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湖南省長沙市湖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三下學期模擬考試(二)歷史試題一、單選題1.趙寶溝文化遺址地處遼河上游。該遺址曾出土538件可鑒定的哺乳動物標本,其中鹿骨338件。結合下圖,最合理的推測是( )A.狩獵是玉雕文化的經濟基礎 B.龍山文化手工技術發達C.該地出現了早期的社會分工 D.中華文明體現多元特征2.下表為中國古代關于“九州”名稱記載情況,這體現出( )書名 九州情況《禹貢》 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后漢書》 兗、豫、青、徐、荊、楊、冀、益、雍《通典·州郡典》(唐) 雍、梁、荊河、冀、兗、青、徐、揚、荊《五代史志·地理志》 雍、梁、豫、兗、冀、青、徐、揚、荊A.州級地方行政區劃長期不變 B.中央集權得以不斷強化C.政治文化具有延續與適應性 D.南方地區的影響力增強3.唐初,高祖李淵親赴國子監,令徐文遠講《孝經》,惠乘講《波若經》,劉進喜講《老子》,聽博士們辯駁詰問。此后繼任者普遍效仿。這最能體現,當時( )A.君權演進的趨勢 B.對道德倫理的強化 C.思想文化的融合 D.對科舉策論的重視4.宋初“中書主民,樞密主兵,三司主財,各不相知”。元豐年間,宋神宗恢復唐代三省制,右仆射兼中書侍郎領銜中書省。司馬光稱之為“中書省獨取旨,門下省但覆奏,尚書省僅施行”。這一調整( )A.延續了三省分權的傳統 B.提高了中樞運行的效率C.削弱了皇帝的政權掌控 D.完善了集權的制度設計5.元朝以“三國各與正統,各系其年號”的方式編纂遼、金、宋三史;明朝修史,強調“承天命,繼華夏”。這反映出元明( )A.史學觀念影響修史體例 B.民族觀念影響歷史敘事C.民族交融呈現歷史演進 D.大一統觀念的根本差異6.有學者根據《清季外交史料》,就某一詞語在晚清不同時段每百頁文件中出現的平均次數做了統計。年份 1875—1894年 1896—1899年 1900—1901年 1902—1910年平均次數 1 2.5 8.8 22該詞語最可能是( )A.“主權” B.“商戰” C.“維新” D.“革命”7.1914年,北京政府頒行《公司條例》,規定無限公司的股東對公司債務負有全部清償之責,有限公司可通過公司破產以免除股東的償債義務。由此可推知,《公司條例》( )A.加速了洋務企業的破產 B.不利于民族企業的轉型C.促進了初創企業的發展 D.阻止了外資企業的進入8.1937年,邊區政府鼓勵民間開展換工互助運動。1943年,毛澤東認為“讓農民自由地去干,政府只是事后登記一下”,不如號召農民“組織起來”,推動互助合作。到1944年,邊區約45%的勞動力參加了互助組,部分地區達70%以上。這說明邊區( )A.政府加快廢除封建剝削 B.經濟活動實現有序生產C.采用了蘇聯的集體模式 D.成功實現基層政權建設9.我國綠茶與紅茶的產區歷史悠久。1950年,在政府推動下,國內許多產區紛紛由綠茶轉產紅茶,形成國營收紅茶轉銷出口,私營收綠茶滿足國內消費的局面。1953年以后,國家不再動員改變茶區,并注重綠茶的增產。茶區政策的變動( )A.服務于國家戰略發展需要 B.旨在穩定社會經濟秩序C.凸顯人民建設積極性高漲 D.深受社會主義改造影響10.1978年5月,鄧小平會見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時強調:“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主權不容談判。但中美在反對霸權主義上可以合作?!边@體現出中國外交( )A.意識形態分歧下的對抗思維 B.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C.以政治互信來維護世界秩序 D.強調多邊主義的國際主張11.《源氏物語》是創作于日本平安時代的小說,書中主人公光源氏面對夕顏花凋零時,化用《短歌行》詠嘆道:“此花易逝如朝露,方知人世無常哀?!边@反映出( )A.世界文化的豐富多樣 B.佛教的思想主流地位 C.中華文化的輻射傳播 D.市民階層的精神需求12.1425年,佛羅倫薩出臺嫁妝基金政策。父親以女兒名義在嫁貲銀行開戶存款,取得一份載明儲蓄期限和承諾利率的文書。后來銀行逐漸降低最低開戶限額、縮短存期、放寬支取嫁貲的條件。這可用于解釋( )A.人文主義影響婚姻觀念 B.金融改革推動了社會進步C.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原因 D.社會轉型的條件漸趨成熟13.下圖是英國當代牛津版的高中歷史教材封面。依據圖中信息判斷,該書主要記載的是( )A.大航海時代下英格蘭崛起 B.工業革命時期生產的發展C.維多利亞女王的輝煌帝國 D.不列顛國家的近代化歷程14.19世紀,西方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改善勞動者衛生條件的法律、條例(如下表)。這些舉措( )英國 《學徒健康與道德法》《礦井法》《公共衛生保障法》《污染防治條例》法國 《童工、未成年人保護法》《污水處理法》德國 社會立法中有對勞動者環境、衛生設施等方面要求A.以人道主義關懷提高工人的福利 B.是工人階級持續抗爭的結果C.體現工廠生產和組織管理規范化 D.意在維護資本主義經濟秩序15.1963年,美國總統肯尼迪在美利堅大學發表演說,提出世界和平如同社區和平,不要求人人相愛,只需相互包容,以公正平和的方式解決分歧。赫魯曉夫稱之為“自從羅斯福以后美國總統發表的最好的一篇演說”。這一局面的出現,是雙方基于( )A.維護雅爾塔體系的既有原則 B.潛在核戰爭風險事件的反思C.應對多極化趨勢雛形的出現 D.兩次世界性戰爭的歷史教訓16.下表為世界銀行與聯合國關于發展中國家經濟狀況的統計數據。據此可知,21世紀以來發展中國家( )2000年 2023年低收入國家在南亞占比 68% 13%高收入國家在拉美占比 15% 44%發展中國家公債在全球占比 16% 30%南方國家人工智能研發投資在全球中占比 / <5%A.產業結構優化 B.收入增長迅速 C.經濟依附增強 D.貧富差距擴大二、綜合題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國自古以來即重視對殘廢者的人道救恤。《唐律疏議·斗訟》曰:“假有舊瞎一目為殘疾,更瞎一目成篤疾,或先折一腳為廢疾,更折一腳為篤疾?!笨梢姎埣矠檩p,篤疾最重。唐代對三疾者適當授田。輕疾之殘者可選擇就近守州、縣城門及倉庫門服較輕的雜役,篤疾者不僅不負擔賦役,且由政府給配侍丁,充侍丁者可“免役,唯輸調及租”。政府還設有悲田養病坊,“所稱悲田,乃關釋教”。武則天時,“悲田養病,從長安已來,置使專知”,病坊成為由國家“矜孤恤窮,敬老養病”“郵貧寬疾”的專職機構。官僚子弟中有廢疾者也可獲得優恤;詔敕還規定,官戶奴婢之廢疾者可免賤為良。唐律也有保護民間雇傭勞作中受傷致殘者的規定,要求民間婚聘時在婚書和私約中必須申明三疾狀況,以保護雙方的知情權。基于此,仿冒三疾的狀況也常見。政府在編造戶籍時,三疾者和年齡將滿60歲入老之人,均由縣令親自注定,并在籍帳中特別注明。此外,唐律也制定了相關條款,對謊稱疾病而求假、避役者處以杖百的刑罰,對故意自殘且成為三疾者要處以一年半的徒刑。——摘編自盛會蓮《論唐五代的三疾救恤》材料二 新中國與殘疾人事業相關內容的法律至少有108部,行政法規61部、地方性法規82部,還有國際條約2部等。下列是部分信息。1950年 《革命殘廢軍人優待撫恤暫行條例》等1956年 第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確立農村的老、弱、孤、寡、殘疾“五保”制度1982年 中國教育學會特殊教育研究會在江西南昌成立1988年 殘疾人聯合會、中國康復研究中心等單位成立1990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社會福利企業管理暫行辦法》2012年 《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據趙萌萌《從保障生活到促進發展:中國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變遷與評價》(1)根據材料一,概括唐朝三疾救恤制度的特點。(2)根據上述材料,以“人道救恤與社會發展”為主題寫一篇歷史短文。(要求:自擬標題,史論結合,邏輯嚴密,表述清晰)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65年,李鴻章在上海創立江南機器制造總局。該局在早期依托進口機器設備,仿制槍支、大炮。1905年,鑒于甲午戰敗后財政窘迫,兩江總督周馥推動“局塢分家”,實行商務化經營。船瑪聘請英國工程師,引入西方管理模式,裁撤冗員、推行包工制,并承接國內外訂單。1911年,總局為招商局建造“江華”號長江客輪,被譽為“中國造船業之冠”,1918年成功建造美國訂制的萬噸運輸艦“官府”號,航速甚至超過合同要求,被《申報》贊為“中國工業史開新紀元”,其年產量一度超越英商船廠。1927年,江南造船所轉向軍事艦船與飛機制造,后又生產水上教練機等裝備。日軍侵占上海后,工廠設施遭到嚴重損毀,還被迫為日軍修造艦船。戰后雖利用美援恢復,但國民黨敗逃時炸毀船塢、車間,生產幾近癱瘓。在中共地下黨的護廠運動下,2萬余張圖紙得以轉移,為重建保留了重要技術資料。1949年,新生的人民政權使江南造船廠迎來新生。在蘇聯專家指導下,1955年建造了中國首批潛艇。1959年自主設計建造了第一艘萬噸遠洋貨輪“東風”號,實現300余項技術革新,設備國產化率達98%。1962年自主研發的12000噸水壓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標志中國重型機械制造的重大突破。改革開放后,江南造船廠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1995年更名為“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0年,為配合上海世博會規劃,整體搬遷至長興島,轉型為世界級現代化造船基地,承接高技術船舶訂單,成為“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跨越的縮影。——摘編自上海市檔案局《檔案見證江南制造局》(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闡述江南制造局發展的階段性歷程。(2)以江南制造局的百年變遷史為借鑒,從企業與國家的角度,談談你的啟示。三、材料題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歷史學者在著作中使用了標題“歷史從無正義”,也有學者認為“歷史即正義”。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只要與生產方式相適應,相一致,就是正義的;只要與生產方式相矛盾,就是非正又的?!?br/>結合所學的世界史知識,緊扣材料提出一個關于“歷史正義”的話題,并圍繞該話題展開論述。(要求:明確提出話題;史論結合,論據充分,表述清晰)參考答案1.A2.C3.C4.D5.B6.A7.C8.B9.A10.B11.C12.D13.D14.D15.B16.C17.(1)特點:①通過律法規范救恤行為;②明確殘疾分級并給予不同優待;③政府作為主體設立機構進行救恤;④三疾制度影響社會的各個方面;⑤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理念的影響;⑥對偽冒三疾和謊稱疾病者有嚴格的懲罰措施。(2)示例:人道救恤:社會發展與進步的重要力量人道救恤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推動社會發展的一股溫暖的力量。在中國古代,社會生產力較低,需要國家給予必要的救助。人道救恤制度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封建統治者維護統治和儒家思想的客觀要求。唐朝統治者對殘疾者進行分級,給予土地分配、賦役制度方面的優待,體現了社會救助的主體是政府這一基本特征,也凸顯中國古代制度的合理性和人性化。設立養病坊,為殘疾者提供救助,反映出政府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對官僚子弟中殘疾者的優恤以及規范民間婚聘中的殘疾狀況申明,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殘疾者的權益,也起到了維護社會秩序的作用。這一制度在中國古代史上延續下來,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內涵,不斷促進社會發展進步。新中國成立后,我國成為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黨和國家在殘疾人保障方面不斷發展和完善。并且救恤制度是隨著不同階段的社會矛盾和問題而發展的。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為圍繞革命和軍事工作的殘疾保障提供制度保障。針對農業大國的國情,農村實行“五?!敝贫龋惶厥饨逃芯繒?、殘疾人聯合會等表明,國家在農村、教育和保障組織等方面,逐步建立起較為全面和系統的殘疾人保障體系。人道救恤給予殘疾人物質上的幫助,為他們融入社會創造了條件。同時也促進了社會公平正義,提升社會的文明程度。人道救恤與社會發展相輔相成,只有不斷加強和完善人道救恤制度,才能推動社會向著更加公平、和諧、文明的方向邁進。18.(1)闡述:①1865—1905年為江南制造局的軍事工業奠基時期,在列強侵略壓力下,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了江南制造局等軍事工業,生產槍支、大炮,依賴進口設備,缺乏自主創新。②1905—1927年為其近代市場化轉型時期,甲午戰敗后清政府財政困難,江南制造局引進西方管理模式,造船業務獨立,承接國際訂單,產量超過外商。③1927—1949年江南制造局生產崩潰,由于日軍侵華和國共內戰下國民黨政府的戰亂破壞,工廠損毀嚴重,戰后依賴美援艱難恢復。④1949年至今成為其技術復興、高質發展時期,在新中國工業化戰略推動、改革開放促進國企改制下,江南造船集團突破了潛艇制造和萬噸技術,轉型成為全球造船標桿,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之中。(2)啟示:企業發展離不開國家良好的環境和政策的支持;企業發展應當服務國家戰略,助力社會進步;企業創新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19.【示例】話題:歷史正義:在矛盾交織中螺旋式前進歷史正義體現在人類對平等、自由等價值的永恒追求,以及社會在矛盾交織中的試錯,在抗爭中向更理想的狀態邁進。從社會制度變革來看,歷史的正義性不斷彰顯。以法國大革命為例,18世紀末的法國,封建等級制度森嚴,教士、貴族享有特權,廣大第三等級民眾卻背負沉重賦稅,生活困苦。1789年,法國民眾攻占巴士底獄;此后,《人權宣言》宣告“人們生來是而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廢除封建特權,傳播了自由民主思想。它從根本上動搖了封建統治,推動法國乃至歐洲向民主政治邁進。讓“人人生而平等”的理念深入人心,為后續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奠定基礎,正是歷史在制度層面追求正義的有力體現。在文明交流融合方面,歷史同樣書寫著正義篇章。大航海時代的開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對隔絕的狀態,使世界逐漸連成一個整體。盡管殖民掠奪隨之而來,但客觀上促進了不同文明間的交流。美洲的玉米、甘薯等農作物傳播到世界各地,解決了許多地區的糧食問題,推動人口增長;而之前中國發明傳入歐洲,加速了歐洲的社會變革,火藥摧毀了封建騎士階層,印刷術促進了思想傳播,指南針推動航海事業發展。這些文明成果的傳播與融合,讓人類共享智慧結晶,體現了歷史正義。然而,歷史中也充斥著違背正義的情形。近代歐洲列強對亞非拉地區的掠奪與暴行。罪惡的奴隸貿易令非洲損失上億精壯勞動力,嚴重破壞當地社會發展。在印度,英國東印度公司將印度變為原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使印度傳統手工業破產,經濟陷入困境,造成長期落后。這些非正義行為也激發了被壓迫民族的反抗意識。20世紀,亞非拉地區掀起民族解放運動浪潮,印度通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實現獨立,非洲國家紛紛擺脫殖民統治,這正是歷史對非正義行為的矯正,展現了正義終將戰勝邪惡的發展趨勢。歷史的正義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進步與倒退、正義與非正義的斗爭中不斷發展。盡管過程中充滿艱辛與曲折,但人類始終懷揣對正義的向往,推動歷史朝著更加公平、美好的方向前進。這也啟示我們,應以辯證的眼光看待歷史,從歷史的經驗教訓中汲取力量,為實現更廣泛的社會正義而不懈奮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