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命的延續與進化-2025年中考科學考前20天沖刺專題一、選擇題1.(2025·溫嶺模擬)直系血親和旁系血親實際上是通過下列哪種物質形成親緣關系的( )A.淀粉 B.蛋白質 C.脂肪 D.DNA【答案】D【知識點】遺傳物質的傳遞【解析】【分析】DNA上存在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稱為基因。【解答】在有性生殖中,存在遺傳物質DNA的傳遞,所以直系血親和旁系血親實際上是通過DNA形成親緣關系的。故答案為:D。2.(2025·臺州模擬)2024年12月,科研團隊在浙江麗水發現兩棲動物新物種——姬林蛙(如圖)。成年姬林蛙體長只有3厘米左右,是中國已知林蛙中體型最小的。姬林蛙生殖方式最可能為( )A.體內受精,卵生 B.體內受精,胎生C.體外受精,卵生 D.體外受精,胎生【答案】C【知識點】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兩棲動物的生殖方式【解析】【分析】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類動物以青蛙、蟾蜍,蠑螈及大鯢為代表。【解答】A、兩棲動物生殖過程在水中進行,不是體內受精,而是體外受精,所以 A 錯誤。B、兩棲動物是卵生,并非胎生,且不是體內受精,B 錯誤。C、兩棲動物的生殖特點是雌雄異體,體外受精,在水中完成受精過程,并且是卵生 ,姬林蛙作為兩棲動物,生殖方式最可能是體外受精、卵生,C 正確。D、兩棲動物是卵生,不是胎生,D 錯誤。故答案為:C。3.(2025·椒江模擬)寧溪豆腐是臺州特色美食之一,富含蛋白質。制作豆腐的主要工藝流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豆腐被食用后在胃中消化成氨基酸B.大豆的營養物質主要貯藏在胚乳中C.“磨漿”的過程主要發生化學變化D.加壓“去水”的操作與過濾相類似【答案】D【知識點】食物的消化與吸收;種子的結構;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過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解析】【分析】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是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而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解答】A、豆腐中含有蛋白質,在胃中被消化成多肽,在小腸中被消化成氨基酸,故A錯誤;B、大豆屬于雙子葉植物,營養物質儲存在子葉中,故B錯誤;C、“磨漿”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誤;D、加壓“去水”將固體和液體分離,相當于過濾,故D正確。故答案為:D。4.(2025·椒江模擬)如圖所示,飼養員正在用奶粉喂養“卡皮巴拉”幼崽。 “卡皮巴拉”學名“水豚”,與老鼠同屬于嚙齒目,其生殖方式最可能為()A.體內受精,胎生 B.體外受精,卵生C.體內受精,卵生 D.體外受精,胎生【答案】A【知識點】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解析】【分析】哺乳類動物最大的特點是胎生、哺乳。脊椎動物中體外受精的有魚類和兩棲類。【解答】老鼠屬于哺乳類動物,水豚與老鼠同屬于嚙齒目,可知水豚也屬于哺乳類動物,體內受精,胎生。故答案為:A。5.(2025·普陀模擬)2024年科研人員在廣西發現了“長肋原花鰍”洞穴魚新物種,它們都具有眼退化、身體透明等特征,數量稀少,初步評估為“瀕危”。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它們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B.其生殖方式為體內受精、胎生C.眼退化、身體透明等特征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D.保護洞穴生態環境是保護長肋原花鰍的一種有效手段【答案】B【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生物物種的多樣性與保護;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與規律【解析】【分析】只有哺乳類是胎生的。【解答】A、“長肋原花鰍”屬于魚類,生活在水里,用鰓呼吸,用鰭游泳,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魚類通過體外受精、卵生的方式繁殖,故B錯誤,符合題意;C、“長肋原花鰍”生活在環境昏暗的洞穴里,為適應環境,具有眼退化、身體透明等特征,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保護生物的生存環境是保護生物的有效手段,可知保護洞穴生態環境是保護長肋原花鰍的一種有效手段,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6.(2025九下·杭州期中) 荷蘭科學家辛斯伯根發現:在歐洲大陸下“藏著”一塊1億多年前的“大阿德里亞”大陸。他是怎么找到這塊大陸的呢 原來一些原始的磁細菌(原核生物)在細胞內會產生磁性物質,其磁極指向受地磁場影響,如圖所示。磁細菌死后,留下的磁性物質與周圍沉積物一起形成巖石。科學家根據地磁信息,就能還原出該巖石在地球上曾經所處的位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磁細菌的細胞內沒有成形的細胞核B.磁細菌的生物性狀由 DNA上的基因控制C.由圖可知此時磁細菌噬毛端的磁極是北極D.“大阿德里亞”大陸“藏到”歐洲大陸下面,可證明地殼在不斷運動【答案】C【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遺傳物質的傳遞;磁體、磁極、磁化;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地磁場【解析】【分析】地磁北極在地理南極附近,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可知指向地理南極的磁極為磁體的南極。【解答】A、磁細菌是一種原核生物,細胞內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可知磁細菌的生物性狀由DNA上的基因控制,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異名磁極相互吸引,由圖可知,磁細菌的噬毛端被地磁北極吸引,可知噬毛端是的磁極是南極,故C錯誤,符合題意;D、“大阿德里亞”大陸“藏到”歐洲大陸下面,是地球內力導致的,可證明地殼在不斷運動,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7.(2025九下·義烏月考)神舟十三號搭載了很多植物種子,其中帶回地球的鳳凰單叢茶已在云南完成種植;宇航員地面出艙前進行了微生物檢測。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出艙前所檢測的微生物營養方式全部都是自養,而鳳凰單叢茶則是異養B.用鳳凰單叢茶種子培育茶的復壯品系,須經歷開花、傳粉和受精等重要生理過程C.茶樹是雙子葉植物,種子結構包括種皮、胚以及胚乳,其營養物質儲存在胚乳中D.“太空種子”是普通種子在太空環境中產生了有利變異的種子【答案】B【知識點】花的結構;遺傳和變異現象;果實與種子的形成【解析】【分析】A.自養型:能自行制造有機營養物質的有機體,如綠色植物,能產生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質。異養型:不能自行制造有機營養物質,但只能依賴現成的有機營養物質的生物,如所有動物,以及生活在腐生生物和寄生生物中的微生物;B.綠色開花植物的有性生殖必須經過開花、傳粉、受精才能形成果實和種子;C.雙子葉植物種子結構一般包括種皮和胚兩部分;D.變異是不定向的,而選擇是定向的。【解答】 A.微生物要以現成的有機物作為它的營養來源,屬于異養型,而鳳凰單叢茶是植物,應該是自養型,故A錯誤;B.綠色開花植物必須經過開花、傳粉、受精才能形成果實和種子,故B正確;C.雙子葉植物種子結構一般包括種皮和胚,沒有胚乳,故C錯誤;D.太空搭載的種子產生的變異,有的是有利變異,有的是不利變異,在種植過程中,又進行了人工選擇,淘汰了不利變異的類型,保留了有利變異的類型,也充分說明了變異是不定向的,而選擇是定向的,故D錯誤。故選B。8.(2025·杭州期中)不合理蛙主要生活在南美洲的亞馬孫河流域。其在幼體階段時,體長特別大,甚至可超過25cm(如圖),而成年后的蛙卻逐漸變得越來越小,這也是不合理蛙名稱的由來。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不合理蛙為卵生動物,體內受精B.不合理蛙在成長的過程中不遵循兩棲動物發育的過程C.不合理蛙的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D.蝗蟲是不合理蛙的食物之一,其在發育過程中會經歷蛹期【答案】C【知識點】兩棲動物的生殖方式;兩棲動物的發育過程【解析】【分析】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生活在水中或陸地上,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解答】A、雌雄蛙抱對后,將精子和卵子產在水中,體外受精,A錯誤。BC、不合理蛙的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陸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幼體和成體在外形上和內部結構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屬于變態發育,B錯誤,C正確。D、蝗蟲的發育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不經過蛹期,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D錯誤。故答案為:C。9.(2025·麗水模擬)人乳鐵蛋白是人類母乳中的一種天然蛋白,不僅能提高機體免疫力,還是嬰幼兒生長發育不可或缺的成分。如圖是科學家利用先進的生物技術,獲得含有人乳鐵蛋白牛奶的過程示意圖。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A.說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B.能產人乳鐵蛋白的變異不可遺傳給后代C.該過程采用了克隆技術D.后代的遺傳物質主要來自于代孕母牛【答案】A【知識點】動物克隆技術的進展【解析】【分析】 轉基因技術是把一種生物的某個基因,用生物技術的方法轉入到另一種生物的基因組中,培育出轉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現出轉基因所控制的性狀。【解答】 A.基因確實控制生物的性狀,包括它們的外觀、行為和生理功能。在這個例子中,通過將人乳鐵蛋白基因導入牛的受精卵,科學家能夠改變牛產生的牛奶的性狀,使其含有人乳鐵蛋白,說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故A正確;B.由于人乳鐵蛋白基因已經被導入到牛的基因組中,并且通過顯微注射導入到受精卵,這個過程可以產生遺傳給后代的變異。因此,如果這種基因改造的牛被用于繁殖,其后代理論上也能夠產生含有人乳鐵蛋白的牛奶,故B錯誤;C.克隆通常指的是通過核移植或體細胞核移植技術產生與供體基因完全相同的個體。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只是將特定的基因導入到牛的受精卵中,并沒有提到核移植或體細胞核移植,故C錯誤;D. 后代的遺傳物質主要來自人乳鐵蛋白基因,與代孕母牛無關,故D錯誤。故選A。10.(2025·舟山模擬)玉米原產于南美洲,顆粒小數量少,人類不斷對其進行改良。中國科學家程相文一生進行玉米新品種選育,通過國家和省級審定玉米新品種14個。下列有關玉米的說法正確的是A.玉米屬于雙子葉植物B.玉米新品種選育之一“雜交培育”,屬于無性生殖C.玉米莖桿高大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D.玉米粒是玉米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答案】C【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基因工程;細胞是生物體結構與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解析】【分析】A.根據玉米種子子葉的片數判斷;B. 有性生殖是通過兩性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形成的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種子繁殖后代。無性生殖是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如植物的扦插、嫁接、組織培養等;C.基因決定生物的性狀;D.根據生物構成的知識判斷。【解答】 A.玉米種子具有一片子葉,故玉米屬于單子葉植物,故A錯誤;B.玉米新品種選育之一“雜交培育”,經過了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屬于有性生殖,故B錯誤;C.通常基因是包含遺傳信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功能單位和結構單位;可見,玉米莖稈高大、顆粒飽滿等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故C正確;D.玉米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不是系統,故D錯誤。故選C。11.(2025·金華模擬)綠豆芽是常見的食材,制作方法據《易牙遺意》記載:將綠豆冷水浸兩宿······以水灑濕,鋪紙一層,置豆于紙上,以盆蓋之。一日兩次灑水,候芽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綠豆種子萌發過程中,胚根首先突破種皮B.綠豆植株通過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和有機物C.綠豆種子由胚和種皮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體D.“以水灑濕”提示綠豆種子萌發需要適量水分【答案】B【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AC.種子萌發的過程:首先是種子吸水膨脹,種皮變軟,子葉里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然后胚根發育成根,胚軸伸長,最后胚芽發育成莖和葉;B.根據植物生長的知識判斷;D.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解答】A.種子萌發過程中,最先萌發的是胚根,“候芽長”的過程看到的是胚根首先突破種皮,故A正確不合題意;B.在綠豆植株生長過程中需要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而有機物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故B錯誤符合題意;C.綠豆種子由種皮和胚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軸、子葉組成,其中胚根能發育成根,胚芽能發育成莖和葉,胚軸能發育成莖和根之間的部分,胚是新植物的幼體,故C正確不合題意;D.“以水灑濕”能使綠豆獲取適量的水分,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12.(2025九下·義烏月考)如圖為義烏某山莊盛開的梨花,下列有關該植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A.梨樹是被子植物,只能通過有性生殖繁殖個體B.梨花開過后,一定能產生種子C.花、果實和種子都是梨樹的生殖器官D.梨花的胚珠是新一代植物體的幼體【答案】C【知識點】器官和系統;種子植物;種子的結構;果實與種子的形成【解析】【分析】受精卵發育成胚,胚珠發育成種子、珠被發育成種皮,子房壁發育成果皮,子房發育成果實。【解答】A、梨樹種子外有果皮包被,可知是屬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除了進行有性生殖外,也能進行無性生殖利用營養繁殖等,故A錯誤;B、花傳粉受精后才能形成受精卵,胚珠才能發育成種子,故B錯誤;C、梨樹是被子植物,生殖器官有花、果實、種子,營養器官有根、莖和葉,故C正確;D、胚珠發育成種子,種子內受精卵發育成胚,是新一代植物體的幼體,故D錯誤。故答案為:C。13.(2025九下·浙江月考)抗生素作為治療細菌感染的特效藥被廣泛使用,但現在對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耐藥菌”越來越多,這已經成為世界性難題。如圖,上方箭頭表示抗生素開始用于醫療的時間,下方相應箭頭表示該抗生素的耐藥菌出現的時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耐藥菌的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B.可用抗生素治療所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C.細菌具有成形的細胞核D.耐藥菌出現的時間和抗生素用于醫療的時間沒有關系【答案】A【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生物進化的理論;細菌與人的關系;抗生素【解析】【分析】自然選擇: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解答】A、耐藥菌的形成是因為部分細菌發生了變異,在使用抗生素的環境中更適宜環境而存活下來,并將該性狀傳遞給后代,可知耐藥菌的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故A正確;B、抗生素只能治療由細菌引起的疾病,故B錯誤;C、細菌屬于原核生物,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故C錯誤;D、由圖可知,耐藥菌出現的時間在抗生素用于醫療之前,故D錯誤。故答案為:A。14.(2025·拱墅模擬)現代馬的進化過程有比較完整的化石證據。右圖是馬及其前肢的進化過程示意圖,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的唯一證據B.現代馬是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逐漸進化來的C.現代馬的形態、前肢特征是主動適應環境的結果D.從始祖馬到現代馬是人工選擇的結果【答案】B【知識點】生物進化的理論【解析】【分析】 在研究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最有力的證據,根據化石材料所了解的從始(祖)馬到現代馬的整個發展過程,分析解答。【解答】 A.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的重要證據,但是不是唯一證據,故A錯誤;B.馬進化歷程證實了物種是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逐漸進化而來的,故B正確;C.任何生物都不能主動適應環境,故C錯誤。D.從始祖馬到現代馬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故D錯誤。故選B。二、填空題15.(2025·舟山模擬)自新冠疫情以來市場上出現了許多新冠抗原檢測盒,小舟同學想知道它與經常做的核酸檢測有什么不同?于是查閱了資料如下:抗原檢測主要是檢測新冠病毒表面的抗原物質,通過試紙條上質控區(C)和檢測區(T)顯色來判定結果。(資料如圖甲所示)。請根據信息回答以下問題:(1)從傳染病的角度來看,新冠病毒是新冠肺炎傳染病的 。無效:質控區本出現紅色條帶 陽性:兩條糾色條帶出現 陰性(一):僅質檢區出現一條紅色條帶(2)自2019年以來,新冠病毒不斷地發生變異,毒株奧密克戎傳染性更強,這種性狀是由 決定的。(3)某人抗原檢測的結果如圖乙所示,請判定他的結果是 (填“陰性”或“陽性”)。(4)近期,一旦出現疫情,舟山市政府立即劃定封控區,管控區,防范區,請問這些措施屬于 。【答案】(1)病原體(2)基因(3)陰性(4)控制傳染源【知識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基因工程【解析】【分析】(1)病原體是使人或動物生病的微生物,生病的人或動物稱為傳染源。(2)基因是DNA上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3)根據圖像和表中數據進行分析。(4)預防傳染病流行的措施: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解答】(1)從傳染病的角度來看,使人或動物生病的微生物稱為病原體。(2)基因決定性狀,可知毒株奧密克戎傳染性更強,這種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3)由表中信息可知,僅質檢區出現一條紅色色帶為陰性。(4)舟山市政府立即劃定封控區,管控區,防范區,將患者隔離治療,屬于控制傳染源。16.(2025·瑞安二模)如圖是我國推廣種植的一種生物柴油樹————麻風樹,其果實內含有果仁油,可用作汽車發動機的燃料。將麻風果實粉碎后與有機溶劑混合,再通過一系列方法可提取果仁油,主要過程如圖。(1)麻風樹果實和種子內的含油量非常豐富,這一生物性狀是由 決定的。(2)含有果實粉碎物的混合液要提取為澄清的浸取液,需要進行的操作是 。(3)浸取液是指果仁油溶解在有機溶劑中形成的溶液。在恒溫蒸發溶劑的過程中,果仁油的質量分數會 。【答案】(1)基因(2)過濾(3)變大【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過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基因工程【解析】【分析】(1)基因是DNA上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基因決定性狀。(2)過濾用于分離不互溶的固體和液體。(3)溶劑的質量減小,溶液變濃,可知溶質的質量分數變大。【解答】(1)生物的性狀由基因決定,可知麻風樹果實和種子內的含油量非常豐富,這一生物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2)要將固體和液體分離,采用的方法是過濾。(3)恒溫蒸發,溶解度不變,水的質量減少,溶質的質量分數將變大。17.(2025·浙江模擬)市場上多數種類西瓜的食用部分是果肉,但也有經過特殊栽培的種類——“瓜子西瓜”。這種西瓜種子特別大,適合用來生產制作瓜子。另外,科技人員將剛結出的圓形西瓜幼果放進立方體的透明盒中讓它繼續生長,則原本的圓形西瓜會被塑造成方形,如圖所示。(1)“瓜子西瓜”的種子是由 發育而來的。(2)若從“方形西瓜”中取出種子播種,使其自然生長,則會結出 形西瓜。(3)從遺傳與進化角度看,西瓜上紋路的產生是 的結果。【答案】(1)胚珠(2)圓(3)自然選擇【知識點】遺傳和變異現象;果實與種子的形成【解析】【分析】(1)果實和種子的發育情況如下:(2)按照變異的原因可以分為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可遺傳的變異是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可以遺傳給后代;由環境改變引起的遺傳物質沒有發生改變的變異,是不可遺傳的變異,不能遺傳給后代(3)從生物進化角度,自然選擇是指生物在面臨生存壓力時,適應環境的個體得以生存繁衍,不適應的被淘汰。西瓜紋路的形成是在長期的自然環境作用下,經過多代篩選保留下來的性狀,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解答】(1)一朵花要經過傳粉受精過程后,雌蕊的子房繼續發育,最終發育成果實,子房中的胚珠發育成種子。西瓜屬于果實,是由花中的子房發育而成的。(2)因此若將方形西瓜的種子種植后,植株自然生長所結的西瓜形狀為圓形,原因是方形西瓜變異由環境引起,遺傳物質未發生改變,不能遺傳。性狀是由基因和環境共同決定的,故方形西瓜的種子種植后,植株自然生長所結的西瓜形狀為圓形,其根本原因是西瓜細胞中的基因控制著西瓜原本的性狀。(3)從遺傳與進化角度看,西瓜上紋路的產生是自然選擇的結果。三、實驗探究題18.(2025·拱墅模擬) 野生華重樓分布于我國西南高海拔林區陰濕環境,是云南白藥等中成藥的關鍵原料。因過度采挖、種子休眠期長及自然出苗率低等原因,其野生資源瀕臨枯竭。為解決資源保護與藥用需求矛盾,發展人工栽培技術成為關鍵路徑。為此,科研人員開展了如下實驗:實驗一:利用遮陰網對華重樓進行人工遮陰栽培,比較不同遮陰度下,華重樓葉綠素相對含量和凈光合速率,結果如圖甲所示。實驗二:探究華重樓種子不易萌發的原因,其實驗思路及結果如下:①取華重樓種子的種皮,研磨、過濾并稀釋,制成不同濃度的種皮提取液。②用等量的不同濃度的種皮提取液和蒸餾水分別浸泡白菜和小麥種子。③為浸泡后的白菜和小麥種子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48小時后統計其萌發率,結果如下表。 蒸餾水 華重樓種皮提取液濃度(g/mL)0.02 0.04 0.06 0.08白菜種子萌發率 (%) 97.78 100.00 96.67 94.44 25.56小麥種子萌發率(%) 50.00 58.00 46.00 44.00 35.33(1)根據實驗一的結果,建議選擇遮陰度為70%的條件進行人工栽培,原因是 。(2)設置“蒸餾水”組別的目的是 。據實驗二的結果推測,華重樓種子不易萌發的原因可能是 。(3)為了解決華重樓種子不易萌發的問題,小樂提出可將其嫩莖切成碎片培育成胚狀體,再用營養物質等將其包裹起來,制成如圖乙所示的人工種子,進行播種。則人工種子的胚狀體與天然種子中的 功能相近。【答案】(1)遮陰度為70%時,華重樓的凈光合速率較高(2)形成對照;華重樓種子的種皮中存在抑制種子萌發的物質(3)胚【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相關知識:凈光合速率是指植物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是總光合速率減去呼吸速率的值。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其含量會影響光合作用效率。在一定范圍內,葉綠素含量越高、凈光合速率越高,植物生長越好。(2)對照實驗的概念: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設置對照組的目的是為了排除無關變量的影響,增強實驗結果的可信度,通過對比得出實驗變量對研究對象的影響。(3)種子萌發的影響因素:種子萌發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自身條件(如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發育的營養物質等)和外界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等)。當種子自身存在抑制萌發的物質時,會影響其正常萌發。(4)種子結構與功能:種子的主要結構包括種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體,包含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在種子萌發后會發育成完整的植株 。【解答】(1)從實驗一的圖甲可知,遮陰度為 70% 時,華重樓的葉綠素相對含量較高,能吸收更多光能用于光合作用;同時凈光合速率也較高,意味著積累的有機物較多,有利于華重樓的生長和發育,所以建議選擇遮陰度為 70% 的條件進行人工栽培。(2)實驗二中,用不同濃度的華重樓種皮提取液浸泡種子,設置 “蒸餾水” 組是因為它不含有種皮提取液成分,與其他實驗組形成對照,這樣能更清晰地看出種皮提取液對種子萌發的影響。從實驗二表格數據看,隨著華重樓種皮提取液濃度變化,白菜和小麥種子萌發率受影響,在較高濃度時萌發率降低,由此推測華重樓種子不易萌發可能是其種皮中存在抑制種子萌發的物質。(3)天然種子中的胚是新植物的幼體,將來發育成新的植株。人工種子的胚狀體同樣能在適宜條件下發育成植株,所以人工種子的胚狀體與天然種子中的胚功能相近。19.(2025·瑞安二模)藍莓被譽為“漿果之王”,具有提高視力、延緩衰老等多種功效。為了探究藍莓種子的萌發是否會受到種植環境pH的影響,某研究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①分別配制pH 為3.0、4.0、5.0、6.0、7.0、8.0的6組營養液;②將20粒藍莓種子用pH為3.0的營養液浸泡24h;③將種子均勻放置于帶紗布且滅菌的1號培養皿中,并添加pH為3.0的營養液,保持紗布濕潤;④換用不同pH的營養液,重復步驟②-③;⑤將6個培養皿置于25℃的恒溫培養箱中培養并觀察統計種子的萌發率,繪制結果如圖。(1)為保證實驗結論的準確性,在本實驗中需要控制相同的量有 。 (寫出一點)(2)寫出步驟①中用pH試紙測定溶液 pH的操作方法 。(3)步驟③中保持紗布濕潤的目的是 。(4)如圖為pH對藍莓種子萌發率的影響情況,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答案】(1)營養液的質量/藍莓種子的大小(2)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營養液,滴在 pH 試紙上,將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3)為種子萌發提供適宜水分(4)溫度相同時,藍莓種子的萌發率隨pH變大而先變大后變小,在pH等于4左右萌發率最高【知識點】控制變量法;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pH值的測量及方法【解析】【分析】(1)(3)根據種子萌發的條件進行分析判斷。(2)不能將試紙伸進待測液中,也不能將試紙潤濕。(4)根據圖像進行分析,判斷萌發率較高的條件。【解答】(1)種子自身條件也會對種子的萌發造成影響,所以要控制種子自身條件相似,例如種子大小、飽滿程度等相同。實驗變量為營養液的pH值,所以還應控制營養液的量相同等。(2)用pH試紙測定溶液 pH的操作方法: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營養液,滴在 pH 試紙上,將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3)種子的萌發需要水分,所以要保持紗布濕潤。(4)由圖像可知,溫度相同時,藍莓種子的萌發率隨pH變大而先變大后變小,在pH等于4左右萌發率最高。四、綜合題20.(2025·舟山模擬)許地山在《落花生》中寫道:“花生的好處有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為揭開花生開花結果的秘密,我市某校生物興趣小組在學校生物園地種植花生,依次觀察到下列現象回答:(1)據圖中信息推測,花生的傳粉方式為 (選填“自花”或“異花”)傳粉。(2)花生果實中有兩顆種子,其原因是 。(3)實驗發現:把果針插入透明瓶子中,即使瓶內有營養液,子房也不膨大;若換成有不透光薄膜包裹的瓶子,子房就能膨大結果。該實驗說明 會抑制花生子房的進一步發育。【答案】(1)自花(2)子房中有兩顆胚珠(3)光【知識點】傳粉及其途徑;果實與種子的形成【解析】【分析】(1)傳粉指的是雄蕊的花粉掉落在雌蕊的柱頭上。(2)胚珠發育成種子,子房發育成果實。(3)根據題中信息可知,有光照時,子房不能膨大,可知光照會抑制子房膨大。【解答】(1)由圖可知,花生的雌蕊和雄蕊都包裹在花瓣內,屬于自花傳粉。(2)種子由胚珠發育而來,由兩顆種子,說明子房內有兩顆胚珠。(3)由“把果針插入透明瓶子中,即使瓶內有營養液,子房也不膨大;若換成有不透光薄膜包裹的瓶子,子房就能膨大結果”可知,光照會抑制花生子房的進一步發育。1 / 1生命的延續與進化-2025年中考科學考前20天沖刺專題一、選擇題1.(2025·溫嶺模擬)直系血親和旁系血親實際上是通過下列哪種物質形成親緣關系的( )A.淀粉 B.蛋白質 C.脂肪 D.DNA2.(2025·臺州模擬)2024年12月,科研團隊在浙江麗水發現兩棲動物新物種——姬林蛙(如圖)。成年姬林蛙體長只有3厘米左右,是中國已知林蛙中體型最小的。姬林蛙生殖方式最可能為( )A.體內受精,卵生 B.體內受精,胎生C.體外受精,卵生 D.體外受精,胎生3.(2025·椒江模擬)寧溪豆腐是臺州特色美食之一,富含蛋白質。制作豆腐的主要工藝流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豆腐被食用后在胃中消化成氨基酸B.大豆的營養物質主要貯藏在胚乳中C.“磨漿”的過程主要發生化學變化D.加壓“去水”的操作與過濾相類似4.(2025·椒江模擬)如圖所示,飼養員正在用奶粉喂養“卡皮巴拉”幼崽。 “卡皮巴拉”學名“水豚”,與老鼠同屬于嚙齒目,其生殖方式最可能為()A.體內受精,胎生 B.體外受精,卵生C.體內受精,卵生 D.體外受精,胎生5.(2025·普陀模擬)2024年科研人員在廣西發現了“長肋原花鰍”洞穴魚新物種,它們都具有眼退化、身體透明等特征,數量稀少,初步評估為“瀕危”。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它們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B.其生殖方式為體內受精、胎生C.眼退化、身體透明等特征是長期自然選擇的結果D.保護洞穴生態環境是保護長肋原花鰍的一種有效手段6.(2025九下·杭州期中) 荷蘭科學家辛斯伯根發現:在歐洲大陸下“藏著”一塊1億多年前的“大阿德里亞”大陸。他是怎么找到這塊大陸的呢 原來一些原始的磁細菌(原核生物)在細胞內會產生磁性物質,其磁極指向受地磁場影響,如圖所示。磁細菌死后,留下的磁性物質與周圍沉積物一起形成巖石。科學家根據地磁信息,就能還原出該巖石在地球上曾經所處的位置。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磁細菌的細胞內沒有成形的細胞核B.磁細菌的生物性狀由 DNA上的基因控制C.由圖可知此時磁細菌噬毛端的磁極是北極D.“大阿德里亞”大陸“藏到”歐洲大陸下面,可證明地殼在不斷運動7.(2025九下·義烏月考)神舟十三號搭載了很多植物種子,其中帶回地球的鳳凰單叢茶已在云南完成種植;宇航員地面出艙前進行了微生物檢測。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出艙前所檢測的微生物營養方式全部都是自養,而鳳凰單叢茶則是異養B.用鳳凰單叢茶種子培育茶的復壯品系,須經歷開花、傳粉和受精等重要生理過程C.茶樹是雙子葉植物,種子結構包括種皮、胚以及胚乳,其營養物質儲存在胚乳中D.“太空種子”是普通種子在太空環境中產生了有利變異的種子8.(2025·杭州期中)不合理蛙主要生活在南美洲的亞馬孫河流域。其在幼體階段時,體長特別大,甚至可超過25cm(如圖),而成年后的蛙卻逐漸變得越來越小,這也是不合理蛙名稱的由來。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不合理蛙為卵生動物,體內受精B.不合理蛙在成長的過程中不遵循兩棲動物發育的過程C.不合理蛙的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D.蝗蟲是不合理蛙的食物之一,其在發育過程中會經歷蛹期9.(2025·麗水模擬)人乳鐵蛋白是人類母乳中的一種天然蛋白,不僅能提高機體免疫力,還是嬰幼兒生長發育不可或缺的成分。如圖是科學家利用先進的生物技術,獲得含有人乳鐵蛋白牛奶的過程示意圖。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A.說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B.能產人乳鐵蛋白的變異不可遺傳給后代C.該過程采用了克隆技術D.后代的遺傳物質主要來自于代孕母牛10.(2025·舟山模擬)玉米原產于南美洲,顆粒小數量少,人類不斷對其進行改良。中國科學家程相文一生進行玉米新品種選育,通過國家和省級審定玉米新品種14個。下列有關玉米的說法正確的是A.玉米屬于雙子葉植物B.玉米新品種選育之一“雜交培育”,屬于無性生殖C.玉米莖桿高大的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D.玉米粒是玉米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11.(2025·金華模擬)綠豆芽是常見的食材,制作方法據《易牙遺意》記載:將綠豆冷水浸兩宿······以水灑濕,鋪紙一層,置豆于紙上,以盆蓋之。一日兩次灑水,候芽長。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綠豆種子萌發過程中,胚根首先突破種皮B.綠豆植株通過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和有機物C.綠豆種子由胚和種皮組成,胚是新植物的幼體D.“以水灑濕”提示綠豆種子萌發需要適量水分12.(2025九下·義烏月考)如圖為義烏某山莊盛開的梨花,下列有關該植物的說法,正確的是( )A.梨樹是被子植物,只能通過有性生殖繁殖個體B.梨花開過后,一定能產生種子C.花、果實和種子都是梨樹的生殖器官D.梨花的胚珠是新一代植物體的幼體13.(2025九下·浙江月考)抗生素作為治療細菌感染的特效藥被廣泛使用,但現在對抗生素敏感性下降的“耐藥菌”越來越多,這已經成為世界性難題。如圖,上方箭頭表示抗生素開始用于醫療的時間,下方相應箭頭表示該抗生素的耐藥菌出現的時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耐藥菌的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B.可用抗生素治療所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C.細菌具有成形的細胞核D.耐藥菌出現的時間和抗生素用于醫療的時間沒有關系14.(2025·拱墅模擬)現代馬的進化過程有比較完整的化石證據。右圖是馬及其前肢的進化過程示意圖,下列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A.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的唯一證據B.現代馬是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逐漸進化來的C.現代馬的形態、前肢特征是主動適應環境的結果D.從始祖馬到現代馬是人工選擇的結果二、填空題15.(2025·舟山模擬)自新冠疫情以來市場上出現了許多新冠抗原檢測盒,小舟同學想知道它與經常做的核酸檢測有什么不同?于是查閱了資料如下:抗原檢測主要是檢測新冠病毒表面的抗原物質,通過試紙條上質控區(C)和檢測區(T)顯色來判定結果。(資料如圖甲所示)。請根據信息回答以下問題:(1)從傳染病的角度來看,新冠病毒是新冠肺炎傳染病的 。無效:質控區本出現紅色條帶 陽性:兩條糾色條帶出現 陰性(一):僅質檢區出現一條紅色條帶(2)自2019年以來,新冠病毒不斷地發生變異,毒株奧密克戎傳染性更強,這種性狀是由 決定的。(3)某人抗原檢測的結果如圖乙所示,請判定他的結果是 (填“陰性”或“陽性”)。(4)近期,一旦出現疫情,舟山市政府立即劃定封控區,管控區,防范區,請問這些措施屬于 。16.(2025·瑞安二模)如圖是我國推廣種植的一種生物柴油樹————麻風樹,其果實內含有果仁油,可用作汽車發動機的燃料。將麻風果實粉碎后與有機溶劑混合,再通過一系列方法可提取果仁油,主要過程如圖。(1)麻風樹果實和種子內的含油量非常豐富,這一生物性狀是由 決定的。(2)含有果實粉碎物的混合液要提取為澄清的浸取液,需要進行的操作是 。(3)浸取液是指果仁油溶解在有機溶劑中形成的溶液。在恒溫蒸發溶劑的過程中,果仁油的質量分數會 。17.(2025·浙江模擬)市場上多數種類西瓜的食用部分是果肉,但也有經過特殊栽培的種類——“瓜子西瓜”。這種西瓜種子特別大,適合用來生產制作瓜子。另外,科技人員將剛結出的圓形西瓜幼果放進立方體的透明盒中讓它繼續生長,則原本的圓形西瓜會被塑造成方形,如圖所示。(1)“瓜子西瓜”的種子是由 發育而來的。(2)若從“方形西瓜”中取出種子播種,使其自然生長,則會結出 形西瓜。(3)從遺傳與進化角度看,西瓜上紋路的產生是 的結果。三、實驗探究題18.(2025·拱墅模擬) 野生華重樓分布于我國西南高海拔林區陰濕環境,是云南白藥等中成藥的關鍵原料。因過度采挖、種子休眠期長及自然出苗率低等原因,其野生資源瀕臨枯竭。為解決資源保護與藥用需求矛盾,發展人工栽培技術成為關鍵路徑。為此,科研人員開展了如下實驗:實驗一:利用遮陰網對華重樓進行人工遮陰栽培,比較不同遮陰度下,華重樓葉綠素相對含量和凈光合速率,結果如圖甲所示。實驗二:探究華重樓種子不易萌發的原因,其實驗思路及結果如下:①取華重樓種子的種皮,研磨、過濾并稀釋,制成不同濃度的種皮提取液。②用等量的不同濃度的種皮提取液和蒸餾水分別浸泡白菜和小麥種子。③為浸泡后的白菜和小麥種子提供適宜的環境條件,48小時后統計其萌發率,結果如下表。 蒸餾水 華重樓種皮提取液濃度(g/mL)0.02 0.04 0.06 0.08白菜種子萌發率 (%) 97.78 100.00 96.67 94.44 25.56小麥種子萌發率(%) 50.00 58.00 46.00 44.00 35.33(1)根據實驗一的結果,建議選擇遮陰度為70%的條件進行人工栽培,原因是 。(2)設置“蒸餾水”組別的目的是 。據實驗二的結果推測,華重樓種子不易萌發的原因可能是 。(3)為了解決華重樓種子不易萌發的問題,小樂提出可將其嫩莖切成碎片培育成胚狀體,再用營養物質等將其包裹起來,制成如圖乙所示的人工種子,進行播種。則人工種子的胚狀體與天然種子中的 功能相近。19.(2025·瑞安二模)藍莓被譽為“漿果之王”,具有提高視力、延緩衰老等多種功效。為了探究藍莓種子的萌發是否會受到種植環境pH的影響,某研究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①分別配制pH 為3.0、4.0、5.0、6.0、7.0、8.0的6組營養液;②將20粒藍莓種子用pH為3.0的營養液浸泡24h;③將種子均勻放置于帶紗布且滅菌的1號培養皿中,并添加pH為3.0的營養液,保持紗布濕潤;④換用不同pH的營養液,重復步驟②-③;⑤將6個培養皿置于25℃的恒溫培養箱中培養并觀察統計種子的萌發率,繪制結果如圖。(1)為保證實驗結論的準確性,在本實驗中需要控制相同的量有 。 (寫出一點)(2)寫出步驟①中用pH試紙測定溶液 pH的操作方法 。(3)步驟③中保持紗布濕潤的目的是 。(4)如圖為pH對藍莓種子萌發率的影響情況,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四、綜合題20.(2025·舟山模擬)許地山在《落花生》中寫道:“花生的好處有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為揭開花生開花結果的秘密,我市某校生物興趣小組在學校生物園地種植花生,依次觀察到下列現象回答:(1)據圖中信息推測,花生的傳粉方式為 (選填“自花”或“異花”)傳粉。(2)花生果實中有兩顆種子,其原因是 。(3)實驗發現:把果針插入透明瓶子中,即使瓶內有營養液,子房也不膨大;若換成有不透光薄膜包裹的瓶子,子房就能膨大結果。該實驗說明 會抑制花生子房的進一步發育。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遺傳物質的傳遞【解析】【分析】DNA上存在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稱為基因。【解答】在有性生殖中,存在遺傳物質DNA的傳遞,所以直系血親和旁系血親實際上是通過DNA形成親緣關系的。故答案為:D。2.【答案】C【知識點】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兩棲動物的生殖方式【解析】【分析】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大多生活在陸地上,也可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這類動物以青蛙、蟾蜍,蠑螈及大鯢為代表。【解答】A、兩棲動物生殖過程在水中進行,不是體內受精,而是體外受精,所以 A 錯誤。B、兩棲動物是卵生,并非胎生,且不是體內受精,B 錯誤。C、兩棲動物的生殖特點是雌雄異體,體外受精,在水中完成受精過程,并且是卵生 ,姬林蛙作為兩棲動物,生殖方式最可能是體外受精、卵生,C 正確。D、兩棲動物是卵生,不是胎生,D 錯誤。故答案為:C。3.【答案】D【知識點】食物的消化與吸收;種子的結構;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判別;過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解析】【分析】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是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而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解答】A、豆腐中含有蛋白質,在胃中被消化成多肽,在小腸中被消化成氨基酸,故A錯誤;B、大豆屬于雙子葉植物,營養物質儲存在子葉中,故B錯誤;C、“磨漿”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C錯誤;D、加壓“去水”將固體和液體分離,相當于過濾,故D正確。故答案為:D。4.【答案】A【知識點】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解析】【分析】哺乳類動物最大的特點是胎生、哺乳。脊椎動物中體外受精的有魚類和兩棲類。【解答】老鼠屬于哺乳類動物,水豚與老鼠同屬于嚙齒目,可知水豚也屬于哺乳類動物,體內受精,胎生。故答案為:A。5.【答案】B【知識點】常見的脊椎動物;生物物種的多樣性與保護;動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與規律【解析】【分析】只有哺乳類是胎生的。【解答】A、“長肋原花鰍”屬于魚類,生活在水里,用鰓呼吸,用鰭游泳,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魚類通過體外受精、卵生的方式繁殖,故B錯誤,符合題意;C、“長肋原花鰍”生活在環境昏暗的洞穴里,為適應環境,具有眼退化、身體透明等特征,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故C正確,不符合題意;D、保護生物的生存環境是保護生物的有效手段,可知保護洞穴生態環境是保護長肋原花鰍的一種有效手段,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6.【答案】C【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遺傳物質的傳遞;磁體、磁極、磁化;磁極間的相互作用;地磁場【解析】【分析】地磁北極在地理南極附近,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可知指向地理南極的磁極為磁體的南極。【解答】A、磁細菌是一種原核生物,細胞內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故A正確,不符合題意;B、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可知磁細菌的生物性狀由DNA上的基因控制,故B正確,不符合題意;C、異名磁極相互吸引,由圖可知,磁細菌的噬毛端被地磁北極吸引,可知噬毛端是的磁極是南極,故C錯誤,符合題意;D、“大阿德里亞”大陸“藏到”歐洲大陸下面,是地球內力導致的,可證明地殼在不斷運動,故D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7.【答案】B【知識點】花的結構;遺傳和變異現象;果實與種子的形成【解析】【分析】A.自養型:能自行制造有機營養物質的有機體,如綠色植物,能產生光合作用產生有機物質。異養型:不能自行制造有機營養物質,但只能依賴現成的有機營養物質的生物,如所有動物,以及生活在腐生生物和寄生生物中的微生物;B.綠色開花植物的有性生殖必須經過開花、傳粉、受精才能形成果實和種子;C.雙子葉植物種子結構一般包括種皮和胚兩部分;D.變異是不定向的,而選擇是定向的。【解答】 A.微生物要以現成的有機物作為它的營養來源,屬于異養型,而鳳凰單叢茶是植物,應該是自養型,故A錯誤;B.綠色開花植物必須經過開花、傳粉、受精才能形成果實和種子,故B正確;C.雙子葉植物種子結構一般包括種皮和胚,沒有胚乳,故C錯誤;D.太空搭載的種子產生的變異,有的是有利變異,有的是不利變異,在種植過程中,又進行了人工選擇,淘汰了不利變異的類型,保留了有利變異的類型,也充分說明了變異是不定向的,而選擇是定向的,故D錯誤。故選B。8.【答案】C【知識點】兩棲動物的生殖方式;兩棲動物的發育過程【解析】【分析】兩棲動物的主要特征: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生活在水中或陸地上,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解答】A、雌雄蛙抱對后,將精子和卵子產在水中,體外受精,A錯誤。BC、不合理蛙的幼體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成體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陸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幼體和成體在外形上和內部結構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屬于變態發育,B錯誤,C正確。D、蝗蟲的發育經過卵、若蟲、成蟲三個時期,不經過蛹期,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D錯誤。故答案為:C。9.【答案】A【知識點】動物克隆技術的進展【解析】【分析】 轉基因技術是把一種生物的某個基因,用生物技術的方法轉入到另一種生物的基因組中,培育出轉基因生物,就可能表現出轉基因所控制的性狀。【解答】 A.基因確實控制生物的性狀,包括它們的外觀、行為和生理功能。在這個例子中,通過將人乳鐵蛋白基因導入牛的受精卵,科學家能夠改變牛產生的牛奶的性狀,使其含有人乳鐵蛋白,說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狀,故A正確;B.由于人乳鐵蛋白基因已經被導入到牛的基因組中,并且通過顯微注射導入到受精卵,這個過程可以產生遺傳給后代的變異。因此,如果這種基因改造的牛被用于繁殖,其后代理論上也能夠產生含有人乳鐵蛋白的牛奶,故B錯誤;C.克隆通常指的是通過核移植或體細胞核移植技術產生與供體基因完全相同的個體。在這個例子中,我們只是將特定的基因導入到牛的受精卵中,并沒有提到核移植或體細胞核移植,故C錯誤;D. 后代的遺傳物質主要來自人乳鐵蛋白基因,與代孕母牛無關,故D錯誤。故選A。10.【答案】C【知識點】植物的有性生殖;基因工程;細胞是生物體結構與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解析】【分析】A.根據玉米種子子葉的片數判斷;B. 有性生殖是通過兩性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的結合形成的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如利用種子繁殖后代。無性生殖是不經過兩性生殖細胞的結合,由母體直接產生新個體的生殖方式,如植物的扦插、嫁接、組織培養等;C.基因決定生物的性狀;D.根據生物構成的知識判斷。【解答】 A.玉米種子具有一片子葉,故玉米屬于單子葉植物,故A錯誤;B.玉米新品種選育之一“雜交培育”,經過了兩性生殖細胞結合形成受精卵,屬于有性生殖,故B錯誤;C.通常基因是包含遺傳信息(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是控制生物性狀的遺傳物質的功能單位和結構單位;可見,玉米莖稈高大、顆粒飽滿等性狀是由基因控制的,故C正確;D.玉米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不是系統,故D錯誤。故選C。11.【答案】B【知識點】種子的結構;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AC.種子萌發的過程:首先是種子吸水膨脹,種皮變軟,子葉里的營養物質轉運給胚根、胚芽、胚軸,然后胚根發育成根,胚軸伸長,最后胚芽發育成莖和葉;B.根據植物生長的知識判斷;D.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為一定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空氣。【解答】A.種子萌發過程中,最先萌發的是胚根,“候芽長”的過程看到的是胚根首先突破種皮,故A正確不合題意;B.在綠豆植株生長過程中需要根從土壤中吸收水和無機鹽,而有機物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故B錯誤符合題意;C.綠豆種子由種皮和胚組成,胚由胚根、胚芽、胚軸、子葉組成,其中胚根能發育成根,胚芽能發育成莖和葉,胚軸能發育成莖和根之間的部分,胚是新植物的幼體,故C正確不合題意;D.“以水灑濕”能使綠豆獲取適量的水分,故D正確不合題意。故選B。12.【答案】C【知識點】器官和系統;種子植物;種子的結構;果實與種子的形成【解析】【分析】受精卵發育成胚,胚珠發育成種子、珠被發育成種皮,子房壁發育成果皮,子房發育成果實。【解答】A、梨樹種子外有果皮包被,可知是屬于被子植物,被子植物除了進行有性生殖外,也能進行無性生殖利用營養繁殖等,故A錯誤;B、花傳粉受精后才能形成受精卵,胚珠才能發育成種子,故B錯誤;C、梨樹是被子植物,生殖器官有花、果實、種子,營養器官有根、莖和葉,故C正確;D、胚珠發育成種子,種子內受精卵發育成胚,是新一代植物體的幼體,故D錯誤。故答案為:C。13.【答案】A【知識點】細菌的主要特點;生物進化的理論;細菌與人的關系;抗生素【解析】【分析】自然選擇: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解答】A、耐藥菌的形成是因為部分細菌發生了變異,在使用抗生素的環境中更適宜環境而存活下來,并將該性狀傳遞給后代,可知耐藥菌的形成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故A正確;B、抗生素只能治療由細菌引起的疾病,故B錯誤;C、細菌屬于原核生物,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故C錯誤;D、由圖可知,耐藥菌出現的時間在抗生素用于醫療之前,故D錯誤。故答案為:A。14.【答案】B【知識點】生物進化的理論【解析】【分析】 在研究生物進化的過程中,化石是最有力的證據,根據化石材料所了解的從始(祖)馬到現代馬的整個發展過程,分析解答。【解答】 A.化石是研究生物進化的重要證據,但是不是唯一證據,故A錯誤;B.馬進化歷程證實了物種是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逐漸進化而來的,故B正確;C.任何生物都不能主動適應環境,故C錯誤。D.從始祖馬到現代馬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故D錯誤。故選B。15.【答案】(1)病原體(2)基因(3)陰性(4)控制傳染源【知識點】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基因工程【解析】【分析】(1)病原體是使人或動物生病的微生物,生病的人或動物稱為傳染源。(2)基因是DNA上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3)根據圖像和表中數據進行分析。(4)預防傳染病流行的措施: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解答】(1)從傳染病的角度來看,使人或動物生病的微生物稱為病原體。(2)基因決定性狀,可知毒株奧密克戎傳染性更強,這種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3)由表中信息可知,僅質檢區出現一條紅色色帶為陰性。(4)舟山市政府立即劃定封控區,管控區,防范區,將患者隔離治療,屬于控制傳染源。16.【答案】(1)基因(2)過濾(3)變大【知識點】溶質的質量分數及相關計算;過濾的原理、方法、操作及其應用;基因工程【解析】【分析】(1)基因是DNA上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基因決定性狀。(2)過濾用于分離不互溶的固體和液體。(3)溶劑的質量減小,溶液變濃,可知溶質的質量分數變大。【解答】(1)生物的性狀由基因決定,可知麻風樹果實和種子內的含油量非常豐富,這一生物性狀是由基因決定的。(2)要將固體和液體分離,采用的方法是過濾。(3)恒溫蒸發,溶解度不變,水的質量減少,溶質的質量分數將變大。17.【答案】(1)胚珠(2)圓(3)自然選擇【知識點】遺傳和變異現象;果實與種子的形成【解析】【分析】(1)果實和種子的發育情況如下:(2)按照變異的原因可以分為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可遺傳的變異是由遺傳物質改變引起的,可以遺傳給后代;由環境改變引起的遺傳物質沒有發生改變的變異,是不可遺傳的變異,不能遺傳給后代(3)從生物進化角度,自然選擇是指生物在面臨生存壓力時,適應環境的個體得以生存繁衍,不適應的被淘汰。西瓜紋路的形成是在長期的自然環境作用下,經過多代篩選保留下來的性狀,是自然選擇的結果。【解答】(1)一朵花要經過傳粉受精過程后,雌蕊的子房繼續發育,最終發育成果實,子房中的胚珠發育成種子。西瓜屬于果實,是由花中的子房發育而成的。(2)因此若將方形西瓜的種子種植后,植株自然生長所結的西瓜形狀為圓形,原因是方形西瓜變異由環境引起,遺傳物質未發生改變,不能遺傳。性狀是由基因和環境共同決定的,故方形西瓜的種子種植后,植株自然生長所結的西瓜形狀為圓形,其根本原因是西瓜細胞中的基因控制著西瓜原本的性狀。(3)從遺傳與進化角度看,西瓜上紋路的產生是自然選擇的結果。18.【答案】(1)遮陰度為70%時,華重樓的凈光合速率較高(2)形成對照;華重樓種子的種皮中存在抑制種子萌發的物質(3)胚【知識點】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相關知識:凈光合速率是指植物光合作用積累的有機物,是總光合速率減去呼吸速率的值。葉綠素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其含量會影響光合作用效率。在一定范圍內,葉綠素含量越高、凈光合速率越高,植物生長越好。(2)對照實驗的概念: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設置對照組的目的是為了排除無關變量的影響,增強實驗結果的可信度,通過對比得出實驗變量對研究對象的影響。(3)種子萌發的影響因素:種子萌發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自身條件(如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發育的營養物質等)和外界條件(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等)。當種子自身存在抑制萌發的物質時,會影響其正常萌發。(4)種子結構與功能:種子的主要結構包括種皮和胚,胚是新植物的幼體,包含胚芽、胚軸、胚根和子葉,在種子萌發后會發育成完整的植株 。【解答】(1)從實驗一的圖甲可知,遮陰度為 70% 時,華重樓的葉綠素相對含量較高,能吸收更多光能用于光合作用;同時凈光合速率也較高,意味著積累的有機物較多,有利于華重樓的生長和發育,所以建議選擇遮陰度為 70% 的條件進行人工栽培。(2)實驗二中,用不同濃度的華重樓種皮提取液浸泡種子,設置 “蒸餾水” 組是因為它不含有種皮提取液成分,與其他實驗組形成對照,這樣能更清晰地看出種皮提取液對種子萌發的影響。從實驗二表格數據看,隨著華重樓種皮提取液濃度變化,白菜和小麥種子萌發率受影響,在較高濃度時萌發率降低,由此推測華重樓種子不易萌發可能是其種皮中存在抑制種子萌發的物質。(3)天然種子中的胚是新植物的幼體,將來發育成新的植株。人工種子的胚狀體同樣能在適宜條件下發育成植株,所以人工種子的胚狀體與天然種子中的胚功能相近。19.【答案】(1)營養液的質量/藍莓種子的大小(2)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營養液,滴在 pH 試紙上,將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3)為種子萌發提供適宜水分(4)溫度相同時,藍莓種子的萌發率隨pH變大而先變大后變小,在pH等于4左右萌發率最高【知識點】控制變量法;種子萌發的過程與必要條件;pH值的測量及方法【解析】【分析】(1)(3)根據種子萌發的條件進行分析判斷。(2)不能將試紙伸進待測液中,也不能將試紙潤濕。(4)根據圖像進行分析,判斷萌發率較高的條件。【解答】(1)種子自身條件也會對種子的萌發造成影響,所以要控制種子自身條件相似,例如種子大小、飽滿程度等相同。實驗變量為營養液的pH值,所以還應控制營養液的量相同等。(2)用pH試紙測定溶液 pH的操作方法: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營養液,滴在 pH 試紙上,將試紙顯示的顏色與標準比色卡對照。(3)種子的萌發需要水分,所以要保持紗布濕潤。(4)由圖像可知,溫度相同時,藍莓種子的萌發率隨pH變大而先變大后變小,在pH等于4左右萌發率最高。20.【答案】(1)自花(2)子房中有兩顆胚珠(3)光【知識點】傳粉及其途徑;果實與種子的形成【解析】【分析】(1)傳粉指的是雄蕊的花粉掉落在雌蕊的柱頭上。(2)胚珠發育成種子,子房發育成果實。(3)根據題中信息可知,有光照時,子房不能膨大,可知光照會抑制子房膨大。【解答】(1)由圖可知,花生的雌蕊和雄蕊都包裹在花瓣內,屬于自花傳粉。(2)種子由胚珠發育而來,由兩顆種子,說明子房內有兩顆胚珠。(3)由“把果針插入透明瓶子中,即使瓶內有營養液,子房也不膨大;若換成有不透光薄膜包裹的瓶子,子房就能膨大結果”可知,光照會抑制花生子房的進一步發育。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生命的延續與進化-2025年中考科學考前20天沖刺專題(學生版).docx 生命的延續與進化-2025年中考科學考前20天沖刺專題(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