求是。(2分)分)原因:西晉末年以后,大批北方人民為躲避戰禍南下;五代十國時期,北方政局動蕩不安,南方政局相對穩定。(2 分)(3)名稱:指南針。(1分)內在聯系:科學技術的進步推動經濟的繁榮發展(答指南針的發明推動航海技術的進步,航海技術的進步促進了海外貿易的繁榮也可)。(1分)(4)主題:中華文明博大精深,源遠流長。(1分,言之有理即可)四、材料解析題:本大題 2 小題,第 19 小題 10 分,第 20 小題 11 分,共 21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5年貴州省黔東南州從江縣翠里中學中考適應性測試歷史試卷.pdf 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