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 浙江科學中考“突破關鍵題”專題小卷(七) 物態變化、比熱、內能(建議用時:45分鐘 分值: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分,每小題3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1.以下描述的“發熱”現象中,其改變內能的方式與其他三個不同的是A.鋸木頭鋸條發熱 B.鐵絲反復彎折后發熱C. 陽光下路面發熱 D.搓手時手掌發熱2.冰壺比賽充滿著科學知識。例如,比賽的冰面是非常特殊的,在一塊平整的大冰面上,制冰師①灑上均勻的小水珠,小水珠形成了直徑為0.3mm的小冰珠。比賽人員在擦冰時,②摩擦生熱,小冰珠變成水,對冰壺的摩擦力減小,冰壺的速度不容易減小。下列關于①②中涉及的物態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 )A.①中小水珠變成小冰珠屬于熔化 B.②中小冰珠變成水屬于凝華C.①中小水珠變成小冰珠需要吸熱 D.②中小冰珠變成水需要吸熱3.禮花噴射器的模型圖如圖所示,通過扭動氣閥可釋放壓縮氣罐內的氣體,產生的沖擊力將紙筒內填充的禮花彩條噴向遠處。內燃機的沖程中能量轉化與此相同的是 (A. 吸氣沖程 B.壓縮沖程 C.做功沖程 D. 排氣沖程4.下列關于生活中的熱現象的解釋或做法正確的是A.衣柜中的樟腦丸時間長了會變小,最終消失,這是一種汽化現象B.夏天從冰箱中拿出的飲料瓶外有“流汗”現象,這是瓶內的飲料擴散導致的C.將濕衣服晾在通風且光照充足的地方有利于加快水分蒸發D.寒冬的窗戶玻璃上常常會有一層“水汽”,應當從室外擦玻璃才能將“水汽”擦干5.如圖1所示,將質量相等的甲、乙兩種物質分別裝在兩個相同的試管中,放入裝有水的燒杯中加熱。繪制出的熔化過程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像如圖2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甲物質是晶體,乙物質是非晶體B.0~2m in內乙物質比甲物質吸收的熱量多C. 乙物質在 BC段溫度不變,內能不變D. 乙物質在 AB段的比熱容比在CD段的比熱容小6.如圖所示,燒瓶內裝有一些水,瓶口用軟木塞塞住,用小打氣筒緩慢向瓶內打氣,當達到一定程度時塞子跳起來,瓶內出現白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塞子跳起的過程相當于內燃機的做功沖程B.此實驗研究的問題是外界對物體做功能使物體的內能增加C.此實驗研究的對象是塞子D.此實驗中出現的白霧與干冰周圍的“白汽”成分不一致-105 -7.永康是一個物產豐富的地方,擁有多種特色菜肴和小吃。下列關于圖中所示的四種美食在制作過程中所包含的科學知識,認識正確的是 ( )A.角干麥餅制作時要蒸、烤結合,蒸的過程中鍋中的水先液化再汽化B.當馓煎熟時會漂浮在油面上,此時馓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C.烙小麥餅時用鐵板或鐵鍋,主要是鐵的比熱容大D.烤制肉麥餅的過程中,主要通過熱傳遞的方式增加肉麥餅的內能8.周末,小林同學在父母的協助下,從早上6時開始每隔半小時分別對他家附近的氣溫和一個深水池里的水溫進行測量,并根據記錄的數據繪成溫度一時間圖線,如圖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 甲是“氣溫”圖線,乙是“水溫”圖線,因為水的比熱容比空氣的大B. 甲是“氣溫”圖線,乙是“水溫”圖線,因為水的比熱容比空氣的小C. 甲是“水溫”圖線,乙是“氣溫”圖線,因為水的比熱容比空氣的大D. 甲是“水溫”圖線,乙是“氣溫”圖線,因為水的比熱容比空氣的小9.1kg的不同物質溫度升高1℃吸收的熱量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相同質量的不同物質升高相同溫度,吸收的熱量一定不相等B.質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吸收相同熱量,水升溫較多C.煤油和冰是不同物質,其比熱容一定不相等D.質量相等的酒精和煤油降低相同溫度,酒精放出的熱量多10.車輛緊急剎車時,剎車片迅速夾緊剎車盤(不考慮剎車片磨損),靠剎車片與剎車盤的劇烈摩擦最終使車輛停止運動,這個過程導致剎車片和剎車盤溫度升高。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車輛停止運動后速度為0,則剎車片內能為0B.車輛在減速過程中,內能轉化成機械能C.剎車片和剎車盤溫度升高,可知剎車片內能增大D. 由于質量沒改變,則剎車片內能不發生變化二、填空題(本大題共 30分)11.(4分)蒸饅頭時,鍋中水燒開,蒸屜上方出現大量“白氣”,這是水蒸氣 (填物態變化)的結果。打開蒸屜發現上層內的水珠明顯多于下層,且上層饅頭比下層先熟。利用電子溫度計測量上、下層蒸屜內的溫度(圖甲),所得結果如圖乙所示。利用物態變化及相關知識,解釋上層饅頭比下層饅頭先熟的原因: 。12. (8分)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中,技術原理簡化為以下的流程圖。其中,二氧化碳經過壓縮機時被壓縮,經過冷凝器時被冷卻,經過膨脹閥時向外膨脹,經過蒸發器時會蒸發。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二氧化碳經過 時,沒有發生物態變化。A. 壓縮機 B. 冷凝器 C. 膨脹閥 D. 蒸發器作出上述判斷的依據是 。(2)一定質量的二氧化碳經過 (填“壓縮機”或“冷凝器”)后,內能變大。其內能的改變方式是 (填“做功”或“熱傳遞”)。13. (6分)南宋詩人陸游在《省油燈盞》中寫道:“……蓋夾燈盞也,一端作小竅,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其省油幾半。”圖甲、乙分別為省油燈實物圖及其結構示意圖。省油燈“省油”的主要原理是減少燃油的蒸發。(1)夾層中的液體選擇水作為冷卻劑,能降低燃油的溫度,這是利用了水的 較大。(2)省油燈點燃后,夾層中水的溫度會升高,該過程中水的內能增大的方式是 。(3)考古學家發現另一種省油燈,如圖丙所示。專家們認為放置在相同的環境中,圖丙所示省油燈更“省油”,是由于該省油燈的燃油暴露在空氣中的 較小,燃油的蒸發速度更慢。14. (6分)小科在科技節活動中制作的簡易“蒸汽船”模型如圖所示。將盛有一定量水的銅制容器安裝在“船體”上,用蠟燭對銅制容器底部加熱,一段時間后銅管會向右噴蒸汽,“蒸汽船”就向左行駛。(1)蠟燭對銅制容器底部加熱導致容器內水溫升高,這是通過 的方式改變水的內能。(2)“蒸汽船”行駛時,銅管口沖出一團團“白氣”,這是 (填物態變化)現象。(3)行駛一段時間后,“蒸汽船”受到水的浮力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15.(6分)(1)電動自行車自燃的原因很多,常見的是由于電源短路,形成大電流并產生大量的熱。這一過程中,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電能再轉化為 能。(2)某汽車的汽油機每秒做功40次,則其曲軸在1min內轉動 圈。當汽油在發動機內燃燒不充分時會冒“黑煙”,此時汽油機的工作效率會 (填“增大”“減小”或“不變”)。三、實驗探究題(本大題共25分)16.(12分)在研究“不同物質的溫度變化與吸熱關系”的實驗中,取質量和初溫都相同的甲、乙兩種液體,分別裝入兩個相同的燒杯中,用相同的加熱器加熱,如圖1所示。(1)圖2所示為某時刻的溫度計,其示數為 。(2)分析圖3可知,吸收相同熱量, 液體升溫更多, 液體更適合做汽車發動機的冷卻液。(3)若甲、乙兩種液體從圖3所示的初溫分別升高到40℃和35℃,吸收熱量之比為2:1,則甲、乙兩種液體的比熱容之比為 。17.(13分)水的蒸發是自然界中常見的一種物態變化,某科學小組的同學想通過實驗探究影響水蒸發快慢的因素,請幫助他們完成實驗設計。(1)影響水蒸發快慢的因素有:液體表面空氣的流速、 、 。(2)利用下圖所示的器材,探究液體表面空氣流速對水蒸發快慢的影響,你認為選用 (填“電吹風”或“小風扇”)更好,請說明理由: 。(3)下列操作中最有利于控制濾紙大小相同,并有效完成實驗的方法是 。A.取兩張濾紙,分別剪下一個方塊B. 同一張濾紙,不同位置剪下一個方塊C.濾紙對折后,兩層濾紙重疊剪下一個方塊D.選擇兩張濾紙,不做裁剪(4)根據以下實驗現象,填寫實驗結論。實驗條件 濾紙變干的時間/s 實驗結論有風吹 16沒有風吹 60四、分析計算題(本大題共15 分)18.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重返地球時,為避免與大氣劇烈摩擦產生的高熱燒穿艙壁,返回艙表面涂有防熱材料。假設返回艙的總質量為3×10 kg,表面防熱材料的質量為500 kg,防熱材料的比熱容為4×10 J/(kg·℃),重力加速度 g 取10 N/ kg。(1)返回艙進入地球大氣層時與大氣劇烈摩擦,通過 的方式增加了表面的內能,該過程與我們看到的 (填“彗星”“流星”或“恒星”)相似。(2)若返回艙在大氣層中共下落1 000 m,重力做功是多少 (3)若返回艙進入大氣層后,下落1000m的過程中減少的重力勢能全部轉化為內能且40%被防熱材料吸收,則防熱材料升高的溫度是多少 1. C 2. D 3. C 4. C 5. D 6. A 7. D8. A 9. D 10. C11.液化 上層蒸屜內水珠明顯多于下層,說明上層蒸屜內水蒸氣液化多于下層,水蒸氣液化會放出熱量,上層蒸屜中的饅頭可以吸收更多熱量12. (1)A CO 經過壓縮機前后,均為氣態(2)壓縮機 做功13. (1)比熱容 (2)熱傳遞 (3)表面積14. (1)熱傳遞 (2)液化 (3)減小15. (1)內 (2)4 800 減小16. (1)39 ℃ (2)乙 甲 (3)3:217.(1)液體的溫度 液體的表面積(2)小風扇 熱風改變了水的溫度,不符合控制變量法的要求(3)C(4)在液體的溫度和表面積相同時,液體表面上方空氣流動速度越快,蒸發越快18. (1)做功 流星 (2)3×10 J (3)6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