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核心精煉】八下 第4章 植物與土壤 解答題專項突破(綜合訓練,30道題)1.月球上的“土壤”主要由月球巖石碎屑、粉末等物質組成。太空中長期的太陽風,使得月壤中攜帶了大量的可作為清潔能源的氦﹣3,規模總計有100萬至500萬噸,遠遠超過了地球的儲量。(1)月壤中巖石碎屑、粉末這些成分相當于地球土壤中的 。(“礦物質顆粒”或“腐殖質”)(2)氦﹣3是一種氦氣同位素氣體,其化學符號3He,它的核內中子比“正常”氦少一個(如圖),氦﹣3原子內有 個電子。2.今年,為保護耕地,我區及周邊不少地區出現“退林還耕”,尤其不建議在適合耕種的壤土類土壤上繼續種植樹木、草皮和花卉等,以下對此類土壤描述正確的是 。①土壤中礦物質顆粒、空氣、水、有機質等組成比例合理;②通氣性好、透水性差;③通氣性好、透水性強;④保水保肥能力差;⑤土壤黏性適度;為保護耕地土壤資源,你認為還可以采取什么有效措施? (任寫一種)3.如圖是三種土壤的模型,請指出保肥性能最強的是 ;通氣性能最好的是 ;最適宜耕種的是 。(填序號)土壤中的 多集中在表層,它在土壤中含量并不高,卻直接影響土壤肥力的形成和發展。4.某校科學興趣小組利用砂礫、黏礫和粉礫等土壤礦物質顆粒按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他們把紗布包在漏斗的底端,再用橡皮帶扎緊.在三個漏斗中分別放入砂礫、黏礫和粉礫,在每個漏斗的上部留有相同的空間.把三個漏斗分別置于三個燒杯上,分別往三個漏斗中緩慢倒入等量的足夠的水,當漏斗底部開始有水滲出時按下秒表計時.(1)該科學興趣小組想探究的問題是 。(2)本實驗因該收集的證據是 。(3)三個裝置中呈現的實驗結果是不同的,請作出解釋 。5.溫州許多山地的土壤因富含氧化鐵而呈紅色,俗稱“紅土”。小明用兩種方法對紅土的性狀進行研究。(1)方法一:取一定量紅土,加少量水,用手搓一搓。根據現象小明認為紅土保水性能較好,但通氣性能較差,則小明看到的現象是圖甲中的 (選填“A”或“B”)。(2)方法二:如圖乙,取邊長均為a的立方體鐵塊和紅土塊,分別放入相同的燒杯中,加水至恰好浸沒鐵塊和紅土塊,若C燒杯用水體積為V1,D燒杯用水體積為V2,則紅土中空氣體積分數可表示為 。(用相關字母表示)6.為提高成活率,幼苗移栽時還要考慮土壤結構。某同學在移栽地取了一塊形狀大小與鐵塊相同的土壤樣品,放入兩個相同的燒杯中,分別加水沒過土壤樣品和鐵塊,且左右燒杯液面相平。如圖所示,土壤樣品和鐵塊體積均為V,兩個燒杯中所加水的體積分別是V1和V2。(1)求土壤樣品中空氣的體積分數 ;(2)“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生活中人們也發現,將燃燒枯枝落葉得到的灰燼覆蓋在土壤上會有利于移栽后植物的生長,這說明植物生長除了要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外,還需要吸收 。7.水稻是我市主要的糧食作物。它適合在通氣、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強的土壤中生長。(1)下列模型表示的各類土壤,其中比較適宜種植水稻的是 (填寫字母)。(2)水稻的根對水分的吸收、運輸與細胞液及土壤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相關,圖中箭頭表示水分滲透的方向,由此可判斷①、②、③三處溶液溶質質量分數最大的是 (填寫數字)8.小塘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巧用水培裝置,實現家庭種植”實踐活動。圖1是他搜集的家庭水培指導建議,圖2是水培裝置。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2中的營養液含水和無機鹽,這些物質被吸收的主要部位在根尖的 。(2)種植過程中,水培白菜出現萎蔫、燒苗現象,原因是 ,可依據圖1的建議3進行改善。(3)部分植株出現根部腐爛現象,老師建議在裝置底部增設氣泵。氣泵的主要作用是 。9.一滴水經歷了被植物根吸收又完整地釋放到大氣的過程。(1)請選出它旅途中經過的結構:土壤→ →大氣(填序號)。①根冠 ②根毛 ③篩管 ④導管 ⑤葉脈 ⑥氣孔(2)水滴在旅途中發現行進速度變慢了,可能是外界濕度 (填“增大”或“減小”)。(3)如果水滴沒有被釋放,而是用于光合作用后成為了根尖的一部分,你最可能在 (填序號)中找到“水滴”。(第9題圖) (第10題圖)10.“海水稻”是指能在鹽堿地上生長的水稻,如圖所示為“海水稻”植株和根尖結構模式圖,據圖回答問題。(1)“海水稻”的根尖結構中,具有保護作用的是 (填結構名稱),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 (填序號)。(2)在鹽堿地上,一般作物因為缺少水分難以生存,而“海水稻”能在鹽堿地生長,推測其根毛細胞的細胞液濃度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鹽堿地土壤溶液濃度。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 作用。11.學校計劃帶領八年級學生在新開辟的智慧農場里種植西瓜。小明查閱了西瓜種植攻略后,記錄如下,小組成員據此展開討論:①種植秧苗前,先翻地,保持土壤疏松。 ②搭建大棚,種植時行距要適當。 ③在幼苗期間,盡量多施肥使幼苗茁壯成長。 ④西瓜開花后的第7天,果實開始迅速膨大是施肥的關鍵時期。 ⑤若要收獲大瓜,要進行疏果,可每株留一個瓜。 ⑥……(1)小組同學認為攻略③不科學,施肥用量過大可能引起土壤溶液濃度 植物細胞液濃度,導致植物失水。(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疏果指的是人為去掉過多的幼果。疏果有利于獲得大瓜,主要原因是讓有機物通過韌皮部中的 集中運輸到剩余的西瓜中。(3)有成員提出:在大棚內每隔一定距離擺放能釋放CO2的裝置,有利于提高西瓜產量。他的理由是 。12.學生興趣小組為了研究外界溶液濃度對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影響,設計了如下探究實驗:取兩個大小相同的蘿卜,各從頂端向下挖一個大小一樣的洞。在A蘿卜洞內裝上濃鹽水,在B蘿卜洞內裝上等量的清水,過一段時間后,觀察蘿卜洞內液面升降的變化(如圖一)。(1)過了12小時候后觀察發現:A蘿卜洞里的水變多,蘿卜變軟;B蘿卜洞里的水則變少,蘿卜變硬,那么,此時B蘿卜細胞發生了如圖二中 (填序號)所示的變化。(2)得出結論:當外界溶液的濃度 (大于或小于)蘿卜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吸水;反之則細胞失水。(3)根據以上實驗結論,我們可以解釋農業生產中一次施肥過多,會造成水稻的“燒苗”現象,這是因為 。A.土壤溶液濃度過大,根細胞失水 B.土壤溫度太高C.水分太多,根無法呼吸 D.土壤缺乏足夠的營養。13.如圖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一個植物細胞發生的一個過程,請據圖完成問題.(1)A~C表示植物細胞的 過程。(2)根能吸收土壤溶液中的無機鹽,若一次施肥過多,能否出現這一現象?為什么? 。(3)我們可采用田間挖深溝、田內澆透水的方法進行改良,這樣做的目的是 。若想在這樣的地里種植作物,如種植玉米、小麥、水稻,你認為種植什么最好? ,理由是 。14.根是陸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它從土壤中吸收大量的水,滿足植物體生長發育的需要。如圖是細胞吸水和失水模式圖.請回答以下問題:(1)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2)施肥過多植物會出現“燒苗”現象,其原因是土壤溶液濃度 根細胞細胞液濃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在A,B兩圖中, 圖表示細胞處于失水狀態。(4)無土栽培使作物徹底脫離了土壤環境,因而也就擺脫了土地的約束。無土栽培中用人工配制的培養液,供給植物礦物營養的需要。欲配制1000千克含溶質質量分數為0.15%的硝酸銨(NH4NO3)營養液,能為作物提供多少質量的氮元素 千克。15.老師在課堂上展示了一幅漫畫,請同學們用所學知識解釋漫畫中的主角的觀點。(1)莖“罷工”使葉干渴、萎蔫,這是其木質部中的 停止工作引起的。(2)莖“罷工”使根饑餓難耐,說明莖有輸導 的功能。(3)莖“復工”后仍正常生長并逐年加粗,是因為莖中具有 的結構。16.植物的莖按其組成可分為草質莖和木質莖。如圖甲為木質莖的結構圖。(1)草莓、西瓜等匍匐莖屬于 (選填“草質莖”或“木質莖”)。(2)為了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園林工人會給它們“掛吊瓶”(如圖乙),以補充水和無機鹽。“掛吊瓶”的針頭應插入到圖甲中的 部位(用字母表示)。17.如圖為果樹的一段枝條,長有兩個大小不同的果實.已經對枝條兩個部位的樹皮進行了環剝.請分析回答問題:(1)a果實將會 ,因為它 。(2)b果實將會 ,因為它 。(3)環剝實驗說明: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是通過 向 運輸的。(4)將木本植物主干基部的枝皮剝去一圈,這棵樹最終會死去,原因是環剝切斷了 的運輸通道,致使 得不到 的供應而死亡。18.如圖甲是小嘉利用蘿卜設計制作植物氣孔開閉模型的主要流程。(1)該模型中的長方體蘿卜條模擬的是 細胞。(2)將該模型浸到清水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兩蘿卜條中間出現孔隙并變大(圖乙),該過程模擬的是氣孔張開。解釋該模型浸在清水中能張開的原因。 19.“藍色妖姬”是一種人工染色而成的花卉,等白玫瑰快到花期時,用藍色染料澆灌花卉,讓花吸水的同時,將色劑吸入開出藍色花朵(如圖甲)。小科為了研究染料是通過哪里將花染色的。他將三支白玫瑰枝條放入裝有稀釋的藍墨水的燒杯中,并置于陽光下照射。(1)待枝條基部顏色有變化后,取出枝條洗凈,橫切枝條進行觀察,發現莖橫切面上只有圖乙中的B部分成藍色,則B是莖中的哪個部位 。該部位中運輸水分的結構是 。(2)對枝條進行縱切,用放大鏡觀察莖的縱切面,發現藍色的部位從基部到頂部越來越淡,據此推測染料隨著水分在莖內部的運輸方向為 。20.如圖是顯微鏡下的葉橫切面圖,請你結合做過的實驗和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②和⑦合稱 ,屬于保護組織。(2)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綠色部分③, 是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3)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通過④ 中的篩管運輸到植物體的各部位。(4)蒸騰作用所散失的水分是通過⑥ 來完成。21.圖一是綠色植物葉片橫切面結構示意圖,圖二是細胞結構示意圖,圖三是氣孔的關閉和開放兩種狀態示意圖。據圖完成下列問題。(1)圖一中②所示細胞與圖二中 (填“甲”或“乙”)細胞結構相似;(2)圖一中⑤的結構名稱是 它是植物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3)夏天正午陽光過強時,保衛細胞失水,氣孔往往處于圖三中 (填“甲”或“乙”)所示的狀態。22.海水稻(耐鹽堿水稻),是指能在鹽(堿)濃度0.3%以上的鹽堿地生長且產量達標的一類水稻品種。它們能夠生長在海邊灘涂地區、內陸鹽堿地以及咸水湖周邊。(1)海水稻生產的海紅米中富含硒、鋅、鎂、銅、鐵、鉬、錳等 ,營養價值較高。A.分子 B.原子 C.元素 D.單質(2)水稻莖稈不能像很多樹木一樣不斷增粗,這是因為水稻的莖缺少 。(3)普通水稻無法在鹽堿地存活,請你將下列液體按濃度大小由高到低排列: 。①普通水稻的根毛細胞細胞液②海水稻的根毛細胞細胞液③鹽堿地土壤浸出液(4)普通植物泡水后,根部細胞會較快死亡,而水稻在泡水后的一段時間會自發讓根部的一些細胞死亡,形成通氣組織(如圖),這些通氣組織通過莖和葉片連通。請解釋通氣組織為什么有利于水稻存活 。23.如圖表示從有光照開始,一段時間A、B、C、D四種植物CO2釋放的相對量隨不同光照強度的變化情況。(呼吸作用強度是指每小時每平方分米葉面積釋放CO2的量,光合作用強度是指每小時每平方分米葉面積吸收CO2的量,前量減去后量就是CO2釋放的相對量)(1)CO2進出植物的門戶是葉片的 。(2)a點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 呼吸作用強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D植物的曲線表明:這段時間內隨光照強度增大,其 作用強度也增大。(4)在較弱光照強度下,四種植物中光合作用強度最大的是 。(填“A”或“B”或“C”或“D”)。24.如圖甲所示為綠色植物葉片橫切面結構示意圖,如圖乙所示為植物體在夏季晴朗的一天中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兩種生理活動的情況,回答下列問題:(1)圖甲所示,植物的葉主要通過 (填數字)葉肉細胞進行光合作用。(2) (填生理活動)將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5氣孔排出。除了水分外植物還會將 從氣孔排出。(3)圖乙所示,曲線Ⅱ代表的生理活動是 。25.圖1中A、B、C表示綠色植物體內的某些生理活動,圖2是安裝在溫室大棚中增加二氧化碳濃度的儀器,圖3表示一段時間內植物葉片氧氣釋放的相對量與光照強度的關系。據圖回答問題:(1)溫室大棚中安裝圖2所示儀器,可使綠色植物的 (填寫圖1中的字母和生理活動名稱)增強,該生理活動的文字表達是 ;B生理活動對植物自身的意義是 。(2)如圖3所示,當光照強度處于D點時,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強度 (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作用強度。26.某科學興趣小組設計了一個實驗,通過測量一段新鮮柳樹枝條的吸水情況來研究蒸騰作用(如圖)。裝置是連通的,并用白熾燈照射。請仔細研究裝置,回答下列問題。(1)裝置中右側水槽中的清水是用來密封毛細玻璃管一端的。若不用水槽,改用橡皮泥密封, (選填“會”或“不會”)影響小氣泡的移動。(2)若將裝置移到高溫且干燥的空氣中,小氣泡的移動速度變 (選填“快”或“慢”)。(3)若將本實驗裝置放在高溫且干燥的環境中,只通過減少葉片數量來觀察實驗過程中小氣泡的移動,則本實驗可以探究植物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否是 。(4)前面實驗項目完成后,小組同學又重新進行了一次實驗,并將柳樹枝條下的清水改成濃鹽水,裝置放在陰涼處,發現小氣泡緩慢地向右移動,就此現象你的解釋是 。27.根據提供的資料回答問題:我國的人均耕地面積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保護和合理利用現有的土地資源是我國的一項重要國策。提高單位面積的糧食產量、防止水土流失等都是正在研究并且可行的方法。(1)除草可以除去和莊稼爭奪生存條件的雜草以保證糧食產量。除草的方法有多種,“鋤禾日當午”中的“鋤禾”和噴灑除草劑都能除草,但是“鋤禾”的方式更有利于莊稼的生長,因為“鋤禾”不只是能除草,還能 。(2)農民不光除草,有時還種草,例如在冬季農田閑置的時候,種上學名是“紫云英”、俗稱“紅花草籽”的草,到來年春天犁田毀草,把紫云英翻壓在土里,這樣可以增加土壤肥力,這是因為 。(3)水土流失已經嚴重威脅我國的土地資源,請寫出防治水土流失提出兩個合理建議: 。28.在中國南極長城站,有一座建筑面積80平方米的溫室(如圖)。這個溫室可以幫助我國科考人員實現蔬菜自由,不需要依賴船只運輸蔬菜。該溫室采用無土栽培技術實現蔬菜的種植,為了保證溫室內的蔬菜正常生長,科考人員對溫室進行了如下改造。①溫室內安裝了燈具,當南極出現極夜或者黑夜時間過長時,溫室內的燈具要保持照明狀態;②溫室內安裝了加熱裝置,保證室內在寒冷的南極也能常年保持25℃左右;③栽培時給蔬菜提供營養液,營養液的成分選擇水和無機鹽,營養液需要定期通入空氣;④為了保證營養液濃度適宜,還需要適時補水,避免營養液濃度過大。請根據所學知識解釋上述措施的科學原理。29.某沙漠植物的種子包裹在多層鱗片狀果莢中(如圖1),果莢遇水膨脹開裂釋放種子,干旱時閉合保護種子。請回答下列問題:(1)果莢的吸水膨脹行為是長期適應沙漠環境的結果。①種植這種植物的沙漠土壤中應含有較少的 (選填“砂粒”“粉砂粒”或“黏粒”)。②果莢在干旱時閉合,對種子存活的意義是 (寫一點)。(2)科學家模仿果莢結構,用吸水性凝膠制成“智能種子包”(如圖2),用于沙漠播種。①種子萌發時,細胞呼吸消耗有機物并釋放能量,請寫出細胞呼吸作用的文字表達式 。②與傳統播種方式相比,“智能種子包”在雨季自動釋放種子的優勢是 (寫一點)。30.某學校以“植物中的水”為主題開展相關的大單元學習。某小組同學利用頭腦風暴繪制了如圖所示的“植物中的水”思維導圖,然后分成若干子主題開展學習活動。(1)小杭針對思維導圖內容畫出葉片上的物質流動圖甲,其中代表水分流動路徑的是 (填序號)(2)如圖乙樹枝莖被環剝后形成的節瘤,是因為葉制造的有機物通過樹皮中 向下運輸受阻而形成的。(3)如圖丙,葉片的營養組織是②,它們的細胞內部含有 ,是光合作用的場所。(4)圖丁是某項目小組利用橡皮泥制作的氣孔生理活動模型。請結合表中的評價指標給出作品的等級 ,并提出改進辦法。 等級 優秀 良好 待改進指標 形態相似,且能模擬氣孔連續地進行關閉與張開 形態相似,只能分別模擬氣孔的關閉與張開 形態相似,僅表示了氣孔的關閉或張開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讓教學更有效 精品試卷 | 科學【核心精煉】八下 第4章 植物與土壤 解答題專項突破(綜合訓練,30道題)1.【答案】(1)礦物質顆粒;(2)2。【分析】(1)月球表面混合物相當于土壤中的礦物質;(2)氦﹣3是氦的同位素,含有兩個質子和一個中子。【解答】(1)月球表面都覆蓋著一層由巖石碎屑、粉末、角礫、撞擊熔融玻璃等成分極為復雜的物質組成的結構松散的混合物即月壤,月壤相當于土壤中的礦物質,故選:礦物質顆粒;(2)在原子中,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因為氦﹣3的原子核含兩個質子,所以其電子數也為2,故填:2。故答案為:(1)礦物質顆粒;(2)2。【點評】這道題綜合考查了土壤的成分和原子結構,概念性比較強。2.【答案】①③⑤;合理使用化肥農藥或宣傳耕地土壤環境保護或開展秸稈綜合利用或注重農業廢棄物回收(合理即可)【分析】土壤根據礦物質顆粒、空氣、水和有機質等的組成比例不同,可以分為砂土類、黏土類、壤土類三種土壤類型。【解答】解:壤土土壤中礦物質顆粒、空氣水、有機質等組成比例合理;通氣性好、透水性強;土壤黏性適度,適合大部分植物生長,故選:①③⑤。為保護耕地土壤資源,還可以合理使用化肥農藥或宣傳耕地土壤環境保護或開展秸稈綜合利用或注重農業廢棄物回收。(合理即可)。故答案為:①③⑤;合理使用化肥農藥或宣傳耕地土壤環境保護或開展秸稈綜合利用或注重農業廢棄物回收(合理即可)【點評】解題本題的關鍵是掌握土壤的成分及類型。3.【答案】A;C;B;有機質【分析】土壤質地是根據土壤的顆粒組成劃分的土壤類型,土壤質地一般分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類。保肥性最強的是黏土土壤,通氣性最好的砂土類型,最適宜耕種的是壤土類型。【解答】解:圖A中的礦物質顆粒較多,屬于黏土土壤,可見保肥性能最強。壤土指土壤顆粒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適中的土壤。質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間,兼有黏土和砂土的優點,通氣透水、保水保溫性能都較好,是較理想的農業土壤,圖B屬于壤土土壤。據扇形圖可見:C土質的通氣性能最好,屬于沙土土壤。土壤有機質多集中在表層,雖然它在土壤中的含量并不高,但卻直接影響土壤肥力的形成和發展。土壤中的有機物質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下,能夠釋放以氮素為主的養分,供植物吸收,同時放出二氧化碳,加強植物的光合作用。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通常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故答案為:A;C;B;有機質【點評】掌握土壤的組成和功能是解答此題的關鍵。4.【答案】(1)砂粒、黏礫和粉礫的滲水性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2)記錄相同時間內燒杯中水量的多少;(3)土壤顆粒粗細不同,顆粒間隙不同,間隙越大,滲水越快。【分析】本實驗是為了探究不同類型的土壤滲水能力的大小不同,根據實驗現象進行分析解答。【解答】(1)利用砂礫、黏礫和粉礫等土壤礦物質顆粒按圖進行實驗,也就是說本實驗的變量是土壤礦物顆粒的不同,因此目的是探究土壤不同顆粒對滲水的影響,即砂粒、黏礫和粉礫的滲水性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2)由題給信息分析可知,本實驗通過相同時間內滲水量的多少來說明土壤顆粒的滲水能力,因此收集的證據是記錄相同時間內燒杯中水量的多少;(3)土壤顆粒粗細不同,顆粒間隙不同,若三種土壤顆粒在相同時間內滲水量不同,則說明土壤顆粒粗細不同,一般來講,土壤顆粒間隙越大,滲水越快。故答案是:(1)砂粒、黏礫和粉礫的滲水性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2)記錄相同時間內燒杯中水量的多少;(3)土壤顆粒粗細不同,顆粒間隙不同,間隙越大,滲水越快。【點評】本題是一道實驗探究題,主要是探究土壤顆粒粗細不同對滲水性的影響,主要考查了土壤的結構和類型,知識點單一簡單,根據所學知識及實驗現象即可解答。5.【答案】(1)A;(2)100%。【分析】科學探究的過程: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為了使實驗有說服力,實驗中一定要設置對照組。在設計對照實驗時,要遵循單一變量的原則。【解答】解:(1)A易成團,有粘性,能保持土壤中的水分,通氣性差;B不成團,松手容易散落,說明顆粒較大,通氣性好。根據現象小明認為紅土保水性能較好,但通氣性能較差,則小明看到的現象是圖甲中的A。(2)根據土填中空氣的體積分數100%,V2是往紅土中所加水體積、V1是往鐵塊中所加水體積,則土壤中空氣體積為V2﹣V1,紅土的體積為a3,則土壤中空氣體積分數的是100%。故答案為:(1)A;(2)100%。【點評】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是解題的關鍵。6.【答案】(1)(100% )(2)無機鹽【分析】植物的生長需要的營養物質有水、無機鹽、有機物。有機物是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水和無機鹽是植物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的。【解答】解:(1)土壤中含有空氣,加入水后,水會將土壤中的空氣排出,所以V1﹣V2是空氣的體積,土壤樣品體積為V,因此土壤樣品中空氣的體積分數。(2)將燃燒枯枝落葉得到的灰燼覆蓋在土壤上會有利于移栽后植物的生長,因為灰燼中含有多種無機鹽,這說明植物生長除了要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外,還需要吸收無機鹽。故答案為:(1)(100% )(2)無機鹽【點評】掌握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及物理學的知識是解題的關鍵。7.【答案】(1)A;(2)③。【分析】(1)壤土類土壤是適于大部分植物生長的土壤。這種土壤固體部分 ( 礦物質顆粒和有機質 ) 占土壤總體積的 50%,其中有機質占固體部分的 1%~5%;水和空氣各占 25%,這樣的土壤既通氣、透水,又保水、保肥,能為植物生長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氣和有機質;(2)根毛區細胞吸收水分是根據細胞內外的溶液的濃度差。【解答】(1)水稻種植在水里,適合生長環境是通氣、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強,故A土壤屬于壤土類土壤,適宜種植水稻;故選:A;(2)圖中可知水從土壤進入根毛區細胞再進入根部導管,說明液體濃度①<②<③,故溶液溶質質量分數③最大。故答案為:(1)A;(2)③。【點評】本題考查土壤的結構特點和根吸水的原因,屬于基礎知識應用,難度不大。8.【答案】(1)成熟區;(2)土壤溶液濃度大于根毛細胞液濃度;(3)給作物的根(器官)提供充足的氧氣,保證根的呼吸作用正常進行。【分析】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影響光合作用效率的環境因素有:光照、溫度、二氧化碳的濃度等。【解答】解:(1)水和無機鹽主要是由根尖的成熟區從土壤中吸收,再通過導管向上運輸。(2)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內部濃度時失水,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內部濃度時吸水。一次施肥過多,會使土壤溶液濃度過高,大于植物細胞溶液的濃度,植物細胞失水,導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當情勢比較嚴重時,會造成燒苗。施肥后澆水可以降低土壤溶液的濃度,使土壤溶液濃度小于作物細胞的濃度,使作物細胞正常吸水。因此施肥過多時,農作物會出現萎蔫現象(即“燒苗”)的主要原因是根細胞失水過多。(3)植物根呼吸的是空氣中的氧氣,因此用氣泵的作用是給作物的根(器官)提供充足的氧氣,保證根的呼吸作用正常進行。故答案為:(1)成熟區;(2)土壤溶液濃度大于根毛細胞液濃度;(3)給作物的根(器官)提供充足的氧氣,保證根的呼吸作用正常進行。【點評】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掌握根尖的結構與功能和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相關知識。9.【答案】(1)②→④→⑤→⑥(2)增大(3)②③【分析】圖中的①成熟區、②伸長區、③分生區、④根冠。【解答】解:(1)土壤中的水分被根毛細胞吸水后,先進入根部的導管,到達莖中的導管,在到達葉脈中的導管,最后經葉表皮上的氣孔散失到大氣中。所以一滴水經歷了被植物根吸收又完整地釋放到大氣的過程,它旅途中經過的結構是:土壤→②根毛→④根莖中的導管→⑤葉脈中的導管→⑥葉表皮的氣孔→大氣。(2)植物的蒸騰作用能夠促進水分的吸收和運輸,植物的蒸騰作用受空氣濕度的影響,空氣濕度越多蒸騰作用越弱。所以水滴在旅途中發現行進速度變慢了,可能是外界濕度增大。(3)根能夠長長是由于根尖分生區細胞的分裂和伸長區細胞的生長,這都依賴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所以如果水滴沒有被釋放,而是用于光合作用后成為了根尖的一部分,最可能在②分生區和③伸長區中找到“水滴”。故答案為:(1)②→④→⑤→⑥(2)增大(3)②③【點評】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掌握根尖的結構與功能特點。10.【答案】(1)根冠;①(2)大于;蒸騰【分析】(1)根尖的結構從頂端向上,一般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④根冠、③分生區、②伸長區和①成熟區。(2)當外界溶液濃度小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吸水;當外界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失水。耐鹽堿植物能在海邊的鹽堿地生長,就說明該細胞液的濃度≥土壤溶液濃度。【解答】解:(1)④根冠位于根的頂端,屬于保護組織,細胞比較大,排列不夠整齊,像一頂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護作用。①成熟區也叫根毛區:在伸長區的上部,細胞停止伸長,并且開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2)在海邊的鹽堿地上,“海水稻”能生長良好,這主要是因為“海水稻”根毛細胞細胞液濃度較高,能在鹽堿地的土壤中吸收水分,維持自身正常的生命活動。植物體通過根從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約1%被植物體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過蒸騰作用以水蒸氣的形式從葉片的氣孔散發到大氣中去了,這不是對水的浪費,蒸騰作用有其重要的意義。因此,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蒸騰作用,只有很少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故答案為:(1)根冠;①(2)大于;蒸騰【點評】解答此考點題目的關鍵是熟記根尖的結構特點和各部分的功能。11.【答案】(1)大于(2)篩管(3)增加二氧化碳濃度可以增強光合作用,提高植物產量【分析】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這主要取決于細胞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和植物細胞細胞液的濃度的大小,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失水。【解答】解:(1)若一次性給農作物施肥過多,會使土壤溶液濃度過高,大于植物細胞溶液的濃度,植物細胞不能吸水,反而會失水,導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就是俗稱的“燒苗”。(2)水和無機鹽是通過木質部的導管向上運輸的,有機物是通過韌皮部的篩管向下運輸的。疏果有利于獲得大瓜,主要原因是讓有機物通過韌皮部中的篩管集中運輸到剩余的西瓜中,使其品種和產量提升。(3)二氧化碳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增加二氧化碳濃度可以促進植物更高效地進行光合作用,從而提高產量。故答案為:(1)大于(2)篩管(3)增加二氧化碳濃度可以增強光合作用,提高植物產量【點評】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掌握植物細胞的吸水與失水的原理和光合作用的原理在生產上的應用等相關知識。12.【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內部濃度,是失水;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內部濃度,是吸水。吸水還是失水取決于細胞液濃度與周圍環境溶液的濃度大小。二者的差越大吸水或失水的動力就越大。【解答】解:(1)B蘿卜洞內裝的是清水,蘿卜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大于外部清水,所以蘿卜細胞會吸水,蘿卜細胞因為吸水而變硬,此時B蘿卜細胞發生了如圖二中①所示的變化。(2)得出結論:當外界溶液的濃度小于蘿卜細胞液濃度時,細胞吸水;反之則細胞失水。(3)根據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外界溶液濃度大于根細胞液濃度時植物細胞失水,外界溶液濃度小于跟細胞液濃度時植物細胞吸水。一次施肥過多,會使土壤溶液濃度過高,大于植物細胞溶液的濃度,植物細胞失水,導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即出現燒苗現象。故答案為:(1)①;(2)小于;(3)A。【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植物細胞吸水、失水的原理以及對照實驗的要求。13.【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內部濃度時失水,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內部濃度時吸水.【解答】解:(1)當植物細胞內外液體有濃度差時,植物細胞就會吸水或失水.因此,當外界溶液濃度大于根細胞的細胞液濃度時,根細胞失水.由圖可知:A﹣C表示植物細胞的失水過程.(2)若一次性給農作物施肥過多,會使土壤溶液濃度過高,大于植物細胞溶液的濃度,植物細胞不能吸水,反而會失水,導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造成“燒苗”現象.因此要合理施肥.(3)鹽堿地土壤溶液的濃度大接近根毛細胞液的濃度.所以不利于根毛細胞吸水.我們可采用田間挖深溝、田內澆透水的方法進行改良鹽堿地,這樣做的目的是降低土壤溶液的濃度.若想在這樣的地里種植作物,如種植玉米、小麥、水稻,我認為種植水稻最好,因為水稻吸水多,不斷澆水能降低土壤溶液濃度.故答案為:(1)失水;(2)能;因為土壤溶液濃度大于細胞液濃度;(3)降低土壤溶液的濃度 水稻 水稻需水多,不斷澆水能降低土壤溶液濃度.【點評】解答此類題目的關鍵是理解植物細胞吸水失水的原理.14.【答案】(1)根毛區;(2)大于;(3)A;(4)0.525。【分析】(1)根據根吸水的部位可知;(2)根據植物細胞失水或吸水的原理;(3)根據細胞膜的功能可知;(4)根據溶液質量分數概念可知。【解答】(1)植物吸收水和無機鹽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尖成熟區,也叫根毛區,細胞停止伸長,并且開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根與土壤中水接觸的面積,有利于吸水。而且根尖根毛及其上根內部一部分細胞分化形成導管,能輸導水分和無機鹽。因此根尖根毛區是根吸收水分和無機鹽的主要部位。(2)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內部濃度時失水,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內部濃度時吸水,若一次性給農作物施肥過多,會使土壤溶液濃度過高,大于植物細胞溶液的濃度,植物細胞不能吸水,反而會失水,導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造成“燒苗“現象,因此要合理施肥。(3)上圖中,圖A細胞壁與細胞膜分離,液泡變小,因此表示細胞處于失水狀態,圖B細胞壁和細胞膜緊密的貼在一起,液泡大,因此表示細胞吸水。(4)硝酸銨(NH4NO3) 質量=1000千克×0.15%=1.5千克,硝酸銨(NH4NO3) 中N元素質量分數:(14×2)÷(14×2+1×4+16×3)×100%=35%,N元素質量=1.5千克×35%=0.525千克。故答案為:(1)根毛區;(2)大于;(3)A;(4)0.525。【點評】此題考查的是根吸水的部位、施肥過多植物會出現“燒苗“的原因、植物細胞失水或吸水的原理、細胞膜的功能以及一定質量分數溶液的配制,是一道綜合性很強的題。15.【答案】(1)導管。(2)有機物。(3)形成層。【分析】(1)植物體內運輸物質的管道有兩種:導管和篩管,導管的功能是運輸水和溶解于水中的無機鹽,運輸方向是由下到上;篩管的功能是運輸有機物,運輸方向是由上到下。(2)木質莖的結構由外向內依次為樹皮(包括表皮和韌皮部)、形成層、木質部和髓。【解答】解:(1)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無機鹽,這些物質是由根吸收的,并通過植物體內的導管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位。(2)葉制造的有機物通過篩管運輸到植物體的各個部位。(3)在木本植物莖的結構中,形成層是由幾層細胞構成具有旺盛的分裂能力,向外分裂產生新的b韌皮部,向內分裂產生新的木質部,莖才能逐年加粗。故答案為:(1)導管。(2)有機物。(3)形成層。【點評】該題考查的是對植物體內的運輸管道的知識,要注意理清:導管和篩管運輸的物質和運輸的方向。16.【答案】(1)草質莖;(2)d。【分析】圖中a韌皮部、b形成層、c髓、d木質部。【解答】解:(1)草質莖木質部不發達,支持力弱的莖。具有這種莖的植物,木質化細胞較少,莖干軟弱,植物一般較矮小,壽命較短,多數在生長季終了時,其整體或地上部分死亡。因此,草莓、西瓜等匍匐莖屬于草質莖。(2)植物莖的結構從外到內依次是:樹皮、形成層、木質部和髓,體內主要有兩條運輸管道即導管和篩管。導管是植物體內木質部中把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輸送到植株身體各處的管狀結構。篩管是植物韌皮部內輸導有機養料的管道。導管和篩管,屬于輸導組織。因此補充水和無機鹽。“掛吊瓶”時針應插入到d木質部的輸導組織處。故答案為:(1)草質莖;(2)d。【點評】掌握莖的結構和功能是解題的關鍵。17.【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分析】(1)植物體內主要有兩條運輸管道﹣﹣導管和篩管.篩管位于韌皮部,運輸有機物,方向從上往下;導管位于木質部,運輸水和無機鹽,方向自下而上.(2)篩管是植物韌皮部內輸導有機養料的管道.由許多管狀活細胞上下連接而成.相鄰兩細胞的橫壁上有許多小孔,稱為“篩孔”.兩細胞的原生質體通過篩孔彼此相通.篩管沒有細胞核,但篩管是活細胞.(3)導管是植物體內木質部中主要輸導把根部吸收的水和無機鹽輸送到植株身體各處的管狀結構,不需要能量.導管是為一串高度特化的管狀死細胞所組成,只有細胞壁的細胞構成的,而且上下兩個細胞是貫通的.【解答】解:(1)由圖可以看出A周圍有葉子,葉制造的有機物能不斷送到A果實,可以得到豐富的營養物質,故可以繼續發育;(2)圖中B其上下都進行了環割,是葉制造的有機物不能送到B果實,得不到營養物質將停止發育而凋落.(3)如果對樹皮進行環割就相當于切斷了向下運輸有機物的篩管.環剝實驗說明: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是通過 篩管向下運輸的.(4)篩管是植物韌皮部(樹皮內側)內輸導有機養料的管道.由許多管狀活細胞上下連接而成.相鄰兩細胞的橫壁上有許多小孔,稱為“篩孔”.兩細胞的原生質體通過篩孔彼此相通.篩管沒有細胞核,但篩管是活細胞.剝掉樹木主干的一圈樹皮,樹皮被剝,有機物的運輸通道篩管被割斷,葉制造的有機物不能運輸到根;根得不到有機物,根不能進行呼吸作用獲得能量,時間長了就會導致樹木死亡.故答案為:(1)繼續生長;葉制造的有機物能不斷送到A果實;(2)停止生長;葉制造的有機物不能送到B果實;(3)篩管;下;(4)有機物;根;有機物.【點評】分清兩種管道﹣﹣導管與篩管,在植物體內的分布及功能.18.【答案】(1)保衛。(2)外界溶液濃度低于細胞液的濃度,細胞吸水膨脹【分析】氣孔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解答】解:(1)氣孔是由一對半月形的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所以兩個長方體蘿卜條是模擬構成氣孔的保衛細胞。(2)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時,氣孔就張開,反之氣孔就關閉。所以,氣孔的“張開”或“閉合”與細胞處于吸水或失水的狀態有關,這是由于構成氣孔細胞的細胞壁厚薄不均導致伸縮性不同。故該模型浸在清水中能張開的原因是外界溶液濃度低于細胞液的濃度,細胞吸水膨脹。故答案為:(1)保衛。(2)外界溶液濃度低于細胞液的濃度,細胞吸水膨脹【點評】掌握氣孔的功能及開閉原理是解題的關鍵。19.【答案】(1)木質部;導管(2)自下而上【分析】1、蒸騰作用是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主要是葉)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植物根吸收的水分絕大部分通過蒸騰作用散失了。影響蒸騰作用的因素光照、溫度、濕度、空氣流動狀況等。2、植物根、莖、葉中的導管和篩管在植物體內形成了兩個相對獨立的管道系統,其中導管負責運輸水和無機鹽,篩管運輸有機物。3、題圖中:C是樹皮(含韌皮部),B是木質部,A是髓。【解答】解:(1)在植物的莖中,水分和無機鹽主要通過木質部的導管進行運輸。當小科將白玫瑰枝條放入裝有稀釋的藍墨水的燒杯中,并置于陽光下照射,藍墨水模擬了水分和無機鹽的吸收和運輸過程。莖橫切面上只有B部分成藍色,說明B部分是參與了水分運輸的部位,即莖中的木質部。在木質部中,導管是專門負責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結構。(2)通過對枝條進行縱切并用放大鏡觀察莖的縱切面,發現藍色的部位從基部到頂部越來越淡。這一現象表明染料(藍墨水)隨著水分在莖內部的運輸方向為自下而上。這是因為植物的水分運輸主要通過木質部的導管,從根部吸收后向上輸送至植物的各個部分,包括葉片和花朵。隨著水分的上升,染料濃度逐漸稀釋,因此在莖的頂部藍色變得更淡。故答案為:(1)木質部;導管(2)自下而上【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了植物的蒸騰作用以及水分在植物體內的運輸情況,同時涉及了實驗設計和分析的科學方法。20.【答案】(1)表皮。(2)葉綠體。(3)葉脈。(4)氣孔。【分析】(1)葉片的結構包括:葉肉、葉脈、表皮三部分。(2)圖中:①角質層、②上表皮、③柵欄組織、④葉脈、⑤海綿組織、⑥氣孔、⑦下表皮,氣孔由成對的半月形的保衛細胞組成。【解答】解:(1)②上表皮和⑦下表皮位于葉片的最外層,合稱表皮,具有保護作用,屬于保護組織。(2)葉肉分為③柵欄組織和⑤海綿組織,含有的葉綠體,是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屬于營養組織。(3)④葉脈里有導管和篩管,光合作用需要的水分、無機鹽就是由葉脈里的導管運輸到葉肉細胞里的,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也是通過葉脈中的篩管運輸到植物體的其他部位的。(4)水分以氣體狀態通過葉片表皮上的氣孔從植物體內散失到植物體外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散布在表皮細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衛細胞組成的氣孔是葉片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因此,蒸騰作用散失的水分是通過⑥氣孔來完成的。故答案為:(1)表皮。(2)葉綠體。(3)葉脈。(4)氣孔。【點評】解題關鍵是掌握葉片的結構及各部分的作用。21.【答案】(1)甲(2)氣孔(3)甲【分析】圖一中:①上表皮、②葉肉、③葉脈、④下表皮、⑤氣孔、⑥保衛細胞。圖二中:甲表示植物細胞,乙表示動物細胞。圖三中:甲氣孔關閉,乙氣孔開放。【解答】解:(1)圖一中②所示細胞為葉肉細胞,屬于植物細胞,與圖二中甲細胞結構相似。(2)圖一中⑤是氣孔,它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3)夏天正午陽光過強時,保衛細胞失水,氣孔關閉,因此處于圖三中甲所示的狀態。故答案為:(1)甲(2)氣孔(3)甲【點評】掌握動植物細胞的結構、葉片的結構和功能是解答本題的關鍵。22.【答案】(1)C;(2)形成層;(3)②>③>①(或海水稻的根毛細胞細胞液>鹽堿地土壤浸出液>普通水稻的根毛細胞細胞液);(4)葉片的氣孔吸收空氣中的氧氣可以通過通氣組織供給根部呼吸利用。【分析】植物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內部濃度時失水,細胞外部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內部濃度時吸水。【解答】解:(1)海紅米不僅富含淀粉、高蛋白、鈣等,更含有硒、鋅、鎂、銅、鐵、鉬、錳等微量元素,這里所指的都是元素,平常所說的營養物質為人體補充的都是元素,不是分子原子等。故A、B、D錯誤,C正確。(2)形成層是位于木質部和韌皮部之間的一種分生組織,能不斷的進行細胞分裂,可以不斷向內產生新的木質部與向外產生新的韌皮部,使植物的莖不斷長粗。草本植物沒有形成層,因此水稻的莖不能不斷加粗。(3)海水稻的細胞結構和普通水稻是一樣的,但是他們細胞液的濃度是不一樣的,海水稻可以種植在鹽堿地上,是因為它的細胞液濃度比外界的鹽堿濃度大,所以可正常吸水,但普通水稻的細胞液濃度低于外界鹽堿濃度,所以細胞會失水,出現“燒苗”現象,無法生存。故濃度大小由高到低排列為②>③>①。(4)水稻體內有發達的通氣組織,葉片的氣孔吸收空氣中的氧氣通過通氣組織供給根部呼吸利用,有利于水稻存活。故答案為:(1)C;(2)形成層;(3)②>③>①(或海水稻的根毛細胞細胞液>鹽堿地土壤浸出液>普通水稻的根毛細胞細胞液);(4)葉片的氣孔吸收空氣中的氧氣可以通過通氣組織供給根部呼吸利用。【點評】熟練掌握無機鹽的類型及對植物的作用、植物吸水失水的原理等相關知識是答題關鍵。23.【答案】(1)氣孔(2)等于(3)光合(4)C。【分析】1、光合作用實質上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2、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3、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1)氣孔是由一對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是蒸騰作用的“門戶”,也是氣體交換的“窗口”。故CO2進出植物的門戶是葉片的氣孔。(2)由圖可知,a點時植物A二氧化碳釋放的相對量為0,則說明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3)由圖可知,D曲線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大,二氧化碳釋放的相對量逐漸減小。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則說明:這段時間內隨光照強度增大,其光合作用強度也增大。(4)由圖可知,曲線C二氧化碳釋放的相對量小于0時的光照強度且最低。故在較弱光照強度下,四種植物中光合作用強度最大的是C。故答案為:(1)氣孔(2)等于(3)光合(4)C。【點評】掌握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區別和聯系、氣孔的功能結構是解答本題的關鍵。24.【答案】(1)2(2)蒸騰作用;氧氣和二氧化碳(3)呼吸作用【分析】甲圖為葉片的結構示意圖,1是上表皮,2是葉肉,3是下表皮,4是葉脈,5是氣孔。乙圖中的曲線Ⅰ表示一天中植物光合作用的變化曲線,曲線Ⅱ表示植物一天中呼吸作用的進行情況。【解答】解:(1)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場所,2葉肉細胞內含有大量的葉綠體,所以植物的葉主要通過2葉肉細胞進行光合作用。(2)植物吸收的水分絕大多數通過蒸騰作用散失到大氣中去了,故蒸騰作用將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5氣孔排出。氣孔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是氣體交換的“窗口”,故除了水分外植物還會將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以及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從氣孔排出。(3)在黑暗的環境中,植物能進行呼吸作用,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圖乙中曲線Ⅱ24小時都能夠進行,所以表示的是呼吸作用。故答案為:(1)2(2)蒸騰作用;氧氣和二氧化碳(3)呼吸作用【點評】掌握植物的三大生理作用及氣孔的結構和功能是解答本題的關鍵。25.【答案】(1)C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促進了水和無機鹽向上的運輸,帶走植物體表面的熱量,防止葉片被灼傷;(2)等于。【分析】1、圖1中: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騰作用,C表示呼吸作用。2、圖3中:D點表示光合作用強度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解答】解:(1)溫室大棚中安裝圖2所示儀器,能提高大棚內的二氧化碳濃度,故可使綠色植物的C光合作用增強,該生理活動的文字表達是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水分從活的植物體表面以水蒸氣狀態散失到大氣中的過程,叫做蒸騰作用。故B蒸騰作用對植物自身的意義是促進了水和無機鹽向上的運輸,帶走植物體表面的熱量,防止葉片被灼傷。(2)由圖3曲線可知,當光照強度處于D點時,氧氣釋放相對量等于0,則說明此時光合作用釋放的氧氣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氣,故說明綠色植物光合作用強度等于呼吸作用強度。故答案為:(1)C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促進了水和無機鹽向上的運輸,帶走植物體表面的熱量,防止葉片被灼傷;(2)等于。【點評】掌握呼吸作用與光合作用的區別和聯系、蒸騰作用的意義、光合作用的概念和過程是解答本題的關鍵。26.【答案】(1)會(2)快(3)葉(4)細胞外液濃度大于細胞內液濃度,所以細胞失水,毛細玻璃管水分增多。【分析】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到大氣中去的一個過程,影響因素有光照、溫度、濕度等。【解答】解:(1)若不用水槽,改用橡皮泥密封,氣體無法流動,會影響小氣泡的移動。(2)決定小氣泡移動速度的主要是柳樹枝條的蒸騰作用。在高溫及干燥的空氣中,植物的蒸騰作用較快,故小氣泡將快速地向左移動。(3)若將本實驗裝置放在高溫且干燥的環境中,只通過減少葉片數量來觀察實驗過程中小氣泡的移動,則本實驗可以探究植物蒸騰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否是葉。(4)將柳樹枝條下的清水改成濃鹽水,裝置放在陰涼處,發現小氣泡緩慢地向右移動,因為細胞外液濃度大于細胞內液濃度,所以細胞失水,由細胞內的水滲到細胞外,毛細玻璃管水分增多,所以發現小氣泡緩慢地向右移動。故答案為:(1)會(2)快(3)葉(4)細胞外液濃度大于細胞內液濃度,所以細胞失水,毛細玻璃管水分增多。【點評】影響植物蒸騰作用的主要因素有:光、溫度、濕度和空氣流動情況等。27.【答案】(1)保留水分;(2)腐草是土壤的一種肥料;(3)植樹種草、退耕還草。【分析】土壤是地球陸地的表面由礦物質、有機質、水、空氣和生物組成的。土壤是陸地上具有肥力并能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解答】解;(1)除草可以除去和莊稼爭奪生存條件的雜草以保證糧食產量。“鋤禾日當午”中的“鋤禾”和噴灑除草劑都能除草,但是“鋤禾”的方式更有利于莊稼的生長,因為“鋤禾”不只是能除草,還能保留水分。(2)農民不光除草,有時還種草,例如在冬季農田閑置的時候,種上學名是“紫云英”、俗稱“紅花草籽”的草,到來年春天犁田毀草,把紫云英翻壓在土里,這樣可以增加土壤肥力,因為腐草是土壤一種的肥料。(3)水土流失已經嚴重威脅我國的土地資源,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植樹種草、退耕還草。黃土高原是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形區。故答案為:(1)保留水分;(2)腐草是土壤的一種肥料;(3)植樹種草、退耕還草。【點評】本題考查土地資源的相關知識點,結合所學知識點和自己的生活常識理解解答即可。28.【答案】①溫室內的燈具要保持照明狀態,有利于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②適宜的溫度有利于植物種子萌發,生長、繁殖;③營養液的成分選擇水和無機鹽,為植物的生長提供水和無機鹽;營養液需要定期通入空氣,有利于根的呼吸;④防止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的濃度,出現澆苗現象。【分析】1.細胞利用氧將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將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釋放出來,供給生命活動的需要,這個過程叫做呼吸作用。2.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如淀粉),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3.種子萌發的外界條件為:充足的空氣、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自身條件為胚是完整的并是活的度過休眠期的。4.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小于細胞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吸水;當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的濃度時,細胞就失水。【解答】解:①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溫室內安裝了燈具,當南極出現極夜或者黑夜時間過長時,溫室內的燈具要保持照明狀態,有利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②光合作用需要適宜的溫度,室內在保持25℃左右,有利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③栽培時給蔬菜提供營養液,營養液的成分選擇水和無機鹽,是因為植物的生長需要水和無機鹽;營養液需要定期通入空氣,有利于根的呼吸;④為了保證營養液濃度適宜,還需要適時補水,避免營養液濃度過大。防止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的濃度,出現澆苗現象。故答案為:①溫室內的燈具要保持照明狀態,有利于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②適宜的溫度有利于植物種子萌發,生長、繁殖;③營養液的成分選擇水和無機鹽,為植物的生長提供水和無機鹽;營養液需要定期通入空氣,有利于根的呼吸;④防止周圍水溶液的濃度大于細胞液的濃度,出現澆苗現象。【點評】掌握生物學知識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是解題的關鍵。29.【答案】(1)黏粒;保護種子免受風沙侵蝕、機械損傷以及動物的啃食等外界因素的傷害,使種子在惡劣的干旱環境中保持完整,提高種子的存活率(或減少種子與外界干燥空氣的接觸面積,降低種子水分的散失速度,防止種子過度失水而失去活性)(2)有機物(貯存能量)+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能讓種子精準地在最有利于其生長的環境條件下開始萌發(或能提高種子的發芽率、或能提高幼苗的成活率等)【分析】細胞內的有機物在氧氣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出能量的過程,叫做呼吸作用。【解答】解:(1)①種植這種植物的沙漠土壤中應含有較少的黏粒,以保持水分和固定植物的根系。②果莢在干旱時閉合,對種子存活的意義是:保護種子免受風沙侵蝕、機械損傷以及動物的啃食等外界因素的傷害,使種子在惡劣的干旱環境中保持完整,提高種子的存活率;減少種子與外界干燥空氣的接觸面積,降低種子水分的散失速度,防止種子過度失水而失去活性。(2)①種子萌發時,細胞呼吸消耗有機物并釋放能量,細胞呼吸作用的文字表達式是:有機物(貯存能量)+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②與傳統播種方式相比,“智能種子包”在雨季自動釋放種子的優勢是:能讓種子精準地在最有利于其生長的環境條件下開始萌發、能提高種子的發芽率、能提高幼苗的成活率等。故答案為:(1)黏粒;保護種子免受風沙侵蝕、機械損傷以及動物的啃食等外界因素的傷害,使種子在惡劣的干旱環境中保持完整,提高種子的存活率(或減少種子與外界干燥空氣的接觸面積,降低種子水分的散失速度,防止種子過度失水而失去活性)(2)有機物(貯存能量)+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能讓種子精準地在最有利于其生長的環境條件下開始萌發(或能提高種子的發芽率、或能提高幼苗的成活率等)【點評】解答此題的關鍵是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過程與意義和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的相關知識。30.【答案】(1)③①(2)篩管(3)葉綠體(4)待改進;可使用氣球等注水后能膨脹的物品來模擬保衛細胞。【分析】圖丙中:①表皮、②葉肉、③葉脈、④氣孔。【解答】解:(1)水分在植物體內是通過導管向上運輸,并經過葉片上的氣孔蒸發到大氣中。故甲圖中代表水分流動路徑的是③水分通過導管運輸、①水蒸汽通過氣孔蒸發。(2)植物莖中的篩管主要位于韌皮部,故圖乙樹枝莖被環剝后篩管被切斷,葉制造的有機物通過樹皮中篩管向下運輸受阻而形成節瘤。(3)由圖丙可知,②是葉肉,主要由營養組織構成,它們的細胞內部含有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4)氣孔是由一對保衛細胞圍成的空腔,保衛細胞吸水膨脹,氣孔就張開,因此利用橡皮泥制作的氣孔生理活動模型只能形態相似,不能模擬氣孔的關閉與張開,故作品的等級待改進,改進辦法是:可使用氣球等注水后能膨脹的物品來模擬保衛細胞。故答案為:(1)③①(2)篩管(3)葉綠體(4)待改進;可使用氣球等注水后能膨脹的物品來模擬保衛細胞。【點評】掌握葉片的結構和主要功能、導管和篩管的功能、氣孔的結構及開閉原理是解答本題的關鍵。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核心精煉】八下 第4章 植物與土壤 解答題專項突破(原卷版).docx 【核心精煉】八下 第4章 植物與土壤 解答題專項突破(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