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保密★啟用前【新情境·新趨勢】2025年浙教版科學七下第4章單元過關測試卷參 考 答 案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題2分,共3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A D A C A D B B題號 11 12 13 14 15答案 B C B C C二、填空題(第17、19、22題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4分)16.(1)大氣圈 巖石圈(2)生物圈 ①17.(1)有氣泡產生 (2)20%18.(1)分裂 (2)接觸面積 (3)大于 (4)鉀19.(1)B(2)自上而下20.(1)好(2)砂粒(3)A21.(1)峭壁 鞍部(2)100 500(3)D22.(1)形成層 保護幼根和根毛(2)土壤板結影響根和呼吸(3)苔蘚植物的莖葉中沒有輸導組織,而被子植物中有輸導組織(4)水稻需水多,不斷澆水能降低土壤溶液濃度三、實驗與探究題(每空2分,共30分)23.(1)吸收水分和無機鹽(2)對照組存活,實驗組也存活(3)根冠(4)導管24.(1)增加枝條下端與紅墨水的接觸面積,以便更好地吸收水分(紅墨水)(2)溫暖、光照充足、空氣流動快(3)對于B組,可以用石蠟密封樹皮部分的切面;對于C組,可以用石蠟密封除木質部和髓部分的切面。25.(1)與實驗中B組的結果進行對比;(2)水土流失的情況(3)林地(4)植樹種草26.(1)植物的生長需要含氮、含磷、含鉀的無機鹽嗎?(2)土壤浸出液(3)除去其他元素的干擾(4)驗證實驗推理是否正確四、綜合題(第27題7分,第28題8分,第29題6分,第30題5分,共26分)27.(1)器官(1分)(2)A(2分)(3)突變體甲(2分)(4)促進根毛生長(2分)28.(1)研究土壤中是否存在植物生長所需要的無機鹽(2分)(2)干燥的土壤(2分)(3)土壤中含有空氣 (2分)(4)巖石在水的沖擊下可以風化變成小碎塊(2分)29.(1)ACB(2分)(2)乙(2分)(3)取一張白紙,將畫好線的土豆放在上面;沿著土豆上的線,用虛線垂直畫出,固定于紙上;沿著虛線所固定的點,連接并且描繪出來,即為等高線圖。(2分)30.(1)濕熱(1分)(2)AC(2分)(3)紡錘樹根系發達,有利于吸收地下水,有利于雨季貯水,旱季利用。(2分)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保密★啟用前【新情境·新趨勢】2025年浙教版科學七下第4章單元過關測試卷試 題 卷學校: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班級:____________ 考號:____________注意事項:1.本試卷由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組成,兩大題。滿分120分,考試用時90分鐘。2.考試范圍:新教材第四章全部內容。3.答第Ⅰ卷(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4.答第Ⅱ卷(非選擇題)時,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筆跡簽字筆書寫在“答題卡”上,答在“試題卷”上無效。第I卷(選擇題)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30分)1.如圖是教材中4個研究土壤成分的實驗,其中能說明土壤中含有水分的是( )A. B. C. D.2.杭嘉湖平原地勢低平、河網縱橫交織,形成了江南水鄉特有的地形。影響這種地形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地殼運動 B.風力作用 C.流水作用 D.生物影響3.【改編】2025年6月5日是第54個世界環境日,今年我國環境日的主題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保護土壤是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環節,下列做法中不利于保護土壤的是( )A.焚燒廢棄垃圾 B.分類回收垃圾C.積極植樹造林 D.合理使用農藥4.土壤是植物生長的搖籃,下列有關土壤的說法錯誤的是( )A.土壤中有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動物和植物B.土壤中的有機物主要來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體C.土壤資源是有限的,其最大威脅在于過度開發和土壤污染D.稻草還田能夠增加土壤中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機物5.下列對五種陸地基本地形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盆地是四周高、中間低的地形B.地面廣闊平坦的一定是平原C.高原相對高度大,但海拔低D.地面崎嶇不平的一定是山地6.【傳統文化情境題】成語“滄海桑田”出自葛洪《神仙傳麻姑》中的記載:“麻姑自說云,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雖為神話,卻體現了海陸變遷的原理。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原理的是( )A.我國東海海底的古河流遺跡,說明這里曾經是陸地B.太行山上發現了許多海螺化石,說明這里曾經是海洋C.人類活動是海洋變成陸地的根本原因D.地殼運動和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滄海桑田”的主要原因7.樂樂通過無土栽培的技術培養富貴竹時,發現植株矮小,葉色發黃。為改善富貴竹的生長狀況,應添加的無機鹽是( )A.含氮無機鹽 B.含磷無機鹽C.含鉀無機鹽 D.含鐵無機鹽8.如圖是地球內部構造示意圖,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A.從外到內可以大致分為地核、地幔、地殼三層B.若我們把地球的內部結構與雞蛋類比的話,那么雞蛋的蛋白相當于地球的地殼C.A、B、C三個圈層中,軟流層位于C層中D.巖石圈包括A所示圈層和B所示圈層的頂部9.【生活情境題】曉晨同學很喜歡種植多肉植物,多肉植物適宜在比較干燥、透氣性又好的土壤中生長,水分比例過大的土壤將會導致多肉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爛;瓦盆透氣性好,瓷盆美觀透氣性不好。在下列土壤和花盆中最不適合種植多肉植物的是( )A.壤土類土壤 瓦盆 B.黏土類土壤 瓷盆C.砂土類土壤 瓦盆 D.壤土類土壤 瓷盆10.【情境題,改編】2024年6月25日,“嫦娥六號”登錄月球背面。科學家設想:假如環境條件成熟,要使月球在自然條件下形成類似于地球土壤的月壤,可能需要經過( )①形成原始月壤,積累有機質和養分; ②巖石風化; ③高等植物生長;④形成礦物顆粒,釋放礦物成分; ⑤腐殖質不斷積累、成熟月壤形成; ⑥低等植物著生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⑥①③⑤ C.①③⑤②④⑥ D.③⑤⑥④②①11.小航將自己的血液分別滴在甲、乙、丙三種不同濃度的食鹽水中,并在顯微鏡下觀察甲、乙、丙中紅血球的細胞狀態,結果如表所示。根據此結果,比較三種食鹽水的濃度,下列正確的是( )編號 細胞狀態甲 細胞破裂,只剩細胞碎片乙 細胞萎縮丙 細胞呈雙凹圓盤狀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甲>丙>乙12.泰順廊橋邊有棵千年的烏柏樹,如圖所示。泰順政府為了保護這棵千年古樹,做了很多措施。“千年樹,千年輪。”古樹莖中的形成層具有較強的分生能力,不斷分裂產生新的細胞,向里形成木質部,向外形成韌皮部。下列圖中能正確表示木質部和韌皮部形成年份關系的是( )A. B.C. D.13.【新考法,改編】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現象是長期進化形成的。下列有關植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敘述,錯誤的是( )A.根冠細胞內部排列緊密,外面排列疏松,有利于保護分生區和決定根的生長B.根、莖和葉中的篩管相互連通,有利于水和無機鹽的運輸C.須根系植物多分布在淺層土壤,有利于吸收表層水分和養分D.根毛細胞向外突起擴大吸收面積,有利于吸收土壤中的無機鹽14.卷柏是一種奇特的蕨類植物。在水分不足時,它的根會從土壤里“拔”出來,身體縮卷成一個圓球,隨風而動。一旦滾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圓球就會迅速打開,根重新鉆到土壤里,繼續生長。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卷柏的生存環境僅限于平原與海灘B.卷柏的根只有吸收功能,沒有固定功能C.卷柏的這種生存方式體現了它對環境的適應D.卷柏的根從土壤中不僅吸收水分,還吸收有機營養15.為提高果樹的產量,果農會在果樹生長期,用刀在枝干上環切兩刀,將兩刀口之間的樹皮剝去,露出木質部,暫時中斷有機物的輸送,以達到促花、保果、壯果、催熟增糖的效果。環剝技術歷史久遠,簡單高效,對該技術判斷合理的是( )A.環剝可以在樹木主干部位進行B.環剝切斷了韌皮部中的導管,中斷無機鹽的輸送C.環剝時切口要窄,有利于形成層分裂細胞盡快愈合傷口D.環剝切口上方形成枝瘤,說明環剝能促進樹木產生有機物第Ⅱ卷(非選擇題)二、填空題(第17、19、22題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4分)16.地球具有明顯的圈層結構。下圖均為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圖1中A代表 、B代表水圈、D代表 。(填名稱)(2)地球表層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總稱叫做 ,是地球表層最活躍的圈層;它對應的是圖2中的 (填序號)。17.如圖,在證明土壤中有空氣的實驗中,將體積均為100厘米3的土壤樣品和鐵塊剛好浸沒后,所加水的體積分別為800厘米3和780厘米3。(1)當向盛有土壤樣品的燒杯內加水時,可觀察到的現象是 。(2)土壤樣品中空氣的體積分數為 。18.【改編】如圖是植物根尖縱切面的顯微結構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根能不斷生長,主要依靠C中細胞的 和B中細胞的生長。(2)②是由根毛區成熟的表皮細胞向外突起而形成的,其作用是增大它與土壤的 ,利于吸收土壤中的必需物質。(3)若一次施肥過多,容易造成“燒苗”,其原因是土壤溶液溶質質量分數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根毛細胞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導致根毛細胞失水。(4)植株培養液中含多種無機鹽,其中能使莖稈粗壯、促進淀粉的合成和運輸是含 的無機鹽(選填“氮”、“磷”或“鉀”)19.以下是研究木質莖結構和功能的兩個活動。(1)將新鮮帶葉枝條插人稀釋后的紅墨水,置于溫暖、光照充足的環境中,10分鐘后取出,橫切枝條的中上部,放大觀察,如圖甲所示。橫切面變紅的部位是 (選填圖中字母)。(2)將盆栽木本植物一枝條中部的樹皮環剝,一兩個月后,切口上方的樹皮膨大形成枝瘤,如圖乙。這一現象表明有機物在莖中的運輸方向是 。20.【改編】根據表中土壤顆粒的分類情況,回答問題:名稱 直徑(mm)砂粒 2.0~0.02粉砂粒 0.02~0.002黏粒 <0.002(1)從池塘底部清理出的淤泥,黏粒含量多,保水性 (選填“好”或“差”)。(2)如圖所示,“桃蛋”是一種多肉植物,它喜歡溫暖、干燥、光照充足的環境,耐旱性強,適應疏松、排水透氣性能好的土壤生長,則種植“桃蛋”的土壤中應含有較多的 (選填“砂粒”“粉砂粒”或“黏粒”)。(3)在土壤的成分中,影響土壤結構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礦物質顆粒 B.腐殖質 C.空氣 D.水分21.【新考法,改編】如圖示意某地等高線地形分布,讀圖回答問題。(1)寫出圖中字母所在地形部位名稱:A ,B 。(2)該等高線地形圖的等高距是 米;①、②兩地間的相對高度是 米。(3)C、D兩虛線處有可能發育形成小河的是 處。22.【新考法,改編】學習科學的最高境界是能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去,請用你所學的生物學知識解決下列問題:(1)大樹的莖能長粗是因為莖中有 ,我市公園新移栽了一些樹木,移栽時帶一個較大的土坨,是為了 。(2)經常使用化學肥料會導致土壤板結,從而影響作物的產量,土壤板結導致減產的原因是 。(3)苔蘚植物不能長的很高,而被子植物能長很高的原因是 。(4)我們可采用田間挖深溝、田內澆透水的方法對土壤進行不斷改良,常常會在這樣的地里種植作物——水稻,選用水稻的理由是 。三、實驗與探究題(每空2分,共30分)23.小科爬山時在山谷陰濕處找到很多腎蕨和鳳尾蘚,發現他們都有根莖葉的結構但卻分屬蕨類植物和苔蘚植物,這使他很疑惑。于是它帶回一些樣本和同學一起探究。【提出問題】鳳尾蘚是苔蘚植物怎么也有根?【建立假設】鳳尾蘚的根是假根;【獲取事實與證據】(1)小科認為真根除了固定植株外還有 的功能,假如鳳尾蘚的根是假根,將其切除應該不會影響它的生存。于是他和同學將腎蕨和鳳尾蘚都分成兩組,對照組不做處理,實驗組都切除根部。兩組都固定在疏松多孔的巖石上,定時澆水和植物營養液。(2)多日后發現腎蕨對照組存活而實驗組死亡,鳳尾蘚 (填實驗預期結果)。【得出結論】鳳尾蘚的根是假根;【討論與交流】有同學提出質疑:該實驗結論不嚴謹,他發現切除根部的鳳尾蘚又長出新根,可能是新長出的根承擔了根的功能。【重新設計研究方案】小科和同學們查閱文獻后認為,根是由多種組織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可以用顯微鏡觀察鳳尾蘚的根是否有根的結構來鑒定。【新的研究和證據】(3)經過對鳳尾蘚根部切片的顯微觀察,發現它的結構非常簡單,完全找不到正常根尖的基本結構,比如沒有發現在根尖最頂端具有保護功能的組織 (填根尖結構)。(4)也沒有發現正常根毛區中應該有的運輸水和無機鹽的 (填某輸導組織)。【再次得出結論】鳳尾蘚的根是假根。24.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和無機鹽是通過莖來運輸的,小科同學設計了實驗來探究莖運輸水和無機鹽的部位。步驟一:他選取如圖甲所示的粗細相似、葉片數量相同的同種木本植物枝條3根,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形狀相似、面積相近的斜面。步驟二:將枝條按要求處理好后,再將它們插入一瓶盛有一定量紅墨水的燒杯中固定(如圖乙),置于?環境中,一段時間后取出枝條,用刀片橫切枝條中上部,用放大鏡觀察橫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將實驗現象記錄在表格中。枝條組別 實驗現象A.自然狀態的帶葉枝條(不作處理)B.剝去下半部分樹皮的帶葉枝條C.除去下半部分木質部和髓的帶葉枝條,只留下樹皮(1)將每根枝條的下端用刀片削成斜面,其目的是 。(2)為了縮短實驗時間,步驟二中“?”處可填 。(3)得出結論后,小科認為切剝法處理枝條過程中容易受傷,可采用石蠟密封切面法處理枝條,應如何處理B、C組的枝條? 。25.為了研究植被對水土流失的影響,某興趣小組的同學們進行了如下實驗:①準備兩個具有一端開口的容器,分別標記為容器A與容器B。隨后,在這兩個容器內部,利用松散的泥土堆砌形成坡度均為30°的斜坡模型。②在容器B的斜坡模型表層,鋪設一層草皮材料。③將一個空置的容器放置于該裝置下方(在圖示中此容器未予展示),并利用灑水壺在斜坡模型的上方進行澆灌作業。④對實驗過程進行細致觀察,并準確記錄所得的各項數據。(1)實驗中A組的作用是 。(2)實驗中需要觀察和記錄的實驗現象是 。(3)我國是世界上荒漠化比較嚴重的國家之一。根據不同地表的水土流失情況(降雨量346毫米),你認為 的地表最有利于防止荒漠化。地表類型 林地 草地 作物地 裸地水土流失量(千克/畝) 4 6.2 238 450(4)為保持水土、防治荒漠化,請你提出合建議: 。(答出一條即可)26.在學習完植物與土壤這一內容后,某科學小組進行了以下實驗:①配制四種營養液,其中1種按科學標準配制的全營養液,另外3種分別缺氮、磷、鉀等元素。將它們分別倒入4只錐形瓶內,并用標簽注明“正常、缺氮、缺磷、缺鉀”等字樣。②選取生長旺盛的小麥幼苗8株,小心洗去其根部附著物,最后用蒸餾水將其洗凈,然后分別將它們“種植”在4只錐形瓶中。③記錄4種營養液中植物生長的基本狀況。如果發現生長異常,在相應的營養液中分別按標準添加含氮、磷、鉀等元素的化合物,再觀察它們的生長是否恢復正常。(1)小組同學探究的問題是 ?(2)按科學標準配制的全營養液,也可用 替代。(2)去其根部附著物,最后用蒸餾水將其洗凈的目的是 。(3)“發現植物生長異常,在相應的營養液中分別按標準添加含氮、磷、鉀等元素的化合物……”,這一實驗的作用是 。四、綜合題(第27題7分,第28題8分,第29題6分,第30題5分,共26分)27.【改編】植物根尖的成熟區是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其部分表皮細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1)在植物體的結構層次中,根屬于 。(2)如圖為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的根尖四部分細胞結構示意圖,其中植物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A. B. C. D.(3)研究人員得到了基因改變的擬南芥突變體甲和乙。如圖所示為基因未改變的擬南芥(野生型)及兩種突變體的根毛數量情況,推測三者中 吸收水分與無機鹽的能力最強。(4)研究發現,生長在缺磷環境中的擬南芥根毛數量是磷充足時的3倍以上,說明缺磷條件會 。28.【改編】每年的五月初“又是桑椹成熟時,悠然采摘人間珍”。“五一”假期,小禾與同學們來到了遠近聞名的桑椹專業基地金東區雅金村采摘桑椹(如圖1)。小禾同學發現桑葚生長的土壤比較獨特,于是就用塑料袋密封了一些土壤樣本回學校與同學們做實驗:(1)同學們先將帶回來的土壤樣本充分灼燒后制作其浸出液,然后經過濾、蒸發,發現蒸發皿中出現少量白色固態物質。請問,同學們實驗的目的是 ;(2)同學們想研究“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機物”(如圖2),于是用天平稱量剛挖取的土壤30克,并放在細密的鐵絲網上,用酒精燈加熱。一段時間后停止加熱,待土壤冷卻后稱得其質量為26.2克,實驗過程中土壤沒有通過鐵絲網流失,則說明土壤中含有的有機物質量為3.8克。小禾同學認為沒有用 做實驗,因此得不出有機物質量為3.8克的結論。(3)小禾取長、寬、高分別是10cm、10cm、5cm的鐵塊和相同體積的土壤,分別放入大燒杯中注水至剛好浸沒為止(如圖3),浸沒同樣體積的鐵塊和土壤,加入水量不同的原因是 。(4)小禾在課上學到“水滴石穿”這個成語,他認為這形象地敘述了土壤形成階段中的一種方式是 。圖1 圖2 圖329.在學習了“等高線地形圖”后,小科同學利用土豆、橡皮、記號筆、小刀等工具,制作等高線模型。請你一起完成以下問題:(1)為使制作的模型更接近真實情況,制作過程中需注意 (填字母編號)。A.盡可能挑選形狀規則的馬鈴薯 B.畫線時所墊每塊橡皮的高度要相同C.畫線時記號筆要水平放置在橡皮上 D.繞土豆模型畫出螺旋式上升的線(2)步驟④中,俯視模型,若它代表一個山地地形,從 (填“甲”或“乙”)地上山頂的路比較平坦。(3)為了把等高線描繪在白紙上,小科接下來的操作是 。30.【改編】在南美洲的巴西北部亞馬孫河流域有一種能救命的植物。它有著魁梧卻奇異的身材:足足有30米高,巨型紡錘形的肚子能儲存約2噸水,人們稱之為紡錘樹或瓶子樹。每年旱季,紡錘樹紛紛開始落葉;而在雨季,紡錘樹又會萌生出稀疏的心形葉子。(1)根據紡錘樹魁梧卻奇異的身材,可以推測當地的氣候可能具有 (寫出一點)的特點。(2)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想要利用營養液對紡錘樹進行無土栽培,他們的依據是 。A.植物可以從營養液中吸收水分和無機鹽B.植物可以從營養液中吸收有機物C.無土栽培中營養液成分易于控制D.無土栽培可以最大化節約種植空間(3)請根據紡錘樹的外貌特征,分析紡錘樹根系的特點并說明理由 。科學試題·2【KX】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年浙教版科學七下第 章單元過關測試卷 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 2025 4 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 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答 題 卡 19. (1) 24. (1)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準 考證號: 貼條形碼區 20. ( 1) (3)注意事項 (2)1 .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考生禁填: 缺考標記清楚,并認真核準條形碼上的姓名、準考證號, 違紀標記 (3) 25. (1)在規定位置貼好條形碼。2.選擇題必須用 2B 鉛筆填涂;填空題和解答題 以上標記由監考人員用 2B 鉛必須用 0.5 mm 黑色簽字筆答題,不得用鉛筆 筆填涂 21. (1) (2)或圓珠筆答題;字體工整、筆跡清晰。3 .請按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 選擇題填涂樣例 (2) (3)出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 正確填涂答題無效。錯誤填涂 [×] [√] [/] 4 .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 (3)(4)第 Ⅰ 卷(請用 2B 鉛筆填涂) 22. (1) 26. (1)1 [ A ] [ B ] [ C ] [ D ] 6 [ A ] [ B ] [ C ] [ D ] 11 [ A ] [ B ] [ C ] [ D ] (2) (2)2 [ A ] [ B ] [ C ] [ D ] 7 [ A ] [ B ] [ C ] [ D ] 12 [ A ] [ B ] [ C ] [ D ]3 [ A ] [ B ] [ C ] [ D ] 8 [ A ][ B ] [ C ] [ D ] 13 [ A ] [ B ] [ C ] [ D ] (3) (3)4 [ A ] [ B ] [ C ] [ D ] 9 [ A ] [ B ] [ C ] [ D ] 14 [ A ] [ B ] [ C ] [ D ](4) 5 [ A ] [ B ] [ C ] [ D ] 10 [ A ] [ B ] [ C ] [ D ] 15 [ A ] [ B ] [ C ] [ D ](4)第 Ⅱ 卷(請在各試題 的答題區內作答)二、填空題16. (1)三、實驗探究題(2) 23. (1)17. (1) (2)(2) (3)18. (1) (2) (4)(3)(4)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 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 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 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 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ZJ 科學·七下·答題卡·121 世紀教育周 cb 制作 盜版必究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四、綜合題 29. (1)27. (1) (2)(2) (3) 此(3)(4)區域28. (1) 30. (1) 禁(2)(2) (3)(3) 止(4)作答請②在各 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 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 請在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黑色矩形邊框限定區域的答案無效!ZJ 科學·七下·答題卡·221 世紀教育周 cb 制作 盜版必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新情境·新趨勢】2025年浙教版科學七下第4章單元過關測試卷【參考答案】.docx 【新情境·新趨勢】2025年浙教版科學七下第4章單元過關測試卷【答題卡】.pdf 【新情境·新趨勢】2025年浙教版科學七下第4章單元過關測試卷【試題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