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 浙江科學中考“突破關鍵題”專題小卷(十三) 物質的轉化和推斷(建議用時:45 分鐘 分值: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分,每小題3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某化合物在4.8g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下列關于該化合物的推斷:不正確的是 (A.該化合物的質量為2.3g B. 該化合物一定含碳、氫、氧元素C. 分子中 C、H 原子個數比為1:2 D.該化合物中碳、氫元素質量比為4:12.天宮空間站上的生命保障系統可以吸收CO 并產生O ,其微觀反應示意圖如下,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反應1實現了由無機物向有機物的轉化B.反應2 中氧元素的化合價發生了改變C.生命保障系統反應中可循環利用的物質是氫氣D.反應1中生成的和的質量比為8:93.下列物質轉化在給定條件下能夠實現的是A. H O MnO →O S、點燃→SO D. 石蠟O 、點燃→COH OH CO 4.芯片是電腦的核心部件,以高純度的單質硅(Si)為材料制成。硅及其氧化物能發生如下反應: 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 Na SiO 屬于鹽 B. Na SiO 中 Si為+4 價C.反應③屬于復分解反應 D. Si和 SiO 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5. X、Y、Z三種物質間能通過一步反應實現如圖所示的轉化,表格中X、Y、Z對應的物質能實現這種轉化的是選項 X Y ZA. CO CB. CuOC. HCl KClD. NaOH NaCl6.元素化合價和物質類別是認識物質的兩個重要維度,構建元素化合價和物質類別的二維圖是學習科學的一種重要方法。如圖所示,這是部分含銅元素物質的“化合價-物質類別”二維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a點對應的物質可以制成導線B. d點對應物質的化學式為Cu(OH) C. Cu O在圖中對應的點是e點D. b→c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7.以下四種物質之間有如圖所示的轉化關系,其中的“→”表示某種物質可一步反應生成另一種物質(部分反應物和反應條件略去),下列各組物質按照①②③④順序,符合要求的一組是 ( )A. C、CO 、CO、FeB. Fc、FeSO 、Fe O 、FeCl C. NaOH、Ca(OH) 、Na CO 、CO D. CuO、CuSO 、Cu、CuCl 8.下列各組變化中,每個轉化在一定條件下均能一步實現的是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④ D. ①③④9.某無色無味的干燥氣體通過甲裝置后使紅棕色的氧化鐵粉末變黑。小明猜測該氣體可能是氫氣、一氧化碳中的一種或兩種。為驗證猜測,小明從圖乙中選擇裝置和對應藥品,并按一定次序連接在甲裝置的后面,其中裝置和藥品選擇及裝置連接次序合理的是 ( )A. ①②③⑤ B. ①③②⑤ C. ①④②⑤ D. ③①②⑤10.實驗室有一包白色固體,其中除了碳酸鈉以外,還可能含有硝酸鋇、硫酸鈉、氫氧化鈉中的一種或幾種。步驟①:取少量白色固體于燒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斷攪拌,固體部分溶解。步驟②:向燒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斷攪拌,此時固體質量變化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A→B段對應的實驗現象是固體部分溶解,無氣泡冒出B. B→C段對應溶液 pH逐漸變大C. C點對應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硝酸、硝酸鈉、硝酸鋇D. 原白色固體中一定含有碳酸鈉、硫酸鈉、硝酸鋇、氫氧化鈉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6分)11.(12分)下圖為“領取獎杯游戲”的物質階梯。階梯上相鄰的物質之間能發生反應時方可向上攀登。例如,攀登階梯甲能領取獎杯。(1)階梯甲上有5種物質,相鄰物質間能發生復分解反應的個數是 。(2)搭建階梯乙,請從O 、Al、Al O 、HCl、NaOH中選擇4種物質放到臺階上,從高到低依次排列,排在倒數第二個臺階上的物質名稱是 。(3)為除去粗鹽中的 ,并得到中性的食鹽溶液,所加試劑和操作:①加過量的 溶液,②過濾,③加過量的NaOH 溶液,④加適量的稀鹽酸,⑤加過量的 溶液,能達到目的的順序是 (填序號)。(4)用pH試紙測定溶液酸堿度的操作是 。12. (12分)A、B、C、D分別是稀鹽酸、碳酸鈉溶液、氯化鈣溶液、硝酸銀溶液中的一種。將它們兩兩混合后,觀察到的現象如下表所示(“↓”表示生成沉淀,“↑”表示生成氣體,“—”表示不反應)。請據此回答以下問題。A↓ B↓ ↓ C— ↑ ↓ D(1)請寫出A、B、C溶液中溶質的化學式:A ,B ,C 。(2)C和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13. (12分)高純氧化鐵( 又稱“引火鐵”,可作催化劑,在現代工業上有廣泛應用前景。以下是用赤鐵礦(含少量SiO 等雜質)為原料,制備高純氧化鐵的生產流程示意圖。已知:氨水呈堿性,它的主要成分是 ,是一種堿; 溶液呈堿性,40 ℃以上 易分解。(1)寫出高溫時赤鐵礦中的 與 CO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加入( 后,該反應必須控制的條件是 ;( (N H_{4})_{2}C O_{3}與 發生復分解反應生成FeCO ,則②處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3)用蒸餾水洗滌 FeCO 的目的是除去表面附著的雜質,請寫出判斷 洗滌干凈的方法: 。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24分)14. (9分)有一包白色固體樣品,可能含有NaOH、] 中的一種或幾種,為確定其組成,進行如下實驗:步驟Ⅰ:取少量樣品于燒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攪拌,靜置,有固體剩余。步驟Ⅱ:取步驟Ⅰ所得上層清液于試管中,滴入幾滴酚酞試液,溶液變紅色;再滴入過量稀鹽酸,無氣泡產生,紅色逐漸褪去,得到無色溶液。步驟Ⅲ:取步驟Ⅱ所得溶液于試管中,滴入過量 溶液,無明顯現象。根據上述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步驟Ⅱ中溶液紅色逐漸褪去,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2)分析上述實驗過程,樣品中一定含有的是 。(3)若要進一步確定樣品的組成,還需進行的實驗操作是 。15.(15分)2023年9月 23 日,杭州亞運會開幕式使用液體火炬燃料——“零碳甲醇”,備受矚目,它是 資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徑,是實現“碳中和”理念的重要途徑(“碳中和”是指( 的排放總量和減少總量相當)。Ⅰ.“碳捕獲”并封存有利于減緩溫室效應。同學們設計了一個簡易 捕捉器,其捕捉 的流程如圖甲所示。(1)寫出噴霧反應器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此方法中采用“噴霧”的優點是 。(2)流程中 CaO與水反應后生成的 可循環利用,但從節能的角度看,本流程存在的不足是 。Ⅱ.“碳”的轉化與利用。CH 與CO 在催化劑作用下可得到CO和 H ,反應過程如圖乙所示,在催化劑表面發生的反應可分為兩步:①CH 一催化劑件 C+H ;②C+CO 一催化劑件>CO。(3)反應①屬于基本反應類型中的 反應。(4)利用液氮的低溫可將CO先液化,從而獲得純凈的 H ,H 先逸出,說明H 的沸點比CO的沸點 (填“低”或“高”)。四、分析計算題(本大題共 10分)16.某興趣小組在實驗室發現盛有固體氫氧化鈉的試劑瓶破裂,瓶塞處有“白毛”狀物質(如圖所示)。他們取5g 白色固體于燒杯中,加水配成20g 溶液,將40g氯化鋇溶液分4次加入燒杯中,充分反應后測得數據如下表。實驗次數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加入氯化鋇溶液的質量/g 10 10 10 10燒杯中所得溶液的質量/g 28.03 36.06 44.09 54.09(1)同學們推斷“白毛”狀固體物質中含有碳酸鈉,依據是 (填化學方程式)。(2)第 次實驗,加入的氯化鋇與碳酸鈉恰好完全反應。(3)求5g白色固體中碳酸鈉的質量。(寫出計算過程,結果保留兩位小數)6.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對應實驗過程中相關量的變化關系的是 ( )A. 圖①,向一定量的飽和石灰水中逐漸加入一定量的生石灰B.圖②,向裝有未打磨的鋁片的試管中逐滴加入稀鹽酸C. 圖③,向一定量的 Ba(NO ) 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D. 圖④,向一定量的稀鹽酸中逐滴加入 NaOH溶液7.向一定量硝酸銀和硝酸亞鐵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鋅粉,充分反應后所得溶液的質量與加入鋅粉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a點所得固體為銀和鐵B. b點所得溶液中的溶質為硝酸銀、硝酸亞鐵和硝酸鋅C. c點所得固體為銀、鐵和鋅D. d點所得溶液中的溶質為硝酸鋅8.某同學誤將少量KMnO 當成MnO 加入 KClO 中進行加熱制取氧氣,反應過程中部分物質的質量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關于該過程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c代表氧氣B. t 時刻,O 開始產生C. t 時刻,KMnO 開始分解D. t 時刻,剩余固體物質有4種9.等質量的X、Y兩種金屬分別和足量的等體積、等濃度的鹽酸反應,產生氣體的質量與時間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 t 時,產生氣體的質量:X>YB. t 時,消耗金屬的質量:X>YC. t 時,消耗金屬的質量:X=YD. t 時,消耗鹽酸的質量:X=Y10.下列四個圖像分別對應四個變化過程,其中正確的是 ( )A. 圖①,加熱一定量的碳酸氫鈉粉末B. 圖②,向一定量的氯化鈣溶液中滴加純堿溶液C.圖③,形狀不同的等質量的碳酸鈣分別與足量同濃度的稀鹽酸反應D. 圖④,向一定量部分變質的氫氧化鈣溶液中加入稀鹽酸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0分)11. (9分)某小組同學向盛有一定量銅和氧化銅混合物的燒杯中滴加稀鹽酸,邊滴邊攪拌,反應過程中剩余固體的質量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混合物中銅的質量為 g。(2)N、P點時,溶液的pH:N (填“<”“>”或“=”)P。(3)M點時,溶液中的溶質有 (填化學式)。12. (9分)向一定質量的 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 、HCl溶液,反應過程中產生沉淀或氣體的質量與加入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氣體全部逸出。請回答下列問題。(1)實驗過程所發生反應的基本類型是 。(2)原混合物中硫酸鈉的質量是 。(3)d點對應的溶液中的溶質有 (填化學式)。13. (12分)鈣是生物體骨骼的重要組成元素。魚骨中含有碳酸鈣,現設計圖甲實驗測定魚骨中碳酸鈣的含量,并將測得的數據繪制成圖乙。已知:①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HAc),醋酸和碳酸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②魚骨中其他成分與食醋反應生成的氣體可忽略不計。(1)該實驗中濃硫酸的作用是 。(2)由圖乙可知,錐形瓶中反應速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是逐漸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3)根據圖中的數據計算魚骨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為 。(4)生活中,用喝醋的方法除去卡在咽上的魚刺,這種做法是不科學的。請你結合實驗結果說明原因: 。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24分)14.(12分)某實驗小組同學用氫氧化鈣溶液和鹽酸進行酸堿中和反應的實驗時,向燒杯中的氫氧化鈣溶液中加入稀鹽酸,反應一會兒后,發現忘記了滴加指示劑。于是,他們停止滴加稀鹽酸,并對燒杯內溶液中的溶質成分進行了探究。【提出問題】該燒杯內溶液中的溶質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一:可能是 CaCl 和 Ca(OH) ;猜想二:可能是CaCl 和 HCl;猜想三:可能是 (填化學式)。【查閱資料】氯化鈣溶液呈中性。【進行實驗】步驟1:取少量燒杯內溶液于試管中,滴入幾滴酚酞試液,振蕩。實驗現象: 。結論:猜想一不正確。步驟2:取少量燒杯內溶液于另一支試管中,逐滴加入碳酸鈉溶液至過量。實驗過程中測得溶液的pH隨滴入碳酸鈉溶液質量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則實驗中出現的現象是 。結論:猜想二正確。【反思拓展】證明酸堿發生化學反應時常選用無色酚酞試液而不選用紫色石蕊試液,其原因是 。15.(12分)圖甲裝置可以用來比較不同金屬與稀鹽酸反應的快慢情況,其中的壓強傳感器能夠測出密閉容器內的氣壓大小。等質量的鎂、鋁、鐵與等量、等濃度稀鹽酸反應的相關數據記錄如圖乙所示。已知在等溫、等體積條件下,裝置內氣壓與氣體的量成正比。(1)實驗中還要控制的變量是 。(2)分析圖乙,根據 得出三次實驗中稀鹽酸都已反應完全。(3)在進行上述實驗過程中,發現每組實驗測得的裝置內壓強的實際值都比計算得到的理論值大,請分析可能的原因: 。四、分析計算題(本大題共16分)16.實驗室用金屬鎂與 100g鹽酸反應探究酸的性質。小寧取反應后的溶液,逐漸加入溶質質量分數為8%的NaOH 溶液,產生沉淀的質量與滴加 NaOH 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回答下列問題。(1)0.58g沉淀的成分為 (填化學式)。(2)a點時,與 NaOH 反應的物質的化學式是 。(3)若在 b點溶液中滴加 AgNO 溶液,出現白色沉淀, (填“能”或“不能”)證明 HCl有剩余。(4)計算實驗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1. C 2. D 3. B 4. C 5. C 6. D 7. D8. C 9. B 10. C11. (1)2 (2)鋁 (3)③⑤①②④(或⑤③①②④或⑤①③②④)(4)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被測試的溶液,滴在pH試紙上,將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看與哪種顏色最接近,從而確定被測溶液的pH12. (1)CaCl Na CO AgNO (2)反應溫度(3)取最后一次洗滌后的濾液于試管中,滴加氯化鋇溶液,若沒有明顯實驗現象,說明已洗滌干凈14. (1)NaOH+HCl═NaCl+H O(2)NaOH、BaCl (3)取少量步驟I所得固體于試管中,滴加過量稀鹽酸,若固體不溶解,則樣品中含 K SO ;若固體完全溶解,則樣品中含 Na CO ;若固體部分溶解,則樣品中含 K SO 和 Na CO 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2)碳酸鈣高溫煅燒,耗能較多(3)分解(4)低(2)3(3)解:由題意分析可知,共產生沉淀的質量為10g×4g+20g-54.09g=5.91g。設5g白色固體中碳酸鈉的質量為x。106 197x 5.91gx=3.18g答:5g 白色固體中碳酸鈉的質量是3.18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