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文萃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5月月考政治試題一、單選題1.毛澤東同志曾說:“中國人民將會看見,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蕩滌反動政府留下來的污泥濁水,治好戰爭的創傷,建設起一個嶄新的強盛的名副其實的人民共和國。”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A.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人民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有了主心骨B.新中國成立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C.新中國成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D.人民一旦掌握自己的命運,會迸發出極大的歷史主動性和創造精神2.以下是習近平總書記歷年新年賀詞的部分內容,道出了總書記心中的“國之大者”。讓幾千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好起來,是我心中的牽掛。 ——2015年 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時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 ——2018年 千頭萬緒的事,說到底是千家萬戶的事。 ——2022年 我們的目標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 ——2024年下列觀點與上述總書記心中的“國之大者”表達一致的是( )①中國共產黨執政是歷史和人民的必然選擇②人民群眾是實現自身解放和發展的根本力量③增進民生福祉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提升社會治理效能。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穩步提高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促進社會和諧穩定,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表明( )①國家積極履行社會建設職能②我國公民的政治權利不斷擴大③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是最真實的民主④中國共產黨始終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5年3月8日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聽取和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報告指出,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推動人大工作高質量發展,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貢獻。下列關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在社會主義制度中具有根本性意義②在我國政治制度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③在我國國家機關組織體系中居于最高地位④最充分地體現了社會主義國家的本質要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4年5月31日,云南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云南省公安機關警務輔助人員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規定,要依法保障警務輔助人員在工資福利、社會保險、勞動用工、勞動保護等方面的合法權益,并設立“職業保障”專章,進一步規范了警務輔助人員職業保障,明確其相關待遇。這表明( )①省人大常委會積極行使審議權和表決權②省人大常委會是全國人大的執行機關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④云南省人大常委會行使了地方立法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近年來,人民政協更加注重互動性協商,即通過專題協商會、雙周協商座談會、網絡議政遠程協商會等形式,使協商議政的過程成為思想引領、宣傳政策、釋疑增信的過程,成為溝通情況換位思考、交換看法的過程,在協商中深化認識,形成同心同德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決策部署的強大合力。互動性協商( )①提高了人民政協履行國家職能的效果 ②發揚了民主和團結的主題,凝聚了社會共識③發揮了人民政協在協商民主中的渠道作用 ④有利于政協委員行使質詢權和監督權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7.我國《宗教事務條例》規定:國家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宗教團體、宗教院校、宗教活動場所和信教公民應當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規章,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宗教和睦與社會穩定。這表明( )①我國宗教保障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 ②我國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務③我國支持和鼓勵公民信仰宗教 ④我國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8.“院壩協商”是一項以農村親民休閑場所為載體開展的基層民主協商活動。近年來,S縣堅持“政協搭臺、各方參與”工作原則,設立村組議事長廊(亭),讓委員聯系群眾有“窗口”,推進了政協基層協商與“院壩協商”有效銜接。S縣這一做法( )①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構建了共商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②架設基層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橋梁,提高了行政效能③完善人民政協的組織形式,強化了政協委員的責任擔當④廣泛凝聚智慧和力量,發揮了政協在社會基層治理中的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河北省邯鄲市中級人民法院發布“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十大典型民事案例”,分別從孝老愛幼、誠實守信、公序良俗、社會公德、公正法治等不同方面體現和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標、導向和準則,以小案例講述大道理,引領時代新風尚。這體現出依法治國的基本原則是( )A.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結合C.堅持公民的主體地位 D.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10.一農戶與當地一家糧油公司簽訂了小麥收購合同,后雙方因款項支付問題發生爭議并訴諸法庭,人民法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六百二十六條關于買受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數額和支付方式支付價款的規定,判決糧油公司全額向農戶支付購糧款。這一案例中( )A.法主要執行了政治職能 B.法主要執行了社會職能C.反映了法具有階級性 D.體現了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11.從實施修改后的行政訴訟法破解“民告官”難題,到把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努力化解信訪積案;從實施立案登記制改革保障人民群眾依法表達訴求,到建立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制度方便群眾;從穩步推進人民陪審員、人民監督員制度改革,到廣泛動員組織人民依法有序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上述做法說明( )①完備的法律體系是依法治國的制度前提②保護公民權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③良法之下就有法治國家④建設法治國家能夠保障公民的合法權益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12.“我換駕駛證,身份證忘帶了怎么辦 ”“沒關系,在這邊刷臉就能辦理。”在安徽某地的公安業務窗口,不到20分鐘,邰女士便成功辦完了所有業務。安徽“無證明城市”的建設,以其創新理念和務實舉措,為人們展現了便捷、高效、智慧的政務服務新圖景。這一舉措( )①優化政府服務流程,打造人民滿意政府②提升行政辦事效率,推進法治政府建設③提高執法能力水平,建設執法嚴明政府④豐富行政服務內容,創新基層治理實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新時代,憲法主題公園、民法典主題公園如雨后春筍出現在眾多城市中。這些法律主題公園集娛樂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既能愉悅身心,又能提高自身法律素養,一舉兩得。法律主題公園建設( )①防范和化解了社會矛盾糾紛②保障全社會對法的普遍認可③創新了法律宣傳教育的形式④能夠更好賦能法治社會建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4.立法權就是制定、修改和廢止法律的權力。在下列我國有立法權的國家機關中,對其立法權限解釋正確的是( )①國務院——制定行政法規 ②全國人大——制定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③全國人大常委會——修改憲法,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等基本法律 ④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縣于2024年9月15日起,開展為期3個多月的文明執法專項監督行動,監督行動主要針對合浦縣行政執法部門在執法活動中存在的運動式執法、“一刀切”執法、簡單粗暴執法、野蠻執法、過度執法、機械執法、逐利執法等不作為亂作為問題。開展此專項監督行動的動因有( )①完善糾紛解決機制,推進社會治理法治化 ②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③提高政府公信力,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統一 ④提升行政執法質量,推動規范公正文明執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過去一年,司法機關嚴厲打擊嚴重危害社會秩序犯罪,審結故意殺人等嚴重暴力犯罪案件4.9萬件;加強殘疾人訴訟服務,切實保障殘疾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參與訴訟;上網公布裁判文書969萬份,深化檢務公開,增強司法透明度……這表明公正司法( )①必須確保審判權和監察權獨立行使 ②在過程和結果中都要堅持公平正義③要遵循罪刑法定、疑罪從無的原則 ④要構建開放、便民的陽光司法機制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二、主觀題17.某地積極探索創新“振興鏈組”工作模式,以系統思維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搭建起7條產業鏈,成立“鏈”上黨組織,整合資源助力鄉村發展。該地依托“振興鏈組”聚焦“一二三產業融合鏈”與“規模化種養殖配套鏈”,發揮基層村黨支部關鍵作用,以“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盤活閑置土地,開展“糧油輪作”,打造農文旅融合項目,實現村集體增收;根據區域、農民與組織需求抓黨建,發揮黨建“鏈組”作用,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農村賦能減負,村干部有更多精力為民服務,釋放鄉村活力;通過打造“黨支部+電商”農產品產銷新模式,出臺多項措施,開展培訓,讓眾多農副產品進入帶貨“大盤子”,促成多方對接合作,培育直播帶貨力量,將惠農富農落實到位,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結合材料,運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知識,說明在“振興鏈組”工作模式中黨如何助力鄉村振興。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年來,全國各地人大常委會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關于加強代表聯絡站工作部署要求,把代表聯絡站打造成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層單元,成為人民群眾的“連心橋”“民意窗”“大課堂”“服務站”。吳淞街道人大代表聯絡站通過“三進三帶”工作機制,廣泛收集并聽取各方意見,向政府反映問題和提出建議,解決了居民出行安全等問題,贏得了廣泛好評;張家港市設立的經濟運行觀察點和新興產業聯系點,人大代表幫助企業及時發現問題、提出建議,優化了經濟運行和營商環境。通過代表聯絡站這一平臺,代表們可以參與到基層治理的各個環節中,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推動基層治理的民主化和科學化,選民可以更直接地參與到民主決策和監督中來,增強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知識,分析建設人大代表聯絡站的積極意義。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社區黨委以黨建為引領,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聚焦居民身邊、房前屋后的實事小事,充分發揮群眾主人翁作用,實行“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建起社會治理數據庫,打造可分析、可共享的“智慧大腦”,有效破解溝通協調難、聯動處置難、保障實效難等瓶頸問題。創新推出“鄰里夜話”,社區“兩委”與居民面對面聊出心里話,全面掌握群眾的所需所求,議出民生實事。搭建開設“生態信用超市”,群眾以善行換積分、以積分得實惠、以信用引領好鄉風。秉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嚴格依法依規拆違拆搭,推動社區形成環境優美、服務體系完善、群眾安享文明生活的新局面。結合材料,運用《政治與法治》知識,分析該社區形成新局面的成功密碼。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2024年5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正式實施,這是我國保密法治建設進程中一個新的里程碑。該法修訂過程如下:2012年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保密工作,作出了加強和改進保密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2023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修訂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廣大群眾踴躍參與。2024年2月,人民政協全國委員會召開會議圍繞保守國家秘密法的修訂,認真履行職責使命,建管用之言、獻務實之策。2024年2月,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表決通過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材料二 《T市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提出形成符合T市實際、體現時代特征、人民群眾滿意的法治社會建設生動局面,為2035年全面建成法治建設先行區奠定堅實基礎。為此,T市深入開展普法宣傳,制定實施全市“八五”普法規劃,推進“智慧普法”平臺應用和“津門普法”平臺建設;大力支持通過規約章程引導行為,加強市民公約、居民公約、村規民約、行業規范、社會組織章程等社會規范建設;健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引導人們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實現社會和諧。(1)結合材料一,運用《政治與法治》知識,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的修訂過程是如何彰顯中國特色政治制度的。(2)結合材料二,運用“法治社會”的知識,談談T市是如何建設法治社會的。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D B C D D D B B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B A D A D D17.①在“振興鏈組”工作模式中發揮黨總覽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整合資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統籌布局鄉村發展。②加強黨的建設,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在鄉村振興工作中增強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組織功能、服務功能,為基層賦能減負,以嚴的基調強化正風肅紀,提升干部隊伍素質。③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在鄉村振興中切實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現村集體增收④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提高黨助力鄉村振興的能力,創新農產品產銷模式,激發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18.①建設人大代表聯絡站有利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②人大代表聯絡站有利于人大代表們密切聯系群眾,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幫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進工作,從而更好地了解民生需求和社會問題。③人大代表聯絡站有利于人大代表充分發揮專業特長,推動地方經濟的高質量發展。④人大代表聯絡站還促進了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推動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19.①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建引領,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②創新基層治理方式,激發多元共治活力,提升基層治理效能。③科技賦能基層治理,促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效及時化解矛盾與糾紛。④發揚基層民主(或全過程人民民主),傾聽群眾聲音,為群眾辦實事。⑤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基層治理中的引領作用和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的教化作用。20.(1)①在我國,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本質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黨中央高度重視保密工作,為保密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政治保證。②我國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堅持全過程人民民主。保密法草案公開征求意見,使法律更好地體現人民的意志和利益。③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全國人大常委會依法行使立法權,表決通過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體現了依法治國。④人民政協積極履行職能,為保密法的修訂提供助力,體現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2)①T市通過制定實施普法規劃,推進普法平臺應用和建設,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社會樹立法治意識。②T市通過規約章程引導行為,加強社會規范建設,確保社會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提升社會治理的法治化水平。③T市通過引導群眾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健全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機制,有利于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