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七年級下冊科學第四章 第1節 探索地球表面 易錯點培優練習(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七年級下冊科學第四章 第1節 探索地球表面 易錯點培優練習(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七年級下冊科學第四章 第1節 探索地球表面易錯點培優練習
易錯點一、地球的結構
例1: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A是    層,B是    層,C是   (層),D是   層。
(2)地殼由圖中字母    表示的層次構成,上地幔由圖中字母    表示的層次構成。
(3)地殼結構的主要特點是   和   。
(4)被認為巖漿發源地的層次是    層,在圖中用字母    表示。圖中A、B、C組成的圈層叫    。
例2:讀地球形狀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字母a是指________半徑,字母b為兩極半徑,a比b長________千米。
(2)經現代科技測量知道,地球是一個________稍扁、________略鼓的橢球體;從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上看,地球是很圓的,這是因為________。
A.地球外面有大氣層 B.地球本身就是個球體
C.過去的測量有錯誤 D.地球赤道半徑和兩極方向的半徑相差很小
例3:(2024·舟山·七年級期末)下列各項用于研究地球形狀或內部結構,其中能作為證據的是(  )
A.①用鉛筆在籃球上移動來研究地球的形狀
B.②用切開的熟雞蛋來研究地球的內部結構
C.③繪制結構示意圖來研究地球的內部結構
D.④用天宮一號拍攝的地球照片來研究地球的形狀
變式訓練
1.如圖是地球內部構造示意圖。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A.地球從外到內可以大致分為地核、地幔、地殼三層。
B.假如我們把地球的內部結構與雞蛋類比的話,那么雞蛋的蛋白相當于地球的地殼
C.A、B、C三個圈層中,軟流層位于C層中
D.將代表各圈層的字母按照其厚度從小到大為A<B<C
2.(2024七上·長興月考)關于巖石圈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巖石圈是地殼中的一部分
B.巖石圈是地幔中的一部分
C.巖石圈就是指地殼
D.巖石圈是由地殼和地幔的-部分共同組成的
3.(2024七上·德清期末)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人類不斷探索了解地球。下列說法符合人類對地球現有認知的是(  )
A.地球內部地殼以下都呈液態或熔融狀態
B.地球是一個赤道稍扁、兩極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C.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用實踐證明地球的形狀是球體
D.地球內部結構平均厚度由小到大分別是地核、地幔、地殼
3.讀地球內部結構圖,回答下列問題。
地球的內部結構與煮熟的雞蛋的內部結構很相似,蛋殼對應______,蛋白對應地球的______;蛋黃對應地球的______。
(3) (4)
4.讀地球內部結構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A、B、C所示意的地球內部圈層:A   、B   、C   。
(2)各圈層厚度按照從小到大的排列順序為   。
(3)巖漿的發源地軟流層位于字母   所示圈層頂部。
(4)巖石圈包括字母   所示圈層和字母   所示圈層頂部。
易錯點二、地形和地形圖
例1:有關高原和盆地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高原的海拔都比盆地高,盆地內部的相對高度都比高原內部小
B.高原和盆地內部的相對高度不大,盆地外圍與內部相對高度大
C.高原的海拔都比盆地低,盆地外圍的相對高度都比高原內部大
D.高原和盆地外圍的海拔很高,高原內部的相對高度都比外緣大
例2:圖中虛線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單位:m)。下列選項中,地形部位名稱排序與圖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脊 ②山谷 ③鞍部 ④山頂
B.①山谷 ②山谷 ③山頂 ④鞍部
C.①山谷 ②山脊 ③山頂 ④鞍部
D.①山脊 ②山脊 ③山頂 ④鞍部
例3:(2022七上·余杭月考)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A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稱________;
(2)寫出圖中字母H所表示的基本地形是________;
(3)E、F兩地圖上距離為2厘米,實際距離為________;
(4)D和M兩處不可能形成河流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例4)
例4:(2024七上·杭州期末)根據如圖所示的某地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
(1)乙村在丙村的   方向。
(2)圖中畫了甲河的四條支流(a、b、c、d),指出是哪一條是錯誤的,并說明理由   。
例5:讀圖,完成(1)(2)題。
(1)圖示地形是(  )
A.盆地 B.山地 C.高原 D.平原
(2)圖中A、B兩地的相對高度是(  )
A.100米 B.300米 C.600米 D.700米
(例5) (例2)
例6:如圖所示為某山南北方向上(山的左側是北、右側是南)的地形剖面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山頂C的海拔是________,山頂A的海拔是________。
(2)C與A之間的相對高度是________,C與B之間的相對高度是________。
例7:(2024七上·衢江期末)科學課上同學們開展了“制作爛柯山等高線地形圖”的項目化學習活動,活動包括山體模型制作、等高線地形圖繪制和評價交流等環節。
【觀察】制作山體模型前,先利用衛星云圖觀察爛柯山山體輪廓并確定其主峰的海拔高度為164米。
(1)【制作】某同學按圖甲流程,初步制作出山體模型,并在山體上畫出了所有等高線。他在畫線時,所墊每塊橡皮的高度一致,是為了   。
(2)若要把山體模型上的等高線按原來的位置描繪到白紙上,形成圖乙所示的等高線地形圖,具體的操作是   。
(3)依據同學描繪的等高線地形圖(圖乙),若要登上頂峰,你會選擇從A、B哪一側登山,請說明理由。   
(4)【評價】評價量規既是作品制作過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級評定的依據。下表為某小組制定的量規,請將表中“_?_”處內容補充完整。
等高線地形圖評價量規
評價指標 作品等級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材料與匹配 材料環保易得,制作的山體模型輪廓易調整與實際輪廓匹配度高 材料環保易得,制作的山體模型輪廓不易調整與實際輪廓存在較大差異 材料不環保,山體模型輪廓無法調整與實際輪廓存在較大差異
作圖與標注 曲線封閉,海拔標示正確,比例尺清晰明確 曲線封閉,    曲線未封閉,缺少海拔標示和比例尺
(5)【改進】根據量規中“材料與匹配”評價指標,有同學認為用土豆制作的山體模型很難修整,與實際輪廓存在較大差異,只能評為“合格”。為了使“材料與匹配”評價指標達到“優秀”水平,請將表中“?”處內容補充完整。
所選材料 選擇理由
       
例8:(2024·溫州·七年級期末)某山區水資源豐富,為了發展當地經濟,要從圖上所示A、B、C、D四地中選擇一地修建水電站。請你運用所學的等高線地形圖知識,選擇一個最適合建造大壩的地點,并說明理由。
變式訓練
1.珠穆朗瑪峰的海拔為8848m,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的海拔為-11034m,它們兩者的相對高度為( )
A.2186m B.8848m C.11034m D.19882m
2. 在陸地表面的五種基本地形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高原與平原的共同特點都是地勢低平
B.山地與丘陵的共同特點都是地勢高峻
C.盆地的海拔可高可低
D.除平原之外的其他地形起伏都較大
3.(2024七上·臨平期末)如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根據該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E處的地形為鞍部
B.D點在C點的正東方向
C.圖上測得CD的長度為3厘米,則實地距離是150米
D.分別從A點和B點出發,沿虛線登上山頂C,坡度較緩的路線是BC
(3) (4)
4.(2024七下·義烏開學考)自然條件是形成泥石流的一個方面,在如圖所示的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從地形要素看,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發生泥石流災害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5.(2024七下·義烏開學考)讀某地等高線(單位:米)地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處海拔高于b處 B.a、b兩處相對高度為400米
C.河流處的地形是山脊 D.河流自西南流向東北
(5) (6)
6.(2023七上·東陽期末)某校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在戶外活動專業人員的帶領下到學校附近開展野外考察活動,如圖所示為考察區域的等高線地形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B地為峭壁,適合畢巖
B.小溪的流向是自西北向東南
C.從E點爬到山頂A比從C點爬到山頂A更容易
D.在地圖上D到F的直線距離為3厘米,兩地的實際距離為3千米
7.(2024七上·鹿城期末)小明同學從圖中發現了下列信息正確的是(  )
A.圖中最高處的海拔高度不可能超過1000 m
B.圖中①②兩點的實地距離為1000 m
C.③處有可能發育成河流
D.從山腳爬到山頂,沿BC線路較AC線路省力
8.(2024七上·溫州期中)下列等高線地形圖中,能反映山谷地形的是( )
A.B. C. D.
9.(2024七上·拱墅期末)發生在喀喇昆侖山和岡底斯山山區的加勒萬河谷沖突事件,讓很多國人開始關注遠在新疆、西藏邊防的子弟兵。以下等高線可以表示該河谷的是(  )
A.B.C.D.
10.(2022·浙江溫州·七年級期末)讀圖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
(1)A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B表示的地形是 。
(2)B、H兩點中坡度較陡的是________,判斷理由是 。
(3)乙山位于甲山的________方向,測得甲、乙兩山頂的圖上距離是2厘米,則甲、乙兩地的實際距離是________米。
(4)如果進行攀巖運動,適合在________(填名稱)處。
(10) (11)
11.(2024七上·西湖期末)“山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讀懂等高線地形圖不僅有利于我們選擇爬山路線,也能幫助我們在面臨危險時做出正確的判斷。
(1)圖中字母A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
(2)小柯認為,從圖中甲、乙兩地爬到大青山頂,   地比較容易。
(3)若圖中虛線處發生泥石流時,有人位于圖中O點,則合理的逃生路線為   (填序號)。
12.(2023七上·臨海期末)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
(1)A、B兩點的相對高度為   米。
(2)分別從C點和D點出發,沿實線和虛線登上山頂B,坡度較緩的路線是   (填“BC”或”BD”)。
(3)山頂B位于山頂A的   方向。
13.(2023七上·東陽期末)某科學興趣小組在戶外活動專家的陪同和指導下,開展了一系列野外綜合實踐活動。下圖為他們出發前搜集到的目的地等高線地形圖。
(1)把紅旗插到最高峰,應選擇   (選填A或B)。
(2)小濱同學欲攀登A處,有DA和CA兩條登山路線,你認為選擇哪條較好,為什么    
(3)如若想體驗攀巖的刺激和激情,地點應設置在   (選填序號)
(4)帳篷露營是各種戶外活動的主要宿營方式,露營地的選擇關系到人身安全問題。以下是露營地選擇的部分原則:近水、遠崖、防雷、防低溫等。圖中   (選填 “①②③”地最適合作為露營地。
(5)河流的流向 。
(13)(14)
14.如圖是某區域地形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填寫地形部位名稱:甲是   ,乙是   。
(2)李村位于趙村的   方向,量得兩村的圖上距離約為3cm,則兩村的實地距離是   km。
(3)①、②路段中,坡度更陡的是公路   。
(4)村莊的分布特點是   ,其中海拔最高的村莊是   。
15.(2024七上·溫州期末)如圖是我市某公園的等高線地形圖,小明班級開展了登山的主題研學活動。同學們計劃分兩批從1、2兩條路線登山。
(1)小明觀察發現,有部分等高線的海拔未標出。據圖推測C處的海拔為   米。
(2)若要選出一個地勢平坦開闊的地方,作為1、2兩條路線登山同學的集中休息點。應選擇A還是B,結合等高線特點說明理由:   。
(3)研學后,小明利用紅薯、刀片、記號筆、竹簽等材料繪制等高線地形圖。他將半個紅薯模擬山峰,切成4片后用竹簽串好在白紙上依次描出每片紅薯的邊緣線,繪制出如甲所示的等高線地形圖。下列兩種切法合理的是   。(選填"乙"或"丙")
16.(2024·浙江杭州·七年級期末)根據等高線地形圖的相關知識,回答下面問題。
(1)小金用半個土豆制作等高線地形圖,制作過程依次為圖一中的a、b、c所示,則白紙上繪出的“土豆山”等高線地形圖應是如圖中的_________(選填字母);
A.B.C.D.
(2)“爬山千萬條,安全第一條”。圖三中沿甲、乙兩條線路登山,比較容易攀登的是_________線路(選填“甲”或“乙”)
(3)若圖三中虛線C為泥石流的運動軌跡,泥石流發生時有人位于O點,合理的逃生路線為_________(選填圖中的數字序號)。
17.(2023七上·溫州期末)隧道是山區高速公路建設的常見形式。如圖為某山區等高線與隧道修建示意圖,該地山體以巖石為主。據圖回答問題。
(1)圖中A、B為隧道兩端洞口,如何估算圖中隧道AB的實際長度?不限材料,寫出測算步驟。
(2)長隧道通風差,需在山體中挖井來增強隧道通風。從開采量與通風效果考慮,選擇甲、乙、丙中的一處挖井,并說明選址的理由。
易錯點三、地形的變化
例1:(2024七上·濱江期末)下列地形中,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同于另外三項的是 (  )
A.長江三角洲 B.海邊的怪石 C.喜馬拉雅山脈 D.沙漠石蘑菇
例2:(2022·浙江金華市婺城區教育局教研室七年級期末)據最新測定數據表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現在仍以平均每年約1厘米的速度在升高。致使珠峰不斷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外力因素 B.火山地震 C.板塊碰撞 D.板塊張裂
例3:下面是某校科學興趣小組做的兩個實驗,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實驗一:在模擬土坡上,堆放5~10cm粗細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澆注水流。
實驗二:用玻璃制成箱體,在風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電動吹風機向里吹風。
(1)實驗一觀察到的現象:如沿某條線方向澆注水流,會形成小溝谷,并不斷加深。如在整個坡面上隨意澆注,則會溝壑縱橫,坡面破碎。該實驗現象說明了   是造成濕潤地區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2)在做實驗二時,某同學想:風力不同所吹揚起的砂粒有何不同?當停止吹風時,沉積物分布有何規律?后來發現:風力越大,吹揚起的砂粒越大。當停止吹風時,顆粒大的先沉積,顆粒小的后沉積。可見   是造成干旱地區地形的主要原因。
(3)這兩個實驗證明了自然界以   (選填“外力”或“內力”)為主形成的地貌的原理。
(4)如圖是一位同學外出考察拍攝的照片,你認為圖示地貌所屬的類型是____。
A.海蝕地貌 B.冰蝕地貌 C.風蝕地貌 D.水蝕地貌
(5)下述地形地貌的形成不能通過上述兩個實驗說明的是____。
A.東非大裂谷 B.喜馬拉雅山
C.馬里亞納海溝 D.埃及的“獅身人面像”
E.阿爾卑斯山脈的角峰 F.長江下游三角洲
變式訓練
1.(2023七上·寧海期末)地形形成原因有的來自于地球內部力量,有的來自于外部力量。下列圖示的地貌中,其形成的主要作用力不同于其他三者的是(  )
A.長江三角洲 B.海邊的怪石 C.喜馬拉雅山脈 D.沙漠石蘑菇
2.(2024·寧波·七年級期末)下列地形變化是由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  )
A.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貌 B.珊瑚礁的形成
C.風蝕蘑菇的形成 D.上海崇明島不斷地“長大”
3.(2025·衢州市三模)下列各圖所示地質構造或地貌景觀中,主要由內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2023七上·臨海期末)2022年杭州亞運會會徽稱作”潮涌”(如圖),意源于錢塘江潮。錢塘江湖與錢塘江江口特殊的形狀有關,造成江口地貌的主要外力是(  )
A. 冰川 B.生物 C.風力 D.流水
5.(2023七上·玉環期末)下列地形地貌與風蝕作用有關的是(  )
A.沙漠中的石蘑菇 B.火山湖 C.冰斗谷 D.沖積平原
6.(2023七上·余姚期末)下列地貌是由地球內力作用形成的是(  )
A.火山錐 B.迷人的溶洞
C.風蝕蘑菇 D.沙島
7.(2023七上·龍港期末)神仙居是國家級地質公園,巖石主要以火山活動形成的巖漿巖為主。火山活動是()
A.地表風化的結果 B.地殼變動的一種表現式
C.冰川移動的結果 D.地表流水侵蝕的結果
七年級下冊科學第四章 第1節 探索地球表面易錯點培優練習解析答案
易錯點一、地球的結構
例1: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A是    層,B是    層,C是   (層),D是   層。
(2)地殼由圖中字母    表示的層次構成,上地幔由圖中字母    表示的層次構成。
(3)地殼結構的主要特點是   和   。
(4)被認為巖漿發源地的層次是    層,在圖中用字母    表示。圖中A、B、C組成的圈層叫    。
【答案】(1)硅鋁;硅鎂;上地幔頂部;軟流
(2)A、B;C、D、E
(3)地殼厚度不均;硅鋁層不連續分布
(4)軟流;D;巖石圈
【解析】地表以下為地球的內部圈層,包括地殼、地幔和地核。
【解答】(1)一般認為,地殼上層由較輕的硅鋁物質組成,叫硅鋁層(圖中A層)。 大洋地殼一般缺少硅鋁層;下層由較重的硅鎂物質組成,稱為硅鎂層(圖中 B層)。 地幔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下深度約 1000km以下,由E、D、C三層構成的是上地幔。其中C層位于地幔和地殼的接觸地帶,為上地幔頂部;D層位于上地幔的中部,為熔融狀態的物質,叫軟流層。
(2)地殼分為硅鋁層(圖示 A、層)和硅鎂層(圖示 B層)。
(3)受地質作用不均勻的影響,地殼厚度是不均勻的;構成地殼的硅鋁層是不連續的,硅鎂層是連續的。
(4)在上地幔中存在熔融狀態的物質圈層,叫軟流層,為圖示 D層。一般認為軟流層是巖漿的發源地。地殼和上地幔頂部合稱巖石圈(即A+B+C層)
例2:讀地球形狀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字母a是指________半徑,字母b為兩極半徑,a比b長________千米。
(2)經現代科技測量知道,地球是一個________稍扁、________略鼓的橢球體;從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上看,地球是很圓的,這是因為________。
A.地球外面有大氣層 B.地球本身就是個球體
C.過去的測量有錯誤 D.地球赤道半徑和兩極方向的半徑相差很小
【答案】(1)赤道;21 (2)兩極;赤道;D
【解析】地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照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為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距離太陽1.5億公里。地球自西向東自轉,同時圍繞太陽公轉。它有一個天然衛星——月球,二者組成一個天體系統——地月系統。地球赤道半徑6378.137千米,極半徑6356.752千米,平均半徑約6371千米,赤道周長大約為40076千米,呈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規則的橢圓球體
(1)圖中字母a是指赤道半徑,字母b為兩極半徑,a比b長21千米。
(2)經現代科技測量知道,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球體;從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上看,地球是很圓的,這是因為地球赤道半徑和兩極方向的半徑相差很小。
例3:(2024·舟山·七年級期末)下列各項用于研究地球形狀或內部結構,其中能作為證據的是(  )
A.①用鉛筆在籃球上移動來研究地球的形狀
B.②用切開的熟雞蛋來研究地球的內部結構
C.③繪制結構示意圖來研究地球的內部結構
D.④用天宮一號拍攝的地球照片來研究地球的形狀
【答案】D
【解析】A.鉛筆沿籃球表面向右移動時筆尖先消失不是地球球體的證據,故A錯誤。
B.切開的熟雞蛋有蛋殼、蛋白和蛋黃不能證明地球內部結構,故B錯誤。
C.繪制結構示意圖來研究地球的內部結構,不能證明地球內部結構,故C錯誤。
D.天宮一號拍攝的地球照片能夠證明地球是球體,故D正確。
變式訓練
1.如圖是地球內部構造示意圖。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A.地球從外到內可以大致分為地核、地幔、地殼三層。
B.假如我們把地球的內部結構與雞蛋類比的話,那么雞蛋的蛋白相當于地球的地殼
C.A、B、C三個圈層中,軟流層位于C層中
D.將代表各圈層的字母按照其厚度從小到大為A<B<C
【答案】D
【解析】A、地球從外到內可以大致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層,故A錯誤。
B、地球的內部結構就像一個煮熟的雞蛋,蛋殼相當于地球的地殼,蛋白相當于地球的地幔,蛋黃相當于地球的地核,故B錯誤。
C、軟流層位于地幔上部(B),故C錯誤。
D、地殼是地球表面的一層薄殼,平均厚度約17千米;地幔平均厚度約2900千米,大多數地震是由地幔活動造成的;地核半徑平約3470千米,所以圖中各圈層的字母按照其厚度從小到大為A<B<C
2.(2024七上·長興月考)關于巖石圈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巖石圈是地殼中的一部分
B.巖石圈是地幔中的一部分
C.巖石圈就是指地殼
D.巖石圈是由地殼和地幔的-部分共同組成的
【答案】D
【解析】巖石圈包括地殼和上地幔的上部。
【解答】巖石圈是地殼和地幔中上地幔以上的部分稱為巖石圈,D符合此概念;
故答案為:D.
3.(2024七上·德清期末)地球是人類的家園,人類不斷探索了解地球。下列說法符合人類對地球現有認知的是(  )
A.地球內部地殼以下都呈液態或熔融狀態
B.地球是一個赤道稍扁、兩極略鼓的不規則球體
C.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用實踐證明地球的形狀是球體
D.地球內部結構平均厚度由小到大分別是地核、地幔、地殼
【答案】C
【解析】①地殼和地幔的頂部(軟流層以上的部分)共同組成了巖石圈。
②地球由外向內可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層。地殼的平均厚度約為17千米。如果把地球縮小到雞蛋般大小,地殼的厚度比雞蛋殼還薄得多。地幔在地殼以下到2900千米深處。地核位于地殼以下2900 千米到6371千米范圍,可以分為內地核和外地核,外地核呈液態或熔融狀態,內地核呈固態。
③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船隊,經過長達3 年十分艱苦的海上航行,完成了人類歷史上
第一次環繞地球航行一周的壯舉,他們用自己的親身實踐證實了地球是球形的。
④現代科技測量表明,地球是一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
【解答】A、巖石圈包括地殼和上地幔的頂部,故A錯誤;
B、地球是一個赤道略鼓、兩極稍扁的不規則球體,故B錯誤;
C、麥哲倫船隊的環球航行用實踐證明地球的形狀是球體,故C正確;
D、地球內部結構平均厚度由大到小分別是地核、地幔、地殼,故D錯誤;
3.讀地球內部結構圖,回答下列問題。
地球的內部結構與煮熟的雞蛋的內部結構很相似,蛋殼對應______,蛋白對應地球的______;蛋黃對應地球的______。
【答案】地殼 地幔 地核
【解析】地球內部分為三部分,從外到內分別是地殼、地幔、地核。地球的內部結構就好像是一只煮熟的雞蛋,蛋殼相當于地球的地殼,蛋白相當于地幔,蛋黃相當于地核。
4.讀地球內部結構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A、B、C所示意的地球內部圈層:A   、B   、C   。
(2)各圈層厚度按照從小到大的排列順序為   。
(3)巖漿的發源地軟流層位于字母   所示圈層頂部。
(4)巖石圈包括字母   所示圈層和字母   所示圈層頂部。
【答案】(1)地殼;地幔;地核
(2)ABC
(3)B
(4)A;B
【解析】地表以下為地球的內部圈層,包括地殼、地幔和地核;地表以上為地球外部圈層,包括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巖石圈是地球上部相對于軟流圈而言的堅硬的巖石圈層,由地殼和上地幔頂部組成。巖石圈下面是軟流圈。巖石圈可分為6大板塊: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 。
【解答】(1)A、B、C所示意的地球內部圈層:A地殼、B地幔、C地核。
(2)各圈層厚度按照從小到大的排列順序為ABC。
(3)巖漿的發源地軟流層位于字母B地幔所示圈層頂部。
(4)巖石圈包括字母A所示圈層和字母B所示圈層頂部。
故答案為:(1)地殼;地幔;地核(2)ABC(3)B(4)A;B
易錯點二、地形和地形圖
例1:有關高原和盆地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高原的海拔都比盆地高,盆地內部的相對高度都比高原內部小
B.高原和盆地內部的相對高度不大,盆地外圍與內部相對高度大
C.高原的海拔都比盆地低,盆地外圍的相對高度都比高原內部大
D.高原和盆地外圍的海拔很高,高原內部的相對高度都比外緣大
【答案】B
【解析】A C、盆地的海拔有的比高原高;故A C錯誤;
B、高原和盆地內部的地勢相對平緩,而盆地是內部相對外部要低;故B正確;
D、高原的外圍海拔沒有內部海拔高;故D錯誤;
例2:圖中虛線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單位:m)。下列選項中,地形部位名稱排序與圖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脊 ②山谷 ③鞍部 ④山頂
B.①山谷 ②山谷 ③山頂 ④鞍部
C.①山谷 ②山脊 ③山頂 ④鞍部
D.①山脊 ②山脊 ③山頂 ④鞍部
【答案】B
【解析】 等高線重合處為峭壁;等高線像低處凸起是山脊;等高線想高出凸起為山谷。山頂是指刪的最高處,山的頂部;鞍部指的是地形當中兩山之間比較平緩的部位。
【解答】由圖形得:①是山谷,②是山谷,③是山頂,④是鞍部。
例3:(2022七上·余杭月考)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問題:
(1)寫出圖中字母A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稱________;
(2)寫出圖中字母H所表示的基本地形是________;
(3)E、F兩地圖上距離為2厘米,實際距離為________;
(4)D和M兩處不可能形成河流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答案】(1)鞍部 (2)盆地 (3)400米 (4)M;M處是山脊,不能形成河流
【解析】(1)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緩。
(2)圖示比例尺計算方法: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
【解答】(1)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因此字母A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稱是鞍部。
(2)H地的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因此H的地形類型為盆地。
(3)比例尺計算方法: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因此
, 實際距離為400米。
(4)M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山脊不可能形成河。
例4:(2024七上·杭州期末)根據如圖所示的某地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
(1)乙村在丙村的   方向。
(2)圖中畫了甲河的四條支流(a、b、c、d),指出是哪一條是錯誤的,并說明理由   :。
【答案】(1)東北
(2)b,等高線向低處凸出為山脊,不能發育河流
【解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
【解答】(1)圖中有指向標,根據指向標判斷,乙村在丙村的東北方向。
(2)圖中畫出了甲河流的四條支流(α、b、c、d)中b是錯的,因為b處為山脊,不可能發育河流。acd三處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出,是山谷,山谷部位有河流。
例5:讀圖,完成(1)(2)題。
(1)圖示地形是(  )
A.盆地 B.山地 C.高原 D.平原
(2)圖中A、B兩地的相對高度是(  )
A.100米 B.300米 C.600米 D.700米
【答案】(1)B (2)B
【解析】人們把陸地地形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丘陵海拔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緩,相對高度一般不超過200米。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遼闊。山地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溝谷較深。高原海拔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蕩,邊緣比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間低。一般海拔在200~500米,起伏不大,坡度和緩的是丘陵。
(1)根據圖中等高線的數值判讀,該地海拔大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較陡,確定圖示地形是山地。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2)根據圖中等高線的數值判讀,B地的海拔是700米,A地的海拔是1000米,圖中A、B兩地的相對高度是1000-700=300米, 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例6:如圖所示為某山南北方向上(山的左側是北、右側是南)的地形剖面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山頂C的海拔是________,山頂A的海拔是________。
(2)C與A之間的相對高度是________,C與B之間的相對高度是________。
【答案】(1)930m;570m (2)360m;710m
【解析】(1)山頂C的海拔是930m,350m+220m=570m,故山頂A的海拔是570m。
(2)930m-(350m+220m)=360m,故C與A之間的相對高度是360m,930m-220m=710m,故C與B之間的相對高度是710m。
例7:(2024七上·衢江期末)科學課上同學們開展了“制作爛柯山等高線地形圖”的項目化學習活動,活動包括山體模型制作、等高線地形圖繪制和評價交流等環節。
【觀察】制作山體模型前,先利用衛星云圖觀察爛柯山山體輪廓并確定其主峰的海拔高度為164米。
(1)【制作】某同學按圖甲流程,初步制作出山體模型,并在山體上畫出了所有等高線。他在畫線時,所墊每塊橡皮的高度一致,是為了   。
(2)若要把山體模型上的等高線按原來的位置描繪到白紙上,形成圖乙所示的等高線地形圖,具體的操作是   。
(3)依據同學描繪的等高線地形圖(圖乙),若要登上頂峰,你會選擇從A、B哪一側登山,請說明理由。   
(4)【評價】評價量規既是作品制作過程的指引,又是作品等級評定的依據。下表為某小組制定的量規,請將表中“_?_”處內容補充完整。
等高線地形圖評價量規
評價指標 作品等級
優秀 合格 待改進
材料與匹配 材料環保易得,制作的山體模型輪廓易調整與實際輪廓匹配度高 材料環保易得,制作的山體模型輪廓不易調整與實際輪廓存在較大差異 材料不環保,山體模型輪廓無法調整與實際輪廓存在較大差異
作圖與標注 曲線封閉,海拔標示正確,比例尺清晰明確 曲線封閉,    曲線未封閉,缺少海拔標示和比例尺
(5)【改進】根據量規中“材料與匹配”評價指標,有同學認為用土豆制作的山體模型很難修整,與實際輪廓存在較大差異,只能評為“合格”。為了使“材料與匹配”評價指標達到“優秀”水平,請將表中“?”處內容補充完整。
所選材料 選擇理由
       
【答案】(1)保證等高距相同
(2)【應用】將山體模型沿等高線切開,從底層依次向上,將切開的部分垂直投影到紙上,將投影的曲線畫成平滑的曲線即可。
(3)B,B坡等高線較疏,坡度較緩,容易攀登。
(4)比例尺不明確或沒有標示海拔高度
(5)橡皮泥;容易修改造型
【解析】(1)為了保證等高距的高度相同,在畫線時,所墊每塊橡皮的高度一致。
(2)等高線地形圖可以看作是模型的俯視圖。
(3)B等高線較稀疏,說明坡度較緩,更易攀登。
(4)根據表中信息填寫即可,例如 比例尺不明確等。
(5)優秀需要材料易得,所以選擇橡皮泥來制作。
【解答】(1)他在畫線時,所墊每塊橡皮的高度一致,是為了保證等高距的高度相同。
(2)若要把山體模型上的等高線按原來的位置描繪到白紙上,形成圖乙所示的等高線地形圖,步驟:首先將山體模型沿等高線切開,從底層依次向上;其次,將切開的部分垂直投影到紙上;再次,將投影的曲線畫成平滑的曲線即可。
(3)從B攀登更容易,原因:B坡的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容易攀登,而A坡等高線稠密,坡度較陡,難以攀登。
(4)優秀的等高線模型曲線封閉,海拔標示正確,比例尺清晰明確;而合格的等高線模型曲線封閉,比例尺不明確或海拔沒有標示。
(5)為了使“材料與匹配”評價指標達到“優秀”水平所選材料應用橡皮泥,理由:橡皮泥容易修改造型,能根據需求做出不同的模型。
(1)他在畫線時,所墊每塊橡皮的高度一致,是為了保證等高距的高度相同。
(2)若要把山體模型上的等高線按原來的位置描繪到白紙上,形成圖乙所示的等高線地形圖,步驟:首先將山體模型沿等高線切開,從底層依次向上;其次,將切開的部分垂直投影到紙上;再次,將投影的曲線畫成平滑的曲線即可。
(3)從B攀登更容易,原因:B坡的等高線稀疏,坡度較緩,容易攀登,而A坡等高線稠密,坡度較陡,難以攀登。
(4)優秀的等高線模型曲線封閉,海拔標示正確,比例尺清晰明確;而合格的等高線模型曲線封閉,比例尺不明確或海拔沒有標示。
(5)為了使“材料與匹配”評價指標達到“優秀”水平所選材料應用橡皮泥,理由:橡皮泥容易修改造型,能根據需求做出不同的模型。
例8:(2024·溫州·七年級期末)某山區水資源豐富,為了發展當地經濟,要從圖上所示A、B、C、D四地中選擇一地修建水電站。請你運用所學的等高線地形圖知識,選擇一個最適合建造大壩的地點,并說明理由。
【答案】選C點,由于C點兩側都是山脊,此處可以建大壩省工,山谷內空間大,有利于蓄水,匯集了山谷內所有的水流,水資源豐富
【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緩。
【解析】選C點,由于C點兩側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出,都是山脊,此處可以建大壩省工,山谷內空間大,有利于蓄水,匯集了山谷內所有的水流,水資源豐富。
變式訓練
1.珠穆朗瑪峰的海拔為8848m,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的海拔為-11034m,它們兩者的相對高度為( )
A.2186m B.8848m C.11034m D.19882m
【答案】D
【解析】相對高度是指某點高出另一點的垂直距離.海拔是指某點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離。
【解答】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為8848米,馬里亞納海溝的海拔高度是-11034米,二者的相對高度就是二者海拔高度的差,即8848米減去-11034米,就等于19882米,D符合題意。
2. 在陸地表面的五種基本地形中,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高原與平原的共同特點都是地勢低平
B.山地與丘陵的共同特點都是地勢高峻
C.盆地的海拔可高可低
D.除平原之外的其他地形起伏都較大
【答案】C
【解析】人們通常把陸地地形分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種基本類型。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小,不同點是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較高,邊緣比較陡峭。
【解答】平原和高原的共同特點是地面起伏小,不同點是平原海拔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較高,邊緣比較陡峭,選項ABD敘述錯誤,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3.(2024七上·臨平期末)如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根據該圖,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E處的地形為鞍部
B.D點在C點的正東方向
C.圖上測得CD的長度為3厘米,則實地距離是150米
D.分別從A點和B點出發,沿虛線登上山頂C,坡度較緩的路線是BC
【答案】A
【解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地形部位有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可根據等高線排列規律來判斷各種地形部位:可依據等高線疏密和坡度陡緩的關系,判斷坡度的陡緩,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用指向標指示方向,指向標箭頭的指向一般為北方;比例尺是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可利用比例尺計算實地距離。
【解答】A、圖中E點位于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A正確;
B、依據指向標判定方向,D點在C點的東北方向,B錯誤;
C、圖示比例尺為1:50000,若在圖上測得CD的長度為3厘米,則實地距離是1500米,C錯誤;
D /依據等高線疏密和坡度陡緩的關系,分別從A點和B點出發,沿虛線登上山頂C,坡度較緩的路線是AC,D錯誤。
故答案為:A。
4.(2024七下·義烏開學考)自然條件是形成泥石流的一個方面,在如圖所示的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從地形要素看,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發生泥石流災害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B
【解析】用等高線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狀況的地圖。泥石流是指在山區或者其他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并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
【解答】由圖可知,甲處等高線向低處凸出,是山脊;乙處等高線向高處凸出,是山谷;丙處等高線重疊,是峭壁;丁處等高線密集,坡度較陡;泥石流容易發生的地方是山谷,即乙;
故答案為:B。
5.(2024七下·義烏開學考)讀某地等高線(單位:米)地形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a處海拔高于b處 B.a、b兩處相對高度為400米
C.河流處的地形是山脊 D.河流自西南流向東北
【答案】D
【解析】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態,主要反映地表的高低起伏狀況及其特征,基本的地形類型有五種,分別是平原、高原、丘陵、山地和盆地地形。平原地形是指海拔在200米以內,地勢較為低平的廣闊區域,平原地形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區以及沿海地區。高原地形是指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勢相對平坦的廣闊區域 ; 丘陵和山地地形都是指地表崎嶇,有一定起伏的地形形態,不過丘陵的海拔在200至500米之間,起伏相對較小;山地的海拔在500米以上,起伏相對較大。盆地地形是指四周高中部低的地形形態 ;
【解答】A.該地形形成河流,說明是山谷,等高線向高處凸出,所以a處海拔低于b處,A錯誤;
B.a、b兩處相對高度為400米是無法判斷的,B錯誤;
C.河流處的地形是山谷,C錯誤;
D.河流自西南流向東北 ,D正確;
故答案為:D.
6.(2023七上·東陽期末)某校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們在戶外活動專業人員的帶領下到學校附近開展野外考察活動,如圖所示為考察區域的等高線地形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B地為峭壁,適合畢巖
B.小溪的流向是自西北向東南
C.從E點爬到山頂A比從C點爬到山頂A更容易
D.在地圖上D到F的直線距離為3厘米,兩地的實際距離為3千米
【答案】C
【解析】(1)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等高線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線密集坡陡,等高線稀疏坡緩。
(2)地圖上表示方向的三種方法:指示標;經緯網;一般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判定方向,要根據指向標的箭頭指示方向來確定;在經緯網地圖上,緯線指示東西方向,經線指示南北方向;沒有指向標與經緯網的地圖,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規定確定方向。
(3)比例尺是指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的縮小程度。。
【解答】A.讀圖可知,B地等高線重合為陡崖,適合攀巖運動,故A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B.據圖中指向標判斷,小溪的流向是自西北向東南,故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C.從E點爬到山頂A比從C點爬到山頂A更困難,因為E點到A點等高線密集坡陡,故C錯誤,但符合題意;
D.據圖中比例尺可知,圖上1厘米代表實地距離1千米,在地圖上D到F的直線距離為3厘米,兩地的實際距離為3千米,故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
7.(2024七上·鹿城期末)小明同學從圖中發現了下列信息,其中正確的是(  )
A.圖中最高處的海拔高度不可能超過1000 m
B.圖中①②兩點的實地距離為1000 m
C.③處有可能發育成河流
D.從山腳爬到山頂,沿BC線路較AC線路省力
【答案】C
【解析】用等高線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狀況的地圖。在同一幅等高線地形圖上,地面越高,等高線條數越多。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
【解答】A、由圖中等高線可知,圖中最高處可能超過1000米;故A錯誤;
B、圖中①②兩點的距離不足1cm,根據比例尺計算可知,兩地的實際距離不足1000米;故B錯誤;
C、③是山谷,可能發育成為河流;故C正確;
D、由圖可知,BC的等高線更加密集,所以BC線路較陡,所以爬山路線BC比AC費力;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8.(2024七上·溫州期中)下列等高線地形圖中,能反映山谷地形的是( )
A.B. C. D.
【答案】C
【解析】用等高線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狀況的地圖。在同一幅等高線地形圖上,地面越高,等高線條數越多。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地面坡度陡峻。
【解答】A、等高線閉合,等高線從中間向四周增大,是盆地;故A錯誤;
B、等高線彎曲部分向低處凸出,是山脊;故B錯誤;
C、等高線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是山谷;故C正確;
D、等高線重疊,是陡崖;故D錯誤;
9.(2024七上·拱墅期末)發生在喀喇昆侖山和岡底斯山山區的加勒萬河谷沖突事件,讓很多國人開始關注遠在新疆、西藏邊防的子弟兵。以下等高線可以表示該河谷的是(  )
A.B.C.D.
【答案】B
【解析】山頂: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等高線封閉,數值中高周低}盆地或洼地:等高線閉合,且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升高(如果沒有數值注記,可根據示坡線來判斷:(示坡線——為垂直于等高線的短線);山脊: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低處。等高線從高往低突,就是山脊。山谷: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海拔較高處。等高線從低往高突,就是山谷。鞍部:正對的兩山脊或山谷等高線之間的空白部分。形狀與馬鞍相似。緩坡與陡坡及陡崖:等高線重合處為懸崖。等高線越密集處,地形越陡峭;等高線越稀疏處,坡度越舒緩。
【解答】形成河谷的地形是山谷,等高線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所以B正確;A是山脊;C是山地;D是峭壁;
故答案為:B.
10.(2022·浙江溫州·七年級期末)讀圖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
(1)A表示的地形是________,B表示的地形是 。
(2)B、H兩點中坡度較陡的是________,判斷理由是 。
(3)乙山位于甲山的________方向,測得甲、乙兩山頂的圖上距離是2厘米,則甲、乙兩地的實際距離是________米。
(4)如果進行攀巖運動,適合在________(填名稱)處。
【答案】鞍部 山谷 B B處等高線比H處密 西南 300 陡崖
【分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
【解析】(1)A地地形為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是鞍部,B地的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
(2)B、H兩點中坡度較陡的是B,判斷理由是B處等高線比H處密。
(3)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用指向標指示方向,指向標箭頭的指向一般為北方。乙山位于甲山的西南方向,測得甲乙兩山頂的圖上距離是2厘米,則甲乙兩地的實地距離是2×15000=30000厘米=300米。
(4)如果進行攀巖運動適合在G部位,該處等高線重合,是陡崖。
11.(2024七上·西湖期末)“山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讀懂等高線地形圖不僅有利于我們選擇爬山路線,也能幫助我們在面臨危險時做出正確的判斷。

(1)圖中字母A所在的地形部位是   。
(2)小柯認為,從圖中甲、乙兩地爬到大青山頂,   地比較容易。
(3)若圖中虛線處發生泥石流時,有人位于圖中O點,則合理的逃生路線為   (填序號)。
【答案】(1)山脊
(2)甲
(3)②
【解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地形部位有山頂、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可根據等高線排列規律來判斷各種地形部位;可依據等高線疏密和坡度陡緩的關系,判斷坡度的陡緩,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泥石流一般發生在山谷地帶,泥石流發生時,應向與泥石流垂直的方向逃生。
【解答】(1)依據位置,圖中字母A所在的地形名稱是山脊(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
(2)依據等高線疏密和坡度陡緩的關系,可判定,從甲、乙兩地爬到大青山頂,甲地比較容易,原因在于甲線路等高線稀疏、坡緩。
(3)在山區,躲避泥石流的正確路線是沿著與泥石流流動的方向相垂直的山坡上跑。若泥石流發生時有人位于圖中O點,合理的逃生路線為②路線。
12.(2023七上·臨海期末)讀等高線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
(1)A、B兩點的相對高度為   米。
(2)分別從C點和D點出發,沿實線和虛線登上山頂B,坡度較緩的路線是   (填“BC”或”BD”)。
(3)山頂B位于山頂A的   方向。
【答案】(1)50 (2)BD (3)正東
【解析】等高線閉合,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山地;反之,數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升高—盆地或洼地;兩個山頂中間的低地——鞍部;等高線彎曲部分向低處凸出——山脊;等高線彎曲部分向高處凸出——山谷;等高線重合處——陡崖。等高線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
【解答】(1)山頂A海拔高度300米,B地海拔高度為1350米,兩地相對高度是350米-300米=50米;
(2)等高線越稀疏,坡度越緩。BD處的等高線與BC處的等高線疏,所以BD 坡度較緩 ;
(3)根據指向標判斷,該圖正上方是北,山頂B位于山頂A的正東方向。
13.(2023七上·東陽期末)某科學興趣小組在戶外活動專家的陪同和指導下,開展了一系列野外綜合實踐活動。下圖為他們出發前搜集到的目的地等高線地形圖。
(1)把紅旗插到最高峰,應選擇   (選填A或B)。
(2)小濱同學欲攀登A處,有DA和CA兩條登山路線,你認為選擇哪條較好,為什么    
(3)如若想體驗攀巖的刺激和激情,地點應設置在   (選填序號)
(4)帳篷露營是各種戶外活動的主要宿營方式,露營地的選擇關系到人身安全問題。以下是露營地選擇的部分原則:近水、遠崖、防雷、防低溫等。圖中   (選填 “①②③”地最適合作為露營地。
(5)河流的流向 。
答案:(1)A
(2)CA
(3)②
(4)① (5)自西向東
知識點:地形圖
解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線稀疏表示坡緩,據此結合地形圖解題。
(1)由圖可知最高峰在A位置,因此可將紅旗插在此處。
(2)小濱同學欲攀登A處,CA路線比DA路線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容易攀登,故選CA。
(3)體驗攀巖的刺激和激情,地點應設置在②,因為此處等高線密集表示坡陡。
(4)圖中②近崖,不符合題意;③海拔高,溫度低,不符合題意;①靠近河流,遠崖;故選①。
(14)
14.如圖是某區域地形示意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
(1)填寫地形部位名稱:甲是   ,乙是   。
(2)李村位于趙村的   方向,量得兩村的圖上距離約為3cm,則兩村的實地距離是   km。
(3)①、②路段中,坡度更陡的是公路   。
(4)村莊的分布特點是   ,其中海拔最高的村莊是   。
答案:(1)山峰;山脊
(2)西南;2.4
(3)①
(4)沿公路分布;陳村
知識點:地形圖
解析:在等高線地形圖上,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低四周高則為盆地;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等高線向海拔高出凸為山谷;幾條海拔不同的等高線重合處為陡崖。
(1)甲是山峰,乙處等高線向海拔低處凸為山脊。
(2)李村位于趙村的西南,量得兩村的圖上距離約為3cm,則兩村的實地距離是2.4km。先量出兩地之間的圖上距離,圖上距離和比例尺已知,依據“實際距離=圖上距離÷比例尺”即可求出兩地的實際距離,量得兩村的圖上距離約為3cm ,

(3)①、②路段中,坡度更陡的是公路①。 讀圖可知,①處等高線比②處等高線密集, 坡度更陡的是公路①。
(4)村莊的分布特點是沿公路分布,其中海拔最高的村莊是陳村,因為等高線數值越大,表示海拔越高,等高線數值就表示海拔高度。
15.(2024七上·溫州期末)如圖是我市某公園的等高線地形圖,小明班級開展了登山的主題研學活動。同學們計劃分兩批從1、2兩條路線登山。
(1)小明觀察發現,有部分等高線的海拔未標出。據圖推測C處的海拔為   米。
(2)若要選出一個地勢平坦開闊的地方,作為1、2兩條路線登山同學的集中休息點。應選擇A還是B,結合等高線特點說明理由:   。
(3)研學后,小明利用紅薯、刀片、記號筆、竹簽等材料繪制等高線地形圖。他將半個紅薯模擬山峰,切成4片后用竹簽串好在白紙上依次描出每片紅薯的邊緣線,繪制出如甲所示的等高線地形圖。下列兩種切法合理的是   。(選填"乙"或"丙")
【答案】(1)50
(2)乙,等高線稀疏,所以此處地勢開闊。
(3)丙
【解析】登山同學的集中休息點.應選擇地形平坦地區,等高線越稀疏,地形越平坦。根據高線地形圖的判讀,繪制地圖等知識點進行分析。
【解答】(1)讀圖可知,等高距為10m,C處是40m相鄰的等高線,所以C處為50m。
(2)登山同學的集中休息點.應選擇地形平坦地區,B比A等高線稀疏,更平坦。
(3)由甲圖可知,右側等高線稀疏,所以右側要緩一些,對應的是丙。
16.(2024·浙江杭州·七年級期末)根據等高線地形圖的相關知識,回答下面問題。
(1)小金用半個土豆制作等高線地形圖,制作過程依次為圖一中的a、b、c所示,則白紙上繪出的“土豆山”等高線地形圖應是如圖中的_________(選填字母);
A.B.C.D.
(2)“爬山千萬條,安全第一條”。圖三中沿甲、乙兩條線路登山,比較容易攀登的是_________線路(選填“甲”或“乙”)
(3)若圖三中虛線C為泥石流的運動軌跡,泥石流發生時有人位于O點,合理的逃生路線為_________(選填圖中的數字序號)。
【答案】A 甲 ②
【解析】(1)讀圖可知,土豆山由三截組成,截面為閉合的曲線,因此“土豆山”的等高線地形圖應有三條閉合等高線,因此白紙上繪出的“土豆山”等高線地形圖應是如圖A,A符合題意。故選A。
(2)甲地比乙地等高線稀疏,坡度平緩,容易攀登,因此比較容易攀登的是線路是甲。
(3)發生泥石流時,人逃生時方向應盡量與泥石流流動方向垂直,逃向地勢較高的山坡。根據等高線凸出方向與河流流向相反的規律,④方向與河流中水流方向一致,①方向與河流中水流方向相反,②、③方向與泥石流發生的山谷走向大致垂直,但③路線要越過河谷,因此在O點的人合理的逃生路線為②。
17.(2023七上·溫州期末)隧道是山區高速公路建設的常見形式。如圖為某山區等高線與隧道修建示意圖,該地山體以巖石為主。據圖回答問題。
(1)圖中A、B為隧道兩端洞口,如何估算圖中隧道AB的實際長度?不限材料,寫出測算步驟。
(2)長隧道通風差,需在山體中挖井來增強隧道通風。從開采量與通風效果考慮,選擇甲、乙、丙中的一處挖井,并說明選址的理由。
【答案】(1)將棉線與圖中隧道路線重合,在棉線上標記起點和終點;拉直棉線;用刻度尺測出兩點間的長度;將所測長度乘以地圖比例尺即為隧道實際長度
(2)選擇丙處,該處位于隧道正上方,與隧道海拔高度相差小,向下開采的工程量小或該位置接近隧道中部利于通風;
選擇乙處,該處與隧道海拔高度相差最小,斜向下挖井的開采量小或該位置接近隧道中部利于通風
【解析】(1)采用畫曲為直法,將棉線與圖中隧道路線重合,在棉線上標記起點和終點;拉直棉線;用刻度尺測出兩點間的長度;將所測長度乘以地圖比例尺即為隧道實際長度;
(2)從開采量與通風效果考慮 ,乙和丙都適合選擇, 選擇丙處,該處位于隧道正上方,與隧道海拔高度相差小,向下開采的工程量小或該位置接近隧道中部利于通風;選擇乙處,該處與隧道海拔高度相差最小,斜向下挖井的開采量小或該位置接近隧道中部利于通風;
易錯點三、地形的變化
例1:(2024七上·濱江期末)下列地形中,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同于另外三項的是 (  )
A.長江三角洲 B.海邊的怪石 C.喜馬拉雅山脈 D.沙漠石蘑菇
【答案】C
【解析】內力作用的能量是來自地球內部,表現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和變質作用等,它使地表變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來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陽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現為對地表物質的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等作用,它將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其結果往往使地表趨于平坦。
【解答】長江三角洲,屬于水流的作用,屬于外力作用;海岸邊的怪石,屬于水流的作用,屬于外力作用;喜馬拉雅山,屬于地殼運動,屬于內力作用;沙漠中的石蘑菇,屬于風力作用,屬于外力作用。故其形成的主要作用力不同于其他三者的是喜馬拉雅山。
故答案為:C。
例2:(2024·七年級期末)據最新測定數據表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現在仍以平均每年約1厘米的速度在升高。致使珠峰不斷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外力因素 B.火山地震 C.板塊碰撞 D.板塊張裂
【答案】C
【解析】板塊構造理論認為:地球上有六大板塊,板塊內部比較穩定,板塊與板塊之間地殼活動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而珠穆朗瑪峰正好位于印度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之間,受二者的擠壓,珠穆朗瑪峰不斷升高,故C正確。
例3:下面是某校科學興趣小組做的兩個實驗,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實驗一:在模擬土坡上,堆放5~10cm粗細不均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澆注水流。
實驗二:用玻璃制成箱體,在風的入口附近堆放大小不均的砂粒,用電動吹風機向里吹風。
(1)實驗一觀察到的現象:如沿某條線方向澆注水流,會形成小溝谷,并不斷加深。如在整個坡面上隨意澆注,則會溝壑縱橫,坡面破碎。該實驗現象說明了   是造成濕潤地區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2)在做實驗二時,某同學想:風力不同所吹揚起的砂粒有何不同?當停止吹風時,沉積物分布有何規律?后來發現:風力越大,吹揚起的砂粒越大。當停止吹風時,顆粒大的先沉積,顆粒小的后沉積。可見   是造成干旱地區地形的主要原因。
(3)這兩個實驗證明了自然界以   (選填“外力”或“內力”)為主形成的地貌的原理。
(4)如圖是一位同學外出考察拍攝的照片,你認為圖示地貌所屬的類型是____。
A.海蝕地貌 B.冰蝕地貌 C.風蝕地貌 D.水蝕地貌
(5)下述地形地貌的形成不能通過上述兩個實驗說明的是____。
A.東非大裂谷 B.喜馬拉雅山
C.馬里亞納海溝 D.埃及的“獅身人面像”
E.阿爾卑斯山脈的角峰 F.長江下游三角洲
答案:(1)流水侵蝕
(2)風力侵蝕
(3)外力
(4)C
(5)A;B;C;E
知識點:地形的類型;地形變化的原因
解析:(1)侵蝕作用指風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運動狀態下改變地面巖石及其風化物的過程。
(2)風力侵蝕是在氣流沖擊作用下土粒、沙粒脫離地表、被搬運和堆積的過程,簡稱風蝕。
(1)實驗一觀察到的現象:如沿某條線方向澆注水流,會形成小溝谷,并不斷加深。如在整個坡面上隨意澆注,則會溝壑縱橫,坡面破碎。該實驗現象說明了流水侵蝕是造成濕潤地區地形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
(2)在做實驗二時,某同學想:風力不同所吹揚起的砂粒有何不同?當停止吹風時,沉積物分布有何規律?后來發現:風力越大,吹揚起的砂粒越大。當停止吹風時,顆粒大的先沉積,顆粒小的后沉積。可見風力侵蝕是造成干旱地區地形的主要原因。
(3)這兩個實驗證明了自然界以外力為主形成的地貌的原理,因為流水侵蝕和風力侵蝕都是自然界的外力作用。
(4)圖示地貌所屬的類型是風蝕地貌,因為風力侵蝕是在氣流沖擊作用下土粒、沙粒脫離地表、被搬運和堆積的過程,簡稱風蝕。
(5)阿爾卑斯山脈的角峰、東非大裂谷、喜馬拉雅山、馬里亞納海溝都是地球內力作用形成的,因此 不能通過上述兩個實驗說明的是A、B、C、E。
變式訓練
1.(2023七上·寧海期末)地形形成原因有的來自于地球內部力量,有的來自于外部力量。下列圖示的地貌中,其形成的主要作用力不同于其他三者的是(  )
A.長江三角洲 B.海邊的怪石 C.喜馬拉雅山脈 D.沙漠石蘑菇
【答案】C
【解析】地形的變化是地區的內力因素和外地因素共同的作用;內力因素是地勢趨于陡峭;流水、風力、冰川等外力因素使地勢趨于平坦;
【解答】A長江三角洲是外力因素中流水的沖刷而形成的;
B.海邊的怪石主要是外力因素中的流水撞擊而成的;
C.喜馬拉雅山主要是地球內力因素導致的,它是印度洋板塊和亞歐板塊碰撞而形成的;
D.沙漠石蘑菇是外力因素中的風力作用而成的;
2.(2024·寧波·七年級期末)下列地形變化是由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  )
A.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貌 B.珊瑚礁的形成
C.風蝕蘑菇的形成 D.上海崇明島不斷地“長大”
【答案】B
【解析】A.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地貌,與流水的沖刷有關,故A錯誤。
B.珊瑚是腔腸動物,捕食環節動物,因此珊瑚蟲可以分泌石灰質堆積成珊瑚礁,形成島嶼,與生物作用有關,故B正確。
C.風蝕蘑菇是外力作用形成的,與生物作用無關,故C錯誤。
D.上海崇明島不斷地“長大”是流水侵蝕而成,與生物作用無關,故D錯誤。
3.(2025·衢州市三模)下列各圖所示地質構造或地貌景觀中,主要由內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由題中圖可以看出,①是褶皺,④是斷層,①④為內力作用形成,②為風力侵蝕作用形成,③為流水堆積作用形成,故D符合題意。
4.(2023七上·臨海期末)2022年杭州亞運會會徽稱作”潮涌”(如圖),意源于錢塘江潮。錢塘江湖與錢塘江江口特殊的形狀有關,造成江口地貌的主要外力是(  )
A. 冰川 B.生物 C.風力 D.流水
【答案】D
【解析】錢塘江口是典型的河口灣三角洲,平面呈喇叭形,是由于攜帶著大量泥沙的河流進入海洋時,流水入海口處下坡度平緩,加上海水的頂托作用河流流速減慢,河流攜帶的泥沙便會堆積在河口前方,形成三角洲,即如圖所示的錢塘江口的形狀。因此形成此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流水。
【解答】A.冰川作用主要發生在極地或中低緯度的高山地區。錢塘江是平原地帶,故A錯誤;
B.生物在自然界的作用主要是參與碳循環,而錢塘江潮主要是水引起的,故B錯誤;
C.風力作用主要發生在干旱地區,而錢塘江是濕潤地區,故C錯誤;
D.錢塘江口是典型的河口灣三角洲,是由流水沖擊形成的,故D正確;
5.(2023七上·玉環期末)下列地形地貌與風蝕作用有關的是(  )
A.沙漠中的石蘑菇 B.火山湖 C.冰斗谷 D.沖積平原
【答案】A
【解析】 風吹經地表時,由于風的動壓力作用,將地表的松散沉積物或者基巖上的風化產物(沙物質)吹走,使地面遭到破壞,這種作用稱為吹蝕作用
【解答】A. 沙漠中的石蘑菇是由于風蝕作用產生的,A正確
B. 火山湖是由于地殼運動形成的,B錯誤
C. 冰斗谷是由于冰蝕形成的,C錯誤
D. 沖積平原是由于流水沖擊形成的,D錯誤
6.(2023七上·余姚期末)下列地貌是由地球內力作用形成的是(  )
A.火山錐 B.迷人的溶洞
C.風蝕蘑菇 D.沙島
【答案】A
【解析】外力作用是來自地表以外的作用,主要有流水,冰川,海浪,潮汐,生物,風力等等形式。其能源主要來自于太陽能,但是地球重力作用下的地質作用也屬于外力作用。內力作用是來自地表以內的作用,主要有巖漿活動,板塊運動,變質作用等等形式。其能源主要是地球內能,地球內能的積累和地球內部的放射性物質衰變有關。
【解答】A.火山錐為內力作用形成的,正確;
B. 迷人的溶洞是流水的作用形成,屬于外力作用,錯誤;
C. 風蝕蘑菇是風力的作用形成,屬于外力作用,錯誤;
D. 沙島是風力的作用形成的,屬于外力作用,錯誤;
7.(2023七上·龍港期末)神仙居是國家級地質公園,巖石主要以火山活動形成的巖漿巖為主。火山活動是()
A.地表風化的結果 B.地殼變動的一種表現式
C.冰川移動的結果 D.地表流水侵蝕的結果
【答案】B
【解析】火山活動是一種劇烈的地殼運動表現形式,可以分為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屬于地球內力對地形的變化;地球外力的變化有流水,冰川,風力,生物因素等;
【解答】火山活動是一種劇烈的地殼運動表現形式,火山主要發生在板塊與板塊的交界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望都县| 新田县| 神木县| 甘肃省| 印江| 德州市| 宜宾市| 安新县| 泉州市| 阳西县| 奎屯市| 商南县| 噶尔县| 饶平县| 获嘉县| 台前县| 昔阳县| 犍为县| 池州市| 囊谦县| 横峰县| 城固县| 望江县| 水城县| 武邑县| 临泉县| 永兴县| 吴堡县| 行唐县| 准格尔旗| 那坡县| 于田县| SHOW| 尼勒克县| 淳安县| 栾城县| 龙里县| 平湖市| 墨脱县| 牙克石市| 泾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