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5屆湖北省黃岡中學高三下學期第三次模擬考試歷史試題一、單選題1.甘肅慶陽南佐遺址是距今5000年的黃土高原大型中心聚落,具有都邑性質。考古發現,其九臺及環壕圍繞的核心區面積達30萬平方米,九臺之內有中軸對稱、布局嚴整且面積達數千平方米的宮城,還出土大量工藝精湛的白陶、黑陶,以及數量可觀的炭化水稻遺存。據此推斷,該遺址( )A.見證了早期國家制度的確立 B.可用于研究農業的起源與交流C.表明中國手工技術領先世界 D.反映了新石器早期的社會特征2.“漢并天下”瓦當(下圖)的出土時間存在不同觀點。據此,下列關于“漢并天下”瓦當理解正確的是( )“漢并天下”瓦當 觀點觀點1:“漢并天下”瓦當,傳統觀點定為“西漢初”,出土于西漢長安城遺址。(《西北大學藏瓦選集》)觀點2:近年考古發現,此類瓦當多出土于漢武帝時期始建的建章宮遺址。(《中國歷代瓦當考釋》)① 因先后在漢初遺址與武帝時期宮殿出土,或反映不同階段大一統訴求② 瓦當文字彰顯國家統一理念,是漢代增強民族凝聚力的文化載體③ 證明漢武帝以文字形式宣示國家統一,具有開創性意義④ 新考古發現表明傳統觀點完全錯誤,亟需重建瓦當研究體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唐會要》記載,唐高祖武德七年在各州設置大中正,由本州德高望重者兼任,負責品評人物,且不授予品秩;唐太宗貞觀初年,該制度被廢除。這一制度的興廢反映出唐初( )A.政治制度處于新舊交替的轉型期 B.科舉制完善促使傳統選官制消亡C.地方門閥勢力主導官員選拔體系 D.統治者意在進一步削弱宰相權力4.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頒布《幕職州縣官招徠戶口旌賞條制》,規定縣吏招增戶口可使縣升等并獲俸祿獎勵,但實際出現將客戶析為主戶,戶口登記增加卻未帶來賦稅增長的現象。這一措施( )A.有效促進了戶籍制度的完善 B.刺激了土地開墾與人口增長C.暴露了基層行政的功利傾向 D.推動了社會階層的流動加速5.明朝中后期,“作為紙鈔、銅錢強勁對立物的白銀最終伴隨著紙鈔的貶值、銅錢在鄭和下西洋中的透支和國內市場的缺位,逐漸占據著合法主幣的地位……放開銀禁之后,陜西首開一系列以折征白銀為主線的賦役改革大幕”。這說明了( )A.鄭和下西洋直接導致白銀貨幣化進程加速B.政府貨幣政策調整以應對國際貿易的沖擊C.貨幣流通困境促使地方開啟賦役制度革新D.陜西率先完成了傳統貨幣體系的近代轉型6.下表是中外軍隊火器列裝情況對比,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英文名稱 中文名稱 發明時間 國外裝備 淮軍裝備Martini—Henry rifle 馬蒂尼亨利步槍(馬梯呢亨利) 1871 1871年交付英國使用,1888年之前該槍持續在一線作戰部隊服役 1873-1874Mauser Model1871 rifle 1871 式 毛瑟步槍 1866 1871 年德軍采用,1878年塞爾維亞訂購10萬支 1875Gatling gun 加特林機槍 1862 1864 美軍開始裝備,后風靡世界 1873Maxim gun 馬克沁機槍 1884 1887年英國、瑞士、奧地利、俄羅斯開始訂購;1888年,德國開始裝備 1885 年購 買洋槍,1888 年開始仿造,僅生產 30余挺,1893年停造A.晚清軍事革新同步世界潮流 B.洋務運動實現自強求富目標C.太平天國運動結局成為必然 D.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另有原因7.有學者指出,在西方列強看來,與其等著一味守舊的清政府最終被革命推翻,不如督促清政府實行改革以保持甚至擴大它們在華的既得利益。正是基于此,清末新政出現了。按該學者的理解( )A.新政源于民族危機的加深 B.清政府已成為列強侵華工具C.清末新政順應了歷史潮流 D.改革延緩了民主革命的爆發8.1925年3月7日,共青團中央主辦的《中國青年》推出兩篇署名分別為“天聲”和“大學”的紀念巴黎公社的特刊文章,中共北方區委機關報《政治生活》也于3月15日刊出了《巴黎公社五十四周年紀念》。這一時期中共大力宣傳巴黎公社的主要意圖是( )A.剖析公社失敗根源 B.激發民主革命熱情 C.凸顯工人領導地位 D.深化理論傳播影響9.新中國成立初期,外交以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為重點。萬隆會議后四年內,10個亞非國家與中國建交。會議期間,中國傳播和平外交理念,贏得亞非國家尤其是周邊國家的信任。這表明萬隆會議( )A.使中國外交重點轉向亞非國家 B.打破了美國對中國的外交孤立C.顯著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D.推動了新型區域合作機制創建10.1981年,作為改革開放后首家進入中國的外資飲料企業,可口可樂北京工廠落成投產。然而,這一事件迅速引發爭議,商業部于1982年下達內銷禁令,1983年衛生部門也以“含有咖啡因,不符合衛生要求”為由提出異議。這些現象本質上反映了( )A.改革開放初期思想解放缺乏深度 B.城市經濟體制全面改革遭遇瓶頸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待完善 D.消費者群體對西方商品存在抵觸11.公元前324年,亞歷山大在蘇薩舉行盛大集體婚禮,他帶頭迎娶波斯國王大流士之女斯塔提拉,眾多馬其頓將領也與波斯顯貴之女結為夫婦,婚禮全程嚴格遵循波斯帝國傳統儀式。亞歷山大這一系列舉措的根本意圖是( )A.促進東西文化的深度交融 B.構建帝國穩定的統治秩序C.實現兩大民族的全面融合 D.緩和征服居民之間的矛盾12.11至13世紀,西歐興起的《羅蘭之歌》(法蘭西)、《熙德之歌》(西班牙)、《尼伯龍根之歌》(德意志)等英雄史詩,突破傳統以氏族首領為主角的敘事模式,轉而塑造封建國家臣子形象。這些史詩中的主人公皆以忠君愛國、捍衛信仰為核心特質,其廣泛傳播( )A.推動了市民階層的力量不斷壯大 B.強化了區域文化認同與民族意識C.動搖了基督教會的宗教統治地位 D.構建起近代民族國家的政治框架13.費爾南·布羅代爾在《15 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第三卷)》中指出,當威尼斯在東西方貿易中確立壟斷地位后,意大利部分工商界將經營重心逐步西移至巴塞羅那、巴倫西亞,甚至遠至摩洛哥沿海、塞維利亞與里斯本,致使葡萄牙在經濟層面也受到外國勢力滲透。這一現象( )A.加速歐洲商路格局變革 B.催生歐洲文藝復興運動C.造成地中海貿易的終結 D.推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14.斯文·貝克特在《棉花帝國:一部資本主義全球史》中指出,1770年英國蘭開夏郡的工資水平約為印度的六倍。這種工資顯著差異對英國產生的最主要影響是( )A.推動英國擴大對印度棉花種植園的殖民投資B.促使英國工廠大量販賣黑奴以降低人力成本C.刺激英國加速改良蒸汽機并推廣機械化生產D.引發英國工人運動以爭取更合理的薪資待遇15.下表為1994—2022年間美國五位總統的對華定位,這從根本上反映了( )時期 簽發者 黨派 對中國的定位1994-2001 克林頓 民主黨 “建設性伙伴”2002、2006 小布什 共和黨 “建設性關系”2015 奧巴馬 民主黨 “建設性關系”2017 特朗普 共和黨 “修正主義國家”、“戰略競爭者“和“對手國家”2022 拜登 民主黨 “唯一可能綜合利用經濟、外交、軍事和科技力量持續挑戰穩定、開放之國際秩序的競爭者”A.中美兩國之間意識形態差異逐步加深 B.美國實行兩黨制導致政策缺乏連貫性C.中國綜合國力提升引發美國戰略調整 D.美國的單邊主義阻礙經濟全球化進程二、材料題16.【中國古代書院的發展】材料一 書院之名始于唐中葉官方設立的麗正書院,其職責為收集整理、校勘修訂書籍。唐末五代,大量士人隱居山林,仿效佛教禪林,建院講學,推動宋代書院的興盛。朱熹在《衡州石鼓書院記》中這樣記載:“余惟前代庠序之教不修,士病無地為學,往往擇勝地,立精舍,以為群居講習之所,而為政者乃成就而褒表之,若此山、若岳麓、若白鹿洞之類是也。”……宋代書院往往通過會講的形式進行學術交流,也會邀請書院以外的名師甚至于不同學派的學者來院講學。淳熙八年(1181年),朱熹重建白鹿洞書院,專門邀請陸九淵講《論語》,盡管部分觀點相左,仍將其講學內容撰成講義,刻于石碑之上。——摘編自張曉榮、葉美蘭《宋代書院發展的背景及其特性》材料二材料三 明代土司地區建立的官學、書院、社學總數超過369所,其中云南書院數量達70余所。書院被賦予“輔圣治”的政治使命。明廷允許土司子弟通過書院教育獲得仕進機會。明代中后期官學體系逐漸空疏化,西南地區因地理位置偏遠,官學資源更為匱乏,迫使地方官員轉向書院教育。他們將書院視為政績工程與學術傳承載體。士紳階層、商賈通過捐贈學田、籌辦經費參與書院運營。王陽明在貴州龍場悟道后,其學說通過文明書院、龍岡書院等迅速傳播,形成以陽明心學為核心的書院網絡。——據韓國書院學會《書院儒學傳播與明清西南地方認同意識的興起》等整理(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宋代書院的特點,并結合所學,分析宋代書院興盛的原因。(2)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簡析西南地區書院發展的影響。17.【城市與歷史】某學習小組圍繞“城市與歷史”開展研究性課題,指導老師提供以下城市名單:世界:倫敦、巴黎、紐約、莫斯科、阿姆斯特丹、柏林、巴格達中國:武漢、廣州、南京、北京、西安、重慶、上海從上述城市中選擇兩個或兩個以上具有內在關聯的城市,自擬一個論題,運用所學歷史知識進行論述。(要求:選擇城市的有關聯,論題明確,史實準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三、綜合題18.【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作用與地位】材料一 全面抗戰爆發后,國民黨在新聞輿論方面對陜甘寧邊區進行嚴密封鎖,并極力妖魔化中國共產黨和敵后抗日根據地形象。1939年12 月,中共編寫《陜甘寧邊區實錄》,詳實介紹邊區情況。下表是《陜甘寧邊區實錄》史料來源的不完全統計:《實錄》內容 史料來源陜甘寧邊區是怎樣一個地方 《陜甘寧邊區政府對邊區第一屆參議會的工作報告》陜甘寧邊區的政制和組織 《陜甘寧邊區議會及行政組織綱要》《陜甘寧邊區政府組織條例》《陜甘寧邊區選舉條例)《陜甘寧邊區各級參議會組織條例》邊區政府做了些什么 《陜甘寧邊區政府對邊區第一屆參議會的工作報告》《陜甘寧邊區抗戰時期施政綱領》;林伯渠:《抗戰以來的陜甘寧邊區》,《解放》1938年第 55期陜甘寧邊區的統一戰線 《陜甘寧邊區政府對邊區第一屆參議會的工作報告》陜甘寧邊區的抗戰動員 《陜甘寧邊區政府對邊區第一屆參議會的工作報告》《特區抗戰動員片段》,《解放》1937 年第 26 期;羅瑞卿:《動員時的政治工作》,《解放》1938年第 34、35 期陜甘寧邊區的群眾團體 齊華:《邊區抗戰以來職工運動的總結和今后方針》,《新中華報》1938年 4 月 25 日;《陜甘寧邊區總工會章程》(1938 年 4月);《邊區總工會一年來工作報告》(1939年1月);楚云:《陜行紀實》,讀書生活出版社,1938年;魯芒:《陜甘寧邊區的民眾運動》,大眾出版社,1938年。陜甘寧邊區的學校 邵式平:《陜北公學實施國防教育的經驗與教訓》,《解放》1938年第 37期;羅瑞卿:《"抗大"的過去與現在》《解放》1938年第 48期;《抗日大學的幾種內容》,《新華日報》1938 年 6 月 9 日第4版;米迷:《陜公生活片段》,《新華日報》1938年7 月 23日第4版八路軍后方留守兵團的政治工作 肖勁光:《八路軍留守兵團的生產運動》,《八路軍軍政雜志》1939年第 1 期;《八路軍留守兵團》,《新中華報》1939 年 3 月 19日第3版;——摘編自王保存、郭士周《<陜甘寧邊區實錄>與中共自我形象的重構》材料二(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說明《陜甘寧邊區實錄》對研究中共抗戰有何史料價值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指出董必武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歷史意義。19.【近代以來拉美地區發展】材料一 下表1870—1917年拉美主要國家經濟發展情況領域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外貿 主要出口產品 石油、金銀 咖啡、橡膠 咖啡、橡膠占總出口比 85% 90% 95%外資控制領域 石油(美資) 種植園(歐美) 肉類加工(英資)糧食自給率 谷物減產40% 部分依賴國外 產量高但優先出口工業結構 采掘:制造=2:1 輕工業占80% 食品加工為主——整理自《人類經濟萬年史—217》材料二 19世紀初,美國逐步加大對拉美的干涉,巴拿馬因其地緣戰略價值而受到美國的重視。1903年美國制造了巴拿馬共和國的“獨立”,并與之簽訂了《巴拿馬運河條約》,賦予美國在巴拿馬開鑿運河和“永久使用占領及控制”運河和運河區的權利。面對美國霸占運河區的行徑,巴拿馬人民展開了堅持不懈的斗爭。為了保護拉美地區重要的商品和投資市場,維持對拉丁美洲的控制,美國政府權衡利弊,1977年9月7日,美巴簽訂新的《巴拿馬運河條約》和《巴拿馬運河永久中立和營運條約》。根據新條約,美國不得不放棄對運河區的永久占領,但同時條約以附件形式規定了美國有權使用武力保護運河中立,實際上以歸還主權換取了對運河的永久控制。它仍體現了門羅主義,不過不再以大棒和金元為手段。正如美洲國家組織秘書奧爾菲拉所說:“美國以非傳統的方式來使它和拉丁美洲的傳統關系現代化。”但從1977年條約簽訂以來,美國并沒有放松對運河及整個巴拿馬的控制。——摘編自翟曉敏《美國為何歸還巴拿馬運河》(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概括19世紀中后期拉美國家經濟發展模式的特征,并分析近代拉美未能實現工業化轉型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評析美國政府1977年后對巴拿馬運河的政策變化。參考答案1.B2.A3.A4.C5.C6.D7.B8.B9.C10.A11.B12.B13.A14.C15.C16.(1)特點:私人講學的教育機構;學術自由開放;選址靠近名山勝地。(任意兩點)原因:歷史因素:唐末五代社會動蕩,官學衰落;政治因素:宋朝統治者的褒表鼓勵(宋代文治的興盛);經濟因素:印刷術的改進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思想因素:儒學的復興和佛教的影響(理學的形成或儒家士人的社會責任)。(一個方面,任意兩個方面)(2)影響:補充西南地區官學資源的匱乏,完善教育體系;助推陽明心學(儒學或理學)的發展,有利于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強化西南地區的社會治理,提升地方認同意識,有利于中央集權的加強和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3點)17.示例:巴黎、北京、上海論題:五四運動的爆發.近代以來,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民族危機不斷加深,而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卻對外出賣主權。1919年1月,中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之一,參加了在法國巴黎召開的“和平會議”,中國代表提出廢除外國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取消“二十一條”等正義要求遭到拒絕,竟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的權益轉讓給日本,這引起了中國人民的強烈憤慨,成為五四運動爆發的導火索。1919年5月4日,巴黎和會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北京,以北京大學為代表的青年學生高喊“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口號,五四運動爆發,學生的愛國行動遭到鎮壓,愛國運動迅速向全國發展,6月,上海出現大規模的工人罷工和商人罷市,中國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臺,推動了中國革命進入新階段,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在中國人民支持下,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拒絕在和約上簽字。法國巴黎、中國的北京和上海這三座城市所發生的歷史事件和五四運動有著密切聯系,五四運動充分展示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愛國精神,也預示著中國革命進入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18.(1)《陜甘寧邊區實錄》屬于一手文獻史料,為研究中共抗戰提供確鑿證據,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該書著重介紹陜甘寧邊區政府的抗戰舉措和軍民活動,有助于增進外界民眾對邊區和中共的了解,消除外界對邊區的誤解,重構中共的抗戰形象,提升中共的抗戰影響,強化中共抗戰中流砥柱作用。(2)展現中國團結抗戰,為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做出貢獻;反映了中共對抗戰貢獻得到認可;展現中共追求和平民主的形象,追求民族利益至上的原則,提升了國際社會對中共的正面認知;擴大中共國際影響力與話語權;是中共在國際舞臺的首次正式亮相,積累了對外交往的經驗,為新中國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提供了法理依據。(任答3點即可)19.(1)特征: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成為原料供應地;經濟主權部分喪失;工業結構不合理,以輕工業為主;進行早期工業化嘗試。(任答2點)原因:考迪羅體制導致政局動蕩;大種植園經濟的阻礙;外國資本的滲透和控制;技術依賴外國。(每點2分,任答2點)(2)評析:1977年,在巴拿馬人民長期不懈的斗爭下,面對第三世界的崛起和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加上自身霸權的衰落,美國被迫調整對巴拿馬運河的政策,以歸還主權為表象,換取對巴拿馬運河的長期實際控制,本質仍是維護美國在拉美地區的利益和霸權地位,是門羅主義在新時期的延續。該政策變化反映了巴拿馬在收回國家主權上的重大成果,刺激了民族解放運動的進一步發展,擴大了第三世界的國際影響力,推動了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但美國借助該政策在改善與拉美國家關系的同時,仍然維護了其利益和霸權地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