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民樂一中2024一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一年級5月教學質量檢測C.在文化吸收中注重選擇性D.主張廣泛吸收四方文化6,甘旋種植需要猛烈的陽光和長時阿的密集勞動:且甘旋園往往瘧疾肆感,因此,鹿糖在中世紀歷史試卷的:洲是難得的奢侈品。15世紀,英國人年均糖攝取量樓近于零:到19世紀初,這一數字已上升系8公斤,鹿糖不再是奢侈品。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第I卷單進題(48分)A。人口增長與醫療水平的提高B.新航路開辟使東西方貿易更加便捷本節共24個小愿,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C,殖民擴張與黑奴貿易的興盛D。工業革命大幅提升民眾的消費能力日要求的。7.如表近代西方服布的文件1.據文獻和考古資料顯示,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約公元前1550一前1069年),被譯為“克里特”時間主嬰內容或“米諾新”的單詞出現在文獻中的次數從公元前15世紀開始呈減少趨勢,被譯為“邁錫尼”國別名稱1776年的詞語逐步增多,同時,無論是邁錫尼還是埃及都有對方的考古文物出土.這可用于印證(類因《獨立直言》闡達了人民主權思想,直告北美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明確提出了人權、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權和保護A,古希臘文明逐步走向衰落B.埃及統一進程的加速1789年法國《人權宣言》私有財產等原則科1為龍.進C.旱期文明間存在交流互鑒D.古代民間貿馬的活躍A,力圖打破封建專制的束縛B。蘊含了理性主義的觀念2。古埃及第四王朝時期,越來越多的國王自稱“拉”之子,由神的化身轉變為神的代理,可以隨C.利于責產階級革命的燥發D.深受工業化進程的影響意更換各州長官,嚴密控制各州的經濟活動。波斯帝國每個省的總督“升遷只能是優點得到國8.據《拿藏侖法典》(即《法國民法典》記我:“第544條,所有權是對于物有絕對無限制地使王承認的結果,而優點本身又是根據忠誠的程度界定的”。這共同折射出()用、收益及處分的權利,但法令所禁止的使用不在此限。”這一規定體現了《法國民法典(A.王權與神權緊密結合B.中央集權的特點人,強調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B,注重維護封建貴族的利益;主義論碼是C.古代區域文明的擴張D.早期文化的交流C.建立了完善的國家法徠體系D。旨在限制新興資產階輕權利3。在中世紀西歐,封臣對封君的義務主妥有:每年自備酸馬,為封君服40天的騎兵投:封君被生9.19世紀六七十年代,姿本主義制度在全球范圍內壁續擴展。下列對各國里大事件影響的表述俘,封臣要提供裝金:對封君的政事和家事,封臣有提出建議的義務。封君劃負有保護封臣本正確的是(‘)人及其家人生命安全、維持其生活衣食無憂的責任和義務,上述材料說明,封君與封臣是(“)5選項重大事件影納人,以土地為紐帶的單向依附關系B。基于宗教智約的絕對效忠關系.D.權利義務明確的雙向契約關系A俄國廢除衣奴制支革變除沙皇專制,徹底解放衣奴。C.地位完全平等的經濟利益同盟4.1480年,法國國王路岳十一發詔書稱:“凡無合法勇性繼承之領地,其歸屬權應白國王搬決,日本明治維新廢除等級制度,天皇“統而不油”。以確保王國完整。”與此同時,路易十一將女兒安妮嫁給放旁公爵,以換取波務家長放棄部分意大利統一實現國家統一、確立共和政體。自治權。這些舉措()0德意老帝國成立實行君主立憲,發展資本生義。A,增強了國家對軍隊控制B。完善了貴族的繼承體系B.BC.CD.DC.保障了法田的領土完整D.推動了專制王權的強化10.英回人笛相(1660-1731)在對約克那的考泰中寫道:“我們看見在這些屋子里到處都是精力強5.高麗成親時代(981年997年),某大臣主張:“華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習俗,各隨土盛的男子漢,有些人在照料染缸,有墊人在管理紡車,另一些人在修整布匹:女人們和孩子們性。其禮樂詩書之敕、君臣父子之道,立法中華:其余車馬農服制度,可因土風,不必荀同。”則在梳棉或紡紗:從最年輕的到最年老的全都是虛傭來的。”這種生產組飄形式()這一主張最能體現()A,推動了整斷組織的出現B。為技術的革新創造了條件A,對其本土文化的完全捌棄B。對外來文化持排斥態度C,說明工人居住條件擁擠D,反映工廠制度形成和發展民樂一中2024一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年領5月教學頒量檢測·歷史試卷·第1頁·共8頁民樂一中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高一年級5月教學費量檢測·歷史試卷·第2項·共8頁1民樂縣第一中學 2024-2025 學年第二學期高一 5 月質量檢測歷史試卷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D D C C B A D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B D C D D B A B C題號 21 22 23 24答案 B A B D1.C【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埃及)。根據材料可知,邁錫尼和埃及有對方的考古文物出土,這充分說明了早期文明之間存在交流互鑒,C 項正確;題干提到的是“克里特/米諾斯”和“邁錫尼”在埃及文獻中出現的頻率變化,反映的是埃及與這兩個文明的互動關系變化,而非古希臘文明的衰落,排除 A 項;題干討論的是埃及與其他文明(克里特、邁錫尼)的互動,與埃及內部統一無關,排除 B 項;題干僅表明有對方考古文物出土,不能直接得出古代民間貿易活躍的結論,缺乏足夠依據,排除 D 項。故選 C 項。2.B【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埃及和波斯帝國。根據材料可知,埃及國王可以隨意更換各州長官,嚴密控制各州的經濟活動,波斯國王掌控著總督的任命權及升遷,表明君主權力強大,有中央集權的特點,B 項正確;材料體現了埃及王權與神權緊密結合,但材料中沒有波斯的相應信息,因此王權與神權緊密結合不是折射出的共同點,排除 A 項;材料沒有古代區域文明的擴張的信息,與材料主旨無關,排除 C 項;材料未涉及早期文化的交流,而是強調兩者之間的共同點,即中央集權的特點,排除 D 項。故選 B 項。3.D【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世紀的西歐。根據材料信息“封臣對封君有服兵役、提供贖金、建議等義務,封君對封臣有保護及生活保障義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歐封建制度以權利義務契約為紐帶,封君與封臣雙方義務明確且相互約束,形成雙向契約關系,D 項正確;雖土地是紐帶,但材料強調雙方義務的互動性,非單向依附,排除 A 項;宗教誓約是契約形式,但“絕對效忠”忽略封君對封臣的責任,且材料未突出宗教因素,排除 B 項;封建等級下封君與封臣地位不平等,且經濟關系依附于政治義務,排除 C 項。故選 D 項。4.D民樂縣第一中學 2024-2025 學年第二學期高一 5 月質量檢測·歷史答案第 7 頁,共 7 頁【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控制這是影響題。時空是 1480 年的法國。據材料“凡無合法男性繼承之領地,其歸屬權應白國王裁決,以確保王國完整”“路易十一將女兒安妮嫁給波旁公爵,以換取波旁家族放棄部分自治權”可知,兩項舉措均旨在削弱貴族權力、擴大國王對全國的直接控制,推動法國從中世紀封建割據走向近代中央集權國家,D 項正確;題目未涉及軍隊改革或軍事集權的內容,路易十一的措施聚焦于領地繼承和貴族自治權,與軍隊無關,排除 A 項;路易十一的詔書實際上是打破貴族傳統繼承規則,以王權干預取代貴族自主權,目的是削弱貴族而非完善其體系,排除 B 項;表面上看,國王控制無嗣領地可能減少領土分裂風險,但“領土完整”更強調對外防御或統一,而本題核心是內部權力集中,排除 C 項。故選 D 項。5.C【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中古時期(高麗)。材料“其禮樂詩書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華;其余車馬衣服制度,可因土風,不必茍同”強調的是高麗在學習中華文明的同時,要保持自身的傳統,體現了在文化吸收中注重選擇性,C 項正確;材料“華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習俗,各隨土性”反對全盤吸收中國文化,保留了本土文化,排除 A 項;根據“華夏之制,不可不遵”可知主張學習外來文化,排除 B 項;材料只提到學習華夏之制即中華文明,不能得出“廣泛吸收四方文化”,排除 D 項。故選 C 項。6.C【詳解】根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5-19 世紀(歐洲)。15-19 世紀,歐洲殖民者在美洲通過殖民擴張獲得大量土地種植甘蔗,又通過黑奴貿易獲得廉價勞動力,大幅增加了蔗糖產量,降低了成本,使得蔗糖在歐洲不再是奢侈品,C 項正確;人口增長與醫療水平提高和蔗糖供應增加、價格降低沒有直接因果關系,不是蔗糖不再是奢侈品的主要原因,排除 A 項;新航路開辟確實加強了東西方貿易,但蔗糖主要產地是美洲,并非東方,所以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B 項;工業革命提升民眾消費能力,但如果蔗糖供應不增加,價格不降低,民眾也難以大量消費蔗糖,所以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D 項。故選 C 項。7.B【詳解】依據材料表格信息可知,美國和法國頒布的文件都受到啟蒙運動的影響,蘊含了理性主義,B項正確;美國沒有封建專制,排除 A 項;這一時期已經爆發了資產階級革命,排除 C 項;材料未涉及工業化影響,排除 D 項。故選 B 項。8.A【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法國。根據材料《法國民法典》規定所有權是對物絕對無限制地使用、收益及處分的權利,強調了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可知,該條文明確賦予所有權人“絕對無限制”的權利,體現了啟蒙思想中“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則,民樂縣第一中學 2024-2025 學年第二學期高一 5 月質量檢測·歷史答案第 7 頁,共 7 頁符合資產階級革命后確立的資本主義經濟秩序,A 項正確;該法典維護的是資產階級利益,排除 B 項;僅這一條規定不能說明建立了完善的國家法律體系,排除 C 項;該法典恰恰是為了保障資產階級的財產權和經濟自由,而非限制其權利,排除 D 項。故選 A 項。9.D【詳解】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正向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 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資本主義國家。根據材料并所學知識可知,1871 年,德意志實行了統一,建立帝國,德國實行君主立憲,發展資本主義,D 項正確;1861 年,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但是改革不徹底,沒有廢除沙皇專制與徹底解放農奴,排除 A 項;日本明治維新改革不徹底,沒有廢除等級制度,天皇有實權,排除 B 項;意大利統一后,實行君主立憲制,排除 C 項。故選 D 項。10.B【詳解】本題是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英國)。根據材料“有些人在照料染缸,有些人在管理紡車,另一些人在修整布匹;女人們和孩子們則在梳棉或紡紗;從最年輕的到最年老的全都是雇傭來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手工工場分工的場景,以及雇傭關系的特點,這說明集中生產的手工工場出現,為技術的革新創造了條件,B 項正確;壟斷組織出現在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排除 A 項;材料描述的是工人的生產場景,無法反映工人居住條件,排除 C 項;工廠制度出現于 18 世紀下半葉,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D 項。故選 B 項。11.A【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題干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 世紀上半期(英國)。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英國經濟迅速發展,促進了英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如材料中顯示 1816—1831 年曼徹斯特城市的體育活動數量和資金支出總體呈上升趨勢,體現了經濟發展促進了社會生活的變化,A 項正確;材料僅僅體現的是“1816—1831 年曼徹斯特城市的體育活動數量和資金支出概況”,未涉及政府的主導作用,排除 B 項;材料僅僅體現的是“1816—1831 年曼徹斯特城市的體育活動數量和資金支出概況”,不能就此推斷休閑娛樂趨向文明化平等化,排除 C 項;材料體現的是“1816—1831 年曼徹斯特城市的體育活動數量和資金支出概況”,沒有涉及到工人階級地位的內容,排除D 項。故選 A 項。12.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 世紀(拉美)。在 19 世紀 20 年代,雖然拉丁美洲國家陸續擺脫殖民統治取得了獨立,但獨立后的新興國家普遍政治不穩定,許多國家經歷了頻繁的政變和軍事獨裁統治,同時,面對外部列強尤其是英美的經濟侵略與政治干涉,這些新興獨立國家并沒有實現真正的政治經濟獨立與發展,因此他們面臨民樂縣第一中學 2024-2025 學年第二學期高一 5 月質量檢測·歷史答案第 7 頁,共 7 頁著繼續促進民族獨立和民主革命的任務,B 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英美國家對拉丁美洲的控制,沒有涉及拉美各國政治經濟的發展,排除 A 項;據所學知識可知,拉丁美洲獨立運動后,并非都建立共和國,也有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排除 C 項;材料沒有涉及拉丁美洲的領導階級,且 D 項與史實不符,排除 D 項。故選 B 項。13.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一戰后(世界)。根據材料可知,一戰后成立的國際聯盟并不能真正發揮維護世界和平的功能,反而淪為大國的工具,這說明一戰后所確立的新秩序是帶有強權政治色彩的,D 項正確;國際聯盟名存實亡過于絕對化,排除 A 項;一戰后西歐仍處于中心地位,排除 B 項;材料沒有提及英法的國際政策,排除 C項。故選 D 項。14.C【詳解】本題為多類型單項選擇題。根據選項“體現”“催生”等詞匯可知,這是本質題、影響題。時空范圍為 20 世紀初的歐洲。設問中“這些行為”指的是 20 世紀初歐洲列強對內民主、對外擴張(侵略弱小民族削弱對手)的矛盾行為,這種行為會加劇國家間的矛盾并加劇國際社會的緊張狀態,C 項正確;西歐國家的對內民主和對外壓迫擴張的矛盾性與資本主義經濟自身的擴張性有關,而不是體現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的不平衡,排除 A 項;薩拉熱窩戰爭直接導致一戰的爆發,排除 B 項;經濟大危機不符材料主旨,排除 D 項。故選 C 項。15.D【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 世紀 20 年代(蘇聯)。根據材料“1921 年,內戰結束……農村凋敝,農民生活難以維持……工業生產無法繼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戰時共產主義的余糧收集制加劇經濟危機,列寧轉而推行新經濟政策,蘇聯政府通過以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允許市場流通,恢復工農聯盟,D 項正確;余糧收集制是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核心措施,但材料所述問題正是其導致的惡果,排除 A 項;《和平法令》與《土地法令》是 1917 年十月革命后頒布的,與 1921 年經濟調整無關,排除 B 項;集體農莊和全盤集體化是斯大林在 1930 年代推行的政策,時間不符,排除 C 項。故選 D 項。16.D【詳解】依據材料表格信息可以看出,1928 年到 1937 年,蘇聯兩個五年計劃基本實現了工業化,主要工業產品在歐洲以及世界上的占比是非常高的,也為之后的衛國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D 項正確;材料不能看出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排除 A 項;材料涉及的是蘇聯模式,排除 B 項;“均衡發展”表述錯誤,排除 C 項。故選 D 項。17.B民樂縣第一中學 2024-2025 學年第二學期高一 5 月質量檢測·歷史答案第 7 頁,共 7 頁【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 世紀上半葉亞非地區。材料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非地區民族民主運動的發展,受帝國主義、殖民主義侵略壓迫的亞非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和民主自由而斗爭,思想得到解放,民族民主意識增強,B 項正確;印度獨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都是在二戰后,也即當時對很多亞非國家而言,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革命任務并未完成,帝國主義勢力并未被消滅,排除 A 項;“亞非民主革命運動高漲”是對材料現象的概括,而非其影響,排除 C 項;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是在二戰后,時間不符,排除 D 項。故選 B 項。18.A【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現代(世界)。根據材料“可以提出必要或合宜之臨時辦法并‘促請當事國遵行’”“采取必要之空海軍行動,以維持或恢復國際和平與安全”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簡稱安理會)是聯合國的 6 大主要機構之一,安理會主要包括 5 個常任理事國,分別是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和美國,這說明在聯合國發揮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作用時,重視突出大國責任和作用,A 項正確;材料并未涉及“國際關系民主化”的發展趨勢如何,排除 B 項;維護世界和平的力量有限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 C 項;材料并未強調美蘇兩國之間的對立情況,排除 D 項。故選 A 項。19.B【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45 年(世界)。據材料信息可知,漫畫的時間是 1945 年,漫畫中“羅斯福、斯大林和丘吉爾三巨頭站在鋪有歐洲地圖的桌前正在玩著一場拼圖游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漫畫體現的實質是美英蘇三國對東歐勢力范圍和利益的激烈爭奪,反映的是戰后列強對歐洲的瓜分,B 項正確;1939 年德國閃擊波蘭表明二戰全面爆發,排除 A 項;1942 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凸顯世界反法西斯國家的團結,排除C 項;兩大陣營在當時尚未形成,排除 D 項。故選 B 項。20.C【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 1947 年美國。根據材料“必須考慮給(歐洲)以額外、大量的和無償的援助,不然的話就會面臨著非常危險的經濟、社會和政治解體”可知是馬歇爾計劃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馬歇爾計劃通過經濟援助重構了戰后歐洲的政治經濟秩序,其深層目標是遏制共產主義擴張,鞏固資本主義陣營,這一舉措使美蘇意識形態對抗從潛在矛盾升級為公開對立,成為冷戰深化的重要推手,C 項正確;兩極格局的標志是 1949 年北約成立和 1955 年華約成立,馬歇爾計劃僅是冷戰初期的重要事件,并非兩極格局的最終標志,排除 A 項;歐盟的正式形成是 1993 年《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生效的結果,排除 B 項;德國分裂的直接原因是 1948 年柏林危機和 1949 年東西德分別建國,馬歇爾計劃雖加劇了東西方對立,但并非分裂的直接導火索,排除 D 項。故選 C 項。21.B民樂縣第一中學 2024-2025 學年第二學期高一 5 月質量檢測·歷史答案第 7 頁,共 7 頁【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20 世紀 70 年代(世界)。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可知,20 世紀 70 年代,資本主義陣營形成美國、日本和西歐的三足鼎立的局面,資本主義陣營開始分化,B 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經濟區域化的問題,排除A 項;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原因 20 世紀 70 年代的世界經濟危機,C 史實錯誤,排除 C 項;戰后資本主義經濟政策不斷得到調整陣營是國家干預經濟,建立人民資本主義和福利國家,與材料無關,排除 D 項。故選 B 項。22.A【詳解】依據材料圖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①時段由于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戰后資本主義發展迅速,A 項正確;材料不能體現國家關系的變化,排除 B 項;材料問的是原因,不是表現,排除 C 項;20 世紀 80年代,減少政府的公共開支,排除 D 項。故選 A 項。23.B【詳解】二戰后世界經濟缺乏協調,二戰后三大經濟組織的建立,標志著世界經濟向制度化、規范化邁進,B 項正確;三大經濟組織出現于二戰后初期,市場經濟體制被世界廣泛認可是在蘇聯解體后,排除 A項;戰后資本主義世界三大經濟支柱的建立表明世界經濟朝著體系化和制度化的方向發展,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不符合史實,排除 C 項;“平等互惠”說法錯誤,排除 D 項。故選 B 項。24.D【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17-1991 年(蘇聯)。根據材料中“戈爾巴喬夫——壞(毀滅了國家)”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戈爾巴喬夫改革,放棄了社會主義制度,開放了多黨制和一人一票制度,導致蘇共的大權旁落,最終導致蘇聯解體,D 項正確;斯大林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計劃經濟體制,大大提高了對經濟控制的有效性和合法性,并非僅指單一的公有制形式,排除 A 項;赫魯曉夫提出開墾荒地的辦法,大量種植了玉米,并未削弱了政權的垂直性,排除 B 項;勃列日涅夫的“好”指的是不能對斯大林進行全盤否定,在某些方面甚至應該堅持斯大林時期的政策,無法說明使蘇聯的軍事實力大大提升,排除 C 項。故選 D 項。25.答案:(1)表現:大學學科世俗化增設經濟學、自然科學等學科,神學地位下降;專門學院興起,綜合大學主導地位受沖擊;國家化趨勢加強,國際學術交流減少。(每點 2 分,共 6 分)(2)變化:對選民的財產限制逐步取消;對婦女的選舉權的限制逐步取消。(每點 2 分,共 4 分)政治意義:有利于緩和、調整不同利益集團內部的矛盾;推動英國民主政治的完善。(每點 2 分,共 4分)26.【答案】(1)特點:經濟增長迅速;優先發展重工業;國民經濟發展不均衡;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每點 2 分,共 6 分,答出三點即可)積極作用:有利于蘇聯工業化的實現;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開辟了一種新的經濟民樂縣第一中學 2024-2025 學年第二學期高一 5 月質量檢測·歷史答案第 7 頁,共 7 頁體制和工業化模式。(每點 2 分,共 4 分,答出兩點即可)(2) 原因:照搬蘇聯模式,體制僵化;改革力度不足;國際經濟環境的變化(若答“石油危機的沖擊,國際競爭加劇”也可給分)錯誤的經濟政策。(每點 2 分,答出三點即可)(3) 原因:經濟“滯脹”美國經濟霸主地位受到挑戰;凱恩斯主義失靈。(每點 2 分,共 4 分)措施: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重視市場作用;實行減稅、削減福利開支等措施。(每點 2 分,共 6 分)27.【答案】示例一:論題:美國有戰后主導國際秩序的野心戰后美國致力于意識形態對抗與權力擴張。美國將冷戰視為遏制共產主義擴張、維護“自由世界”秩序的工具。如杜魯門主義以“遏制戰略”方式,將反共意識形態與全球霸權目標綁定,實質是通過干涉他國內政擴大勢力范圍。戰后美國構建經濟霸權達到陣營控制。例如馬歇爾計劃以援助歐洲復興為名,強化西歐對美國的經濟依附,同時遏制左翼勢力崛起。通過扶持德日經濟復蘇,美國將兩國納入反共陣營。從而實現其霸權野心。戰后美國主導建立北約,將西歐納入集體防御體系,形成對蘇軍事威懾。同時進行核軍備競賽,美國借此在全球部署軍事基地,強化對關鍵地緣區域(如拉美、中東)的控制。從而實現主導世界實施霸權主義的野心。綜上所述,美國二戰后意圖就是霸權野心。通過實施冷戰政策來實現其野心。其本質就是通過多維手段維持霸權優勢。這一意圖就是用其超級大國地位來主導世界。示例二:論題:戰后中國致力國際關系民主化而努力(或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戰后中國為應對冷戰初期國際局勢緊張和霸權主義威脅,1953 年由周恩來總理首次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這些原則是以主權平等為基礎,為國際關系民主主化奠定基礎。后來逐步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關系的準則。中國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打破了集團對立和穩定周邊環境的作用。例如中國通過該原則與印度、緬甸等非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外交關系,打破了西方對社會主義陣營的孤立政策。五項原則推動多邊合作發揮巨大作用。例如在萬隆會議和日內瓦會議中,五項原則被納入《亞非會議最后公報》,成為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的共同綱領。在冷戰后期,五項原則融入國際法體系,與《聯合國憲章》高度契合。成為解決國際爭端法律依據。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發展。綜上所述,中國的五項原則強調國家間應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分歧而非對抗或武力干涉。和平共處理念為國際合作提供包容性支撐。特別是對當今社會構建新型國際關系起到基石作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價值紐帶和行動指南。表現出強大的生命力。民樂縣第一中學 2024-2025 學年第二學期高一 5 月質量檢測·歷史答案第 7 頁,共 7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甘肅省民樂縣第一中學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5月質量檢測歷史試卷.pdf 高一歷史參考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