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湖北省隨州市廣水市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上學期期末科學試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湖北省隨州市廣水市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上學期期末科學試題

資源簡介

湖北省隨州市廣水市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上學期期末科學試題
1.(2025五上·廣水期末) 寒冷的冬天,我們會使用空調來增加室內的溫度。空調的傳熱方式屬于(  )。
A.熱傳遞 B.熱對流 C.熱輻射
【答案】B
【知識點】熱傳遞
【解析】【分析】熱對流是指流體(氣體或液體)通過宏觀流動實現熱量傳遞的方式。冬天空調運行時,內部加熱元件使空氣升溫,熱空氣密度減小上升,冷空氣密度大下沉,形成空氣循環流動,從而將熱量傳遞到室內各處,這種依靠空氣流動傳遞熱量的過程符合熱對流的特征。而熱傳遞是熱量傳遞的統稱,熱輻射則是通過電磁波傳熱,均不符合空調的工作原理。
2.(2025五上·廣水期末) 下列物質適合用作散熱材料的是(  )。
A.塑料 B.鐵 C.木材
【答案】B
【知識點】材料的導熱性
【解析】【分析】散熱材料需具備良好的導熱性,鐵作為金屬,其內部有自由電子,導熱能力較強,能快速傳導熱量,適合用于散熱場景。而塑料和木材屬于熱的不良導體,導熱性差,熱量難以通過它們快速散發,因此不適合作為散熱材料。
3.(2025五上·廣水期末)生活中有許多物體可以發光。下列不屬于光源的是 (  )。
A.皎潔的月光 B.火紅的太陽 C.燃燒的蠟燭
【答案】A
【知識點】光源
【解析】【分析】像點亮的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光并且正在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例如太陽、螢火蟲、點燃的蠟燭等。月亮不是光源,是反射的太陽光。
4.(2025五上·廣水期末) 科學家發現一塊恐龍頭骨化石,它的牙齒尖銳鋒利,這頭恐龍很可能以(  )為食。
A.樹葉 B.草 C.其他動物
【答案】C
【知識點】化石
【解析】【分析】尖銳鋒利的牙齒是肉食性動物的典型特征,這類牙齒便于撕咬、獵殺獵物,符合捕食其他動物的需求。而以樹葉、草等植物為食的恐龍,牙齒多呈葉狀或扁平狀,適合磨碎植物纖維,與化石呈現的特征不符。因此從牙齒形態判斷,該恐龍更可能是肉食性動物。
5.(2025五上·廣水期末) 日晷是古代人們用來計時的一種工具,通過觀察一根直直的桿子在太陽下的影子所在的位置,可知道時間。日晷計時利用了光的(  )。
A.反射 B.折射 C.直線傳播
【答案】C
【知識點】日晷
【解析】【分析】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日晷正是借助這一原理 —— 當太陽照射直桿時,光線被阻擋形成影子,且影子的位置會隨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移動。人們通過觀察影子在刻度盤上的位置,就能確定相應的時間。而光的反射是光線遇物體返回的現象,折射是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改變的現象,均與日晷的計時原理無關。
6.(2025五上·廣水期末) 我們常吃的蘑菇和木耳屬于(  )。
A.植物 B.動物 C.微生物
【答案】C
【知識點】微生物;微生物與健康
【解析】【分析】它們在分類學上屬于真菌界,而非植物或動物。真菌沒有葉綠素,無法進行光合作用,依靠吸收有機物生長,這與植物的自養方式不同。蘑菇和木耳的細胞結構、繁殖方式(如孢子生殖)也符合微生物特征。雖然它們肉眼可見,但在生物分類中仍歸屬于微生物范疇,區別于動物的異養攝食模式。
7.(2025五上·廣水期末) 被褥在太陽下曬一曬,敲打敲打,棉花蓬松,充滿空氣,蓋在身上格外暖和。這是因為(  )。
A.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
B.被子能發熱
C.保暖與棉花中充滿空氣無關
【答案】A
【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
【解析】【分析】被褥在太陽下曬后敲打使棉花蓬松充滿空氣,蓋著暖和是因為A: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空氣的導熱性差,當棉花間充滿空氣時,能形成多個隔熱層,有效阻礙身體熱量向外傳導,從而起到保溫作用。被子本身無法發熱(B 錯誤),而保暖恰恰依賴于棉花中空氣的隔熱效果(C 錯誤),蓬松的結構讓更多空氣留存,增強了保溫性能。
8.(2025五上·廣水期末) 通過代代相傳,后代的性狀差異會(  )。
A.越來越大 B.越來越小 C.保持不變
【答案】A
【知識點】變異;遺傳
【解析】【分析】生物在繁殖過程中會發生基因突變、基因重組等現象,這些變異會隨著世代傳遞不斷積累。同時,環境對性狀的選擇作用也會使不同個體間的差異逐漸顯現。即使最初差異較小,經過多代遺傳,變異的積累會導致后代性狀差異不斷擴大,而非保持不變或越來越小。因此,性狀差異通常呈逐漸增大的趨勢。
9.(2025五上·廣水期末) 通常,引起流行性感冒、肺炎的病原體是(  )。
A.乳酸菌 B.酵母菌 C.病毒
【答案】C
【知識點】微生物;微生物與健康
【解析】【分析】通常,引起流行性感冒、肺炎的病原體是病毒。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病毒侵入呼吸道黏膜后引發炎癥反應;肺炎的病原體雖包括細菌、真菌等,但病毒性肺炎(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也是常見類型。
10.(2025五上·廣水期末) 下面農業生產活動中,人們直接利用了太陽能的是(  )。
A.風干稻谷 B.噴灑農藥 C.晾曬稻谷
【答案】C
【知識點】太陽能
【解析】【分析】下面農業生產活動中,人們直接利用了太陽能的是C:晾曬稻谷。晾曬稻谷時,稻谷攤開在陽光下,陽光直射使稻谷中的水分吸熱蒸發,這是對太陽能的直接利用。
11.(2025五上·廣水期末) 動物的后代與親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細微的   。
【答案】不同
【知識點】變異;遺傳
【解析】【分析】動物的后代與親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細微的變異。這種現象源于生物遺傳過程中基因的傳遞與改變:親代通過生殖細胞將遺傳物質傳遞給后代,使后代保留親代的主要性狀(即遺傳);同時,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或環境影響等因素,會導致后代出現不同于親代的細微差異。例如,兩只毛色均為白色的家兔,可能生出帶有灰色斑點的幼兔,這種差異便是變異的體現。遺傳與變異共同推動著生物的繁衍與進化。
12.(2025五上·廣水期末)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   構成的。
【答案】細胞
【知識點】生物細胞
【解析】【分析】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根據有無成形細胞核可分為原核細胞(如細菌)和真核細胞(如動植物細胞)。單細胞生物(如草履蟲)依靠單個細胞完成全部生命活動,多細胞生物則通過細胞分化形成組織、器官等結構體系。而病毒不具備細胞結構,僅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遺傳物質組成,需寄生在活細胞內才能增殖,這是其區別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
13.(2025五上·廣水期末)我們在   下看到的一切難以用肉眼觀察的微小生物,統稱為   。
【答案】顯微鏡;微生物
【知識點】觀察身邊微小的物體;顯微鏡的結構與使用
【解析】【分析】微生物指個體難以用肉眼觀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統稱。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與人類關系密切。微生物是一群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用肉眼看不到而必須借助顯微境才能觀察到的一類生物。
14.(2025五上·廣水期末) 地面的空氣受熱后,熱空氣會    (填“上升”或“下降”),冷空氣會    (填“上升”或“下降”)。
【答案】上升;下降
【知識點】制作熱氣球;對流
【解析】【分析】空氣受熱后溫度升高,體積膨脹,密度減小,相比周圍冷空氣更輕,因此會向上運動;而冷空氣溫度較低,密度較大,重量更沉,會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動。這種冷熱空氣的對流運動,是形成風、天氣變化等自然現象的重要原因,例如海陸風、大氣環流等都與該原理相關。
15.(2025五上·廣水期末)“杯弓蛇影”這個成語所描述的物理現象主要是光的   。
【答案】反射
【知識點】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杯弓蛇影” 這個成語所描述的物理現象主要是光的反射。當光線照射到杯中的酒面或杯旁的弓時,弓的影像會通過光的反射作用,在酒液表面形成倒影,如同蛇的形狀。這屬于平面鏡成像原理,即光遇到光滑界面時發生反射,反射光線進入人眼后,使人誤以為看到了實際物體的虛像。該現象體現了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具體表現。
16.(2025五上·廣水期末) 萬物生長離不開太陽,太陽給與萬物的熱量是通過   方式傳遞。
【答案】熱輻射
【知識點】熱傳遞
【解析】【分析】萬物生長離不開太陽,太陽給與萬物的熱量是通過熱輻射方式傳遞。熱輻射是物體以電磁波形式向外傳遞能量的過程,太陽的能量以光和熱的形式通過太空真空環境傳播,無需介質。地球接收這些輻射后,部分被大氣、地面吸收轉化為熱能,維持生物生存所需溫度,驅動水循環、大氣運動等自然過程,是地球能量的根本來源。
17.(2025五上·廣水期末) 水和空氣的主要傳熱方式是熱傳導。(  )
【答案】錯誤
【知識點】熱傳遞
【解析】【分析】水和空氣的主要傳熱方式并非熱傳導,而是熱對流。熱傳導需要物體直接接觸,而水和空氣作為流體,更易通過分子間的相對運動傳遞熱量 —— 受熱部分流體密度減小上升,較冷部分下沉,形成循環流動(如燒水時水的翻滾、暖氣片附近空氣的對流)。雖然它們也能進行熱傳導,但效率遠低于熱對流,因此題干說法錯誤。
18.(2025五上·廣水期末) 所有的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病毒的環境中。(  )
【答案】錯誤
【知識點】微生物;微生物與健康
【解析】【分析】并非所有疾病都由病毒引起,細菌、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以及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如營養不良、環境污染)、自身免疫異常等均可能導致疾病(如肺炎可由細菌引起,糖尿病與遺傳和代謝相關)。雖然環境中確實存在病毒,但人體免疫系統及衛生防護措施可抵御部分病原體,題干表述過于絕對。
19.(2025五上·廣水期末) 利用反光板或凹面鏡可以更好地吸收光能。(  )
【答案】正確
【知識點】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反光板可通過反射光線集中光能,凹面鏡能將平行光匯聚于焦點,兩者均能增強特定區域的光強度,從而提升光能吸收效率。例如太陽能灶利用凹面鏡聚焦陽光加熱物體,攝影中反光板反射光線補光以優化光照效果,均體現了通過光學元件改善光能吸收的原理。
20.(2025五上·廣水期末) 用顯微鏡觀察標本裝片時,如果看到物像不夠明亮,需要轉動反光鏡對光。(  )
【答案】正確
【知識點】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用顯微鏡觀察時,若物像不夠明亮,轉動反光鏡(平面鏡或凹面鏡)可調節進光量。凹面鏡有聚光作用,能在光線較暗時增強亮度;光線較強時用平面鏡反射光線。通過調整反光鏡角度,可使更多光線經通光孔、物鏡進入鏡筒,改善視野亮度,便于清晰觀察標本。
21.(2025五上·廣水期末) 油菜的后代與親代的莖、葉、花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一些差異。(  )
【答案】正確
【知識點】變異;遺傳
【解析】【分析】油菜后代與親代的莖、葉、花表現出 “相似” 與 “差異”,是遺傳與變異共同作用的結果。親代通過基因傳遞使子代保留基本特征(如葉形、花的結構),此為遺傳;而環境影響或基因重組等會導致子代出現莖稈粗細、花色深淺等差異,此為變異。這種現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是生物進化和適應環境的基礎。
22.(2025五上·廣水期末) 生活中有時需要散熱,使物體的溫度盡快降下來,需要減緩熱傳遞。(  )
【答案】錯誤
【知識點】熱傳遞
【解析】【分析】散熱是為了讓物體快速降溫,需要加快熱傳遞而非減緩。熱傳遞的三種方式(傳導、對流、輻射)中,加快熱量散發需增強傳遞效率,例如給電腦 CPU 裝散熱片(利用金屬導熱加快傳導)、電風扇吹風(促進空氣對流),都是通過加速熱傳遞來降溫。減緩熱傳遞(如保溫杯)則是為了保溫,與散熱需求相悖。
23.(2025五上·廣水期末) 新型冠狀病毒無癥狀感染者沒有傳染性。(  )
【答案】錯誤
【知識點】微生物;微生物與健康
【解析】【分析】新型冠狀病毒無癥狀感染者雖無明顯臨床癥狀,但體內攜帶病毒且可排出病毒,具有傳染性。研究表明,無癥狀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糞便等中可檢測到病毒,能通過飛沫、接觸等途徑傳播病毒,是疫情防控中需重點關注的傳染源,不可因其無癥狀而忽視其傳播風險。
24.(2025五上·廣水期末) 彩虹的形成與太陽有關。(  )
【答案】正確
【知識點】棱鏡
【解析】【分析】彩虹的形成與太陽密切相關。陽光進入雨滴時,因不同顏色光的折射角度不同而發生色散,分解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隨后在雨滴內反射,再從雨滴另一側折射而出,最終形成彩虹。沒有太陽光的照射,便無法產生這一光學現象。
25.(2025五上·廣水期末) 醫生帶額鏡能給病人檢查耳朵,是利用了光的折射。(  )
【答案】錯誤
【知識點】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醫生戴的額鏡是凹面鏡,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而非折射。凹面鏡能將光線匯聚到病人的耳道內,通過反射增強耳道內的亮度,使醫生能更清楚地觀察內部情況。折射是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改變的現象,而額鏡的工作原理與折射無關,主要依靠反射來聚焦光線。
26.(2025五上·廣水期末) 不同顏色的卡紙,吸收太陽能的能力是一樣的。(  )
【答案】錯誤
【知識點】太陽能
【解析】【分析】不同顏色的卡紙吸收太陽能的能力不同。顏色越深,對光的吸收率越高,如黑色卡紙能吸收各種波長的光,吸熱能力強;而淺色卡紙(如白色)會反射大部分光,吸熱能力弱。這是因為物體對光的吸收與反射特性和顏色相關,深色物體更易將光能轉化為熱能,故不同顏色卡紙的吸能能力存在差異。
27.(2025五上·廣水期末) 在金屬棒的 A、B、C 三個位置分別用蠟油粘住一根火柴,然后用酒精燈在 D 處加熱金屬棒,如圖所示。
(1)用酒精燈給金屬棒加熱時,圖中 A、B、C、D 四處,   處的溫度最高,   處的溫度最低。
(2)蠟油受熱熔化后,火柴會從金屬棒上掉下來。   處的火柴最先掉下來,其次是   處的火柴,最后是   處的火柴。
(3)我認為,熱是從金屬棒溫度較   的部分傳向了溫度較   的部分,這種傳遞熱的方式叫做   。
【答案】(1)D;A
(2)C;B;A
(3)高;低;熱傳導
【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
【解析】【分析】(1)金屬是熱的良導體,加熱 D 處時,熱量通過熱傳導向兩端傳遞。離熱源 D 越近,熱量積累越多,溫度越高;離熱源越遠,熱量傳遞到此處時損耗越多,溫度越低。D 為直接加熱點,溫度最高;A 距離 D 最遠,熱量傳導至 A 處時最少,故溫度最低。
(2)熱量從 D 處向兩端傳導, C離 D 最近,最先受熱達到蠟油熔點;B距離 D 比 C 遠,但比 A 近,熱量傳導至 C 處的時間晚于 B;A 離 D 最遠,熱量傳導最慢,蠟油熔化最晚。因此火柴掉落順序為 C→B→A。
(3)熱是從金屬棒溫度較高的部分傳向了溫度較低的部分,這種傳遞熱的方式叫做熱傳導。熱傳導是指熱量通過直接接觸的物質微粒進行傳遞的方式,在金屬棒中,高溫區域的粒子因熱運動劇烈,會將能量傳遞給相鄰的低溫區域粒子,直至溫度均勻,這是固體中熱傳遞的主要方式。
28.(2025五上·廣水期末) 在研究光的反射實驗中,小明和他的同學們用三面鏡子,使光成功照射到“靶子”上。請你幫他畫出光的路線。
【答案】(要有箭頭指向)
【知識點】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照射到鏡子后,會發生反射,反射光和鏡面夾角與入射光和鏡面夾角相同。
1 / 1湖北省隨州市廣水市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上學期期末科學試題
1.(2025五上·廣水期末) 寒冷的冬天,我們會使用空調來增加室內的溫度。空調的傳熱方式屬于(  )。
A.熱傳遞 B.熱對流 C.熱輻射
2.(2025五上·廣水期末) 下列物質適合用作散熱材料的是(  )。
A.塑料 B.鐵 C.木材
3.(2025五上·廣水期末)生活中有許多物體可以發光。下列不屬于光源的是 (  )。
A.皎潔的月光 B.火紅的太陽 C.燃燒的蠟燭
4.(2025五上·廣水期末) 科學家發現一塊恐龍頭骨化石,它的牙齒尖銳鋒利,這頭恐龍很可能以(  )為食。
A.樹葉 B.草 C.其他動物
5.(2025五上·廣水期末) 日晷是古代人們用來計時的一種工具,通過觀察一根直直的桿子在太陽下的影子所在的位置,可知道時間。日晷計時利用了光的(  )。
A.反射 B.折射 C.直線傳播
6.(2025五上·廣水期末) 我們常吃的蘑菇和木耳屬于(  )。
A.植物 B.動物 C.微生物
7.(2025五上·廣水期末) 被褥在太陽下曬一曬,敲打敲打,棉花蓬松,充滿空氣,蓋在身上格外暖和。這是因為(  )。
A.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
B.被子能發熱
C.保暖與棉花中充滿空氣無關
8.(2025五上·廣水期末) 通過代代相傳,后代的性狀差異會(  )。
A.越來越大 B.越來越小 C.保持不變
9.(2025五上·廣水期末) 通常,引起流行性感冒、肺炎的病原體是(  )。
A.乳酸菌 B.酵母菌 C.病毒
10.(2025五上·廣水期末) 下面農業生產活動中,人們直接利用了太陽能的是(  )。
A.風干稻谷 B.噴灑農藥 C.晾曬稻谷
11.(2025五上·廣水期末) 動物的后代與親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細微的   。
12.(2025五上·廣水期末)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   構成的。
13.(2025五上·廣水期末)我們在   下看到的一切難以用肉眼觀察的微小生物,統稱為   。
14.(2025五上·廣水期末) 地面的空氣受熱后,熱空氣會    (填“上升”或“下降”),冷空氣會    (填“上升”或“下降”)。
15.(2025五上·廣水期末)“杯弓蛇影”這個成語所描述的物理現象主要是光的   。
16.(2025五上·廣水期末) 萬物生長離不開太陽,太陽給與萬物的熱量是通過   方式傳遞。
17.(2025五上·廣水期末) 水和空氣的主要傳熱方式是熱傳導。(  )
18.(2025五上·廣水期末) 所有的疾病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病毒的環境中。(  )
19.(2025五上·廣水期末) 利用反光板或凹面鏡可以更好地吸收光能。(  )
20.(2025五上·廣水期末) 用顯微鏡觀察標本裝片時,如果看到物像不夠明亮,需要轉動反光鏡對光。(  )
21.(2025五上·廣水期末) 油菜的后代與親代的莖、葉、花既有相似之處,又有一些差異。(  )
22.(2025五上·廣水期末) 生活中有時需要散熱,使物體的溫度盡快降下來,需要減緩熱傳遞。(  )
23.(2025五上·廣水期末) 新型冠狀病毒無癥狀感染者沒有傳染性。(  )
24.(2025五上·廣水期末) 彩虹的形成與太陽有關。(  )
25.(2025五上·廣水期末) 醫生帶額鏡能給病人檢查耳朵,是利用了光的折射。(  )
26.(2025五上·廣水期末) 不同顏色的卡紙,吸收太陽能的能力是一樣的。(  )
27.(2025五上·廣水期末) 在金屬棒的 A、B、C 三個位置分別用蠟油粘住一根火柴,然后用酒精燈在 D 處加熱金屬棒,如圖所示。
(1)用酒精燈給金屬棒加熱時,圖中 A、B、C、D 四處,   處的溫度最高,   處的溫度最低。
(2)蠟油受熱熔化后,火柴會從金屬棒上掉下來。   處的火柴最先掉下來,其次是   處的火柴,最后是   處的火柴。
(3)我認為,熱是從金屬棒溫度較   的部分傳向了溫度較   的部分,這種傳遞熱的方式叫做   。
28.(2025五上·廣水期末) 在研究光的反射實驗中,小明和他的同學們用三面鏡子,使光成功照射到“靶子”上。請你幫他畫出光的路線。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熱傳遞
【解析】【分析】熱對流是指流體(氣體或液體)通過宏觀流動實現熱量傳遞的方式。冬天空調運行時,內部加熱元件使空氣升溫,熱空氣密度減小上升,冷空氣密度大下沉,形成空氣循環流動,從而將熱量傳遞到室內各處,這種依靠空氣流動傳遞熱量的過程符合熱對流的特征。而熱傳遞是熱量傳遞的統稱,熱輻射則是通過電磁波傳熱,均不符合空調的工作原理。
2.【答案】B
【知識點】材料的導熱性
【解析】【分析】散熱材料需具備良好的導熱性,鐵作為金屬,其內部有自由電子,導熱能力較強,能快速傳導熱量,適合用于散熱場景。而塑料和木材屬于熱的不良導體,導熱性差,熱量難以通過它們快速散發,因此不適合作為散熱材料。
3.【答案】A
【知識點】光源
【解析】【分析】像點亮的電燈這樣可以自己發光并且正在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例如太陽、螢火蟲、點燃的蠟燭等。月亮不是光源,是反射的太陽光。
4.【答案】C
【知識點】化石
【解析】【分析】尖銳鋒利的牙齒是肉食性動物的典型特征,這類牙齒便于撕咬、獵殺獵物,符合捕食其他動物的需求。而以樹葉、草等植物為食的恐龍,牙齒多呈葉狀或扁平狀,適合磨碎植物纖維,與化石呈現的特征不符。因此從牙齒形態判斷,該恐龍更可能是肉食性動物。
5.【答案】C
【知識點】日晷
【解析】【分析】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日晷正是借助這一原理 —— 當太陽照射直桿時,光線被阻擋形成影子,且影子的位置會隨太陽在天空中的位置變化而移動。人們通過觀察影子在刻度盤上的位置,就能確定相應的時間。而光的反射是光線遇物體返回的現象,折射是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改變的現象,均與日晷的計時原理無關。
6.【答案】C
【知識點】微生物;微生物與健康
【解析】【分析】它們在分類學上屬于真菌界,而非植物或動物。真菌沒有葉綠素,無法進行光合作用,依靠吸收有機物生長,這與植物的自養方式不同。蘑菇和木耳的細胞結構、繁殖方式(如孢子生殖)也符合微生物特征。雖然它們肉眼可見,但在生物分類中仍歸屬于微生物范疇,區別于動物的異養攝食模式。
7.【答案】A
【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
【解析】【分析】被褥在太陽下曬后敲打使棉花蓬松充滿空氣,蓋著暖和是因為A: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空氣的導熱性差,當棉花間充滿空氣時,能形成多個隔熱層,有效阻礙身體熱量向外傳導,從而起到保溫作用。被子本身無法發熱(B 錯誤),而保暖恰恰依賴于棉花中空氣的隔熱效果(C 錯誤),蓬松的結構讓更多空氣留存,增強了保溫性能。
8.【答案】A
【知識點】變異;遺傳
【解析】【分析】生物在繁殖過程中會發生基因突變、基因重組等現象,這些變異會隨著世代傳遞不斷積累。同時,環境對性狀的選擇作用也會使不同個體間的差異逐漸顯現。即使最初差異較小,經過多代遺傳,變異的積累會導致后代性狀差異不斷擴大,而非保持不變或越來越小。因此,性狀差異通常呈逐漸增大的趨勢。
9.【答案】C
【知識點】微生物;微生物與健康
【解析】【分析】通常,引起流行性感冒、肺炎的病原體是病毒。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病毒侵入呼吸道黏膜后引發炎癥反應;肺炎的病原體雖包括細菌、真菌等,但病毒性肺炎(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等)也是常見類型。
10.【答案】C
【知識點】太陽能
【解析】【分析】下面農業生產活動中,人們直接利用了太陽能的是C:晾曬稻谷。晾曬稻谷時,稻谷攤開在陽光下,陽光直射使稻谷中的水分吸熱蒸發,這是對太陽能的直接利用。
11.【答案】不同
【知識點】變異;遺傳
【解析】【分析】動物的后代與親代非常相似,但也有一些細微的變異。這種現象源于生物遺傳過程中基因的傳遞與改變:親代通過生殖細胞將遺傳物質傳遞給后代,使后代保留親代的主要性狀(即遺傳);同時,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或環境影響等因素,會導致后代出現不同于親代的細微差異。例如,兩只毛色均為白色的家兔,可能生出帶有灰色斑點的幼兔,這種差異便是變異的體現。遺傳與變異共同推動著生物的繁衍與進化。
12.【答案】細胞
【知識點】生物細胞
【解析】【分析】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根據有無成形細胞核可分為原核細胞(如細菌)和真核細胞(如動植物細胞)。單細胞生物(如草履蟲)依靠單個細胞完成全部生命活動,多細胞生物則通過細胞分化形成組織、器官等結構體系。而病毒不具備細胞結構,僅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遺傳物質組成,需寄生在活細胞內才能增殖,這是其區別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
13.【答案】顯微鏡;微生物
【知識點】觀察身邊微小的物體;顯微鏡的結構與使用
【解析】【分析】微生物指個體難以用肉眼觀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統稱。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與人類關系密切。微生物是一群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用肉眼看不到而必須借助顯微境才能觀察到的一類生物。
14.【答案】上升;下降
【知識點】制作熱氣球;對流
【解析】【分析】空氣受熱后溫度升高,體積膨脹,密度減小,相比周圍冷空氣更輕,因此會向上運動;而冷空氣溫度較低,密度較大,重量更沉,會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動。這種冷熱空氣的對流運動,是形成風、天氣變化等自然現象的重要原因,例如海陸風、大氣環流等都與該原理相關。
15.【答案】反射
【知識點】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杯弓蛇影” 這個成語所描述的物理現象主要是光的反射。當光線照射到杯中的酒面或杯旁的弓時,弓的影像會通過光的反射作用,在酒液表面形成倒影,如同蛇的形狀。這屬于平面鏡成像原理,即光遇到光滑界面時發生反射,反射光線進入人眼后,使人誤以為看到了實際物體的虛像。該現象體現了光的反射在生活中的具體表現。
16.【答案】熱輻射
【知識點】熱傳遞
【解析】【分析】萬物生長離不開太陽,太陽給與萬物的熱量是通過熱輻射方式傳遞。熱輻射是物體以電磁波形式向外傳遞能量的過程,太陽的能量以光和熱的形式通過太空真空環境傳播,無需介質。地球接收這些輻射后,部分被大氣、地面吸收轉化為熱能,維持生物生存所需溫度,驅動水循環、大氣運動等自然過程,是地球能量的根本來源。
17.【答案】錯誤
【知識點】熱傳遞
【解析】【分析】水和空氣的主要傳熱方式并非熱傳導,而是熱對流。熱傳導需要物體直接接觸,而水和空氣作為流體,更易通過分子間的相對運動傳遞熱量 —— 受熱部分流體密度減小上升,較冷部分下沉,形成循環流動(如燒水時水的翻滾、暖氣片附近空氣的對流)。雖然它們也能進行熱傳導,但效率遠低于熱對流,因此題干說法錯誤。
18.【答案】錯誤
【知識點】微生物;微生物與健康
【解析】【分析】并非所有疾病都由病毒引起,細菌、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以及遺傳因素、環境因素(如營養不良、環境污染)、自身免疫異常等均可能導致疾病(如肺炎可由細菌引起,糖尿病與遺傳和代謝相關)。雖然環境中確實存在病毒,但人體免疫系統及衛生防護措施可抵御部分病原體,題干表述過于絕對。
19.【答案】正確
【知識點】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反光板可通過反射光線集中光能,凹面鏡能將平行光匯聚于焦點,兩者均能增強特定區域的光強度,從而提升光能吸收效率。例如太陽能灶利用凹面鏡聚焦陽光加熱物體,攝影中反光板反射光線補光以優化光照效果,均體現了通過光學元件改善光能吸收的原理。
20.【答案】正確
【知識點】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用顯微鏡觀察時,若物像不夠明亮,轉動反光鏡(平面鏡或凹面鏡)可調節進光量。凹面鏡有聚光作用,能在光線較暗時增強亮度;光線較強時用平面鏡反射光線。通過調整反光鏡角度,可使更多光線經通光孔、物鏡進入鏡筒,改善視野亮度,便于清晰觀察標本。
21.【答案】正確
【知識點】變異;遺傳
【解析】【分析】油菜后代與親代的莖、葉、花表現出 “相似” 與 “差異”,是遺傳與變異共同作用的結果。親代通過基因傳遞使子代保留基本特征(如葉形、花的結構),此為遺傳;而環境影響或基因重組等會導致子代出現莖稈粗細、花色深淺等差異,此為變異。這種現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是生物進化和適應環境的基礎。
22.【答案】錯誤
【知識點】熱傳遞
【解析】【分析】散熱是為了讓物體快速降溫,需要加快熱傳遞而非減緩。熱傳遞的三種方式(傳導、對流、輻射)中,加快熱量散發需增強傳遞效率,例如給電腦 CPU 裝散熱片(利用金屬導熱加快傳導)、電風扇吹風(促進空氣對流),都是通過加速熱傳遞來降溫。減緩熱傳遞(如保溫杯)則是為了保溫,與散熱需求相悖。
23.【答案】錯誤
【知識點】微生物;微生物與健康
【解析】【分析】新型冠狀病毒無癥狀感染者雖無明顯臨床癥狀,但體內攜帶病毒且可排出病毒,具有傳染性。研究表明,無癥狀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糞便等中可檢測到病毒,能通過飛沫、接觸等途徑傳播病毒,是疫情防控中需重點關注的傳染源,不可因其無癥狀而忽視其傳播風險。
24.【答案】正確
【知識點】棱鏡
【解析】【分析】彩虹的形成與太陽密切相關。陽光進入雨滴時,因不同顏色光的折射角度不同而發生色散,分解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色光,隨后在雨滴內反射,再從雨滴另一側折射而出,最終形成彩虹。沒有太陽光的照射,便無法產生這一光學現象。
25.【答案】錯誤
【知識點】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 醫生戴的額鏡是凹面鏡,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而非折射。凹面鏡能將光線匯聚到病人的耳道內,通過反射增強耳道內的亮度,使醫生能更清楚地觀察內部情況。折射是光從一種介質進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改變的現象,而額鏡的工作原理與折射無關,主要依靠反射來聚焦光線。
26.【答案】錯誤
【知識點】太陽能
【解析】【分析】不同顏色的卡紙吸收太陽能的能力不同。顏色越深,對光的吸收率越高,如黑色卡紙能吸收各種波長的光,吸熱能力強;而淺色卡紙(如白色)會反射大部分光,吸熱能力弱。這是因為物體對光的吸收與反射特性和顏色相關,深色物體更易將光能轉化為熱能,故不同顏色卡紙的吸能能力存在差異。
27.【答案】(1)D;A
(2)C;B;A
(3)高;低;熱傳導
【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
【解析】【分析】(1)金屬是熱的良導體,加熱 D 處時,熱量通過熱傳導向兩端傳遞。離熱源 D 越近,熱量積累越多,溫度越高;離熱源越遠,熱量傳遞到此處時損耗越多,溫度越低。D 為直接加熱點,溫度最高;A 距離 D 最遠,熱量傳導至 A 處時最少,故溫度最低。
(2)熱量從 D 處向兩端傳導, C離 D 最近,最先受熱達到蠟油熔點;B距離 D 比 C 遠,但比 A 近,熱量傳導至 C 處的時間晚于 B;A 離 D 最遠,熱量傳導最慢,蠟油熔化最晚。因此火柴掉落順序為 C→B→A。
(3)熱是從金屬棒溫度較高的部分傳向了溫度較低的部分,這種傳遞熱的方式叫做熱傳導。熱傳導是指熱量通過直接接觸的物質微粒進行傳遞的方式,在金屬棒中,高溫區域的粒子因熱運動劇烈,會將能量傳遞給相鄰的低溫區域粒子,直至溫度均勻,這是固體中熱傳遞的主要方式。
28.【答案】(要有箭頭指向)
【知識點】光的反射
【解析】【分析】光照射到鏡子后,會發生反射,反射光和鏡面夾角與入射光和鏡面夾角相同。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乡县| 厦门市| 呼图壁县| 长武县| 包头市| 钦州市| 石狮市| 周口市| 乌兰察布市| 馆陶县| 乌海市| 邵武市| 新津县| 宁陵县| 察哈| 德江县| 永康市| 康平县| 梁河县| 溧水县| 临高县| 台中县| 陈巴尔虎旗| 白山市| 唐河县| 呈贡县| 九龙城区| 咸丰县| 登封市| 惠水县| 公安县| 德钦县| 边坝县| 田阳县| 微山县| 台北县| 德庆县| 双城市| 长垣县| 揭东县| 道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