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議題 秘境尋蹤之四季華章—尋寫景抒情散文之秘 《春》《昆明的雨》《故都的秋》《濟南的冬天》群文閱讀課型 群文閱讀復習課 授課對象 七年級學生目標確立依據 課標分析 課標摘錄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養成默讀的習慣,有一定的速度,閱讀一般的現代文,每分鐘不少于500字。能較熟練地運用略讀和瀏覽的方法,擴大閱讀范圍。 2.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內容,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與他人合作,共同探討,分析、解決疑難問題。 3.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能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 4.隨文學習基本的詞匯、語法知識,用以幫助理解課文中的語言難點;了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 課標分析 學什么 通過分析《春》《昆明的雨》《故都的秋》《濟南的冬天》的語言特色、結構之美等,掌握寫景抒情散文的學習方法。 學到什么程度 1.分析四篇文章的語言特色 精讀四篇文本,從修辭手法、詞語運用、句式特點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理解文學作品中情感表達的多樣性和復雜性。 2.理解文章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從地域文化、季節文化、作者的生平經歷、創作背景和時代境遇等多個角度進行分析,知道四篇文章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怎么學 1.學生自讀文本,圈出與描寫季節特征相關的關鍵詞句,形成初印象; 2.精讀4篇文本,分析其中運用的修辭手法、詞語運用、句式特點等,分析其效果和作用感受作品的語言之美;通過分析文章結構布局,感受其結構之妙。 3.結合作者的生平經歷和寫作背景等分析每篇文章中作者的情感態度。教材分析 一、主題與情感 這四篇文章皆圍繞自然季節與地域風情展開?!洞骸分卣宫F春天的蓬勃生機與希望,飽含對新生和活力的向往;《昆明的雨》以雨為線,串聯起昆明的風土人情,滿溢對昆明生活的懷念與眷戀;《故都的秋》聚焦北平秋的清、靜、悲涼,透露出深沉的幽思與寂寥;《濟南的冬天》則凸顯濟南冬季的溫晴,蘊含對這座城市獨特的喜愛與贊美。它們從不同情感視角描繪自然,使學生能體會到自然描寫背后豐富的情感層次與人文內涵。 二、寫作手法 (一)景物描寫 《春》綜合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多角度、全方位地勾勒出春天的絢麗多彩;《昆明的雨》通過對菌子、楊梅、緬桂花等特色事物的細致刻畫,以細膩筆觸和獨特選材描繪昆明雨季的獨特韻味;《故都的秋》選取秋槐、秋蟬、秋雨等代表性秋景,以細膩筆觸渲染出北國之秋的清冷與蕭瑟;《濟南的冬天》借助對山、水、雪等景物的描寫,運用擬人手法,生動展現濟南冬天的溫情。 (二)結構布局 《春》按照盼春、繪春、贊春的順序,條理清晰地組織內容,層次分明地呈現春天的景象與作者情感的遞進;《昆明的雨》以雨貫穿全文,串聯起不同的景、物、事、人,形散神聚,從雨的角度全方位展現昆明的地域風貌;《故都的秋》采用總分總的結構,開頭總述對北國之秋的向往,中間分寫秋景,結尾總括北國之秋的深味,結構嚴謹,首尾呼應;《濟南的冬天》圍繞濟南冬天“溫晴”的特點,分別描寫山景和水色,布局合理,重點突出。 三、語言特色 《春》語言優美生動、清新明快,大量運用短句和疊詞; 《昆明的雨》語言質樸自然、平淡沖和,如話家常般講述昆明的故事,在平淡中見真情,充滿生活氣息與地方特色;《故都的秋》語言典雅凝練、含蓄深沉,文辭優美且富有韻味,字里行間透露出作者對秋的深刻感悟與幽遠情思;《濟南的冬天》語言親切溫暖、簡潔曉暢,以簡潔的文字描繪出濟南冬天的可愛之處,易于讀者感受其中的溫情與美好。學情分析 一、閱讀基礎與能力 九年級學生經過之前的學習,具備一定閱讀基礎,能理解常見文體基本內容與情感。但在閱讀速度、深度及整合信息能力上有待提升。面對多篇文章,難以快速提取關鍵信息、精準概括內容與把握主題關聯,閱讀較淺,對深層內涵和作者意圖挖掘不足。 二、思維與認知發展 此階段學生抽象邏輯思維逐漸占主導,開始對文本進行分析、推理與評價。然而,在群文閱讀中,思維的系統性與批判性仍需培養。他們往往難以自主構建多篇文章間的邏輯網絡,對觀點的質疑探究不夠深入,常依賴教師引導,缺乏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 三、閱讀興趣與習慣 部分學生有閱讀興趣,但多傾向于故事性強、輕松易讀的作品,對群文閱讀中題材廣泛、風格多樣的文本組合,可能因難度和復雜性產生畏難情緒。在閱讀習慣上,多數學生缺乏計劃性與系統性,未掌握有效閱讀方法,如精讀、泛讀結合,批注、總結運用等,影響群文閱讀效果與效率。教學目標 1.通過默讀文本材料,能圈點勾畫關鍵詞句,能說出文本的感情基調。 2.找出4篇文本中運用的修辭手法、詞語運用、句式特點等,能說出其作用和效果;分析4篇文章的結構,明確寫景抒情類散文的結構特點。 3.明確作者作品中流露的情感和作者的生平經歷以及寫作背景有關,能說出作者所傳達的情感與地域文化、季節特征之間的關系。教學重難點 1.找出4篇文章中運用的修辭手法、詞語運用、句式特點等,能說出其效果,在此基礎上能分析4篇文章的結構,明確寫景抒情類散文的結構特點。 2.能明確作者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和作者的生平經歷以及寫作背景有關,說出作者所傳達的情感與地域文化、季節特征之間的關系。評價任務 1.能用自己的話表達閱讀文本后的初感受。 2.能總結歸納4篇文章在語言特色和結構上的異同點,掌握寫景抒情類的文本學習方法。 3.深入理解文學作品中情感、文化與自然描寫的相互交融。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評估要點課前導入 (3分鐘) 秘境尋蹤之四季華章—尋寫景抒情散文之秘 播放一段四季更替的視頻短片,涵蓋春夏秋冬不同季節的典型形象,引導學生回顧自己對四季的印象與感受。提問學生:“在你們的心中,哪個季節最有特色,為什么?” 視頻導入,激發興趣。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秘境尋蹤之任務一:初讀文本,尋感受 預學: 學生自主閱讀文本,邊讀邊圈出文中描寫季節特征的關鍵語句,并在旁邊簡要批注自己的初步感受,并在組內交流,形成初印象。(課前組內完成,組長負責督促檢查) 預學檢測:(4分鐘) 提問:如果用一句話來描述每篇文章,你會怎么說?” 預設:《春》是一篇描繪春天萬物復蘇、生機勃勃景象,表達對生命熱愛與贊美之情的散文;《濟南的冬天》主要展現了濟南冬天溫情的的氣候特點和山水相依的美景,抒發作者對濟南的喜愛與眷戀;《故都的秋》描寫了北平秋天的清、靜、悲涼,蘊含著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對故都文化的懷念;《昆明的雨》則通過描寫昆明雨季的雨、菌子、楊梅等事物,展現了昆明獨特的地域風情和作者對那段生活的懷念與珍視。 秘境尋蹤任務二:深入研讀,尋技巧 小組合作探究(一):語言之美(8分鐘) 再次精讀四篇文章,找出四篇文章中運用得精妙的語句(如修辭手法、詞語運用、句式特點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并探討其作用和效果。 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以下任務表格。(小組內每篇文章都要進行分析,組長分工,建議2人負責1篇文章,分析后組內交流) 文本 修辭手法、詞語運用、 句式特點等 作用 效果《春》《昆明的雨》《故都的秋》《濟南的冬天》評價量表: 評價內容 評價標準 等級★★★★★修辭手法、 語言運用、 句式特點等 找出文本中2-3處運用精妙的句子 分析作用 準確說出該處語句的作用,表達流暢 分析效果 說出1-2個效果,表達流暢小組合作探究(二):結構之妙(10分鐘) 再次閱讀文章,分析其結構布局。以《濟南的冬天》為例,先總述濟南冬天“溫情”的總體特征,然后分別從山、水等方面進行具體描寫,最后總結濟南是塊“寶地”,表達對濟南冬天的喜愛之情。 小組討論后繪制剩余3篇文章的結構思維導圖,并進行展示與講解。(1.2組負責《春》、3.4組負責《昆明的雨》、5.6組負責《故都的秋》;小組齊展示說明設計的理由) 評價量表: 評價內容 評價標準等級★★★★★ 內容準確性信息準確,精準呈現主題相關的關鍵內容,沒有事實性錯誤,沒有遺漏重要細節 結構合理性和實用性層級分明,中心主題明確,分支數量合理;能輔助理解和記憶 思維的創新性展現獨特的思考角度,有新穎的觀點、見解或聯想秘境尋蹤任務三:深度思考,尋內涵(8分鐘) 閱讀作者的生平經歷和寫作背景等材料,分析每篇文章中作者所表達的情感態度。(獨學) 例如:郁達夫在《故都的秋》中,通過描寫北平秋天的景象,流露出自己內心深處的孤獨、寂寞與對故都的眷戀之情,這與他當時的境遇和“秋士”的文化傳統有關。 你可以運用這樣的句式:(朱自清的《春》、汪曾祺《昆明的雨》、老舍《濟南的冬天》三選一),通過描寫 ,(表達出、流露出、反映了、體現了等) 。這是因為 (結合作者的生平經歷、時代背景、寫作背景等)。 秘境尋蹤任務四:小結反思,出秘境(2分鐘) 1.寫景抒情類散文的秘密在于關注以下幾個方面:季節特征、地域特色、語言特色、結構之美、作者創作背景和時代際遇以及作者的生平經歷。 2.在今后的閱讀中,繼續關注文學作品中的地域文化元素,拓寬閱讀視野,提高文學鑒賞能力與寫作水平,用文字去發現與記錄身邊城市的美好與獨特之處。 能用自己的話表達閱讀文本后的初感受。 總結歸納四篇文章在語言特色上的異同點,強調語言對于表達情感和營造氛圍的重要性。 理解不同的結構方式如何更好的服務于文章主題表達。 拓寬文化視野,增強文化自信。 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學作品中情感、文化與自然描寫的相互交融。作業設計 秘境尋蹤之記錄美好(2分鐘) 宜賓是萬里長江第一城,是酒都,是抗日民族英雄趙一曼的故鄉。我們生活在宜賓,宜賓是我們的家。現在宜賓文旅局正在舉辦“寶藏宜賓”宣傳活動。你作為參與本次宣傳活動的人員之一,請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其中一項參與,為家鄉的宣傳出一份力。 “寫”宜賓。寫一段話,字數不限,內容不限,但需運用所學的寫景抒情散文的方法,挖掘宜賓值得宣傳的點,如宜賓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用文字和語言的魅力吸引外地人來宜賓游覽。 “繪”宜賓。奧運冠軍鄒敬園是宜賓人,但因長期遠離家鄉,對家鄉的風土人情已不再熟悉,現在請你畫一幅宣傳海報給鄒敬園。海報中應包含宜賓的標志性景觀、文化元素和特色活動,以視覺沖擊和文化內涵讓鄒敬園在為國征戰時也能感受到寶藏宜賓的魅力。 3.“視”宜賓。根據市民提供的素材,從眾多的素材中選擇最能體現宜賓特色的素材進行視頻制作,并說說選擇的理由。如素材中的獨特視角、文化內涵、情感表達等,以視頻的形式展現宜賓的魅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