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一2025學年高二年級階段性測試(四)生物學(A卷)答案第1~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C2.A3.A4.C5.D6.A7.C8.C9.B10.D11.A12.B13.D14.D15.C16.C17.(共10分)(1)脂肪(1分)氧化分解,為種子萌發過程提供能量(2分)(2)淺播(1分)花生種子富含脂肪,脂肪中的H含量較高,氧化分解需要的氧氣多(2分)(3)有利于提高細胞代謝強度,促進種子萌發(2分)(4)分別取萌發第0、2、4、6天的花生種子制成子葉切片,滴加蘇丹Ⅲ染液,(酒精沖洗后)用顯微鏡觀察子葉細胞內脂肪微粒的顏色(2分)18.(共10分)(1)一CH,一CH,一COOH(1分)氨基酸的排列順序不同,肽鏈的盤曲、折疊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間結構不同(2分)(2)mRNA(1分)1、5(順序不可顛倒,2分)(3)4(1分)8(1分)(4)人體細胞不能合成必需氨基酸,需要從食物中獲取(2分)19.(共10分)(1)稀釋涂布平板法(1分)當兩個或多個細菌連在一起,在平板上只能形成一個菌落(2分)(2)高壓蒸汽滅菌法(或濕熱滅菌法,1分)轉印前后絨布在兩培養基上的對應位置或方向相同(2分)(3)選擇培養基(1分)2號和3號培養基上抗性菌落位置一致,表明突變體在接觸鏈霉素前已產生(2分)(4)增大(1分)》20.(共10分)(1)顯微操作法(1分)(2)減數分裂Ⅱ中(MⅡ,1分)透明帶和細胞膜(1分)(3)胚胎總體積并不增加,細胞數量不斷增加(2分)】(4)滋養層(1分)PCR擴增(或PCR,1分)男性(1分)(5)“三親嬰兒”的線粒體幾乎全部來自捐獻者的卵母細胞,捐獻者卵母細胞線粒體不含該病的致病基因(2分)21.(共12分)(1)RNA(1分)逆轉錄(1分)將單鏈RNA逆轉錄生成雙鏈DNA,以便與Ti質粒連接成重組載體(2分)(2)農桿菌T質粒上的T-DNA能將目的基因轉移并整合到被侵染的植物細胞的染色體DNA上(2分)】(3)PatI和BamH I(1分)EcoR I會破壞目的基因,NotI的切割位點不在T-DNA上(2分)(4)不一定(1分)含有未重組載體和含有重組載體的農桿菌都能在含有氨芐青霉素的培養基上形成菌落(2分)絕密★啟用前 試卷類型:A大聯考2024—2025 學年高二年級階段性測試(四)生 物 學考生注意: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考生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列有關細胞和細胞學說的敘述,正確的是A.荷蘭科學家列文虎克用自制的顯微鏡首次觀察到并命名了細胞B.細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統,人體的每個細胞都能獨立完成各項生命活動C.細胞學說使生物學的研究進入細胞水平,為后來進入分子水平打下基礎D.施萊登和施旺運用完全歸納法得出“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構成的”2.瘧原蟲是單細胞原生動物,人和按蚊都是瘧原蟲的宿主,按蚊產卵在水中,被瘧原蟲感染后按蚊成為瘧原蟲的攜帶者,攜帶瘧原蟲的按蚊叮咬健康人后,使人患上瘧疾。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瘧原蟲與肺炎支原體都是能使人致病的原核生物B.瘧原蟲屬于生命系統層次的細胞層次和個體層次C.瘧原蟲與藍細菌等生物在細胞結構上具有統一性D.清除居民區周圍環境中的污水可以減少瘧疾的發生3.下表是動植物細胞的部分元素及其含量(干重,質量分數)。據表分析,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元素 C H O N P S植物細胞 43.37 6.24 44.43 1.46 0.20 0.17動物細胞 55.99 7.46 4.62 9.33 3.11 0.78A.動植物細胞中的某些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中找不到B.動植物細胞與無機自然界在元素含量方面存在差異性C.植物細胞中O 元素含量較高與植物細胞含糖類較多有關D.動物細胞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因此N、S元素的含量較多4.水稻種子儲存時細胞中的含水量約為12%~14%,萌發后細胞中的含水量逐漸增加,最高可達82%。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在儲存期間,水稻種子細胞中的水都以結合水形式存在B.萌發水稻種子的勻漿加入斐林試劑即可出現磚紅色反應C.水分子之間的氫鍵易形成和斷裂,使水在常溫下維持液態D.遇上倒春寒,萌發的水稻種子比未萌發的水稻種子抗寒性強5.硒元素具有抗腫瘤、提高人體免疫力的重要作用,富硒大米等食品具有較大的市場銷售優勢。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硒元素位于硒代半胱氨酸的羧基上B.富硒大米中含有豐富的鈣、磷、硒等大量元素C.硒元素在富硒大米細胞內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D.硒元素在人體內可以參與機體生命活動的調節6.糖類又名碳水化合物。下列有關細胞中糖類的敘述,正確的是A. DNA 和 RNA分子中都含有不能水解的單糖B.甘蔗、甜菜等作物中含有大量的蔗糖等還原糖C.饑餓時,人體的肝糖原和肌糖原能分解為葡萄糖氧化供能D.糖類都只含C、H、O三種元素,某些糖類可參與組成細胞結構7.由谷氨酸制成的谷氨酸鈉是味精和雞精的主要成分,也是醬油、蠔油等調味品的成分之一。谷氨酸是谷氨酸棒狀桿菌(需氧型)產生的代謝產物,現代發酵工程生產谷氨酸的基本流程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從自然界中分離到的谷氨酸棒狀桿菌直接用于發酵生產B.發酵過程中要保證充足的營養成分,且嚴禁攪拌發酵液C.控制發酵液的pH為中性或弱堿性,有利于谷氨酸的積累D.發酵結束后,可采用過濾、沉淀等方法分離和提純谷氨酸8.湖南西部地區盛產野生葡萄,當地人們充分利用這一豐富資源進行傳統發酵來制作葡萄果酒,制作成的葡萄果酒因風味醇厚、清香濃郁,深受消費者青睞。下列有關果酒制作的敘述,正確的是A.野生葡萄要用清水反復沖洗,以洗掉灰塵和其他雜質B.制作葡萄果酒時需要對發酵瓶和榨汁機進行嚴格滅菌操作C.發酵過程中應每隔12 h擰松瓶蓋,以釋放瓶內多余的氣體D.葡萄果酒中只含酵母菌、CO 和酒精,可以放心大量飲用9.小麥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寄生引起的病害,為開展小麥抗白粉病研究,一般用離體葉片接種法培養并保存白粉菌,包括配制培養基、消毒離體葉片、接種白粉菌、適宜條件培養等步驟。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配制的培養基需經過滅菌處理以防止雜菌污染B.該實驗配制的培養基是直接為白粉菌提供營養物質的C.實驗過程中對操作者的衣著和手都需要進行消毒處理D.若要探究保存白粉菌的最適環境溫度,則需要先進行預實驗10.馬鈴薯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馬鈴薯病毒病是馬鈴薯的主要病害,為減少馬鈴薯病毒對馬鈴薯的危害,我國科研人員利用脫毒技術成功繁育出脫毒馬鈴薯幼苗。下列相關敘述合理的是A.離體的馬鈴薯組織必須經過滅菌后才能接種到培養基上B.用根尖或莖尖細胞培育出脫毒馬鈴薯利用了基因重組原理C.培育脫毒馬鈴薯需要用物理法或化學法促進原生質體的融合D.生長素、細胞分裂素的協同調節作用在脫毒技術中起關鍵作用11.動物細胞培養是動物細胞工程的基礎。下圖是動物細胞培養過程的示意圖,其中①~⑤表示具體過程。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使用合成培養基培養動物細胞時,需要加入動物血清等天然成分B.①過程需要將動物組織剪碎并用胃蛋白酶或胰蛋白酶處理一段時間C.細胞懸浮液中的動物細胞都會貼壁生長增殖,最終發生接觸抑制現象D.③④過程分別是原代培養和傳代培養,都需要在CO 培養箱中培養12.單克隆抗體能與抗腫瘤藥物結合為抗體—藥物偶聯物(ADC),ADC借助單克隆抗體特異性識別腫瘤抗原的特性,將藥物帶到腫瘤細胞附近并殺傷腫瘤細胞。ADC通常由抗體、接頭和藥物三部分組成,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錯誤的是A.為制備單克隆抗體,需要用腫瘤抗原注射處理實驗小鼠B.經選擇培養的雜交瘤細胞即可在體外條件下大規模培養C.抗體與抗原特異性結合是藥物選擇性殺傷腫瘤細胞的前提D.接頭不穩定會造成藥物與抗體分離,導致藥物損傷正常細胞13.杜洛克是全球有名的良種豬品種,具有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強、瘦肉率高、經濟效益好等優點。工廠化生產中常采用胚胎工程技術快速繁殖杜洛克豬。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遺傳性狀優良和生產能力強是杜洛克作為供體的主要原因B.生產中,需對提供精子的杜洛克公豬進行篩選才可取精C.以本地母豬作為受體,需要考慮母豬的體質和繁殖能力D.該過程中應對雌性和雄性杜洛克豬進行同期發情處理14.利用PCR 獲取和擴增目的基因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技術手段。下列有關PCR 的敘述,錯誤的是A.兩種引物的堿基序列不能互補,且都從引物的3'端開始延伸子鏈B.引物中G+C的含量越高,引物與模板DNA 結合的穩定性就越高C.若PCR 擴增儀中復性的溫度設定為60℃,可能得不到子代DNAD.一個目的基因經PCR 擴增n輪循環后,需要的引物數量為 個15.下圖為5種限制酶識別序列及切割位點,其中哪2種限制酶切割DNA 分子產生的黏性末端能被 DNA 連接酶連接成重組 DNAA. EcoR I和 Kpn I B. BamH I和 Hind ⅢC. EcoR I和 Mfe I D. Mfe I和 Hind Ⅲ16.近年來,生物技術取得了許多重大成果,在進步的同時,也引起了人們對其安全性及倫理問題的廣泛關注。下列是我國對于生物技術的政策與態度,錯誤的是A.對轉基因技術的態度是堅持自主創新、確保安全和嚴格監管B.不贊成、不允許、不支持、不接受進行任何生殖性克隆人實驗C.不反對治療性克隆,不需要對治療性克隆進行嚴格的監管和審查D.不發展、不生產、不儲存生物武器,反對生物武器及其技術和設備的擴散二、非選擇題:本題共5小題,共52分。17.(10分)花生種子富含脂肪,種子在萌發過程中,檢測到細胞內幾種物質的相對含量變化如下圖所示。據圖分析,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可溶性糖主要指單糖和二糖。花生種子萌發時,細胞內可溶性糖的相對含量增加,據圖推測,增加的可溶性糖主要來自 的轉化。種子萌發過程中,可溶性糖的主要作用是 。(2)與玉米等富含淀粉的種子相比,播種時花生種子要適當 (填“深播”或“淺播”),原因是 。(3)花生種子在萌發過程中,細胞吸收水分,含水量明顯增加。此過程中,自由水的增加量大于結合水,其主要意義在于 。(4)為驗證花生種子萌發過程中脂肪相對含量的變化,請你寫出實驗思路。實驗思路: 。預期實驗結果:萌發第0、2、4、6天花生種子的子葉細胞內脂肪微粒的橘黃色依次變淺。18.(10分)圖1為谷氨酸的分子結構式,圖2是動物細胞分泌的一種分泌蛋白(五十肽),含有4個谷氨酸,分別位于第21、27、33和49位。現將該五十肽中的谷氨酸全部水解出來,得到數條短肽和5個游離的氨基酸。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谷氨酸的R基為 。組成魚和人的該種分泌蛋白的氨基酸種類和數量相同,但兩者的結構存在一定的差別,造成這種差別的原因可能有 。(2)翻譯圖2所示的五十肽以 為模板,同時需要其他種類的核糖核酸參與合成,該五十肽至少含有游離的氨基和羧基數分別為 。(3)該五十肽中的谷氨酸全部水解出來,能得到 條短肽和5個游離的氨基酸,此水解過程需要消耗 個水分子。(4)食物中的蛋白質由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組成。通常認為,食物中必需氨基酸的種類越多、相對含量越高,食物的營養價值越大,作出此判斷的理由是 。19.(10分)鏈霉素是常見的抗生素,絕大多數大腸桿菌對鏈霉素敏感(敏感型菌株),極少數大腸桿菌對鏈霉素具有抗性(不敏感型菌株)。為篩選出抗鏈霉素大腸桿菌菌株,研究人員先將適宜濃度的原始敏感菌種接種到1號培養基上,培養出菌落后,將滅菌絨布在1號培養基上印模,絨布沾上菌落后分別先后轉印接種到2號和3號培養基上。待3號培養基上長出菌落后,在2號培養基上找到對應的菌落,然后接種到不含鏈霉素的4號培養液中,培養后再接種到5號培養基上。重復以上操作,實驗過程與結果如下圖所示?;卮鹣铝杏嘘P問題:(1)將原始敏感菌種接種到1號培養基上的方法是 ,該接種方法也可以用于大腸桿菌的計數,但計數結果比大腸桿菌活菌數的真實值偏小,原因是 。(2)對絨布滅菌的方法是 。絨布沾上1號培養基上的菌落后,分別先后轉印接種到2號和3號培養基上,在轉印接種時需要特別注意的是 ,以保證2號和3號培養基上對應位置的菌落相同。(3)3號培養基含有鏈霉素,從用途上分析,該培養基屬于 。3號培養基上的不敏感型菌株是在敏感型菌株基因突變后產生了對鏈霉素的抗性,推測敏感型菌株的基因突變發生在與鏈霉素接觸之前,判斷的理由是 。(4)隨著重復操作次數的增加,4號、8號、12號培養基中,大腸桿菌不敏感型菌株的比例逐漸 。20.(10分)線粒體肌病是一種母系遺傳病,患者通常在成年前后發病。據報道,近期一個患有線粒體肌病的女性患者借助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成功分娩生下一名“三親嬰兒”。“三親嬰兒”具有三位長輩的遺傳物質,其誕生的過程如下圖所示。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對捐獻者卵母細胞去核和對患者卵母細胞取核常用的方法是 。(2)重組細胞相當于卵子,在體外培養到 期才能與丈夫的精子進行受精。為防止多精入卵,重組細胞的 先后發生生理反應,構成阻止其他精子進入重組細胞的兩道屏障。(3)受精卵在體外培養到囊胚時可移植到女性患者的子宮內,③過程中,胚胎總體積和細胞數量的變化情況是 。(4)若在早期胚胎時期鑒別“三親嬰兒”的性別,需從囊胚中取 (填“滋養層”或“內細胞團”)細胞做DNA 分析。其具體做法是提取 DNA 為模板,然后用位于Y染色體上的性別決定基因(即SRY基因)的一段核苷酸序列作引物,在耐高溫的DNA 聚合酶催化作用下進行 ,檢測出現陽性反應者,胚胎為 。(5)正常情況下,該“三親嬰兒”不會患線粒體肌病,原因是 。21.(12分)科學家設想將HIV的殼體蛋白(CA)基因與 Ti質粒構建成重組載體,轉染到枸杞細胞內,利用愈傷組織作為反應器生產殼體蛋白用于疫苗生產,以研究CA疫苗對人體的免疫應答。建立愈傷組織反應器的主要過程如下圖所示,回答下列有關問題:(1)HIV 的殼體蛋白(CA)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 片段。①過程為 ,進行①過程操作的目的是 。(2)選用農桿菌 Ti質粒作為 HIV 的殼體蛋白(CA)基因的載體,優點是 。(3)切割CA-DNA 和 Ti質粒所用的限制酶是 ,不選用其他兩種限制酶的原因是 。(4)為了篩選出含重組載體的農桿菌,應在添加氨芐青霉素的選擇培養基上培養農桿菌,培養一段時間后獲得的菌落 (填“一定”或“不一定”)含有重組載體,原因是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河南省部分學校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5月階段性測試(四)生物試題.docx 生物試題答案.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