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三次月考試卷答案一、單項選擇題C 2. A 3. B 4. C 5. C 6. B 7. A 8. B 9. B 10. C 11. A 12. A 13. B 14. A 15. D 16. B 17. B 18. B 19. A 20. A二、組合列舉題21.指南針22.顏真卿(或歐陽詢、柳公權等);閻立本(或吳道子等)23.占城稻24.澎湖巡檢司25.鴨綠江;嘉峪關三、辨析改錯題26.(×);改正:隋煬帝下令開鑿的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27.(×);改正: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倉庫充實,人口增加,唐朝進入鼎盛階段,史稱 “開元盛世”。28.(×);改正:北宋時期,在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交子”,促進了商業發展。29.(√)四、史料解析題30.(1)隋朝大運河。(1 分)(2)隋煬帝。目的: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2 分)(3)積極影響: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消極影響:開鑿運河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加重了百姓負擔,加速了隋朝滅亡。(3 分)31.(1)以民為本的治國理念。唐太宗的話反映出他重視人民力量,關注民生的治國思想。(2 分)(2)積極影響:改善了用人制度,選拔出大量人才,擴大了統治基礎;促進了教育事業發展,使讀書風氣盛行;推動了文學藝術發展,尤其有利于唐詩繁榮。(4 分)(3)啟示:重視人民利益,以人為本;重視人才選拔和培養;借鑒古代優秀治國經驗,結合現代實際發展。(2 分,言之有理即可)32.(1)經濟重心南移完成,南方成為全國經濟重心。(2 分)(2)原因:北方戰亂頻繁,南方相對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遷,帶來勞動力和先進生產技術;南方自然條件優越;統治者重視經濟發展;勞動人民辛勤勞作。(4 分,答出四點即可)33.(1)忽必烈。1279 年。(2 分)(2)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統轄。意義:從此,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3 分)(3)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轄,鞏固了多民族國家統一;行省制度是中國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對后世影響深遠。(2 分)五、活動探究題34.(1)政治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行政效率;發展科舉制,選拔優秀人才。經濟發展:農業上曲轅犁和筒車的使用,促進生產;手工業發達,唐三彩聞名。文化繁榮:詩歌盛行,李白、杜甫等詩人留下眾多佳作;書法、繪畫成就突出,如顏真卿書法、吳道子繪畫。對外交往:鑒真東渡日本傳播文化;玄奘西行天竺取經,促進中印交流。(6 分)(2)示例:盛世大唐,璀璨文明耀古今。(2 分)35.(1)活字印刷術:提高了印刷效率,促進文化傳播,推動世界文明發展。指南針:應用于航海,促進世界遠洋航海技術發展,為新航路開辟創造條件。火藥:應用于軍事,改變戰爭方式,推動歐洲社會變革。(6 分)(2)原因:經濟繁榮,為科技發展提供物質基礎;民族交融加強,文化交流頻繁,促進科技創新;前代科技成果積累;政府對科技一定程度的重視;科學家的努力探索。(4 分,答出四點即可)2024—2025學年七年級下冊第三次月考歷史試題考生注意:1.考試時間90分鐘2.全卷共五道大題,總分100分題號 一 二 三 四 五 總分 核分人得分得分 評卷人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正確選項,每題2分。共40分)某朝代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中國長達近 300 年的分裂局面,實現了全國統一,還在政治、經濟等方面進行一系列改革,為后世發展奠定基礎。這個朝代是( )A. 秦朝 B. 西晉 C. 隋朝 D. 唐朝有這樣一條古代人工運河,它貫通南北,成為古代交通大動脈,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其南端是余杭,北端是( )A. 涿郡 B. 洛陽 C. 大都 D. 長安一種全新的人才選拔制度在古代中國誕生,打破了門第限制,讓寒門子弟有了晉升機會,為國家選拔大量人才。它正式確立的標志是( )A. 隋文帝建立分科考試制度 B. 隋煬帝設進士科C. 唐太宗增加科舉考試科目 D. 武則天創立殿試制度某皇帝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經濟發展,民族關系融洽,對外交流頻繁,開創了一個繁榮昌盛的時代,史稱 “貞觀之治”。這位皇帝是( )A. 隋文帝 B. 隋煬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她在男尊女卑的古代脫穎而出,成為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帝,在位期間推行一系列措施,維持社會穩定發展。她是( )A. 呂后 B. 馮太后 C. 武則天 D. 慈禧太后唐朝時,農業生產出現新突破,農民使用的兩種先進生產工具,大大提高了耕作和灌溉效率。這兩種工具是( )A. 鐵農具和牛耕 B. 曲轅犁和筒車 C. 耬車和翻車 D. 秧馬和水排唐代有位詩人,其詩作充滿浪漫主義色彩,想象力豐富,意境奇妙,被后人譽為 “詩仙”。他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維唐朝對外交流頻繁,有一位高僧不畏艱難險阻,長途跋涉前往天竺,帶回大量佛經,促進了中印文化交流。他是( )A. 鑒真 B. 玄奘 C. 阿倍仲麻呂 D. 馬可 波羅一場叛亂讓唐朝由盛轉衰,它發生在一位皇帝統治后期,使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這場叛亂是( )A. 玄武門之變 B. 安史之亂 C. 黃巢起義 D. 陳橋兵變唐朝滅亡后,中國陷入多個政權并立混戰局面,這一時期是唐末藩鎮割據的延續。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為( )A. 春秋戰國 B. 三國鼎立 C. 五代十國 D. 南北朝宋朝流傳著 “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 的諺語,形成這種社會風氣的主要原因是宋朝推行( )A. 重文輕武政策 B. 崇文抑武方針 C. 強干弱枝策略 D. 守內虛外政策宋太祖為加強中央集權,在軍事方面采取關鍵措施,牢牢掌控軍權。該措施是( )A. 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 B. 分化事權,削弱相權C. 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 D. 設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北宋時期,一項偉大發明誕生,它改變了印刷方式,提高了印刷效率,推動了文化傳播。這項發明是( )A. 雕版印刷術 B. 活字印刷術 C. 火藥 D. 指南針北宋與遼、西夏對峙,雙方有戰有和,最終達成一項重要盟約,維持較長時間和平。該盟約是( )A. 澶淵之盟 B. 宋夏和約 C. 宋金和議 D. 紹興和議兩宋時期,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并完成。以下不屬于南方經濟發展表現的是( )A. 水稻成為主要糧食作物 B. 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為重要糧倉C. 棉紡織業在南方興起 D. 四川地區出現最早的紙幣 “會子”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首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其建立者是( )A. 成吉思汗 B. 忽必烈 C. 完顏阿骨打 D. 耶律阿保機元朝為有效管理遼闊疆域,實行行省制度。在這一制度下,地方最高行政機構是( )A. 中書省 B. 行中書省 C. 樞密院 D. 御史臺元朝時,各民族相互交融,形成一個新的民族,豐富了中華民族大家庭。這個民族是(A. 維吾爾族 B. 回族 C. 藏族 D. 壯族明朝建立后,為強化皇權,一位皇帝廢除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這位皇帝是( )A. 明太祖 B. 明成祖 C. 明憲宗 D. 明神宗明朝時,鄭和率領龐大船隊多次遠航,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聯系。鄭和船隊最遠抵達( )A. 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B. 印度洋沿岸和紅海沿岸C. 非洲東海岸和印度洋沿岸 D. 大西洋沿岸和非洲西海岸得分 評卷人 二、組合列舉題(每小題1分,共7分)21.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世界影響深遠,其中為歐洲新航路開辟提供重要技術支持的發明是______。22.唐朝文化藝術繁榮,書法領域名家輩出,如______;繪畫方面也有杰出代表,像______ 。(各寫出一位即可)23.宋朝時,為提高糧食產量,從越南引進優良稻種______,在江南地區廣泛種植。24.元朝設置______,專門管轄澎湖和琉球,這是中央政府首次對臺灣地區進行正式管轄。25.明朝為防御北方蒙古族侵擾,修建了規模宏大的長城,其東起______,西至______。得分 評卷人 三、辨析改錯題(每小題2分,共8分)26.隋煬帝下令開鑿的大運河,以長安為中心,連接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 )改正:______27.唐玄宗統治前期,政治清明,經濟繁榮,倉庫充實,人口增加,唐朝進入鼎盛階段,史稱 “貞觀之治”。( )改正:______28.北宋時期,在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會子”,促進了商業發展。( )改正:______29.明朝戚繼光率領軍隊抗擊倭寇,保衛了沿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他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改正:______得分 評卷人 四、史料解析題(30題6分,31題8分,32題6分,33題7分,共27分)30.(6 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 胡曾《汴水》材料二:“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為害亦相和。東南四十三州地,取盡脂膏是此河。”—— 李敬方《汴河直進船》材料中的 “河” 指的是什么?(1 分)這條河是哪位皇帝時期開鑿的?開鑿的目的是什么?(2 分)結合兩則材料,分析這條河產生的影響。(3 分)31.(8 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孟子材料二:唐太宗常說:“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他在位期間,推行一系列政策,使社會穩定發展。材料三:唐太宗重視人才選拔,完善科舉制度,通過考試選拔了眾多優秀人才,擴大了統治基礎。材料一體現了怎樣的治國理念?材料二中唐太宗的話受其影響,反映出他怎樣的治國思想?(2 分)材料三中唐太宗完善科舉制度對當時社會產生哪些積極影響?(4 分)綜合上述材料,談談古代治國思想對現代社會的啟示。(2 分)32.(6 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國家根本,仰給東南。”——《宋史》材料二:“蘇常熟,天下足。”—— 南宋諺語材料一、二反映出我國古代經濟發展出現什么重大變化?(2 分)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有哪些?(4 分)33.(7 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元朝疆域遼闊,遠超以往朝代,為有效管理如此廣袤的領土,元朝統治者采取一系列措施。材料二:元朝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書省;在邊疆地區,根據不同情況設置相應管理機構,加強管轄。元朝的建立者是誰?元朝統一全國是在哪一年?(2 分)元朝為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理,設置了什么機構?該機構的設置有何意義?(3 分)(3)元朝行省制度對后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2 分)得分 評卷人 五、活動探究題(28題8分,29題10分,共18分)34.(8 分)唐朝是中國古代的鼎盛時期,在諸多領域成就輝煌。請以 “大唐盛世” 為主題,完成以下任務。(1)從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文化繁榮、對外交往四個方面,各列舉兩項唐朝的主要成就。(6 分)為主題設計一句宣傳語,體現唐朝的輝煌。(2 分)35.(10 分)宋元時期是我國科技發展的高峰階段,眾多科技成果影響深遠。圍繞 “宋元科技之光” 開展探究活動。(1)列舉宋元時期三項重大科技成就,并闡述其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6 分)(2)分析宋元時期科技能夠取得重大突破的原因。(4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三次月考試卷.docx 七年級歷史答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