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一、選擇題1.在開國大典及以后的國慶等節日中,“新中國”的標志——五星紅旗、北京天安門、《義勇軍進行曲》等核心元素所構成的國家形象符號體系,在儀式的操演中實現了合法化、神圣化。這些措施( )A.意味著人民當家作主新時代的到來 B.強化了新政權的民眾認同感C.標志著中華民族已經站起來 D.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鄉村中百分之九十的土地是中農、貧衣及一部分雇農耕種的,但他們只對一部分土地有所有權,對大部分土地則沒有所有權?!@種情況如果不改變,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就不能鞏固,農村生產力就不能解放,新中國的工業化就沒有實現的可能,人們就不能得到革命勝利的基本果實。材料意在強調( )A.克服財政上的困難是當務之急 B.徹底廢除封建土地私有制經濟C.新中國進行土地改革十分必要 D.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必要性3.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手工業種類繁多、行業齊全,但規模小,分散于城鄉之間,不利于先進生產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不能適應工業化的要求。針對這一狀況,黨中央采取的舉措是( )A.鼓勵手工業者投身國家建設 B.制定實施了第一個五年計劃C.對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 D.提倡技術革新提升產品質量4.新中國建立后,社會上有觀點認為,中國國力貧弱,政府應“施仁政”,與民休息,應多發展輕工業,改善民眾生活。毛澤東在1953年指出,所謂仁政有兩種:一種是為人民的當前利益,是小仁政;另一種是為人民的長遠利益,是大仁政,重點應當放在大仁政上。毛澤東的談話旨在( )A.強調快速實現工業化的必要性 B.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道路C.加快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進程 D.重視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5.據統計,1954年憲法初步起草過程中,參加討論的各界人民有103萬余人,共提出118萬多條意見。憲法起草委員會根據人民群眾所提意見,對憲法草案作了若干改動。這反映了( )A.人民對于新憲法的擁護 B.制憲過程中的民主精神C.民主政治建設的法制化 D.起草憲法工作的艱巨性6.1959年,中國地質工作者在東北松遼盆地發現工業性油流。以王進喜為代表的大慶油田工人開展石油大會戰,終于建成了現代化的石油企業。1964年,黨中央對全國工業戰線提出“工業學大慶”號召。上述事件( )A.奠定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基礎 B.實現了石油供應的自給自足C.塑造了自力更生的創業精神 D.構建了國家完備的工業體系7.1951年,中共中央決定把推行民族區域自治和訓練少數民族自己的干部,作為黨在少數民族中進行的兩項中心工作,隨即成立了中央民族學院。這一舉措體現了中央( )A.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B.工作重心從經濟轉向教育C.高度重視民族團結工作 D.推動邊疆的興邊富民行動8.歷史上的社會革命和社會變革都是先從思想革命開始的。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也反復證明:只有思想解放了,我們才能正確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正確地改革同生產力迅速發展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這充分顯示了( )A.思想引領的強大力量 B.制度保障的強大力量C.科技創新的強大力量 D.獨立自主的強大力量9.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全國農村中有些生產隊、生產大隊乃至公社根據當地群眾的要求和實際情況,在過去集體經濟基礎上繼續實行集體經營,加以必要的改進和改革,探索走向“高水平的集體化”。這反映出當時( )A.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成效有限 B.農村集體經濟逐漸發展壯大C.個體農耕制約了農村經濟發展 D.農村因地制宜探索發展道路10.1979年6月底,沈陽、阜新、丹東等地發放了3300多個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不但有修鞋、修車和縫補等修理服務,也有小冷飲、瓜果蔬菜小賣鋪,既方便了群眾,又活躍了城鄉市場,還為城市閑散人員廣開了就業門路。這種百業復蘇局面的出現主要得益于( )A.國家實行改革開放 B.市場經濟體制確立C.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D.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1.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虛心學習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們不能數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別國的發展模式,也絕不會接受任何外國頤指氣使的說教?!逼渲髦际牵? )A.繼承傳統,抵制西方文化 B.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C.立足現實,堅持文化自信 D.強調堅持獨立自主外交方針12.下表反映了2002~2021年中國參與的部分國際會議情況。據此可知,中國( )時間 領導人 會議 所作講話2002年 江澤民 全球環境基金第二屆成員國大會 《采取積極行動共創美好家園》2012年 胡錦濤 G20峰會 《穩中求進共促發展》2021年 習近平 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團結合作抗疫引領經濟復蘇》A.積極主動與各國發展經貿關系 B.主導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C.努力推動傳統國際組織的改革 D.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的建設13.鄧小平說:“證券、股市,……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其體現的思想理念是( )A.階級斗爭為綱 B.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C.實現共同富裕 D.實現合作共贏,增進人民福祉14.口號、標語往往有著強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時代烙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下列口號、標語,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中國人民站起來了”②“以階級斗爭為綱”③“多快好省” ④“交夠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15.區分歷史事實和歷史結論是歷史學習的基本要求之一。下列屬于歷史結論的是( )A.1957年底,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B.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C.尼克松訪華標志著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br/>D.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二、綜合題16.【中國式現代化】材料一 “中國式現代化”主要是指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其本質是以人為本,而不是以資本為中心。新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大致可劃分為兩大時期。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全國5億多人口,絕大多數生活在農村,86%以上是文盲。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直面時艱,通過制度變革和道路探索,營造了全國上下團結一心、共商國是、共謀發展的良好政治氛圍,逐步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為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1978年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審時度勢,作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定。一切有利于發展社會生產力、有利于增強國家綜合實力的要素,都得到空前釋放與擴大,計劃與市場相結合,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經濟奇跡”。……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中國走出了一條既發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現代化之路。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注重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從5000多年深厚文明傳統中汲取養分,為實現民族復興熔鑄精神之魂?!皟蓚€文明”協調發展,構成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征。——摘編自馬敏《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歷史演進及前瞻》材料二 中國從一個積貧積弱的國家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靠的不是對外軍事擴張和殖民掠奪,而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鍥而不舍、賡續接力,付出超乎想象的艱辛努力,依靠勤勞智慧苦干實干拼搏得來的。中國以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中國式現代化是致力于實現世界和平和睦和諧的現代化;中國還積極以自身發展帶動他國發展,中國式現代化不是犧牲別人發展自己的現代化,而是合作共贏、共同發展、促進世界發展繁榮的現代化。——摘編自周文《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三個維度》(1)根據材料一,概括新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奠基時期取得的主要成就,并結合所學概括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中國式現代化的創新之處。17.【對外開放與中國智慧】材料一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關系中國和世界經濟的大事,如果說1971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從此登上世界政治大舞臺,那么30年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中國全面融入世界經濟主流。30年彈指一揮間,中國的變化驚天動地,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展同樣需要一個更加開放、日益舉足輕重、充滿勃勃生機的中國。沒有中國的世界貿易組織是不完整的,有了中國的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才能真正稱得上“世界”這個最有分量的字眼。——摘編自《中國對外開放的新里程碑》材料二 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余地廣、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將為世界經濟企穩復蘇提供強大動能,為各國提供更廣闊的市場機會……我們將繼續積極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以中國新發展給世界帶來新機遇,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貢獻智慧和力量。——摘編自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的講話《把握時代潮流加強團結合作共創美好未來》(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意義。(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中國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的“智慧”并分析中國能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的原因。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另一個因素是科學技術的支持。其中,尤其是袁隆平試驗成功的雜交水稻得到大面積推廣?!嫌袀€農民形象的說:“我們農民吃飯靠‘兩平’,一靠鄧小平,二靠袁隆平?!边@對糧食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版材料二 1971年,美國通訊社說,“這是美國自聯合國成立以來遭到的最慘重的失敗”,“美國政府人士感到吃驚”,“感到悲傷”。對此,美國政府極為惱火,卻又無可奈何。——摘編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材料三 中國面臨的實際問題就是用什么方式才能解決香港問題……只能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和平方式,一種是非和平方式。而采用和平方式解決香港問題,就必須既考慮到香港的實際情況,也考慮到中國的實際情況和英國的實際情況,就是說,我們解決問題的辦法要使三方面都能接受。——引自《鄧小平文選》第3卷材料四 看中國數據——關注中國現代化建設的輝煌成就年份 貧困 人口規模(億人) 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978 7.7.39 1712017 0.3046 259742020 0.0551 32189——摘編自國家統計局網材料五 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這就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這種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永遠朝氣蓬勃邁向未來。——習近平2013年3月17日在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1)閱讀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為什么說“我們農民吃飯靠‘兩平’”?袁隆平還榮獲多項國際大獎,被稱為____。(2)材料二美國“最慘重的失敗”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三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是什么?并說出該方案的實施,取得了什么成果?(4)根據材料指出中國社會發生的變化。導致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據材料五,概括“中國精神”的內涵。面對機遇與挑戰,作為中學生,你如何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歷史試題》參考答案1.B2.C3.C4.A5.B6.C7.D8.A9.D10.A11.C12.D13.B14.D15.C16.(1)成就:奠基時期:確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特點:以人民為中心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堅持以經濟發展為中心,以改革開放推進現代化;注重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答出其中2點即可)(2)創新: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以人民為中心;以共同富裕為目標;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具有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特征。(答出其中2點即可)17.(1)意義:為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開辟了新途徑;為經濟和社會發展開拓了空間。(任答2點即可))(2)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中國式現代化取得巨大成就等。(任答2點即可)18.(1)原因:因為鄧小平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了改革開放,使國家繁榮、社會安定、人民幸福,而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技術為解決世界性饑餓問題作出了貢獻,為我國的糧食安全提供了保障。稱呼:“雜交水稻之父”。(2)中國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3)一國兩制;香港和澳門回歸。(4)變化:貧困人口大幅減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原因:改革開放。(5)中國精神:愛國主義、改革創新、凝心聚力;做法:樹立家國情懷;樹立責任意識、創新意識;學好本領、報效祖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