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月考試題(202505141944模擬)答案和解析【答案】1. B 2. A 3. C 4. B 5. C 6. C 7. A 8. D 9. B 10. B 11. B 12. C 13. B 14. B 15. B 16. C 17. B 18. C 19. A 20. D 21. A 22. B 23. B 24. D 25. A 26.(1) 雄蕊;昆蟲 (2)氣孔;光合 (3)器官;降低;減弱 27.(1) 葉綠體;(2) 水;導管; (3) d;①②③④; 0-6,18-24;(4)氣孔;二氧化碳 28. (1)砧木;形成層; (2) 受精卵; (3) A;(4) 3→5→7→4→6; (5)9和12;10 29. (1)遺傳 (2)高莖;Aa;④⑤;Aa (3)減少一半; (4)不可遺傳的變異 30. (1)楊樹→天?;驐顦洹唧叮粏我粯浞N的防護林生態系統組成成分簡單,自動調節能力弱(2)①A;②25℃;③②;④成熟;生物影響環境; 31. (1)競爭(2)自然選擇(3)生產者 甲(4)丙(5)減少污染、實現廢物再利用、促進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等(6)體表覆蓋著羽毛;前肢變成翼;氣囊輔助呼吸 32. (1)蛋白質;胃;佝僂病、缺鐵性貧血 (2)脂肪;按時吃飯(早飯) (3)肉類 (4) A 絕密★啟用前八年級生物月考試題考試時間:70分鐘;分值:100分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2.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卮鸱沁x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試卷上無效。3.考試結束后,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I卷(選擇題)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共50分。1.2025年央視春晚上,人形機器人和舞蹈演員配合,共同演繹了一場創意滿滿的《秧Bot》舞蹈。與人相比,下列哪項不是機器人具備的( ?。?br/>A. 能運動 B. 能生長和繁殖 C. 能對指令作出反應 D. 能存儲信息2.如圖是脊椎動物類群的代表動物,有關動物特征敘述錯誤的是( )A. 和終生生活在水中,用鰓呼吸B. 的生殖發育擺脫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陸生動物C. 體溫恒定,利用氣囊輔助呼吸D. 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成活率3.如圖是我國科學家將鹿角芽基祖細胞植入小鼠頭部,形成了類似鹿角的軟骨組織,則這些細胞變化的過程主要是( ?。?br/>A. 細胞生長 B. 細胞癌變 C. 細胞分化 D. 細胞衰老4.我國科學家發明了一款新型植物莖流傳感器(如圖),可直接貼附在莖稈、葉片等表面,監測植物體內水分的運輸及分配情況。由此推測,該傳感器可監測的植物組織是( )A. 保護組織 B. 輸導組織 C. 分生組織 D. 營養組織5.如圖是高粱籽粒的結構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br/>A. 高粱植株是雙子葉植物B. 胚包括①②③④和胚乳C. 高粱籽粒屬于生殖器官D. 圖示的高粱籽粒是種子6.同學們采集并培育黑藻,利用顯微鏡觀察黑藻葉的結構(如圖)。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 制作黑藻葉臨時裝片時必須要滴加生理鹽水B. 視野較暗時可調節細準焦螺旋增加亮度C. 可觀察到圖中細胞內有許多葉綠體D. 黑藻的結構層次為:細胞→器官→組織→植物體7.科學家將雌性黑鼠乳腺細胞的細胞核移入白鼠去核的卵細胞內,待發育成早期胚胎后移植入褐鼠的子宮中,該褐鼠產下小鼠的性別和體色是( ?。?br/>A. 雌性、黑色 B. 雌性、褐色 C. 雄性、白色 D. 雄性、黑色8.從2023年8月24日開始,日本不顧國際社會的質疑和反對,多次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入海洋,會對海洋環境造成污染。經過一段時間后,在“藻類→草食魚→肉食魚→鯊魚”食物鏈中,體內放射性物質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br/>A. 藻類 B. 草食魚 C. 肉食魚 D. 鯊魚9.以下詩詞中反映的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不正確的是()A.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環境影響生物B.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生物影響環境C.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生物影響環境D.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環境影響生物10.德國科學家薩克斯在1864年做過這樣的實驗:先把綠葉放在暗處數小時,然后把葉片的一部分暴露在光下,另一部分遮光,過一段時間后,用碘蒸氣處理葉片,結果未遮光部分變成了藍色,遮光部分未變藍(如下圖所示)。該實驗能得出的結論是A. 光是葉綠素形成的必需條件 B. 光是綠葉合成淀粉的必需條件C. 綠葉在光下能夠釋放氧氣 D. 綠葉進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11.葉面積指數是指單位土地面積上植物的總葉面積,葉面積指數越大,葉片交錯重疊程度越大。下圖表示葉面積指數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兩個生理過程的關系。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A. A點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相等B. 葉面積指數越大,光合作用越強C. 葉面積指數大約為5時,對農作物增產最有利D. 葉面積指數超過9時,農作物將會減產12.一代球星科比的最佳投籃動作是他的轉身跳投,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A. 圖甲中①是肌腱,②是肌腹B. 投籃動作至少需要兩組肌肉互相配合C. 圖乙所示投籃動作中,肱三頭肌的變化是先收縮后舒張D. 運動并不是僅靠運動系統來完成的,如投籃時維持身體平衡需要小腦的調節13.種子萌發需要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和充足的空氣。小王同學以黃豆種子為材料探究種子萌發需要的環境條件,他取4個相同大小的培養皿編號1、2、3、4,向4個培養皿中分別放入合適的餐巾紙,然后在每個培養皿里分別均勻撒入10粒黃豆并進行如下表的實驗處理,經過幾天后哪個培養皿中的黃豆種子會萌發?( ?。?br/>培養皿 不同處理 相同處理1號 不加水,放在25℃條件下 蓋上4個培養皿的皿蓋,每天定時打開培養皿一次,并保持2、3、4號皿中的水量與實驗開始時相同。2號 加入適量水使每粒種子部分浸泡在水中,放在25℃條件下3號 加入適量水使每粒種子部分浸泡在水中,放在冰箱冷藏室中4號 加入較多水使每粒種子完全浸泡于水中,放在25℃條件下A. 1號 B. 2號 C. 3號 D. 4號14.小腸是消化道中最長的一段,如圖是小腸結構圖,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br/>A. ①和②增大了小腸吸收營養物質的面積B. ②中密布③,利于食物消化和吸收營養物質C. ②和③的壁都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D. 血液流經③后,營養物質的含量增加15.如圖所示,圖甲為小秦在平靜狀態下呼吸時胸廓容積與肺內氣壓關系的曲線圖;圖乙為他的胸腔底部膈肌所處的①、②兩種狀態示意圖,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 ?。?br/>A. 圖甲曲線的a點代表肺內氣壓大于外界大氣壓B. 圖甲曲線的c點,膈肌處于圖乙的②狀態C. 圖甲曲線的abc段,肋間肌舒張,膈頂上升D. 圖甲曲線的cda段,膈肌處于圖乙的①→②狀態16.前不久,電影《親愛的》原型孫海洋,通過14年的不懈努力,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兒子,警方對雙方的DNA進行了比對,確認了親子關系。檢測的DNA最有可能來自血液中的()A. 血漿 B. 紅細胞 C. 白細胞 D. 血小板17.醫生在搶救呼吸衰竭的急危重癥患者時,使用某種體外膜氧合器(俗稱“人工肺”)的急救設備,其工作原理如下圖(血液泵將患者的血液泵入氧合器,再輸回到上腔靜脈中)。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 氧合器為血液的流動提供動力 B. 輸回的血液先流入心臟的右心房C. 血液泵替代肺的氣體交換功能 D. 輸回的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18.小婧在做手工時,手指不小心被針扎了一下,她立即做出了縮手動作,隨后感到疼痛,如圖為反射弧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描述正確的是( ?。?br/>A. 小婧感到疼痛的神經中樞位于③B. 若②受損,接受外界刺激時,有感覺無反應C. 產生縮手動作的反射路徑為①→②→③→④→⑤D. ①是效應器,②是傳出神經19.如圖表示螻蛄和菜粉蝶的發育過程。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br/>A. 甲屬于完全變態發育,而乙為不完全變態發育B. 乙的發育會經歷受精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C. 圖甲的③和圖乙的②分別是螻蛄和菜粉蝶危害較大時期D. 兩者都是有性生殖,體內受精,并且都有蛻皮現象20.如圖是雞卵的結構示意圖。有關“觀察雞卵的結構”實驗的敘述,錯誤的是( ?。?br/>A. 用放大鏡觀察雞卵,卵殼表面有很多小的凹陷B. 將雞卵放到溫水中有氣泡冒出,說明卵殼上有氣孔C. 將雞卵的鈍端敲出裂痕,除去卵殼和外殼膜后,看到的空腔⑦是氣室D. 卵黃表面中央的乳白色小圓點①是胎盤,里面含有細胞核21.如圖為試管嬰兒操作過程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 采卵的部位是女性的卵巢 B. 該技術的受精方式為體內受精C. 培養基模擬女性的子宮 D. 早期胚胎需移植到輸卵管中發育22.如圖表示細胞核、染色體、DNA之間的關系。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br/>A. 一個DNA分子上有許多個基因B. ②表示DNA,是決定生物性狀的基本單位C. ①表示染色體,1條染色體中一般只含有1個DNA分子D. ③表示細胞核,是生命活動的控制中心23.如圖表示人的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br/> A. 子代體細胞的染色體一半來自于父方 B. 子代細胞的染色體都是成對存在的C. 子代體細胞核中的DNA一半來自于父方 D. 男孩體細胞的性染色體一半來自于父方24.軟骨發育不全由常染色體上的顯性基因M控制。已知一位軟骨正常年輕女性的父母和弟弟均為軟骨發育不全患者,根據所學知識,在不考慮基因突變的前提下,以下判斷錯誤的是( ?。?br/>A. 該年輕女性的弟弟基因組成為MM或MmB. 該年輕女性的父母基因組成一定都為MmC. 若該年輕女性與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一定正常D. 若該年輕女性的父母再生一個孩子,患軟骨發育不全的概率為25.針對有些加工食品以果糖替代葡萄糖,科研人員設計實驗研究高果糖對健康的影響。實驗選取健康志愿者,隨機分成兩組,連續9天進行高果糖飲食和正常飲食。檢測餐后肝臟新生成脂類占比繪制成如圖曲線,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br/>A. 攝入糖類過多時會轉化為脂類儲存在肝臟中B. 實驗中的正常飲食組不能攝入任何糖類食物C. 攝入淀粉類食物不會提高血液中的糖含量D. 高果糖飲食不會提高脂肪肝的患病幾率第II卷(非選擇題)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7小題,共50分。26.(7分)百合是一種藥食兼用的植物,百合的花顏色鮮艷,含有芳香油,可作香料;百合的鱗莖是一種食材、也可作藥用,有潤肺止咳等功效。(1)圖1是百合花的部分結構示意圖,其中①和②構成 ______ 。百合花顏色鮮艷,香氣濃郁,由此可推斷百合花主要以 ______ (填“風”或“昆蟲”)為媒介進行異花傳粉。(2)為了促進百合的生長,科研人員發現相對于傳統的施肥方式,施加叢枝根菌(AM)真菌后,百合的生長效果更好。據圖2可知:接種AM真菌后, ______ 開放程度提高,氣體交換能力增強, ______ 作用強度也隨之增大,產生更多的淀粉等有機物。(3)百合的鱗莖在結構層次上屬于 ______ ,貯存豐富的有機物,是主要的食用部分。在貯藏過程中,應適當 ______ 溫度.從而 ______ 呼吸作用強度,以減少有機物的消耗。27.(8分)某小組在研究綠色植物的生理活動時進行了一系列實驗。圖一表示光合作用示意圖,圖二是繪制的葉片橫切面示意圖,圖三是24小時植物葉肉細胞釋放和吸收二氧化碳情況的曲線圖,圖四是葉肉細胞中吸收或釋放氣體的過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1)我們走出戶外,映入眼簾的綠葉可以緩解視疲勞,植物的葉片大多為綠色,主要原因是圖二的②中有較多的 ______ ,它是能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能量轉換器”。(2)圖一中③是 ______ ,通過圖二④中的 ______ 運輸。(3)分析圖三可知,植物葉片有機物積累最快的點是曲線上的 ______ 點;理論上講,在g點時檢測不到圖四中箭頭 ______ (填數字)表示的過程;當圖四只有過程③④時,對應圖三中的時間段是 ______ (填數字)。(4)在晴朗的夏季中午,圖三de段變化的原因是溫度過高,導致部分 ______ 關閉,進入葉片的 ______ 減少。28.(7分)生物通過生殖和發育,使得生命在生物圈中世代相續,生生不息,請據圖回答相關問題:(1)圖一展示的是植物的枝接過程,要使接合在一起的兩部分長成一個完整的個體,必需使接穗和【2】 ______ 的 ______ 緊密結合。(2)圖二中M若表示的是這三類生物發育的起點則M代表的是 ______ 。(3)若圖三中的C表示的是蝗蟲的成蟲,那么蝗蟲發育過程的正確順序應該是D→ ______ →C(用圖中的大寫字母表示)。(4)請你將圖四中的序號按照青蛙發育的正確順序填寫在橫線上 ______ →8。(5)仔細觀察圖五可知,鳥卵中豐富的營養物質貯存在 ______ 中(填圖中的序號,不可少填或多填),在生長發育時,它們可為處于 ______ (填圖中的序號,不可少填或多填)上的胚胎提供發育所需的營養,鳥卵中的卵殼、卵殼膜都可以起到保護和減少水分丟失的作用,這使鳥類能更好的在陸地上繁殖后代。29.(7分)豌豆的相對性狀明顯,是雜交實驗的好材料。著名的遺傳學之父孟德爾通過分析豌豆雜交實驗的結果,發現了生物的遺傳規律。豌豆的植株有高莖的,也有矮莖的,現用豌豆的高莖和矮莖植株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表。請根據實驗結果回答問題:組別 親本性狀表現 子代性狀表現和數目高莖 矮莖甲 高莖×高莖 409 0乙 高莖×矮莖 199 197丙 高莖×高莖 297 101( 1)在甲組中,豌豆的親代都是高莖,后代也都是高莖,這種現象在生物學上稱為 ______ 。(2)通過分析丙組實驗數據可知,豌豆的高莖和矮莖性狀中,屬于顯性性狀的是 ______ ;若用A表示顯性基因,a表示隱性基因,則乙組中高莖植株的基因組成為 ______ ;其產生的生殖細胞類型是圖中的 ______ (填寫序號),丙組中高莖植株的基因組成為 ______。(3)在豌豆雜交過程中,形成生殖細胞時染色體的數目要 ______ (選填“增為2倍”、“不變”、“減少一半”),親代的基因隨著染色體傳遞給子代,并控制著子代的性狀表現。(4)若將高莖豌豆種植于貧瘠的土壤中,豌豆莖的高度會有明顯的下降,這種變異屬于 ______ (可遺傳的變異/不可遺傳的變異)。30.(7分)陜西位于毛烏素沙地南部,是全國“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重點省份,經過70余年防護林的建設,毛烏素即將成為我國第一個消失的沙漠。請分析并回答:(1)在防護林建設過程中曾單一種植楊樹,結果飽受天牛、尺蠖等蟲災之苦,樹林大面積死亡,寫出這段敘述中的一條食物鏈:________。后來改種松樹、沙棘、泓森槐等植物構成混合林,情況得以改善。請分析人工林比天然林容易發生蟲災的原因是________。(2)沙棘是“三北”防護林的重要樹種,能夠耐旱、抗風沙。沙棘果實營養豐富,圖1是研究人員利用顯微鏡觀察沙棘果實的不同部位的結果,圖2是沙棘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隨溫度的變化曲線,圖3是沙棘植株內物質運輸示意圖。①沙棘果實中富含多種有機物,圖1中視野________(填字母)最可能取自沙棘果肉細胞。②根據圖2分析,你認為最有利于沙棘積累有機物的溫度是:________。③用圖3中________(填序號)能代表沙棘果實中有機物的運輸途徑。④沙棘根尖________區可以吸收水和無機鹽,研究表明沙棘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土壤鹽堿化,說明生物與環境間的關系是________。31.(7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水稻常生活在水濱淺灘,適應這種特殊的生活環境,水稻莖內有氣腔(如圖1),可以直接把氧氣運輸到根,避免根細胞因缺氧而死亡。但稗草、莎草、李氏禾等耐澇性強的雜草也能在稻田中生存。要去除它們,還需施加除草劑或進行人工管理。小軒家采用了“水稻—雞鴨—魚塘”農業生產模式實現了脫貧致富。在此系統中,魚類如鯉魚等通過沖撞稻秧,導致稻飛虱等害蟲落入水中并食之,可以很好地控制害蟲的危害,減少了農藥的使用;稻田中的魚、鴨日常在田里暢游,可以為水稻提供天然肥料,增加水中的氧氣含量。小軒把該生產模式及該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與大氣之間的關系分別繪制成圖2和圖3(箭頭表示含碳物質的流動方向)。 (1)稻田中水稻和稗草之間存在______關系。(2)水稻對淺水環境的適應是______的結果。(3)水稻在該生態系統中的成分是______,相當于圖 3中的______。(4)水稻秸稈和雞、鴨糞便投入魚塘,塘泥中的腐生微生物相當于圖3中的______,能夠將秸稈和糞便的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供水稻利用。(5)從生態角度分析,該農業生產模式的優點是______(至少答出兩點)。(6)在生物課堂上老師講過雞和鴨都屬于鳥類,但小軒沒有看到它們像鳥一樣飛行,因此他對老師的觀點產生了懷疑,于是去查找資料。請你幫他找出雞和鴨屬于鳥類的依據______(至少寫出兩點)。32.(7分)資料一:酸奶因其獨特的口感和豐富的營養,深受人們的喜愛,表是某酸奶外包裝盒上提供的產品說明及營養成分信息:產品類型:全脂甜味加鐵酸牛奶本企業用過IS0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配料:鮮牛奶≥85%、白砂糖、乳清蛋白、保加利亞乳桿菌、嗜熱鏈球菌、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增稠劑、食用香料產品編號:GB2746食品生產許可證號:QS64000 501110××生產日期:2023年6月21日貯存方法:2℃~6℃冷藏存保質期: 21天消費者熱線:800××××制造商:××市乳業有限公司地址:××市××路××號郵編:000001營養成分:每100克產品中能量≥236千焦 蛋白質22.8克脂肪≥2.9克 糖類23.4克鐵≥56毫克 鈣≥293毫克資料二:脂肪也是人們必需的一種營養物質,脂肪的消化離不開膽汁。膽汁由肝臟分泌,儲藏在膽囊中,如果膽汁淤滯或濃度改變則可引起膽囊內結石(俗稱膽結石),給人們的正常生活帶來困擾,嚴重時還需要接受膽囊切除手術,近年來,膽結石的發病率逐漸升高,雖然膽結石的形成原因較多,但是研究發現,膽結石的形成與生活習慣有關系。如長期不吃早餐(圖 1)則會使膽汁濃度增加,細菌繁殖,容易促進膽結石的形成。如果每天按時吃早餐,則可促進部分膽汁流出,降低一夜所貯存膽汁的黏稠度,大大降低患膽結石的風險。資料三:有數據表明,我國學生肥胖和營養過剩的狀況令人擔憂,多糖分、高脂肪的飲食習慣促成了很多肥胖兒的產生,圖2顯示正常人群與肥胖人群每天攝入食物的比例。(1)由資料一可知,酸奶中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其中人的生長發育以及受損細胞的修復和更新都離不開的是 ______ ,該物質在消化道中初始消化的位置是 ______ ,此外,酸奶中還含有鈣、鐵等無機鹽,對人體也有重要作用,青少年若缺少這些物質可能會引起 等疾病。(按順序對應填寫)(2)由資料二可知,患者在摘除膽囊后 ______ 的消化會受到影響,為減少膽結石的發生,生活中要養成 ______ 的習慣。(3)由資料三可知,肥胖患者的飲食中除糧谷類外, ______ 的攝入量也較正常人偏多。(4)“吃出健康”正在成為人們飲食方面的追求,下列關于青少年飲食的說法正確的是 ______ 。①粗細糧合理搭配②主副食合理搭配③不吃不喜歡的食物④飲食要定量,不要暴飲暴食⑤晚餐多吃含蛋白質和脂肪豐富的食物A.①②④B.①②⑤C.②③⑤D.③④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八年級生物月考試題答案.docx 山東省寧津縣杜集鎮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下學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試題.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