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科學暑假每日一練九年級上冊化學1-22天(5-8)(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科學暑假每日一練九年級上冊化學1-22天(5-8)(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暑假預習》每日一練 7
知識梳理
1、堿的通性
(1)堿使指示劑變色;
(2)堿 + 酸 ===== 鹽 + 水
Ca(OH)2+2 HCI ===== NaOH + HCl ==
2NaOH + H2SO4 ==
中和反應: 反應,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實驗時用 指示酸、堿是否恰好完全反應。)
a 酸堿反應的實質:實質是酸電離的 與堿電離的 結合成中性的水。
b 酸堿反應的應用:氫氧化鈉可以用來處理工業廢水的 性溶液,氫氧化鈣可以用來降低土壤的酸性。
(3)堿 + 某些非金屬氧化物===== 鹽 + 水
2NaOH + CO2 ====
Ca(OH)2 + CO2==== (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以此檢驗 CO2 。)
2NaOH + SO2 ==== (工業上用堿溶液吸收 SO2 等有害氣體。)
(4)堿 + 某些鹽 ===== 新堿 + 新鹽
3NaOH + FeCI3 ==== (生成 色沉淀。)
2NaOH + CuSO4 ==== (生成 沉淀。)
Ca(OH)2 + Na2CO3 ==== (工業上制取 NaOH。)
考點專練
1、氫氧化鈉溶液和氫氧化鈣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其本質原因是(  )
A.都能與酸堿指示劑反應 B.都能電離出氫氧根離子
C.都能電離出金屬陽離子 D.都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
2、在①氧化鐵②二氧化碳③硫酸溶液④碳酸鈉溶液⑤硫酸銅溶液⑥紫色石蕊溶液六種物質中,跟氫氧化鈣溶液能發生反應且反應中表現了“堿的通性”的組合是(  )
A.①②③④ ⑤⑥ B.②③④ ⑤⑥ C.②③ ⑤⑥ D.②③⑤
3、小李同學用如下圖總結NaOH的四類化學性質(即NaOH能夠與四類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為驗證性質④,他選擇了二氧化碳與其反應,為探究兩者是否發生了化學反應,小李設計了如圖所示的A、B實驗進行驗證。實驗現象為:A中試管內液面上升,B中 。
李莉提出質疑,她認為A實驗不嚴謹,應做一個對比實驗: 。
4、小科在研究堿的化學性質時,設計了如圖所示的五組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組實驗能觀察到無色變成紅色,可推出氫氧化銅也能使指示劑變色
B.乙組實驗無明顯現象,說明兩者不能發生反應
C.丙組和戊組實驗能觀察到相同現象
D.丁組實驗產生藍色絮狀沉淀,說明凡是堿都能和含銅離子的溶液發生反應
5、下列屬于氫氧化銅的化學性質的是(  )
A.能和碳酸鈉溶液反應 B.可使酚酞溶液變紅色
C.能和CO2反應 D.能和硫酸反應
6、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NH2,具有堿的性質)和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質).氨基酸分子具有的性質是( )
A.只能與硫酸反應,不能與氫氧化鈉反應 B.只能與氫氧化鈉反應,不能與硫酸反應
C.既能與硫酸反應,又能與氫氧化鈉反應 D.既不能與硫酸反應,又不能與氫氧化鈉反應
7、利用圖甲裝置進行實驗,先后將注射器中的兩種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測得一段時間內瓶內氣體壓強變化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先推入的是NaOH溶液 B.BC段,CO2與NaOH反應基本停止
C.D點壓強比瓶內初始壓強大,此時瓶內二氧化碳氣體的量比初始多
D.最終壓強比瓶內初始壓強小,可能是因為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
《暑假預習》每日一練 8
知識梳理
1、鹽:由 (或 )和酸根離子組成的化合物。
2、幾種重要的鹽:
(1)碳酸鈉 Na2CO3 :俗稱 。 ,為 色粉末,晶體化學式為 ,在干燥的空氣中容易失去結晶水變成粉末。 Na2CO3 雖然是鹽,但水溶液卻顯 性,因而俗稱 。
①碳酸鈉能夠與酸反應,也能夠和部分鹽反應。
Na2CO3+H2SO4===
Na2CO3 + 2HCl===
②應用:碳酸鈉可制造玻璃、肥皂、洗滌劑、以及在紡織工業上都利用它的堿性。
碳酸鈣 CaCO3 :俗稱 或石灰石, 溶于水。
①能夠與酸反應,高溫時能分解。
CaCO3+2HCl== CaCO3
②用途:建筑材料,生產石灰和水泥等。
(3)氯化鈉 NaCI :俗稱 。 色固體、 溶于水。
①食鹽能夠與硝酸銀反應。
NaCl+AgNO3 = 滴加AgNO3溶液,如果產生一種不溶于稀HNO3的 ,則該物質中含有Cl-。
②具有 作用;在生物體的水鹽平衡中有重要作用,人的生理活動需要氯化鈉, 的氯化鈉溶液中的鈉離子濃度跟人體內血漿中的鈉離子濃度幾乎相等,所以稱為生理鹽水;食鹽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化工廠制取 、 、 、 、硫酸鈉、殺蟲劑等。
3、鹽的溶解性:
鉀鹽、鈉鹽、銨鹽、硝酸鹽均可溶;鹽酸鹽中 不溶;硫酸鹽中 不溶; 碳酸鹽只有 、 可溶。
4、(1)一些常見的有色溶液。
藍色溶液: ;
黃色溶液: ;
淺綠色溶液: ;
紫紅色溶液: 。
(2)一些常見的沉淀的顏色。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
不溶于水,能溶于酸,且產生大量氣泡,產生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白色沉淀: 等;
不溶于水,能溶于酸,但沒有氣泡產生的白色沉淀:Mg(OH)2等;藍色沉淀: ;紅褐色沉淀:
考點專練
1、《千里江山圖》 描繪了山清水秀的美麗景色,歷經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綠色來自孔雀石顏料[主要成分為Cu(OH)2·CuCO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孔雀石顏料耐酸耐堿 B.孔雀石顏料不易被空氣氧化
C.Cu(OH)2·CuCO3受熱易分解 D.Cu(OH)2中銅的質量分數高于CuCO3
2、生產納米碳酸鈣的反應為:CaCl2+2NH3+CO2+H2O=CaCO3↓+2X。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CO2可通過煅燒石灰石獲得
B.生產時,為提高吸收效率,應先通入NH3再通入CO2
C.X為NH4Cl,可做化肥,不能與堿性物質混用
D.上述生產過程中如不通NH3,也能得到CaCO3
3、以下各類鹽中,全部可溶于水的是( )
①硫酸鹽 ②鎂鹽 ③硝酸鹽 ④碳酸鹽 ⑤鈉鹽 ⑥鉀鹽
A.⑤和⑥ B.③⑤和⑥ C.只有③ D.除去④
4、NaCl是一種重要資源,其應用與生產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應用①操作的主要步驟為:計算、稱量、量取、溶解、裝瓶、貼標簽
B.應用②工業制燒堿的過程中,水參加了反應
C.應用③為侯氏聯合制堿法的一個步驟,判斷該反應不止小蘇打一種生成物
D.粗鹽初步提純實驗中玻璃棒用了4次,作用都相同
5、如圖所示,X溶液與AgNO3、Na2CO3、Na2SO4三種溶液發生反應均生成白色沉淀。則X可能是下列哪種物質的溶液( )
A.KNO3 B.HCl C.BaCl2 D.NaOH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暑假預習》每日一練 7
知識梳理
1、堿的通性
(1)堿使指示劑變色;
(2)堿 + 酸 ===== 鹽 + 水
Ca(OH)2+2 HCI ===== CaCI2 + 2H2O
NaOH + HCl == NaCl + H2O
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中和反應:酸和堿反應,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實驗時用酸堿指示劑指示酸、堿是否恰好完全反應。)
① 酸堿反應的實質:實質是酸電離的H+與堿電離的OH- 結合成中性的水。
②酸堿反應的應用:氫氧化鈉可以用來處理工業廢水的酸性溶液,氫氧化鈣可以用來降低土壤的酸性。
(3)堿 + 某些非金屬氧化物===== 鹽 + 水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Ca(OH)2 + CO2==== CaCO3↓ + H2O (CO2 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以此檢驗 CO2 。)
2NaOH + SO2 ==== Na2SO3 + H2O (工業上用堿溶液吸收 SO2 等有害氣體。)
(4)堿 + 某些鹽 ===== 新堿 + 新鹽
3NaOH + FeCI3 ==== Fe(OH)3 ↓ + 3NaCI (生成紅褐色沉淀。)
2NaOH + CuSO4 ====Cu(OH)2↓ + Na2SO4 (生成藍色沉淀。)
Ca(OH)2 + Na2CO3 ==== CaCO3 ↓ + 2NaOH (工業上制取 NaOH。)
考點專練
1、氫氧化鈉溶液和氫氧化鈣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其本質原因是(  )
A.都能與酸堿指示劑反應 B.都能電離出氫氧根離子
C.都能電離出金屬陽離子 D.都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
【答案】B
【解析】堿是指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堿溶液中的陰離子都是氫氧根離子,所以堿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故選B。
2、在①氧化鐵②二氧化碳③硫酸溶液④碳酸鈉溶液⑤硫酸銅溶液⑥紫色石蕊溶液六種物質中,跟氫氧化鈣溶液能發生反應且反應中表現了“堿的通性”的組合是(  )
A.①②③④ ⑤⑥ B.②③④ ⑤⑥ C.②③ ⑤⑥ D.②③⑤
【答案】B
【解析】①氧化鐵屬于金屬氧化物,不能與氫氧化鈣反應,不能體現堿的通性,選項錯誤;
②二氧化碳是一種非金屬氧化物,能夠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能夠表現堿的通性,選項正確;
③硫酸溶液能夠與氫氧化鈣發生中和反應生成硫酸鈣和水,能夠體現堿的通性,選項正確;
④碳酸鈉溶液能夠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能夠體現堿的通性,選項正確;
⑤硫酸銅溶液能夠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鈣,是堿與鹽的反應,能夠能夠體現堿的通性,選項正確;
⑥氫氧化鈣溶液呈堿性,能夠是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能夠體現堿的通性,選項正確,故選B。
3、小李同學用如下圖總結NaOH的四類化學性質(即NaOH能夠與四類物質發生化學反應)。
為驗證性質④,他選擇了二氧化碳與其反應,為探究兩者是否發生了化學反應,小李設計了如圖所示的A、B實驗進行驗證。實驗現象為:A中試管內液面上升,B中 。
李莉提出質疑,她認為A實驗不嚴謹,應做一個對比實驗: 。
【答案】 氣球脹大 將A中氫氧化鈉溶液換成等量的水
【解析】A中二氧化碳氣體被消耗,試管內壓強小于大氣壓,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水會進入試管內,故會觀察到A中試管內液面上升。B中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集氣瓶內氣體減少,壓強變小,在大氣壓的作用下,氣球脹大。
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會使試管內的壓強減小,故小莉提出質疑,她認為A實驗不嚴謹,應做一個對比實驗是:把氫氧化鈉溶液換成等體積的水進行試驗。
4、小科在研究堿的化學性質時,設計了如圖所示的五組實驗,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甲組實驗能觀察到無色變成紅色,可推出氫氧化銅也能使指示劑變色
B.乙組實驗無明顯現象,說明兩者不能發生反應
C.丙組和戊組實驗能觀察到相同現象
D.丁組實驗產生藍色絮狀沉淀,說明凡是堿都能和含銅離子的溶液發生反應
【答案】C
【解析】A、氫氧化鈣溶液顯堿性,能使無色變成紅色,但是氫氧化銅不溶于水,不顯堿性,不能使指示劑變色,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B、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能生氯化鈉和水,無明顯現象,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C、丙組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鈣反應能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能夠觀察到產生白色沉淀,戊組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能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能夠觀察到產生白色沉淀,該選項說法正確;
D、丁組實驗產生藍色絮狀沉淀,但是堿溶液才能和含銅離子的溶液發生反應,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故選C。
5、下列屬于氫氧化銅的化學性質的是(  )
A.能和碳酸鈉溶液反應 B.可使酚酞溶液變紅色
C.能和CO2反應 D.能和硫酸反應
【答案】D
【解析】氫氧化銅不溶于水,不能和碳酸鈉溶液反應、不能使酚酞溶液變紅色、不能和CO2反應;氫氧化銅能和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銅和水,能夠表現出氫氧化銅的化學性質。
故選D。
6、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NH2,具有堿的性質)和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質).氨基酸分子具有的性質是( )
A.只能與硫酸反應,不能與氫氧化鈉反應 B.只能與氫氧化鈉反應,不能與硫酸反應
C.既能與硫酸反應,又能與氫氧化鈉反應 D.既不能與硫酸反應,又不能與氫氧化鈉反應
【答案】C
【解析】氨基酸分子中含有氨基(-NH2),具有堿的性質,因此它能和酸反應;其中的羧基(-COOH),具有酸的性質,因此它能和堿反應。所以氨基酸既能和酸反應,又能和堿反應,故C正確,而A、B、D錯誤。故選C。
7、利用圖甲裝置進行實驗,先后將注射器中的兩種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測得一段時間內瓶內氣體壓強變化如圖乙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先推入的是NaOH溶液
B.BC段,CO2與NaOH反應基本停止
C.D點壓強比瓶內初始壓強大,此時瓶內二氧化碳氣體的量比初始多
D.最終壓強比瓶內初始壓強小,可能是因為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
【答案】C
【解析】A、先推入的是NaOH溶液,是因為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導致容器中氣壓減小,該選項說法正確。
B、BC段氣壓不變,是因為CO2與NaOH溶液反應基本停止,該選項說法正確。
C、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生成的二氧化碳少于或等于初始的二氧化碳的量,D點壓強比初始瓶內壓強大,是因為加入的氫氧化鈉溶液、稀鹽酸占據了一定體積,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D、最終壓強比初始壓強小,可能是因為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該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C。
《暑假預習》每日一練 8
知識梳理
1、鹽:由金屬離子(或 NH4+)和酸根離子組成的化合物。
2、幾種重要的鹽:
(1)碳酸鈉 Na2CO3 :俗稱純堿。蘇打,為白色粉末,晶體化學式為 Na2CO3·10H2O ,在干燥的空氣中容易失去結晶水變成粉末。 Na2CO3 雖然是鹽,但水溶液卻顯堿性,因而俗稱純堿。
①碳酸鈉能夠與酸反應,也能夠和部分鹽反應。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Na2CO3 + 2HCl===2 NaCl + H2O + CO2↑
②應用:碳酸鈉可制造玻璃、肥皂、洗滌劑、以及在紡織工業上都利用它的堿性。
碳酸鈣 CaCO3 :俗稱大理石或石灰石,難溶于水。
①能夠與酸反應,高溫時能分解。
CaCO3+2HCl==CaCl2+H2O+CO2↑
CaCO3CaO+CO2↑
②用途:建筑材料,生產石灰和水泥等。
(3)氯化鈉 NaCI :俗稱食鹽。白色固體、易溶于水。
①食鹽能夠與硝酸銀反應。
NaCl+AgNO3 =AgCl↓+ NaNO3
滴加AgNO3溶液,如果產生一種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則該物質中含有Cl-。
②具有殺菌作用;在生物體的水鹽平衡中有重要作用,人的生理活動需要氯化鈉,0.9%的氯化鈉溶液中的鈉離子濃度跟人體內血漿中的鈉離子濃度幾乎相等,所以稱為生理鹽水;食鹽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化工廠制取苛性鈉、鹽酸、氯氣、純堿、硫酸鈉、殺蟲劑等。
3、鹽的溶解性:
鉀鹽、鈉鹽、銨鹽、硝酸鹽均可溶;鹽酸鹽中 AgCl 不溶;硫酸鹽中 BaSO4 不溶; 碳酸鹽只有 Na2CO3、K2CO3 可溶。
4、(1)一些常見的有色溶液。
藍色溶液:含Cu2+的溶液,如CuSO4溶液、CuCl2溶液;
黃色溶液:含Fe3+的溶液,如FeCl3溶液、Fe2(SO4)3溶液;
淺綠色溶液:含Fe2+的溶液,如FeSO4溶液、FeCl2溶液;
紫紅色溶液:如高錳酸鉀溶液。
(2)一些常見的沉淀的顏色。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AgCl、BaSO4 ;
不溶于水,能溶于酸,且產生大量氣泡,產生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白色沉淀:CaCO3、BaCO3等;
不溶于水,能溶于酸,但沒有氣泡產生的白色沉淀:Mg(OH)2等;藍色沉淀:Cu(OH)2 ;紅褐色沉淀:Fe(OH)3
考點專練
1、《千里江山圖》 描繪了山清水秀的美麗景色,歷經千年色彩依然,其中綠色來自孔雀石顏料[主要成分為Cu(OH)2·CuCO3]。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孔雀石顏料耐酸耐堿 B.孔雀石顏料不易被空氣氧化
C.Cu(OH)2·CuCO3受熱易分解 D.Cu(OH)2中銅的質量分數高于CuCO3
【答案】A
【解析】A、孔雀石顏料的主要成分Cu(OH)2·CuCO3能與酸反應生成水、二氧化碳和相應的銅鹽,不與堿反應,故孔雀石顏料耐堿不耐酸,選項說法錯誤,符合題意;
B、孔雀石顏料的主要成分Cu(OH)2·CuCO3不能和氧氣反應,故孔雀石顏料不易被空氣氧化,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C、Cu(OH)2·CuCO3受熱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氧化銅,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D、一個Cu(OH)2和一個CuCO3中銅離子數目均為1,氫氧根離子、碳酸根離子的相對分子質量分別為34、60,則Cu(OH)2中銅的質量分數高于CuCO3,選項說法正確,不符合題意;
2、生產納米碳酸鈣的反應為:CaCl2+2NH3+CO2+H2O=CaCO3↓+2X。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CO2可通過煅燒石灰石獲得
B.生產時,為提高吸收效率,應先通入NH3再通入CO2
C.X為NH4Cl,可做化肥,不能與堿性物質混用
D.上述生產過程中如不通NH3,也能得到CaCO3
【答案】D
【解析】A、煅燒石灰石,石灰石分解為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則CO2可通過煅燒石灰石獲得,選項正確;
B、CO2能溶于水,但溶解度小,故先通入NH3形成堿性溶液,再通入CO2,選項正確;
C、由以上分析知,X為NH4Cl,可做化肥,但不能與堿性物質混用,否則兩者發生反應生成氨氣,降低肥效,選項正確;
D、上述生產過程中如不通NH3,氯化鈣和二氧化碳不反應,得不到CaCO3,選項錯誤。
3、以下各類鹽中,全部可溶于水的是( )
①硫酸鹽 ②鎂鹽 ③硝酸鹽 ④碳酸鹽 ⑤鈉鹽 ⑥鉀鹽
A.⑤和⑥ B.③⑤和⑥ C.只有③ D.除去④
【答案】B
【解析】鹽的溶解性規律:鉀鹽鈉鹽銨鹽硝酸鹽都可溶;鹽酸鹽中不溶氯化銀;硫酸鹽中不溶硫酸鋇;碳酸鹽只溶鉀鹽、鈉鹽、銨鹽;則①硫酸鹽中硫酸鋇難溶于水,②鎂鹽中氫氧化鎂、碳酸鎂等難溶于水,④碳酸鹽中碳酸鈣等難溶于水,③硝酸鹽、⑤鈉鹽、⑥鉀鹽均全部可溶于水。
故③、⑤和⑥符合要求。故選:B。
4、NaCl是一種重要資源,其應用與生產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應用①操作的主要步驟為:計算、稱量、量取、溶解、裝瓶、貼標簽
B.應用②工業制燒堿的過程中,水參加了反應
C.應用③為侯氏聯合制堿法的一個步驟,判斷該反應不止小蘇打一種生成物
D.粗鹽初步提純實驗中玻璃棒用了4次,作用都相同
【答案】D
【解析】A、用固體配制一定濃度的溶液時,步驟為:計算、稱量、量取、溶解、裝瓶、貼標簽,該選項說法正確;
B、燒堿為氫氧化鈉,根據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則水參加了反應,該選項說法正確;
C、小蘇打為碳酸氫鈉,根據元素守恒,生成物中還應含有一種含氮元素的物質,該選項說法正確;
D、粗鹽提純的步驟為:溶解、過濾、蒸發,其中三個步驟都用到了玻璃棒,且其中三個過程中玻璃棒的作用均不同,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5、如圖所示,X溶液與AgNO3、Na2CO3、Na2SO4三種溶液發生反應均生成白色沉淀。則X可能是下列哪種物質的溶液( )
A.KNO3 B.HCl C.BaCl2 D.NaOH
【答案】C
【解析】A 、KNO3與AgNO3、Na2CO3、Na2SO4都不發生反應,不符合題意;
B、HCl只與AgNO3反應產生白色沉淀,與Na2CO3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與Na2SO4不反應,不符合題意;
C、BaCl2與AgNO3、Na2CO3、Na2SO4反應分別生成氯化銀、碳酸鋇、硫酸鋇白色沉淀,符合題意;
D、NaOH與Na2CO3、Na2SO4兩種溶液都不發生反應,不符合題意。
故選C。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暑假預習》每日一練 5
知識梳理
1、酸的通性
(1)酸使指示劑變色;
(2)酸 + 堿 ===== 鹽 + 水
3HCI+ AI(OH)3 ==== AICI3+3H2O (用胃舒平治療胃酸過多。)
H2SO4 +2 NaOH==== Na2SO4 + H2O
(3)酸 + 某些鹽 ===== 新鹽 + 新酸
2HCI + CaCO3====CaCI2 + H2O + CO2↑(實驗室制取 CO2。)
HCI + AgNO3 ==== AgCI↓+ HNO3 (用 AgNO3 溶液和稀硝酸檢驗鹽酸。)
H2SO4 + BaCI2 ==== BaSO4 ↓ + 2HCI (用 BaCI2 溶液和稀硝酸檢驗硫酸。)
(4)酸 + 金屬氧化物 ==== 鹽 + 水
6HCI + Fe2O3 ====2 FeCI3 +3 H2O (用稀鹽酸清除鐵銹,鐵銹溶解,形成黃色溶液。)
H2SO4 + CuO ==== CuSO4 + H2O (氧化銅黑色粉末溶解,形成藍色溶液。)
酸 + 某些金屬==== 鹽 + 氫氣
Fe + 2HCI ==== FeCI2 + H2↑
Zn + H2SO4==== ZnSO4 + H2 ↑(實驗室用于制 H2。)
考點專練
1、下圖是無色溶液X發生化學反應時的顏色變化,無色溶液X是(  )
A.稀鹽酸 B.稀硫酸 C.澄清石灰水 D.硫酸鈉溶液
【答案】B
【解析】無色溶液X能使石蕊溶液變紅,說明溶液顯酸性;與氧化鐵反應得到棕黃色溶液,說明是酸;與氯化鋇溶液反應生成白色沉淀,說明是硫酸。
2、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探究物質的性質,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①②④處有明顯現象,則M可能為稀鹽酸
B.②處有氣泡,③處無現象,則可判斷鋅、銅的金屬活動性
C.⑥處產生黃色溶液,則N可能是氫氧化鐵
D.⑤處固體明顯減少,產生大量氣泡,則M可能為稀硫酸
【答案】D
【解析】A、①②④處有明顯現象,稀鹽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能與鋅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氫氣,能與鐵銹的主要成分氧化鐵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則M可能為稀鹽酸,故選項說法正確;
B、②處產生無色無味氣體,說明鋅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氫前面,③處無明顯現象,說明銅在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氫后面,則可判斷鋅、銅的金屬活動性強弱,故選項說法正確;
C、氫氧化鐵和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反應現象是固體逐漸溶解,溶液由無色變成黃色,故選項說法正確;
D、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鈣與稀硫酸反應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鈣,硫酸鈣覆蓋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應進一步進行,⑤處固體不會明顯減少,故選項說法錯誤。
3、在托盤天平兩邊各放一個盛有足量稀鹽酸的燒杯,把天平調節至平衡,然后在兩邊燒杯中再各加入下列物質,充分反應后天平仍保持平衡的是( )
①10克鐵和10克鋅 ②10克鐵和10克氧化鐵 ③10克碳酸鈣和5.6克氧化鈣
④10克銅和10克氧化銅 ⑤5.6克鐵和6.5克鋅 ⑥6.5克鋅和6.3克氧化鋅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答案】B
【解析】①10克鐵和10克鋅和足量鹽酸反應生成的氫氣質量不相等,所以反應后天平兩端不會平衡,故①錯誤;
②10g鐵和鹽酸反應會生成氫氣,所以溶液質量增加少于10g,10g氧化鐵和鹽酸反應,溶液質量增加10g,所以反應后天平兩端不會平衡,故②錯誤;
③10克碳酸鈣和鹽酸反應會生成4.4g二氧化碳,溶液質量增加5.6g,5.6克氧化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溶液質量增加5.6g,所以反應后天平兩端平衡,故③正確;
④銅不會與硫酸反應,氧化銅會與鹽酸反應,所以燒杯中最后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故④正確;
⑤雖然兩者生成的氫氣質量相等,但是由于加入的金屬質量不同,導致溶液質量增加不等,故⑤錯誤;
⑥6.5克鋅和鹽酸反應,生成0.2g氫氣,溶液質量增加6.3g,6.3克氧化鋅和鹽酸反應,溶液質量增加6.3g,故⑥正確。
4、小明同學在學習了酸的化學性質后,繪制了“多彩的酸世界”的思維導圖
(1)實現途徑①,一定是酸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指示劑。
(2)如果是鹽酸溶液,請你寫出實現途徑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
(3)以上哪些體現了酸的共性(填序號)___________。
【答案】 石蕊 (合理即可) ①②③④
【解析】(1)酸溶液顯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變紅色,所以想要實現實驗①,需要加入的試劑為紫色石蕊溶液;
(2)稀鹽酸與氧化鐵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氯化鐵溶液為黃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途徑①體現了酸能指示劑反應,氫離子參與了反應,體現了酸的共性;
途徑②可能是氧化銅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體現了酸能與金屬氧化物反應,氫離子參與了反應,體現了酸的共性;
途徑③可能是鐵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體現了酸能與金屬反應,氫離子參與了反應,體現了酸的共性;
途徑④可能是鹽酸與氫氧化鐵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體現了酸能與堿反應,氫離子參與了反應,體現了酸的共性;
途徑⑤可能是硝酸銀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銀沉淀和硝酸,體現了酸能與鹽反應,氫離子沒有參與了反應,不能體現了酸的共性。因此:
以上①②③④體現了酸的共性。
5、利用以下裝置對酸的化學性質進行探究。
(1)實驗I中,在點滴板的a、b穴中滴入酸溶液后,溶液變紅的是 (填“a”或“b”)。
(2)實驗Ⅱ中,為了驗證石灰石中含有碳酸根離子,試劑X的名稱是 。
(3)實驗Ⅲ中,在儀器①、②中均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色固體逐漸消失,溶液變成 色。
【答案】 a 氫氧化鈣溶液 紅棕 黃色
【解析】(1)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變紅,無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變色,實驗I中,在點滴板的a、b穴中滴入酸溶液后,膠頭滴管中為酸,故變紅的為含紫色石蕊試液的a。
(2)實驗Ⅱ中,為了驗證石灰石中含有碳酸根離子,檢驗碳酸鹽最簡單的方法是滴加鹽酸,觀察是否有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產生。故試劑X的名稱是氫氧化鈣溶液。
(3)實驗Ⅲ中,氧化鐵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和水,氧化鐵與稀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鐵和水,在儀器①、②中均可觀察到的現象是紅棕色固體逐漸消失、溶液逐漸變成黃色。
6、硫酸、鹽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寫出稀鹽酸與下列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與鐵粉反應: ;
②與氫氧化鉀溶液反應: ;
③與硝酸銀溶液反應: ;
上述反應中,屬于酸的共同性質的是 (選填序號)
(2)鹽酸和硫酸都是強酸,在下列用途中兩者互相不能替代的是 (填編號)
①金屬表面除銹 ②制造藥物氯化鋅 ③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H。④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
【答案】2HCl+Fe=FeCl2+H2↑ HCl+KOH=KCl+H2O HCl+AgNO3=AgCl↓+HNO3 ①② ②③④
【解析】(1)①鐵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Cl+Fe=FeCl2+H2↑;
②稀鹽酸與氫氧化鉀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Cl+KOH=KCl+H2O;
③稀鹽酸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HCl+AgNO3=AgCl↓+HNO3;
酸的共同性質體現了氫離子的性質,稀鹽酸與硝酸銀溶液反應沒有消耗氫離子,不屬于酸的共同性質,與鐵、氫氧化鉀反應都屬于酸的共同性質,故填①②。
(2)①鹽酸、硫酸都能與金屬表面的銹的主要成分金屬氧化物反應,都能用于金屬表面除銹,故選項錯誤。
②制造藥物氯化鋅中含有氯元素,鹽酸含氯元素,硫酸不含氯元素,故不能用硫酸代替鹽酸,故選項正確。
③NaOH能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鈉和水,能除去雜質但引入了新的雜質硫酸鈉,不符合除雜原則,故不能用硫酸代替鹽酸,故選項正確。
④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代替,因為硫酸與碳酸鈣反應會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鈣,覆蓋在碳酸鈣表面,阻止反應進行,故選項正確。
故選②③④。
7、某同學對酸的化學性質進行了歸納,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性質2發生的化學反應屬于哪類基本反應類型________。
(2)根據性質5,硫酸可以與下列哪些物質發生反應__________。
A. 燒堿溶液 B. 純堿溶液
C. 氯化鋇溶液 D. 食鹽溶液
【答案】 置換反應 BC
【解析】(1)性質2為活潑金屬與酸的反應生成鹽和氫氣,反應符合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故屬于置換反應類型。
(2)A、燒堿為堿,性質5為酸與鹽的反應,故A不正確;
B、純堿為碳酸鈉,為鹽,且能與酸發生反應,故B正確;
C、氯化鋇溶液能與硫酸反應且屬于鹽,故C正確;
D、食鹽溶液不能與硫酸反應,故D不正確。故選 BC。
《暑假預習》每日一練 6
知識梳理
氫氧化鈉,俗稱 燒堿 、 火堿 、 苛性鈉 。
(1)物理性質: 白 色固體, 易 溶于水,溶解時 放 熱。暴露在空氣中的固體NaOH易吸收 水蒸氣 而潮解,可用作 干燥劑 。
(2)化學性質:NaOH對皮膚、紙張、織物等有強烈的腐蝕性,若不慎沾在皮膚上,要立即用大量的水沖洗,再涂上 硼酸 溶液。NaOH露置于空氣中還會吸收空氣中的 CO2 而變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NaOH+CO2===Na2CO3+H2O 。
(3)用途:氫氧化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應用于肥皂,石油,造紙紡織,印染等行業。
2、氫氧化鈣:俗稱 熟石灰 、 消石灰 。
(1)物理性質:是一種 白 色粉末狀物質, 微 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稱 石灰水 。
(2)化學性質:Ca(OH)2對皮膚、衣服等有腐蝕作用。Ca(OH)2可由CaO和水反應生成,化學方程式為 CaO+H2O===Ca(OH)2 ,反應的過程中放出大量的熱。工業上通過煅燒石灰石來生產CaO,化學方程式為 CaCO3CaO+CO2↑ 。CaO俗稱 生石灰 ,具有 吸水 性,常用作干燥劑。
(3)用途:氫氧化鈣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3、區分 NaOH 和Ca(OH)2兩種溶液的方法:
方法一:分別通入 CO2,變渾濁的是Ca(OH)2溶液;
Ca(OH)2 + CO2==== CaCO3↓ + H2O
方法二:分別加入 Na2CO3 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的是Ca(OH)2溶液。
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4、常見的堿還有氫氧化鉀、氫氧化鋇、氨水等。
考點專練
1、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都是常見的堿.下列關于它們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都能用作建筑材料 B.都能用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
C.它們的溶液都能用于檢驗二氧化碳氣體 D.農業上常用熟石灰來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D
【解析】A、氫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反應都能用作建筑材料,氫氧化鈉不能做建筑材料,不符合題意;
B、氫氧化鈉固體能夠吸水潮解,都能用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氫氧化鈣不能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不符合題意;
C、氫氧化鈣的溶液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白色沉淀,都能用于檢驗二氧化碳氣體。氫氧化鈉和二氧化碳會反應但是沒有明顯現象,不能檢驗二氧化碳,不符合題意;
D、氫氧化鈣顯堿性,價格便宜,農業上常用熟石灰來改良酸性土壤。氫氧化鈉顯堿性,但具有強烈的腐蝕性,不能改良酸性土壤,符合題意。
2、物質性質決定它的用途,還決定了它的保存方法。固體具有以下性質:①白色片狀固體;②有腐蝕性:③易吸收水分而潮解;④易溶于水,溶解放熱:⑤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實驗室中必須將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⑤
【答案】D
【解析】由于氫氧化鈉需密封保存,故其性質中與不密封相關的性質既是答案,氫氧化鈉固體在空氣中易潮解且易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是與密封相關。故選D。
3、將一套如圖所示的密閉裝置放在天平上,使天平平衡,經過一段時間后,出現的情是( )
A.指針偏左,食鹽溶液一定變濃,氫氧化鈉固體變質
B.指針偏左,食鹽溶液一定變濃,氫氧化鈉固體潮解
C.指針偏右,食鹽溶液一定變濃,氫氧化鈉固體潮解
D.指針偏右,食鹽溶液一定飽和,氫氧化鈉固體潮解
【答案】C
【解析】經過一段時間后,由于氫氧化鈉會吸收空氣中的水蒸氣發生潮解,導致右盤質量增大;而由于空氣中水蒸氣減少,左邊的食鹽水會不斷蒸發,使左盤質量減小,因此天平的指針向右偏。 食鹽水中的水蒸發減少后,它的濃度肯定會增大,但是不一定變成飽和溶液。故選C。
4、一瓶存放較長時間的石灰水,瓶內壁附有一層白膜,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白膜都是氫氧化鈣 B.白膜可用鹽酸除去
C.白膜的形成與二氧化碳有關 D.試劑使用后應及時蓋上瓶塞
【答案】A
【解析】A、一瓶存放較長時間的石灰水,瓶內壁附有一層白膜,是因為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白膜是碳酸鈣,故選項說法錯誤;
B、一瓶存放較長時間的石灰水,瓶內壁附有一層白膜,是因為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故選項說法正確;
C、白膜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能與酸反應,白膜可用鹽酸除去,故選項說法正確;
D、石灰水能與空氣中的成分發生化學反應,試劑使用后應及時蓋上瓶塞,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A。
5、研究氫氧化鈉性質實驗中的部分實驗及現象記錄如下,其中現象不合理的是( )
序號 實 驗 現 象
A 將氫氧化鈉固體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會兒 固體受潮,逐漸溶解
B 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滴入無色酚酞試液 溶液變紅
C 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滴加稀鹽酸 有氯化鈉生成
D 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滴加硫酸銅溶液 產生藍色沉淀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A、氫氧化鈉具有吸水性,在空氣中會發生潮解進,所以將NaOH固體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會兒,會看到固體受潮,逐漸溶解,故A正確;
B、氫氧化鈉溶液顯堿性,能使酚酞變紅色,所以向盛有NaOH溶液的試管中滴入無色酚酞試液,觀察到溶液變紅,故B正確;
C、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會生成氯化鈉,但是不能憑感官判斷有氯化鈉生成,故C錯誤;
D、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生成藍色的氫氧化銅沉淀和硫酸鈉,故D正確。
6、用堿性溶液浸泡蔬菜能有效除去蔬菜上的殘留農藥,降低對人體的損害。可用來浸泡蔬菜的堿性溶液是( )
A.食醋溶液 B.食鹽溶液 C.純堿溶液 D.燒堿溶液
【答案】C
【解析】A、食醋溶液是一種酸溶液,呈酸性,選項錯誤;
B、食鹽溶液呈中性,選項錯誤;
C、純堿溶液呈堿性,可用來浸泡蔬菜,選項正確;
D、燒堿溶液呈堿性,但具有強烈的腐蝕性,不可用來浸泡蔬菜,選項錯誤,故選C。
7、氫氧化銫是一種可溶性堿,其分子式是CsOH,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CsOH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變成紅色 B.CsOH在水中的電離方程式為:CsOH = Cs2++2OH-
C.CsOH溶液能使無色的酚酞試液變紅色 D.CsOH與硫酸反應生成的鹽的分子式為CsSO4
【答案】C
【解析】A、氫氧化銫是一種可溶性堿,其水溶液呈堿性,能使紫色的石蕊變成藍色,選項錯誤;
B、CsOH在水中的電離方程式為:CsOH = Cs++OH-,選項錯誤;
C、氫氧化銫是一種可溶性堿,其水溶液呈堿性,能使無色的酚酞試液變成紅色,選項正確;
D、CsOH中銫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其與硫酸反應生成的鹽的化學式為Cs2SO4,選項錯誤,故選C。
8、為了探究實驗室中久置的生石灰樣品變質情況,同學們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下列分析和結論不正確的是( )
A.該樣品已完全變質 B.液體丙呈紅色或無色
C.該樣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鈣 D.白色固體甲可能 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答案】A
【解析】A、若液體乙加入酚酞試液變紅,則可能是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的氫氧化鈣,故不能確定樣品已經完全變質,錯誤;
B、液體乙中若含有氫氧化鈣,則液體丙是紅色的,若液體乙是水,則丙是無色的,正確;
C、由于得到的白色固體甲加稀鹽酸得到了氣體,則樣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鈣,正確;
D、白色固體甲可能為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正確。
故選:A。
9、A、B、C三只小燒杯內分別依次盛有一定體積的濃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下圖所示進行探究活動,不能得到的結論是( )
A.氨水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B.堿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C.空氣不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D.濃氨水易揮發,氨氣易溶于水
【答案】B
【解析】A、氨水能使酚酞溶液變紅,正確,因為氨水呈堿性。
B、堿能使酚酞溶液變紅,這種說法正確,但本題中不能確定是氨氣還是氨氣對應的堿性溶液所致,所以不能通過這個實驗得出的結論,故此項錯誤。
C、C燒杯不變色,說明空氣不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D、通過對比實驗,能說明濃氨水易揮發,氨氣易溶于水,溶于水溶液呈堿性,正確。
故選:B。
10、噴泉產生的原因是由于存在壓強差。
(1)下圖(a)是一個噴泉實驗裝置,在燒瓶中充滿干燥氣體,膠頭滴管及燒杯中分別盛有同種液體。下列關于燒瓶中氣體和滴管內液體的組合中,不可能形成噴泉的是 。
A.HCl和H2O B.O2和H2O
C.SO2和NaOH溶液 D.CO2和NaOH溶液
(2)某學生積極思考產生噴泉的其他方法,并設計了如圖(b)所示的裝置。
①在圖(b)的錐形瓶中,分別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質,反應后可能產生噴 泉的是 。
A、MnO2與H2O2溶液 B、CaCl2與Na2CO3溶液
C、NaOH與稀HCl D、Zn與稀H2SO4
(3)火山爆發的原理與上圖中哪個裝置相似? (填a或 b)
【答案】 B AD b
【解析】(1)圖(a)裝置中形成噴泉的條件是燒瓶中的氣壓變小;
A、HCl易溶于H2O,所以能使燒瓶中的氣體迅速減小,能形成噴泉,故A不選;
B、O2不易溶于H2O,所以不能使燒瓶中的氣體減小,不能形成噴泉,故B選;
C、SO2能和NaOH溶液反應,所以能使燒瓶中的氣體迅速減小,能形成噴泉,故C不選;
D、CO2和NaOH溶液能迅速反應,能導致燒瓶中的氣體減小,所以能形成噴泉,故D不選;
故選B。
(2)圖(b)是在錐形瓶中加入的物質能導致錐形瓶中氣壓變大才能形成噴泉;
A、H2O2在MnO2的催化作用下反應生成氣體,導致錐形瓶中的氣壓變大,所以能形成噴泉,故A正確;
B、CaCl2與Na2CO3溶液反應不生成氣體,不能導致錐形瓶中的氣壓變大,故B錯誤;
C、稀鹽酸與NaOH溶液反應不生成氣體,不能導致錐形瓶中的氣壓變大,故C錯誤;
D、鋅與稀鹽酸生成氯化鋅和氫氣,導致錐形瓶中的氣壓變大,所以能形成噴泉,故D正確。
故選AD。
(3)火山爆發的原理是通過增加內部的壓強完成的,所以與圖b原理相似。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暑假預習》每日一練 5
知識梳理
1、酸的通性
(1)酸使指示劑變色;
(2)酸 + 堿 ===== 鹽 + 水
3HCI+ AI(OH)3 ==== (用胃舒平治療胃酸過多。)
H2SO4 +2 NaOH====
(3)酸 + 某些鹽 ===== 新鹽 + 新酸
2HCI + CaCO3==== (實驗室制取 CO2。)
HCI + AgNO3 ==== (用 AgNO3 溶液和稀硝酸檢驗鹽酸。)
H2SO4 + BaCI2 ==== (用 BaCI2 溶液和稀硝酸檢驗硫酸。)
(4)酸 + 金屬氧化物 ==== 鹽 + 水
6HCI + Fe2O3 ==== (用稀鹽酸清除鐵銹,鐵銹溶解,形成 色溶液。)
H2SO4 + CuO ==== (氧化銅黑色粉末溶解,形成 色溶液。)
酸 + 某些金屬==== 鹽 + 氫氣
Fe + 2HCI ====
Zn + H2SO4==== (實驗室用于制 H2。)
考點專練
1、下圖是無色溶液X發生化學反應時的顏色變化,無色溶液X是(  )
A.稀鹽酸 B.稀硫酸 C.澄清石灰水 D.硫酸鈉溶液
2、利用如圖所示的實驗探究物質的性質,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①②④處有明顯現象,則M可能為稀鹽酸
B.②處有氣泡,③處無現象,則可判斷鋅、銅的金屬活動性
C.⑥處產生黃色溶液,則N可能是氫氧化鐵
D.⑤處固體明顯減少,產生大量氣泡,則M可能為稀硫酸
3、在托盤天平兩邊各放一個盛有足量稀鹽酸的燒杯,把天平調節至平衡,然后在兩邊燒杯中再各加入下列物質,充分反應后天平仍保持平衡的是( )
①10克鐵和10克鋅 ②10克鐵和10克氧化鐵 ③10克碳酸鈣和5.6克氧化鈣
④10克銅和10克氧化銅 ⑤5.6克鐵和6.5克鋅 ⑥6.5克鋅和6.3克氧化鋅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
4、小明同學在學習了酸的化學性質后,繪制了“多彩的酸世界”的思維導圖
(1)實現途徑①,一定是酸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指示劑。
(2)如果是鹽酸溶液,請你寫出實現途徑④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
(3)以上哪些體現了酸的共性(填序號)___________。
5、利用以下裝置對酸的化學性質進行探究。
(1)實驗I中,在點滴板的a、b穴中滴入酸溶液后,溶液變紅的是 (填“a”或“b”)。
(2)實驗Ⅱ中,為了驗證石灰石中含有碳酸根離子,試劑X的名稱是 。
(3)實驗Ⅲ中,在儀器①、②中均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色固體逐漸消失,溶液變成 色。
6、硫酸、鹽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寫出稀鹽酸與下列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①與鐵粉反應: ;
②與氫氧化鉀溶液反應: ;
③與硝酸銀溶液反應: ;
上述反應中,屬于酸的共同性質的是 (選填序號)
(2)鹽酸和硫酸都是強酸,在下列用途中兩者互相不能替代的是 (填編號)
①金屬表面除銹 ②制造藥物氯化鋅 ③除去NaCl中的少量NaOH。④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
7、某同學對酸的化學性質進行了歸納,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
(1)性質2發生的化學反應屬于哪類基本反應類型 。
(2)根據性質5,硫酸可以與下列哪些物質發生反應 。
A. 燒堿溶液 B. 純堿溶液
C. 氯化鋇溶液 D. 食鹽溶液
《暑假預習》每日一練 6
知識梳理
氫氧化鈉,俗稱 、 、 。
(1)物理性質: 色固體, 溶于水,溶解時 熱。暴露在空氣中的固體NaOH易吸收 而 ,可用作 。
(2)化學性質:NaOH對皮膚、紙張、織物等有強烈的 ,若不慎沾在皮膚上,要立即用 沖洗,再涂上 溶液。NaOH露置于空氣中還會吸收空氣中的 CO2 而變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用途:氫氧化鈉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應用于 , , ,印染等行業。
2、氫氧化鈣:俗稱 、 。
(1)物理性質:是一種 色粉末狀物質, 溶于水,其水溶液俗稱 。
(2)化學性質:Ca(OH)2對皮膚、衣服等有 作用。Ca(OH)2可由CaO和水反應生成,化學方程式為 ,反應的過程中 熱。工業上通過煅燒石灰石來生產CaO,化學方程式為 。CaO俗稱 ,具有 性,常用作 。
(3)用途:氫氧化鈣可用于改良 。
3、區分 NaOH 和Ca(OH)2兩種溶液的方法:
方法一:分別通入 CO2,變渾濁的是Ca(OH)2溶液; Ca(OH)2 + CO2====
方法二:分別加入 Na2CO3 溶液,產生白色沉淀的是Ca(OH)2溶液。
Ca(OH)2 + Na2CO3 ====
4、常見的堿還有 、 、 水等。
考點專練
1、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都是常見的堿.下列關于它們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都能用作建筑材料 B.都能用作某些氣體的干燥劑
C.它們的溶液都能用于檢驗二氧化碳氣體 D.農業上常用熟石灰來改良酸性土壤
2、物質性質決定它的用途,還決定了它的保存方法。固體具有以下性質:①白色片狀固體;②有腐蝕性:③易吸收水分而潮解;④易溶于水,溶解放熱:⑤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實驗室中必須將它密封保存的主要原因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⑤
3、將一套如圖所示的密閉裝置放在天平上,使天平平衡,經過一段時間后,出現的情是( )
A.指針偏左,食鹽溶液一定變濃,氫氧化鈉固體變質
B.指針偏左,食鹽溶液一定變濃,氫氧化鈉固體潮解
C.指針偏右,食鹽溶液一定變濃,氫氧化鈉固體潮解
D.指針偏右,食鹽溶液一定飽和,氫氧化鈉固體潮解
4、一瓶存放較長時間的石灰水,瓶內壁附有一層白膜,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白膜都是氫氧化鈣 B.白膜可用鹽酸除去
C.白膜的形成與二氧化碳有關 D.試劑使用后應及時蓋上瓶塞
5、研究氫氧化鈉性質實驗中的部分實驗及現象記錄如下,其中現象不合理的是( )
序號 實 驗 現 象
A 將氫氧化鈉固體放在表面皿上,放置一會兒 固體受潮,逐漸溶解
B 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滴入無色酚酞試液 溶液變紅
C 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滴加稀鹽酸 有氯化鈉生成
D 向盛有氫氧化鈉溶液的試管中滴加硫酸銅溶液 產生藍色沉淀
A.A B.B C.C D.D
6、用堿性溶液浸泡蔬菜能有效除去蔬菜上的殘留農藥,降低對人體的損害。可用來浸泡蔬菜的堿性溶液是( )
A.食醋溶液 B.食鹽溶液 C.純堿溶液 D.燒堿溶液
7、氫氧化銫是一種可溶性堿,其分子式是CsOH,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CsOH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變成紅色 B.CsOH在水中的電離方程式為:CsOH = Cs2++2OH-
C.CsOH溶液能使無色的酚酞試液變紅色 D.CsOH與硫酸反應生成的鹽的分子式為CsSO4
8、為了探究實驗室中久置的生石灰樣品變質情況,同學們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下列分析和結論不正確的是( )
A.該樣品已完全變質 B.液體丙呈紅色或無色
C.該樣品中一定含有碳酸鈣 D.白色固體甲可能 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
9、A、B、C三只小燒杯內分別依次盛有一定體積的濃氨水、酚酞溶液、酚酞溶液,按下圖所示進行探究活動,不能得到的結論是( )
A.氨水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B.堿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C.空氣不能使酚酞溶液變紅
D.濃氨水易揮發,氨氣易溶于水
10、噴泉產生的原因是由于存在壓強差。
(1)下圖(a)是一個噴泉實驗裝置,在燒瓶中充滿干燥氣體,膠頭滴管及燒杯中分別盛有同種液體。下列關于燒瓶中氣體和滴管內液體的組合中,不可能形成噴泉的是 。
A.HCl和H2O B.O2和H2O
C.SO2和NaOH溶液 D.CO2和NaOH溶液
(2)某學生積極思考產生噴泉的其他方法,并設計了如圖(b)所示的裝置。
①在圖(b)的錐形瓶中,分別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質,反應后可能產生噴 泉的是 。
A、MnO2與H2O2溶液 B、CaCl2與Na2CO3溶液
C、NaOH與稀HCl D、Zn與稀H2SO4
(3)火山爆發的原理與上圖中哪個裝置相似? (填a或 b)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兖州市| 呼和浩特市| 靖州| 新建县| 金平| 黄石市| 涞水县| 新巴尔虎左旗| 陕西省| 楚雄市| 公安县| 庆云县| 台山市| 县级市| 河源市| 湖北省| 阿拉善右旗| 定南县| 沙河市| 陇西县| 牡丹江市| 通辽市| 龙州县| 繁峙县| 舞阳县| 涞水县| 修水县| 博白县| 赤峰市| 富蕴县| 阿荣旗| 扬州市| 静安区| 望奎县| 金门县| 五寨县| 定日县| 东台市| 绥阳县| 辽中县| 栖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