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高三歷史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n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1.《樂記·樂本》云:“知聲而不知音者,禽獸是也;知音而不知樂者,眾庶是也。唯君子為能知樂…知樂則幾于禮矣。”《左傳》中多次提到“無禮不樂”“器以藏禮”。這表明A.中華音樂文明源于先民日常勞作B.先秦時期音樂為特權階層所專有C.音樂產生之初主要用于休閑娛樂D.禮樂結合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2.烏程漢簡(出土于浙江省湖州市)與玉門花海漢簡(出土于甘肅省玉門市)都載有“賣布陳”信息,史學家認0為“踈”應作“疏”,是指分條記錄賣布的明細。前者有“兩端六百”“凡為錢八千八百六十”等,后者曾記錄“買布三尺五寸,直一石四斗”等。據此可知漢代①交易方式具有不規范性②貨幣使用存在區域差異③實物貨幣仍占重要地位④江南經濟水平高于西北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唐朝時,朝廷中出現了一種頗具特色的用餐形式,官方稱為“會食”。它起源于太宗時的廊下食。政事堂會議中未決的政事,可在會食時進一步討論;嚴肅議政中的爭執,也能通過共進工作餐的方式調和分歧、統一認識。據此可知,唐代宰相會食制度A.契合了三省體制的運行邏輯B.構建了權力監督的全新機制C.促進了政務處理的協同高效D.顛覆了傳統決策的固有模式4.宋代理學以“理”為核心,將“理”視作宇宙萬物的本原與準則。理學家據此審視宋及周邊政權,他們視當爵下“分”為暫時,“合”為必然歸宿。“萬物一體者,皆有此理”,這反映出宋代理學A.意在強化趙宋政權正統B.為共同體構建提供支撐C.著重彰顯政權文化差異D.有力推動了民族間交融5.表1為明代歙縣(今安徽省黃山市)三位人物的部分事跡。該表反映了當時表1人物事跡汪泰護“嘗賈眥陵,值歲 ,出谷大販”,后家鄉饑荒,“輸粟六百石”。郡守李公上奏朝廷為他申請“賜建義坊”善治生,營業廬州(今合肥),“居積幾致萬金,田產日贏”。會廬州大饑,餓殍載道,遂“發稟賑貸”,時許滋人感恩刻骨吳榮性好善樂施,發跡后,往往周人之急,賑人之乏,“人成德之”A.自然災害加劇了人地矛盾B.商人在社會中的作用增強C.儒商人士以鄉約教化鄉里D.社會救濟主體是商人階層歷史第1頁(共6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