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單元復習教學目標1.梳理本單元課文,體悟課文中托物言志寫法的表達效果。2.分析整句、散句的表達效果,體會語言的整齊美與錯綜美并學會運用。3.學會從詩文中挑選經典詞句作為座右銘,體悟其中蘊含的哲思智慧。教學重點1.梳理本單元課文,體悟課文中托物言志寫法的表達效果。2.分析整句、散句的表達效果,體會語言的整齊美與錯綜美并學會運用。教學難點學會從詩文中挑選經典詞句作為座右銘,體悟其中蘊含的哲思智慧。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本單元課文,使我們感悟到精神的偉力,給予我們生命的啟示:綻放在墻上的紫藤花海,喚醒了宗璞對生命真諦的感悟;蒼翠挺拔的井岡翠竹,承載了無數革命先輩的堅定信念;幽深靜謐的林間岔路,寄托了弗羅斯特對人生抉擇的沉思;山川樓臺、鄉野山村,激起了文人墨客綿長深遠的詩意情懷。本節課我們將重溫課文蘊含的意象,品讀課文句式的形式美,領會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感,進而獲得對人生與社會的深刻體悟。二、單元重點復習任務一:回顧課文,體會“托物言志”用法。本單元及以前學過的課文,有不少使用了這種托物言志的寫法。請根據材料鏈接中對托物言志手法的介紹,參照示例,分析不同文章托物言志的用法,小組討論并填寫表格。材料鏈接:托物言志類散文往往借助具體物象來寄寓作者的情志理想。這類作品通常選取具有象征意蘊的自然景物或日常物品作為載體,通過藝術化的表現手法,將作者的精神追求與客觀物象相融合。這類創作的主要特征在于:以具象之物隱喻抽象的精神品格或情感思想。其創作過程往往始于作者對事物深層意蘊的瞬間感悟,繼而通過藝術加工形成鮮明主題。這就要求創作者必須深入生活實踐,在細致觀察、反復體悟的基礎上,精準把握物象特質,進而揭示其內在品格。常見的藝術表現手法包括:比喻、擬人、象征、對比等修辭方式的綜合運用。示例:作品 所托之物及其特點 情感或志向 關聯 寫法《井岡翠竹》 物:井岡山毛竹 特點:無私奉獻、堅貞不屈 歌頌以井岡山兒女為典范的中華兒女,他們始終秉持著矢志不渝的革命操守與百折不撓的奮斗品格。 以竹喻人:通過竹的挺拔姿態展現人的精神風貌;借竹的實用價值暗喻井岡兒女的英勇抗爭;以竹的堅韌品格象征革命者的頑強意志;更從竹在新時代的貢獻,聯想到建設者的奉獻熱忱。篇末直抒胸臆,點明井岡翠竹正是中國人民革命氣節的生動寫照。全文借竹詠志,實則是對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深情禮贊。 聯想、比喻、擬人、象征等《紫藤蘿瀑布》《愛蓮說》《陋室銘》示例:作品 所托之物及其特點 情感或志向 關聯 寫法《井岡翠竹》 物:井岡山毛竹 特點:無私奉獻、堅貞不屈 歌頌以井岡山兒女為典范的中華兒女,他們始終秉持著矢志不渝的革命操守與百折不撓的奮斗品格。 以竹喻人:通過竹的挺拔姿態展現人的精神風貌;借竹的實用價值暗喻井岡兒女的英勇抗爭;以竹的堅韌品格象征革命者的頑強意志;更從竹在新時代的貢獻,聯想到建設者的奉獻熱忱。篇末直抒胸臆,點明井岡翠竹正是中國人民革命氣節的生動寫照。全文借竹詠志,實則是對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深情禮贊。 聯想、比喻、擬人、象征等《紫藤蘿瀑布》 物:紫藤蘿 特點:茂盛、充滿生命力 紫藤蘿花,從凋零到盛放的生命輪回,讓人深刻體會到生命生生不息的永恒之美。這啟示我們:要始終懷抱對生命之美的堅定信仰,以昂揚向上的生命姿態,勇敢地投身到時代洪流中,在奮斗中綻放生命的華彩,譜寫人生的壯麗篇章。 將眼前繁茂盛放的紫藤蘿與記憶中的紫藤蘿進行對比,并由此聯想到這些年家庭境遇與人生軌跡的變遷。綻放的紫藤蘿所顯示的旺盛生命力,使作者領悟到生命永恒的真諦與人生的美好意義,從而汲取了直面困境的力量,確立了樂觀向上的人生信念。 對比、比喻、 擬人等《愛蓮說》 物:蓮 特點:圣潔端莊,形態挺直,香氣遠揚 作者以高潔自持的品格,超然物外,拒絕與世俗同流合污。同時,對當時社會盛行的追名逐利、趨炎附勢之風,給予了深刻的揭露與尖銳的批判。 作者從蓮的生長環境、形態氣味、神韻氣質三個維度入手,對蓮進行了細膩傳神的刻畫。既展現了蓮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品性,又凸顯了其剛正不阿的品格特質,這與德行高潔的君子形象完美契合。通過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借蓮抒懷,含蓄地表達了自身淡泊名利、堅守節操的精神追求。 象征、對比、襯托《陋室銘》 物:陋室 特點:條件簡陋,環境清幽,情趣高雅 作者以清高孤傲的品格自持,展現出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其安于清貧、樂守本真的生活態度,更彰顯出不慕榮利、淡泊明志的高尚情操。 作者通過三個方面生動表現了“惟吾德馨”的意境:其一,陋室所處環境清幽雅致;其二,往來賓客皆為風雅高士,談吐不凡;其三,日常起居超凡脫俗。這三個方面共同構筑了雖居陋室卻精神富足的生活圖景,深刻彰顯了作者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與高雅脫俗的生活追求。 類比、用典任務二:賞體會語言的整齊美與錯綜美。活動1:鑒賞散句與整句不同表達效果。一個復雜的句子,可以采用大致整齊的結構,形成一種整齊美;也可以采用松散有致的結構,形成一種錯綜美。請同學們根據資料鏈接提供的內容,品析下列句子表達效果,小組討論后完成表格。資料鏈接:句式類型 特點/類型 表達效果 區別散句 結構靈活多樣,自由流暢。 散句能讓表達更自然生動、富于變化,更好地表達作者情感,使描寫更加細膩。如《紫藤蘿瀑布》中“只是深深淺淺的紫,仿佛在流動。”句子自由靈活,能夠細膩地將作者所見描繪出來。 散句屬于語言的自然形態,基本形態,人們日常說話、寫文章多用散句。整句 結構相同或相似,如對偶句、排比句、頂針句、對比句等。 整句具有整齊的美感和強烈的節奏感,能夠增強語言的氣勢和感染力。例如,“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標。”使用對偶句,連接兩個完整分句,結構對稱,重復主語“他”強化人物形象,凝練地概括聞一多先生言行合一的人格魅力。 整句是一種輔助形態,在語言實踐中,僅在格律詩、快板、對口詞、標語口號等形式中起主導作用,整句一般都要與散句結合使用。示例:句子 賞析到近處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當年山頭的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來出世還不久,卻也亭亭玉立,別有一番神采。 采用整句形式,以“有的……;有的……;有的……”的排比句式,在增強氣勢的同時,又從三個方面形象生動地展現了井岡毛竹的不同形態,并由此激發豐富聯想,由竹及人,借眼前翠竹喚起對烽火歲月的追憶。整句的運用大大提升了文字的表現力,結尾句式在結構和字數上都做了精心調整,使行文更富韻律感。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 全段以散句為主,語言自然流暢,同時巧妙穿插兩處結構相似但字數略有變化的對比與反復句式構成整句,強化了作者面對怒放的紫藤蘿時的驚嘆與贊美之情。整句的運用提升了表達效果,而散句的穿插則使節奏張弛有度,富有韻律感。我們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滿了熱情的“請進”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 “米、水、干柴”等具象物品與“請進”所蘊含的熱情情感并置,形成松散的并列關系,使句式錯落有致,生動地展現哈尼姑娘的善意。這個復雜的長句以散句形式呈現,三個短句均為“明白”的賓語,既解開懸念又制造誤會從而推動情節發展,舒緩的語氣巧妙地烘托人物釋然的心情。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棵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有我的手印。 采用排比句構成一個整句,通過追憶故鄉往事,展現與故土的深厚情感,在歡愉中暗含現實的苦澀。在增強表達力度的同時,通過結構和字數上巧妙變化,使行文生動不單調。活動2:改寫整句散句。請同學們根據所學整句、散句的特點,找出一篇以前的作文,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試著將一些散句改寫成整句,體會不同的表達效果。【示例1】“水珠子從花苞里滴下來,比少女的眼淚還嬌媚。半空中似乎總掛著透明的水霧的絲簾。”【改寫】花苞滴水,嬌媚勝似少女淚;空中懸霧,朦朧猶如水晶簾。表達效果對比:原文 :口語化表達,比喻通俗,適合直接感知,拉近讀者距離。 改寫 :整句以對偶的形式呈現,形成工整對仗,更適合書面化、詩意化的表達。【示例2】公園里孩子們在湖畔玩耍,笑聲不斷。湖面上有幾只鴨子游過。湖邊垂柳下老人悠閑地拉著手風琴。【改寫】公園里,孩子們在湖畔歡樂地嬉戲,鴨子在湖面自在地游弋,老人在湖邊悠閑地拉琴。表達效果對比:原句: 結構松散,句式自然,形成并列的畫面組接,節奏較為舒緩。 改寫 : 結構工整 ,采用排比句式,三個“地”字結構形成韻律美,增強節奏感。句子詩意化描寫,增強語句的畫面感。任務三:制作座右銘卡片。本單元詩文中有一些表達作者個人感悟和思考的語句,雖然作者所處的時代或境遇和我們不同,但其情思在今天依然能夠給我們安慰、啟示或者鼓舞。如果從本單元的作品中挑選一句話作為你的座右銘,你會選擇哪一句呢?請根據鏈接材料所提供的內容,參考示例,制作一張座右銘卡片。先在小組內分享,每個小組再推舉一名優秀同學在全班分享。鏈接材料:①概念:座右銘是指個人或組織用以自勉、自警的簡短格言或警句,通常反映一個人的價值觀、人生態度或處世原則。它如同精神燈塔,指引人們在人生道路上做出選擇,面對困難時保持堅定。②典故來源:“座右銘”一詞最早可追溯至東漢崔瑗的《座右銘》。據《后漢書》記載,崔瑗因兄被殺而手刃仇人,逃亡期間深感悔恨,作《座右銘》以自戒,后將此文刻于器物上置于座位右側,故稱“座右銘”。③座右銘的特點:簡潔有力:通常不超過20字。內涵深刻:包含豐富的人生智慧。個性鮮明:反映持有者的獨特價值觀。激勵性強:能產生精神動力。④座右銘的來源:古代典籍:《論語》《道德經》等經典中的名言。名人名言:歷史人物留下的智慧結晶。民間諺語:長期積累的生活智慧。個人創作:根據自身經歷總結的格言。⑤座右銘選擇標準:語言簡潔有力;內容積極向上;符合自身實際;具有長期指導性。⑥名人座右銘及其成就。人物 座右銘 實踐成就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成就:創立儒家學說,影響東亞文明兩千余年。 實踐:以此原則處理人際關系,成為“萬世師表”。諸葛亮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成就: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 實踐:一生清廉自守,為蜀漢鞠躬盡瘁。王陽明 知行合一 成就:創立心學,實現“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實踐:將哲學思想轉化為平定叛亂的實際行動。林則徐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成就:虎門銷煙的民族英雄。 實踐:以包容態度學習西方,以剛正不阿對抗侵略。曾國藩 不為圣賢,便為禽獸 成就:晚清中興名臣,理學大家。 實踐:以極高道德標準要求自己,每日自省。示例:點撥:三、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對本單元課文進行復習,并梳理所學文章中托物言志的寫法,感受作者寓于其中的思想感情;分析并體會整句與散句的不同表達效果,通過散句整句的改寫,懂得如何增強表達效果;選擇詩文中的語句制作座右銘卡片,用于激勵同學們日常生活學習。四、布置作業1.根據要求完成座右銘卡片制作。2.請閱讀文章回答問題:遇見白玉蘭趙克紅①沒想到,短短幾天時間,白玉蘭竟開得這么熱烈和奔放!②那天下午,我外出回家,途經小區花園,忽見一樹晶瑩潔白的玉蘭花,兀自吐露著優雅的芬芳。那樹玉蘭花,如冰雪雕飾而成,讓我沉郁一冬的心情瞬間明朗起來。③玉蘭花又名望春花。每年驚蟄,小區里、街道邊、公園中,一樹樹玉蘭花舒展花蕾,在離地面數米的高空熙熙攘攘地綻放,它花色如玉、凝脂停云,盡情擁抱著春天的陽光,將那些曾經的艱難曲折,化作欣喜和感動。④玉蘭是一種落葉喬木,也稱木蘭,花先放,葉后至。雨水前后,每次途經玉蘭樹下,我總會抬頭打量一下這棵玉蘭樹,它昂首挺立在眾多矮小的植物中,初看和其他樹木沒什么區別,光禿禿的枝干伸展向上。仔細觀察,你會驚喜地發現,它的枝上已冒出毛茸茸的芽,那微微突起的芽是花芽,跟樹枝顏色非常接近,若不仔細留意是不易發現的。⑤接下來的一段日子里,玉蘭樹可謂一日三變、幻化驚人。先是花芽孕育成苞,片片花瓣,層層相裹,不過嬰孩嫩指般大小。忽然一天,花苞兒伸伸腰,一副剛睡醒的樣子,它們緩緩睜開眼,接連伸出手臂,倏然爆棚似的炸開。白色的花瓣鋪展開來,空中縈繞著絲絲縷縷的花香。⑥多少次,我凝視如絹似紗、如錦如緞的白玉蘭,那在枝葉間若隱若現的白玉蘭飄散的花香是不用你靠近去聞的。“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驀然想起宋代曹組的《卜算子 蘭》里的這句詞來,玉蘭花香清淡幽遠,不必刻意招攬,不會曲意逢迎,頗有君子之風,文人雅士、詞人騷客莫不愿與玉蘭為鄰。屈原就曾以木蘭明志,寫下了“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詩句。⑦白玉蘭的美,美在花姿,碩大的花朵、片片花蕊直立向上,朵朵花,在料峭的春風中搖曳生姿;美在花色,如池塘的白蓮,潔白而溫潤;美在花香,它清幽淡雅,輕喚淡淡馨香,眼前鼻尖塵埃盡凈。美在獨特的氣質,群芳譜上,沒有任何一種花能像白玉蘭這樣既有一種冰清玉潔的高冷,又有一份絢爛喧鬧的熱情。而我認為,玉蘭花還美在它獨自綻放的孤勇,它給人帶來的視覺沖擊力是強烈和震撼的,往往不經意間,給你帶來一份驚喜和感動。它不同于梅花的冷艷、桃花的妖嬈,更不同于牡丹的雍容華貴。它開在料峭的早春,卓爾不群,盡顯風流,有著幾分凜然的傲氣。⑧玉蘭花的花期是短暫的。花謝了,那一片片花瓣,若春燕剪翼,從枝頭從容落下,輕盈又厚重,帶著一份完成人間使命的釋然。我小心地繞過花瓣的空隙來到樹下,生怕一不小心踩疼了它們。我知道,凋謝的花瓣,也是有靈魂有知覺的。恰在此時,一片玉蘭的花瓣落在我的身邊,我彎腰撿起這瓣落花,放在手心仔細端詳,那微微卷曲的花瓣,莖脈間,分明還有汁液在流淌,但它卻主動辭別枝頭,沒有一絲凄婉與眷戀,我不由得對玉蘭花生出幾分敬意來。⑨我愛白玉蘭,愛它獨自燦爛的孤勇,還有悄無聲息魂歸泥土時的那份從容。(選自《散文選刊》,有刪改)(1)請從抒情的角度賞析第⑨段畫線句的表達效果。(2)托物言志是文學作品常用的表現手法,請你說說本文是如何運用這一手法的。點撥:(1)采用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以“我愛白玉蘭”的強烈主觀表達奠定基調,直截了當地傳遞情感,形成強烈的情感沖擊,使讀者立即感知到作者對白玉蘭的熾熱情感。(2)作者潛心觀察白玉蘭的細微形態,涵蓋芽苞與枝條顏色相近、花冠漸次舒展的形態演變等要素,深入體悟其生命歷程的嬗變。運用類比的手法,將描繪白玉蘭氣魄、特質等,類比人類直面困境時的堅毅品格與超脫自在的生命態度。通過禮贊白玉蘭冰清玉潔、傲霜斗雪的秉性以及不爭春色的淡泊姿態,寄寓對崇高精神境界、不屈意志與從容胸懷的追求,達成了托物言志的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