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年初中畢業年級學業質量檢測模擬試題歷史一、選擇題(共13題,每題3分,共39分)1. 史學家曾指出,中國歷史上某一時期“有極關重要者四事”:一為中國版圖之確立,二為中國民族之摶成,三為中國政治制度之創建,四為中國學術思想之奠定。這指的應是我國的( )A. 商周時期 B. 秦漢時期 C. 隋唐時期 D. 宋元時期2. 陳寅恪先生認為科舉制度是為王朝提供官僚精英的一種手段,這些人依靠王朝而不是依靠高貴的世系和世襲的特權取得地位和權力,陳寅恪先生意在說明科舉制( )A. 推動了教育的發展 B. 擴大了統治的基礎C. 提升了文官地位 D. 強化了貴族的統治3. 中國古代各領域的科技著作以其獨特的記載方式傳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下列科技著作的共同特點是( )《傷寒雜病論》 《本草綱目》 《天工開物》 《農政全書》A. 傳統醫學不斷發展 B. 手工技藝推陳出新C. 農業技術推廣普及 D. 古代科技經驗總結4. 下列史實和結論對應正確的有( )選項 史實 結論① 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最低革命綱領 明確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② 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國共兩黨合作正式建立③ 1928年,張學良宣布東北“改旗易幟” 中國局部抗戰局面形成④ 1929年,古田會議召開 確立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5. 近代中國人民為反抗列強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進行了英勇斗爭和救亡圖存的探索。下列材料與所關聯的人物對應正確的是( )①就(虎門)海灘高處,周圍樹柵,開池漫鹵,投以石灰,頃刻湯沸②倭艦專恃吉野,茍沉是船,則我軍可以集事③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④務祈推翻惡劣之政府,驅除暴戾,而建立共和國A. ①-梁啟超 B. ②-林則徐 C. ③-鄧世昌 D. ④-孫中山6. 如圖漫畫名為《快馬加鞭》,漫畫中已完成第一個五年計劃的“1957年”將“第二個五年計劃”的接力棒交到“1958年”手上。“1958年”騎著駿馬,一手接棒,一手快馬加鞭向著“十五年趕上英國”的目標邁進。該漫畫反映了( )A. 建設新民主主義國家的熱情 B. 一五計劃奠定工業化初步基礎C. 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的場景 D. 人們改變落后現狀的迫切要求7. 如圖是與中國建交國家數量變化圖。導致圖中某一時段與中國建交國家數量激增的關鍵因素是( )A.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B. 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C. 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D. 中國形成全方位外交布局8. 在中古時期,歐洲的封建莊園經濟盛行,阿拉伯地區伊斯蘭文明繁榮發展,而東亞的中國則處于隋唐時期的高度繁榮階段,以儒家思想為核心的中華文化影響深遠。這體現了( )A. 阿拉伯人對世界做出的貢獻 B. 農業經濟在當時的繁榮發展C. 中古世界歷史發展的多樣性 D. 文明之間存在著交流與融合9. 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說:“那時的西歐是無可匹敵的,它擁有向外猛沖的推動力——宗教動力、思想騷動、經濟活力、技術進步和有效地動員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國。”材料指出了( )A. 中世紀大學興起的背景 B. 文藝復興的經濟基礎C. 新航路開辟的歷史背景 D. 殖民擴張的野蠻過程10. 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五大核心素養之一,下面是某同學過程中繪制的時間軸。體現了世界歷史上哪一進步潮流是( )A. 社會主義運動 B. 思想解放運動C. 民族解放運動 D. 資產階級革命11. 有學者認為:俄烏沖突下百年變局與冷戰思維擴張、地區政治的緊張,使國際局勢宛如一個正在旋轉的萬花筒,充滿不確定性,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毫無疑問已成為政治沖突最有效的“減震器”。該學者意在強調( )A. 政治多極化的趨勢不斷加強 B. 和平與發展成為了時代主題C. 經濟全球化加劇國家間沖突 D. 經貿合作可以緩和政治矛盾12. ChaGPT是人工智能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甚至能完成撰寫論文、郵件等任務。隨后,各國及國際組織相繼出臺措施進行監管,如中國出臺《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管理暫行辦法》,歐盟通過《人工智能法案》提案。這說明( )A. 科學技術需要合理利用 B. 人工智能將會代替人類C. 人工智能發展十分迅速 D. 技術革新推動經濟增長13. “這幅畫中的咖啡廳,是個可能令人身敗名裂、精神錯亂、甚至犯下罪行的場所,我努力想把這一切呈現出來。……人們沉淪在地獄漩渦般的氣氛中。”該畫作的作者是( )油畫《夜間的咖啡館》A. 達·芬奇 B. 莫奈 C. 梵高 D. 畢加索二、非選擇題14. 中西方政治文明的構建蘊含著國家治理與發展的智慧。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古代中國政治智慧】材料一 中國代的政治制度(1)材料一中的圖一、圖二分別反映了我國古代哪個朝代的政治制度?請說明判斷理由。材料二 經過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爭霸,到秦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以皇權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制度建立起來。歷經漢魏至明清,皇帝與宰相之間的權勢此消彼長,中央與地方爭權斗爭接連不斷,最終皇權不斷強化,中央集權逐漸得到鞏固。中央集權制度作為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對中國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官僚政治與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傳統,無不與此有著密切的關系。——摘編自人教版歷史必修一(2)根據材料二,概括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發展趨勢。指出其歷史影響。【近代西方的順勢而為】材料三 世界近代的政治制度(部分)由于查理一世等守舊勢力對新興資產階級參與政權的阻……英國進行了光榮革……建立了一種新的政治制……制度大大限制了君主權力,使英國走上一條全新的道路。——改編自錢乘旦《世界現代化歷程》美國革命不僅與英國殖民統治分離,而且是與整個舊世界專制主義分離。從1776年宣布獨立到1789年華盛頓就任總統。美國經過艱難的歷史探索和實驗,終于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道路。——趙曉蘭《美國的誕生》(3)根據材料三,分析兩國革命原因的不同之處。概括這兩場革命對兩國的共同影響。15. 某歷史學習小組策劃了“中國式現代化”主題展覽,該展覽分為以下篇章:篇章一 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歷程歷史階段 圖說歷史 文解歷史奠基時期(1921-1949) 開國大典 ① 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奠定根本政治前提。探索時期 (1949-1978) 木器生產合作社 一五計劃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三大改造的完成 ② 。崛起時期 (1978-2012) 會議公報 ③ 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 中共十四大明確提出建立 ④ 。成熟時期 (2012——) 中共二十大會場 中國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篇章二 評說中國式現代化的探索通過何種方式實現現代化,各個國家有不同的道路。但是無論選擇什么樣的道路,前提是必須和本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才是成功實現現代化的關鍵所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有效破解了將現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迷思,不僅推動現代化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也給更多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道路提供了借鑒和參考,拓寬了人類走向現代化的途徑。——以上材料均摘編自李樂《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歷史演進、核心要義及價值意蘊》(1)據篇章一的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按序號完成表格的填寫。(2)據篇章二的材料,概括指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能夠成功推進的關鍵因素以及深遠影響。(3)通過參與本次策劃活動,請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這一主題,寫下你的感言。16. 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19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世界形勢變得更加紛繁復雜。一方面,西方列強的對外擴張與殖民活動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普遍反抗,拉丁美洲、印度相繼爆發了反抗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武裝起義;另一方面,19世紀中期資本主義力量進一步增強,俄國、美國和日本走上了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部編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材料二 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規模空前的經濟大危機,各國政府紛紛采取措施應對。美國依靠羅斯福新政走出困局,而德國、意大利和日本卻走上了侵略擴張的道路,并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經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努力,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以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勝利而結束。這次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也深刻影響了戰后世界的發展。——部編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戰后初期,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頭號強國,而社會主義蘇聯是這一時期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國家。美蘇兩國之間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冷戰對峙局面。以聯合國為代表的國際組織為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貢獻。冷戰結束后,世界格局發生了新的變化。——部編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1)材料一中19世紀中期,俄國、美國分別通過什么事件走上了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概述羅斯福新政特點。并分別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轉折點和性質。(3)材料三美蘇冷戰開始的標志是什么?冷戰結同后,世界格局發生了什么新的變化?我們應如何順應這一歷史變化,共創人類美好的未來?17. 歷史的真相往往隱藏在細節中,延長歷史的長度,拓展歷史的寬度,挖掘歷史的深度,我們就會發現一些不一樣的歷史。閱讀下列材料,完成相關問題。表一 西方歷史大事年表(部分) 表二 中國歷史大事年表(部分)時間 事件 時間 事件12世紀 大學興起 1276年 元滅南宋13—14世紀 出現租地農場和手工工場 1368年 元朝滅亡,明朝建立13世紀末 英國議會產生 1380年 明朝廢丞相,強化君權14—17世紀 歐洲文藝復興 1381年 明朝令商賈之家只許穿布1519—1522年 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 1405—1433年 鄭和下西洋1640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1596年 李時珍著成《本草綱目》1688年 英國發生“光榮革命” 1637年 宋應星著成《天工開物》17世紀后半期 牛頓力學體系確立 1644年 清軍入關18世紀60年代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1724年 雍正帝下令禁止基督教在中國傳教1775—1783年 美國獨立戰爭 1729年 雍正帝設軍機處1785年 瓦特改良蒸汽機投入使用 1757年 清政府下令關閉其他港口,只留廣州對外通商1789年 法國大革命爆發 17—19世紀 清朝大興文字獄,實行文化專制19世紀30年代 法拉第證明電磁感應現象 1840年 英國發動鴉片戰爭(1)據表二概括14——19世紀中期中國歷史發展的特點。(2)英國學者李約瑟(1900——1995)在其編著的15卷《中國科學技術史》中提出:“盡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么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這就是著名的“李約瑟難題”。請你根據表一、表二并結合所學,以“創新與發展”為主題,寫一篇歷史小論文。要求:題目自擬,主題明確,觀點合理;弘揚正能量、符合主流價值觀史實準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合乎邏輯,語言流暢,字數不少于200字。2025年初中畢業年級學業質量檢測模擬試題歷史一、選擇題(共13題,每題3分,共39分)【1題答案】【答案】B【2題答案】【答案】B【3題答案】【答案】D【4題答案】【答案】B【5題答案】【答案】D【6題答案】【答案】D【7題答案】【答案】C【8題答案】【答案】C【9題答案】【答案】C【10題答案】【答案】A【11題答案】【答案】D【12題答案】【答案】A【13題答案】【答案】C二、非選擇題【14題答案】【答案】(1)朝代:秦朝;明朝。判斷理由:圖一:秦朝建立皇帝制度,皇帝至高無上,總攬大權;秦朝設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最后的決斷權由皇帝掌控;秦朝廢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縣制,郡縣長官由朝廷任免。圖二:明太祖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權分六部。(2)發展趨勢:皇權不斷強化(或者君主專制不斷加強);中央集權逐漸得到鞏固。積極影響:奠定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有利于推動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不斷發展,有利于封建社會穩定和經濟文化繁榮,推動了古代中華文明走向鼎盛。消極影響:容易產生暴政和腐敗;阻礙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發展(制約社會轉型);文化專制,壓抑人性和創造力。(任寫兩點)(3)不同之處:英國革命原因是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阻礙資本主義發展;美國革命原因是英國的殖民統治嚴重阻礙北美資本主義的發展。共同影響:都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都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15題答案】【答案】(1)①新中國成立 ②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③十一屆三中全會 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任答3點)(2)關鍵因素:結合國情(本國的具體實際)深遠影響:推動中國現代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給發展中國家提供借鑒和參考(拓寬了現代化的途徑)。(3)感言:中國式現代化推動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為之自豪,并聯系自身責任;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要尊重國情(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民族獨立是實現現代化的前提;中國式現代化要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符合人民意愿);中國式現代化要與時俱進;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給其他國家提供借鑒和參考,具有深遠的世界意義。(任答2點)【16題答案】【答案】(1)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美國內戰(2)政府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3)杜魯門主義的出臺;世界朝著多極化的方向發展;深化改革,開展全方位外交,倡導“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言之有理即可)。【17題答案】【答案】(1)特點:中央集權君主專制不斷強化;古代中華文明的繁盛與危機并存;閉關鎖國使古代中國走向衰落。(2)小論文:題目:創新推動社會發展。論述:縱觀中國和世界14—19世紀的大事,我們可以發現創新是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明朝時期,廢除丞相制度,強化君權,清朝時期設置軍機處,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并且實行八股取士,禁錮思想,大興文字獄,實行文化專制,制約了科技創新。加上清朝閉關鎖國政策,使得中國古代中華文明的繁盛與危機并存,也使古老的文明古國走向衰落。而西方國家適應了資本主義發展的要求,敢于突破封建專制的束縛,爆發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等,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為自然科學和科技革命的發展提供政治基礎,建立牛頓力學體系,開展兩次工業革命,科學技術的發展促進了國家發展。通過對比發現,創新推動社會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加強科技創新,取得一系列成果。因此,我國要堅持科教興國戰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提高國家綜合實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