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 浙江科學中考“突破關鍵題”專題小卷(十一) 化學實驗(建議用時:45分鐘 分值: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分,每小題3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配制10%的稀硫酸并與碳酸鈉粉末反應的部分操作如下,其中操作規范的是2.在實驗室制取和收集氣體的四種裝置中,下列用法不正確的是 (3.實驗室用右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模擬工業煉鐵。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反應前應先加熱后通入一氧化碳B.該實驗說明一氧化碳具有氧化性C.充分加熱,a處固體由黑色變為紅色D. b處可用澄清石灰水檢驗生成的 CO 4.下列實驗操作規范的是5.取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后的溶液進行實驗,下列能說明兩者恰好完全反應的是A.滴入硫酸銅溶液,生成藍色沉淀 B.滴入酚酞試液,溶液顯無色C.加入氧化銅粉末,溶液變藍色 D. 測得溶液中 Na 與Cl l的個數比為1:6.實驗創新是科學素養之一,右圖是小金設計的有關鹽的性質的創新實驗裝置,下列對實驗現象的描述及結論的分析中不正確的是 ( )A. 關閉K ,打開K ,加入稀鹽酸后,觀察到乙中有氣泡產生,甲中澄清石灰水變渾濁B.關閉K 、K ,加入稀鹽酸,觀察到乙中有氣泡產生,一段時間后再打開K ,丙中無明顯現象C.由該實驗可知鹽可以和某些酸或鹽反應D.該實驗說明可以利用稀鹽酸和澄清石灰水檢驗鹽中的CO 7.為研究稀硫酸的化學性質,某小組進行如圖所示的實驗,充分反應后,只有試管甲中無固體剩余。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甲中發生的反應是B.試管乙中有黑色固體剩余C.乙和丙可證明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D.實驗結束后,將三支試管中的剩余物倒入廢液缸中,充分混合后過濾,取少量濾渣,向其中滴加稀硫酸,有氣泡產生,則過濾后得到的濾渣的成分是鐵8.為測定一瓶久置的氫氧化鈉溶液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小金進行探究:取該溶液50g于錐形瓶中,向錐形瓶中滴加一定濃度的稀鹽酸。實驗測得錐形瓶中溶液的總質量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m 的值無法確定B.理論上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可以求解C.加入m g稀鹽酸后,才開始產生氣泡D.該方法測得的碳酸鈉的質量分數可能偏小9.如圖所示,小樂在實驗室分別完成①②兩個實驗后,依次將①②反應后的廢液緩慢倒入同一潔凈的燒杯中,當②的廢液倒入時,觀察到燒杯中先有氣泡產生,然后又出現了白色沉淀。則下列分析錯誤的是 ( )A.若向①反應后的廢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廢液會變紅B.若向②反應后的廢液中滴加無色酚酞試液,廢液會變紅C.燒杯中最終的廢液里一定含氯化鈉D.燒杯中最終的廢液里一定含鈉離子,一定不含鈣離子10.某黑色固體粉末可能是 Fe、CuO、C中的一種或幾種。為了探究其成分,小明同學按照如圖所示流程進行實驗。下列關于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有 ( )①若溶液甲呈淺綠色,則原黑色固體粉末中一定含有 Fe ②若步驟Ⅱ中無明顯現象,則固體乙中最多只能有三種物質 ③若步驟Ⅱ中有氣泡產生,則固體乙中一定有 Fe ④若步驟Ⅱ中有紅色固體析出,則固體乙中一定無CuO ⑤若固體乙呈紅色,則原固體中一定含有 Fe和CuOA. ①⑤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二、填空題(本大題共15分)11. (6分)某白色固體A含有K SO 、NaOH、CaCO 、BaCl 中的一種或幾種,取少量白色固體A進行如下實驗。(1)白色固體 A中一定含有的物質是 (寫名稱)。(2)請寫出沉淀完全溶解的化學方程式: 。12. (9分)(1)取少量硫黃與鐵粉混合,將混合物放入試管內,用酒精燈加熱,當反應后生成物擴展至整支試管時,立即停止加熱,靜置冷卻后觀察到生成了 色固體。(2)實驗室通常用上述反應的生成物硫化亞鐵(FeS)固體和稀硫酸在常溫下發生復分解反應制取硫化氫(H S)氣體。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常溫下硫化氫氣體是無色、有臭雞蛋氣味的有毒氣體,密度比空氣大,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是一種酸。①實驗室用硫化亞鐵和稀硫酸在常溫下制取和收集硫化氫氣體,應選用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分別為 (填字母)。②寫出利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硫化氫氣體的化學方程式: 。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40分)13. (9分)濃鹽酸具有揮發性,敞口放置于空氣中,溶質質量分數會變小。為探究稀鹽酸是否會發生同樣的變化,某同學通過如下步驟進行實驗。①取兩只燒杯,各倒入40毫升3%的稀鹽酸,分別標為甲和乙。②甲密封,液體體積不變。乙敞口放置于空氣中至液體體積變為20毫升(溶液密度變化忽略不計)。③向甲、乙中滴加幾滴石蕊試液,再分別緩慢滴加相同溶質質量分數的氫氧化鈉溶液,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分別為30毫升、26 毫升。(1)實驗中,“恰好完全反應”的判斷依據是溶液顏色 。(2)乙燒杯中的稀鹽酸敞口放置后,溶質質量分數變大,依據是 。(3)為了確定稀鹽酸敞口放置于空氣中溶質質量分數一定會變大,請簡要闡述應補充的實驗: 。14. (15 分)自煮火鍋加熱包的成分有生石灰、活性炭、鋁粉、鐵粉、碳酸鈉、氯化鈣、硫酸鎂,向加熱包中注入冷水即可使用。如圖甲所示,取適量加熱包中的固體樣品于錐形瓶中,將一定量的稀鹽酸加入錐形瓶中,劇烈反應,生成大量氣體??茖W興趣小組同學對氣體成分和錐形瓶內溶液成分進行探究。Ⅰ.對氣體成分進行探究【建立假設】假設一:只有 H ;假設二:只有CO ;假設三: 。【實驗探究】小科同學設計圖乙所示實驗,對氣體成分進行探究。當氣體通過裝置后,出現 現象時,證明假設一成立。Ⅱ.對錐形瓶內的溶液進行探究【實驗探究】小真同學取少量實驗后錐形瓶內的溶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 NaOH 溶液,開始一段時間無沉淀生成,其原因是錐形瓶內的溶液中含有 (填化學式)。【實驗反思】通過探究和所學的知識,下列有關小真同學的歸納中正確的是 (填字母)。A.加熱包應密封防潮保存B.向用過的加熱包內的固體中加入過量稀鹽酸后過濾,可以回收活性炭C.與水混合能放出熱量的物質均可用作加熱包中的發熱材料15.(16分)探究小組欲對香煙燃燒的煙霧中含有的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進行檢驗。他們設計如下裝置并進行實驗??晒┻x擇的試劑:澄清石灰水、氫氧化鈉溶液、濃硫酸、酚酞試液、氧化銅。(1)裝置①和裝置⑤完全相同,其作用不同,裝置①的作用是 。(2)裝置⑥的作用是 。(3)判斷一氧化碳氣體存在的依據是 。(4)某同學質疑: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該同學為此進行實驗設計:在將CO通入CuO之前先通過澄清石灰水(即在盛CuO的硬質玻璃管的左端再接入一個盛澄清石灰水的洗氣瓶),來確定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請判斷他的設計是否有必要,并說明理由: 。四、分析計算題(本大題共15 分)16.為了測定某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小明采用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進行實驗。(1)裝置B所盛的試劑要具備的性質是 。(2)取15g石灰石樣品,把160g稀鹽酸平均分4次加入樣品中(樣品中的雜質既不與鹽酸反應,也不溶解于水),每次充分反應后的實驗數據如表所示。實驗次數 1 2 3 4 5稀鹽酸累計加入量/g 0 40.0 80.0 120.0 160.0C裝置的總重/g 100 102.2 104.4 105.5 105.5①在圖2中畫出生成氣體的質量與加入稀鹽酸的質量的關系。②求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結果精確到0.1%)1. A 2. C 3. D 4. C 5. D 6. B 7. D8. A 9. D 10. A11. (1)氫氧化鈉、碳酸鈣12. (1)黑 (2)①B、E13. (1)恰好由紅色變成紫色(2)稀鹽酸的體積變成原來的一半,所消耗的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大于15 mL(合理即可)(3)換用不同溶質質量分數的稀鹽酸多次重復實驗14. Ⅰ.【建立假設】既有 H 又有 CO 【實驗探究】A中無明顯現象,D中固體變紅,試管口有水滴Ⅱ.【實驗探究】HCl【實驗反思】AB15.(1)檢驗香煙燃燒的煙霧中二氧化碳的存在(2)收集尾氣(3)④中硬質玻璃管內黑色的 CuO變紅色,⑤中液體變渾濁(4)沒有必要,因為在反應開始前要先通一會兒香煙燃燒的煙霧排凈裝置中的空氣,可以通過觀察⑤中澄清石灰水的現象確定 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16.(1)能夠吸收水蒸氣,不能和二氧化碳反應(2)①如圖所示②解:設15g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100 44x 5. 5gx=12. 5g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是 100%≈83.3%。答:該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是83.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