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湖北省隨州市廣水市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上學期期末科學試題1.(2025五上·廣水期末) 寒冷的冬天,我們會使用空調來增加室內的溫度。空調的傳熱方式屬于( )。A.熱傳遞 B.熱對流 C.熱輻射【答案】B【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熱對流是指流體(氣體或液體)通過宏觀流動實現熱量傳遞的方式。冬天空調運行時,內部加熱元件使空氣升溫,熱空氣密度減小上升,冷空氣密度大下沉,形成空氣循環流動,從而將熱量傳遞到室內各處,這種依靠空氣流動傳遞熱量的過程符合熱對流的特征。而熱傳遞是熱量傳遞的統稱,熱輻射則是通過電磁波傳熱,均不符合空調的工作原理。2.(2025五上·廣水期末) 下列物質適合用作散熱材料的是( )。A.塑料 B.鐵 C.木材【答案】B【知識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散熱材料需具備良好的導熱性,鐵作為金屬,其內部有自由電子,導熱能力較強,能快速傳導熱量,適合用于散熱場景。而塑料和木材屬于熱的不良導體,導熱性差,熱量難以通過它們快速散發,因此不適合作為散熱材料。3.(2025五上·廣水期末)生活中有許多物體可以發光。下列不屬于光源的是 ( )。A.皎潔的月光 B.火紅的太陽 C.燃燒的蠟燭【答案】A【知識點】光源【解析】【分析】像點亮的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光并且正在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例如太陽、螢火蟲、點燃的蠟燭等。月亮不是光源,是反射的太陽光。4.(2025五上·廣水期末) 科學家發現一塊恐龍頭骨化石,它的牙齒尖銳鋒利,這頭恐龍很可能以( )為食。A.樹葉 B.草 C.其他動物【答案】C【知識點】化石【解析】【分析】尖銳鋒利的牙齒是肉食性動物的典型特征,這類牙齒便于撕咬、獵殺獵物,符合捕食其他動物的需求。而以樹葉、草等植物為食的恐龍,牙齒多呈葉狀或扁平狀,適合磨碎植物纖維,與化石呈現的特征不符。因此從牙齒形態判斷,該恐龍更可能是肉食性動物。5.(2025五上·廣水期末) 日晷是古代人們用來計時的一種工具,通過觀察一根直直的桿子在太陽下的影子所在的位置,可知道時間。日晷計時利用了光的( )。A.反射 B.折射 C.直線傳播【答案】C【知識點】日晷【解析】【分析】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日晷正是借助這一原理 —— 當太陽照射直桿時,光線被阻擋形成影子,且影子的位置會隨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移動。人們通過觀察影子在刻度盤上的位置,就能確定相應的時間。而光的反射是光線遇物體返回的現象,折射是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改變的現象,均與日晷的計時原理無關。6.(2025五上·廣水期末) 我們常吃的蘑菇和木耳屬于( )。A.植物 B.動物 C.微生物【答案】C【知識點】微生物;微生物與健康【解析】【分析】它們在分類學上屬于真菌界,而非植物或動物。真菌沒有葉綠素,無法進行光合作用,依靠吸收有機物生長,這與植物的自養方式不同。蘑菇和木耳的細胞結構、繁殖方式(如孢子生殖)也符合微生物特征。雖然它們肉眼可見,但在生物分類中仍歸屬于微生物范疇,區別于動物的異養攝食模式。7.(2025五上·廣水期末) 被褥在太陽下曬一曬,敲打敲打,棉花蓬松,充滿空氣,蓋在身上格外暖和。這是因為( )。A.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B.被子能發熱C.保暖與棉花中充滿空氣無關【答案】A【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被褥在太陽下曬后敲打使棉花蓬松充滿空氣,蓋著暖和是因為A: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空氣的導熱性差,當棉花間充滿空氣時,能形成多個隔熱層,有效阻礙身體熱量向外傳導,從而起到保溫作用。被子本身無法發熱(B 錯誤),而保暖恰恰依賴于棉花中空氣的隔熱效果(C 錯誤),蓬松的結構讓更多空氣留存,增強了保溫性能。8.(2025五上·廣水期末) 通過代代相傳,后代的性狀差異會( )。A.越來越大 B.越來越小 C.保持不變【答案】A【知識點】變異;遺傳【解析】【分析】生物在繁殖過程中會發生基因突變、基因重組等現象,這些變異會隨著世代傳遞不斷積累。同時,環境對性狀的選擇作用也會使不同個體間的差異逐漸顯現。即使最初差異較小,經過多代遺傳,變異的積累會導致后代性狀差異不斷擴大,而非保持不變或越來越小。因此,性狀差異通常呈逐漸增大的趨勢。9.(2025五上·廣水期末) 通常,引起流行性感冒、肺炎的病原體是( )。A.乳酸菌 B.酵母菌 C.病毒【答案】C【知識點】微生物;微生物與健康【解析】【分析】通常,引起流行性感冒、肺炎的病原體是病毒。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病毒侵入呼吸道黏膜后引發炎癥反應;肺炎的病原體雖包括細菌、真菌等,但病毒性肺炎(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也是常見類型。10.(2025五上·廣水期末) 下面農業生產活動中,人們直接利用了太陽能的是( )。A.風干稻谷 B.噴灑農藥 C.晾曬稻谷【答案】C【知識點】太陽能【解析】【分析】下面農業生產活動中,人們直接利用了太陽能的是C:晾曬稻谷。晾曬稻谷時,稻谷攤開在陽光下,陽光直射使稻谷中的水分吸熱蒸發,這是對太陽能的直接利用。11.(2025五上·廣水期末) 動物的后代與親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細微的 。【答案】不同【知識點】變異;遺傳【解析】【分析】動物的后代與親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細微的變異。這種現象源于生物遺傳過程中基因的傳遞與改變:親代通過生殖細胞將遺傳物質傳遞給后代,使后代保留親代的主要性狀(即遺傳);同時,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或環境影響等因素,會導致后代出現不同于親代的細微差異。例如,兩只毛色均為白色的家兔,可能生出帶有灰色斑點的幼兔,這種差異便是變異的體現。遺傳與變異共同推動著生物的繁衍與進化。12.(2025五上·廣水期末)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 構成的。【答案】細胞【知識點】生物細胞【解析】【分析】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根據有無成形細胞核可分為原核細胞(如細菌)和真核細胞(如動植物細胞)。單細胞生物(如草履蟲)依靠單個細胞完成全部生命活動,多細胞生物則通過細胞分化形成組織、器官等結構體系。而病毒不具備細胞結構,僅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遺傳物質組成,需寄生在活細胞內才能增殖,這是其區別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13.(2025五上·廣水期末)我們在 下看到的一切難以用肉眼觀察的微小生物,統稱為 。【答案】顯微鏡;微生物【知識點】觀察身邊微小的物體;顯微鏡的結構與使用【解析】【分析】微生物指個體難以用肉眼觀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統稱。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與人類關系密切。微生物是一群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用肉眼看不到而必須借助顯微境才能觀察到的一類生物。14.(2025五上·廣水期末) 地面的空氣受熱后,熱空氣會 (填“上升”或“下降”),冷空氣會 (填“上升”或“下降”)。【答案】上升;下降【知識點】制作熱氣球;對流【解析】【分析】空氣受熱后溫度升高,體積膨脹,密度減小,相比周圍冷空氣更輕,因此會向上運動;而冷空氣溫度較低,密度較大,重量更沉,會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動。這種冷熱空氣的對流運動,是形成風、天氣變化等自然現象的重要原因,例如海陸風、大氣環流等都與該原理相關。15.(2025五上·廣水期末)“杯弓蛇影”這個成語所描述的物理現象主要是光的 。【答案】反射【知識點】光的反射【解析】【分析】“杯弓蛇影” 這個成語所描述的物理現象主要是光的反射。當光線照射到杯中的酒面或杯旁的弓時,弓的影像會通過光的反射作用,在酒液表面形成倒影,如同蛇的形狀。這屬于平面鏡成像原理,即光遇到光滑界面時發生反射,反射光線進入人眼后,使人誤以為看到了實際物體的虛像。該現象體現了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具體表現。16.(2025五上·廣水期末) 萬物生長離不開太陽,太陽給與萬物的熱量是通過 方式傳遞。【答案】熱輻射【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萬物生長離不開太陽,太陽給與萬物的熱量是通過熱輻射方式傳遞。熱輻射是物體以電磁波形式向外傳遞能量的過程,太陽的能量以光和熱的形式通過太空真空環境傳播,無需介質。地球接收這些輻射后,部分被大氣、地面吸收轉化為熱能,維持生物生存所需溫度,驅動水循環、大氣運動等自然過程,是地球能量的根本來源。17.(2025五上·廣水期末) 水和空氣的主要傳熱方式是熱傳導。( )【答案】錯誤【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水和空氣的主要傳熱方式并非熱傳導,而是熱對流。熱傳導需要物體直接接觸,而水和空氣作為流體,更易通過分子間的相對運動傳遞熱量 —— 受熱部分流體密度減小上升,較冷部分下沉,形成循環流動(如燒水時水的翻滾、暖氣片附近空氣的對流)。雖然它們也能進行熱傳導,但效率遠低于熱對流,因此題干說法錯誤。18.(2025五上·廣水期末) 所有的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病毒的環境中。( )【答案】錯誤【知識點】微生物;微生物與健康【解析】【分析】并非所有疾病都由病毒引起,細菌、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以及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如營養不良、環境污染)、自身免疫異常等均可能導致疾病(如肺炎可由細菌引起,糖尿病與遺傳和代謝相關)。雖然環境中確實存在病毒,但人體免疫系統及衛生防護措施可抵御部分病原體,題干表述過于絕對。19.(2025五上·廣水期末) 利用反光板或凹面鏡可以更好地吸收光能。( )【答案】正確【知識點】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反光板可通過反射光線集中光能,凹面鏡能將平行光匯聚于焦點,兩者均能增強特定區域的光強度,從而提升光能吸收效率。例如太陽能灶利用凹面鏡聚焦陽光加熱物體,攝影中反光板反射光線補光以優化光照效果,均體現了通過光學元件改善光能吸收的原理。20.(2025五上·廣水期末) 用顯微鏡觀察標本裝片時,如果看到物像不夠明亮,需要轉動反光鏡對光。( )【答案】正確【知識點】光的反射【解析】【分析】用顯微鏡觀察時,若物像不夠明亮,轉動反光鏡(平面鏡或凹面鏡)可調節進光量。凹面鏡有聚光作用,能在光線較暗時增強亮度;光線較強時用平面鏡反射光線。通過調整反光鏡角度,可使更多光線經通光孔、物鏡進入鏡筒,改善視野亮度,便于清晰觀察標本。21.(2025五上·廣水期末) 油菜的后代與親代的莖、葉、花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一些差異。( )【答案】正確【知識點】變異;遺傳【解析】【分析】油菜后代與親代的莖、葉、花表現出 “相似” 與 “差異”,是遺傳與變異共同作用的結果。親代通過基因傳遞使子代保留基本特征(如葉形、花的結構),此為遺傳;而環境影響或基因重組等會導致子代出現莖稈粗細、花色深淺等差異,此為變異。這種現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是生物進化和適應環境的基礎。22.(2025五上·廣水期末) 生活中有時需要散熱,使物體的溫度盡快降下來,需要減緩熱傳遞。( )【答案】錯誤【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散熱是為了讓物體快速降溫,需要加快熱傳遞而非減緩。熱傳遞的三種方式(傳導、對流、輻射)中,加快熱量散發需增強傳遞效率,例如給電腦 CPU 裝散熱片(利用金屬導熱加快傳導)、電風扇吹風(促進空氣對流),都是通過加速熱傳遞來降溫。減緩熱傳遞(如保溫杯)則是為了保溫,與散熱需求相悖。23.(2025五上·廣水期末) 新型冠狀病毒無癥狀感染者沒有傳染性。( )【答案】錯誤【知識點】微生物;微生物與健康【解析】【分析】新型冠狀病毒無癥狀感染者雖無明顯臨床癥狀,但體內攜帶病毒且可排出病毒,具有傳染性。研究表明,無癥狀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糞便等中可檢測到病毒,能通過飛沫、接觸等途徑傳播病毒,是疫情防控中需重點關注的傳染源,不可因其無癥狀而忽視其傳播風險。24.(2025五上·廣水期末) 彩虹的形成與太陽有關。( )【答案】正確【知識點】棱鏡【解析】【分析】彩虹的形成與太陽密切相關。陽光進入雨滴時,因不同顏色光的折射角度不同而發生色散,分解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隨后在雨滴內反射,再從雨滴另一側折射而出,最終形成彩虹。沒有太陽光的照射,便無法產生這一光學現象。25.(2025五上·廣水期末) 醫生帶額鏡能給病人檢查耳朵,是利用了光的折射。( )【答案】錯誤【知識點】光的反射【解析】【分析】 醫生戴的額鏡是凹面鏡,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而非折射。凹面鏡能將光線匯聚到病人的耳道內,通過反射增強耳道內的亮度,使醫生能更清楚地觀察內部情況。折射是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改變的現象,而額鏡的工作原理與折射無關,主要依靠反射來聚焦光線。26.(2025五上·廣水期末) 不同顏色的卡紙,吸收太陽能的能力是一樣的。( )【答案】錯誤【知識點】太陽能【解析】【分析】不同顏色的卡紙吸收太陽能的能力不同。顏色越深,對光的吸收率越高,如黑色卡紙能吸收各種波長的光,吸熱能力強;而淺色卡紙(如白色)會反射大部分光,吸熱能力弱。這是因為物體對光的吸收與反射特性和顏色相關,深色物體更易將光能轉化為熱能,故不同顏色卡紙的吸能能力存在差異。27.(2025五上·廣水期末) 在金屬棒的 A、B、C 三個位置分別用蠟油粘住一根火柴,然后用酒精燈在 D 處加熱金屬棒,如圖所示。(1)用酒精燈給金屬棒加熱時,圖中 A、B、C、D 四處, 處的溫度最高, 處的溫度最低。(2)蠟油受熱熔化后,火柴會從金屬棒上掉下來。 處的火柴最先掉下來,其次是 處的火柴,最后是 處的火柴。(3)我認為,熱是從金屬棒溫度較 的部分傳向了溫度較 的部分,這種傳遞熱的方式叫做 。【答案】(1)D;A(2)C;B;A(3)高;低;熱傳導【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1)金屬是熱的良導體,加熱 D 處時,熱量通過熱傳導向兩端傳遞。離熱源 D 越近,熱量積累越多,溫度越高;離熱源越遠,熱量傳遞到此處時損耗越多,溫度越低。D 為直接加熱點,溫度最高;A 距離 D 最遠,熱量傳導至 A 處時最少,故溫度最低。(2)熱量從 D 處向兩端傳導, C離 D 最近,最先受熱達到蠟油熔點;B距離 D 比 C 遠,但比 A 近,熱量傳導至 C 處的時間晚于 B;A 離 D 最遠,熱量傳導最慢,蠟油熔化最晚。因此火柴掉落順序為 C→B→A。(3)熱是從金屬棒溫度較高的部分傳向了溫度較低的部分,這種傳遞熱的方式叫做熱傳導。熱傳導是指熱量通過直接接觸的物質微粒進行傳遞的方式,在金屬棒中,高溫區域的粒子因熱運動劇烈,會將能量傳遞給相鄰的低溫區域粒子,直至溫度均勻,這是固體中熱傳遞的主要方式。28.(2025五上·廣水期末) 在研究光的反射實驗中,小明和他的同學們用三面鏡子,使光成功照射到“靶子”上。請你幫他畫出光的路線。【答案】(要有箭頭指向)【知識點】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光照射到鏡子后,會發生反射,反射光和鏡面夾角與入射光和鏡面夾角相同。1 / 1湖北省隨州市廣水市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上學期期末科學試題1.(2025五上·廣水期末) 寒冷的冬天,我們會使用空調來增加室內的溫度。空調的傳熱方式屬于( )。A.熱傳遞 B.熱對流 C.熱輻射2.(2025五上·廣水期末) 下列物質適合用作散熱材料的是( )。A.塑料 B.鐵 C.木材3.(2025五上·廣水期末)生活中有許多物體可以發光。下列不屬于光源的是 ( )。A.皎潔的月光 B.火紅的太陽 C.燃燒的蠟燭4.(2025五上·廣水期末) 科學家發現一塊恐龍頭骨化石,它的牙齒尖銳鋒利,這頭恐龍很可能以( )為食。A.樹葉 B.草 C.其他動物5.(2025五上·廣水期末) 日晷是古代人們用來計時的一種工具,通過觀察一根直直的桿子在太陽下的影子所在的位置,可知道時間。日晷計時利用了光的( )。A.反射 B.折射 C.直線傳播6.(2025五上·廣水期末) 我們常吃的蘑菇和木耳屬于( )。A.植物 B.動物 C.微生物7.(2025五上·廣水期末) 被褥在太陽下曬一曬,敲打敲打,棉花蓬松,充滿空氣,蓋在身上格外暖和。這是因為( )。A.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B.被子能發熱C.保暖與棉花中充滿空氣無關8.(2025五上·廣水期末) 通過代代相傳,后代的性狀差異會( )。A.越來越大 B.越來越小 C.保持不變9.(2025五上·廣水期末) 通常,引起流行性感冒、肺炎的病原體是( )。A.乳酸菌 B.酵母菌 C.病毒10.(2025五上·廣水期末) 下面農業生產活動中,人們直接利用了太陽能的是( )。A.風干稻谷 B.噴灑農藥 C.晾曬稻谷11.(2025五上·廣水期末) 動物的后代與親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細微的 。12.(2025五上·廣水期末)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 構成的。13.(2025五上·廣水期末)我們在 下看到的一切難以用肉眼觀察的微小生物,統稱為 。14.(2025五上·廣水期末) 地面的空氣受熱后,熱空氣會 (填“上升”或“下降”),冷空氣會 (填“上升”或“下降”)。15.(2025五上·廣水期末)“杯弓蛇影”這個成語所描述的物理現象主要是光的 。16.(2025五上·廣水期末) 萬物生長離不開太陽,太陽給與萬物的熱量是通過 方式傳遞。17.(2025五上·廣水期末) 水和空氣的主要傳熱方式是熱傳導。( )18.(2025五上·廣水期末) 所有的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病毒的環境中。( )19.(2025五上·廣水期末) 利用反光板或凹面鏡可以更好地吸收光能。( )20.(2025五上·廣水期末) 用顯微鏡觀察標本裝片時,如果看到物像不夠明亮,需要轉動反光鏡對光。( )21.(2025五上·廣水期末) 油菜的后代與親代的莖、葉、花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一些差異。( )22.(2025五上·廣水期末) 生活中有時需要散熱,使物體的溫度盡快降下來,需要減緩熱傳遞。( )23.(2025五上·廣水期末) 新型冠狀病毒無癥狀感染者沒有傳染性。( )24.(2025五上·廣水期末) 彩虹的形成與太陽有關。( )25.(2025五上·廣水期末) 醫生帶額鏡能給病人檢查耳朵,是利用了光的折射。( )26.(2025五上·廣水期末) 不同顏色的卡紙,吸收太陽能的能力是一樣的。( )27.(2025五上·廣水期末) 在金屬棒的 A、B、C 三個位置分別用蠟油粘住一根火柴,然后用酒精燈在 D 處加熱金屬棒,如圖所示。(1)用酒精燈給金屬棒加熱時,圖中 A、B、C、D 四處, 處的溫度最高, 處的溫度最低。(2)蠟油受熱熔化后,火柴會從金屬棒上掉下來。 處的火柴最先掉下來,其次是 處的火柴,最后是 處的火柴。(3)我認為,熱是從金屬棒溫度較 的部分傳向了溫度較 的部分,這種傳遞熱的方式叫做 。28.(2025五上·廣水期末) 在研究光的反射實驗中,小明和他的同學們用三面鏡子,使光成功照射到“靶子”上。請你幫他畫出光的路線。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熱對流是指流體(氣體或液體)通過宏觀流動實現熱量傳遞的方式。冬天空調運行時,內部加熱元件使空氣升溫,熱空氣密度減小上升,冷空氣密度大下沉,形成空氣循環流動,從而將熱量傳遞到室內各處,這種依靠空氣流動傳遞熱量的過程符合熱對流的特征。而熱傳遞是熱量傳遞的統稱,熱輻射則是通過電磁波傳熱,均不符合空調的工作原理。2.【答案】B【知識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散熱材料需具備良好的導熱性,鐵作為金屬,其內部有自由電子,導熱能力較強,能快速傳導熱量,適合用于散熱場景。而塑料和木材屬于熱的不良導體,導熱性差,熱量難以通過它們快速散發,因此不適合作為散熱材料。3.【答案】A【知識點】光源【解析】【分析】像點亮的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光并且正在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例如太陽、螢火蟲、點燃的蠟燭等。月亮不是光源,是反射的太陽光。4.【答案】C【知識點】化石【解析】【分析】尖銳鋒利的牙齒是肉食性動物的典型特征,這類牙齒便于撕咬、獵殺獵物,符合捕食其他動物的需求。而以樹葉、草等植物為食的恐龍,牙齒多呈葉狀或扁平狀,適合磨碎植物纖維,與化石呈現的特征不符。因此從牙齒形態判斷,該恐龍更可能是肉食性動物。5.【答案】C【知識點】日晷【解析】【分析】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日晷正是借助這一原理 —— 當太陽照射直桿時,光線被阻擋形成影子,且影子的位置會隨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移動。人們通過觀察影子在刻度盤上的位置,就能確定相應的時間。而光的反射是光線遇物體返回的現象,折射是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改變的現象,均與日晷的計時原理無關。6.【答案】C【知識點】微生物;微生物與健康【解析】【分析】它們在分類學上屬于真菌界,而非植物或動物。真菌沒有葉綠素,無法進行光合作用,依靠吸收有機物生長,這與植物的自養方式不同。蘑菇和木耳的細胞結構、繁殖方式(如孢子生殖)也符合微生物特征。雖然它們肉眼可見,但在生物分類中仍歸屬于微生物范疇,區別于動物的異養攝食模式。7.【答案】A【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被褥在太陽下曬后敲打使棉花蓬松充滿空氣,蓋著暖和是因為A: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空氣的導熱性差,當棉花間充滿空氣時,能形成多個隔熱層,有效阻礙身體熱量向外傳導,從而起到保溫作用。被子本身無法發熱(B 錯誤),而保暖恰恰依賴于棉花中空氣的隔熱效果(C 錯誤),蓬松的結構讓更多空氣留存,增強了保溫性能。8.【答案】A【知識點】變異;遺傳【解析】【分析】生物在繁殖過程中會發生基因突變、基因重組等現象,這些變異會隨著世代傳遞不斷積累。同時,環境對性狀的選擇作用也會使不同個體間的差異逐漸顯現。即使最初差異較小,經過多代遺傳,變異的積累會導致后代性狀差異不斷擴大,而非保持不變或越來越小。因此,性狀差異通常呈逐漸增大的趨勢。9.【答案】C【知識點】微生物;微生物與健康【解析】【分析】通常,引起流行性感冒、肺炎的病原體是病毒。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病毒侵入呼吸道黏膜后引發炎癥反應;肺炎的病原體雖包括細菌、真菌等,但病毒性肺炎(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也是常見類型。10.【答案】C【知識點】太陽能【解析】【分析】下面農業生產活動中,人們直接利用了太陽能的是C:晾曬稻谷。晾曬稻谷時,稻谷攤開在陽光下,陽光直射使稻谷中的水分吸熱蒸發,這是對太陽能的直接利用。11.【答案】不同【知識點】變異;遺傳【解析】【分析】動物的后代與親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細微的變異。這種現象源于生物遺傳過程中基因的傳遞與改變:親代通過生殖細胞將遺傳物質傳遞給后代,使后代保留親代的主要性狀(即遺傳);同時,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或環境影響等因素,會導致后代出現不同于親代的細微差異。例如,兩只毛色均為白色的家兔,可能生出帶有灰色斑點的幼兔,這種差異便是變異的體現。遺傳與變異共同推動著生物的繁衍與進化。12.【答案】細胞【知識點】生物細胞【解析】【分析】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根據有無成形細胞核可分為原核細胞(如細菌)和真核細胞(如動植物細胞)。單細胞生物(如草履蟲)依靠單個細胞完成全部生命活動,多細胞生物則通過細胞分化形成組織、器官等結構體系。而病毒不具備細胞結構,僅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遺傳物質組成,需寄生在活細胞內才能增殖,這是其區別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13.【答案】顯微鏡;微生物【知識點】觀察身邊微小的物體;顯微鏡的結構與使用【解析】【分析】微生物指個體難以用肉眼觀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統稱。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與人類關系密切。微生物是一群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用肉眼看不到而必須借助顯微境才能觀察到的一類生物。14.【答案】上升;下降【知識點】制作熱氣球;對流【解析】【分析】空氣受熱后溫度升高,體積膨脹,密度減小,相比周圍冷空氣更輕,因此會向上運動;而冷空氣溫度較低,密度較大,重量更沉,會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動。這種冷熱空氣的對流運動,是形成風、天氣變化等自然現象的重要原因,例如海陸風、大氣環流等都與該原理相關。15.【答案】反射【知識點】光的反射【解析】【分析】“杯弓蛇影” 這個成語所描述的物理現象主要是光的反射。當光線照射到杯中的酒面或杯旁的弓時,弓的影像會通過光的反射作用,在酒液表面形成倒影,如同蛇的形狀。這屬于平面鏡成像原理,即光遇到光滑界面時發生反射,反射光線進入人眼后,使人誤以為看到了實際物體的虛像。該現象體現了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具體表現。16.【答案】熱輻射【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萬物生長離不開太陽,太陽給與萬物的熱量是通過熱輻射方式傳遞。熱輻射是物體以電磁波形式向外傳遞能量的過程,太陽的能量以光和熱的形式通過太空真空環境傳播,無需介質。地球接收這些輻射后,部分被大氣、地面吸收轉化為熱能,維持生物生存所需溫度,驅動水循環、大氣運動等自然過程,是地球能量的根本來源。17.【答案】錯誤【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水和空氣的主要傳熱方式并非熱傳導,而是熱對流。熱傳導需要物體直接接觸,而水和空氣作為流體,更易通過分子間的相對運動傳遞熱量 —— 受熱部分流體密度減小上升,較冷部分下沉,形成循環流動(如燒水時水的翻滾、暖氣片附近空氣的對流)。雖然它們也能進行熱傳導,但效率遠低于熱對流,因此題干說法錯誤。18.【答案】錯誤【知識點】微生物;微生物與健康【解析】【分析】并非所有疾病都由病毒引起,細菌、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以及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如營養不良、環境污染)、自身免疫異常等均可能導致疾病(如肺炎可由細菌引起,糖尿病與遺傳和代謝相關)。雖然環境中確實存在病毒,但人體免疫系統及衛生防護措施可抵御部分病原體,題干表述過于絕對。19.【答案】正確【知識點】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反光板可通過反射光線集中光能,凹面鏡能將平行光匯聚于焦點,兩者均能增強特定區域的光強度,從而提升光能吸收效率。例如太陽能灶利用凹面鏡聚焦陽光加熱物體,攝影中反光板反射光線補光以優化光照效果,均體現了通過光學元件改善光能吸收的原理。20.【答案】正確【知識點】光的反射【解析】【分析】用顯微鏡觀察時,若物像不夠明亮,轉動反光鏡(平面鏡或凹面鏡)可調節進光量。凹面鏡有聚光作用,能在光線較暗時增強亮度;光線較強時用平面鏡反射光線。通過調整反光鏡角度,可使更多光線經通光孔、物鏡進入鏡筒,改善視野亮度,便于清晰觀察標本。21.【答案】正確【知識點】變異;遺傳【解析】【分析】油菜后代與親代的莖、葉、花表現出 “相似” 與 “差異”,是遺傳與變異共同作用的結果。親代通過基因傳遞使子代保留基本特征(如葉形、花的結構),此為遺傳;而環境影響或基因重組等會導致子代出現莖稈粗細、花色深淺等差異,此為變異。這種現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是生物進化和適應環境的基礎。22.【答案】錯誤【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散熱是為了讓物體快速降溫,需要加快熱傳遞而非減緩。熱傳遞的三種方式(傳導、對流、輻射)中,加快熱量散發需增強傳遞效率,例如給電腦 CPU 裝散熱片(利用金屬導熱加快傳導)、電風扇吹風(促進空氣對流),都是通過加速熱傳遞來降溫。減緩熱傳遞(如保溫杯)則是為了保溫,與散熱需求相悖。23.【答案】錯誤【知識點】微生物;微生物與健康【解析】【分析】新型冠狀病毒無癥狀感染者雖無明顯臨床癥狀,但體內攜帶病毒且可排出病毒,具有傳染性。研究表明,無癥狀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糞便等中可檢測到病毒,能通過飛沫、接觸等途徑傳播病毒,是疫情防控中需重點關注的傳染源,不可因其無癥狀而忽視其傳播風險。24.【答案】正確【知識點】棱鏡【解析】【分析】彩虹的形成與太陽密切相關。陽光進入雨滴時,因不同顏色光的折射角度不同而發生色散,分解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隨后在雨滴內反射,再從雨滴另一側折射而出,最終形成彩虹。沒有太陽光的照射,便無法產生這一光學現象。25.【答案】錯誤【知識點】光的反射【解析】【分析】 醫生戴的額鏡是凹面鏡,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而非折射。凹面鏡能將光線匯聚到病人的耳道內,通過反射增強耳道內的亮度,使醫生能更清楚地觀察內部情況。折射是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改變的現象,而額鏡的工作原理與折射無關,主要依靠反射來聚焦光線。26.【答案】錯誤【知識點】太陽能【解析】【分析】不同顏色的卡紙吸收太陽能的能力不同。顏色越深,對光的吸收率越高,如黑色卡紙能吸收各種波長的光,吸熱能力強;而淺色卡紙(如白色)會反射大部分光,吸熱能力弱。這是因為物體對光的吸收與反射特性和顏色相關,深色物體更易將光能轉化為熱能,故不同顏色卡紙的吸能能力存在差異。27.【答案】(1)D;A(2)C;B;A(3)高;低;熱傳導【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1)金屬是熱的良導體,加熱 D 處時,熱量通過熱傳導向兩端傳遞。離熱源 D 越近,熱量積累越多,溫度越高;離熱源越遠,熱量傳遞到此處時損耗越多,溫度越低。D 為直接加熱點,溫度最高;A 距離 D 最遠,熱量傳導至 A 處時最少,故溫度最低。(2)熱量從 D 處向兩端傳導, C離 D 最近,最先受熱達到蠟油熔點;B距離 D 比 C 遠,但比 A 近,熱量傳導至 C 處的時間晚于 B;A 離 D 最遠,熱量傳導最慢,蠟油熔化最晚。因此火柴掉落順序為 C→B→A。(3)熱是從金屬棒溫度較高的部分傳向了溫度較低的部分,這種傳遞熱的方式叫做熱傳導。熱傳導是指熱量通過直接接觸的物質微粒進行傳遞的方式,在金屬棒中,高溫區域的粒子因熱運動劇烈,會將能量傳遞給相鄰的低溫區域粒子,直至溫度均勻,這是固體中熱傳遞的主要方式。28.【答案】(要有箭頭指向)【知識點】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光照射到鏡子后,會發生反射,反射光和鏡面夾角與入射光和鏡面夾角相同。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湖北省隨州市廣水市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上學期期末科學試題(學生版).docx 湖北省隨州市廣水市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上學期期末科學試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