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認識平均分” 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學生能理解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份分得同樣多;能判斷給定的分法是否為平均分。2、通過分一分、擺一擺、說一說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3、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公平意識。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理解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的方法。教學難點:在實際操作中,能正確地進行平均分,并能運用平均分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三、教學準備教師準備:不同數量的糖果、小棒、卡片等教具;用于記錄學生分法的空白卡片。學生準備:每人準備 10 根小棒、6 個圓片等學具。四、教學方式情境教學法:創設分糖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數學問題的產生,從而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實踐操作法:引導學生通過動手分一分、擺一擺等活動,親身體驗平均分的過程,在操作中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概念和方法。小組合作學習法: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合作交流,讓學生在小組中相互學習、相互啟發,共同探索平均分的多種分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啟發式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問、引導學生思考等方式,啟發學生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五、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些糖果,想要分給兩個小朋友。大家想一想,怎么分才好呢?現在老師把這 6 顆糖果分給這兩位小朋友,大家仔細看老師的分法。老師先給一個小朋友 1 顆,另一個小朋友 5 顆,這樣分可以嗎?(觀察學生反應)有的同學搖頭了,那我們再來試試其他分法。這次老師給一個小朋友 2 顆,另一個小朋友 4 顆,這樣分呢?(再次觀察學生反應)好像還是有同學覺得不太公平。那到底怎么分才公平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分東西的學問。(二)探究新知初步感知平均分引導學生思考:把 6 顆糖果分給兩個小朋友,怎樣分才公平呢?讓學生先自己想一想,然后用手中的小棒代替糖果,試著分一分。學生操作后,指名上臺展示分法。可能會出現一人 3 顆的分法,教師及時肯定這種分法,并提問:為什么這樣分公平呢?引導學生說出因為每人分得的糖果同樣多。教師總結: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就叫做平均分。(板書: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深入理解平均分提出問題:將 6 顆糖果分成 3 份,你能有哪些分法呢?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圓片代替糖果進行分一分,并把分法記錄在空白卡片上。小組活動結束后,各小組派代表上臺展示分法。可能出現的分法有:1、1、4;1、2、3;2、2、2 等。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分法,判斷哪些是平均分,哪些不是平均分,并說明理由。重點讓學生理解只要有一份與其他份不是同樣多,就不叫平均分。再次強調平均分的概念,讓學生說一說在這些分法中,為什么只有 2、2、2 這種分法是平均分。鞏固平均分的概念教師說一些分東西的情況,讓學生判斷是不是平均分。如:把 8 個蘋果分成 4 份,每份 2 個;把 5 個橘子分給 3 個人,一人 1 個,一人 2 個,一人 2 個等。讓學生通過判斷,進一步加深對平均分概念的理解。(三)課堂練習基礎練習1、把12張卡通圖片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哪種分法是正確的?在括號里畫“√”。2、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號里畫“√”提高練習1、一共有( )片楓葉,每( )片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2、把 9 朵花平均分給 3 個小朋友,有幾種不同的分法?(要求每個小朋友至少分到 1 朵花)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通過實際操作找出所有分法,并記錄下來。拓展練習1、媽媽買了 18 個蘋果,要分給家里的 3 個人,每個人至少分 5 個,有幾種分法?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滿足條件的情況下進行平均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2、有一些糖果,比 20 顆多,比 30 顆少,平均分給 6 個小朋友,正好分完。這些糖果有多少顆?讓學生根據平均分的概念和乘法口訣來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四)課堂總結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提問: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什么是平均分?你能舉例說明嗎?讓學生自由發言,總結平均分的概念和特點。教師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補充和完善,強調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發現更多的平均分現象,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五)布置作業讓學生回家后,幫爸爸媽媽分一分水果或其他物品,并用自己的話向家長解釋什么是平均分。完成課本上相關的練習題,鞏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六、教學反思在 “認識平均分” 的教學中,通過創設分糖果情境、組織學生動手操作與小組討論,學生對平均分概念的理解較為深刻,能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判斷分法是否公平。但教學中也存在不足,小組討論時,部分學生主導討論,少數學生參與度低,后續應注重引導每個學生都積極表達。練習環節,拓展練習難度較高,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理解困難,今后需更好地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分層設計練習。同時,在引導學生從具體操作向抽象思維過渡方面,還可增加更多實例,幫助學生建立更系統的數學認知結構,提升教學效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