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專題二 實 驗 專 題類型3 光學探究型實驗考點精練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例1】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實驗中:序號 入射角 反射角1 30° 30°2 45° 45°3 60° 60°【基礎設問】(1)如圖2-2-31甲所示,先將平面鏡C放在水平桌面上,再將硬紙板D__________放于平面鏡上,讓激光緊貼硬紙板射向O點。(2)為了顯示光路,硬紙板的表面應__________(填“光滑”或“粗糙”)一些。垂直粗糙(3)如果激光垂直射向鏡面,則入射角為__________°,接著多次改變入射光AO的方向,測得了幾組數據如上表所示,由此可得出:光發生反射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將激光沿BO的方向入射,則經過鏡面反射后光會沿OA的方向射出,這說明在反射現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的。0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逆【創新設問】(5)接下來老師進行了如下演示:先用加濕器使教室里充滿霧氣,將平面鏡放在一個能轉動的水平圓臺上,在柱M上固定一紅色激光筆,使其發出的光垂直射向平面鏡上的O點,其作用是為了顯示__________的位置,然后打開固定在柱N上的綠色激光筆,使綠色激光射向O點,出現了如圖2-2-31乙所示的情景。老師沿水平方向緩緩轉動圓臺,當我們只能觀察到一條光線時,可判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線反射光線、入射光線和法線在同一平面內二、探究光的折射規律【例2】某實驗小組在探究光的折射規律時,讓一束光從空氣斜射入玻璃水槽內的水中,看到如圖2-2-32所示的現象。【基礎設問】(1)實驗中為了便于觀察光的傳播路徑,可以在水面上方噴一些__________或在水中加入__________來增加實驗現象的可見度。煙霧牛奶(2)為了探究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和入射角的關系,以下方案中正確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A. 只測量圖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結論B. 保持入射角不變,進行多次實驗,測量入射角和每次實驗的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結論C. 改變入射角,進行多次實驗,測量每次實驗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結論C(3)通過實驗得到數據如下:小于實驗次序 1 2 3 4 5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折射角β 0° 11° 22° 35° 41°分析表中數據得出:光從空氣斜射入水中時,折射角_____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__________。當光從空氣中垂直射入水中時,折射角的度數等于__________。當入射光以22°的入射角從水中射入空氣中時,折射角等于__________。增大0°30°【素養設問】(4)某實驗小組在探究光的折射規律時,發現光從玻璃中斜射入空氣中時,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如圖2-2-33甲);當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的角度時,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卻變得更亮,當入射角再繼續增大時只會發生反射現象(如圖2-2-33乙),老師告訴他們這是光的全反射現象。課后,他們查到光從玻璃中射向空氣中時的一些數據如下表所示。①由反射能量與入射角的大小關系可知:當光從玻璃中斜射向空氣中時,入射角越大,折射角越__________,反射能量越__________,當入射角≥__________°時,就發生了全反射現象。大入射角α 0° 10° 20° 30° 40° 41.2° 41.8° 42°折射角β 0° 15.2° 30.9° 48.6° 74.6° 81° 90°反射能量 5% 7% 26% 43% 77% 84% 100% 100%多41.8②根據光的折射規律,請猜想:當光從空氣中斜射向玻璃中時,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發生全反射現象,理由是入射角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折射角,折射角小于90°。不能大于三、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例3】小新利用圖2-2-34甲的裝置進行“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實驗。選用主要器材:薄玻璃板、兩個完全相同的蠟燭A和B、白紙、刻度尺和黑色紙板等。【基礎設問】(1)實驗中將玻璃板豎立在白紙上,把點燃的蠟燭A放在玻璃板前,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把未點燃的蠟燭B放在玻璃板后移動,直到看上去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說明蠟燭A的像與蠟燭A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小相等(2)多次改變蠟燭A的位置,并移動蠟燭B確定像的位置,每次標記出蠟燭A和它像的位置(如圖2-2-34乙)。分析實驗數據可得出:蠟燭A的像和蠟燭A到玻璃板的距離__________。相等(3)將黑色的紙板放在玻璃板與蠟燭B之間,小新在蠟燭A側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觀察到蠟燭A的像。(4)當蠟燭B與A的像完全重合時,如果以5 cm/s的速度勻速將蠟燭A遠離玻璃板2 s時,蠟燭B應__________(填“遠離”或“靠近”)玻璃板_________cm,才能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5)在實驗過程中,為了能讓右座的同學也能看清蠟燭A的像,小新只將玻璃板向右平移,則蠟燭A的像的位置將__________(填“向右移動”“向左移動”或“不變”)。能遠離10不變(6)小紅選用了其他實驗器材也進行了該實驗,她通過玻璃板看到了同一支蠟燭的兩個挨得很近的像,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若測得兩個像之間的距離為8 mm,則玻璃板的厚度為__________mm。玻璃板太厚4【拓展設問】(7)如圖2-2-35所示,小華實驗時用跳棋代替蠟燭。若棋子M的像M′偏暗,則下列幾種操作中可以使M的像最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A. 對著棋子M照射B. 對著鏡中M′照射C. 直接對著M′照射A(8)人照鏡子時,若頭部位置保持不變,把眼前的鏡子沿豎直方向截成兩半,其中的一半平行向后移一段距離,則人的頭部通過左、右兩半面鏡子__________(填字母)。A. 都不能成像B. 各成半個像,合起來成一個完整的像C. 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同一位置D. 都成完整的像,且兩個像在不同位置DB【創新設問】(9)平面鏡成像在平時的生活中有很多應用,如圖2-2-36甲所示的提詞器,它是由一個高亮度顯示器和一塊與其成45°角的專用鍍膜玻璃組成,鍍膜玻璃將顯示器上的文稿內容反射到演講者前方;如圖2-2-36乙所示,當演講者前方呈現數字“ ”時,他直接看顯示器會看到__________(填字母)。(10)小汽車擋風玻璃為什么要傾斜安裝呢?老師引導小明做了如圖2-2-37所示的實驗:使玻璃板與水平面成45°角放置,則蠟燭的像在圖乙中的__________(填“A”“B”或“C”)位置,如果把蠟燭看成司機,則司機所成的像不會遮擋司機的視線而影響司機駕駛。A四、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例4】小梁在“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律”實驗中,所使用的凸透鏡焦距是15 cm。【基礎設問】(1)如圖2-2-38所示,在放置蠟燭、凸透鏡和光屏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A. 將三者中心調至同一直線B. 將三者中心調至同一高度B(2)小梁將發光的小燈泡放在該凸透鏡的焦點處,在凸透鏡另一側將光屏沿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的過程中,光屏上的光斑大小將__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3)當把凸透鏡固定在50 cm刻度線位置,蠟燭固定在15 cm刻度線位置時,光屏位置應該在__________(填“Ⅰ”“Ⅱ”或“Ⅲ”)區域內左右移動,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得到清晰的像后,只將光屏和蠟燭的位置對調,則像的大小將__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不變Ⅱ變大【拓展設問】(4)在(3)的基礎上,更換另一個焦距較小的凸透鏡,光屏上的像變模糊了,此現象與______________(填“近視眼”或“遠視眼”)的成因相似。為了使光屏上的像恢復清晰,可向__________(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蠟燭。(5)當光屏上的像變清晰時,小梁把自己的遠視眼鏡放在凸透鏡和蠟燭之間,光屏上的像變得模糊不清,她應該向__________(填“靠近”或“遠離”)凸透鏡的方向移動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近視眼靠近靠近(6)若在光屏上已成清晰的像,此時用紙片遮住凸透鏡的上小半部分,則光屏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燭焰的像不完整”“會有紙片的像”或“燭焰的像變暗了”)。若將一個不透明的小圓紙片貼在凸透鏡中央,則在另一側的光屏上還能得到完整的像嗎?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燭焰的像變暗了能【創新設問】(7)小梁對實驗裝置進行了改進,將蠟燭換成LED燈、光屏換成帶有方格的光屏,如圖2-2-39所示。①將蠟燭換成LED燈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將光屏換成帶有方格的光屏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將“T”字樣的LED燈換成“P”字樣的LED燈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像穩定(或形狀直觀、減少污染等)便于比較像和物的大小可以觀察像是否左右相反(8)小梁將蠟燭換成“P”字樣的LED燈,適當移動LED燈的位置,使它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小梁在透鏡與光屏之間那側觀察LED燈,看到的字樣為“P”,觀察光屏,可以看到屏上像的字樣形狀為“__________”,他在光屏后面觀察光屏,可以看到像的字樣形狀為“__________”。b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