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臺州市路橋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期中考試 科學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臺州市路橋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期中考試 科學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臺州市路橋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期中考試 科學試卷
1.(2025七下·路橋期中)在玉雕中有一種鏤空技法,所謂“鏤空”是指在物體上雕刻出穿透物體的花紋或文字(如圖所示)。對這塊玉進行“鏤空”雕刻過程中,這塊玉不變的物理量是()。
A.質量 B.體積 C.密度 D.形狀
【答案】C
【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
【解析】【分析】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這種物質的密度,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與物質的種類、狀態和溫度有關,與質量、體積、形狀無關。
【解答】對這塊玉進行“鏤空”雕刻過程中,玉的質量、體積及重力都發生變化,但物質種類和狀態沒有變化,所以密度不變。
故答案為:C。
2.(2025七下·路橋期中)如圖是四位同學對某化學式意義的描述,他們描述的化學式是()
A.Zn B.CO C.H2O D.N2
【答案】D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分析】一個化學式包含兩層意義,①宏觀意義:a.表示一種物質;b.表示該物質的元素組成;表示宏觀時強調種類,而不講個數 ②微觀意義:a.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b.表示該物質的分子構成,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題意,該物質由同種元素組成,1個分子由2個原子構成。
A、Zn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且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A錯誤;
B、CO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故錯誤;
C、H2O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且1個分子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C錯誤;
D、N2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且1個分子由2個氮原子構成,D正確。
故答案為:D。
3.(2025七下·路橋期中)金屬鋯(Zr)被稱之為冶金工業的“維生素”,在鋼里只要加進千分之一的鋯,硬度和強度就會驚人地提高。鋯的相對原子質量為91,質子數為40。則鋯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A.91 B.131 C.40 D.51
【答案】C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根據原子里質子數等于電子數分析;
【解答】根據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則電子數是40,故答案為C。
4.(2025七下·路橋期中)科學家獲得了極具理論研究意義的N4分子,N2、N4分子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N4的說法正確的是( ?。?br/>A.N4由2個N2分子構成
B.N4中N的化合價為+4價
C.N4是一種單質
D.N4與N2的組成元素相同,因此化學性質相同
【答案】C
【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常見物質的分類
【解析】【分析】根據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其分子由原子構成,單質中元素化合價為0,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為單質及同種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性質不同分析。
【解答】A、 N4由N4分子構成 ,不含氮分子,不符合題意;
B、 N4中N的化合價為0價 ,不符合題意;
C、 N4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一種單質 ,符合題意;
D、 N4與N2的組成元素相同,但因分子構成不同因此化學性質相同 ,不符合題意;
故選C。
5.(2025七下·路橋期中)如圖是“測量食鹽溶液的密度”實驗過程中的四個操作步驟,其中正確的是()
A.在燒杯中讀取液體體積示數
B.將裝食鹽水的量筒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
C.橫梁標尺上讀取游碼示數
D.托盤天平指針向左偏時,向右調平衡螺母
【答案】C
【知識點】天平的使用及讀數;液體密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燒杯的裝液體的,不能用來測量體積;
(2)量筒不能放在天平托盤上使用;
(3)使用天平測量物體質量時,左物右碼,質量等于砝碼加上游碼的示數;
(4)使用天平時先調整。左偏右調,右偏左調,但測量過程中,不能調節螺母。
【解答】A.燒杯的分度值很大,在燒杯中讀取液體體積示數,不能正確測量,故B錯誤;
B.量筒的底面積小,將裝食鹽水的量筒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時容易傾倒而損壞,故A錯誤;
C.天平測量物體質量時,質量等于砝碼加上游碼的示數,因而在橫梁標尺上讀取游碼示數是正確的;故C正確。
D.天平測量過程中,不能調節螺母,托盤天平指針向左偏時,向右調平衡螺母是錯誤的,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6.(2025七下·路橋期中)對 Mg和Mg2+認識正確的是 (  )
A.Mg和Mg2+不是同一種元素 B.Mg和Mg2+化學性質不同
C.Mg2+比Mg少兩個質子 D.Mg2+比Mg多兩個電子
【答案】B
【知識點】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解析】【分析】根據鎂原子和鎂離子的轉化分析判斷有關的說法。
【解答】 鎂原子失去兩個電子形成了鎂離子。
A、Mg和Mg2+的質子數相同,屬于一種元素,故A錯誤;
B、Mg和Mg2+的最外層電子數不同,化學性質不同,故B正確;
C、Mg比Mg2+的質子數相同,故C錯誤。
D、鎂原子失去兩個電子形成了鎂離子,所以Mg2+比Mg少兩個電子,故D錯誤;
故選:B。
7.(2025七下·路橋期中)小科他利用凹角和凸角的模型作為教具,如圖所示。甲、乙模型分別NaCl、MgCl2的形成,下列物質可以用丙模型表示的是()
A.CO2 B.Mg3N2 C.Al2O3 D.CaCO3
【答案】C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甲、乙模型分別NaCl、MgCl2的形成,凹角和凸角的模型分別表示陽離子和陰離子,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甲、乙模型分別NaCl、MgCl2的形成,由圖示可知,凹角和凸角的模型分別表示陽離子和陰離子,則丙由2個帶正電荷的陽離子和3個帶負電荷的陰離子構成,比較以下4個選項可知,只有C選項符合要求。
故答案為:C。
8.(2025七下·路橋期中)如圖所示,兩個完全相同的圓柱形玻璃容器,分別裝有質量相等的兩種液體,液體密度分別是ρ甲和ρ乙,圖中關于兩種液體的密度圖像正確的是( ?。?br/>A. B.
C. D.
【答案】A
【知識點】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 根據密度公式的變形公式可知,質量相等時,密度越大的液體、體積越小,密度越小的液體、體積越大,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 由圖知,V甲<V乙,因為兩者質量相等,根據公式可知:ρ甲>ρ乙,
AB.選項中,圖像的橫軸表示質量,縱軸表示密度,其中A選項中表示ρ甲>ρ乙,B選項中表示ρ乙>ρ甲,故A正確,B錯誤;
CD.選項中圖像橫軸表示體積,縱軸表示密度,物體的密度不能為0,相同狀態下,物體密度不隨體積變化而變化,故CD錯誤。
故選A。
9.(2025七下·路橋期中)在太空艙里常用NiFe2O4作催化劑將宇航員呼出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已知NiFe2O4中 Fe元素為+3價,則 Ni元素的化合價為()
A.+1價 B.+2價 C.+3價 D.+4價
【答案】B
【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
【解析】【分析】化合物的化學式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
【解答】已知NiFe2O4中Fe為+3價,氧元素一般顯-2價,設鎳元素的化合價是,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3)×2+(-2)×4=0,則=+2價。
故答案為:B。
10.(2025七下·路橋期中)如圖是水的微觀層次結構,圖中“”表示( ?。?br/>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氫分子 D.氫原子
【答案】D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
【解析】【分析】(1)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的化學式為H2O。
(2)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 。
(3)從微觀示意圖來看,是對水分子構成的展示,要判斷圖中符號代表的微粒。
(4)氫分子是H2,是由兩個氫原子構成的獨立分子;氧分子是O2,是由兩個氧原子構成的獨立分子;氫原子用H表示,氧原子用O表示。
【解答】A、圖中不是表示由兩個氫原子構成的氫分子,故錯誤。
B、圖中不是表示氧原子(氧原子相對氫原子大一些,在水分子模型中黑球表示氧原子 ),故錯誤。
C、圖中不是表示氫分子,故錯誤。
D、在水分子中,除了氧原子就是氫原子,圖中較小的白球表示氫原子,故正確。
故答案為:D。
11.(2025七下·路橋期中)如下圖所示,粗心的小科同學將等質量的濃鹽水、酒精和蒸餾水(ρ鹽水>ρ蒸餾水>ρ酒精)裝入三個完全相同的容器后,忘了貼標簽。請你利用所學的科學知識幫小科同學來判斷三個容器中所裝的液體()
A.甲是酒精、乙是蒸餾水、丙是濃鹽水
B.甲是酒精、乙是濃鹽水、丙是蒸餾水
C.甲是濃鹽水、乙是酒精、丙是蒸餾水
D.甲是濃鹽水、乙是蒸餾水、丙是酒精
【答案】C
【知識點】與密度相關的物理現象
【解析】【分析】根據公式V=可知,在質量m相同時,液體密度ρ越小,液體體積越大;液體密度ρ越大,液體體積越小。
【解答】根據公式V=可知,在質量m相同時,液體密度ρ越小,液體體積越大,由于ρ酒精<ρ蒸餾水<ρ濃鹽水,所以分析可知:V酒精>V蒸餾水>V濃鹽水,所以甲是濃鹽水,乙是酒精,丙是蒸餾水,
故答案為:C。
12.(2025七下·路橋期中)如圖表示四種原子的結構模型(“”“”和“”分別表示中子、質子和電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乙的核電荷數不同 B.甲、乙為同一種原子
C.丙、丁屬于同一種元素 D.甲、丁互為同位素原子
【答案】C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
【解析】【分析】(1)核電荷數:核電荷數等于質子數,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 。
(2)原子種類:同種原子質子數和中子數都相同。
(3)元素:具有相同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
(4)同位素原子: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稱為同位素原子。
【解答】A、甲和乙質子數都為 1,核電荷數 = 質子數,所以甲、乙核電荷數相同,故錯誤。
B、甲的中子數為 2,乙的中子數為 0,同種原子要求質子數和中子數都相同,所以甲、乙不是同一種原子,故錯誤。
C、丙和丁質子數都為 2,根據元素定義,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屬于同一種元素,所以丙、丁屬于同一種元素,故正確。
D、甲質子數為 1,丁質子數為 2,同位素原子要求質子數相同,所以甲、丁不是同位素原子,故錯誤。
故答案為:C。
13.(2025七下·路橋期中)如圖所示,由不同物質制成的甲、乙兩種體積相等的實心球,此時天平平衡,則制成甲、乙兩種球的物質密度之比是()
A.3∶1 B.5∶3 C.2∶1 D.3∶5
【答案】A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當天平平衡時左右兩側物體的質量相等,根據圖片可得出兩種球的質量關系,根據兩種球的體積相等結合ρ=得出等式即可求出密度之比。
【解答】因天平平衡時,天平左右兩側物體的質量相等,所以,2m甲+m乙=m甲+4m乙,整理可得:m甲=3m乙,又因甲、乙兩種實心球的體積相等,所以根據ρ=可得:ρ甲V=3ρ乙V,
整理可得:ρ甲:ρ乙=3:1。
故答案為:A。
14.(2025七下·路橋期中)現有一瓶未貼標簽的常見金屬R。為了測定R的相對原子質量,準確稱取一定量該金屬粉末,在坩堝內加熱使其完全氧化(由R和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冷卻后再稱重。獲得如表數據。已知R的化合價為+2價,則R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br/>金屬質量(g) 金屬氧化物質量(g)
32.0 40.0
A.24 B.56 C.64 D.65
【答案】C
【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根據化合價書寫R氧化物的化學式,再根據化學式計算R與O元素的質量比。
【解答】設R的相對原子質量為x,
根據R元素的化合價可知,R與氧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學式為RO,
R與O元素的質量比為x:16=32.0g:(40.0g﹣32.0g),
解得x=64。
故答案為:C。
15.(2025七下·路橋期中)近年來,科學家在太空中檢測到氦合氫離子(HeH+),關于1個He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有1個原子核 B.共有3個質子
C.共有4個電子 D.相對質量為3g
【答案】B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離子的書寫與意義;相對原子質量
【解析】【分析】根據氦原子核內質子數為2,氫原子核內質子數為1,且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1個氦合氫離子(HeH+)帶1個單位的正電荷,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A、1個氦合氫離子(HeH+)中含有2個原子核,A錯誤;
B、1個氦合氫離子(HeH+)中含有2個原子核,氦原子核內質子數為2,氫原子核內質子數為1,則共有3個質子,B正確;
C、1個氦合氫離子(HeH+)中含有2個原子核,氦原子核內質子數為2,氫原子核內質子數為1,則共有3個質子,陽離子是原子失去電子形成的,失去幾個電子就帶幾個單位的正電荷,1個氦合氫離子(HeH+)帶1個單位的正電荷,則其核外電子數為3-1=2,C錯誤;
D、氦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4,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故氦合氫離子相對質量為4+1=5,D錯誤。
故答案為:B。
16.(2025七下·路橋期中)大課間活動后,某同學感覺小腿酸痛,這是因為在劇烈的高強度運動中,人體內的葡萄糖會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乳酸。下列有關乳酸(C3H6O3)的說法錯誤的是(  )
A.乳酸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B.一個乳酸分子中含有12個原子
C.乳酸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D.乳酸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1
【答案】D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A、根據乳酸化學式的含義,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一個乳酸分子的構成,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乳酸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故選項說法正確。
B、每個乳酸分子是由3個碳原子、6個氫原子、3個氧原子構成的,則一個乳酸分子中含有12個原子,故選項說法正確。
C、乳酸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3):(1×6):(16×3)=6:1:8,故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故選項說法正確。
D、乳酸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3):(1×6):(16×3)=6:1:8,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D。
17.(2025七下·路橋期中)如圖是某物質在一定條件下變化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每個分子是由3個氧原子和1個硫原子構成的
B.變化Ⅰ實質是分子間隙發生變化
C.變化Ⅱ中分子的種類和原子的種類均發生改變
D.圖3中為混合物
【答案】C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區別;化學反應的實質
【解析】【分析】結合題目示意圖及根據分子結構模型、質量守恒定律、物質的分類來分析;
【解答】A、由分子結構模型可知,每個分子是由3個氧原子和1個硫原子構成的,A正確;
B、由微觀示意圖可知,變化Ⅰ實質是分子間隙發生變化,B正確;
C、由微觀示意圖可知,變化Ⅱ中分子的種類發生改變,說明發生了化學變化,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C錯誤;
D、圖3中含有三種分子,因此圖示物質屬于混合物,D正確。
故答案為:C。
18.(2025七下·路橋期中)如圖表示物質的質量跟體積關系、物質的密度跟體積關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從甲圖中可知,ρA>ρB>ρC,且ρC>ρ水
B.從乙圖中可見,陰影部分的面積S表示物質的質量,其值為16克
C.從甲圖中可見,120克D物質的體積是200厘米
D.從甲圖中可知,A、B兩種物質的密度之比為3∶0
【答案】C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ρ=知,當體積相等時,質量越大密度越大,據此判斷A、B、C的密度關系,并根據公式結合圖甲中的數據計算C的密度,與水的密度進行對比;
(2)乙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是密度和體積的乘積,即等于質量,并根據m=ρV結合乙圖中的數據計算質量;
(3)結合甲中的數據結合ρ=計算出D的密度,根據V=計算120克D物質的體積;
(4)結合甲圖中的數據,根據ρ=分別計算A、B的密度,計算兩密度之比。
【解答】A、根據ρ=知,當體積相等時,質量越大密度越大,由甲圖知,ρA>ρB>ρC,ρc=
==1g/cm3=ρ水,A錯誤;
B、乙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是密度和體積的乘積,等于質量,即m=ρV=4g/cm3×3cm3=12g,B錯誤;
C、由甲圖知D物質的密度為ρD===0.6g/cm3,120克D物質的體積VD==200cm3,C正確;
D、由甲圖知A的密度ρA==2.5g/cm3,B的密度ρB==1.5g/cm3,
A、B密度之比=5:3,D錯誤。
故答案為:C。
19.(2025七下·路橋期中)(1)用適當的語言說明下列化學式子中,數字“2”的含意:
3H2O   ,Cu2+   ,   。
(2)用適當的化學用語,準確、簡潔表達信息:用化學符號填空:2個氮分子:   。
(3)某物質的化學式是H2RO2a+1,相對分子質量為X,則R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
【答案】(1)一個水分子中含有兩個氫原子;一個銅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氧化鈣中鈣元素顯正二價
(2)2N2
(3)X-32a-18
【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
【解析】【分析】(1)解讀對應微粒中2的含義,右上角的數字表示帶電量,符號正上方的的數字表示元素化合價,符號前方的數字表示分子、原子或者離子的個數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字。
(3)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為構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1)符號右下角表示分子中某原子的個數,H2O中的“2”表示一個水分中含有兩個氧原子;
符號右上方的數字表示帶的電荷數,銅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為+2價,故為:一個銅離子帶兩個單位的正電荷;
符號正上方的數字表示元素化合價,氧化鈣中鈣元素顯+2價,在氧化鈣中鈣元素的上方標注+2,正負號在前,數字在后;
(2)2個氮氣分子,是氮氣分子符號前面記上2,為 2N2;
(3)某物質的化學式是H2RO2a+1,相對分子質量為X,設R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y,1×2+y+16×(2a+1)=X,y=X-32a-18。
故答案為:(1)一個水分子中含有兩個氫原子;一個銅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氧化鈣中鈣元素顯正二價; (2)2N2 (3)X-32a-18
20.(2025七下·路橋期中)規范書寫是學習中必須遵循的原則,小科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到如圖所示的一格后,明白了不能把一氧化碳寫成“Co”的原因。
(1)“Co”表示鈷元素,它屬于  ?。ㄌ睢敖饘佟被颉胺墙饘佟保┰亍?br/>(2)“CO”是由碳、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ㄌ睢皢钨|”或“化合物”)。
【答案】(1)金屬
(2)化合物
【知識點】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據元素名稱的偏旁進行分析;
(2)根據化合物的概念進行分析。
【解答】(1)“Co”表示鈷元素,鈷字帶有“钅”字旁,它屬于金屬元素;
(2)“CO”是由碳、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故答案為:(1)金屬;(2)化合物。
21.(2025七下·路橋期中)據報道:一顆隕石在俄羅斯中部烏拉爾山區的車里雅賓斯克市墜落,隕石進入大氣層時速度達到了40倍音速,而落地前的飛行速度減小到了30公里/時。由此引發的“隕石雨”導致超過1200名當地居民受傷。右圖為隕石樣品中,各種元素含量的比例圖。
(1)隕石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   。
(2)隕石碎塊中含有鐵單質,寫出它與大氣層劇烈摩擦,燃燒生成物四氧化三鐵的化學式   。
(3)此樣品中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  ?。啥噙x)。
A.二氧化硅B.氯化鉀C.碳酸鈣D.硫酸鈉
【答案】(1)鋁
(2)Fe3O4
(3)A、D
【知識點】元素的種類與分布;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分析】(1)根據各種元素含量的比例圖進行分析。
(2)根據四氧化三鐵的化學式進行分析。
(3)根據隕石樣品中不含氯、碳元素進行分析。
【解答】(1)根據各種元素含量的比例圖,隕石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鋁元素;
(2)四氧化三鐵的化學式為Fe3O4;
(3)根據元素含量的比例圖可知,隕石樣品中不含氯、碳元素,故不含氯化鉀、碳酸鈣,此樣品中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二氧化硅、硫酸鈉。
故答案為:(1)鋁;(2)Fe3O4;(3)AD。
22.(2025七下·路橋期中)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如圖是部分元素的原子或離子的結構示意圖。
(1)表中與氧元素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元素是   。
(2)從原子結構角度分析,表中Mg、S、Cl三種元素排在同一橫行(周期)是因為   相同。
(3)圖a、b、c中屬于陽離子的是   (填離子符號)。
【答案】(1)硫/S
(2)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
(3)Mg2+
【知識點】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2)同一周期中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數相同。
(3)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若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為離子,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陽離子;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陰離子。
【解答】①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表中與氧元素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元素是硫元素。
②從原子結構角度分析,表中Mg、S、Cl三種元素排在同一橫行(周期)是因為電子層數相同。
③從圖中可知b的質子數=12,為鎂。又因為質子數=12質子數=12>電子數=10,是鎂離子,屬于陽離子,符號是Mg2+。
故答案為:(1)硫/S (2)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 (3)Mg2+
23.(2025七下·路橋期中)有兩根相同的一端封閉的細徑玻璃管A和玻璃管B,先往A和B內注入一半的清水,再沿內管壁緩緩向A和B中注入等量加有紅墨水的酒精,使酒精的上液面距離管口5cm,標出酒精上液面的位置。如圖,用手指封住A管口,將A反復顛倒幾次,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將B豎直靜置。
(1)通過觀察玻璃管A中出現的現象,小明得出了分子間存在空隙的結論。則小明得出此結論的證據是:①管中液體變紅色;②管中的液面   。
(2)4天后,玻璃管B內的液體也全部變紅。但若將管B放在60℃恒溫環境中靜置時,僅50min玻璃管B內的液體就呈現出均勻紅色。產生此現象的原因是溫度越高,   。
【答案】(1)降低
(2)分子熱運動越快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據分子間存在間隙以及分子運動的快慢跟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的知識點來分析解答。
【解答】(1)通過觀察玻璃管A中出現的現象,小明得出了分子間存在空隙的結論。則小明得出此結論的證據是:①管中液體變紅色;②管中的液面降低。
(2)4天后,玻璃管B內的液體也全部變紅。但若將管B放在60℃恒溫環境中靜置時,僅50min玻璃管B內的液體就呈現出均勻紅色。產生此現象的原因是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快。
故答案為:(1)降低(2)分子熱運動越快。
24.(2025七下·路橋期中)一次科學課上,老師拿出了4個表面涂著相同顏色漆的大小不同的實心正方體金屬塊(上面分別標著1、2、3、4四個數字,漆的質量、體積都忽略不計),老師告訴大家其中兩個是鐵塊,另兩個是銅塊(ρ銅>ρ鐵),同學們測量了每個金屬塊的質量和體積后。老師在黑板上用描點法畫圖象,如圖所示,剛剛描好對應的四個點。聰明的小陽就知道了哪兩個是銅塊哪兩個是鐵塊,請你判斷金屬塊3是   塊,和金屬塊2是同樣材料做的是金屬塊   。
【答案】銅;4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不同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對于同種物質,密度一定,物體的質量與物體的體積成正比,其 m - V 圖象是過原點的直線,將各點分別與原點連接,可知點1與原點的連線、點3與原點的連線重合,可知1、3為同種物質,2、4 為另一種物質。根據密度公式得出兩種金屬的密度大小關系,從而得出結論。
【解答】同種物質,密度一定,物體的質量與物體的體積成正比,其 m - V 圖象是過原點的直線,將各點分別與原點連接,可知點1與原點的連線和點3與原點的連線重合,可知1、3為同種物質,點2與原點的連線和點4與原點的連線重合,可知2、4 為另一種物質;縱向作輔助線可知,當體積相同時,1、3金屬的質量大于2、4金屬,故1、3金屬密度大于2、4金屬,所以1、3金屬塊為銅塊,2、4金屬塊為鐵塊。
故答案為:銅;4。
25.(2025七下·路橋期中)模型是聯系宏觀和微觀的橋梁,如圖所示為氫氣分子和氧氣分子運動的示意圖。
(1)在甲、乙、丙三幅圖中,能比較得出“分子種類不同,分子運動速率越快”的是   。
(2)從圖中可見,影響分子運動速率的因素除分子種類外,還有   。
【答案】(1)甲、乙
(2)溫度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
【解析】【分析】(1)根據控制變量的思想,要比較分子種類不同對分子運動速率的影響,需要在相同溫度下比較不同分子的運動速率。
(2)要分析影響分子運動速率的因素,除了分子種類,還需要考慮溫度對分子運動速率的影響。
【解答】(1)要比較分子種類不同對分子運動速率的影響,需要在相同溫度下比較不同分子的運動速率,在甲、乙、丙三幅圖中,甲圖和乙圖都是在27℃下,但分子種類不同(甲圖為氫氣分子,乙圖為氧氣分子),故能比較得出“分子種類不同,分子運動速率越快”的是甲、乙。
(2)從圖中可見,乙圖和丙圖都是氧氣分子,但溫度不同(乙圖為27℃,丙圖為127℃),丙圖的氧氣分子運動速率(560m/s)明顯快于乙圖(480m/s),說明溫度是影響分子運動速率的另一個因素。
故答案為:(1)甲、乙 (2)溫度。
26.(2025七下·路橋期中)2024年9月20日,國內汽油價格每噸下降400元。已知某小車油箱容積為50升,汽油的密度為0.8×103千克/米3。
(1)汽油的密度為0.8×103千克/米3,它表示的意義是   。
(2)汽油油價下調后,車主給該小車加滿一箱汽油將少花   元。(結果精確到0.1元)
【答案】(1)每立方米汽油的質量是800千克
(2)16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1)密度表示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根據密度定義可以解釋其物理意義;
(2)已知1t汽油下調400元,可求1kg汽油少花多少錢,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加滿一箱汽油的質量,然后求出少花的錢數。
【解答】 (1)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是物質的密度,汽油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它表示:每立方米汽油的質量是800千克;
(2)該車油箱最多能裝汽油:m=ρV=0.8×103kg/m3×50×10-3m3=40kg;
1t汽油下調400元,1kg汽油少花0.4元;車主加滿一箱汽油將少花:40×0.4元=16元。
故答案為:(1)每立方米汽油的質量是800千克 (2)16。
27.(2025七下·路橋期中)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根據雪地上腳印深度進行粗略測量積雪密度的方法:利用一塊平整地面上的積雪,用腳垂直向下踩在雪上,形成一個向下凹腳印。如圖所示,腳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擠壓可近似看成冰層,已知冰密度為ρ冰。測出積雪原來厚度為H,用腳踩在雪上形成腳印深度為h。
(1)用此方法測出積雪密度的表達式ρ雪=  ?。ㄓ肏、h、ρ冰表示)。
(2)從微觀的角度(水分子)解釋雪變成冰的原因是   。
【答案】(1)ρ冰(H-h)/H
(2)水分子的間隔變小了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雪擠壓后,質量不變,體積變小,密度變大,結合密度公式進行分析?!窘獯稹浚?)雪擠壓后,質量不變,設腳印面積為S,雪的體積,冰的體積
雪壓成冰質量不變,所以即,雪的密度。
(2)從微觀的角度(水分子)解釋雪變成冰的原因是水分子的間隔變小了。
28.(2025七下·路橋期中)學習了質量的概念后,小明想探究“物體的質量與其形狀是否有關”,他選用一塊橡皮泥作為材料,將橡皮泥捏成各種形狀。用天平分別稱出其質量。記錄的實驗數據如表:
實驗次數 1 2 3
橡皮泥形狀 長方體 圓柱體 餅狀
橡皮泥質量m/g 28 28 28
(1)小明選用橡皮泥進行實驗探究,你認為這種材料對他的實驗操作有什么好處?
答:   。
(2)分析表中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   ,理由是   。
【答案】(1)橡皮泥容易捏成各種形狀
(2)物體的質量與形狀無關;當橡皮泥的形狀改變后,其質量大小未變化
【知識點】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探究物理規律時,要滲透科學的研究方法,此題要使用控制變量法,去探究質量與物體形狀的關系;選用橡皮泥的原因是其形狀易改變;根據收集的實驗數據可順利得出結論:質量與物體的形狀無關。
【解答】(1)此題要使用控制變量法,去探究質量與物體形狀的關系;選用橡皮泥的原因是其形狀易改變,而其質量不變;
(2)分析表格中的數據可知:當橡皮泥的形狀改變后,其質量大小未變化,故物體的質量與形狀無關。
故答案為:(1)橡皮泥形狀容易改變;(2)物體的質量與物體的形狀無關;當橡皮泥的形狀改變后,其質量大小未變化。
29.(2025七下·路橋期中)化合價是一個重要的概念。下面是小科對元素化合價的部分探究過程。
【提出問題】元素正負化合價有何規律?
推測一: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都顯正價;
推測二:非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負價。
(1)【舉例及分析】
NaCl、CuO、Fe2O3中金屬元素化合價分別為+1、+2,+3,其他金屬在化合物中也都顯正價,推測一正確。金屬都顯正價的可能原因是  ?。◤碾娮拥檬Ы嵌然卮穑?。
(2)H2O、SO2、CO2中氫、硫、碳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1、+4、+4,說明推測二   (填“成立”或“不成立”)。
HCl、H2S、CH4中氯、硫、碳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1、-2、-4。
(3)【得出結論】
通過上述探究過程可知: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顯正價,而非金屬元素與氧化合時常顯正價,與氫化合時常顯   價。
【答案】(1)金屬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時只能失去電子而不能得到電子
(2)不成立
(3)負
【知識點】常見元素與原子團的化合價
【解析】【分析】 金屬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時只能失去電子而不能得到電子,因此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都顯正價,而非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即有負價也有正價,且一種元素可能有多種化合價,據此進行分析。
【解答】 (1)金屬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時只能失去電子而不能得到電子,因此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都顯正價,推測一正確;
(2)推測二:非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負價;而H2O、SO2、CO2中氫、硫、碳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1、+4、+4,說明非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即有負價也有正價,即推測二不成立;
(4)金屬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時只能失去電子而不能得到電子,而非金屬元素與氧化合時常顯正價,與氫化合時常顯負價。
30.(2025七下·路橋期中)為破解原子內部結構的奧秘,一代又一代科學家進行了不懈地探索。
史料一: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通過實驗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并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從而建立了西瓜模型。
史料二: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發現如下現象:
①絕大多數ɑ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
②有小部分ɑ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
③有極少部分ɑ粒子被彈了回來。從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
史料三:1913年,丹麥科學家玻爾改進了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認為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的穩定軌道上運動。
(1)史料一中湯姆生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他的推測依據是   。
(2)從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過程中,我們發現____。(可多選)
A.湯姆生、盧瑟福等科學家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推理和想象建構原子模型
B.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推翻了湯姆生對原子內部結構的所有觀點
C.玻爾改進了盧瑟福的原子結構模型,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D.建立模型常需要有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質
(3)根據ɑ粒子散射實驗,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ɑ粒子數量,繪制圖像如圖所示,其中符合實驗現象的圖像是____。
A.
B.
C.
D.
【答案】(1)原子對外不顯電性
(2)A;D
(3)A
【知識點】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根據題中史料及 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 現象分析。
【解答】(1)原子對外不顯電性,但原子中含有帶負電的電子,所以可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
(2)A、湯姆森、盧瑟福兩位科學家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推理和想象建構原子模型,A 正確;
B、湯姆生發現了電子,認為原子是棗糕式模型,盧瑟福能過 α 粒子散射實驗驗證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不是推翻了湯姆生對原子內部結構的所有觀點,B 錯誤;
C、盧瑟福的原子模型在當時是認為正確的,但隨著科學的發展,技術的進步,雖然后來玻爾改進了盧瑟福的原子結構模型,但并沒有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完美的境界,C 錯誤;
D、建立模型往往需要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質,故 D 正確。
(3)盧瑟福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現象如下:①絕大多數ɑ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②有小部分ɑ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③有極少部分ɑ粒子被彈了回來。從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根據這三個現象可知,只有極少部分的α粒子偏轉角度較大,大部分不偏轉或者角度較小,對比四個選項的圖片可知,只有A選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1)原子對外不顯電性 (2)AD (3)A。
31.(2025七下·路橋期中)小明在實驗室里測量一塊形狀不規則、體積較大的礦石的密度。
(1)用調節好的天平測量礦石的質量。當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甲圖所示,礦石的質量是   g;
(2)因礦石體積較大,放不進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燒杯,按乙圖所示方法進行測量礦石的體積,并計算出礦石的密度是   g/cm3;
(3)從圖A到圖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測量值比真實值   (填“偏大”“偏小”、“不變”)。
【答案】(1)175.6
(2)2.5
(3)偏小
【知識點】天平的使用及讀數;固體密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物體的質量等于砝碼的質量加游碼對應的刻度值。
(2)根據排水法可知物體的體積等于量筒倒入燒杯中水的體積。
(3)知道物體的質量和體積,根據密度公式求出物體的密度;物體從水中取出,物體上會沾有一部分水,使倒入燒杯中水的體積大于物體的體積,會使物體體積測量值偏大,密度會偏小。
【解答】(1)如圖所示,標尺的分度值為 0.2g,游碼的讀數為 0.6g,礦石的質量是:
m=100g+50g+20g+5g+0.6g =175.6g;
(2)根據圖所示,加入水的體積為石塊的體積,量筒的分度值為10mL,礦石的體積為:
V=200mL-130mL=70mL=70cm3,礦石的密度是ρ=≈2.5g/cm3;
(3)從圖A到圖B的操作中,由于石塊取出時會帶出一部分水,使測得的石塊體積偏大,根據密度公式ρ=可知會引起的密度測量值比真實值偏小。
故答案為:(1)175.6g (2)2.5g/cm3 (3)2.5g/cm3
32.(2025七下·路橋期中)核事故中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為避免核輻射,需一次性口服(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體甲狀腺中的碘達到飽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從而起到保護作用。請回答下列問題:
(1)是一種質子數為53、中子數為78的碘原子。該原子核外電子數為   。
(2)與的關系是____(填字母)。
A.同種元素 B.同種物質 C.同種分子 D.同種原子
(3)假設所處的環境已受污染,通過服用加碘食鹽(注:加碘食鹽中的碘為碘元素)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輻射的目的呢?
【查閱資料】成人每天食用食鹽的質量通常為6g,某種加碘食鹽的標簽如圖所示。
配料表:氯化鈉、碘酸鉀()凈含量:500g 碘含量(以I計):
【問題分析】500g該品牌食鹽中,含碘的最大質量是   ;若要使人體甲狀腺中的碘達到飽和,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該品牌碘鹽   。
【結論】日常服用加碘食鹽不能起到避免核輻射的目的。
【答案】(1)53
(2)A
(3)25mg;2kg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元素的概念;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在原子中,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
(2)元素的種類由質子數決定,同種元素具有相同的質子數;
(3)結合標簽信息及根據化學式計算分析。
【解答】(1)在原子中,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所以該原子核外電子數為 53;
(2)與 屬于碘的兩種同位素,這兩種原子具有相同的質子數,但中子數不同,所以屬于同種元素的不同原子,屬于同種元素;
(3)利用圖示中加碘鹽的碘的含量可知 500g 該品牌食鹽中含碘的最大質量是= 25mg(標簽所示一千克食鹽的含碘量是 20 ~ 50mg);因為一次性口服100 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可使人體甲狀腺中碘達到飽和,因該食鹽的含碘量是50mg/kg,又因 100 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體甲狀腺中碘達到飽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從而起到保護作用。所以需要至少食用 2kg 這種食鹽才能達到碘的飽和。
故答案為:(1)53 (2)A (3)25mg;2kg。
33.(2025七下·路橋期中)科學興趣小組利用數字化實驗技術進行探究分子性質。圖1是實驗裝置,圖2是打開彈簧夾后測得相關變化的數據。
(1)該實驗能夠證明分子在不斷運動的證據是什么?
(2)若將兩支燒瓶同時放入60℃熱水中,發現只需要30S即可達到圖2中80S的數據,由此還可得出什么結論?
【答案】(1)當彈簧夾打開后,兩瓶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隨時間不斷變化,說明兩種氣體相互擴散,從而證明了分子在不斷運動或裝二氧化碳的瓶中氧氣的濃度不斷增大,說明氧分子因不斷地運動而進入該瓶內或裝有氧氣的瓶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不斷增大,說明二氧化碳分子因不斷地運動而進入該瓶內
(2)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
【解析】【分析】(1)通過圖1裝置的原理及圖2中氣體的濃度不斷增大分析;
(2)通過若將兩燒瓶同時放入 60℃熱水中,發現相同時間內氣體濃度比常溫時變化更大分析。
【解答】(1)根據實驗裝置,打開彈簧夾后,兩瓶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隨時間不斷變化,說明兩種氣體相互擴散,從而證明了分子在不斷運動,即裝二氧化碳的瓶中氧氣的濃度不斷增大,說明氧分子因不斷地運動而進入該瓶內或裝有氧氣的瓶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不斷增大,說明二氧化碳分子因不斷地運動而進入該瓶內;
(2)若將兩支燒瓶同時放入 60℃熱水中,發現只需 30s 即可達到圖 2 中 80s 的數據,即升高溫度后只需更短時間就達到相同的濃度變化,說明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
故答案為:(1)當彈簧夾打開后,兩瓶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隨時間不斷變化,說明兩種氣體相互擴散,從而證明了分子在不斷運動或裝二氧化碳的瓶中氧氣的濃度不斷增大,說明氧分子因不斷地運動而進入該瓶內或裝有氧氣的瓶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不斷增大,說明二氧化碳分子因不斷地運動而進入該瓶內;(2)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
34.(2025七下·路橋期中)如圖是某種品牌補鈣藥品的部分說明書,請回答下列問題:
××牌鈣片 【藥品規格】每片含 0.5g 【用法用量】每次1片,每天2次
(1)CaCO3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
(2)CaCO3中Ca、C、O三種原子的個數比為   ,三種元素質量比為   。
(3)CaCO3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
(4)如果按用量服用,每天攝入鈣元素的質量為   g。
(5)含100gCaCO3的藥物中,與多少克葡萄糖酸鈣[化學式Ca(C6H11O7)2]中鈣元素的質量相等。(寫出計算過程)
【答案】(1)100
(2)1∶1∶3;10∶3∶12
(3)40%
(4)0.4
(5)設葡萄糖的質量為x,則:
解得x=430g。
【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相對分子質量
【解析】【分析】(1)根據相對分子質量 = 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 原子個數之和進行計算;
(2)根據元素的質量比 = 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 原子個數進行計算;
(3)根據元素的質量分數 =×100% 進行計算;
(4)根據物質的質量 = 元素的質量 ÷ 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計算;
(5)根據元素的質量 = 物質的質量 × 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計算。
【解答】(1)CaCO3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40+12+16×3=100;
(2)CaCO3中 Ca、C、O 三種元素質量比為 40 : 12 :(16×3)=10 : 3 : 12;
(3)碳酸鈣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 =40%;
(4)如果按用量服用,則每天攝入鈣元素的質量為1×2×0.5g×40%=0.4g;
(5)設葡萄糖酸鈣的質量為,則:100g×40%=××100%,解得:= 430g。
故答案為:(1)100 (2)10 : 3 : 12 (3)40% (4)0.4 (5)430g。
35.(2025七下·路橋期中)密度瓶是一種科學實驗裝置,用來測量物質的密度。加油站常用密度瓶來檢測汽油的密度。合格的92號汽油的密度為0.72×103kg/m3。某次檢測時,工作人員分別測量了空瓶、裝滿水的密度瓶、裝滿待測汽油的密度瓶的質量,如圖所示(ρ水=1.0×103kg/m3)。求:
(1)該密度瓶的容積;
(2)計算說明該汽油是否合格?
(3)某地相鄰的甲、乙兩個加油站92號合格汽油的價格分別標有10.00元/kg和7.20元/L,計算說明乙加油站的單價是否更便宜?并且從密度知識的角度解釋哪種單價標注更合理。
【答案】(1)m水=m1-m0=200g-150g=50g,,V容器=V水=50cm3。
(2),
因為0.74g/cm3> 0.72g/cm3,所以不合格。
(3)乙加油站單價為7.20元/L的92號汽油,1L汽油的質量為,標注單價,即乙加油站的單價與甲加油站價格相同。質量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汽油密度受溫度等因素影響,故體積會發生變化,所以用質量為計量單位更合理。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與密度相關的物理現象
【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可得密度瓶裝滿水時水的質量,根據ρ=求水的體積,即密度瓶的容積;
(2)根據題意可得密度瓶裝滿汽油時汽油的質量,汽油的體積等于密度瓶的容積,根據ρ=求汽油的密度,所得計算結果與題意中的密度值比較從而判斷是否合格;
(3)將1L汽油換算成質量,根據公式m=ρV計算1L汽油的質量,進而算出1L汽油的價格分析比較;汽油具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即相比于夏天,冬天時相同質量的汽油體積會變小,根據ρ=可知汽油的密度變化,油箱的容積一定,根據ρ=可知加滿汽油時,相比于夏天,冬天所加油的質量變化。
【解答】(1)m水=m1-m0=200g-150g=50g,V水==50cm3,V容器=V水=50cm3;
(2),
因為0.74g/cm3> 0.72g/cm3,所以不合格。
(3)乙加油站單價為7.20元/L的92號汽油,1L汽油的質量為,標注單價,即乙加油站的單價與甲加油站價格相同。質量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汽油密度受溫度等因素影響,故體積會發生變化,所以用質量為計量單位更合理。
1 / 1浙江省臺州市路橋2024-2025學年第二學期七年級期中考試 科學試卷
1.(2025七下·路橋期中)在玉雕中有一種鏤空技法,所謂“鏤空”是指在物體上雕刻出穿透物體的花紋或文字(如圖所示)。對這塊玉進行“鏤空”雕刻過程中,這塊玉不變的物理量是()。
A.質量 B.體積 C.密度 D.形狀
2.(2025七下·路橋期中)如圖是四位同學對某化學式意義的描述,他們描述的化學式是()
A.Zn B.CO C.H2O D.N2
3.(2025七下·路橋期中)金屬鋯(Zr)被稱之為冶金工業的“維生素”,在鋼里只要加進千分之一的鋯,硬度和強度就會驚人地提高。鋯的相對原子質量為91,質子數為40。則鋯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
A.91 B.131 C.40 D.51
4.(2025七下·路橋期中)科學家獲得了極具理論研究意義的N4分子,N2、N4分子結構如圖所示。下列有關N4的說法正確的是(  )
A.N4由2個N2分子構成
B.N4中N的化合價為+4價
C.N4是一種單質
D.N4與N2的組成元素相同,因此化學性質相同
5.(2025七下·路橋期中)如圖是“測量食鹽溶液的密度”實驗過程中的四個操作步驟,其中正確的是()
A.在燒杯中讀取液體體積示數
B.將裝食鹽水的量筒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
C.橫梁標尺上讀取游碼示數
D.托盤天平指針向左偏時,向右調平衡螺母
6.(2025七下·路橋期中)對 Mg和Mg2+認識正確的是 (  )
A.Mg和Mg2+不是同一種元素 B.Mg和Mg2+化學性質不同
C.Mg2+比Mg少兩個質子 D.Mg2+比Mg多兩個電子
7.(2025七下·路橋期中)小科他利用凹角和凸角的模型作為教具,如圖所示。甲、乙模型分別NaCl、MgCl2的形成,下列物質可以用丙模型表示的是()
A.CO2 B.Mg3N2 C.Al2O3 D.CaCO3
8.(2025七下·路橋期中)如圖所示,兩個完全相同的圓柱形玻璃容器,分別裝有質量相等的兩種液體,液體密度分別是ρ甲和ρ乙,圖中關于兩種液體的密度圖像正確的是( ?。?br/>A. B.
C. D.
9.(2025七下·路橋期中)在太空艙里常用NiFe2O4作催化劑將宇航員呼出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已知NiFe2O4中 Fe元素為+3價,則 Ni元素的化合價為()
A.+1價 B.+2價 C.+3價 D.+4價
10.(2025七下·路橋期中)如圖是水的微觀層次結構,圖中“”表示(  )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氫分子 D.氫原子
11.(2025七下·路橋期中)如下圖所示,粗心的小科同學將等質量的濃鹽水、酒精和蒸餾水(ρ鹽水>ρ蒸餾水>ρ酒精)裝入三個完全相同的容器后,忘了貼標簽。請你利用所學的科學知識幫小科同學來判斷三個容器中所裝的液體()
A.甲是酒精、乙是蒸餾水、丙是濃鹽水
B.甲是酒精、乙是濃鹽水、丙是蒸餾水
C.甲是濃鹽水、乙是酒精、丙是蒸餾水
D.甲是濃鹽水、乙是蒸餾水、丙是酒精
12.(2025七下·路橋期中)如圖表示四種原子的結構模型(“”“”和“”分別表示中子、質子和電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甲、乙的核電荷數不同 B.甲、乙為同一種原子
C.丙、丁屬于同一種元素 D.甲、丁互為同位素原子
13.(2025七下·路橋期中)如圖所示,由不同物質制成的甲、乙兩種體積相等的實心球,此時天平平衡,則制成甲、乙兩種球的物質密度之比是()
A.3∶1 B.5∶3 C.2∶1 D.3∶5
14.(2025七下·路橋期中)現有一瓶未貼標簽的常見金屬R。為了測定R的相對原子質量,準確稱取一定量該金屬粉末,在坩堝內加熱使其完全氧化(由R和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冷卻后再稱重。獲得如表數據。已知R的化合價為+2價,則R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br/>金屬質量(g) 金屬氧化物質量(g)
32.0 40.0
A.24 B.56 C.64 D.65
15.(2025七下·路橋期中)近年來,科學家在太空中檢測到氦合氫離子(HeH+),關于1個He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有1個原子核 B.共有3個質子
C.共有4個電子 D.相對質量為3g
16.(2025七下·路橋期中)大課間活動后,某同學感覺小腿酸痛,這是因為在劇烈的高強度運動中,人體內的葡萄糖會進行無氧呼吸,產生乳酸。下列有關乳酸(C3H6O3)的說法錯誤的是( ?。?br/>A.乳酸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
B.一個乳酸分子中含有12個原子
C.乳酸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D.乳酸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1
17.(2025七下·路橋期中)如圖是某物質在一定條件下變化的微觀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每個分子是由3個氧原子和1個硫原子構成的
B.變化Ⅰ實質是分子間隙發生變化
C.變化Ⅱ中分子的種類和原子的種類均發生改變
D.圖3中為混合物
18.(2025七下·路橋期中)如圖表示物質的質量跟體積關系、物質的密度跟體積關系,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從甲圖中可知,ρA>ρB>ρC,且ρC>ρ水
B.從乙圖中可見,陰影部分的面積S表示物質的質量,其值為16克
C.從甲圖中可見,120克D物質的體積是200厘米
D.從甲圖中可知,A、B兩種物質的密度之比為3∶0
19.(2025七下·路橋期中)(1)用適當的語言說明下列化學式子中,數字“2”的含意:
3H2O   ,Cu2+   ,   。
(2)用適當的化學用語,準確、簡潔表達信息:用化學符號填空:2個氮分子:   。
(3)某物質的化學式是H2RO2a+1,相對分子質量為X,則R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   。
20.(2025七下·路橋期中)規范書寫是學習中必須遵循的原則,小科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到如圖所示的一格后,明白了不能把一氧化碳寫成“Co”的原因。
(1)“Co”表示鈷元素,它屬于  ?。ㄌ睢敖饘佟被颉胺墙饘佟保┰亍?br/>(2)“CO”是由碳、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填“單質”或“化合物”)。
21.(2025七下·路橋期中)據報道:一顆隕石在俄羅斯中部烏拉爾山區的車里雅賓斯克市墜落,隕石進入大氣層時速度達到了40倍音速,而落地前的飛行速度減小到了30公里/時。由此引發的“隕石雨”導致超過1200名當地居民受傷。右圖為隕石樣品中,各種元素含量的比例圖。
(1)隕石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   。
(2)隕石碎塊中含有鐵單質,寫出它與大氣層劇烈摩擦,燃燒生成物四氧化三鐵的化學式   。
(3)此樣品中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   (可多選)。
A.二氧化硅B.氯化鉀C.碳酸鈣D.硫酸鈉
22.(2025七下·路橋期中)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如圖是部分元素的原子或離子的結構示意圖。
(1)表中與氧元素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元素是   。
(2)從原子結構角度分析,表中Mg、S、Cl三種元素排在同一橫行(周期)是因為   相同。
(3)圖a、b、c中屬于陽離子的是  ?。ㄌ铍x子符號)。
23.(2025七下·路橋期中)有兩根相同的一端封閉的細徑玻璃管A和玻璃管B,先往A和B內注入一半的清水,再沿內管壁緩緩向A和B中注入等量加有紅墨水的酒精,使酒精的上液面距離管口5cm,標出酒精上液面的位置。如圖,用手指封住A管口,將A反復顛倒幾次,使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將B豎直靜置。
(1)通過觀察玻璃管A中出現的現象,小明得出了分子間存在空隙的結論。則小明得出此結論的證據是:①管中液體變紅色;②管中的液面   。
(2)4天后,玻璃管B內的液體也全部變紅。但若將管B放在60℃恒溫環境中靜置時,僅50min玻璃管B內的液體就呈現出均勻紅色。產生此現象的原因是溫度越高,   。
24.(2025七下·路橋期中)一次科學課上,老師拿出了4個表面涂著相同顏色漆的大小不同的實心正方體金屬塊(上面分別標著1、2、3、4四個數字,漆的質量、體積都忽略不計),老師告訴大家其中兩個是鐵塊,另兩個是銅塊(ρ銅>ρ鐵),同學們測量了每個金屬塊的質量和體積后。老師在黑板上用描點法畫圖象,如圖所示,剛剛描好對應的四個點。聰明的小陽就知道了哪兩個是銅塊哪兩個是鐵塊,請你判斷金屬塊3是   塊,和金屬塊2是同樣材料做的是金屬塊   。
25.(2025七下·路橋期中)模型是聯系宏觀和微觀的橋梁,如圖所示為氫氣分子和氧氣分子運動的示意圖。
(1)在甲、乙、丙三幅圖中,能比較得出“分子種類不同,分子運動速率越快”的是   。
(2)從圖中可見,影響分子運動速率的因素除分子種類外,還有   。
26.(2025七下·路橋期中)2024年9月20日,國內汽油價格每噸下降400元。已知某小車油箱容積為50升,汽油的密度為0.8×103千克/米3。
(1)汽油的密度為0.8×103千克/米3,它表示的意義是   。
(2)汽油油價下調后,車主給該小車加滿一箱汽油將少花   元。(結果精確到0.1元)
27.(2025七下·路橋期中)某同學設計了一個根據雪地上腳印深度進行粗略測量積雪密度的方法:利用一塊平整地面上的積雪,用腳垂直向下踩在雪上,形成一個向下凹腳印。如圖所示,腳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擠壓可近似看成冰層,已知冰密度為ρ冰。測出積雪原來厚度為H,用腳踩在雪上形成腳印深度為h。
(1)用此方法測出積雪密度的表達式ρ雪=  ?。ㄓ肏、h、ρ冰表示)。
(2)從微觀的角度(水分子)解釋雪變成冰的原因是   。
28.(2025七下·路橋期中)學習了質量的概念后,小明想探究“物體的質量與其形狀是否有關”,他選用一塊橡皮泥作為材料,將橡皮泥捏成各種形狀。用天平分別稱出其質量。記錄的實驗數據如表:
實驗次數 1 2 3
橡皮泥形狀 長方體 圓柱體 餅狀
橡皮泥質量m/g 28 28 28
(1)小明選用橡皮泥進行實驗探究,你認為這種材料對他的實驗操作有什么好處?
答:   。
(2)分析表中數據可得出的結論是   ,理由是   。
29.(2025七下·路橋期中)化合價是一個重要的概念。下面是小科對元素化合價的部分探究過程。
【提出問題】元素正負化合價有何規律?
推測一: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都顯正價;
推測二:非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負價。
(1)【舉例及分析】
NaCl、CuO、Fe2O3中金屬元素化合價分別為+1、+2,+3,其他金屬在化合物中也都顯正價,推測一正確。金屬都顯正價的可能原因是   (從電子得失角度回答)。
(2)H2O、SO2、CO2中氫、硫、碳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1、+4、+4,說明推測二  ?。ㄌ睢俺闪ⅰ被颉安怀闪ⅰ保?。
HCl、H2S、CH4中氯、硫、碳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1、-2、-4。
(3)【得出結論】
通過上述探究過程可知: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顯正價,而非金屬元素與氧化合時常顯正價,與氫化合時常顯   價。
30.(2025七下·路橋期中)為破解原子內部結構的奧秘,一代又一代科學家進行了不懈地探索。
史料一: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生通過實驗發現了帶負電的電子,并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從而建立了西瓜模型。
史料二:1911年,英國科學家盧瑟福進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發現如下現象:
①絕大多數ɑ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
②有小部分ɑ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
③有極少部分ɑ粒子被彈了回來。從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
史料三:1913年,丹麥科學家玻爾改進了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認為電子只能在原子內的一些特定的穩定軌道上運動。
(1)史料一中湯姆生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他的推測依據是   。
(2)從原子結構模型的建立過程中,我們發現____。(可多選)
A.湯姆生、盧瑟福等科學家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推理和想象建構原子模型
B.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推翻了湯姆生對原子內部結構的所有觀點
C.玻爾改進了盧瑟福的原子結構模型,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了完美的境界
D.建立模型常需要有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質
(3)根據ɑ粒子散射實驗,統計不同偏轉角度的ɑ粒子數量,繪制圖像如圖所示,其中符合實驗現象的圖像是____。
A.
B.
C.
D.
31.(2025七下·路橋期中)小明在實驗室里測量一塊形狀不規則、體積較大的礦石的密度。
(1)用調節好的天平測量礦石的質量。當天平平衡時,右盤中砝碼和游碼的位置如甲圖所示,礦石的質量是   g;
(2)因礦石體積較大,放不進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燒杯,按乙圖所示方法進行測量礦石的體積,并計算出礦石的密度是   g/cm3;
(3)從圖A到圖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測量值比真實值   (填“偏大”“偏小”、“不變”)。
32.(2025七下·路橋期中)核事故中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為避免核輻射,需一次性口服(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體甲狀腺中的碘達到飽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從而起到保護作用。請回答下列問題:
(1)是一種質子數為53、中子數為78的碘原子。該原子核外電子數為   。
(2)與的關系是____(填字母)。
A.同種元素 B.同種物質 C.同種分子 D.同種原子
(3)假設所處的環境已受污染,通過服用加碘食鹽(注:加碘食鹽中的碘為碘元素)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輻射的目的呢?
【查閱資料】成人每天食用食鹽的質量通常為6g,某種加碘食鹽的標簽如圖所示。
配料表:氯化鈉、碘酸鉀()凈含量:500g 碘含量(以I計):
【問題分析】500g該品牌食鹽中,含碘的最大質量是  ??;若要使人體甲狀腺中的碘達到飽和,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該品牌碘鹽   。
【結論】日常服用加碘食鹽不能起到避免核輻射的目的。
33.(2025七下·路橋期中)科學興趣小組利用數字化實驗技術進行探究分子性質。圖1是實驗裝置,圖2是打開彈簧夾后測得相關變化的數據。
(1)該實驗能夠證明分子在不斷運動的證據是什么?
(2)若將兩支燒瓶同時放入60℃熱水中,發現只需要30S即可達到圖2中80S的數據,由此還可得出什么結論?
34.(2025七下·路橋期中)如圖是某種品牌補鈣藥品的部分說明書,請回答下列問題:
××牌鈣片 【藥品規格】每片含 0.5g 【用法用量】每次1片,每天2次
(1)CaCO3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
(2)CaCO3中Ca、C、O三種原子的個數比為   ,三種元素質量比為   。
(3)CaCO3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
(4)如果按用量服用,每天攝入鈣元素的質量為   g。
(5)含100gCaCO3的藥物中,與多少克葡萄糖酸鈣[化學式Ca(C6H11O7)2]中鈣元素的質量相等。(寫出計算過程)
35.(2025七下·路橋期中)密度瓶是一種科學實驗裝置,用來測量物質的密度。加油站常用密度瓶來檢測汽油的密度。合格的92號汽油的密度為0.72×103kg/m3。某次檢測時,工作人員分別測量了空瓶、裝滿水的密度瓶、裝滿待測汽油的密度瓶的質量,如圖所示(ρ水=1.0×103kg/m3)。求:
(1)該密度瓶的容積;
(2)計算說明該汽油是否合格?
(3)某地相鄰的甲、乙兩個加油站92號合格汽油的價格分別標有10.00元/kg和7.20元/L,計算說明乙加油站的單價是否更便宜?并且從密度知識的角度解釋哪種單價標注更合理。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
【解析】【分析】單位體積的某種物質的質量叫這種物質的密度,密度是物質本身的一種特性,與物質的種類、狀態和溫度有關,與質量、體積、形狀無關。
【解答】對這塊玉進行“鏤空”雕刻過程中,玉的質量、體積及重力都發生變化,但物質種類和狀態沒有變化,所以密度不變。
故答案為:C。
2.【答案】D
【知識點】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分析】一個化學式包含兩層意義,①宏觀意義:a.表示一種物質;b.表示該物質的元素組成;表示宏觀時強調種類,而不講個數 ②微觀意義:a.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分子;b.表示該物質的分子構成,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根據題意,該物質由同種元素組成,1個分子由2個原子構成。
A、Zn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且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A錯誤;
B、CO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故錯誤;
C、H2O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且1個分子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C錯誤;
D、N2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且1個分子由2個氮原子構成,D正確。
故答案為:D。
3.【答案】C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根據原子里質子數等于電子數分析;
【解答】根據原子中質子數等于電子數,則電子數是40,故答案為C。
4.【答案】C
【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常見物質的分類
【解析】【分析】根據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其分子由原子構成,單質中元素化合價為0,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為單質及同種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分子性質不同分析。
【解答】A、 N4由N4分子構成 ,不含氮分子,不符合題意;
B、 N4中N的化合價為0價 ,不符合題意;
C、 N4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一種單質 ,符合題意;
D、 N4與N2的組成元素相同,但因分子構成不同因此化學性質相同 ,不符合題意;
故選C。
5.【答案】C
【知識點】天平的使用及讀數;液體密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燒杯的裝液體的,不能用來測量體積;
(2)量筒不能放在天平托盤上使用;
(3)使用天平測量物體質量時,左物右碼,質量等于砝碼加上游碼的示數;
(4)使用天平時先調整。左偏右調,右偏左調,但測量過程中,不能調節螺母。
【解答】A.燒杯的分度值很大,在燒杯中讀取液體體積示數,不能正確測量,故B錯誤;
B.量筒的底面積小,將裝食鹽水的量筒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時容易傾倒而損壞,故A錯誤;
C.天平測量物體質量時,質量等于砝碼加上游碼的示數,因而在橫梁標尺上讀取游碼示數是正確的;故C正確。
D.天平測量過程中,不能調節螺母,托盤天平指針向左偏時,向右調平衡螺母是錯誤的,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6.【答案】B
【知識點】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
【解析】【分析】根據鎂原子和鎂離子的轉化分析判斷有關的說法。
【解答】 鎂原子失去兩個電子形成了鎂離子。
A、Mg和Mg2+的質子數相同,屬于一種元素,故A錯誤;
B、Mg和Mg2+的最外層電子數不同,化學性質不同,故B正確;
C、Mg比Mg2+的質子數相同,故C錯誤。
D、鎂原子失去兩個電子形成了鎂離子,所以Mg2+比Mg少兩個電子,故D錯誤;
故選:B。
7.【答案】C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甲、乙模型分別NaCl、MgCl2的形成,凹角和凸角的模型分別表示陽離子和陰離子,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甲、乙模型分別NaCl、MgCl2的形成,由圖示可知,凹角和凸角的模型分別表示陽離子和陰離子,則丙由2個帶正電荷的陽離子和3個帶負電荷的陰離子構成,比較以下4個選項可知,只有C選項符合要求。
故答案為:C。
8.【答案】A
【知識點】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 根據密度公式的變形公式可知,質量相等時,密度越大的液體、體積越小,密度越小的液體、體積越大,據此分析判斷。
【解答】 由圖知,V甲<V乙,因為兩者質量相等,根據公式可知:ρ甲>ρ乙,
AB.選項中,圖像的橫軸表示質量,縱軸表示密度,其中A選項中表示ρ甲>ρ乙,B選項中表示ρ乙>ρ甲,故A正確,B錯誤;
CD.選項中圖像橫軸表示體積,縱軸表示密度,物體的密度不能為0,相同狀態下,物體密度不隨體積變化而變化,故CD錯誤。
故選A。
9.【答案】B
【知識點】元素化合價的規則與計算
【解析】【分析】化合物的化學式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
【解答】已知NiFe2O4中Fe為+3價,氧元素一般顯-2價,設鎳元素的化合價是,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可得:+(+3)×2+(-2)×4=0,則=+2價。
故答案為:B。
10.【答案】D
【知識點】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
【解析】【分析】(1)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水分子的化學式為H2O。
(2)一個水分子由兩個氫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 。
(3)從微觀示意圖來看,是對水分子構成的展示,要判斷圖中符號代表的微粒。
(4)氫分子是H2,是由兩個氫原子構成的獨立分子;氧分子是O2,是由兩個氧原子構成的獨立分子;氫原子用H表示,氧原子用O表示。
【解答】A、圖中不是表示由兩個氫原子構成的氫分子,故錯誤。
B、圖中不是表示氧原子(氧原子相對氫原子大一些,在水分子模型中黑球表示氧原子 ),故錯誤。
C、圖中不是表示氫分子,故錯誤。
D、在水分子中,除了氧原子就是氫原子,圖中較小的白球表示氫原子,故正確。
故答案為:D。
11.【答案】C
【知識點】與密度相關的物理現象
【解析】【分析】根據公式V=可知,在質量m相同時,液體密度ρ越小,液體體積越大;液體密度ρ越大,液體體積越小。
【解答】根據公式V=可知,在質量m相同時,液體密度ρ越小,液體體積越大,由于ρ酒精<ρ蒸餾水<ρ濃鹽水,所以分析可知:V酒精>V蒸餾水>V濃鹽水,所以甲是濃鹽水,乙是酒精,丙是蒸餾水,
故答案為:C。
12.【答案】C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
【解析】【分析】(1)核電荷數:核電荷數等于質子數,質子數決定元素種類 。
(2)原子種類:同種原子質子數和中子數都相同。
(3)元素:具有相同質子數(即核電荷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
(4)同位素原子:質子數相同而中子數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稱為同位素原子。
【解答】A、甲和乙質子數都為 1,核電荷數 = 質子數,所以甲、乙核電荷數相同,故錯誤。
B、甲的中子數為 2,乙的中子數為 0,同種原子要求質子數和中子數都相同,所以甲、乙不是同一種原子,故錯誤。
C、丙和丁質子數都為 2,根據元素定義,具有相同質子數的一類原子屬于同一種元素,所以丙、丁屬于同一種元素,故正確。
D、甲質子數為 1,丁質子數為 2,同位素原子要求質子數相同,所以甲、丁不是同位素原子,故錯誤。
故答案為:C。
13.【答案】A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當天平平衡時左右兩側物體的質量相等,根據圖片可得出兩種球的質量關系,根據兩種球的體積相等結合ρ=得出等式即可求出密度之比。
【解答】因天平平衡時,天平左右兩側物體的質量相等,所以,2m甲+m乙=m甲+4m乙,整理可得:m甲=3m乙,又因甲、乙兩種實心球的體積相等,所以根據ρ=可得:ρ甲V=3ρ乙V,
整理可得:ρ甲:ρ乙=3:1。
故答案為:A。
14.【答案】C
【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根據化合價書寫R氧化物的化學式,再根據化學式計算R與O元素的質量比。
【解答】設R的相對原子質量為x,
根據R元素的化合價可知,R與氧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化學式為RO,
R與O元素的質量比為x:16=32.0g:(40.0g﹣32.0g),
解得x=64。
故答案為:C。
15.【答案】B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離子的書寫與意義;相對原子質量
【解析】【分析】根據氦原子核內質子數為2,氫原子核內質子數為1,且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1個氦合氫離子(HeH+)帶1個單位的正電荷,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A、1個氦合氫離子(HeH+)中含有2個原子核,A錯誤;
B、1個氦合氫離子(HeH+)中含有2個原子核,氦原子核內質子數為2,氫原子核內質子數為1,則共有3個質子,B正確;
C、1個氦合氫離子(HeH+)中含有2個原子核,氦原子核內質子數為2,氫原子核內質子數為1,則共有3個質子,陽離子是原子失去電子形成的,失去幾個電子就帶幾個單位的正電荷,1個氦合氫離子(HeH+)帶1個單位的正電荷,則其核外電子數為3-1=2,C錯誤;
D、氦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4,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故氦合氫離子相對質量為4+1=5,D錯誤。
故答案為:B。
16.【答案】D
【知識點】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A、根據乳酸化學式的含義,進行分析判斷。
B、根據一個乳酸分子的構成,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A、乳酸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故選項說法正確。
B、每個乳酸分子是由3個碳原子、6個氫原子、3個氧原子構成的,則一個乳酸分子中含有12個原子,故選項說法正確。
C、乳酸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3):(1×6):(16×3)=6:1:8,故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故選項說法正確。
D、乳酸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2×3):(1×6):(16×3)=6:1:8,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答案為:D。
17.【答案】C
【知識點】構成物質的粒子模型;純凈物和混合物的區別;化學反應的實質
【解析】【分析】結合題目示意圖及根據分子結構模型、質量守恒定律、物質的分類來分析;
【解答】A、由分子結構模型可知,每個分子是由3個氧原子和1個硫原子構成的,A正確;
B、由微觀示意圖可知,變化Ⅰ實質是分子間隙發生變化,B正確;
C、由微觀示意圖可知,變化Ⅱ中分子的種類發生改變,說明發生了化學變化,由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C錯誤;
D、圖3中含有三種分子,因此圖示物質屬于混合物,D正確。
故答案為:C。
18.【答案】C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1)根據ρ=知,當體積相等時,質量越大密度越大,據此判斷A、B、C的密度關系,并根據公式結合圖甲中的數據計算C的密度,與水的密度進行對比;
(2)乙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是密度和體積的乘積,即等于質量,并根據m=ρV結合乙圖中的數據計算質量;
(3)結合甲中的數據結合ρ=計算出D的密度,根據V=計算120克D物質的體積;
(4)結合甲圖中的數據,根據ρ=分別計算A、B的密度,計算兩密度之比。
【解答】A、根據ρ=知,當體積相等時,質量越大密度越大,由甲圖知,ρA>ρB>ρC,ρc=
==1g/cm3=ρ水,A錯誤;
B、乙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是密度和體積的乘積,等于質量,即m=ρV=4g/cm3×3cm3=12g,B錯誤;
C、由甲圖知D物質的密度為ρD===0.6g/cm3,120克D物質的體積VD==200cm3,C正確;
D、由甲圖知A的密度ρA==2.5g/cm3,B的密度ρB==1.5g/cm3,
A、B密度之比=5:3,D錯誤。
故答案為:C。
19.【答案】(1)一個水分子中含有兩個氫原子;一個銅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氧化鈣中鈣元素顯正二價
(2)2N2
(3)X-32a-18
【知識點】化學符號及其周圍數字的意義;相對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
【解析】【分析】(1)解讀對應微粒中2的含義,右上角的數字表示帶電量,符號正上方的的數字表示元素化合價,符號前方的數字表示分子、原子或者離子的個數
(2)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確書寫物質的化學式,表示多個該分子,就在其化學式前加上相應的數字。
(3)根據相對分子質量為構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1)符號右下角表示分子中某原子的個數,H2O中的“2”表示一個水分中含有兩個氧原子;
符號右上方的數字表示帶的電荷數,銅元素在化合物中一般為+2價,故為:一個銅離子帶兩個單位的正電荷;
符號正上方的數字表示元素化合價,氧化鈣中鈣元素顯+2價,在氧化鈣中鈣元素的上方標注+2,正負號在前,數字在后;
(2)2個氮氣分子,是氮氣分子符號前面記上2,為 2N2;
(3)某物質的化學式是H2RO2a+1,相對分子質量為X,設R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y,1×2+y+16×(2a+1)=X,y=X-32a-18。
故答案為:(1)一個水分子中含有兩個氫原子;一個銅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氧化鈣中鈣元素顯正二價; (2)2N2 (3)X-32a-18
20.【答案】(1)金屬
(2)化合物
【知識點】單質和化合物的區別;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根據元素名稱的偏旁進行分析;
(2)根據化合物的概念進行分析。
【解答】(1)“Co”表示鈷元素,鈷字帶有“钅”字旁,它屬于金屬元素;
(2)“CO”是由碳、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故答案為:(1)金屬;(2)化合物。
21.【答案】(1)鋁
(2)Fe3O4
(3)A、D
【知識點】元素的種類與分布;化學式的書寫及意義
【解析】【分析】(1)根據各種元素含量的比例圖進行分析。
(2)根據四氧化三鐵的化學式進行分析。
(3)根據隕石樣品中不含氯、碳元素進行分析。
【解答】(1)根據各種元素含量的比例圖,隕石中含量最高的金屬元素是鋁元素;
(2)四氧化三鐵的化學式為Fe3O4;
(3)根據元素含量的比例圖可知,隕石樣品中不含氯、碳元素,故不含氯化鉀、碳酸鈣,此樣品中可能含有的化合物是二氧化硅、硫酸鈉。
故答案為:(1)鋁;(2)Fe3O4;(3)AD。
22.【答案】(1)硫/S
(2)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
(3)Mg2+
【知識點】元素周期表
【解析】【分析】(1)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
(2)同一周期中元素原子的電子層數相同。
(3)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若質子數≠核外電子數則為離子,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陽離子;質子數<核外電子數為陰離子。
【解答】①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相同,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表中與氧元素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元素是硫元素。
②從原子結構角度分析,表中Mg、S、Cl三種元素排在同一橫行(周期)是因為電子層數相同。
③從圖中可知b的質子數=12,為鎂。又因為質子數=12質子數=12>電子數=10,是鎂離子,屬于陽離子,符號是Mg2+。
故答案為:(1)硫/S (2)原子的核外電子層數 (3)Mg2+
23.【答案】(1)降低
(2)分子熱運動越快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分子之間存在空隙
【解析】【分析】根據分子間存在間隙以及分子運動的快慢跟溫度有關,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劇烈的知識點來分析解答。
【解答】(1)通過觀察玻璃管A中出現的現象,小明得出了分子間存在空隙的結論。則小明得出此結論的證據是:①管中液體變紅色;②管中的液面降低。
(2)4天后,玻璃管B內的液體也全部變紅。但若將管B放在60℃恒溫環境中靜置時,僅50min玻璃管B內的液體就呈現出均勻紅色。產生此現象的原因是溫度越高,分子熱運動越快。
故答案為:(1)降低(2)分子熱運動越快。
24.【答案】銅;4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不同的物質密度一般不同。對于同種物質,密度一定,物體的質量與物體的體積成正比,其 m - V 圖象是過原點的直線,將各點分別與原點連接,可知點1與原點的連線、點3與原點的連線重合,可知1、3為同種物質,2、4 為另一種物質。根據密度公式得出兩種金屬的密度大小關系,從而得出結論。
【解答】同種物質,密度一定,物體的質量與物體的體積成正比,其 m - V 圖象是過原點的直線,將各點分別與原點連接,可知點1與原點的連線和點3與原點的連線重合,可知1、3為同種物質,點2與原點的連線和點4與原點的連線重合,可知2、4 為另一種物質;縱向作輔助線可知,當體積相同時,1、3金屬的質量大于2、4金屬,故1、3金屬密度大于2、4金屬,所以1、3金屬塊為銅塊,2、4金屬塊為鐵塊。
故答案為:銅;4。
25.【答案】(1)甲、乙
(2)溫度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
【解析】【分析】(1)根據控制變量的思想,要比較分子種類不同對分子運動速率的影響,需要在相同溫度下比較不同分子的運動速率。
(2)要分析影響分子運動速率的因素,除了分子種類,還需要考慮溫度對分子運動速率的影響。
【解答】(1)要比較分子種類不同對分子運動速率的影響,需要在相同溫度下比較不同分子的運動速率,在甲、乙、丙三幅圖中,甲圖和乙圖都是在27℃下,但分子種類不同(甲圖為氫氣分子,乙圖為氧氣分子),故能比較得出“分子種類不同,分子運動速率越快”的是甲、乙。
(2)從圖中可見,乙圖和丙圖都是氧氣分子,但溫度不同(乙圖為27℃,丙圖為127℃),丙圖的氧氣分子運動速率(560m/s)明顯快于乙圖(480m/s),說明溫度是影響分子運動速率的另一個因素。
故答案為:(1)甲、乙 (2)溫度。
26.【答案】(1)每立方米汽油的質量是800千克
(2)16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1)密度表示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根據密度定義可以解釋其物理意義;
(2)已知1t汽油下調400元,可求1kg汽油少花多少錢,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加滿一箱汽油的質量,然后求出少花的錢數。
【解答】 (1)單位體積某種物質的質量是物質的密度,汽油的密度是0.8×103千克/米3,它表示:每立方米汽油的質量是800千克;
(2)該車油箱最多能裝汽油:m=ρV=0.8×103kg/m3×50×10-3m3=40kg;
1t汽油下調400元,1kg汽油少花0.4元;車主加滿一箱汽油將少花:40×0.4元=16元。
故答案為:(1)每立方米汽油的質量是800千克 (2)16。
27.【答案】(1)ρ冰(H-h)/H
(2)水分子的間隔變小了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雪擠壓后,質量不變,體積變小,密度變大,結合密度公式進行分析。【解答】(1)雪擠壓后,質量不變,設腳印面積為S,雪的體積,冰的體積
雪壓成冰質量不變,所以即,雪的密度。
(2)從微觀的角度(水分子)解釋雪變成冰的原因是水分子的間隔變小了。
28.【答案】(1)橡皮泥容易捏成各種形狀
(2)物體的質量與形狀無關;當橡皮泥的形狀改變后,其質量大小未變化
【知識點】密度及其特性;密度公式的應用
【解析】【分析】探究物理規律時,要滲透科學的研究方法,此題要使用控制變量法,去探究質量與物體形狀的關系;選用橡皮泥的原因是其形狀易改變;根據收集的實驗數據可順利得出結論:質量與物體的形狀無關。
【解答】(1)此題要使用控制變量法,去探究質量與物體形狀的關系;選用橡皮泥的原因是其形狀易改變,而其質量不變;
(2)分析表格中的數據可知:當橡皮泥的形狀改變后,其質量大小未變化,故物體的質量與形狀無關。
故答案為:(1)橡皮泥形狀容易改變;(2)物體的質量與物體的形狀無關;當橡皮泥的形狀改變后,其質量大小未變化。
29.【答案】(1)金屬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時只能失去電子而不能得到電子
(2)不成立
(3)負
【知識點】常見元素與原子團的化合價
【解析】【分析】 金屬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時只能失去電子而不能得到電子,因此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都顯正價,而非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即有負價也有正價,且一種元素可能有多種化合價,據此進行分析。
【解答】 (1)金屬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時只能失去電子而不能得到電子,因此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都顯正價,推測一正確;
(2)推測二:非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只有負價;而H2O、SO2、CO2中氫、硫、碳元素的化合價分別為+1、+4、+4,說明非金屬元素在化合物中即有負價也有正價,即推測二不成立;
(4)金屬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時只能失去電子而不能得到電子,而非金屬元素與氧化合時常顯正價,與氫化合時常顯負價。
30.【答案】(1)原子對外不顯電性
(2)A;D
(3)A
【知識點】原子結構的探索過程
【解析】【分析】根據題中史料及 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 現象分析。
【解答】(1)原子對外不顯電性,但原子中含有帶負電的電子,所以可推測原子中還有帶正電的粒子;
(2)A、湯姆森、盧瑟福兩位科學家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通過推理和想象建構原子模型,A 正確;
B、湯姆生發現了電子,認為原子是棗糕式模型,盧瑟福能過 α 粒子散射實驗驗證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不是推翻了湯姆生對原子內部結構的所有觀點,B 錯誤;
C、盧瑟福的原子模型在當時是認為正確的,但隨著科學的發展,技術的進步,雖然后來玻爾改進了盧瑟福的原子結構模型,但并沒有使人們對原子結構的認識達到完美的境界,C 錯誤;
D、建立模型往往需要一個不斷完善、不斷修正的過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質,故 D 正確。
(3)盧瑟福的α粒子轟擊金箔實驗現象如下:①絕大多數ɑ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變原來的運動方向;②有小部分ɑ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③有極少部分ɑ粒子被彈了回來。從而建立了原子核式結構模型,根據這三個現象可知,只有極少部分的α粒子偏轉角度較大,大部分不偏轉或者角度較小,對比四個選項的圖片可知,只有A選項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1)原子對外不顯電性 (2)AD (3)A。
31.【答案】(1)175.6
(2)2.5
(3)偏小
【知識點】天平的使用及讀數;固體密度的測量
【解析】【分析】(1)物體的質量等于砝碼的質量加游碼對應的刻度值。
(2)根據排水法可知物體的體積等于量筒倒入燒杯中水的體積。
(3)知道物體的質量和體積,根據密度公式求出物體的密度;物體從水中取出,物體上會沾有一部分水,使倒入燒杯中水的體積大于物體的體積,會使物體體積測量值偏大,密度會偏小。
【解答】(1)如圖所示,標尺的分度值為 0.2g,游碼的讀數為 0.6g,礦石的質量是:
m=100g+50g+20g+5g+0.6g =175.6g;
(2)根據圖所示,加入水的體積為石塊的體積,量筒的分度值為10mL,礦石的體積為:
V=200mL-130mL=70mL=70cm3,礦石的密度是ρ=≈2.5g/cm3;
(3)從圖A到圖B的操作中,由于石塊取出時會帶出一部分水,使測得的石塊體積偏大,根據密度公式ρ=可知會引起的密度測量值比真實值偏小。
故答案為:(1)175.6g (2)2.5g/cm3 (3)2.5g/cm3
32.【答案】(1)53
(2)A
(3)25mg;2kg
【知識點】原子的構成;元素的概念;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
【解析】【分析】(1)在原子中,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
(2)元素的種類由質子數決定,同種元素具有相同的質子數;
(3)結合標簽信息及根據化學式計算分析。
【解答】(1)在原子中,質子數 = 核外電子數,所以該原子核外電子數為 53;
(2)與 屬于碘的兩種同位素,這兩種原子具有相同的質子數,但中子數不同,所以屬于同種元素的不同原子,屬于同種元素;
(3)利用圖示中加碘鹽的碘的含量可知 500g 該品牌食鹽中含碘的最大質量是= 25mg(標簽所示一千克食鹽的含碘量是 20 ~ 50mg);因為一次性口服100 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可使人體甲狀腺中碘達到飽和,因該食鹽的含碘量是50mg/kg,又因 100 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體甲狀腺中碘達到飽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從而起到保護作用。所以需要至少食用 2kg 這種食鹽才能達到碘的飽和。
故答案為:(1)53 (2)A (3)25mg;2kg。
33.【答案】(1)當彈簧夾打開后,兩瓶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隨時間不斷變化,說明兩種氣體相互擴散,從而證明了分子在不斷運動或裝二氧化碳的瓶中氧氣的濃度不斷增大,說明氧分子因不斷地運動而進入該瓶內或裝有氧氣的瓶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不斷增大,說明二氧化碳分子因不斷地運動而進入該瓶內
(2)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
【知識點】分子的熱運動
【解析】【分析】(1)通過圖1裝置的原理及圖2中氣體的濃度不斷增大分析;
(2)通過若將兩燒瓶同時放入 60℃熱水中,發現相同時間內氣體濃度比常溫時變化更大分析。
【解答】(1)根據實驗裝置,打開彈簧夾后,兩瓶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隨時間不斷變化,說明兩種氣體相互擴散,從而證明了分子在不斷運動,即裝二氧化碳的瓶中氧氣的濃度不斷增大,說明氧分子因不斷地運動而進入該瓶內或裝有氧氣的瓶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不斷增大,說明二氧化碳分子因不斷地運動而進入該瓶內;
(2)若將兩支燒瓶同時放入 60℃熱水中,發現只需 30s 即可達到圖 2 中 80s 的數據,即升高溫度后只需更短時間就達到相同的濃度變化,說明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
故答案為:(1)當彈簧夾打開后,兩瓶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隨時間不斷變化,說明兩種氣體相互擴散,從而證明了分子在不斷運動或裝二氧化碳的瓶中氧氣的濃度不斷增大,說明氧分子因不斷地運動而進入該瓶內或裝有氧氣的瓶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不斷增大,說明二氧化碳分子因不斷地運動而進入該瓶內;(2)溫度越高,分子的運動速率越快。
34.【答案】(1)100
(2)1∶1∶3;10∶3∶12
(3)40%
(4)0.4
(5)設葡萄糖的質量為x,則:
解得x=430g。
【知識點】相對原子質量;有關化學式的計算和推斷;相對分子質量
【解析】【分析】(1)根據相對分子質量 = 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 原子個數之和進行計算;
(2)根據元素的質量比 = 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 × 原子個數進行計算;
(3)根據元素的質量分數 =×100% 進行計算;
(4)根據物質的質量 = 元素的質量 ÷ 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計算;
(5)根據元素的質量 = 物質的質量 × 元素的質量分數進行計算。
【解答】(1)CaCO3的相對分子質量為 40+12+16×3=100;
(2)CaCO3中 Ca、C、O 三種元素質量比為 40 : 12 :(16×3)=10 : 3 : 12;
(3)碳酸鈣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00% =40%;
(4)如果按用量服用,則每天攝入鈣元素的質量為1×2×0.5g×40%=0.4g;
(5)設葡萄糖酸鈣的質量為,則:100g×40%=××100%,解得:= 430g。
故答案為:(1)100 (2)10 : 3 : 12 (3)40% (4)0.4 (5)430g。
35.【答案】(1)m水=m1-m0=200g-150g=50g,,V容器=V水=50cm3。
(2),
因為0.74g/cm3> 0.72g/cm3,所以不合格。
(3)乙加油站單價為7.20元/L的92號汽油,1L汽油的質量為,標注單價,即乙加油站的單價與甲加油站價格相同。質量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汽油密度受溫度等因素影響,故體積會發生變化,所以用質量為計量單位更合理。
【知識點】密度公式的應用;與密度相關的物理現象
【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可得密度瓶裝滿水時水的質量,根據ρ=求水的體積,即密度瓶的容積;
(2)根據題意可得密度瓶裝滿汽油時汽油的質量,汽油的體積等于密度瓶的容積,根據ρ=求汽油的密度,所得計算結果與題意中的密度值比較從而判斷是否合格;
(3)將1L汽油換算成質量,根據公式m=ρV計算1L汽油的質量,進而算出1L汽油的價格分析比較;汽油具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即相比于夏天,冬天時相同質量的汽油體積會變小,根據ρ=可知汽油的密度變化,油箱的容積一定,根據ρ=可知加滿汽油時,相比于夏天,冬天所加油的質量變化。
【解答】(1)m水=m1-m0=200g-150g=50g,V水==50cm3,V容器=V水=50cm3;
(2),
因為0.74g/cm3> 0.72g/cm3,所以不合格。
(3)乙加油站單價為7.20元/L的92號汽油,1L汽油的質量為,標注單價,即乙加油站的單價與甲加油站價格相同。質量是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汽油密度受溫度等因素影響,故體積會發生變化,所以用質量為計量單位更合理。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盟| 赞皇县| 汝南县| 滨州市| 冀州市| 普宁市| 通渭县| 克什克腾旗| 忻州市| 黑龙江省| 临武县| 达尔| 昆明市| 南充市| 兴安盟| 敖汉旗| 彝良县| 福海县| 综艺| 徐汇区| 松溪县| 延长县| 泉州市| 景德镇市| 元阳县| 景泰县| 泰兴市| 上饶县| 齐齐哈尔市| 筠连县| 永福县| 遂平县| 明溪县| 辽阳县| 偃师市| 靖边县| 昌图县| 湘乡市| 哈密市| 兴和县| 金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