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蘇教版六年級科學下冊期末檢測卷(四)時間:60分鐘 滿分:100分題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總分 等級得分一、填空題(24分)1.瓦特利用_____________轉化原理,將熱能轉化為機械能。2.石油的主要產品是_____________,它是大多數汽車、飛機火車和輪船的_____________。3.風谷車,又稱風車,可借助_____________的力量將飽滿的稻粒和癟粒稻殼分開。4.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它對人類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至關重要。(第4題) (第6題)5.在自然條件下,某一區域生存的生物是一個_____________的整體。6.化學變化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如上圖)可以創造各種各樣的色彩,美化我們的生活;可以生產_____________,幫助我們恢復健康;可以制造_____________,方便飲用水的攜帶;可以開發新的清潔能源等。7.隨著人們對能源問題的關注,電動汽車使用越來越廣泛。電動汽車在行駛中將_____________能轉化成_____________能。8.如果一個生物種群是_____________的,那么能適應環境變化的個體通常會更多,這就確保了物種的延續,這也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二、選擇題(32分)9.下面事例中,屬于利用生物能的是( )。A.抽水機抽水 B.植物的光合作用C.電燈發光 D.秸稈燃燒10.下列對應錯誤的是( )。A.用手反復彎折一段鐵絲,彎折處變熱——機械能轉化為熱能B.給手機充電——電能轉化為化學能C.塑料梳子梳頭,頭發會隨梳子飄起來——機械能轉化為熱能D.植物的光合作用——光能轉化為化學能11.小明做了一個水果電池,在檸檬上分別插入兩片金屬,再把金屬順次連接起來,接上LED燈泡,燈泡亮了(如右圖),在這個過程中能量發生的變化是 ( )。A.電能轉化為光能B.光能轉化為電能C.化學能轉化為光能D.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電能再轉化為光能12.如右圖所示,關于電磁鐵的說法正確的是( )。A.改變電流方向可以改變磁力大小B.增加線圈圈數可以改變釘尖的磁極C.該電磁鐵靠近回形針,回形針會被吸起D.斷開電池后,不會影響釘尖的磁性13.“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句詩描繪出牛羊適合生活的地方是( )。A.茂密的森林 B.遼闊的草原 C.茫茫的沙漠 D.蔚藍的天空14.以下關于食物鏈、食物網和生態系統的說法,正確的是( )。A.食物鏈只包含兩種生物,即被吃的植物和吃植物的動物B.食物網中的生物數量是固定的,不會因環境變化而改變C.生態系統包括群落和它們生活的非生物環境D.在一個森林生態系統中,一般存在一條食物鏈15.以下不屬于人類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所采取的措施的是( )。A.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瀕危物種 B.建立動物精子庫C.多引進外來物種 D.頒布相關法律法規16.通過研究龐大的猛犸象化石,我們可以推測它是一種能適應( )環境的動物。A.特別炎熱 B.特別寒冷 C.四季如春 D.溫暖濕潤17.果農種植果樹,并把果實售賣出去,這主要是利用了這些植物的( );人們通過不同的方式培育出品種繁多的金魚,這主要是利用它的欣賞價值。A.食用價值 B.欣賞價值 C.經濟價值 D.藥用價值18.我們的大地之下蘊藏著許多寶藏,科學家推斷“煤可能是由古代植物經過復雜變化形成的”。下列證據最有說服力的是( )。A.煤大多數是黑色或褐色的,而木頭燒焦后也是這種顏色B.煤塊里會發現植物枝葉或樹干的痕跡C.敲打煤塊,很容易碎裂D.木頭可以燃燒,而煤也是可以燃燒的19.下列不屬于新能源的是( )。A.地熱 B.風 C.潮汐 D.天然氣20.在生活中,下列不屬于節約能源的行為是( )。A.使用節能燈管 B.把空調溫度調得很低C.步行上學 D.隨手關燈21.滇池曾經是我國污染最嚴重的湖泊之一,經過治理后煥發勃勃生機。下列屬于治理水域污染的有效措施的有( )。①治理周邊污染源 ②生態清淤 ③控制水面交通 ④生活污水隨意排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2.下列行為中,( )是防治空氣污染的有效行動。A.野外焚燒秸稈 B.廚房安裝油煙凈化器C.露天夜宵燒烤 D.出行只開私家車23.下列人類的行為中,會導致生物多樣性銳減的是( )。①大量捕獵動物 ②隨意排放污水 ③拒食野生動物 ④修建動物通道 ⑤退耕還林⑥過度開荒導致水土流失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②⑥ D.③④⑤24.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物種滅絕一段時間后還可以再生B.為了增加我國物種的多樣性,應引入各地不同的生物C.與人類沒有直接利益關系的生物也要保留下來D.珍稀動植物沒有人類保護也不會滅亡三、判斷題(10分)25.點燃酒精燈時,酒精的化學能只轉化成唯一一種光能。( )26.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涉及了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 )27.過度放牧和大量噴灑農藥都會破壞生態平衡。( )28. 如果食物鏈斷了,就會導致自然界的生態平衡遭受破壞。( )29.食物鏈的源頭一定是綠色植物。( )30.化學變化既能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也能對環境造成破壞。( )31.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是導致大氣層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 )32.秸稈的焚燒可以廢除垃圾,不會造成空氣污染。( )33.水里有泥沙沉淀說明水體受到污染。( )34.對于一些古生物,科學家找不到它們的現代近親,所以推斷它們已經滅絕。( )四、連線題(5分)35.把能量轉化形式和對應的項目用直線連起來。燃燒煤 太陽能轉化成熱能電動機工作 化學能轉化成熱能熱電廠發電機發電 電能轉化成機械能風力發電機 熱能轉化成電能太陽能熱水器 風能轉化成電能五、解答題(9分)36.周末,樂樂媽媽要清洗家人的衣服。從節約能源,保護環境的角度,請你給樂樂媽媽提出切實可行的洗衣建議。37.“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個成語,存在著怎樣的食物關系,請你寫出一條食物鏈。并標注誰是生產者,誰是消費者?六、實驗探究題(10分)38.大氣污染正影響著每個人的健康,減少大氣污染是當前環境保護的一個重要課題。(1)產生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動物呼吸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B.火山噴發產生大量的有害氣體.C.工業生產、汽車等排放的廢氣(2)下列出行方式最有利于減少大氣污染的是( )。A.騎自行車 B.駕駛小汽車 C.乘公交車(3)下列發電方式造成大氣污染最嚴重的是( )。A.燃煤發電 B.水力發電 C.太陽能發電(4)新房子裝修完后,一般要空置幾個月才能入住,這主要是因為( )。A.新買的電器會產生輻射B.水泥、石灰等建材會排放出有害氣體C.油漆、膠水等會排放出有毒氣體(5)地球大氣層的平均溫度不斷上升。報刊上常說,二氧化碳排放增加,是20世紀氣溫上升的主要原因。如圖是20世紀二氧化碳排放量與每年大氣平均氣溫變化曲線圖。根據曲線圖,你認為大氣平均氣溫升高與二氧化碳排放有關嗎 為什么 七、綜合題(10分)39. 2020年12月,15頭原本生活在西雙版納州勐養子保護區的亞洲象,一路向北遷徙,進入玉溪峨山彝族自治縣境內,距離昆明不到100公里。歷史上,亞洲象曾在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的廣闊地區棲息繁衍。在距今3000—4000年前的河南安陽殷墟遺址中,就發現了亞洲象遺骨。到17世紀大象在嶺南、廣西等地絕跡,此后僅分布于云南。據云南省林業專家介紹,封山育林的加強使保護區內植被逐漸茂密,林下食物減少,不利于亞洲象覓食和活動。加上人類生產活動占據亞洲象偏愛的低海拔地段,保護區成孤島狀態。同時,近年來亞洲象種群數量在不斷增加,活動范圍不斷擴展。大象取食、糟蹋農作物與經濟作物,損毀農地與農田設施,侵入居民家中盜食糧食并損毀民房、農機具、物資,甚至危及人的生命。(1)下列行為不可能是大象遷徙的原因的是( )。A.尋找食物 B.尋找棲息地 C.躲避天敵 D.氣候變化(2)亞洲象和猛犸象有共同的祖先,但是它們的身體有很多的不同,這是因為 (填“遺傳”或“變異”)造成的。(3)如圖是猛犸象復原圖和大象的圖片,從圖中我們可以發現猛犸象與大象有許多相同的特點,請寫出2點主要相同特征。 。(4)根據大象的生活習性,我們可以推測早在4000年前,河南地區的環境可能是( )的。A.溫暖濕潤 B.溫暖干旱 C.寒冷濕潤 D.寒冷干旱(5)保護生物多樣性已經成為人類的共識。那么,如何更好地與亞洲象和平共處,請根據上文的信息提出合理的建議。 。參考答案1.能量【解析】能量有電能、熱能、光能、聲能等不同的形式。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瓦特利用能量轉化原理,將熱能轉化為機械能。2.燃油 燃料【解析】礦產資源是重要的能源礦產,是社會生產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石油是最重要的工業燃料,從石油中提煉出來的汽油是大多數汽車、飛機火車和輪船的燃料。3.風【解析】風谷車,又稱風車,在傳統農業中確實發揮了重要作用。它主要借助風力的力量,將飽滿的稻粒和癟粒稻殼有效分開。4.健康 生存【解析】每一個物種都是獨一無二的。多種多樣的生物具有不同的價值。保護生物多樣性已經成為人類共同的話題。生物多樣性對人類的健康和生存至關重要。生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形成復雜的、互相聯系的生態系統,提供了所有生命賴以生存的條件。故答案為:健康;生存。5.平衡【解析】在自然條件下,某一區域生存的生物是一個和諧共生的整體。 在一定區域內,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復雜的相互關系,包括捕食、競爭、共生、寄生等。它們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共同構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生態系統,在這個系統中和諧共生,維持著生態平衡。6.藥物 礦泉水瓶【解析】化學變化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可以創造各種各樣的色彩,美化我們的生活;可以生產藥物,幫助我們恢復健康;可以制造礦泉水瓶,方便飲用水的攜帶;可以開發新的清潔能源等。綠色植物通過化學變化可以制造氧氣,增加了大氣層中氧氣的含量。故答案為:藥物;礦泉水瓶。7.電 動【解析】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電動汽車使用電池,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8.多樣性【解析】地球是我們美麗的家園,各種各樣的生物,在這個家園中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它們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著。生物只有適應環境的變化才能生存下來。如果一個生物種群是多樣性的,那么能適應環境變化的個體可能就更多,這就確保了物種的延續。而某一物種的消失,很可能會影響到其他相關生物的生存,從而影響整個生態系統。所以,我們要保護好生物多樣性。9.D【解析】生物能是以生物為載體將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的一種能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其蘊藏量極大,僅地球上的植物,每年生產量就相當于目前人類消耗礦物能的20倍。在各種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質是貯存的太陽能,更是一種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轉化成常規的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 。秸稈燃燒屬于利用生物能。10.C【解析】塑料梳子梳頭,頭發會隨梳子飄起來,這是因為塑料梳子與頭發相互摩擦時,電子發生轉移,使梳子和頭發帶上了異種電荷,根據異種電荷相互吸引的原理,頭發會隨梳子飄起來,這個過程中發生的是摩擦起電現象,能量轉化主要是機械能轉化為電能(靜電能),而不是機械能轉化為熱能,所以該選項的對應是錯誤的,C 選項符合題意。11.D【解析】生活中能量的形式多種多樣,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小明做了一個水果電池,在檸檬上分別插入兩片金屬,再把金屬順次連接起來,接上LED燈泡,燈泡亮了(如圖),在這個過程中能量發生的變化是化學能轉化為電能,電能再轉化為光能。12.C【解析】電磁鐵通電后具有磁性,能夠吸引鐵磁性物質,回形針是鐵磁性物質,所以該電磁鐵靠近回形針,回形針會被吸引。13.B【解析】各種生物都喜歡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不同的生物對環境有不同的要求。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是多方面的,生物只有適應環境才能夠生存。“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句詩描繪出牛羊適合生活的地方是遼闊的草原。14.C【解析】A.食物鏈可以包含多種生物,通常從一個生產者(如植物)開始,然后是初級消費者(食草動物),接著是次級消費者(食肉動物),甚至更高級的消費者。不符合題意;B.食物網中的生物數量會因環境變化、生物間的相互作用、人類活動等因素而發生變化。不符合題意;C.生態系統是由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以及它們所依賴的非生物環境(如土壤、水、氣候等)組成的。符合題意;D.在一個森林生態系統中,通常存在多條食物鏈,這些食物鏈相互關聯,形成復雜的食物網。不符合題意。15.C【解析】目前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正在采取的措施: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瀕危物種;建立生物種子庫和花粉庫;建立動物精子庫;頒布相關法律法規。多引進外來物種會打破當地的生態平衡,不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16.B【解析】猛犸象是一種適應寒冷氣候的動物,從猛犸象化石以及相關研究可知,猛犸象具有厚而多毛的外皮,還有大量的皮下脂肪,這些身體特征有助于它們在寒冷的環境中保持體溫,減少熱量散失。 猛犸象主要生活在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早期的寒冷地區,如北極圈附近。當時的地球氣候較為寒冷,存在大面積的冰川和凍土,這樣的環境塑造了猛犸象適應寒冷的特性。17.C【解析】果農種植果樹并售賣果實,主要目的是獲得經濟收益。果實雖然有食用價值,但果農將其作為商品出售,重點在于通過銷售獲得經濟回報,體現的是果樹的經濟價值。題干中明確提到人們培育金魚主要是利用其欣賞價值,與果樹利用經濟價值形成對比,進一步說明此處應選經濟價值,而不是食用價值、欣賞價值或藥用價值。18.B【解析】煤塊里會發現植物枝葉或樹干的痕跡。這一證據非常有力,因為在煤塊中發現了植物的具體形態痕跡,直接表明煤與古代植物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很有可能是古代植物經過漫長的地質過程和復雜變化形成了煤,所以該選項最有說服力。19.D【解析】天然氣屬于化石燃料, 不屬于新能源。 人們正在利用和開發的新能源包括太陽能、 核能、 風能、 地熱能、 潮汐能、 生物質能等。 在這些選項中, 風能和地熱能被視為清潔、 無污染的新能源, 而天然氣作為化石燃料, 不屬于新能源的范疇。20.B【解析】世界性的能源問題主要表現為能源短缺和供需矛盾造成的能源危機,所以世界各國都提出要節約能源。使用節能燈管、步行上學、隨手關燈,屬于節約能源的行為;把空調溫度調得很低,是浪費能源的行為。21.A【解析】水污染主要由人類活動產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它包括工業污染源,農業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為了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污染,我們可以對污水進行科學處理,合理開采地下水,治理周邊水污染源,實施雨污分流,控制水面交通,打造生活區的排污管道,杜絕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從外流域引水等;A符合題意。22.B【解析】廚房油煙凈化器是一種用來處理廚房油煙的設備,它可以有效地減少油煙的排放,對于防治空氣污染有著積極的作用。而焚燒秸稈、出行只開私家車和露天夜宵燒烤則會對空氣造成嚴重的污染,應該盡量避免或減少這些行為。23.C【解析】①大量捕獵動物:會直接導致物種數量減少,破壞生態平衡,許多物種可能因過度捕獵而瀕臨滅絕,從而使生物多樣性銳減。 ②隨意排放污水:會造成水體污染,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導致大量水生生物死亡,還會通過食物鏈的傳遞影響其他生物,對生物多樣性造成嚴重破壞。 ③拒食野生動物:有助于保護野生動物,減少對它們的捕殺壓力,有利于維護生物多樣性,不符合題意。④修建動物通道:可以減少人類活動對動物棲息地的分割和干擾,方便動物的遷徙和活動,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不符合題意。 ⑤退耕還林:能增加森林面積,改善生態環境,為生物提供更多的棲息地和食物資源,有利于生物多樣性保護,不符合題意。 ⑥過度開荒導致水土流失:會破壞植被,使土地退化,許多生物失去生存空間和適宜的環境,導致物種數量減少,生物多樣性降低。 所以①②⑥會導致生物多樣性銳減。24.C【解析】我國的幅員遼闊,氣候多樣,生物資源非常豐富。但是,由于人類的影響,有許多聞名世界的珍稀物種正瀕臨滅絕。寶貴的生物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保護生物資源其實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哪怕與人類沒有直接利用關系的生物也要保留下來。25.√【解析】能量的主要形式有電能、熱能、聲能、動能、化學能等不同形式,生活中的能量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是可以相互轉化。劃一根火柴點燃酒精燈時,火柴、酒精的化學能轉化成光能和熱能。26.√【解析】運動的物體具有能量,這種能量叫作動能。位于高處的物體具有能量,發生形變的物體也具有能量,這是一種“儲存”起來的能量,只有在釋放后才能顯現,這種能量叫作勢能。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涉及了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是將勢能轉化為動能。27.√【解析】群落里的各種生物與環境中的非生物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構成了一個整體,我們把這個整體叫作生態系統。過度放牧和大量噴灑農藥都會破壞生態平衡。28.√【解析】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條件外,它們彼此之間也是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食物是動的必要需求,動物消耗食物而獲得能量。有些動物既吃別的生物,自己也會被別的動物吃掉。生物之間因為食物關系,構成很多“鏈條”關系的聯系,像這樣的食物關系,叫作食物鏈。如果食物鏈斷了,就會導致自然界的生態平衡遭受破壞。29.√【解析】 在生態系統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產者,一般都是綠色植物;直接或者間接消費生產者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作消費者,食物鏈的起點都是綠色植物,終點都是動物。30.√【解析】通過化學變化可以創造各種漂亮的色彩,美化我們的生活。塑料不容易發生化學變化,如果它們被丟棄到環境中,會在環境中存在幾百年,造成環境污染。對石油、煤、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廣泛使用會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氣體會造成溫室效應,造成氣候變化和海水酸化,破壞生態平衡。31.√【解析】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氣等,它們的主要成分是碳氫化合物或其衍生物。當大量使用化石能源進行燃燒時,化石能源中的碳元素會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并釋放到大氣中。 隨著工業的發展、人口的增長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化石能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大量的化石能源被燃燒利用,導致排放到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量急劇上升。32.×【解析】焚燒秸稈可能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氧化亞氮和一氧化碳等氣體,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因此秸稈的焚燒雖然可以廢除垃圾,但是會造成空氣污染,是不可取的行為。33.×【解析】 水受到污染會危害人體健康,破壞生態環境,水里有泥沙沉淀是正常的,水體不一定受到污染。34.√【解析】滅絕是指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物種,現在已經不再存在,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已經滅絕和瀕臨滅絕的物種,原因是它們生存的環境遭到破壞造成的。對于一些古生物,科學家找不到它們的現代近親,所以推斷它們已經滅絕。題目說法正確。35.【解析】能量有電能、熱能、光能、聲能等不同的形式。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燃燒煤是將化學能轉化成熱能,電動機將電能轉化成機械能,熱電廠發電機將熱能轉化成電能,風力發電機將風能轉化成電能,太陽能熱水器將太陽能轉化成熱能。36.洗衣之前先浸搓、省電干凈又省心;洗衣廢水仍可用、拖地省水真開心;巧調按鍵省時間、不傷衣物又省電【解析】例如:手洗小件衣物:對于一些小件、不太臟的衣物,如襪子、手帕等,盡量選擇手洗,避免使用洗衣機,可節省水電。 利用自然去污法:對于一些輕微污漬的衣物,可以先將其浸泡在加了白醋或檸檬汁的水中,利用這些天然物質的去污能力,減少洗滌劑的使用,同時也能降低對環境的污染。 優化洗滌劑用量:按照衣物的臟污程度和洗衣機的容量,合理控制洗滌劑的用量,避免過量使用。過多的洗滌劑不僅浪費資源,還會增加漂洗難度,導致更多的水資源浪費,且排放后會對環境造成污染。37.樹汁 →蟬→螳螂→黃雀 樹汁是生產者 蟬、螳螂、黃雀都是消費者【解析】食物鏈是指生態系統中各種動植物和微生物之間由于攝食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因為這種聯系就像鏈條一樣,一環扣一環,所以被稱為食物鏈。38.(1)C (2)A (3)A (4)C (5)有關。人類消耗化石燃料,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使得地球表面溫度上升,這是溫室效應。【解析】(1)形成大氣污染的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個方面。自然因素是指自然過程造成的大氣污染,包括火山活動、森林火災、地震、土壤巖石風蝕、海嘯、雷電、動植物尸體的腐爛等。人為因素包括人類的生活活動和生產活動兩個方面,來自人類生活、工業生產、交通運輸等活動中的廢棄物燃燒、排放等。工業生產、汽車等排放廢氣,是產生大氣污染的主要原因。(2)駕駛小汽車和乘坐公交車,都會產生汽車尾氣,騎自行車最環保。(3)燃煤發電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氣體以及粉塵顆粒,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4)新房子裝修完后,一般要空置幾個月才能入住,這主要是因為油漆、膠水等會排放出有毒氣體。(5)大氣平均氣溫升高與二氧化碳排放有關,人類消耗化石燃料,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使得地球表面溫度上升,這是溫室效應,從曲線的整體走向地球大氣層平均溫度的上升與二氧化碳排放量有關。39.(1)C (2)變異 (3)長毛;長牙 (4)A (5)(合理即可)【解析】(1)文中提到 “封山育林的加強使保護區內植被逐漸茂密,林下食物減少,不利于亞洲象覓食和活動” 說明大象可能為了尋找食物而遷徙,A 選項不符合題意;“人類生產活動占據亞洲象偏愛的低海拔地段,保護區成孤島狀態” 以及 “近年來亞洲象種群數量在不斷增加,活動范圍不斷擴展” 表明大象可能因尋找棲息地而遷徙,B 選項不符合題意;同時,氣候變化也可能導致大象的生存環境發生變化,從而促使它們遷徙,D 選項不符合題意。而文中未提及亞洲象有天敵以及天敵對其遷徙的影響,所以躲避天敵不可能是大象遷徙的原因,C 選項符合題意。(2)遺傳是指親子間的相似性,變異是指親子間和子代個體間的差異。亞洲象和猛犸象有共同的祖先,但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由于環境變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它們的基因發生了改變,出現了變異,使得它們在體型、外貌、生活習性等方面逐漸產生了很多不同,以適應各自所處的不同環境。所以亞洲象和猛犸象身體有很多不同是變異造成的。(3)長鼻:猛犸象和大象都屬于長鼻目動物,擁有長長的鼻子,鼻子具有嗅覺、抓取食物、吸水等多種功能。長牙:二者都有發達的門齒,形成了長而粗壯的象牙,可用于防御、爭斗、挖掘等。(4)亞洲象主要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以草、樹葉、樹枝等為食,需要豐富的水源和茂密的植被。4000 年前亞洲象能在河南地區棲息繁衍,說明當時河南地區的環境是溫暖濕潤的,有適合亞洲象生存的條件,如充足的水源、豐富的食物資源等。寒冷干旱或寒冷濕潤的環境都不利于亞洲象的生存,溫暖干旱的環境也難以提供亞洲象所需的豐富植被和水源。所以選擇 A 選項。(5)(合理即可)增加食物資源:在亞洲象保護區內,有計劃地種植亞洲象喜食的植物,增加林下食物資源,以滿足亞洲象的覓食需求,減少其因食物短缺而進入人類活動區域的情況。 改善棲息地連通性:加強保護區與周邊適宜棲息地的連通性,建設生態廊道,減少人類活動對亞洲象棲息地的分割,使亞洲象有更廣闊的活動空間,降低其與人類的接觸頻率。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