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 浙江科學中考“突破關鍵題”專題小卷(九) 常見的酸和堿(建議用時:45分鐘 分值: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分,每小題3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歸納和演繹是重要的科學方法,下列歸納或演繹合理的是A.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所以純凈的空氣是純凈物B.酸與堿反應生成鹽和水,所以生成鹽和水的反應一定是酸與堿的反應C.鎂和稀硫酸反應能產生氫氣,所以能和稀硫酸反應產生氣體的物質一定是金屬D.堿性溶液能使石蕊試液變藍,所以能使石蕊試液變藍的溶液呈堿性2.下圖是一種簡易的自動化彩色噴泉實驗。注射器中是滴有紫包菜汁的氫氧化鈉溶液(pH=1過量),小藥瓶中充滿氯化氫氣體(極易溶于水)。實驗開始時推動注射器活塞使少量溶液進入小藥瓶,然后松開手,可以觀察到注射器活塞向左移動,小藥瓶中出現了美麗的彩色噴泉。已知紫包菜汁的變色pH范圍如表所示,則以下說法錯誤的是 (pH范圍 <6.5 7.0~7.1 7.5~8.5 8.5~12.0 >12.5顏色 粉紅色 紫色 藍色 綠色 黃色A.滴有紫包菜汁的氫氧化鈉溶液呈綠色B.小藥瓶中液體顏色變化依次為粉紅色→紫色→藍色→綠色C.液體顏色為粉紅色時小藥瓶中所含的溶質是 NaClD.紫包菜汁可以用作酸堿指示劑3.下列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的對應關系錯誤的是選項 性質 用途A. 氫氧化鈣呈堿性 改良酸性土壤B. 濃硫酸具有脫水性 干燥氧氣C. 稀鹽酸能與某些金屬氧化物反應 除鐵銹D. 氫氧化鈉能與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 吸收二氧化硫4.邏輯推理是科學學習中常用的一種思維方法。以下推理正確的是A. 酸雨的pH<7,則pH<7的降雨一定是酸雨B.陰離子帶負電荷,則帶負電荷的粒子一定是陰離子C.化學反應伴隨能量變化,則食物的腐爛過程一定伴隨能量變化D.酸在水溶液中能電離出 H ,則能電離出 H 的化合物都是酸5.稀鹽酸、稀硫酸以及其他的酸溶液中都含有氫離子,所以它們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這就是酸的通性。為了驗證酸的通性,小明進行了右圖所示的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試管①中的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B.試管②中的反應能驗證酸的通性C.將試管③中的鐵粉換成銅粉也能驗證酸的通性D.試管④中得到紅色溶液6.如圖所示,這是硫酸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時溶液pH的變化圖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中a點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硫酸鈉和硫酸B.圖中b點時,硫酸和氫氧化鈉恰好完全反應C.圖中c點所示溶液呈堿性D.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硫酸中7.常溫下,下列離子能在pH=4的水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C. Ag 、Cu 、NO 8.合理的實驗方案才能達成實驗目的,下列有關實驗方案設計不合理的是 ( )選項 實驗目的 實驗方案A. 除去 固體中的CuO 加入足量的稀鹽酸,過濾B. 鑒別 NaOH 和 NaCl 滴加酚酞試液C. 檢驗溶液中的 滴加 NaOH溶液D. 除去 KCl中的 加過量稀鹽酸、蒸發、結晶9.將CO 通入 NaOH溶液中,為驗證 NaOH是否已被完全反應,有以下幾種驗證方法:①滴加酚酞試液,如果變紅,表示 NaOH 未反應完;②滴加過量的稀鹽酸,如果出現氣泡,表示 NaOH已反應完;③滴加過量CaCl 溶液,過濾后在濾液中滴加酚酞試液,如果不變紅,表示 NaOH 已反應完;④加入過量BaCl 溶液,充分反應后取上層清液,滴加 CuCl 溶液,如有藍色絮狀沉淀生成,表示 NaOH 未反應完。其中正確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10.為了探究酸堿中和反應是否放熱,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夾持等固定裝置圖略)。針對該實驗目的,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若觀察到紅墨水向右移,則說明該實驗一定有放熱現象B.為了使實驗現象更明顯,可改用氫氧化鈉固體C.在打開活塞a之前應先打開橡皮管上的止水夾D.為了使實驗更具有說服力,可用氫氧化鉀溶液再次實驗二、填空題(本大題共31分)11.(4分)右圖表示鐵和稀硫酸的反應,向盛有稀硫酸的燒杯中加入足量的鐵直至反應完全。(1)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2)圖中的“●”“○”“○”表示溶液中由溶質電離產生的不同離子,則“○”表示 (填離子符號)。12.(6分)小舟在學習“常見的堿”過程中,將新配制的飽和 Ca(OH) 溶液滴入 FeCl 溶液中,發現沒有出現預期的紅褐色沉淀。這是為什么呢 小舟查閱資料,獲得如下信息;①Ca(OH) 微溶于水;②FeCl 溶液呈酸性。于是他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Ca(OH) 沒有參加化學反應。猜想二:滴入的 Ca(OH) 溶液中OH 數量太少。猜想三:FeCl 溶液呈酸性, Fe(OH) 沉淀不能存在。(1)小舟用pH試紙測 Ca(OH) 和FeCl 混合液的酸堿度,測得 pH<7,說明溶液中沒有OH 。該現象 (填“支持”或“不支持”)猜想一。(2)為增加 OH 的量,換成濃 NaOH 溶液,并滴入 FeCl 溶液中(如圖甲所示),若猜想二正確,則觀察到的現象是 。(3)經過實驗,猜想三驗證成立。小舟將 FeCl 溶液逐滴滴入飽和 溶液中(如圖乙所示),先觀察到紅褐色沉淀產生,持續滴加后沉淀消失,請你解釋沉淀消失的原因: 。13. (12分)在探究酸、堿性質時,小敏的操作過程如圖甲所示,燒杯中固體質量與加入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乙所示。請回答下列問題。(1)加入稀鹽酸后出現的現象是 。(2)bc段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3)c點時,溶液中含有的溶質是 (填化學式)。(4)通過計算得出 d 點坐標為 。14. (9分)圖甲是關于氫氧化鈉化學性質的思維導圖,請根據圖回答問題。(1)依據性質①,將無色酚酞試液滴入氫氧化鈉溶液中,溶液呈 色。(2)依據性質②,將氫氧化鈉溶液滴入稀鹽酸中,圖乙表示該反應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曲線,n點溶液中的溶質是 (填化學式)。(3)依據性質③,要除去硫酸廠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硫氣體,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24分)15.(12分)酸和堿反應是一類重要的化學反應。某同學利用圖1實驗研究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過程,并測量反應過程中溶液的pH和溫度的變化情況,得到圖2和圖3,請回答下列問題。(1)膠頭滴管中 A 溶液的溶質是 (填化學式)。(2)要配制50g15%的稀鹽酸,需要溶質質量分數為30%的濃鹽酸 g。(3)該興趣小組同學推斷出圖3中V的值為12,他的理由是 。(4)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字母)。A. 圖2中b點所示溶液中的溶質是 NaCl和 HClB.取圖2中 d 點所示溶液加熱蒸干,所得固體為純凈物C. 圖2中c→d所示溶液中 NaCl的質量不斷增加D.圖3中e→f變化趨勢可說明該反應是放熱反應16.(12分)某同學利用右圖所示裝置證明氫氧化鈉溶液能與二氧化碳反應(裝置氣密性良好,實驗前K 、K 均處于關閉狀態)。(1)打開K ,將分液漏斗中的溶液全部注入錐形瓶內,立即關閉K ,觀察到有少量白色渾濁產生。查找原因,產生該異常現象是因為氫氧化鈉飽和溶液中混入了氫氧化鈣,產生白色渾濁的一個化學方程式為 。該同學分析后確認,即使所加溶液中氫氧化鈣達到飽和,反應后 A中仍無氫氧化鈣剩余,說明理由: 。(2)該同學進一步分析后確定,繼續實驗仍可證明氫氧化鈉溶液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為利于觀察現象,打開K 前 A裝置需要 ;打開K ,觀察到的現象是 ,該過程中多孔玻璃球泡的主要作用是 。(3)實驗后,將A中物質過濾,向濾液中滴加酚酞試液,溶液變紅。對濾液進行無害化處理,需加入的一種試劑是 。四、分析計算題(本大題共15分)17.圖甲中A是一種常見的酸,它能與黑色固體B反應,B的質量為8克。將NaOH溶液逐滴加入C中,生成藍色沉淀E的質量與加入 NaOH溶液的質量關系如圖乙所示,在D中加入 溶液能生成一種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1)A溶液中溶質的化學式為 。(2)所用 NaOH 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3)C溶液中加入 NaOH 溶液至恰好完全反應時,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是多少 1. D 2. C 3. B 4. C 5. A 6. B 7. C8. A 9. B 10. B(2)H 12. (1)不支持 (2)產生紅褐色沉淀(3)FeCl 溶液顯酸性,當 FeCl 溶液過量時,產生的 Fe(OH) 沉淀在酸性溶液中溶解而消失13. (1)固體逐漸消失,溶液顯藍色(2)HCl+NaOH══NaCl+H O(3)NaCl、CuCl (4)(300,14.7)14. (1)紅(2)NaCl、NaOH15. (1)NaOH (2)25(3)由圖2可知,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氫氧化鈉溶液的體積是12 mL,此時放熱最多,溶液溫度最高(4)AD或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遠小于氫氧化鈉,所加溶液中即使氫氧化鈣達到飽和,其含量也遠小于其中氫氧化鈉的量,溶液中的氫氧化鈣既能與二氧化碳反應,又能與生成的碳酸鈉反應(2)充分靜置 燒杯中的氯化鈣溶液倒流進A中的錐形瓶,錐形瓶的上層清液中有大量白色沉淀生成 減緩倒流液體對錐形瓶中溶液的沖擊,防止錐形瓶中已沉淀的碳酸鈣對檢驗造成干擾(3)稀鹽酸17. (1)H SO (2)解:設由 CuO生成 CuSO 的質量為x。80 1608g xx=16g。由圖可知與 CuSO 反應的 NaOH 溶液的質量為(100-60)g=40 g,設 40 g NaOH溶液中 NaOH 的質量為 y,同時生成 Na SO 的質量為a。160 80 14216g y ay=8g,a=14. 2g。所用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答:所用 NaOH 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0%。(3)解:設剩余的硫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硫酸鈉的質量為b。80 14260g×20% bb=21. 3g。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21. 3g +14. 2g=35.5g。答: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35.5g。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