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語文園地三(第2課時)(教學目標)1.朗讀、背誦《贈汪倫》。2.和大人一起讀《誰和誰好》,感受與小伙伴友好相處的美好情感。(教學重點)1.朗讀、背誦《贈汪倫》。2.和大人一起讀《誰和誰好》,感受與小伙伴友好相處的美好情感。(教學難點)背誦《贈汪倫》。(教學過程)新課導入教師:說起古詩,你能想到哪些詩人呢?(學生自由回答。)教師:我聽到大部分同學都在說“李白”。你會背李白的哪些詩呢?(教師指名回答,相機要求背誦。)教師:同學們積累得可真不少!這節課我們就要學一首李白寫的詩——《贈汪倫》。(課件出示題目,學生齊讀。)新知探究合作探究(一)探究一:學習“日積月累”1.朗讀古詩。(1)學生借助拼音,初讀古詩。(2)教師指名朗讀,糾正發音,指導“贈、汪、乘、行、聲、情”等后鼻音的發音。(3)教師范讀,學生重點注意語速和節奏。(4)同桌練讀,相互指正。(5)男生、女生賽讀,教師點評。2.再讀古詩,了解詩歌大意。(1)教師:同學們結合插圖再讀一遍古詩,邊讀邊思考圖片上這兩個人分別是誰,這首古詩講了一件什么事。①同桌交流。②教師指名回答。學生:穿藍衣服的是李白,穿綠衣服的是汪倫,他們是好朋友。李白要走了,汪倫來送行。(2)教師:說說你是怎么得出這樣的結論的。學生:從第1句詩中可知,李白要乘船出行,所以船上的是李白;從第2句和第4句詩可知,岸上的人是汪倫,汪倫在為李白送行;從教材插圖上也可以知道,二人互相作揖,是在拜別。教師過渡:這是一首送別詩。你能想象李白和汪倫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嗎?(3)教師相機引導學生了解“踏歌”:踏歌是古代的一種唱歌形式,一邊唱歌一邊用腳踏地打著拍子,可以邊走邊唱。3.展開想象,體會情感。(1)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此時此刻,李白與汪倫站在岸邊要分別了,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他們會說些什么?想一想,然后同桌之間演一演。①學生想象畫面,體會情感。②同桌分角色表演。③教師指名在班內表演,相機引導學生體會李白和汪倫之間的深厚情誼。(2)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詩歌。4.結合教材插圖背誦古詩。【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在了解詩歌大意的基礎上,體會詩人的情感。借助教材插圖幫助學生了解詩歌大意,通過想象畫面和分角色表演的方式幫助學生體會詩人要表達的情感,從而降低學生背誦古詩的難度。(二)探究二:學習“和大人一起讀”1.運用多種形式朗讀兒歌。教師:接下來我們要學習的是一首兒歌,這首兒歌叫《誰和誰好》,那到底“誰”和“誰”好呢?快去兒歌中去找找。同學們,借助拼音讀一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1)學生自由朗讀。(2)教師指名學生讀兒歌。教師相機正音。(3)師生一問一答,合作讀兒歌。(4)教師選取幾組學生一問一答讀兒歌。2.了解兒歌內容。教師:找一找,兒歌中描寫了誰和誰好。學生:藤和瓜好;蜜蜂和花好;白云和風好;我和同學好。教師:它們為什么要好呢?你和同學為什么要好呢?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小結: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事物都是好朋友,同學們要多觀察,多發現。也希望同學們能交到越來越多的好朋友,一起唱歌,一起上學,越來越快樂。3.師生齊讀兒歌。【設計意圖】這首兒歌具有一問一答的特點,通過師生一問一答式的合作朗讀,幫助學生了解詩歌的內容。課堂小結這節課朗讀了古詩《贈汪倫》,了解了古詩的意思并背誦了古詩;一起讀了《誰和誰好》,了解了兒歌的內容,感受到了伙伴之間的美好情感。課后任務1.背誦《贈汪倫》。2.和大人一問一答,一起讀讀《誰和誰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