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期末專題訓練:實驗題1.探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什么有關的實驗。線圈匝數 電池節數 吸起回形針數量第1次 20匝 2節 12枚第2次 20匝 3節 21枚第3次 30匝 2節 18枚(1)這是一個利用( )的實驗。A.控制變量法 B.對比實驗法 C.觀察實驗法(2)在本實驗中,我們首先要( )。A.獲取數據 B.確定變量 C.確定不變的條件(3)對比第1次和第2次的實驗,保持不變的條件是( )。A.線圈匝數 B.電池節數 C.吸起回形針的數量(4)對比第1次和第3次的實驗,確定的因變量是( )。A.線圈匝數 B.電池節數 C.吸起回形針的數量(5)關于電磁鐵的說法,正確的是( )。A.電磁鐵的磁性是永久不變的 B.電磁鐵的磁性與線圈匝數有關 C.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匝數、電池節數都有關2.下面是科學興趣小組設計的研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實驗。請你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甲、乙、丙三個實驗所用的電池、導線、鐵芯都相同)(1)研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線圈匝數的關系時,應選擇圖中的 和 進行實驗。 我們發現:在電池數量相同時, 。(2)通過對比甲和丙實驗,我們可以確定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 有關。(3)小明拿著一枚小磁針靠近甲裝置中鐵芯的下端,發現小磁針的 N 極被吸引,因此可以推測出甲裝置中鐵芯的下端是 極。3.我會設計實驗。為了探究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樂樂小組在進行實驗時,設計了A、 B、C三個裝置, 如下圖:(1)甲組選擇A和B兩組裝置,探究的是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 有關,實驗中,相同的條件是 ,不同的條件是 ;通過觀察數據,我們發現 越多,電磁鐵的磁力越大。(2)乙組選擇B和C兩組裝置,探究的是電磁鐵的磁力大小與 有關,實驗中,相同的條件是 ,不同的條件是 ;通過觀察數據,我們發現: 越多,電磁鐵的磁力越大。(3)以上兩組實驗都是 實驗,只有一個條件不同, 其它條件必須都相同。[選填:對比或模擬](4)實驗時,樂樂同學拿著一枚小磁針靠近電磁鐵的右端,結果發現小磁針的N極被吸引,則可以推測電磁鐵的右端是 極。4.奇奇和妙妙想知道為什么電動機通電后會轉動,于是動手制作了簡易電動機,請完善他們的制作過程及結論。實驗材料:一根200厘米的漆包線、兩根10厘米長的銅絲、磁鐵、電池、開關實驗步驟:(1)把漆包線纏繞成一個 圈左右的矩形 。漆包線的兩端從矩形中間引出做 ,把一端的漆全部刮掉,另一端的漆刮去半面。(2)用兩根銅絲做支架,把支架固定在木板上,把線圈架在支架上。(3)在支架下方,放一塊 。(4)連接好電源和開關。(5)閉合開關,旋轉一下導線圈,然后觀察。實驗現象:通電后,導線圈能持續 。實驗結論:導電線圈 ,并在磁鐵 的作用下 ,從而將 。5.某小學五(1)班同學在做生態瓶的實驗。為了研究生物、非生物及它們之間的聯系,制作了四個生態瓶,并放入等量的水草,然后擺放在陽光充足的窗臺上。請根據上述材料回答:(1)成功制作生態瓶有一定的操作順序,下列操作正確的排序為( )。①在生態瓶中放入小魚、螺螄和小蝦。②在生態瓶中放入水和淘洗干凈的沙。③在生態瓶中種上幾棵水草。④找一個塑料瓶清洗干凈,剪掉上面一部分。(2)在生態瓶D中,非生物有 和 。(3)同學們用正確方法制作了生態瓶,同時開展了研究(生態瓶里其它條件保持不變)。經過觀察和記錄得到表中的數據。生態瓶的情況 一分鐘內小魚浮到水面上的次數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水多 9 8 9水少(水倒掉一半) 16 16 15對于這種現象,你的解釋是: 。(4)若要研究小蝦對水草生長的影響,最好選擇 和 兩個生態瓶進行觀察比較。(填寫字母標號)(5)通過對四個生態瓶內的生物進一步觀察,結果卻發現D生態瓶中小蝦的數量不斷減少。你認為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6.同學們在進行小組觀察活動時,發現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會有不同,記錄如下表:生態瓶的情況 第一次觀察 第二次觀察 第三次觀察水較多 0 1 0水較少 4 6 5(1)根據圖表可知,在 的情況下小魚生活得更好。 的情況下小魚頻頻浮出水面,你認為主要的原因是 。(2)你認為在生態瓶中添加水和植物會影響生態瓶中動物的變化嗎?(3)同學們在做這組實驗時,采用的是實驗方法是 ,改變的條件是 。7.項目一:生物與環境美麗的校園,成長的搖籃,夢想啟航的地方。讓我們透過文字,跟著夢夢一起感受一次次豐富的活動,了解一個個有趣的科學知識。春暖花開,萬物復蘇,正是踏春的好時節。五(2)班的同學們齊聚在勞動實踐基地,走進自然,體驗了農事、種花、科學探究等實踐活動,度過了快樂的一天。請回答下列問題。(1)田野里有綠豆苗、蝴蝶、蚜蟲等生物,這些生物之間因為食物關系而相互聯系在一起,構成的“鏈狀”聯系叫作 ,構成的“網狀”聯系叫作 。(2)蚜蟲是害蟲,專門吸食嫩葉的汁液,夢夢建議農場伯伯持續打農藥,把它們全部消滅掉。這樣做合理嗎?寫出你的理由: 。(3)科學探究實踐活動小組為了研究生物、非生物及它們之間的聯系,在農場伯伯的指導和幫助下制作了4個生態瓶,分別編號為A、B、C、D同學在瓶中分別加入適量的水、小魚、螺螄、小蝦,并放入等量的水草。然后擺放在陽光充足的窗臺上。請根據材料回答下列問題。①在生態瓶D中,非生物有 ,消費者 。②生態瓶中的生物存在著食物關系,請寫出一條食物鏈: 。(4)有同學發現生態瓶中的魚浮出水面呼吸的次數越來越頻繁,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多喂一些魚 B.往生態瓶中多加一些水 C.把生態瓶中的水倒出去一些(5)若要研究小蝦對水草生長的影響,最好選擇 和 兩個生態瓶進行觀察比較。(填寫字母標號)(6)下列水源中最適合加入生態瓶中的是( )。A.干凈的自來水 B.泥坑中的雨水 C.清澈的池塘水(7)通過對四個生態瓶內生物的進一步觀察,結果卻發現:D生態瓶中小蝦存活的數量不斷減少,你認為這其中的原因可能是 。8.小明通過制作生態瓶對生態瓶中的生物生存情況開展了科學探究。(1)按照制作生態瓶的先后順序排序,在括號中填寫1、2、3、4。( )在桶里種上幾棵水草,在水面放一些浮萍。( )在桶底裝入一層淘洗干凈的沙,再裝入大半桶自然水域中的水。( )植物存活后,再放入少量的小魚、小蝦、田螺等小動物。( )找一個大油桶,清洗干凈后剪掉上面一部分。(2)生態瓶中的水草和浮萍能為小魚、小蝦、田螺的生存提供( )。A.食物和二氧化碳 B.食物和氧氣 C.養料和二氧化碳(3)小明在觀察生態瓶的時候,經常看到小魚浮出水面。小魚經常浮出水面的主要原因是 。(4)小明想減少小魚浮出水面的次數,最有效的措施是( )。A.倒掉適量的水 B.增加適量的小魚 C.增加適量的水草9.請根據探究強風與翅膀的實驗步驟排序:①將一些小紙片折疊成“身體”和“翅膀”,用回形針夾起來,模擬正常翅膀的昆蟲。②將書本堆疊起來,模擬“小島”。③再將一些小紙片折疊成“身體”,用回形針夾起來,模擬無翅膀的昆蟲。④將這些“昆蟲”隨機放在“小島”上,用電吹風平吹小島,當風力加強時,(1)正確的步驟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2)通過實驗,可以觀察到( )昆蟲可以留在“小島”上。A.①中的 B.③中的 C.①和③的(3)( )昆蟲被吹走。A.①中的 B.③中的 C.①和③的(4)在馬德拉島上,無翅或者殘翅的昆蟲由于不能飛翔所以不容易被呼嘯的海風吹到海里,長著發達翅膀的昆蟲出于抵御強風所以也生存下來了。而長著正常翅膀的昆蟲,由于翅膀不夠強壯,常常被強風吹到海里,無法生存。這個例子說明了( )。A.自然選擇B.馬德拉島有強風C.昆蟲也有很多是殘殖D.只有長著發達翅膀的昆蟲才能生存下來(5)由于蟹類的捕食,某種海洋蝸牛種群中具有較厚外殼的個體的比例逐漸增加。對這個現象的解釋正確的是( )。A.適者生存 B.人工選擇 C.進化10.周末小明和家人去游玩,小明看到一種動物,外表看起來像沒有殼的蝸牛。爸爸告訴小明這是蛞蝓,俗稱鼻涕蟲,它食性復雜且食量較大,常吃一些植物的花、葉、根等,蛙類、蜥蜴、鳥類是蛞蝓的主要天敵。下圖是該地區的部分食物網,請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該食物網包含蛞蝓的共有 條食物鏈。(2)請寫出含有蛞蝓的一條食物鏈: 。(3)小明為探究“蛞蝓喜歡生活在明亮的環境還是黑暗的環境”,和同學們進行了實驗。他們找來了一個長方形不透明盒子,盒子內放入等量的濕土,然后把長方形盒子分成兩半,一半蓋上玻璃板,另一半蓋上不透光的黑紙板,隨后將10只健康的蛞蝓放在盒子中間區域,5分鐘后觀察記錄并重復實驗3次。以下是所得的實驗數據。實驗次數 明亮端的蛞蝓數量(只) 黑暗端的蛞蝓數量(只) 中間區域的蛞蝓數量(只)1 1 8 12 0 10 03 0 9 1①從實驗記錄中,得到的實驗結論是:蛞蝓喜歡生活在 (填“明亮”或“黑暗”)的環境中。②小明和同學們重復實驗3次的目的是: 。11.制作太陽能小車。Ⅰ.將太陽能小車的光電板(受光面積為600cm2的受光角度固定好。Ⅱ.啟動小車并測試小車速度,分別測試3次,將速度記錄下來。Ⅲ.光電板的受光角度不變,分別對光電板進行部分遮擋,重復Ⅱ的測試過程,記錄的測試結果如下表所示:序號 受光面積 小車速度(米/分)1 600cm2 5.5 5.3 5.62 400cm2 3.6 3.3 3.53 200 cm2 1.6 1.65 1.7(1)實驗發現:光電板被部分遮擋后,小車速度 (填“加快”或“減慢”)了。(2)實驗結論:小車速度與光電板的受光面積 (填“有關”或“無關”),光電板的受光面積越大,小車速度越 (填“大”或“小”);反之,光電板的受光面積越小,小車速度越 (填“大”或“小”)。12.科學小組為了研究污水和固體廢棄物是怎樣從陸地進入水域的,做了下面的模擬實驗。①在托盤的一側鋪一層濕泥土,在上面滴10~20滴食用色素,然后鋪一層泥土作為表層土,再在最上面撒一些泡沫屑。②將托盤裝泥土的一側墊高,把另一側放在另一個托盤里,往泥土中慢慢倒水。(1)這個實驗中食用色素遇水模擬的是( ),泡沫屑模擬的是( ),往泥土中慢慢倒水模擬的是( )。A.固體廢棄物 B.地表徑流 C.生活污水(2)倒水后我們會發現 。(3)去除水域中的固體廢棄物,常用的方法有( )。A.實施雨污分流B.打撈、沉淀、過濾C.使用化學藥品使其分解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8頁,共8頁第7頁,共8頁《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科學期末專題訓練:實驗題》參考答案1.(1)A(2)B(3)A(4)C(5)C2. 甲 乙 線圈匝數越多,電磁鐵的磁力越大 電池節數 S3.(1) 線圈圈數 電池節數、鐵釘粗細 線圈圈數 線圈圈數(2) 電池節數 線圈圈數、鐵釘粗細 電池節數 電池節數(3)對比(4)S4. 10 導電線圈 軸 磁鐵 轉動 通電后有了磁性 磁力 轉動 將電能轉化成動能5.(1)④②③①(2) 水 沙(3)水少后,水中氧氣減少,小魚為了得到足夠的氧氣,浮出水面的次數增加。(4) A B(5)小魚吃小蝦,所以數量減少了6.(1) 水較多 水較少 水中缺少氧氣(2)會(3) 對比實驗 水的多少7.(1) 食物鏈 食物網(2)不合理;蚜蟲全部消滅會影響食物鏈,導致生態系統失去平衡。(3) 水、空氣、沙 小蝦、小魚、螺螄 水草→小蝦→小魚(4)B(5) A B(6)C(7)小蝦被小魚捕食8.(1) 3 2 4 1(2)B(3)水中的含氧量低,不足以提供小魚呼吸。(4)C9.(1)C(2)B(3)A(4)A(5)A10.(1)2(2)綠色植物→蛞蝓→青蛙→蛇→貓頭鷹(3) 黑暗 避免偶然性,提高準確率11. 減慢 有關 大 小12.(1) 污水 固體廢棄物 地表徑流(2)托盤下方出現有顏色的水和泡沫屑(3)B答案第2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