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4.4保護土壤【新教材】考點精練考點一 土壤的價值1.下列關于土壤資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隨著無土栽培技術的發展,人類可以脫離土壤而存在B. 土壤資源的最大威脅來自土壤的污染和過度開發C. 通過移山填海,可以不斷滿足人類對土壤資源的需求D. 土壤都是由巖石風化演變而來的,人類已經掌握了這個過程的技術 ,土壤資源不會匱乏考點二 土壤的破壞與保護2.(2024春 鄞州區期末)根據下列材料,完成題目:2020年,嫦娥五號首次實現了月球采樣返回,成功地從月球風暴洋北部帶回了新的月壤樣品。2024年,嫦娥六號順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采樣,近期將返回地球,這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月背土壤。我們不僅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保護好地球上的土壤。下列各項農業生產措施中,有利于保護土壤的是( ?。?br/>A.將廢棄農用地膜埋入土中B.用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C.大量使用化肥D.實行稻草還田3.(2024秋 杭州期中)小華、小英、小美、小明進行“影響土壤侵蝕因素”的探究實驗。下表是他們的實驗情況與結果。姓名實驗編號變量 小美 小華 小英 小明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水的流量 大 小 大 小 小 小 小 小土壤坡度 小 小 大 大 小 小 大 小有無植物 無 無 無 有 無 有 無 無結果 土壤被侵蝕情況 明顯 不明顯 明顯 不明顯 明顯 不明顯 明顯 不明顯小美要探究的是什么問題( )A.水的流量大小,對土壤侵蝕的影響B.土壤坡度不同,對土壤侵蝕的影響C.有無植物生長,對土壤侵蝕的影響D.土壤種類不同,對土壤侵蝕的影響4.(2025 浙江模擬)為了研究植被對水土流失的影響,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們進行了如下實驗:①準備兩個具有一端開口的容器,分別標記為容器A與容器B。隨后,在這兩個容器內部,利用松散的泥土堆砌形成坡度均為30°的斜坡模型。②在容器B的斜坡模型表層,鋪設一層草皮材料。③將一個空置的容器放置于該裝置下方(在圖示中此容器未予展示),并利用灑水壺在斜坡模型的上方進行澆灌作業。④對實驗過程進行細致觀察,并準確記錄所得的各項數據。(1)實驗中A組的作用是 。(2)實驗中需要觀察和記錄的實驗現象是 。(3)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根據不同地表的水土流失情況(降雨量346毫米),你認為 的地表最有利于防止荒漠化。地表類型 林地 草地 作物地 裸地水土流失量(千克/畝) 4 6.2 238 450(4)為保持水土、防治荒漠化,請你提出合建議: 。(答出一條即可)【新考法】過關檢測1.“治水先治山”,必須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種草,其主要目的是( )A. 葉片能吸收有毒氣體,凈化空氣B. 植物的根能緊抓土壤,固水固沙C. 減少噪聲,防治噪聲污染D. 增加大氣濕度,調節氣候2.有一種新型可降解塑料,其主要成分是聚乳酸,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自然分解。使用這種塑料制品主要可以減少( )A. 土壤污染B. 大氣污染C. 水污染D. 生物污染3.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必須依賴于土壤,而土壤資源是有限的。你認為下列人類活動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A. 在荒山上種植樹林,施用適量熟石灰來改良酸性土壤B. 在適宜耕作的土地上進行玉米與大豆的間作套種C. 使用塑料地膜而未能回收,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D. 在干旱缺水的地區實行噴灌或滴灌措施4.如圖反映影響水土流失強度的因素是( )A. 降水強弱B. 植被疏密C. 坡度陡緩D. 土質松緊5.大氣中含量增加是導致酸雨增多、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土壤中各種可溶性鋁鹽能抑制植物生長,減弱植物抵御外來侵害的能力。為了解土壤的情況,某中學 “酸雨” 課題研究小組對生物園的土壤做了調查。他們分點取樣,把土壤表面至 100mm 深的土塊分為 4 層,進行分析研究;并查閱了有關資料,了解到土壤的 pH 和植物吸收營養元素的關系,數據記錄及土壤的 pH 和植物吸收營養元素的關系如圖表所示:0~100mm 土壤樣本的數據土層深度 /mm 0~20 20~40 40~60 60~100土樣 pH 值 4.5 4.2 4.18 4.15可溶性鋁鹽的質量分數 /% 0.4 1.3 1.7 2.0(注:pH 是用來衡量物質酸堿性強弱的一個指標;pH 值越小,酸性越強)請回答下列問題:(1) 由表可以得出,土層的酸性強弱與可溶性鋁鹽的質量分數的關系是 。(2) 分析土壤的 pH 和植物吸收營養元素的關系可知,被測定的土壤中植物往往不能正常生長,這是因為 。(3) 為減少和防止酸雨的形成,應采取什么措施? (至少填一種方法)。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4.4保護土壤【新教材】考點精練考點一 土壤的價值1.下列關于土壤資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隨著無土栽培技術的發展,人類可以脫離土壤而存在B. 土壤資源的最大威脅來自土壤的污染和過度開發C. 通過移山填海,可以不斷滿足人類對土壤資源的需求D. 土壤都是由巖石風化演變而來的,人類已經掌握了這個過程的技術 ,土壤資源不會匱乏【答案】B【解析】A 選項:雖然無土栽培技術在發展,但土壤在生態系統中仍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保持水土、調節氣候、為眾多生物提供棲息地等,人類無法脫離土壤而存在 ,所以 A 錯誤。B 選項:土壤污染會使土壤質量下降,影響植物生長和土壤生態功能;過度開發如過度開墾、不合理的建筑用地等,會破壞土壤結構和肥力,這是土壤資源面臨的最大威脅,所以 B 正確。C 選項:移山填海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破壞,而且新造的土地不一定能形成優質的土壤資源,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土壤資源合理利用和保護的問題,所以 C 錯誤。D 選項:土壤由巖石風化演變而來是一個漫長而復雜的自然過程,目前人類并沒有完全掌握加速這一過程以滿足大規模土壤資源需求的技術,而且土壤形成速度遠低于人類消耗速度,土壤資源可能會匱乏,所以 D 錯誤。考點二 土壤的破壞與保護2.(2024春 鄞州區期末)根據下列材料,完成題目:2020年,嫦娥五號首次實現了月球采樣返回,成功地從月球風暴洋北部帶回了新的月壤樣品。2024年,嫦娥六號順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的采樣,近期將返回地球,這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月背土壤。我們不僅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保護好地球上的土壤。下列各項農業生產措施中,有利于保護土壤的是( )A.將廢棄農用地膜埋入土中B.用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C.大量使用化肥D.實行稻草還田【答案】D【解答】解:A、地膜是一種難降解的塑料,將廢棄農用地膜埋入土中會造成土壤污染,不合題意;B、用工業廢水直接灌溉農田會造成土壤污染,不合題意;C、大量使用化肥會造成土壤污染,不合題意;D、實行稻草還田能改善土壤結構,有利于土壤的保護,符合題意。故選:D。3.(2024秋 杭州期中)小華、小英、小美、小明進行“影響土壤侵蝕因素”的探究實驗。下表是他們的實驗情況與結果。姓名實驗編號變量 小美 小華 小英 小明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水的流量 大 小 大 小 小 小 小 小土壤坡度 小 小 大 大 小 小 大 小有無植物 無 無 無 有 無 有 無 無結果 土壤被侵蝕情況 明顯 不明顯 明顯 不明顯 明顯 不明顯 明顯 不明顯小美要探究的是什么問題( )A.水的流量大小,對土壤侵蝕的影響B.土壤坡度不同,對土壤侵蝕的影響C.有無植物生長,對土壤侵蝕的影響D.土壤種類不同,對土壤侵蝕的影響【答案】A【解答】解:對照實驗只有一個變量,這就是所要探究的問題,其它量皆相同,并且是適宜的。根據表格信息可知,小美設計的甲乙兩組實驗對照,實驗變量是水的流量的大小,其它條件均相同,因此小美要探究的是水的流量大小,對土壤侵蝕的影響。而小華、小英、小明三者設計的實驗均有兩個變量,不能形成對照實驗。故選:A。4.(2025 浙江模擬)為了研究植被對水土流失的影響,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們進行了如下實驗:①準備兩個具有一端開口的容器,分別標記為容器A與容器B。隨后,在這兩個容器內部,利用松散的泥土堆砌形成坡度均為30°的斜坡模型。②在容器B的斜坡模型表層,鋪設一層草皮材料。③將一個空置的容器放置于該裝置下方(在圖示中此容器未予展示),并利用灑水壺在斜坡模型的上方進行澆灌作業。④對實驗過程進行細致觀察,并準確記錄所得的各項數據。(1)實驗中A組的作用是 。(2)實驗中需要觀察和記錄的實驗現象是 。(3)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根據不同地表的水土流失情況(降雨量346毫米),你認為 的地表最有利于防止荒漠化。地表類型 林地 草地 作物地 裸地水土流失量(千克/畝) 4 6.2 238 450(4)為保持水土、防治荒漠化,請你提出合建議: 。(答出一條即可)【答案】(1)與實驗中B組的結果進行對比;(2)水土流失的情況;(3)林地;(4)植樹種草。【解答】解:(1)實驗中A組的作用是與實驗中B組的結果進行對比。(2)實驗中需要觀察和記錄的實驗現象主要是水土流失的情況。這包括觀察水流沖刷斜坡模型時泥土的流失量、流失速度以及流失的泥土在容器中的堆積情況等。通過觀察和記錄這些現象,可以對植被對水土流失的影響進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3)分析圖表可知,林地的水土流失情況最輕微,最有利于防止荒漠化。(4)要重視保護水土,植樹種草,綠化植被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而且能改善空氣質量,保護生態系統,要加強水土保持的科技投入,提高科學治理水平。故答案為:(1)與實驗中B組的結果進行對比;(2)水土流失的情況;(3)林地;(4)植樹種草。【新考法】過關檢測1.“治水先治山”,必須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種草,其主要目的是( )A. 葉片能吸收有毒氣體,凈化空氣B. 植物的根能緊抓土壤,固水固沙C. 減少噪聲,防治噪聲污染D. 增加大氣濕度,調節氣候【答案】B【解析】A 選項:葉片吸收有毒氣體凈化空氣,這與 “治水先治山” 在山坡沙地造林種草的目的不相關,所以 A 錯誤。B 選項:植物的根能緊抓土壤,在山坡和沙地上造林、種草,可防止水土流失,起到固水固沙的作用,這對治水有重要意義,符合 “治水先治山” 理念,所以 B 正確。C 選項:減少噪聲防治噪聲污染和治水沒有直接聯系,所以 C 錯誤。D 選項:增加大氣濕度調節氣候并非在山坡沙地造林種草的主要目的,所以 D 錯誤。2.有一種新型可降解塑料,其主要成分是聚乳酸,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自然分解。使用這種塑料制品主要可以減少( )A. 土壤污染B. 大氣污染C. 水污染D. 生物污染【答案】C【解析】A 選項:在荒山上種植樹林,施用適量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有利于改善土壤結構和性質,不會造成土壤污染,所以 A 錯誤。B 選項:在適宜耕作土地上進行玉米與大豆間作套種,能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改善土壤肥力等,是合理的農業生產方式,不會污染土壤,所以 B 錯誤。C 選項:使用塑料地膜而未能回收,地膜殘留土壤中會影響土壤結構;大量施用化肥,可能導致土壤板結、土壤中養分失衡等,會對土壤造成污染,所以 C 正確。D 選項:在干旱缺水地區實行噴灌或滴灌措施,是為了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不會造成土壤污染,所以 D 錯誤。3.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必須依賴于土壤,而土壤資源是有限的。你認為下列人類活動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A. 在荒山上種植樹林,施用適量熟石灰來改良酸性土壤B. 在適宜耕作的土地上進行玉米與大豆的間作套種C. 使用塑料地膜而未能回收,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D. 在干旱缺水的地區實行噴灌或滴灌措施【答案】C【解析】A 選項:在荒山上種植樹林,施用適量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有利于改善土壤結構和性質,不會造成土壤污染,所以 A 錯誤。B 選項:在適宜耕作土地上進行玉米與大豆間作套種,能充分利用土地資源、改善土壤肥力等,是合理的農業生產方式,不會污染土壤,所以 B 錯誤。C 選項:使用塑料地膜而未能回收,地膜殘留土壤中會影響土壤結構;大量施用化肥,可能導致土壤板結、土壤中養分失衡等,會對土壤造成污染,所以 C 正確。D 選項:在干旱缺水地區實行噴灌或滴灌措施,是為了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不會造成土壤污染,所以 D 錯誤。4.如圖反映影響水土流失強度的因素是( )A. 降水強弱B. 植被疏密C. 坡度陡緩D. 土質松緊【答案】B【解析】A 選項:從圖中可以看出,降水情況是相同的,沒有體現出降水強弱的差異,所以該因素不是圖中反映的影響水土流失強度的因素,A 錯誤。B 選項:圖中可以明顯看到坡面上植被覆蓋程度不同,植被越多的坡面,流入燒杯中的物質越少,說明水土流失越弱;植被越少的坡面,流入燒杯中的物質越多,說明水土流失越強。這表明植被疏密對水土流失強度有顯著影響,B 正確。C 選項:圖中的坡面坡度看起來是一致的,并沒有展示坡度陡緩的變化,所以坡度陡緩不是圖中反映的影響因素,C 錯誤。D 選項:整個圖中未涉及土質松緊相關信息的展示,所以土質松緊不是圖中反映的影響水土流失強度的因素,D 錯誤。5.大氣中含量增加是導致酸雨增多、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土壤中各種可溶性鋁鹽能抑制植物生長,減弱植物抵御外來侵害的能力。為了解土壤的情況,某中學 “酸雨” 課題研究小組對生物園的土壤做了調查。他們分點取樣,把土壤表面至 100mm 深的土塊分為 4 層,進行分析研究;并查閱了有關資料,了解到土壤的 pH 和植物吸收營養元素的關系,數據記錄及土壤的 pH 和植物吸收營養元素的關系如圖表所示:0~100mm 土壤樣本的數據土層深度 /mm 0~20 20~40 40~60 60~100土樣 pH 值 4.5 4.2 4.18 4.15可溶性鋁鹽的質量分數 /% 0.4 1.3 1.7 2.0(注:pH 是用來衡量物質酸堿性強弱的一個指標;pH 值越小,酸性越強)請回答下列問題:(1) 由表可以得出,土層的酸性強弱與可溶性鋁鹽的質量分數的關系是 。(2) 分析土壤的 pH 和植物吸收營養元素的關系可知,被測定的土壤中植物往往不能正常生長,這是因為 。(3) 為減少和防止酸雨的形成,應采取什么措施? (至少填一種方法)。【答案】(1)土層酸性越強,可溶性鋁鹽的質量分數越高。(2)土壤酸性較強(pH 值較小 ),植物對氮、磷、鉀等營養元素的吸收率低 。(3)減少含硫燃料(如煤 )的燃燒;對煤等燃料進行脫硫處理;開發新能源替代傳統含硫燃料 等。【解析】(1)從表格數據看,隨著土層深度增加(土層酸性增強,pH 值變小 ),可溶性鋁鹽的質量分數逐漸增大,如 0 - 20mm 土層 pH 為 4.5,可溶性鋁鹽質量分數為 0.4% ;60 - 100mm 土層 pH 為 4.15,可溶性鋁鹽質量分數為 2.0% ,所以可得出該關系。(2)由土壤的 pH 和植物吸收營養元素的關系圖可知,陰影區在 pH 值為 6 - 7 左右較寬,此時營養元素吸收率高。而被測定土壤 pH 值在 4.15 - 4.5 之間,酸性較強,對應陰影區較窄,說明植物對氮、磷、鉀等營養元素吸收率低,不能滿足正常生長需求。(3)酸雨主要是大氣中含量增加導致的,減少含硫燃料燃燒,能直接降低排放;對燃料脫硫處理,可減少燃燒過程中的產生;開發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 )替代傳統含硫燃料,可從根本上減少排放,從而減少和防止酸雨形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4保護土壤——(原卷版)【新教材·新考法】2025浙教版科學七下同步練習.docx 4.4保護土壤——(解析版)【新教材·新考法】2025浙教版科學七下同步練習.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