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4課課題:黃繼光內容分析: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 20 世紀 50年代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特級英雄”黃繼光的事跡。1952年10月在上甘嶺戰(zhàn)役中,為奪下被敵人占領的 597.9高地,黃繼光冒著槍林彈雨去執(zhí)行爆破任務,他將生死置之度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敵人的槍口,為奪取戰(zhàn)斗的勝利犧牲了年輕的生命。 文章通過語言、動作描寫刻畫人物形象,語言簡潔有力,情感強烈,展現(xiàn)了黃繼光視死如歸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通過黃繼光的英雄事跡,引導學生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無畏和愛國精神。核心素養(yǎng)目標: 文化自信: 學習黃繼光的英勇事跡,使學生深入理解中華民族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所展現(xiàn)的英勇無畏、舍生忘死的英雄精神,認識到英雄精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傳承和弘揚這種精神是每個中華兒女的責任與使命。 語言運用: 積累文中描寫英雄人物的語言、動作的精彩片段,能夠運用這些描寫方法進行片段寫作,引導學生在寫作中學習如何生動形象地塑造人物形象,表達人物情感。 思維能力: 梳理課文按事情發(fā)展順序的寫作思路,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清晰地把握文章結構和敘述順序。分析黃繼光行為背后的邏輯,提升概括與推理能力。 審美創(chuàng)造: 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簡潔有力、情感強烈的語言風格所蘊含的美感,感受作者通過文字傳遞出的對英雄的崇敬與贊美之情,使學生能夠領略語言文字的魅力和文學作品的藝術價值。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通過多元化的表達方式展現(xiàn)對英雄精神的理解和感悟,提升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造能力。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梳理故事發(fā)展順序,概括黃繼光的英雄事跡,體會黃繼光英勇頑強、視死如歸的精神。 教學難點: 分析動作、語言描寫的作用,理解“英雄精神”的現(xiàn)實意義。 理解黃繼光用胸膛堵住槍口的壯舉所體現(xiàn)的精神,將英雄精神轉化為自身成長動力。情境導入: 同學們,歷史長河中有無數(shù)閃光人物:他們或許身披鎧甲,或許平淡普通,他們如炬火照亮黑夜,或如星光點亮平凡。——他們用行動筑起精神豐碑。今天,讓我們化身“追光少年”開啟尋光之旅。翻開課本,探尋精神的豐碑,共同策劃一場屬于我們的“閃光人物長廊”!準備好了嗎?出發(fā)! 任務二:讀課文,感悟英雄閃光品質。 學習內容:分析《黃繼光》《諾曼底號》中英雄人物的語言、動作描寫(如黃繼光“張開雙臂撲向槍口”,哈爾威船長“鎮(zhèn)定如雕像”)。 學習目標:通過細節(jié)描寫感受英雄品質,理解“偉大源于責任與犧牲”。教學設計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第一節(jié):情境渲染,觸動情感1.情境導入。 (1)播放視頻《錯位時空》。 (2)師深情導入:同學們,這段視頻是為了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而創(chuàng)作的。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里的這座豐碑下,長眠著千千萬萬個為祖國、為朝鮮人民、為和平而犧牲的烈士英靈。在這些英靈中,有這樣一位年輕而偉大的戰(zhàn)士,讓我們一起,深情地呼喚他的名字——(生齊讀課題) (3)教師板書課題:《黃繼光》。 2.簡介黃繼光及課文背景。 (1)課件介紹寫作背景。出示背景資料,并作簡單介紹。 1950年,在朝鮮半島上爆發(fā)了朝鮮戰(zhàn)爭。以美國為首的“聯(lián)合國軍”入侵朝鮮。戰(zhàn)火燒到了鴨綠江邊,嚴重威脅中國安全。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中國人民志愿軍被迫赴朝抗戰(zhàn)。(以《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歌》作為背景音樂) (2)課件出示黃繼光簡介。 (3)教師指名讀黃繼光的簡介。 (4)介紹上甘嶺戰(zhàn)役。 上甘嶺:在朝鮮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村莊上甘嶺及其附近地區(qū)。 高地:地勢高的地方,軍事上特指地勢較高能夠俯視、控制四周的地方。 等詞語的意思 教師引導:今天讓我們跨越時空,一起去尋找英雄的身影,探尋他偉大的靈魂!(生齊讀課題)設計意圖:通過觀看視頻簡介黃繼光及寫作背景等方式渲染氣氛,這樣很快把學生帶入抗美援朝戰(zhàn)爭與上甘嶺戰(zhàn)役之中,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為學生感知黃繼光這一英雄形象做了充分的鋪墊,使學生對黃繼光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產(chǎn)生閱讀課文的興趣。第二節(jié):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教師活動 :教師播放課文范讀音頻,學生認真聽范讀,注意字音和語調,圈畫自己不懂的詞語和不認識的生字,同時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在學生交流討論后,教師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 ①師引導: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②示例:本文寫了黃繼光在上甘嶺戰(zhàn)役中,為了戰(zhàn)斗的勝利,用胸膛堵住敵人的槍口而壯烈犧牲的事。 2.了解順序,感知文本。 (1)師引導:文章完整而生動地敘述了黃繼光在上甘嶺戰(zhàn)役中的英雄事跡。那么,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記敘的?寫了黃繼光哪些感人的畫面呢? (2)學生再次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敘述黃繼光的英雄事跡的,邊讀邊在書中進行標注。 (3)小組交流,啟發(fā)思維: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各自對課文結構層次的劃分結果和理由,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巡視各小組,了解學生討論情況,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 (4)全班交流,統(tǒng)一認識。 (5)師小結:課文是按照事情的發(fā)展順序寫的,分別描述了黃繼光主動請戰(zhàn)、執(zhí)行任務、壯烈獻身三個感人的畫面。 (6)出示課件。 課件出示: 按事情發(fā)展順序 主動請戰(zhàn)→執(zhí)行任務→壯烈獻身 起因(1-4):黃繼光所在的營接到了在黎明前攻占597.9高地的緊急任務。 經(jīng)過(5-11):進攻受阻,緊急關頭黃繼光挺身而出,主動請戰(zhàn) 結果(12):黃繼光壯烈犧牲激勵了戰(zhàn)友,最終奪取了戰(zhàn)斗的勝利 3.課堂總結: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通過梳理課文脈絡,走進了黃繼光的英雄故事。(回顧事件的發(fā)展順序)英雄的故事讓我們震撼,但英雄的精神從未走遠,金戈鐵馬遠去,壯志初心未改。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手握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接力棒,要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奮力奔跑。 下節(jié)課,我們將一起討論:和平年代的我們,如何傳承這種‘迎難而上’的勇氣?請大家?guī)е@個問題,課后熟讀課文。 學生邊聽錄音邊正音,初步了解課文內容,聽完后嘗試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與同桌進行交流討論,互相補充完善。 學生默讀課文,獨立思考文章的敘述順序和結構層次,嘗試將課文分為起因、發(fā)展、經(jīng)過、結果四個部分,并在書上做好標記,找出每個部分的關鍵語句和段落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熱烈的討論,各小組成員分享自己的觀點,互相傾聽、交流和啟發(fā),共同確定課文的結構層次劃分,并推選一名代表準備在全班匯報小組討論結果。 學生舉手發(fā)言,嘗試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在發(fā)言過程中,其他學生可以進行補充或糾正,共同完善對課文內容的概括。通過再讀課文和小組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使學生學會梳理文章結構,把握文章的敘述順序,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同時也增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能力。第三節(jié):指導字詞學習生字詞:教師出示生字詞卡 “戰(zhàn)役、屢次、啟明星” 等,教師帶領學生認讀,強調易錯字音。如 “摧”“膛”字音。 2.形聲字記憶:“履 摧 雹 膛”。教師引導學生了解漢字演變與偏旁部首的聯(lián)系,如多數(shù)帶“月”旁的字與人體器官和身體部位相關。 3.多音字認讀: 暈:yūn(暈倒)yūn(頭暈) 暈:yùn(日暈)yùn(月暈) 教師引導,“暈”是多音字,在課文里讀一聲“yūn”,表示昏迷。它還有一個讀音是“yùn”,表示日光或月光通過云層時因折射作用而在太陽或月亮周圍形成的光圈。 理解詞語:結合語境理解 “屢次、艱巨、匍匐”。 可以讓學生先說說自己的理解,再引導他們聯(lián)系上下文或者生活實際加深理解。 生字書寫:出示 “射、彈、爆” 等生字,講解結構、部首、筆畫和易錯點。 教師在黑板示范書寫,爆:左窄右寬,右部橫畫較多,注意距離。右部下邊的筆畫是豎鉤、點、提、撇、點,不要寫成“水”。 組詞:爆破 爆發(fā) 爆裂 學生書寫,然后在練習本上書寫。 鼓勵學生自讀課文,自學字詞,自己尋找識記字詞的有趣方法,熟記生字,觀看教師范寫,注意易錯字的筆畫和書寫順序,認真干凈的書寫生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