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下學期2024級5月月考政治試卷考試時間:2025年5月23日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68分)1.中國共產黨歷來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斷加強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學習,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立足時代之基,回答時代之問,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這說明,馬克思主義哲學①為中國社會發展提供了具體方案 ②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③是無產階級的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④實現了實踐基礎上的科學性和革命性的統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不少有重大貢獻的自然科學家既是科學偉人,又是科學哲人。牛頓從經驗主義出發建立起古典力學,愛因斯坦從唯物論出發建立了廣義相對論,海森堡受柏拉圖哲學的啟發,決心尋找反映自然秩序的數學核心,建立了矩陣力學。能解釋上述科學史實的是①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 ②哲學的爭論引領具體科學的進步③哲學是一種能生產知識的知識 ④重大科學研究前沿需要哲學智慧的啟迪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馬克思主義哲學著眼于現實的個人或人的現實生活來理解人類的自由與解放,從而將消除異已力量的存在視為追求人的全面自由與解放的根本與關鍵。它深人到人的現實生活中進行實證考察,揭示了現代人類所要面對的異已力量主要就是資本主義的統治。這充分說明了()①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使命就是實現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解放②馬克思主義哲學是能夠幫助全人類戰勝異已力量的物質武器③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指導人類改變世界、實現自身解放的科學④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全部理論都來自實踐,又經過實踐反復檢驗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恩格斯說:“自然研究家盡管可以采取他們所愿意采取的態度,他們還是得受哲學的支配。問題在于:他們是愿意受某種蹩腳的時髦哲學的支配,還是愿意受某種以認識思維的歷史及其成就為基礎的理論思維形式的支配。”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哲學是從自然科學知識中概括出的最一般的結論B.哲學為自然研究家們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C.自然研究家應努力擺脫各種理論思維形式的制約D.哲學是凌駕于自然科學之上的“科學之科學”5.2023年11月3日,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七號改運載火箭,成功將通信技術試驗衛星十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人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衛星主要用于開展多頻段、高速率衛星通信技術驗證。這表明①根據規律特點利用規律才能造福人類②思維和存在不可分割,思維是對存在的能動反映③衛星發射成功是基于對規律的創造性認識和改造④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衛星發射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2024年7月1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能同步輻射光源的儲存環完成全環真空閉環,標志著儲存環全環貫通,進入聯調階段。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儲存環用于儲存高能高品質電子束,同時產生同步輻射光,是世界上第三大光源加速器、國內第一大加速器。利用同步輻射光穿透性強、高亮度、高強度和寬能譜等特點,可以“看清”微觀世界,揭示物質微觀結構生成及演化機制。材料表明A.思維和存在誰是世界本原問題的重要性 B.物質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可知性C.意識是客觀存在經人腦加工改造的結果 D.意識能夠正確地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7.中唐時期,韓愈和劉禹錫兩位大詩人曾在廣東為官。韓愈初到廣東,便為粵北地區的山水美景所傾倒,寫下“維舟山水間,晨坐聽百鳥”的詩句;劉禹錫來到廣東之后,主動接觸民間,了解農桑之事,跟隨農民上山勞作時,寫下“中若問連州事,唯有千山畫不如”。這表明了①詩詞的內容是對創作者社會生活的還原 ②詩詞的形式是作者主動創造表現出來的③作者的情感需求決定了詩詞創作的內容 ④詩詞的創作是作者社會歷史活動的產物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清朝時,廣西巡撫陳元龍向康熙奏報,“桂林山中產有靈芝,時有祥云覆其上”,并引經據典稱“王者慈仁則芝生”。康熙在其奏折上批道:“史冊所載祥異甚多,無益于國計民生。地方收成好、家給人足,即是莫大之祥瑞。”根據材料,合理的推論是()①陳元龍奏折犯了客觀唯心主義錯誤 ②康熙肯定祥瑞的批語屬主觀唯心論③二者價值觀重要導向作用的結果遇異 ④二者的思想動機均已脫離了社會存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2023年春節期間上映的中國科幻影片《流浪地球2》引起熱烈反響。影片中的行星發動機與中國環流器二號實驗裝置具有視覺相似性:運送核聚變燃料的巨車,讓人聯想到中國生產的巨型礦車;展示太空天梯的長鏡頭,折射出中國在太空設備上的最新發展。這表明①任何意識包括幻想都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②意識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是自覺的和創造性的③意識來源于客觀存在,與客觀存在相符合、相一致④意識反映客觀存在的方式是人自由選擇的,與意識的內容無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漫畫《“好高”不可“鶩遠”的哲學寓意是①要發揮意識活動的能動創造性,敢于有夢②要腳踏實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③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實現矛盾雙方轉化④行動如果違背客觀規律,會導致事與愿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要突出間題導向和目標導向,不斷深化對黨的創新理論的認識和把握,善于運用黨的創新理論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總結新經驗、探索新規律,使調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決策需要緊密結合起來,為完成新時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務服務。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是基于①調查研究可把握事物的規律,為完成使命任務提供行動依據②調查研究獲得的符合規律的正確意識,才能發揮能動反作用③重視意識的能動作用,沒有正確的決策,就無所謂調查研究④調查研究是獲得真知灼見的源頭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唐代酒香盛飲,在文人的推動下,酒之風升華至文化層面,開始與詩書畫等藝術結合,并物化、定格于長沙窯瓷器。與酒相關的詩文在長沙窯瓷中著墨顏多,人們以酒為媒,言志抒懷,如“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春人飲春酒,春烏弄春聲”,從這些詩中也可一窺唐代飲酒之風的盛行,由此可知①詩詞創作者的主觀情感與所處時代的生活相互依存②長沙窯瓷器獨具特色得益于意識活動的主動創造性③長沙窯瓷器是客觀物質和人的主觀情感的有機結合④人們可以根據自已的意志對外界事物作出如實反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通過一百年把中國變成富國、強國的偉大設想,毛澤東同志在對內和對外的談話中表達過多次。他說:“我勸同志們寧肯把困難想得多一點,因而把時間設想得長一點,三百幾十年建設了強大的資本主義經濟,在我國,五十年內外到一百年內外,建設起強大的社會主義經濟,那又有什么不好呢?”這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有①重視精神的力量,堅定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信心②發揮主觀能動性,革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本質和特征③堅持物質第一性,把強國夢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④尊重和把握規律,循序漸進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的實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某爆款游戲發布與三星堆博物館聯動的宣傳視頻《仰觀千秋,俯察萬象》,該視頻以傳統的說書人口吻講述了鐘離夢游奇境的故事,經由創意想象,結合研究考據,經典三星堆青銅器物復現在如“桃源村落”般的生活場景中。上述聯動①把握了意識活動的自覺選擇性和直接現實性②堅持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相統一③善于抓住重點,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④遵循系統優化方法,利用有機聯系實現創新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中國名貴古典家具常以黃花梨、紫檀等木材為原料,其結構源于建筑,線條取于書法,氣韻近于雕塑,勁勢法于武術,格調承于詩賦,歷受追捧。假名人之手或經歷史事件的洗禮,文化價值就更加凸顯,受到收藏界的青睞。由此可見()①新事物戰勝舊事物必須保留舊因素 ②實踐的目的是不斷加深對事物的認識③價值判斷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 ④把握聯系的多樣性對認識事物具有重要意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每年春天和秋天,有數百萬只鳥在遷徙途中經過北京。某社區在專業團隊的支持下,基于已有的濕地環境進行微地形改造,根據鳥類需要,補植白皮松、丁香等植物,形成立體植物群落,引人鳶尾等水生植物,形成豐富的水生植物群落,吸引了多種鳥類在社區棲息。這一做法①基于社區條件,遵循客觀規律,保護了生物多樣性②根據鳥類需要,從其主體性出發,為之提供適宜棲息的環境③建立了生物間自在事物的聯系,踐行了生態保護理念④運用綜合思維,優化社區濕地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漫畫給我們的啟發是①方向錯了,越努力就會離目標越遠②要將工作熱情和科學態度結合起來③掌握正確方法,辦事情才能事半功倍④辦事情取得成功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漫畫《牽手需要雙方,分手只需一方》(作者:鄭辛遙)反映的哲學道理是①聯系是事物之間的相互依賴、影響、制約和作用②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矛盾的斗爭性是絕對的③人為事物的聯系有“人化”特點,以人的意志為轉移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在一定條件下會相互轉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2024年6月末7月初,江西多地連續暴雨,堤壩承壓明顯,在江西某地的堤壩上,技術團隊利用探地雷達、雙分布式三維電阻率成像系統,通過電纜將釘人堤坡土體內的鋼釬(電極)連接起來,通過電阻率曲線成像“透視”壩體結構,快速判斷堤壩是否存在空洞、裂縫、土層松散、管涌、滲流等安全隱患。這說明①新事物在成長過程中需要面對各種挫折②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有助于人們認識世界③正視問題,分析矛盾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④人們可以把握聯系的多樣性,建立新的具體的聯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024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強調“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相對于傳統生產力而言的,在生產力的性質和質量方面都有顯著的提升,在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三個方面都呈現出更高的水平,是代表新技術、創造新價值、適應新產業、重塑新動能的新型生產力。由此可見①新事物是在舊事物的母體中孕育產生的②新出現的事物反映了社會進步的基本要求③在辯證否定中推動事物向更高的階段發展④事物發展的狀態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1.漫畫《把煩心事丟掉,騰出地方裝鮮花》(作者:林帝浣)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①認識到任何事物都有優點和缺點兩個方面②立足部分,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③創造條件促使矛盾雙方向有利的方向轉化④應保持豁達樂觀,正確看待人生不如意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近年來,我國中醫藥事業穩步發展,中醫醫療服務機構遍布全國各地。不斷解決重點領域、重要環節的突出問題,保留中藥功效,加強中成藥制造核心工藝的數字化與智能控制。中醫藥振興發展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統籌謀劃推進中醫藥服務、人才、傳承創新、產業、文化、開放發展、深化改革等工作,全盤布局。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要①積極推動構建多學科交叉的大型平臺,實現中醫藥賦能數字技術②立足人們的需求,實現中藥資源產業、工業、健康服務三業融合③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用對立統一的觀點對待中醫藥發展④堅持辯證否定觀,深化改革,不斷開創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新局面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3.作家賈平凹曾寫過一段話:“人最大的‘任性’就是不顧一切堅持做自己喜歡的事。只有這樣,人才可以說,我這一生不虛此行。”而《西游記》里崇尚“任性”的孫悟空終被壓在五行山下,戴上金箍后的孫悟空,看似脫離了個人的絕對自由,卻促使他收斂心性,走向”成人”、最終“成佛”的道路。由此可見①正確認識“任性”和“收斂”要從實際出發,應結合具體情境②“任性”和“收斂”相互依存、相互貫通,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③要明確“任性”和“收斂”的標準,最終才能走向“成人”“成佛”④處理好“任性”和“收斂”的關系,要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4.2024年6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考察強調,青藏高原生態系統豐富多樣、也十分脆弱,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生態功能最大化,是這一區域的主要任務,要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認真實施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全面落實主體功能區規劃要求,把青藏高原建設成為生態文明高地。上述講話蘊含的暫理是①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直接現實性,能實現改造世界的預期目標②把握世界的本質和規律,用聯系、發展、全面的觀點看問題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相互聯結,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④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要著重把握主要矛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5.20年來,在“八八戰略”指引下,資源稟賦不豐的浙江發生了全方位、系統性、深層次的精彩蝶變。“八八戰略”的核心和精髓就在于既充分認識和把握自身優勢,不斷強化現有優勢,又努力發掘潛在優勢,不斷把原有的劣勢轉化為新的優勢。這表明①辯證的否定是事物聯系和發展的環節 ②意識通過實踐可以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③把握矛盾的普遍性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 ④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往往能促進社會的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6.玉兔踏雪歸,金龍騰風來。隨著甲辰(龍)年的到來,寓意正義、力量、勇氣、奮進和吉祥的“龍”的形象的圖案、手繪、工藝品點綴著我們的節日生活。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龍”是最為特殊的存在,因為在十二生肖中,“龍”是唯一一個不存在于人間的動物,僅是集多種動物之長的虛構形象,盡管如此,“龍”的圖騰依然深深地植根于中國人的心中。這說明①人的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可以不依賴于物質②意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的特點③意識是人腦的機能,能把觀念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④不管什么樣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主觀反映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7.近年來,新疆探索在鹽堿水中養殖海鮮的技術,先將蝦苗放在接近海水環境的淡化池中養殖,之后每天定時定量加入淡水,逐漸把池中水的鹽度降下來,最終使蝦苗適應本地的環境。“海鮮陸養”使越來越多的“海鮮”走進千家萬戶。上述材料蘊含的哲學道理是①只有尊重客觀規律才能正確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②事物的固有屬性會根據人的需要而不斷發生改變③事物聯系的多樣性決定于人類實踐活動的多樣性④把握好事物之間的本質聯系有利于推動實踐發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8.近年來,某地在鄉村建設中統籌美麗生態、美麗經濟、美好生活,以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為重點,順應鄉村發展規律,合理安排村莊建設時序,久久為功、從容建設,扎實穩步推進鄉村振興。這表明該地①把握了鄉村建設的主要方面,分清了主流和支流②堅持具體間題具體分析,扎實推進鄉村建設工作③立足鄉村建設的關鍵部分,服務于鄉村建設全局④用綜合思維方式統籌鄉村建設,提高鄉村建設質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9.2013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10多年來,從“一枝獨秀”到“你追我趕”,中國自貿試驗區的建設布局逐步完善,由上海“一個點”到東部“一條線”再到全國“一個面”,形成了覆蓋東西南北中,統籌沿海、內陸、沿邊的高水平改革開放新格局。中國自貿試驗區的建設①說明新出現的事物必將戰勝舊事物②體現了量的變化的不斷積累必然迎來質的飛躍③佐證了事物的發展都是漸進性和連續性的統一④堅持用動態性的辯證思維看問題,有序推進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0.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的事業崇高而神圣,我們的責任重大而光榮。在2023年新年賀詞中國家主席習近平引用了古語“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下列選項中從唯物辯證法角度,正確理解“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的是①矛盾的基本屬性相互轉化,將至難轉化為復興動力②抓主要矛盾,要向最難之處攻堅,追求最遠大的目標③一切從實際出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路將行穩至遠④做好量的積累,以滴水穿石的毅力,把目標變為現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1.下列詩句或古語與漫畫《天上掉餡餅,地上掉陷阱》(作者:林帝浣)所蘊含哲理相一致的是A.花自凋零水自流,月自獨行我自愁B.士師分鹿真是夢,塞翁失馬猶為福C.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D.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俘32.漫畫(作者:鄭辛遙)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①要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②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各有其特殊性③看問題、做事情必須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④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3.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形勢錯綜復雜,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不利因素增多,國內周期性和結構性矛盾疊加。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2024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這為做好2024年經濟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①矛盾雙方相互依賴,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②量變和質變互為前提,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③“破”和“立”對立統一,導致矛盾同一性向斗爭性轉化④“破”和“立”具有同一性,“立”為“破”創造條件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4.“八音合奏,終和且平”見于《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碑文》。意思是說,各種聲音一起合奏,在彼此交響中達到平衡與和諧。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引用此言來說明人類文明沒有高低優劣之分,因為平等交流而變得豐富多彩。“八音合奏,終和且平”蘊含的哲理是①矛盾著的事物相互依賴,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②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③事物之間相互作用,構成了事物的變化和發展④汲取各方的有利因素后,斗爭性可轉為同一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選擇題(每題3分,共32分)35.閱讀材料,完成要求。文化跨越射空,歷久彌新。冰上龍舟運動是起源于我國南方水鄉民俗體育項目“龍舟競渡”的新興運動形式。作為一項強調團隊合作、追求速度的競技性體育運動,它要求舵手、鼓手和多位劃手各司其職、緊密配合。這種“同舟共濟、團結協作”的龍舟精神,投射出強大的內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冰上龍舟由我國北方民間常見的冬季娛樂工具一一冰車升級改造而來。冰車最初只可坐一人,而將多個冰車串聯起來加以裝飾,就成為冰上龍舟的雛形。受此啟發,東北人在傳統龍舟的底部安裝兩組冰刀,并在實際應用中不斷改進制作技藝和工藝,創制了今天使用的冰上龍舟。作為傳統龍舟文化與現代冰雪運動的結合,冰上龍舟運動繼承了“龍舟競渡”的一些特性,又實現了比賽場景的轉換,且更加富有速度與激情。隨著多級別、多場次賽事的舉辦,該運動不僅在國內收獲了大批擁廷,還吸引了俄羅斯、芬蘭、德國等87個國家和地區冰上運動愛好者的關注與積極參與借助這項運動的普及,冰上龍舟正載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劃”出東北,走向世界。結合材料,運用整體與部分關系原理,闡明我們在冰上龍舟賽中堅持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價值觀的必要性。(8分)36.閱讀材料,完成要求。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搞好生態文明,不僅關系經濟社會發展,也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生活幸福。淳安縣下姜村,是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的聯絡點。20世紀80年代初,急于擺脫貧困的村民,紛紛扛著斧頭上山砍樹。短短幾年間,6000多畝林子不見了,群山成了痛癇頭習近平同志指出,一定“要給青山留個帽”,并強調“發展經濟要因地制宜”。自此,下姜村根據實際狀況,先是在山里種上茶葉、雷竹、中藥材,建造精品果園,接著將村里的布局優化、村莊綠化、衛生潔化、河道凈化,然后通過成立旅游發展公司,打造精品民宿,如今的下姜村,從曾經“土墻房,半年糧,有女不嫁下姜郎”的窩山村,一躍變成如今“農家樂、民宿忙,游人如織來下姜”的美麗鄉村。結合材料,運用“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知識,談談下姜村的發展對推動鄉村振興的啟示。(12分)37.閱讀材料,完成要求。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是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完善我國改革開放空間布局、打造我國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的重大戰略舉措。長三角區域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持續位居全國前列,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贏得了戰略主動。同時也要看到,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有許多深層次問題有待進一步破解。新征程上,要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這兩個關鍵詞,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產業競爭力、發展能級,率先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不斷譜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篇章。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必須增強一體化意識,堅持一盤棋思想,打破地區分割和行政壁壘,要循序漸進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銜接、政策協同、標準趨同,加快從區域項目協同走向區域一體化制度創新,推進跨區域共建共享,使長三角真正成為區域發展共同體。結合材料,運用聯系觀的知識,對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進行分析。(12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答案 D B B B B D D B A C B C B C D B C題號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答案 A C A D D A D A D B D C C B B B A35.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部分要服從和服務于整體,應樹立全局觀念,立足整體,選擇最佳方案,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冰上龍舟賽強調團隊合作,要求團隊成員各司其職,緊密配合,比賽中,只有堅持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價值觀,凝心聚力,優化組合,才能取得最優成績。36.①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自覺選擇性和能動創造性,意識不僅能認識事物的外部現象,而且能夠把握事物內部的本質和規律。推動鄉村振興必須深刻認識農村地區發展的現狀和實際,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②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可以能動地指導人們改造世界,通過實踐創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觀事物,要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推動鄉村振興要堅持科學思想指引,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會主義美麗鄉村。③尊重客觀規律是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要把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相結合。推動鄉村振興要尊重自然界的客觀規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37.①聯系具有普遍性,要堅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推動長三角一體化關系我國改革開放、經濟增長和高質量發展。②聯系具有客觀性,人們能夠根據事物固有的聯系,改變事物的狀態,調整原有聯系,建立新的聯系。我們要根據長三角發展實際,不斷譜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篇章。③聯系具有多樣性,要一切以時間、地點和條件為轉移。推動長三角一體化要把握有利和不利條件,正確分析優勢和問題,推動該區域向更高層次發展。④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要求用綜合的思維方法來認識和處理問題。要推動長三角內部優化組合、協同聯動,實現區域發展最優目標。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