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4.3土壤與植物的生長(4)——【新教材·新考法】2025浙教版科學七下同步練習(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4.3土壤與植物的生長(4)——【新教材·新考法】2025浙教版科學七下同步練習(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4.3土壤與植物的生長(4)
【新教材】考點精練
考點一 導管與篩管的位置和對物質的運輸
1.(2023春 余杭區期末)如圖所示的“藍色妖姬”是人工染色形成的。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時,開始用染料澆灌花卉根部,讓花像吸水一樣將色劑吸入,開出藍色花朵。下列關于“藍色妖姬”的制作過程說法正確的是(  )
A.橫向剖開染色后的莖,發現其韌皮部變藍,木質部不變藍
B.在染料中添加適量鉀肥,可以防止葉片發黃
C.縱向剖開染色后的莖,發現木質部自下而上藍色逐漸變淺
D.澆灌時使用染料的濃度越高越好,可以使花瓣顏色更鮮艷
2.(2024 蕭山區一模)給植物打針輸液,是近些年來在果樹栽培和樹木移栽過程中常用的一種方法。若給果樹滴輸水和無機鹽,則輸液用的針頭應插入樹木的哪一部位(  )
A.木質部 B.韌皮部 C.形成層 D.髓
3.(2024 西湖區校級二模)彭老師家里后院種了一棵棗樹,多年來結果率低,棗也不甜。請教有經驗的果農后得知,可以在開花較多枝條上進行環切樹皮。彭老師實驗后發現環切樹皮后該枝條上結得棗確實比較甜。所以她一高興,把她們家棗樹的樹干進行環切樹皮,結果沒兩年她們家棗樹就死了。請問彭老師家棗樹死亡的原因(  )
A.樹干環切樹皮后水分無法向上運輸給葉子,導致棗樹死亡
B.樹干環切樹皮后有機物無法向下運輸給根,導致棗樹死亡
C.樹干環切樹皮后破壞形成層,導致棗樹死亡
D.樹干環切樹皮后無法進行呼吸作用,導致棗樹死亡
考點三 探究莖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
4.(2024春 溫州期末)為了探究莖中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小明取帶有3片葉子的海桐枝條進行如圖實驗,一段時間后,自下而上在枝條不同部位進行橫切,其中距枝條底部5厘米部位標記為甲,直至橫切面上剛好觀察不到染色現象的部位標記為乙。小明將海桐枝條橫截面切開,發現紅色染液分布于莖的(  )
A.表皮 B.形成層 C.木質部 D.髓
5.(2025 浙江模擬)某科學實驗小組為探究莖運輸水和無機鹽的部位,設計了如表所示的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組別 實驗處理 實驗現象
甲 帶葉枝條(不做處理) 處理好后,將每組枝條分別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釋紅墨水的燒杯中固定,10分鐘后取出枝條,用刀片橫切枝條的中上部,用放大鏡觀察橫切面的染色部位 木質部被染紅
乙 剝去下半部分樹皮的帶葉枝條 木質部被染紅
丙 除去木質部和髓的帶葉枝條,只留下樹皮 沒有被染紅
A.設置不做處理的甲組,其目的是作為對照
B.應將這三組枝條放在相同且適宜的環境中
C.葉片會降低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運輸
D.結論:木質部中的導管是莖運輸水和無機鹽的部位
【新考法】過關檢測
1.(2024 開化縣模擬)將一枝帶葉的枝條插入稀釋的紅墨水中,一段時間后,若在甲圖處對枝條進行橫切并用放大鏡觀察(圖乙),則被染紅部位是圖乙中的(  )
A.Ⅰ B.Ⅱ C.Ⅲ D.Ⅳ
2.(2024春 西湖區期末)在果樹的“坐果期”,果農常常給果樹的莖做環狀剝皮,這樣可以增加果實產量,即俗話說的“梨樹砍三刀,樹枝壓彎腰”,其中產的道理是(  )
A.切斷導管,限制無機鹽向莖葉運輸
B.切斷篩管,限制有機物向根部運輸
C.切斷形成層,限制莖的不斷加粗
D.切斷樹皮,減少害蟲的侵害
3.(2023春 新昌縣期末)如圖是果樹的一段枝條,長有大小相同的兩個果實,現對枝條兩個部位的樹皮進行環剝,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果實A能繼續長大,原因是運輸無機鹽的篩管未被切斷
B.果實B不能繼續長大,原因是切斷了運輸有機物的篩管
C.枝條上1、2、3、4四處中,會出現明顯腫脹的部位是2處
D.枝條上部的葉片會萎蔫,因為運輸水和無機鹽的導管被切斷
4.(2024春 臨海市期末)“藍色妖姬”是一種人工染色而成的花卉,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時,用藍色染料澆灌花卉,讓花吸水的同時,將色劑吸入開出藍色花朵(如圖甲)。小科為了研究染料是通過哪里將花染色的。他將三支白玫瑰枝條放入裝有稀釋的藍墨水的燒杯中,并置于陽光下照射。
(1)待枝條基部顏色有變化后,取出枝條洗凈,橫切枝條進行觀察,發現莖橫切面上只有圖乙中的B部分成藍色,則B是莖中的哪個部位 。該部位中運輸水分的結構是 。
(2)對枝條進行縱切,用放大鏡觀察莖的縱切面,發現藍色的部位從基部到頂部越來越淡,據此推測染料隨著水分在莖內部的運輸方向為 。
5.(2023春 拱墅區期末)小樂通過實驗探究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部位,實驗步驟如下。
①取粗細大小相似的同種木本植物枝條3根,如圖所示。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且斜面的面積相同,再分別按表中的3種處理方法處理。
②處理好后,將每組枝條分別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釋紅墨水的燒杯中,并用3個夾子將各組枝條分別固定(B組枝條只將剝去樹皮的木質部部分浸入紅墨水中),置于溫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鐘后取出枝條,用刀片橫切枝條的中上部,用放大鏡觀察枝條橫切面被染色的部位。
實驗組別 實驗現象
A.自然狀態的枝條(不作處理)
B.剝去下半部樹皮的枝條
C.除去木質部的枝條,只留下樹皮
(1)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且斜面的面積相同,其目的是 。
(2)A組和B組對照,基于的假設是 。
(3)按照實驗步驟正確操作后,觀察發現3根枝條中上部的橫截面都未被染色。請從實驗選材角度分析,說明原因: 。
(4)改進實驗后,依據現象可以得出結論:莖對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是通過木質部運輸的。若將A組枝條進行縱切,依據 的現象,還可說明莖對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方向是自下而上的。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4.3土壤與植物的生長(4)
【新教材】考點精練
考點一 導管與篩管的位置和對物質的運輸
1.(2023春 余杭區期末)如圖所示的“藍色妖姬”是人工染色形成的。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時,開始用染料澆灌花卉根部,讓花像吸水一樣將色劑吸入,開出藍色花朵。下列關于“藍色妖姬”的制作過程說法正確的是(  )
A.橫向剖開染色后的莖,發現其韌皮部變藍,木質部不變藍
B.在染料中添加適量鉀肥,可以防止葉片發黃
C.縱向剖開染色后的莖,發現木質部自下而上藍色逐漸變淺
D.澆灌時使用染料的濃度越高越好,可以使花瓣顏色更鮮艷
【答案】C
【解答】解:A、從莖的縱切面上看,染成藍色的是導管,導管位于木質部中具有向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的功能,因此木質部會變藍,A錯誤。
B、氮肥能促使枝葉繁茂,因此在染料中添加適量氮肥,可以防止葉片發黃,B錯誤。
C、白玫瑰快到花期時,開始用染料澆灌花卉,讓花像吸水一樣,將色劑吸入開出藍色花朵。在莖的木質部中,導管是上下相通的: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木質部的導管自下向上運輸的。因此縱向剖開染色后的莖,發現木質部自下而上藍色逐漸變淺,C正確。
D、澆灌時使用染料的濃度并不是越高越好,染料的濃度過高,就會導致細胞失水,植株也會出現“燒苗”現象,D錯誤。
故選:C。
2.(2024 蕭山區一模)給植物打針輸液,是近些年來在果樹栽培和樹木移栽過程中常用的一種方法。若給果樹滴輸水和無機鹽,則輸液用的針頭應插入樹木的哪一部位(  )
A.木質部 B.韌皮部 C.形成層 D.髓
【答案】A
【解答】解:據分析可見:木質部中的導管承擔了向上傳導水分和無機鹽的功能,并且所傳導的無機鹽濃度可以很高。給植物打針輸液就是在枝干上用針由上向下刺45度的斜孔至木質部,提供植物生長需要的水和無機鹽,因此輸液用的針頭應插入樹木的木質部(導管)。
故選:A。
3.(2024 西湖區校級二模)彭老師家里后院種了一棵棗樹,多年來結果率低,棗也不甜。請教有經驗的果農后得知,可以在開花較多枝條上進行環切樹皮。彭老師實驗后發現環切樹皮后該枝條上結得棗確實比較甜。所以她一高興,把她們家棗樹的樹干進行環切樹皮,結果沒兩年她們家棗樹就死了。請問彭老師家棗樹死亡的原因(  )
A.樹干環切樹皮后水分無法向上運輸給葉子,導致棗樹死亡
B.樹干環切樹皮后有機物無法向下運輸給根,導致棗樹死亡
C.樹干環切樹皮后破壞形成層,導致棗樹死亡
D.樹干環切樹皮后無法進行呼吸作用,導致棗樹死亡
【答案】B
【解答】解:剝掉樹木主干的一圈樹皮,樹皮被剝,有機物的運輸通道篩管被割斷,葉制造的有機物不能由篩管向下運輸到根;根得不到有機物,根不能進行呼吸作用獲得能量,時間長了就會導致樹木死亡。
故選:B。
考點三 探究莖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
4.(2024春 溫州期末)為了探究莖中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小明取帶有3片葉子的海桐枝條進行如圖實驗,一段時間后,自下而上在枝條不同部位進行橫切,其中距枝條底部5厘米部位標記為甲,直至橫切面上剛好觀察不到染色現象的部位標記為乙。小明將海桐枝條橫截面切開,發現紅色染液分布于莖的(  )
A.表皮 B.形成層 C.木質部 D.髓
【答案】C
【解答】解:莖中輸導組織根據其構造和功能的不同,分為導管和篩管。導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運輸有機物質。小明將海桐枝條橫截面切開,發現紅色染液分布于莖的變紅的部位是莖中的木質部。因此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5.(2025 浙江模擬)某科學實驗小組為探究莖運輸水和無機鹽的部位,設計了如表所示的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組別 實驗處理 實驗現象
甲 帶葉枝條(不做處理) 處理好后,將每組枝條分別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釋紅墨水的燒杯中固定,10分鐘后取出枝條,用刀片橫切枝條的中上部,用放大鏡觀察橫切面的染色部位 木質部被染紅
乙 剝去下半部分樹皮的帶葉枝條 木質部被染紅
丙 除去木質部和髓的帶葉枝條,只留下樹皮 沒有被染紅
A.設置不做處理的甲組,其目的是作為對照
B.應將這三組枝條放在相同且適宜的環境中
C.葉片會降低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運輸
D.結論:木質部中的導管是莖運輸水和無機鹽的部位
【答案】C
【解答】解:A、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即設置不做處理的甲組,其目的是作為對照,A正確。
B、該實驗探究莖運輸水和無機鹽的部位,變量是有無木質部,其它條件都應相同,即應將這三組枝條放在相同且適宜的環境中,B正確。
C、葉片通過蒸騰作用促進水和無機鹽的運輸,葉片會促進蒸騰作用,增加水分的運輸,C錯誤。
D、根據實驗現象可知:木質部中的導管是莖運輸水和無機鹽的部位,D正確。
故選:C。
【新考法】過關檢測
1.(2024 開化縣模擬)將一枝帶葉的枝條插入稀釋的紅墨水中,一段時間后,若在甲圖處對枝條進行橫切并用放大鏡觀察(圖乙),則被染紅部位是圖乙中的(  )
A.Ⅰ B.Ⅱ C.Ⅲ D.Ⅳ
【答案】B
【解答】解:圖中Ⅰ是髓,Ⅱ是木質部,Ⅲ是形成層,Ⅳ是韌皮部。將一根枝條插入滴有紅墨水的瓶中,放在太陽下(促進蒸騰作用),過一段時間,將枝條縱切開來,可以看到染成紅色的部分是木質部,因為木質部中的導管是自下而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的管道。
故選:B。
2.(2024春 西湖區期末)在果樹的“坐果期”,果農常常給果樹的莖做環狀剝皮,這樣可以增加果實產量,即俗話說的“梨樹砍三刀,樹枝壓彎腰”,其中產的道理是(  )
A.切斷導管,限制無機鹽向莖葉運輸
B.切斷篩管,限制有機物向根部運輸
C.切斷形成層,限制莖的不斷加粗
D.切斷樹皮,減少害蟲的侵害
【答案】B
【解答】解:篩管是植物韌皮部內輸導有機養料的管道。由許多管狀活細胞上下連接而成。相鄰兩細胞的橫壁上有許多小孔,稱為“篩孔”。兩細胞的原生質體通過篩孔彼此相通。篩管沒有細胞核,但篩管是活細胞。果農常常給果樹的莖做環狀剝皮,有機物向下的運輸通道篩管被割斷,減少了有機物向根部運輸,能使有機物集中運輸到果實,增加坐果量,提高產量。
故選:B。
3.(2023春 新昌縣期末)如圖是果樹的一段枝條,長有大小相同的兩個果實,現對枝條兩個部位的樹皮進行環剝,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果實A能繼續長大,原因是運輸無機鹽的篩管未被切斷
B.果實B不能繼續長大,原因是切斷了運輸有機物的篩管
C.枝條上1、2、3、4四處中,會出現明顯腫脹的部位是2處
D.枝條上部的葉片會萎蔫,因為運輸水和無機鹽的導管被切斷
【答案】B
【解答】解:AB、圖中A周圍有葉子,葉制造的有機物能不斷送到A果實,可以得到豐富的營養物質,故可以繼續長大;B在其上下都進行了環割,使葉制造的有機物不能送到B果實,B得不到營養物質將停止生長,A錯誤、B正確。
C、如果對莖進行環割,這樣營養物質就積存在節口上端,使節口上端出的形成層得到豐富的營養物質,細胞就會在短時間內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狀物,我們發現枝條上的1處會出現明顯腫脹。因為有機物通過篩管向下運輸,枝條上端的葉制造的有機物向下運輸到1處時受阻。而2~3之間沒有綠葉,基本不會制造有機物,所以3處不會明顯腫脹。4處雖然有綠葉但有機物通過篩管向下運輸,4處不會有有機物積存,所以4處也不會明顯腫脹,C錯誤。
D、導管是植物體內木質部中主要輸導把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輸送到植株身體各處的管狀結構,而圖中的處理并沒有傷及木質部,所以植物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導管還在,故枝條上部的葉片會得到水分和無機鹽,不會因樹皮環剝而萎蔫,D錯誤。
故選:B。
4.(2024春 臨海市期末)“藍色妖姬”是一種人工染色而成的花卉,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時,用藍色染料澆灌花卉,讓花吸水的同時,將色劑吸入開出藍色花朵(如圖甲)。小科為了研究染料是通過哪里將花染色的。他將三支白玫瑰枝條放入裝有稀釋的藍墨水的燒杯中,并置于陽光下照射。
(1)待枝條基部顏色有變化后,取出枝條洗凈,橫切枝條進行觀察,發現莖橫切面上只有圖乙中的B部分成藍色,則B是莖中的哪個部位 。該部位中運輸水分的結構是 。
(2)對枝條進行縱切,用放大鏡觀察莖的縱切面,發現藍色的部位從基部到頂部越來越淡,據此推測染料隨著水分在莖內部的運輸方向為 。
【答案】(1)木質部;導管
(2)自下而上
【解答】解:(1)在植物的莖中,水分和無機鹽主要通過木質部的導管進行運輸。當小科將白玫瑰枝條放入裝有稀釋的藍墨水的燒杯中,并置于陽光下照射,藍墨水模擬了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和運輸過程。莖橫切面上只有B部分成藍色,說明B部分是參與了水分運輸的部位,即莖中的木質部。在木質部中,導管是專門負責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結構。
(2)通過對枝條進行縱切并用放大鏡觀察莖的縱切面,發現藍色的部位從基部到頂部越來越淡。這一現象表明染料(藍墨水)隨著水分在莖內部的運輸方向為自下而上。這是因為植物的水分運輸主要通過木質部的導管,從根部吸收后向上輸送至植物的各個部分,包括葉片和花朵。隨著水分的上升,染料濃度逐漸稀釋,因此在莖的頂部藍色變得更淡。
故答案為:
(1)木質部;導管
(2)自下而上
5.(2023春 拱墅區期末)小樂通過實驗探究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部位,實驗步驟如下。
①取粗細大小相似的同種木本植物枝條3根,如圖所示。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且斜面的面積相同,再分別按表中的3種處理方法處理。
②處理好后,將每組枝條分別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釋紅墨水的燒杯中,并用3個夾子將各組枝條分別固定(B組枝條只將剝去樹皮的木質部部分浸入紅墨水中),置于溫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分鐘后取出枝條,用刀片橫切枝條的中上部,用放大鏡觀察枝條橫切面被染色的部位。
實驗組別 實驗現象
A.自然狀態的枝條(不作處理)
B.剝去下半部樹皮的枝條
C.除去木質部的枝條,只留下樹皮
(1)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且斜面的面積相同,其目的是 。
(2)A組和B組對照,基于的假設是 。
(3)按照實驗步驟正確操作后,觀察發現3根枝條中上部的橫截面都未被染色。請從實驗選材角度分析,說明原因: 。
(4)改進實驗后,依據現象可以得出結論:莖對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是通過木質部運輸的。若將A組枝條進行縱切,依據 的現象,還可說明莖對水和無機鹽的運輸方向是自下而上的。
【答案】(1)增大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面積,控制單一變量
(2)莖中的導管位于樹皮
(3)三根枝條都沒有葉片,蒸騰作用較弱,紅墨水向上運輸的速度較慢
(4)自下而上,紅色越變越淺
【解答】解:(1)削成斜面是為了增大枝條吸收水的面積,斜面的面積相同是為了控制實驗的變量,使實驗的變量保持單一性。
(2)A組和B組對照,變量為下半部分樹皮,根據實驗探究的問題,假設莖中的導管位于樹皮。
(3)水分和無機鹽是自下而上運輸,運輸的動力來自于蒸騰作用。蒸騰作用主要通過植物的葉片進行,故3根枝條中上部的橫截面都未被染色的原因是:三根枝條都沒有葉片,蒸騰作用較弱,紅墨水向上運輸的速度較慢。
(4)水分和無機鹽是自下而上通過植物莖的木質部中的導管運輸,所以把A組枝條縱切后可以觀察到紅色是自上而下逐漸變濃的,故縱切面上越靠近枝條的頂端,染色會變得越淺。
故答案為:(1)增大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面積,控制單一變量
(2)莖中的導管位于樹皮
(3)三根枝條都沒有葉片,蒸騰作用較弱,紅墨水向上運輸的速度較慢
(4)自下而上,紅色越變越淺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江县| 务川| 游戏| 亚东县| 青海省| 海南省| 建昌县| 上犹县| 武安市| 友谊县| 敖汉旗| 扎鲁特旗| 镇赉县| 仲巴县| 台江县| 东山县| 内江市| 邢台县| 临武县| 托里县| 正定县| 尤溪县| 鄢陵县| 西安市| 怀来县| 土默特左旗| 翼城县| 温州市| 乌兰浩特市| 昌宁县| 濮阳县| 芜湖县| 乾安县| 德格县| 巴东县| 安多县| 油尖旺区| 萍乡市| 威远县| 色达县| 韩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