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沖刺——生物實驗探究題一、探究題1.某興趣小組為了探究溫度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的影響,設計并進行了如下實驗。①取三支編號為1、2、3的潔凈試管,分別加入2毫升1%的淀粉溶液。另取三支編號為4、5、6的潔凈試管,分別加入1毫升新鮮的唾液淀粉酶溶液。②將六支試管按如圖分為甲、乙、丙三組,水浴5分鐘。③將各組試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倒入同組的淀粉溶液中,再放回原溫度的水中,水浴5分鐘。④往三組試管中分別滴入1滴碘液,然后搖勻,記錄現(xiàn)象為:甲組液變藍;乙組液不變藍;丙組溶液先不變藍,冷卻后才變藍。(1)本實驗的原理是 。(2)乙組實驗中,先將2、5號試管都水浴5分鐘再混合的目的是 。(3)根據(jù)步驟④的現(xiàn)象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 。(4)興趣小組想探究為什么丙組溶液先不變藍,冷卻后才變藍?有同學提出了以下猜想:淀粉遇碘液是否變藍可能會受到溫度的影響。于是他進行了以下實驗:①另取A、B兩支試管,分別加入2毫升1%的淀粉溶液;②將A、B兩支試管分別放在37℃和70℃的水中,水浴5分鐘;③往兩支試管中各滴入一滴相同的碘液,觀察兩支試管現(xiàn)象;④重復實驗。若步驟③出現(xiàn) 的現(xiàn)象,則可以證明他的猜想正確。2.小塘在課外了解到:當免疫系統(tǒng)活躍時,身體會優(yōu)先將能量用于對抗感染而非消化食物。他猜想,發(fā)燒時患者食欲不振,除了這一原因外,還可能是異常的體溫降低了體內(nèi)酶的活性。為驗證猜想,小塘用乳白色蛋白液(含不溶性物質(zhì))和胃蛋白酶溶液進行實驗。已知乳白色蛋白液中的不溶性物質(zhì)可被胃蛋白酶分解為可溶性的氨基酸(溶液變澄清)。實驗步驟如下:①配制乳白色蛋白液和胃蛋白酶溶液備用。②取胃蛋白酶溶液于試管中,滴加一滴稀鹽酸;另取乳白色蛋白液于另一試管。③將兩試管置于恒溫水浴中加熱5分鐘,隨后混合并繼續(xù)水浴15分鐘后,記錄現(xiàn)象。④分別調(diào)整水浴溫度為為38℃、39℃、40℃、41℃、42℃,重復步驟②和③。(1)本實驗中不選用淀粉溶液和胃蛋白酶進行實驗,是因為酶具有 性。(2)步驟②中滴加一滴稀鹽酸,目的是 。(3)實驗中,先將胃蛋白酶溶液和乳白色蛋白液在37℃水浴加熱5分鐘,然后將其混合后水浴加熱的原因是 。本次實驗結(jié)果顯示,所有溫度下的乳白色蛋白液都變澄清了。小塘認為,該現(xiàn)象不能說明發(fā)燒時的體溫變化對胃蛋白酶的活性影響不大。你是否贊成并說明理由 。3.為了探究“影響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小科同學進行如下實驗操作:請根據(jù)表格內(nèi)容分析回答下列各小題:操作序號 操作內(nèi)容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① 分別向1、2、3號試管中加入2mL1%的淀粉溶液;向4、5、6號試管中加入1mL唾液淀粉酶溶液② 兩兩混合、充分搖勻 1號和4號 2號和5號 3號和6號③ 加碘液后搖勻 1滴 1滴 1滴④ 水浴保溫處理5分鐘 0℃ 37℃ 70℃⑤ 觀察并記錄現(xiàn)象(1)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 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響。(2)將上述操作序號按正確操作步驟排序:①→ →⑤(序號可重復)。(3)按正確步驟進行操作,最后不會出現(xiàn)藍色的是第 組。(4)隨食物進入人體胃、腸中的唾液淀粉酶會失去作用,是因為它會被消化成 ,并被小腸吸收進入血液循環(huán)。4.小虞對課本中“影響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實驗進行了拓展探究,實驗過程如下:編號 試管 1 試管 2 試管 31%淀粉溶液 2mL 2mL 2mL蒸餾水 1mL / /鹽酸 / 1mL /NaOH 溶液 / / 1mL加入新鮮唾液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37℃水浴 10min 10min 10min體積分數(shù) 0.4%的碘酒溶液 2 滴 2 滴 2 滴實驗現(xiàn)象 不變藍 變藍 不變藍請根據(jù)表格內(nèi)容分析回答:(1)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 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響;(2)本實驗中試管1的作用是 ;(3)觀察實驗現(xiàn)象:2號試管內(nèi)液體變藍色, 原因是 ;(4)出乎小虞預料的是:3號試管不變藍。小虞查閱資料后,補做了如下實驗:取一支試管, 先加入 1ml 橙黃色的碘液,再加入 1mlNaOH 溶液,橙黃色的碘溶液顏色褪去。由此實驗結(jié)果, 小虞猜想3號試管不變藍的原因是: 。5.小杭同學利用天竺葵做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關(guān)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小杭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條件和產(chǎn)物”實驗中,主要實驗步驟如圖所示,正確順序是 (用字母表示),該實驗能夠證明 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A 光照4h B.褪色C. 顯色 D.暗處理E. 滴碘液(2)在探究“溫度對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影響”的實驗中,小杭同學將五組長勢相同的天竺葵分別放置于溫度不同的密閉裝置中,控制水分、光照等其它條件相同且適宜。一段時間后,通過傳感器測裝置中的CO2濃度,并計算容器中CO2減少與增加的速率。記錄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小杭同學通過 反映天竺葵的呼吸作用速率。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相同光照條件下,溫度對天竺葵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是 。組別 A B C D E溫度(℃) 15 20 25 30 35光照下容器中CO 減少速率(mg/h) 2.50 3.25 3.75 3.50 2.50黑暗下容器中CO 增加速率(mg/h) 1.00 1.50 2.25 3.00 3.25(3)如圖乙表示大棚內(nèi)A、B兩種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用二氧化碳吸收量來表示)與光照強度的關(guān)系曲線。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則當光照強度為F時,單位時間內(nèi),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是植物A (選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6.某科學興趣小組進行了“綠葉在陽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1)為了避免葉片中原有有機物的干擾,步驟①中“一定環(huán)境”是指溫度適宜的 環(huán)境。(2)步驟⑤中儀器甲的名稱是 。(3)步驟②中,興趣小組采取“對同一張葉片進行部分遮光,而不是一張葉片不遮光另一張葉片完全遮光”的對照方法,其優(yōu)點是 。(列舉一點)(4)小明按如圖步驟進行實驗,滴加碘液后觀察到葉片未遮光部分呈現(xiàn)棕黑色,與預期的藍色不符,老師指出其實驗操作③中存在問題,請?zhí)岢龈倪M措施: 。7.某興趣小組為了檢驗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進行了如圖所示的實驗,實驗步驟如下:①取一個透明塑料瓶,在瓶蓋上扎一小洞,并將注射器針孔插入小洞中,周圍用膠密封。②在塑料瓶中加入20ml雪碧(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加水至水位線,上方預留30ml空氣,并加入若干豌豆苗,使葉片交錯不重疊(如圖1所示)。③擠壓瓶身,瓶身變扁,使液體與瓶口齊平,排出多余空氣,并擰緊瓶蓋(如圖2所示)。④在太陽下照射五到六小時,瓶身逐漸恢復原狀(如圖3所示)。⑤檢驗氣體時,先取出針筒的活塞,再擠壓瓶身,將氣體擠入針筒,將帶火星木條伸入針筒。(1)若觀察到針筒內(nèi)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則該氣體是 。(2)步驟③中擠壓瓶身,使液體與瓶口齊平,排出多余空氣,該操作目的是 。(3)瓶內(nèi)加入若干豌豆苗后,使葉片交錯不重疊的目的是為了 。(4)若要檢驗光合作用是否制造淀粉,則豌豆苗在放入塑料瓶前,還需進行 處理。8.如圖是測定光合作用速率的裝置,在密封的試管內(nèi)放一新鮮葉片和二氧化碳緩沖液(作用是使裝置內(nèi)的(濃度保持相對穩(wěn)定),試管內(nèi)氣體體積的變化可根據(jù)毛細玻璃刻度管內(nèi)紅色液滴移動距離經(jīng)計算獲得。在不同強度的光照條件下,測得氣體體積變化如圖所示。(1)當光照強度為15千勒克司,1小時光合作用產(chǎn)生該氣體的量為 毫升。(2)為了使實驗結(jié)果更具說服力,本實驗還應設置對照實驗。在光照相同的情況下,如果對照組刻度管中的紅色液滴較初始位置向右移了5毫升,其可能的原因是 。(3)理想條件下將某綠色植物放在特定實驗裝置中,研究溫度對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的影響,獲得的實驗數(shù)據(jù)如下表所示,回答相關(guān)問題:溫度(℃) 5 10 15 20 25 30 35光照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 1.0 1.75 2.5 3.25 3.75 3.5 3.5黑暗中釋放的二氧化碳量 0.5 0.75 1.0 1.5 2.25 3.0 3.5①若實驗過程中晝夜一直不停光照,則溫度約為 時植物生長速度最快。②若每天提供12小時光照,其余時間黑暗處理,則24小時內(nèi)植物有機物積累量最大時的溫度約為 。9.霧霾會造成陽光被遮擋。某興趣小組為探究“霧霾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進行如下實驗:①在三個玻璃瓶中分別加入等量2%碳酸氫鈉溶液(維持溶液中二氧化碳濃度不變);②用打孔器在菠菜葉上打出直徑1厘米的葉圓片30片,進行抽氣處理(抽出葉圓片細胞間隙的空氣,使其能沉入水底)。將葉圓片平均分為三組,放入三個玻璃瓶中,密封處理;③如圖所示,將玻璃瓶分別放入甲、乙、丙3個密閉玻璃罩中。甲中不放衛(wèi)生香,乙中點燃1根衛(wèi)生香,丙中點燃2根衛(wèi)生香;④打開臺燈照射30分鐘后,觀察并記錄甲、乙、丙裝置內(nèi)葉圓片浮起的數(shù)量分別是10片、4片、2片,請回答下列問題:(1)本實驗通過 反映葉圓片的光合作用強度。(2)步驟④中“菠菜葉圓片上浮”的原因是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 附著在葉圓片表面,增大了排開水的體積,導致其所受浮力大于重力。(3)本實驗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 。(4)若要研究光照強度對植物光合作用影響,除了在甲裝置中,更換燈泡的功率外,請寫出另一種操作方法: 。10.小溫為了探究不同顏色的光對植物光合作用的影響,實驗步驟如下:①取三個相同的無色透明玻璃瓶,設置A、B、C三組實驗,分別加入等量且適量的新鮮菠菜葉片和緩沖液(用于維持瓶中含量穩(wěn)定);②分別在導管中注入一滴紅墨水,塞上橡皮塞,關(guān)閉活塞,控制紅墨水初始位置相同;③分別將裝置放在相同強度的紅光、綠光和黃光下照射(如圖所示): ④光照相同時間后,紅墨水均向______移動,測得紅墨水移動的距離分別為、、,且,多次重復實驗后,結(jié)果相同。(1)選取等量的菠菜葉的目的是: 。(2)步驟④中,紅墨水均向 移動(填“左”或“右”)。(3)根據(jù)實驗結(jié)果,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 。(4)小外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氣孔開放程度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氣孔開放程度越大,光合作用越強。小外做了用不同單色光及次序組合的單色光照射葉片,檢測氣孔的開放程度,結(jié)果如圖所示。結(jié)合圖像可以得出怎樣處理能使植物光合作用最強: 。 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中考沖刺——生物實驗探究題》參考答案1.(1)淀粉酶對淀粉就有催化作用,碘液能使淀粉變藍色,通過觀察碘液的顏色變化來判斷溫度對淀粉酶的活性的影響(2)避免混合前溫度不一樣,混合后溫度不均勻?qū)Y(jié)果的影響(3)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在37攝氏度時最佳(4)A管變藍,B管不變藍【分析】(1)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jié)論、表達和交流。(2)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jù)變量設計對照實驗,使實驗結(jié)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3)口腔中具有唾液腺,能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夠?qū)⒌矸鄢醪较癁辂溠刻恰5矸塾龅降庖簳兯{,麥芽糖遇到碘液不會變藍。【詳解】(1)本實驗的原理是基于唾液淀粉酶對淀粉的催化作用以及碘液與淀粉反應變藍的特性。當唾液淀粉酶活性較高時,能夠催化淀粉分解為麥芽糖等小分子物質(zhì),此時加入碘液不會變藍;而當酶活性較低或失活時,淀粉未被分解或分解不完全,加入碘液后會變藍。因此,通過觀察碘液的顏色變化可以判斷溫度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響。(2)乙組實驗中,先將2、5號試管都水浴5分鐘再混合的目的是確保混合前后的溫度一致,避免溫度差異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如果混合前溫度不一樣,混合后可能會導致溫度不均勻,從而影響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使得實驗結(jié)果不準確。(3)根據(jù)步驟④的現(xiàn)象:甲組液變藍(說明淀粉未被分解,酶活性低或失活),乙組液不變藍(說明淀粉被完全分解,酶活性高),丙組溶液先不變藍,冷卻后才變藍(說明在高溫下酶活性暫時失活,冷卻后酶恢復活性但此時淀粉已經(jīng)變性無法被分解)。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在37攝氏度時最佳;溫度過高和過低都會降低酶的活性。(4)根據(jù)題干信息“將試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倒入淀粉溶液中,丙組(70℃)水浴5分鐘;丙組溶液先不變藍,冷卻后才變藍”,結(jié)合“高溫會使唾液淀粉酶失活,不能分解淀粉”可知,70℃丙組試管中具有失活的酶、碘液和淀粉,但沒有出現(xiàn)藍色;冷卻后,溫度降低,試管中還是具有失活的酶、碘液和淀粉,此時出現(xiàn)了變藍色。這說明:淀粉遇碘液是否變藍可能會受到溫度的影響(70℃的高溫可能抑制了碘液和淀粉出現(xiàn)藍色)。所以,該同學設計的新實驗中,如果出現(xiàn)“37℃的A試管變藍,而70℃的B試管不變藍”的現(xiàn)象,則可以證明他的猜想正確。2.(1)專一(2)模擬胃內(nèi)的酸性環(huán)境(3)使胃蛋白酶和底物都處于預定的實驗溫度,排除溫度對實驗結(jié)果的干擾(4)贊成;雖然所有溫度下溶液都變澄清,但變澄清的程度和時間可能不同,僅根據(jù)變澄清這一現(xiàn)象不能全面說明發(fā)燒時體溫變化對胃蛋白酶活性影響不大【分析】1.酶具有高效性、專一性和作用條件較溫和的特性。專一性是指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化學反應。2.酶的活性受溫度、pH等因素影響。胃蛋白酶在酸性環(huán)境下活性較高;大多數(shù)酶的最適溫度在37℃左右,在最適溫度時酶的活性最高,偏離最適溫度,酶活性會降低。【詳解】(1)本實驗中不選用淀粉溶液和胃蛋白酶進行實驗,原因是酶具有專一性。胃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質(zhì)的水解,而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因此,如果選用淀粉溶液和胃蛋白酶進行實驗,將無法觀察到淀粉被水解的現(xiàn)象,從而無法驗證實驗目的。(2)步驟②中滴加一滴稀鹽酸的目的是模擬胃內(nèi)的酸性環(huán)境。胃蛋白酶在酸性環(huán)境下才能發(fā)揮其催化作用,將蛋白質(zhì)水解為氨基酸。因此,滴加稀鹽酸是為了保證胃蛋白酶的活性,使其能夠正常催化乳白色蛋白液中的不溶性物質(zhì)水解。(3)實驗中,先將胃蛋白酶溶液和乳白色蛋白液在37℃水浴加熱5分鐘,是為了使酶和底物都達到本實驗預定的反應溫度,然后將其混合后水浴加熱,使胃蛋白酶開始催化乳白色蛋白液中的不溶性物質(zhì)分解,從而觀察不同溫度下酶活性的變化,進而得到準確的實驗結(jié)果。贊成小塘的觀點。雖然所有溫度下乳白色蛋白液都變澄清了,但變澄清的程度以及變澄清所需的時間可能不同。而這些變澄清程度和時間的差異,可能反映出不同溫度下胃蛋白酶活性的變化。僅僅觀察到變澄清這一現(xiàn)象,不能全面說明發(fā)燒時的體溫變化對胃蛋白酶的活性影響不大。3.(1)溫度(2)④→②→④→③(3)二(4)基酸【分析】1.酶具有高效性、專一性,其催化作用受溫度、pH等因素影響。在本題中,通過設置不同溫度條件來探究溫度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響。2.進行酶相關(guān)實驗時,要先準備好反應物和酶,然后先再對應的溫度條件下水浴處理,再混合后保溫,接著進行反應并通過特定試劑檢測反應結(jié)果。3.淀粉遇碘變藍,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為麥芽糖等物質(zhì),當?shù)矸郾煌耆夂螅渭拥庖翰粫兯{。4.唾液淀粉酶本質(zhì)是蛋白質(zhì),在胃和小腸中會被消化成氨基酸,然后被小腸吸收進入血液循環(huán)。【詳解】(1)從實驗設計可以看出,第一組在0℃水浴、第二組在37℃水浴、第三組在70℃水浴,其他條件相同,只有溫度不同。所以本實驗的目的是探究溫度對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響。(2)該實驗中,首先要準備好反應物和酶,即步驟①分別向1、2、3號試管中加入2mL1%的淀粉溶液;向4、5、6號試管中加入1mL唾液淀粉酶溶液。然后④分別在對應的溫度下,水浴保溫處理5分鐘。再進行步驟②兩兩混合、充分搖勻。接著進行步驟④,在相應溫度下進行水浴保溫處理。保溫處理后,為了檢測淀粉是否被分解,需要加碘液,即步驟③。最后觀察并記錄現(xiàn)象,即步驟⑤。所以正確操作步驟排序為:①→④→②→④→③→⑤。(3)唾液淀粉酶的最適溫度接近人體體溫,大約是37℃。在這個溫度下,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最強,能將淀粉完全分解。淀粉遇碘變藍,當?shù)矸郾煌耆纸夂螅渭拥庖翰粫兯{。而在0℃和70℃時,唾液淀粉酶活性較低,不能將淀粉完全分解,滴加碘液會變藍。所以最后不會出現(xiàn)藍色的是第二組。(4)唾液淀粉酶的化學本質(zhì)是蛋白質(zhì)。蛋白質(zhì)在胃中開始被初步消化,在小腸中被徹底消化成氨基酸,然后被小腸吸收進入血液循環(huán)。所以隨食物進入人體胃、腸中的唾液淀粉酶會失去作用,是因為它會被消化成氨基酸。4.(1)酸堿性(或pH)(2)對照(3)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環(huán)境下失去活性, 無法催化分解淀粉,淀粉遇碘變藍色(4)碘與NaOH 溶液發(fā)生了反應【分析】(1)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jù)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jié)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2)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將饅頭中的淀粉分解成麥芽糖;淀粉遇碘變藍色是淀粉的特性,因此常用碘液來驗證淀粉的存在。(3)消化酶的特性:一、專一性:一種特定的酶只能催化一種特定的底物 二、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比其他無機催化劑要高 三、酶有個最適溫度(或者范圍)。【詳解】(1)小金對課本中“影響酶催化作用的因素”實驗進行了拓展探究,根據(jù)實驗步驟分別加鹽酸、NaOH溶液,可知小金同學在探究探究酸堿性對酶的催化作用的影響。(2)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本實驗中試管1屬于對照組,起對照作用。(3)觀察實驗現(xiàn)象:1號試管內(nèi)液體不變藍色,2號試管內(nèi)液體變藍色,原因是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環(huán)境下失去活性,無法催化分解淀粉,所以淀粉遇碘液變藍。(4)出乎小金預料的是:③號試管不變藍。小金查閱資料后,做了如下補充實驗:取一支試管,先加入1ml橙黃色的碘液,再加入1mlNaOH溶液,溶液褪色,繼續(xù)向試管中滴加1ml稀HCl中和NaOH溶液,溶液又恢復為橙黃色。由此說明NaOH溶液能使碘液褪色,從中,小金也明白了3號試管不變藍的原因。5.(1) DABEC 光照(2) 黑暗環(huán)境下CO2增加速率 低于30℃時,溫度越高,光合作用速率越大;高于30℃時,溫度越高,光合作用速率越低(3)多于【分析】(1)《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暗處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葉片→酒精脫色→漂洗加碘→觀察顏色。實驗要點: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變藍色,酒精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2)對照實驗:在探究某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對研究對象進行的除了該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根據(jù)變量設置一組對照實驗,使實驗結(jié)果具有說服力。一般來說,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處理的就是對照組。【詳解】(1)結(jié)合分析和題圖可知,在探究“植物光合作用的條件和產(chǎn)物”實驗中,實驗步驟正確順序是:D暗處理、A光照4h、B褪色、E滴碘液、C顯色。遮光部分缺乏光沒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變藍色;葉片見光部分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變藍色。說明葉片的見光部分產(chǎn)生了淀粉,同時也證明了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2)光合作用需要光,呼吸作用有光無光都可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可見,小杭同學通過黑暗環(huán)境下CO2增加速率比較天竺葵的呼吸作用速率,通過光照下容器中CO2的減少速率來比較天竺葵的凈光合作用速率。總光合速率=光照下容器中二氧化碳的減少速率+呼吸釋放二氧化碳的速率。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在30℃時,總光合作用最強(3.5+3=6.5)。因此,相同光照條件下,溫度對天竺葵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是:低于30℃時,溫度越高,光合作用速率越大;高于30℃時,溫度越高,光合作用速率越低。(3)從圖乙中看出,當光照強度為f時,植物A和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相等;光照強度為0時,植物A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比植物B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小(即植物A的二氧化碳釋放量大),此時植物不進行光合作用,則說明植物A的呼吸作用強度大于植物B的呼吸作用強度。因此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則當光照強度為f時,單位時間內(nèi),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是植物A多于植物B。6.(1)黑暗(2)滴管(3)可避免因不同葉片個體差異(如葉齡長短、水分含量等)對實驗的干擾(4)步驟③中將葉片放入酒精中水浴加熱進行脫色處理【分析】《綠葉在光下制造有機物》的實驗步驟:暗處理→部分遮光→光照→取葉→酒精脫色→漂洗→滴碘→觀察顏色。【詳解】(1)作實驗的植物實驗前已經(jīng)進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儲存了豐富的有機物(淀粉),如不除去會對實驗結(jié)果造成影響。所以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目的是讓天竺葵在黑暗中進行呼吸作用把葉片中的淀粉全部轉(zhuǎn)運和消耗,這樣實驗中用碘液檢驗的淀粉只可能是葉片在實驗過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葉片在實驗前貯存。因此步驟①中“一定環(huán)境”是指溫度適宜的黑暗環(huán)境。(2)步驟⑤是滴加碘液,用到的儀器甲是膠頭滴管。(3)對照試驗是單一變量實驗,除實驗變量外,其它條件都要相同且適宜。因此為了控制單一變量,可避免因不同葉片個體差異(如葉齡長短、水分含量等)對實驗的干擾,步驟②中,興趣小組采取了“對同一張葉片進行部分遮光,而不是一張葉片不遮光另一張葉片完全遮光”的對照方法。(4)步驟③酒精脫色,是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使葉片含有的葉綠素溶解到酒精中,葉片變成黃白色。7.(1)氧氣(2)防止原有的空氣干擾實驗/防止原有的空氣干擾氧氣檢驗(3)增大葉片光合作用的面積(4)暗【詳解】(1)因為氧氣具有助燃性,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若觀察到針筒內(nèi)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則該氣體是氧氣。(2)步驟③中擠壓瓶身,使液體與瓶口齊平,排出多余空氣,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排除瓶內(nèi)原有空氣對后續(xù)實驗產(chǎn)生的干擾,使收集到的氣體更純凈,更能準確地反映豌豆苗在實驗過程中產(chǎn)生的氣體情況。(3)瓶內(nèi)加入若干豌豆苗后,使葉片交錯不重疊的目的是為了讓每片葉子都能充分接受光照,從而充分進行光合作用。因為光合作用需要光照,葉片交錯不重疊可以避免相互遮擋,提高光能的利用率。(4)若要檢驗光合作用是否制造淀粉,豌豆苗在放入塑料瓶前,需要進行暗處理。因為植物在黑暗環(huán)境中會進行呼吸作用消耗自身原有的淀粉,這樣后續(xù)檢測到的淀粉就是在實驗過程中通過光合作用新制造的。8.(1)200(2)環(huán)境因素(或緩沖液水分蒸發(fā)、溫度升高、氣體受熱膨脹等)(3) ①25℃ ②20℃【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zhuǎn)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光合作用的實質(zhì)是制造有機物,釋放氧氣,把光能轉(zhuǎn)變?yōu)榛瘜W能儲存在有機物中。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是氧氣和有機物。【詳解】(1)二氧化碳緩沖液可以維持試管中二氧化碳量的恒定,因此試管中氣體含量的變化就是氧氣的變化,由于總光合量=凈光合量+呼吸量,圖乙植物光照強度為15千勒克司時,1小時氣體體積為150毫升,所以當光照強度為15千勒克司,1小時光合作用產(chǎn)生該氣體的量為150+50=200毫升。(2)為了使實驗結(jié)果更具說服力,本實驗還應設置對照實驗,以排除溫度、大氣壓等環(huán)境中的物理因素對實驗的影響,因此“在光照相同的情況下,如果對照組刻度管中的紅色液滴較初始位置向右移了2毫升”,其可能的原因是環(huán)境因素,如溫度的變化對實驗的影響。(3)①表格中,光照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為凈光合速率,黑暗中釋放的二氧化碳量為呼吸速率,并且凈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在溫度為25℃時,植物的凈光合速率達到最大,為3.75mg/h,此時植物生長速度最快,因此“若實驗過程中晝夜一直不停光照”,則溫度約為25℃時植物生長速度最快。②白天的積累量-夜間的消耗量=一天中有機物的積累量,表格中可以看出溫度為20℃時,一天中有機物的積累量為3.25-1.5=1.75mg/h,該積累量最大.因此“若每天提供12小時光照,其余時間黑暗處理”,則24小時內(nèi)植物有機物積累量最大時的溫度約為20℃。9.(1)葉圓片浮起的數(shù)量(2)氧氣(3)霧霾濃度越高,植物光合作用強度越低(4)調(diào)整燈泡與玻璃瓶之間的距離【分析】對照實驗是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這個不同的條件,就是唯一變量。 一般的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實驗組,沒有對實驗變量進行處理的就是對照組。 為確保實驗組、對照組實驗結(jié)果的合理性,對影響實驗的其他相關(guān)因素應設置均處于相同且理想狀態(tài),這樣做的目的是控制單一變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對實驗結(jié)果的影響和干擾。【詳解】(1)在光合作用過程中,植物會吸收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實驗中使用的是菠菜葉圓片,這些葉圓片在光合作用過程中會產(chǎn)生氧氣。氧氣會附著在葉圓片的表面,形成氣泡,從而增加葉圓片的浮力。當葉圓片的浮力大于其重力時,葉圓片就會浮起。實驗通過觀察葉圓片浮起的數(shù)量,可以間接反映光合作用的強度。浮起的葉圓片越多,說明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氧氣越多,光合作用強度越大;反之,浮起的葉圓片越少,說明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氧氣越少,光合作用強度越小。(2)步驟④中“菠菜葉圓片上浮”的原因是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氧氣附著在葉圓片表面,這些氧氣形成了微小的氣泡,增大了葉圓片排開水的體積。根據(jù)阿基米德原理,物體在液體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所排開的液體所受的重力,因此,當葉圓片排開水的體積增大時,其所受的浮力也會增大。當浮力大于葉圓片的重力時,葉圓片就會上浮。(3)本實驗可以得出的結(jié)論是霧霾濃度越大,光合作用強度越弱。這是因為隨著霧霾濃度的增加,光線在通過霧霾時會受到更多的散射和吸收,導致到達葉圓片的光線減少。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將二氧化碳和水轉(zhuǎn)化為有機物和氧氣的過程,因此光線的減少會導致光合作用的減弱。(4)若要研究光照強度對植物光合作用影響,除了在甲裝置中更換燈泡的功率外,另一種操作方法是調(diào)整燈泡與玻璃瓶之間的距離。通過改變裝置與臺燈的距離,可以改變?nèi)~圓片所接受到的光照強度。距離越近,光照強度越大;距離越遠,光照強度越小。這樣,就可以通過觀察和記錄不同光照強度下葉圓片上浮的數(shù)量來探究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的影響。10.(1)控制單一變量(2)左(3)不同顏色的光對植物光合作用強度有影響,紅光、黃光、綠光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依次減小(4)用藍光+綠光+藍光的次序照射葉片【分析】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zhuǎn)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不同顏色的光對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強度是有影響的。【詳解】(1)在研究一種條件對研究對象的影響時,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它條件都相同的實驗。選取等量的菠菜葉的目的是目的是控制單一變量。(2)瓶中菠菜葉子片進行光合作用生成氧氣,氧氣能夠使得裝置中的壓強變大,所以紅墨水均向左移動。(3)本實驗探究的是不同顏色的光對植物光合作用強度是否有影響,實驗的變量是光線顏色的不同。由于瓶內(nèi)都有二氧化碳緩沖液,能維持瓶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穩(wěn)定,那么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氧氣會導致瓶內(nèi)的壓強增大,從而使ABC裝置導管內(nèi)的紅墨水均向左移動,我們可以根據(jù)紅墨水移動的距離來判斷氧氣產(chǎn)生的多少,距離越遠說明產(chǎn)生的氧氣越多,光合作用的強度越大。測得紅墨水移動的距離分別為l紅、l綠、l黃,且l紅>l黃>l綠,說明紅光的光合作用強度最大,綠光的光合作用強度最小,故可以得出結(jié)論:不同顏色的光對植物光合作用強度有影響,紅光、黃光、綠光對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依次減小。(4)小外查閱資料發(fā)現(xiàn),氣孔開放程度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氣孔開放程度越大,光合作用越強。根據(jù)圖像可知,用藍光+綠光+藍光的次序照射葉片,氣孔開放程度最大,植物光合作用最強。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