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8張PPT)專題二 實 驗 專 題類型5 力學探究型實驗考點精練一、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例1】在“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小蘭設(shè)計了如圖2-2-48所示的實驗。【基礎(chǔ)設(shè)問】(1)將長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將木塊放在長木板上,用彈簧測力計水平向右拉著木塊做勻速直線運動,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為1 N,則木塊所受滑動摩擦力的大小為______N,方向__________(填“水平向右”或“水平向左”)。(2)為比較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接觸面粗糙程度的關(guān)系,應(yīng)選用圖______________進行探究。1水平向左甲、丙(3)相比圖甲的實驗,圖乙的實驗中木塊上增加砝碼是為了增大__________________(填“砝碼對木塊”“木塊對木板”或“木板對桌面”)的壓力。(4)若想探究滑動摩擦力與接觸面積的關(guān)系,可以在圖甲實驗的基礎(chǔ)上進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塊對木板改變木塊的放置方式【拓展設(shè)問】(5)為了更方便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guān),小蘭對實驗進行了改進,如圖2-2-49所示。水平拉動木板向左運動,A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5.8 N,B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2.6 N,則木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為水平向__________(填“左”或“右”),木板與木塊之間的摩擦力大小為__________N。左2.6(6)小蘭猜想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速度大小有關(guān)。她設(shè)計了如圖2-2-50甲所示的實驗裝置,傳送帶的速度可以自由調(diào)節(jié),物塊始終相對地面靜止,拉力傳感器可以顯示拉力大小。改變傳送帶速度,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分別繪制出傳送帶的速度與時間和拉力與時間的關(guān)系圖像。分析圖2-2-50乙、丙可知,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與物體相對傳送帶運動速度的大小__________(填“有關(guān)”或“無關(guān)”),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無關(guān)當壓力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不變時,速度大小改變,滑動摩擦力的大小不變(7)若甲、乙兩同學拔河,結(jié)果甲勝乙負,如果甲拉繩的力為F甲,乙拉繩的力為F乙,地面對甲的摩擦力為f甲,地面對乙的摩擦力為f乙,則__________(填字母)。A. F甲=F乙,f甲>f乙 B. F甲>F乙,f甲<f乙C. F甲>F乙,f甲=f乙 D. F甲>F乙,f甲>f乙A二、探究壓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例2】小明利用小桌、海綿、砝碼等器材探究影響壓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如圖2-2-51所示。【基礎(chǔ)設(shè)問】(1)通過比較圖甲、乙,說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力面積一定時,壓力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2)通過比較圖_____________,說明壓力一定時,受力面積越小,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3)將該小桌和砝碼放在如圖丁所示的木板上,則圖丙中海綿受到的壓強p和圖丁中木板受到的壓強p′的大小關(guān)系為p__________(填“>”“<”或“=”)p′。本實驗選擇海綿而不是木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丙=木板的形變不明顯【拓展設(shè)問】(4)如圖戊所示,將海綿一端用木塊墊起,仍使小桌靜止。發(fā)現(xiàn)小桌對海綿壓力的作用效果比圖丙的小一些,說明同一物體放在斜面上,它對表面的壓力____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減小【基礎(chǔ)設(shè)問】(1)U形管(如圖甲)兩側(cè)液面的__________反映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大小。這種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圖2-2-52所示,小明用液體壓強計探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特點。三、探究液體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例3】如圖2-2-52所示,小明用液體壓強計探究液體內(nèi)部壓強的特點。高度差轉(zhuǎn)換法(2)通過圖乙、丙可得,液體內(nèi)部的壓強與液體的__________有關(guān)。(3)小明保持圖丙中探頭的位置不變,向容器中加入適量的濃鹽水,發(fā)現(xiàn)U形管兩側(cè)液面的高度差變大,于是得出“液體的密度越大,壓強越大”的結(jié)論。他的結(jié)論_____________(填“可靠”或“不可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深度不可靠沒有控制液體的深度相同【拓展設(shè)問】(4)小明自制了如圖丁所示的實驗裝置,在A箱中加入水, A下部的橡皮膜C會凸起。如圖戊所示,在B箱中加入某未知液體,直到橡皮膜變平,分別測出h1=9 cm,h2=12 cm,h3=22 cm,則未知液體密度為____________________kg/m3。(ρ水=l×103 kg/m3,g取10 N/kg)0.9×103四、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例4】天平和桿秤在古籍中常被稱為“權(quán)衡器”,《墨經(jīng)》最早對權(quán)衡器的杠桿原理做了理論上的探討。關(guān)于杠桿的平衡條件,小海用圖2-2-53中的裝置進行探究,其中杠桿的刻度均勻,每個鉤碼重均為0.5 N。【基礎(chǔ)設(shè)問】(1)實驗中,讓杠桿在__________位置平衡最便于測量力臂。(2)如圖甲所示,杠桿已經(jīng)平衡。如果在左側(cè)鉤碼下增加一個鉤碼或者將左側(cè)鉤碼向右移動5 cm,杠桿都將失去平衡。由此可以猜想:杠桿的平衡可能與力的__________和力臂有關(guān)。水平大小(3)實驗中,小海保持阻力、阻力臂不變,在杠桿水平平衡時,測出每一組動力臂L1和動力F1的數(shù)據(jù),并利用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了F1與L1的關(guān)系圖像(如圖乙)。當L1為0.05 m時,F(xiàn)1為_________N。6(4)完成上述實驗探究后,小海又用彈簧測力計取代一側(cè)的鉤碼繼續(xù)探究,如圖丙所示,他這樣做的最終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A. 便于直接讀出拉力的大小B. 便于提供大小不同的拉力C. 便于正確認識力臂D. 便于測量力臂的大小C【素養(yǎng)設(shè)問】(5)桿秤就是杠桿平衡條件的一個應(yīng)用,是中國最古老也是現(xiàn)今人們?nèi)匀辉谑褂玫囊环N稱質(zhì)量的簡易工具,由帶有秤星的秤桿、秤砣、提紐等組成(如圖2-2-54)。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桿秤的刻度應(yīng)是__________(填“均勻”或“非均勻”)的。圖中的桿秤有兩個提紐,使用它稱較重的物體時,常用離秤鉤較__________(填“近”或“遠”)的提紐。均勻近(6)如圖2-2-55甲所示,粗細不均勻的胡蘿卜在水平位置平衡。將胡蘿卜沿虛線位置分割成兩部分,如圖2-2-55乙所示,P點為胡蘿卜左邊部分重心位置,Q點為胡蘿卜右邊部分重心位置,根據(jù)杠桿的平衡條件分析可知,左邊部分胡蘿卜所受的重力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右邊部分胡蘿卜所受的重力。大于五、探究滑輪組(或斜面)的機械效率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例5】小琪進行了“探究影響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因素”的實驗,用到的裝置如圖2-2-56所示,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下表所示。實驗次序 鉤碼重G/N 鉤碼上升高度h/m 拉力的大小F/N 繩端移動距離s/m 機械效率η/%1 2 0.1 1.2 0.3 55.62 2 0.2 1.2 0.6 55.63 4 0.1 1.9 0.3 70.24 4 0.1 1.3 0.5 61.5【基礎(chǔ)設(shè)問】(1)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第4次實驗是用圖__________所示裝置來完成的。(2)通過比較1、2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使用同一滑輪組提升相同重物,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與重物上升的高度__________(填“無關(guān)”或“有關(guān)”)。(3)通過比較__________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同一滑輪組提升的物體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越高。丙無關(guān)1、3(4)通過比較3、4兩次實驗數(shù)據(jù)可得出:使用不同滑輪組提升相同重物,動滑輪越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__________(填“越高”或“越低”)。(5)小琪在僅改變提升物體速度的情況下,又做了上述第4次實驗,結(jié)果會發(fā)現(xiàn)滑輪組的機械效率__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6)在第4次實驗時,如果拉力方向與豎直方向有一定的夾角,那么所測得的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將會__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越低不變變小【拓展設(shè)問】(7)實驗結(jié)束后,小琪利用圖2-2-57中的裝置繼續(xù)研究杠桿的機械效率,實驗的主要步驟如下:a. 用輕繩懸掛杠桿一端的O點作為支點,在A點用輕繩懸掛總重為G的鉤碼,在B點用輕繩豎直懸掛一個彈簧測力計,使杠桿保持水平;b. 豎直向上拉動彈簧測力計緩慢勻速上升(保持O點位置不變),在此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讀數(shù)為F,利用刻度尺分別測出A、B兩點上升的高度為h1、h2。①杠桿的機械效率的表達式η=__________;(用已知物理量符號表示)②本次實驗中,若提升的鉤碼重一定,則影響杠桿的機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不計轉(zhuǎn)軸O處的摩擦)③若只將彈簧測力計的懸掛點由B移至C,而O、A位置不變,仍將鉤碼提升相同的高度,則杠桿的機械效率將__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杠桿的自重不變(8)小琪設(shè)計的測量斜面的機械效率實驗如圖2-2-58所示。用高為30 cm的木塊將帶有刻度的平木板墊起,構(gòu)成一個斜面,并使它固定,把小車放在斜面底端A處,用彈簧測力計拉著小車從位置A沿斜面勻速上升到位置B,上升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如圖所示。根據(jù)題中提供的信息,填寫下面的實驗記錄表。(g取10 N/kg)小車受到的重力G/N 沿斜面的拉力F/N 小車沿斜面上升的距離s/m 小車上升的高度h/m 斜面的機械效率η/%_________ _________ 0.800 _________ _________2.11.50.40070六、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例6】小明在“探究浮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的實驗中,用到如下器材:彈簧測力計、實心圓柱體金屬塊、大燒杯若干、水、鹽水、細線等。(g取10 N/kg)【基礎(chǔ)設(shè)問】(1)實驗步驟如圖2-2-59所示。按步驟A所示測出金屬塊重為__________N。4(2)用彈簧測力計掛著金屬塊,將它緩慢地浸入液體中不同的深度,步驟B、C、D、E、F如圖所示(液體均未溢出),并將其示數(shù)記錄在下表中。實驗步驟 B C D E F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N 3.8 3.6 3.5 3.4(3)在步驟D中金屬塊所受浮力是__________N。在步驟E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為__________N。0.53.5(4)若先完成步驟E,再完成步驟A,則測得的浮力將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析步驟A、B、C、D可知,浮力大小與物體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guān);分析步驟A、E、F可知,浮力大小與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guān)。(6)分析步驟______________可知,浮力大小與它浸沒在液體中的深度無關(guān)。偏大金屬塊沾有水,使所測重力偏大,導致測得的浮力也偏大排開液體的體積液體的密度A、D、E【拓展設(shè)問】(7)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金屬塊的密度是__________kg/m3。鹽水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___kg/m3。(g取10 N/kg)8×1031.2×103(8)小明用其他圓柱體做實驗,并繪制出如圖2-2-60所示的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F與圓柱體下表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的關(guān)系圖像(整個過程水未溢出),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可知:①圓柱體受到的重力為__________N,它浸沒在水中時所受浮力為__________N,它的密度為______________kg/m3;641.5×103②圖像中__________(填“AB”或“BC”)段表明物體所受浮力的大小隨其排開液體的體積的改變而改變;③圓柱體由h1到h2的過程中,所受浮力__________,其下表面所受水的壓強__________。(均填“變大”“變小”或“不變”)AB不變變大【創(chuàng)新設(shè)問】(9)小明還想用如圖2-2-61所示裝置驗證阿基米德原理。他將裝滿水的溢水杯放在升降臺上,用升降臺來調(diào)節(jié)溢水杯的高度。當逐漸調(diào)高升降臺時,小明發(fā)現(xiàn)隨著重物浸入水中的體積變大,彈簧測力計甲的示數(shù)變小,此時彈簧測力計乙的示數(shù)會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若它們的變化量相等,則證明F浮________(填“>”“<”或“=”)G排。變大=七、探究動能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例7】近年來,渣土車因“多拉快跑”而引發(fā)的交通事故時有發(fā)生,引起了交通管理部門的高度重視。小彤設(shè)計了如圖2-2-62所示的實驗來模擬汽車超速、超載帶來的危害,通過電磁鐵的控制,讓質(zhì)量分別為m1和m2(m1<m2)的小鋼球從圓弧軌道的一定高度(h1<h2)由靜止?jié)L下,撞擊水平面上的紙盒并將紙盒推動一段距離(實驗中的圓弧軌道、水平面和紙盒均不變)。【基礎(chǔ)設(shè)問】(1)分析甲、乙兩圖可知,圖__________(填“甲”或“乙”)中的小鋼球在剛到達水平面時的速度更大。(2)比較甲、乙兩圖可知,在__________一定時,小鋼球的__________越大,動能越大。(3)比較__________兩圖可以模擬汽車超載帶來的危害。乙質(zhì)量速度乙、丙(4)在水平面上,被撞出的木塊由于受到__________的作用而停下。假如水平面光滑且足夠長,它將做__________________運動。(5)假如你是一名汽車駕駛員,請你從物理學的角度談?wù)勗诎踩熊嚪矫嫘枰⒁獾氖马棧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阻力勻速直線不超載行駛,不超速行駛【創(chuàng)新設(shè)問】(6)如圖2-2-63所示,在研究小球的動能與質(zhì)量的關(guān)系時,小彤認為可以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將同一根彈簧壓縮至相同的程度,分別彈出質(zhì)量不同的小球去撞擊木塊。撞擊木塊時小球的動能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該方案__________(填“正確”或“錯誤”)。相等錯誤(7)通過實驗探究,小彤發(fā)現(xiàn)質(zhì)量和速度都是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得出正確的實驗結(jié)論后,小彤又提出了新的問題:物體的質(zhì)量和速度對物體動能的影響一樣大嗎?她查閱了相關(guān)資料,收集了一些物體的動能(如表格所示),結(jié)合生活經(jīng)驗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你認為在“質(zhì)量”和“速度”這兩個因素中,對物體動能影響較大的是_________。速度一些物體的動能行走的牛 約60 J跑百米的運動員 約3×102 J飛行的步槍子彈 約5×103 J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