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教版科學中考復習講義-生態系統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教版科學中考復習講義-生態系統

資源簡介

學科教師輔導講義
學員編號:

級:
九年級


數:3學員姓名:
輔導科目:
科學
學科教師:
授課主題
C
(專題名稱)
生態系統
授課日期及時段
教學內容
一:課前檢測1.下列屬于生態系統的是(
)A.天鵝湖
B.天鵝湖的所有植物C.天鵝湖的所有動物
D.天鵝湖的所有生物答案:A2.a→b→c→d是一條捕食食物鏈,下面有關這條食物鏈的敘述錯誤的是(
)
A.
c與b間是捕食芙系
B.
物質和能量是沿食物鏈流動的
C.
b、c是消費者,d為分解者
D.
難以分解的有毒物質進入這條食物鏈,d中含量最多答案:C3.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水稻”和“青蛙”在農田生態系統中分別扮演什么角色(
)
A.生產者、生產青
B.消費者、生產者
C.生產者、分解者
D.生產者、消費者答案:D4.下面關于生態系統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生態系統中必不可少的生物成分是生產者和分解者B.生態系統中的有毒物質是沿著食物鏈不斷積累的C.生態系統具有很強的自動調節能力,即使遭到嚴重破壞,也能較快必得D.生態系統中能量傳遞的效率是10%~20%答案:C5.下圖為草原生態系統中部分生物構成的食物網簡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蛇和鷹之間只構成捕食關系
B.圖中最長的食物鏈是:草卜鼠<-蛇卜鷹
C.構成完整的生態系統還缺少分解者
D.若該生態系統受到重金屬汞的污染,體內積累汞最多的是鷹答案:D6.動物必須直接或間接地以綠色植物為食,因此在生態系統中被稱為(

A.生產者
B.消費者
C.攝食者
D.分解者答案:B知識講解1.種是生物分類等級的最小單位。如桃樹是生物的一個種,即一個物種。2.種群:是生活在一定區域內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3.種群特征:有種群密度、年齡結構、性別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1)生物種群密度是描述生物種群數量的一種方法,即在一定范圍內生物個體的數量。同一種生物,在不同的地區,種群密度往往不相同。種群密度=(2)性別比例=(3)出生率指在單位時間內,平均每千個個體中的新個體數。出生率=×1000‰(4)死亡率指在單位時間內,平均每千個個體中的死亡個體數。死亡率=×1000‰(5)種群出生率>死亡率時,種群的數量增加;反之數量減少。種群中各年齡組的死亡率和出生率相差很大。所以種群動態變化與種群年齡結構關系極大。生物群落:指在一定生活環境中的所有生物個體的總和,簡稱群落。(1)一個區域內有一個群落。群落的結構包括垂直結構和水平結構。在群落中,植物起主導作用,動物、微生物隨著植物的分布而分布。(2)植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區域內所有植物的總和;植被指覆蓋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3)群落由多個種群組成。有大有小,群落和種群的大小由區域性和人們觀察與研究的需要而定。生物既受環境影響,也能適應環境,還能影響環境。(1)影響生物的環境因素有溫度、陽光、水分、食物等。(2)影響生物的生物因素有互助、寄生、捕食、競爭等。(3)適應環境的表現形式有保護色、擬態等。環境中,影響生物的形態、分布、生理等的因素,叫生態因素。許多生物的形態和結構與它的生活方式相適應。1.生態系統的意義(1)生態系統是由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的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共同組成的。(2)生態系統范圍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生物圈。(3)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它們所生活的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范圍上限為離地面約10千米的高空,下限可達距海平面約12千米的海溝底部,或距地面深達2~3千米的巖石層。2.生態系統的成分(1)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太陽能、熱量、水、空氣、礦物質等。(2)生產者:制造有機物供給自己和其他生物食物,如綠色植物。(3)消費者:不能直接利用太陽能,只能以植物或其他生物為食,分為初級消費者(以植物為食的草食動物),次級消費者(以草食動物為食的肉食動物),三級消費者(以次級消費者為食)等。(4)分解者:能把動植物的尸體、排泄物和殘落物等所含的有機物分解成較簡單的無機物,供植物再利用,如細菌、真菌、腐食性動物蚯蚓。(5)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統稱為生物成分,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稱為非生物成分。3.食物鏈和食物網(1)食物鏈:各種生物由于食物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表示方法:生產者→消費者,如蝗蟲吃農作物表示為農作物→蝗蟲。(2)食物網:食物鏈相互交錯成網狀的形式。(3)功能:成為物質和能量流動的渠道,在生態系統中,物質流動是循環的,能量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的,即下一級的生物只能獲得上一級生物的一部分能量。1.生態平衡:指一個生態系統發展到成熟階段時,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種類和數量保持相對穩定,具有比較穩定的食物鏈和食物網,在組成成分之間,物質和能量的輸入和輸出保持相對平衡。2.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這種調節能力有強有弱,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復雜,生物種類越多,自動調節能力越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越高;相反,生物成分越單純,生物種類越少,自動調節能力越弱,穩定性越低。3.生態平衡的破壞(1)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當超過了這個限度,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會被破壞。(2)破壞生態平衡的因素:自然因素(如火山噴發、地震、海嘯、泥石流等)和人為因素(如對森林的過度采伐,對草原的過度放牧等),同時人為因素可以強化自然因素。1.人口問題:人口過度增長給自然環境帶來了嚴重后果。2.保護生物多樣性:生物保護與自然保護的意義和措施。題型突破題型一、圖像類題例1:上圖所示食物網中的X、Y、Z生物,既屬于初級消費者,又屬于次級消費者的是(  )A.X
     B.Y
C.Z
     D.Y和Z答案:B例2:如圖所示,A代表的是一種鷹在一個群落中的情況,那么,B可能代表的是(  )A.該種鷹的天敵種群B.被鷹捕食的一個種群C.與鷹存在互利共生關系的一個種群D.群落中生產者數量變化的情況答案:B練習1:如圖為某湖泊近一百年來每個月的平均水位變化圖。在長期的變化中,能終年生存于該湖泊的魚類最可能具有的特征是(  )A.需水較深的湖泊B.具能快速游動的流線型身體C.在淺水的下層泥濘中仍能存活D.在環境惡劣時具改變性別的能力答案:C練習2:在天然的草原生態系統中,若狼由于某種疾病而大量死亡,下圖中曲線能正確表示較長時間內兔群數量變化的是(  )答案:D題型二:實驗探究題例1:科學探究小組做了四個生態瓶,編號分別為A,B,C,D。在瓶中分別加入適量的澄清池塘水(pH=7)、一定量的小魚、螺螄、小蝦,并放入等量的水草,瓶口密封(如圖所示)。然后擺放在陽光充足的窗臺上。對四個生態瓶進行了一個星期的觀察,發現瓶內的生物生存狀態良好。請根據上述材料回答:(1)圖中屬于脊椎動物的是
。(2)在生態瓶中,水草屬于生態系統成分中的
。(3)持續光照8小時后,瓶內液體pH最接近7的生態瓶是
。(填字母標號)(4)若要研究小蝦對水草生長的影響,最好選擇
兩個生態瓶進行觀察比較。(填字母標號)(5)通過對四個生態瓶內水草、小魚、螺螄、小蝦的進一步觀察,結果卻發現:D生態瓶內的蝦存活時間最短,你認為其重要原因之一是
。答案:(1)小魚;(2)生產者;(3)A;(4)A和B;(5)缺氧(或二氧化碳過多PH值太低、蝦被小魚捕食、蝦缺少食物、環境承載數量有限、蝦的競爭能力弱均可)例2:圖一表示某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圖二是某條食物鏈中三種生物體內所含有機物總量的直方圖。請據圖回答問題:(1)作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圖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________。(2)圖一的食物網由________條食物鏈組成。(3)若圖二中甲、乙、丙分別表示草→鼠→貓頭鷹這條食物鏈中三種生物的有機物總量,則丙對應的生物是________。(4)圖一的土壤中含有某些難以分解的有毒物質,則體內有毒物質積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5)若圖一中蛇的數量大量減少,則草的數量會________,從而影響生態平衡。答案:(1)分解者 (2)4 (3)草 (4)貓頭鷹 (5)大量減少練習1:為了探究某些生態因素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①取四個大小、形狀相同的生態瓶,編號A、B、C、D,分別加入等量的清水,同時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同種河泥;②在B、C、D瓶中放入等量長勢相同的金魚藻;③在四個生態瓶中放人大小、形態和生長狀況相近的金魚各2條,然后密封;④A、B、C瓶置于相同條件的光下,D瓶放在相同條件的黑暗環境里,實驗裝置如圖所示:實驗結果如表生態瓶編號ABCD瓶中小魚平均生存時間(天)311252據上述實驗回答:(1)比較四裝置可知,它們具有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比較A、B、c可知,與小魚的存活時間有關的實驗條件是________.(2)由A和B的實驗結果可知,金魚藻的作用是________.(3)通過兩個生態瓶實驗結果的比較,可以說明金魚藻的光合作用需要光________.(4)D裝置中金魚存活時間最短的原因是________.生態瓶C中的小魚雖然存活時間最長,但最后還是死亡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出于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________,不能達到一種真正的平衡,________能力比較差的緣故.因此,我們要保護生物的________.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答案:(1)空氣、溫度、水、空間等;金魚藻、河泥
(2)為金魚提供食物和氧氣
(3)C、D
(4)沒有光,金魚藻無法進行光合作用,不能為金魚提供氧氣,金魚藻在暗處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水中的氧;較少;自動調節;多樣性.練習2:某校研究性學習小組同學為了探究“小型生態系統中動物數量和植物數量的關系”,設計了如圖實驗方案.材料用器:有蓋玻璃瓶、小魚、水草、沙子(含少量淤泥)、經紗布過濾的池水.方法步驟;第一步:取有蓋玻璃瓶5個,分別編號為1~5號.第二步:在5個玻璃瓶中分別放入等量的池水、沙子和4條大小形狀和生長狀況相近的小魚.第三步:在1~4號瓶中分別放入形態、大小和生長狀況相近但數量不同的水草(具體數量見下表所示).第四步:把這五個生態瓶均放在實驗室窗臺上,并使它們所處環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基本相同.第五步:觀察并記錄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編號小魚(條)水草(棵)實驗結果1412小魚存活8天248小魚存活6天344小魚存活3天半442小魚第二天上午死亡2條,第二天下午死亡2條540小魚當天下午和晚上相繼死亡請你利用所學知識,幫助該小組同學分析數表中據,并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的對照組是第________號瓶.(2)小生態瓶1~4號均可以看作是一個小生態系統.從生態系統的成分分析,在這些小生態系統中,屬于生產者的是________,池水、沙子中的細菌等(或微生物)屬于________(3)比較生態瓶l號和2號的實驗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植物數量比較多時,動物存活的時間相對________(4)由生態瓶5號實驗結果可得出的結論是:沒有________,動物很快就死亡.其原因是該瓶中沒有進行________作用,小魚得不到足夠的________供給,使呼吸作用停止而至死.(5)由生態瓶l~5號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通常情況下,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動物數量與植物數量的關系應是:動物數量一般________(填寫“大于”或“小于”)植物數量.(6)生態瓶l號的動物雖然存活時間最長,但最后還是死亡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由于該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________,不能達到一種真正的平衡,________能力比較差的緣故.答案:(1)5;(2)水草;分解者(3)比較長;植物(生產者、水草)(4)光合;氧氣(5)小于(6)較少;自我調節題型三、食物鏈與食物網的相關知識例1:“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這一食物鏈可以準確的表述為(
)A.蟬→螳螂→黃雀
B.黃雀→螳螂→蟬C.植物→蟬→螳螂→黃雀
D.黃雀→螳螂→蟬→植物答案:C例2:在生態系統中,一些有害物質如鉛、汞等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下列各項中能夠表示某食物鏈中生物體內有害物質數量關系的圖示是(

答案:B練習1:右下圖是以一條食物鏈中每個營養級生物數量的多少繪制成的金字塔(數量金字塔),其中1、2、3分別代表第一、二、三各營養級的生物。下面各食物鏈中,與該金字塔最相符的是(
)①草
②樹
③植食性昆蟲
④兔
⑤食蟲鳥
⑥狼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答案:C練習2:下面左圖是某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簡圖,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食物網中共有四條食物鏈B.如果鷹的數量突然大量減少,則短時間內草的數量會減少C.該生物系統組成成分是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D.若此生態系統受到汞污染,一段時間后體內積累汞最多的生物是鷹答案:C四、專題過關專題一:圖像類題1.在一個由水稻、蝗蟲、青蛙組成的相對封閉的生態系統中,如果將青蛙殺光,蝗蟲的數量變化可以用下列曲線圖來表示的是(

A
B
C
D
答案:C2.圖中B表示的是一種麻雀在一個群落中的變化情況,那么A可能代表的種群應該是什么?(  )A.是該種麻雀的天敵的種群B.是與麻雀有互利關系的一個種群C.群落中生產者數量變化的情況D.是被麻雀捕食的一個種群答案:A專題二:實驗探究類題1.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探究生態因素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時,利用帶有軟木塞的錐形瓶、清水、河泥、金魚藻、小魚等實驗材料和用具,進行了如下實驗:①將四個相同的錐形瓶編號A、B、C、D,并加入等量的清水,同時向C、D瓶中加入等量的河泥;②向B、C、D中放入等量的金魚藻;③向A、B、C、D中放入大小形狀和生長狀況相近的小魚各一條,用軟木塞塞住錐形瓶的瓶口;④將A、B、C置于陽光下,D放在黑暗的環境中.實驗裝置如圖,連續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實驗結果如表:錐形瓶編號ABCD瓶中金魚生存時間(天)311252請你利用所學生物知識,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1)在實驗模擬的生態系統中,清水、陽光、溫度、空氣等屬于________因素.(2)從生態系統的成分分析,清水和河泥中的細菌等微生物屬于_________(3)比較A、B、C的實驗結果可知,小魚存活時間的長短與_________和河泥有關.(4)比較A、B的實驗結果可知,金魚藻可以進行_________作用,釋放氧氣供金魚呼吸.(5)A中的小魚在沒有金魚藻和河泥的情況下,還比D中的小魚存活時間長,其原因主要是:D中的金魚藻_________答案:(1)陽光(2)分解者(3)水藻(4)光合作用(產生氧氣)(5)金魚藻在無光的條件下進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氧,釋放了二氧化碳2.某興趣小組做了探究“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的實驗,請補充完整并回答問題:(1)提出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作出假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設計方案:①選擇三個同樣大小的透明塑料瓶,分別標上甲、乙和丙.②向甲、乙、丙三瓶中分別裝入1~2厘米的沙子,再注入等量河水.③向甲瓶放入水草和以水草為食的淡水螺等動物,動物和水草的生物量比值約為1:10.④向乙瓶中只放水草、丙瓶只放淡水螺等動物,放入量皆與甲瓶________.⑤密封甲、乙和丙三瓶,放在光照較強處.一個月內,定期觀察記錄甲、乙和丙瓶中水質變化及生物生存狀況.(4)得出結論:________裝置的動植物存活時間最長,生態系統最穩定.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討論:①小型生態瓶可看作是一個密封的________生態系統.②此實驗方案中,甲瓶的作用是________.③一般地,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越________,食物鏈和食物網越_________生態系統調節能力就越強,生態系統本身就越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種類和數量越多,其穩定性越強嗎?(2)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種類和數量越多,其穩定性越強(3)相等(4)甲;它的生物種類和數量最多(5)①水域;②對照;③越多;復雜專題三:食物鏈與食物網類題1.下圖為一個生態系統中某些生物的相對數量關系,這些生物構成了一條食物鏈。能量在甲、乙、丙三者中的流動方向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甲→丙→乙
答案:B2.自然條件下,生態系統能夠在較長時間內維持相對穩定,體現了生態系統成分間的相互關系。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A.②表示呼吸作用于
B.乙固定能量的多少決定丙、丁的數量多少C.乙、丙、丁構成的食物鏈是乙→丙→丁
D.能量沿食物鏈流動,在丁這一級積累最多答案:D3.下列關于右圈“生態系統中各生物之間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是生產者,②③④是消費者
B.①固定太陽能的多少將影響②③的數量
C.圖中包含的食物鏈是①一②一③一④
D.圖中所有生物共同構成了一個生態系統答案:B4.下圖為某農田生態系統的食物網,請據圖分析回答:
(1)春季,農民通過播種育秧種植水稻,水稻的生殖類型屬于_________生殖。(2)該食物網中屬于不完全變態發育的生物是_________。(3)該生態系統中的食物網由________條食物鏈構成。(4)青蛙是稻田的“衛士”,在該生態系統中它位于第________營養極。答案:(1)有性
(2)蝗蟲
(3)5
(4)3五、課后作業1、右圖是草原生態系統示意圖,
該生態系統共有幾條食物鏈(
)A.
4
B.
5
C.
6
D.
7
答案:A2.一般來說,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和數量越多,食物鏈和食物網越復雜,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就越強。下表為某科研人員對4個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和數量的調查統計結果,根據表中數據分析推斷,調節能力最強的生態系統是(

答案:C3.2011年4月,日本福島核電站因地震發生核原料泄漏事故,大量含有核原料的污水被排放入周圍海水中,使當
地漁業受到重創,并引發了一場嚴重的環境危機。右圖為福島周圍海域的食物網簡圖,請據圖回答問題。(1)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保護生物多樣性需要世界各國的共同參與。如果圖中_______________的數量急劇減少,將直接導致該生態系統生物種類多樣性的喪失。(2)在該食物網中,鱈魚屬于__________________消費者。(3)在食物網中,生物的數量隨著營養級的升高而減少。這說明能量流動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含有核原料的污水流入海水中一段時間后,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鮭魚體內積累的污染物濃度最高。有科學家認為,如果綜合考慮洋流、風向、海洋稀釋等因素,此次污染事件對中國海域暫時不會有影響。這體現了生態系統具有________能力。答案:(1)浮游植物
(2)次級
(3)逐級遞減的
(4)生物富集
自動調節4.下圖所示是某地農民采用的籠養蠅蛆法而形成的生態系統成分簡圖
(雞糞中含有較多的營養物質未被消化,因此,可將其初步發酵后作為添加飼料養豬,從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角度來看,這是一個理想的生態系統)
。請分析下圖,并按題目序號選擇合適的選項。(1)構成此生態系統最主要的生物成分及其在生態系統所屬成分分別是(
)A.豬、消費者
B.蠅(蛆)、分解者
C.人、管理者
D.農作物,生產者(2)建立此生態系統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雞的產蛋量
B.提高農作物對于光能的利用效率C.充分利用該生態系統中的能量,并減少環境污染D.增加整個生態系統中的能量供給總量,并使之百分之百流向下一環節(3)通過微生物的作用,豬糞等物質可被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質,為農作物所利用。這類微生物在生態系統中所屬的成分及其分解有機物的方式依次為(
)A.消費者、呼吸作用
B.分解者、分解作用C.生產者、光合作用
D.非生物的物質與能量、蒸騰作用(4)下列有關蛆和蠅關系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蛆是蠅完全變態發育過程中的幼蟲
B.蛆是蠅不完全變態發育過程中的幼蟲C.蛆與蠅是同種生物的不同稱謂
D.蛆和蠅沒有關系,是兩種不同的生物(5)為了減少害蟲對于農業產量的影響,使農作物高產,人們常通過噴灑農藥的方法來消滅農田中的害蟲。殘留的農藥通常會通過
在人體中富集(
)A.水
B.空氣和土壤
C.食物鏈
D.皮膚接觸答案:(1)D
(2)C
(3)B
(4)A
(5)C5.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一是某生態系統中三種生物數量直方圖,若甲乙丙構成一條食物鏈,則可以表示為
。(2)從三種生物的數量看,生產者是
。(3)甲乙丙的數量會不斷地變化,但是在一般情況下,它們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
的。(4)從乙和丙中分別取出細胞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觀察結果如圖二和圖三所示,其中表示乙的體細胞是圖
,表示丙的體細胞是圖
。若該食物鏈受農藥DDT的污染,則積累DDT最多的生物是
。答案:(1)乙→甲→丙
(2)乙
(3)相對穩定
(4)三

丙6.
6月5日,“情滿雙江、綠動六城--2011閩江、九龍江母親河保護行動”正式啟動.母親河的水質關系著千家萬戶,為了探究水質對生物生活的影響,某學習小組設計了以下實驗:魚
缸A缸B缸C缸D缸實驗步驟①加入污染的河水加入未污染的河水加入污染的河水加入未污染的河水②不放金魚藻放入同樣數量的金魚藻③分別放入10條品種、大小相同的小魚,喂養等量飼料④用透明玻璃蓋密封魚缸,置于光照下實驗結果小魚平均存活時間:D缸>B缸>C缸>A缸請回答:(1)步驟③中放入10條小魚而不是1條,目的是
.每個魚缸的小魚品種、大小相同是為了
.(2)要探究水質對小魚生活的影響,應選用C缸和
缸作為對照實驗較為合理.(3)分析表中實驗結果可知:該實驗中影響小魚生活的非生物因素除了水質,還有
.(4)若將B缸和D缸都置于黑暗環境中,預期的實驗結果是:這兩個魚缸中,
缸的小魚先死亡.答案:(1)減小實驗誤差,提高實驗準確性(或避免偶然性;
控制只有一個變量
(2)D
(3)光照、氧氣
(4)D六、專題總結題i1
PAGE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中县| 开鲁县| 昌图县| 昌图县| 巴彦淖尔市| 托克逊县| 曲周县| 乐亭县| 囊谦县| 全椒县| 江孜县| 庆云县| 丰台区| 辽阳县| 仁化县| 桐梓县| 大荔县| 山东省| 达州市| 越西县| 和静县| 邻水| 鹤山市| 太湖县| 余江县| 长子县| 石河子市| 紫阳县| 尚志市| 图片| 蒙城县| 康马县| 栾川县| 渝北区| 宁河县| 浦东新区| 林芝县| 永善县| 株洲市| 武隆县| 汶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