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科教師輔導講義學員編號:年級:初三課時數:3學員姓名:輔導科目:科學學科教師:授課主題C(水和溶液)授課日期及時段教學內容課前檢測1.下列有關溶液及其性質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海水的凝固點比水低B、溶液和濁液特征的不同主要與物質分散在液體中的顆粒大小有關C、一定溫度下,物質的溶解度隨水的量的變化而變化D、食鹽水能導電是因為食鹽水中含有較多自由移動的離子解答:A、海水中溶解有氯化鈉等物質,所以海水的凝固點比水低.故選項錯誤;B、溶液和濁液特征的不同主要與物質分散在液體中的顆粒大小有關.故選項錯誤;C、一定溫度下,物質的溶解度不隨水的量的變化而變化.故選項正確;D、食鹽水能導電是因為食鹽水中含有較多自由移動的離子.故選項錯誤.故選C.2.下圖是a,b,c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將a、b、c三種物質t1℃時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2℃,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是a>b>c B.t2℃時30g物質a加入到50g水中不斷攪拌,形成80g溶液 C.t1℃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含有溶質質量按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是b>a=c D.若a中混有少量c,可以采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提純a解:由圖可知:A、將a、b、c三種物質t1℃時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2℃,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小關系是b>a>c,故A錯誤;B、由t2℃時的溶解度為50克,可求50g水溶解的a物質的質量為25克,則t2℃時30g物質a加入到50g水中不斷攪拌,形成溶液的質量為:25+50=75克,故B錯誤;C、t1℃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中含有溶質質量不能確定,因為不知飽和溶液的質量,所以只能知道質量分數關系而不能確定質量關系.故C錯誤;D、若a中混有少量c,由于兩者的溶解度隨溫度的變化趨勢不同,可以采用冷卻熱飽和溶液的方法提純a,說法正確,故D正確.故選D.3.要使wg10%的NaCl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增至20%,可采用的方法是A.再加入g固體NaClB.蒸發濃縮成gNaCl溶液C.蒸發掉一半溶劑D.再加入2wg25%的NaCl溶液答案:BD4.分別取等質量80℃的甲、乙兩種化合物的飽和溶液,降溫至20℃后,所析出的甲的質量比乙的大(甲和乙均無結晶水)。下列關于甲、乙的溶解度的敘述中肯定正確的是A.20℃時,乙的溶解度比甲的大B.80℃時,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C.溫度對乙的溶解度影響較大D.溫度對甲的溶解度影響較大答案:D二、知識梳理【知識點1】水的分布和水循環,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水污染及水的凈化(一)水的分布和水循環1.水以各種不同形式分布在海洋、陸地、空氣和生物體內2.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態的形式存在,各水體是相互聯系的——水有三態,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3.一個人體內有2/3是水分,兒童體內有4/5是水分,水母的含水量達98%。4.水與生命:一個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①水是生命有機體的重要組成部分②水參與地球生命體的活動過程舉例:綠色植物中A.光合作用B.承擔輸送養分的任務C.蒸騰調溫③長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條件下的生命體為適應當地水分供給特點,往往會形成特定的行為特點和生理結構特點。(舉例:氣根、葉刺、駱駝) 海陸間大循環示意圖①降雨②蒸發③蒸騰④水汽輸送⑤降水⑥蒸發⑦徑流(地表、地下) 結論:水的運動經歷蒸發(蒸騰)、水汽輸送、凝結、降水、徑流等循環變化海陸間大循環的意義:a.使地球上的水、大氣、巖石和生物發生密切的聯系;b.使海洋源源不斷地向陸地供應淡水,使水資源得到再生。形成水循環的內因:水的物理屬性,即水隨著溫度的不同,會以固態、液態和氣態三種形態出現。形成水循環的外因:太陽輻射和地球引力。6.每年的3月22日為“世界水日”7.大氣水的平均更新周期最短,冰川的更新周期最長。(二)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1.水的電解電極氣體的量檢驗方法及現象結論正極氣體體積是負極的1/2氣體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正極產生的氣體是氧氣負極氣體體積是正極的2倍氣體能在空氣中燃燒,產生淡藍色火焰負極產生的氣體是氫氣實驗結論:水氫氣+氧氣,說明水是由氫和氧組成的(不是由氧氣和氫氣組成的)2.水的重要性質顏色無色沸點100℃氣味無味凝固點0℃狀態常溫常壓下液態水的異常現象4℃時密度最大,結冰后體積膨脹,冰浮在水面上(三)水污染及水的凈化1.供我們直接利用的水并不多。人類利用較多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埋藏比較淺的地下淡水。這些人類比較容易利用的水約占淡水總量的0.3%左右。一個地區水循環十分活躍,水資源就比較豐富。全球大約有60%的地區正面臨著缺水的煎熬。我國江河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約27000億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2.水的凈化污水處理的方法:沉淀法、過濾法和蒸餾法:1)沉淀法:把水靜置,使水中的雜質沉淀到水底的方法。常用明礬(十二水硫酸鋁鉀)或活性炭用作凝聚劑。2)過濾法:(1)定義:過濾是把不溶于液體的固體物質跟液態物質分離的一種方法。(2)過濾的原理:過濾時,液體穿過濾紙上的小孔,而固體物質留在濾紙上,從而使固體和液體分離。(3)一貼、二低、三靠一貼:濾紙緊貼漏斗內壁;二低:濾紙低于漏斗邊緣,濾液低于濾紙邊緣;三靠:傾倒濾液的燒杯口緊靠玻璃棒;玻璃棒緊靠三層濾紙一側;漏斗下端緊靠燒杯內壁。3)蒸餾法:原理:利用液體沸點不同進行分離的方法,它不僅可以除去不溶性的雜質,還可以除去可溶性的雜質。蒸餾裝置組成:蒸餾燒瓶、溫度計、鐵架臺、冷凝管、接受器、錐形瓶思考:在沉淀法、過濾法和蒸餾法中,哪種方法凈水的效果最好?——蒸餾法的過濾效果較好小結:1)沉淀法:把不溶于水的物質沉淀下來,但還有其他能溶于水的物質。可用把其溶液蒸干的方法得出沉淀后的溶液中的溶質有幾種。2)過濾法:與沉淀法相似。3)蒸餾法:蒸餾水里不再含有雜質,只有水這一種物質,蒸餾法所得的物質是純凈物。因此可以直接飲用。介紹:自來水廠的凈化包括以下步驟:取水→沉淀→過濾→吸附→消毒→配水沉淀:除去不溶性雜質;過濾:除去不溶性雜質;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性雜質;也能除去可溶性雜質。【知識點2】溶液、懸濁液和乳濁液,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1.溶液:被溶解的物質稱為溶質。能溶解其他物質的物質稱為溶劑。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質叫溶液。溶液:某一種或某幾種物質分散在另一種物質中,所形成發一種均一、穩定的混合物。分散質為分子或離子。溶液:1)均一:溶液的各個部分完全一樣。2)穩定:當條件(溫度、水不蒸發等)不變時,自身也不變。)固體小顆粒懸浮在液體里而形成的物質叫懸濁液(或懸浮液),分散質為固體小顆粒。小液滴分散到液體形成的物質叫乳濁液(或乳狀液),分散質為液體小液滴。它們都是不均一,不穩定的。溶液、懸濁液、乳濁液中含有多種物質,這種由多種物質組成的物質叫混合物。2.飽和溶液:在一定的溫度下,一定的溶劑里,不能繼續再溶解該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溶解該種溶質的溶液,稱為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3.濃溶液和稀溶液:在溶液中,溶有較多溶質的叫做濃溶液;有的溶有較少溶質,稱為稀溶液。飽和溶液不一定是濃溶液,不飽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在同一條件下,對同一物質而言,飽和溶液比不飽和溶液濃一些。【知識點3】溶解度1.溶解度的定義和特點概念:用溶解度來表示物質的溶解能力,即在一定的溫度下,某物質在100克溶劑中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為該物質在這種溶劑里的溶解度。強調:溶解度能夠定量地表示物質的溶解能力的強弱。(1)理解這個概念,抓住四個詞:一定的溫度,100克溶劑(一般為水)、達到飽和、溶質的質量(單位為克)(2)溶解度值越大,表明該溫度下,物質的溶解能力越強例如:20℃時100克水中最多可以溶解36.0克食鹽,即20℃時食鹽的溶解度為36.0克2.物質的溶解性等級:20℃時的溶解度大于10克1-10克0.01-1克小于0.01克溶解性等級易溶可溶微溶難溶說明:所謂的易溶、可溶、微溶、難溶是相對的。自然界沒有絕對不溶的物質。習慣上稱作“不溶”的物質,只是溶解度很小,一般忽略不計而已。3.影響固體溶解度的因素有:溶質和溶劑的性質(內因)、溫度(外因)4.溶解度曲線:以溫度為橫坐標,溶解度為縱坐標形象地看出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情況。1)溶解度曲線上每一點表示該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不同的溶解度。2)溶解度曲線上的任意一點表示在該溫度下某物質的溶解度是多少克。3)不同物質溶解度曲線的交點處,表示不同物質在相對應的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相同。4)溶解度曲線上方的一點,表示在指定溫度下,溶液中的溶質質量已超過該物質的溶解度,溶液是過飽和的;溶解度曲線下方的一點,表示在指定溫度下,溶液中溶質質量還沒有達到溶解度的量,溶液是不飽和的。歸納:(1)大部分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左低右高,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加;(2)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較平緩,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小,如食鹽;(3)極少數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是左高右低,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如熟石灰。(4)氣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是左高右低,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降低。溶解度曲線的應用:(1)判斷某一種物質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2)比較同一溫度下,不同物質溶解度的大小(3)判斷不同物質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變化趨勢(4)確定混合物的分離、提純的方法(5)判斷析出晶體量的多少5.溶解度計算6.晶體:具有規則的幾何外形(固體)。結晶:從飽和溶液中析出固體溶質的過程。析出晶體方法:1)蒸發溶劑(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小時用)2)冷卻熱飽和溶液(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時用)從硝酸鉀和食鹽的混合溶液,分離出純凈的硝酸鉀用冷卻熱飽和溶液;分離出純凈的食鹽用蒸發溶劑。【知識點4】溶質的質量分數1.溶質的質量分數是一種溶液組成的定量表示方法。即一定量的溶液里所含溶質的量。公式: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常用百分數表示)明確關系:明確溶質的質量分數、溶質、溶劑、溶液的關系:溶質的質量不變不變增加減少溶劑的質量減少增加不變不變溶液的質量減少增加增加減少溶質的質量分數變大變小變大變小2.溶液的稀釋計算原則:溶液在稀釋前后溶質的質量不變。有兩種情況:(1)加水法進行稀釋m濃×a濃%=m稀×a稀%(2)加入低濃度的同種溶質的溶液m濃×a濃%+m稀×a稀%=m混×a混%3.溶液的濃縮計算三種方法:(1)補充溶質使溶液濃縮(2)蒸發溶劑使溶液濃縮,蒸發溶劑時,溶液質量減少,溶質質量不變(3)加入高濃度的同種溶質的溶液進行濃縮,計算方法同一濃一稀兩種溶液的稀釋。4.有關溶質的質量分數與化學方程式聯系的綜合計算解題的關鍵是要掌握生成溶液質量的計算,方法:(1)溶液組成法:溶液質量=溶質質量+溶劑質量;(2)質量守恒法:溶液質量=反應物質量總和-不溶固體或生成沉淀的質量-生成氣體的質量5.溶解度與溶質質量分數的關系6.溶液的配制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步驟:計算——稱量——溶解——裝瓶【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g,簡述步驟并計算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解:已知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0%,溶液質量為300g。計算:溶劑和溶質的質量或體積:溶質質量(NaOH)=300g×20%=60g溶劑質量(H2O)=300g-60g=240g稱量:稱取(天平):NaOH量取(量筒):H2O溶解:用玻璃棒攪拌加速溶解,待完全溶解形成均一、穩定的NaOH溶液。裝瓶:貼標簽。三、題型突破【題型1】水和溶液的基礎概念水的分布和水循環,水的組成和主要性質,水的凈化例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關水的說法錯誤的是( )A、水是一種重要的溶劑B、用肥皂水可以區分硬水和軟水C、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D、通過過濾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雜質解答:A、水是一種最常見的溶劑,所以正確.B、檢驗水是硬水還是軟水可用肥皂水,在等量的水樣中分別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蕩,泡沫多的是飲用純凈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所以正確.C、硬水是含有較多可溶性的鈣、鎂化合物的水,主要是含有碳酸氫鈣和碳酸氫鎂,煮沸時,碳酸氫鈣和碳酸氫鎂分別能變成不溶的碳酸鈣和氫氧化鎂沉淀,從而沉降下來,所以正確.D、過濾是把固體與液體分離的一種操作,不能除去水中可溶的雜質,所以錯誤.故選D.例2、下列關于水的天然循環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①不在天然循環過程中實現了水的自身凈化②水的天然循環是通過水的三態變化實現的③太陽為水的天然循環提供了能量④水的天然循環完成了水資源的重新分配.A、①③B、①②C、③④D、①②③④解答:下列關于水的天然循環的說法中:①水在天然循環過程中實現了水的自身凈化;②水的天然循環是通過水的三態變化實現的;③太陽為水的天然循環提供了能量;④水的天然循環完成了水資源的重新分配;都正確,故D①②③④組合正確.故選D.例3、2008年年初,我國南方遭受了罕見的雪災,高速公路上結冰,為了確保交通安全,交警每天在路面上撒上大量的鹽,其作用是為了(選填“升高”或“降低”)冰的熔點,同時汽車輪胎上裝上了防滑鏈,其目的是為了。答案:降低,增大摩擦例4、我們飲用的水是原水凈化所得,自來水廠科學合理的凈水過程是( )A.原水→加絮凝劑→沉淀→過濾→吸附→消毒→凈水B.原水→加絮凝劑→消毒→過濾→沉淀→吸附→凈水C.原水→過濾→消毒→加絮凝劑→吸附→沉淀→凈水D.原水→消毒→加絮凝劑→吸附→沉淀→過濾→凈水解:根據自來水的凈化過程,取得的原水經過加明礬絮凝劑使不溶性固體沉淀,然后經過過濾除去小顆粒不溶性固體,經過活性炭的吸附除去水中的異味和色素,再加氯水進行消毒,即可得到自來水,觀察選項,故選A。溶液、溶解度、溶質質量分數例1、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滌劑的水洗掉,因為洗滌劑( )A、可以軟化水B、具有乳化的功能C、可以沉降雜質D、溶于水時放熱解答:洗滌劑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是洗滌劑可以使油污以細小的液滴均勻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濁液,這種現象稱為乳化作用.故選B.例2、在20℃時,30g水最多溶解1.3g的某物質,則該物質為( ) A.難溶物質B.可溶物質C.微溶物質D.易溶物質解:在20℃時,30g水最多溶解1.3g某物質,則設溶解度為x由于處于同溫下的飽和溶液═x═4.33g.1<4.33<10,所以為可溶性物質.故選B例3、不能影響物質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 ) A.溫度高低B.溶質、溶劑的量C.溶劑種類D.溶質種類解:影響固體物質溶解度的因素內因是溶質溶劑的性質,外因是溫度;影響氣體物質溶解度的因素:內因是溶質溶劑的性質,外因是溫度和壓強.故選B例4、一定溫度下,蒸發某溶液至有少量晶體析出時,保持不變的是( ) A.溶液的質量B.溶質的質量C.溶質的溶解度D.溶質的質量分數解:A、蒸發某溶液至有少量晶體析出時,溶質質量、溶劑質量不斷減小,溶液的質量減小;故A不正確;B、蒸發某溶液至有少量晶體析出時,有晶體析出則溶液中溶質質量減小;故B不正確;C、一定溫度下,蒸發某溶液至有少量晶體析出時,由于溫度不變,因此溶質的溶解度不變;故C正確;D、蒸發某溶液至有少量晶體析出時,若溶液由該溫度下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增大;若溶液本來就飽和,則質量分數不會改變.故D不正確.故選C.例5、用硝酸鉀晶體配制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硝酸鉀溶液100g,量取蒸餾水的正確操作是( ) A.用10mL的量簡量取9次B.用50mL的量筒量取2次 C.用100mL的量簡量取1次D.用250mL的量簡量取1次解:配制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硝酸鉀溶液100g需要硝酸鉀質量:100g×10%=10g,需要水:90g即90mL,所以用100mL量筒量取一次即可.故選C.例6、在20℃時,食鹽的溶解度是36g,將5g食鹽放入10g水中,在20℃時,所得食鹽飽和溶液()A.15gB.14gC.13.6gD.12.5g選C【題型2】溶解度曲線例1.下圖是a、b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從圖中可獲得的信息是( ) A.固體物質的溶解度均隨溫度升高而增大 B.t℃,相同質量的a、b溶解時放出熱量相同 C.升高溫度,可使a或b的飽和溶液變為不飽和溶液 D.將相同質量的a、b分別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質量分數相同解答:A、從圖中只能看出a、b兩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不能說明其它固體,故錯誤;B、t℃,相同質量的a、b溶解時放出熱量相同通過溶解度曲線不能看出,故錯誤;C、a、b的溶解度都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升高溫度都可使其飽和溶液變成不飽和溶液,故正確;D、將相同質量的a、b分別加入100g水中,若都能得到不飽和溶液或溫度在t℃剛好飽和,則所得溶液質量分數相等,若有一種剩余,則所得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不相同,故錯誤;故選C例2.如圖是M、N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在t2℃時往盛有100g水的燒杯中先后加入agM和agN(兩種物質溶解時互不影響,且溶質仍是M、N),充分攪拌.將混合物的溫度降低到t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t2℃時,得到M的飽和溶液 B.t2℃時,得到N的不飽和溶液 C.溫度降低到t1℃時,M、N的溶質質量分數相等,得到M、N的不飽和溶液 D.溫度降低到t1℃時,M、N的溶解度相等,得到M、N的飽和溶液解答:A、由于在t2℃時,M的溶解度大于ag,而N的溶解度等于ag,因此將agM放于100g水中時,M得到的是不飽和溶液,故A錯誤;B、由于在t2℃時,N的溶解度等于ag,因此將agN放于100g水中時,N得到的是飽和溶液,故B錯誤;C、由于M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因此降溫時,M的不飽和溶液就會逐漸的變成飽和溶液,但降溫至t1℃時,仍為不飽和溶液;而N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大,溫度降低時,飽和溶液就會變成不飽和溶液,故C正確;D、在t1℃時,兩物質的溶解度相等,但溶液都是不飽和溶液,故D錯誤;故選C.例3、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和乙的飽和溶液,從t1℃升溫到t2℃,仍是飽和溶液 B.t1℃時,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C.t1℃時,甲和乙各30g分別加入80g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D.t2℃時,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形成不飽和溶液解:A、甲乙兩物質的溶解度都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升溫時他們的飽和溶液都變為不飽和,故A錯;B、t1℃時,甲和乙的溶解度交于一點,溶解度相等,故B正確;C、t1℃時,甲和乙的溶解度是30g,把甲和乙各30g分別加入80g水中,固體有剩余,故C錯;D、t2℃時,甲的溶解度是50g,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形成飽和溶液,故D錯.故選B.例4.如圖(1)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據圖回答:(1)t1℃時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_________ (填寫序號,下同).(2)t1℃時30gA物質加入到50g水中不斷攪拌,形成的溶液質量是 _________ g.(3)將t1℃時A、B、C三種物質飽和溶液的溫度升高到t2℃時,三種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小關系是 _________ .(4)如圖(2)是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①在t1℃到t2℃之間時,a、b能否配制成溶質質量分數相同的飽和溶液? 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理由是 _________ .②把t1℃時a的飽和溶液升溫到t2℃,則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將 _________ (填“變大”、“變小”或“不變”).解:(1)由題中圖(1)可知t1℃時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順序是B>C>A.(2)t1℃時A物質的溶解度是30g,溶解度是指一定溫度下,某種溶質溶解在100g溶劑水中達到飽和狀態所溶解的這種溶質的質量,所以50g水中溶解的A物質質量為15g,所以形成的溶液的質量為65g,故(2)答案:65(3)t1℃時A、B、C三種物質,溶解度B>C>A,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100%,所以t1℃時A、B、C三種物質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B>C>A,升高溫度到t2℃時AB的溶解度隨溫度升高而增大,C的溶解度減小但還大于t1℃時A的溶解度,故只有C的溶液會析出晶體但還大于A的溶質質量分數.故(3)答案B>C>A.(4)溶解度相等時才能配成溶質質量分數相等的飽和溶液,故①答案:不能在t1℃到t2℃之間,AB的溶解度不相等②t1℃時a的飽和溶液升溫到t2℃,a的溶解度增大所以溶液不會析出晶體只是變為不飽和溶液,所以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故②答案:不變.【題型3】溶解度的計算:主要有求溶解度,根據溶解度配制飽和溶液,根據溶解度進行析出晶體的計算求溶解度:例1:t℃時,將425g含有A物質的溶液,蒸發掉300g水后,溶液恰好飽和。若另取85g原溶液,加入25gA物質和40g水,充分攪拌后也恰好飽和。則在t℃時A物質的溶解度為g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常規策略:原溶液為t℃時的不飽和溶液,所提供的兩組數據不能用來直接求解溶解度,需要找出t℃時飽和溶液的有關數據。假設原425g溶液中會含有A物質質量為x,則①假設原85g溶液中會含有A物質質量為y,則②由此可得到下列關系式:可得到又因85g溶液為425g溶液的1/5,所以x=5y,則求得y=5g。根據②可求得s=25g。由此求得該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為25g/(100g+25g)×100%=20%巧妙解法:有上述解法可看出,關鍵是找到t℃時A物質飽和溶液及其相關數據。根據溶液的均一性,可將原425g溶液的蒸發分5份進行,即425g/5=85g,蒸發300g/5=60g,這樣便直接找到t℃時飽和關系。設85g原溶液中含A物質質量為x得到解x=5g則s=25g,再求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教學法建議】對于一定溫度下,從不同量的同種物質的不飽和溶液,當分別采取不同的辦法變為飽和溶液時,求其溶解度時,可以依據題設條件,對其中的一種進行分解、轉換,使其變為質量相等的原溶液,進而找出飽和關系,利用相應的數據架起求解的橋梁。溶解度與溶質質量分數的相關計算例1、t℃時,某物質(不含結晶水)的溶解度為25g,則該溫度下,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是多少?解析:溶液為飽和溶液,所以根據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求該物質的溶解度。W%=S/(S+100)=25g/(25g+100g)×100%=20%例2、t℃時,一定量的A物質的溶液,恒溫蒸發掉25g水后,可析出A晶體(無結晶水)6.8g,留下溶液的質量分數為20%,則該溫度下,A物質的溶解度為()解析:本題中蒸發水析出晶體后留下的溶液為飽和溶液,可根據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求算A物質的溶解度。s=25g例3、某物質30℃時溶解度為100g,如果加水稀釋30℃該物質的飽和溶液,配制質量分數為30%的溶液200g,問需要該物質的飽和溶液和水多少克?常規策略:根據溶解度可以求出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即設該飽和溶液的質量為m,則m50%=200g30%m=120g,需水的質量為200g-120g=80g巧妙解法:設該飽和溶液的質量為m,m=120g,需水的質量為200g-120g=80g配制飽和溶液的計算例1配制200g20℃時飽和的硝酸鉀溶液,需要硝酸鉀與水各多少克?(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2克)解析:(1)設需要硝酸鉀的質量為x32g/(100g+32g)=x/200gx=48.5g需要m(水)=200g-48.5g=151.5g4、不飽和溶液變為飽和溶液的計算例1已知氯化銨在30℃時的溶解度為45.8克。30℃時將68.7克氯化銨配制成400克的溶液,通過計算:(1)溶液是否飽和 (2)若不飽和,為了使其飽和,可用下面的方法:①蒸發溶劑法:需蒸發多少克水才能成為飽和溶液 ②加溶質法:需再加入多少克氯化銨,溶液才能成為飽和溶液 解析:(1)30℃時將68.7克氯化銨配成飽和溶液,需水質量為x。 30℃時,溶質溶劑溶液45.8g100g145.8g68.7gx(x+68.7)g解得x=150g,此時飽和溶液的質量=68.7g+150g=218.7g<400g,是不飽和溶液。(2)①需蒸發水的質量=400g-218.7g=181.3g②方法一:設使溶液成為飽和溶液需再加入氯化銨的質量為x. 30℃時,溶質溶劑溶液45.8g100g145.8g68.7g+x400g+x解得x=83.0g方法二:因為蒸發掉181.3g水可成為飽和溶液,也可考慮若向181.3g水中加入氯化銨至飽和,也可使原溶液變成飽和溶液。30℃時,溶質溶劑45.8g100gx181.3g解得x=83.0g【題型4】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配制一定溶質質量分數的溶液;濃溶液的稀釋;不同濃度(同種溶質)溶液的混合;稀溶液的濃縮;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與溶解度的相互換算用固體溶質配制溶液的計算例1、現要配制50kg15%的食鹽溶液,需食鹽和水各多少千克?解析:略例2、配制500ml2%的氫氧化鈉溶液(ρ=1.04g/cm3)需要氫氧化鈉固體及水各多少克?解析:略用濃溶液配制稀溶液例1、將溶質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50g稀釋成20%的稀硫酸,需加水多少克?設需加水x克50×98%=(x+50)×20%x=245g-50g=195g濃溶液與稀溶液的混合例1、實驗室用20%的稀硫酸制氫氣。若用7%的硫酸和98%的濃硫酸混合配制,需用7%和98%的硫酸的質量比為多少?設:稀溶液與濃溶液的質量分別為m(稀)和m(濃)m(稀)×7%+m(濃)×98%=[m(稀)+m(濃)]×20%所以m(稀):m(濃)=6:1稀溶液濃縮的計算例1、現有500g5%的硝酸鉀溶液,如果要使它變為10%,問:(1)需要補充溶解多少克硝酸鉀固體?(2)或者蒸發掉多少克水?(3)或者跟多少克35%的硝酸鉀溶液混合?(4)或者補充溶解20克硝酸鉀,再蒸發掉多少克水?解析(1)設需補充硝酸鉀的質量為xg500g×5%+x=(500+x)×10%得:x=27.8g(2)設需蒸發水的質量為y500g×5%=(500–y)×10%得:y=250g(3)設需要35%硝酸鉀溶液的質量為z500g×5%+z×5%=(500+z)×10%得:z=100g(4)設需要蒸發水的質量為a500g×5%+20=(500+20–a)×10%得:a=70g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與溶解度的相互換算、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克,如把20克氯化鈉溶于5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是多少?解析:先要分析20g氯化鈉能否全部溶于50g水中。不能。所以該溶液是飽和溶液,其質量分數為×100%=26.5%【題型6】關于結晶的計算:蒸發結晶,降溫結晶;將溶液進行蒸發結晶(恒溫)例1、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2克。(1)將800g20℃時硝酸鉀的飽和溶液,蒸發掉多少克水,再降溫到20℃時,可析出硝酸鉀晶體48g?(2)將500g20℃時硝酸鉀的飽和溶液蒸發掉250g水,仍降溫到20℃,可析出硝酸鉀晶體多少克?解析:本題屬于飽和溶液的恒溫蒸發的結晶計算,析出晶體的質量只跟蒸發掉的水的質量成正比。(1)設需要蒸發掉的水的質量為xx=150g(2)設析出硝酸鉀晶體的質量為yy=80g例2、4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46g。現有500g20%的硝酸鉀溶液,若要從溶液中析出40g硝酸鉀晶體(保持40℃),需要蒸發掉多少克水?解析本題原溶液為不飽和溶液,不能用上述公式求解。當溶液析出晶體后留下飽和溶液,原溶液中溶質的質量與留下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之差,為析出晶體的質量。原溶液:m(KNO3)=500g×20%=100gm(H2O)=500g-100g=400g設蒸發掉的水的質量為xx=269.6g將溶液進行降溫結晶例1、已知硝酸鉀的溶解度:60℃時為110g;10℃時為21g。現在將84g60℃時的飽和硝酸鉀溶液降溫到10℃時,可析出晶體多少克?解析:設析出硝酸鉀晶體的質量為xx=35.6g例2、某物質x的溶解度:40℃時為45g,10℃時為15g。現有400g25%的x的溶液,降溫到10℃時,可析出x晶體(不含結晶水)多少克?解析:原溶液中:m(KNO3)=400g×25%=100gm(H2O)=400g-100g=300g設析出硝酸鉀晶體的質量為xx=55g同時蒸發溶劑、溶液降溫析出晶體的計算(始態終態法)例1、已知硝酸鉀的溶解度:80℃時為170g;20℃時為32g。現有80℃時800g40%的硝酸鉀溶液,將其蒸發掉330g水后,再降溫到20℃時,總共析出硝酸鉀固體多少克?解析:原溶液中:m(KNO3)=800g×40%=320gm(H2O)=800g-320g=480g最后溶液中:m(H2O)=480g-330g=150gm(KNO3)=×150g=48g析出晶體的質量為320g-48g=272g溶液中析出晶體質量的比較例1、(1)t℃時,有200g與100g兩份硝酸鉀的飽和溶液,若恒溫時分別蒸發50g水,析出晶體的質量依次為ag與wg,則a與w的關系()(A)a=w(B)a=2w(C)a>w(D)a(2)t℃時,有200g與100g20%的硝酸鉀溶液(t℃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0g),將兩份溶液均恒溫蒸發mg水,兩份溶液中析出晶體的質量依次為ag與wg,則a與w的關系()(A)a=w(B)a>w(C)a(D)無法判斷解析:(1)題是同溫時,同種溶質的飽和溶液進行恒溫蒸發,析出晶體的質量跟蒸發溶劑的質量成正比,跟原飽和溶液的質量無關。(2)題是同溫時,同種溶質的同濃度的不飽和溶液進行恒溫蒸發,當蒸發溶劑的質量相等時,原不飽和溶液質量越多,則析出晶體質量越少。答案(1)A(2)C例2、(1)t1℃時,有200g與100g兩份硝酸鉀的飽和溶液,若都降溫到t2℃時,析出晶體的質量分別為xg和yg,則x與y的關系()Ax=yBx=2yCxD無法判斷(2)t1℃時,有200g與100g40%的硝酸鉀的不飽和溶液,若都降溫到t2℃時,析出晶體的質量分別為xg和yg,則x與y的關系()Ax=yBx=2yCxD無法判斷解析:(1)題是同種溶質的飽和溶液都進行t1℃→t2℃的等溫冷卻,此時析出晶體的質量跟原飽和溶液的質量成正比。(2)題是同種溶質的同濃度的不飽和溶液都進行t1℃→t2℃的等溫冷卻,此時析出晶體的質量跟原不飽和溶液的質量成正比。答案(1)B(2)B四、專題過關專題一:水和溶液基礎概念、溶解度曲線1、如圖所示,將水分別滴人裝有氫氧化鈉固體和硝酸銨固體的兩支試管中,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硝酸銨固體溶解時會吸收熱量B、氫氧化鈉固體溶解時會放出熱量C、B兩只燒杯的溶液中都有固體析出D、B兩只燒杯中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都保持不變解答:A、硝酸銨溶于水吸收熱量,溶液溫度明顯降低,故對;B、燒堿溶于水放熱,溶液溫度升高,故對;C、燒堿溶于水放熱,溶液溫度升高,氫氧化鈣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故有晶體析出;硝酸銨溶于水吸收熱量,溶液溫度明顯降低,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也有晶體析出;故對D、析出晶體后溶質的質量減小,溶劑的質量不變,所以溶液變稀,溶質的質量分數減小;故錯故選D2、將70℃的硝酸鈉飽和溶液降溫到10℃,有晶體析出(晶體中不含水),下列各量沒有發生變化的是( )A、硝酸鈉的溶解度B、溶液中溶質的質量C、溶液中溶劑的質量D、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解答:A、不同溫度下硝酸鈉溶解度不同,故此選項錯誤.B、溶液降溫后析出溶質,溶液中的溶質變少,故此選項錯誤.C、溶液由70℃降到10℃溶劑無變化,故此選項正確.D、不同溫度下的同一物質的飽和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不同,故此選項錯誤.故選C3、NaCl和KNO3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如下:溫度/℃0102030405060溶解度/gNaCl35.735.836.036.336.637.037.3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0℃時,將40gNaCl固體加入l00g水中,可得到l40gNaCl溶液B、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都很大C、將30℃的KNO3飽和溶液升溫至60℃,會變成不飽和溶液D、20℃時,NaCl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為36%解答:解:A、10℃氯化鈉的溶解度是35.8g,即100g水中能溶解35.8g的氯化鈉,故10℃時,將40gNaCl固體加入l00g水中,得到135.8gNaCl溶液,故此選項錯誤.B、從表格提供的數據可以看出硝酸鉀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明顯,而氯化鈉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明顯,故此選項錯誤.C、將30℃的KNO3的溶解度是45.8g60℃時是110g,故將30℃的KNO3飽和溶液升溫至60℃,會變成不飽和溶液,故此選項正確.D、20℃時,NaCl的溶解度是36g,此時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是36136×100%=26.5%,故此選項錯誤.故選C兩種不含結晶水的固體物質a、b的溶解度曲線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B.分別將t2℃時a、b兩種物質的溶液降溫至t1℃,肯定都有晶體析出 C.要從含有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較多的b晶體,通常可采用降溫結晶的方法 D.在t2℃時,用a、b兩種固體和水分別配制等質量的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需要量取相同體積的水解:A、由于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會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從圖中可以看出,只有在高于t2℃時,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故A錯誤;B、由于不知a、b兩種物質的溶液是否飽和,故降溫不一定由晶體析出,故B錯誤.C、b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不大,要從含有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較多的b晶體,通常可采用蒸發結晶的方法,故C錯誤.D、t2℃時,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故在t2℃時,用a、b兩種固體和水分別配制等質量的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需要量取相同體積的水,故D正確.故選D.5、有關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a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t2℃時,a、b兩種物質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相等 C.將a、b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從t3℃降溫至t1℃,a有晶體析出,b無晶體析出 D.t3℃時,a物質的溶解度大于b物質的溶解度解:A、由圖可看出a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正確B、在t2℃時,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相等所以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一定相等.故不正確C、將a、b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從t3℃降溫至t1℃,a的溶解度降低,所以有晶體析出,b的溶解度升高,所以溶液會變為不飽和溶液.故正確D、從圖中可以看出t3℃時,a物質的溶解度大于b物質的溶解度.故正確故選B專題二:溶解度、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1、已知15℃時碘化鉀的溶解度為140g,計算在該溫度下250g水中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碘化鉀?分析:15℃時碘化鉀的溶解度為140g,這表明在該溫度下100g水最多能溶解140g碘化鉀。那么,250g水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碘化鉀,可通過關系式法列比例求得,亦可用基本公式法求解。解法1:關系式法設:15℃時,250g水里最多能溶解x克碘化鉀。關系式:m質+m劑=m液15℃時 140g100g x 250g 解答:15℃時,250g水最多能溶解350g碘化鉀。 解法2:基本公式法 已知:s=140g m劑=250gm質=?解答: 解之,得:m質=350g 2、把20℃的282g硝酸鉀飽和溶液加熱,升溫到60℃,需要加入多少克硝酸鉀才能使溶液重新達到飽和?(已知2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31.6g,60℃時為110g)。分析:溶劑量不變,當飽和溶液的溫度升高時,由于溶解度的增大,使溶液由飽和變為不飽和。如果要在高溫時使溶液重新達到飽和,則需加入一定量的溶質。所加溶質的量可用質量關系式通過比例進行計算,也可用公式法求得。解答1:關系式法設:所需加的硝酸鉀為x克。關系式:m質+m劑=m液 20℃→60℃添加量20℃ 31.6g 100g131.6g 110g-31.6g=78.4g 282g x每有131.6g硝酸鉀飽和溶液從20℃升到60℃時,需要加入78.4g硝酸鉀才能使溶液在60℃時亦達飽和,那么282g20℃的硝酸鉀飽和溶液升溫到60℃,應加入多少克硝酸鉀才能使溶液重新達到飽和,可通過比例求得。 答:應加入168g硝酸鉀。 解答2:公式法根據上述的比例式,可導出如下的計算公式。 設:應添加硝酸鉀晶體為x克。 答:(略) 3、已知3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45.8g。在這溫度時,某硝酸鉀溶液500g中溶有硝酸鉀137.4g。如果蒸發掉90g水后,再冷卻到30℃,可析出多少克硝酸鉀?分析:首先要通過計算得知這硝酸鉀溶液是不是飽和溶液?根據硝酸鉀在30℃時的溶解度和關系式得: 由于137.4g<157.1g,可知原溶液是不飽和溶液。蒸發水時,溶液首先應由不飽和變成飽和,在這過程蒸發掉的水,并不能引起硝酸鉀結晶析出。當溶液達到飽和后,繼續蒸發掉的水才能使硝酸鉀晶體析出。如果蒸發掉90g水后,溶液仍不飽和,則不會有硝酸鉀晶體析出。解答:設30℃時137.4g硝酸鉀配成飽和溶液時需水x克。 原溶液里所含的水為:500g-137.4g=362.6g使溶液由不飽和變為飽和,在這過程所蒸發掉的水為:362.6g-300g=62.6g溶液達到飽和后,繼續蒸發的水為:90g-62.6g=27.4g30℃時,溶解在27.4g水里的硝酸鉀會全部結晶析出。 答:能析出硝酸鉀晶體12.55g。 4、有60℃時A物質的溶液100g,若溫度不變,蒸發掉10g水時,有4gA的晶體析出(不含結晶水),再蒸發掉10g水時,又有6gA的晶體析出,求60℃時A物質的溶解度是多少克。分析:由于兩次蒸發等量的溶劑,析出晶體質量不同.可以斷定原溶液是不飽和溶液,根據第二次蒸發掉溶劑的質量與析出晶體的質量求溶解度。解答:設60℃時A物質的溶解度為S克。則10∶6=100∶S解之 S=60(g) 5、在20℃時某物質的不飽和溶液50g,平均分成兩等份。一份中加入0.7g該物質,另一份蒸發掉5g水,結果兩份溶液都達飽和。那么該物質在此溫度下的溶解度為多少克?解析:原題所說的兩份溶液,實際上是質量均為25g的等同溶液,而且是不飽和的,我們可以把兩份溶液合并在一份溶液中進行分析。大家知道,一定溫度下某物質的不飽和溶液還可以再溶解該物質,其原因就是它比相同條件下同質量的飽和溶液中的水顯得“多”,因此,我們把25g不飽和溶液假想為一部分飽和溶液和水組成的(如圖所示)。依題意,向其中加0.7g該物質溶液即達飽和,飽和溶液是不可能再溶解的了,只有其中的水去溶解0.7g該物質并達飽和。而若使此不飽和溶液經蒸發水達到飽和狀態,也就是將能溶解0.7g該物質的那部分水去掉就行了,即:該溫度下5g水溶解0.7g該物質達飽和,此題與不飽和溶液質量50g無關。 解:設20℃時該物質的溶解度為X。 x:0.7g=100g∶5g解得:x=14g6、一定溫度下,取某固體物質的溶液mg,分成等質量的兩份,將一份溶液恒溫蒸發達飽和時,其質量減輕一半。給另一份溶液里加入原溶質的晶體(該晶體不含結晶水),當達飽和時,所加晶體的質量恰好是此份溶液質量的1/8,求此溫度下該物質的溶解度。分析:解答:設該物質的溶解度為S克。 解之:S=25(g) 五、課后作業1、右圖是a、b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圖,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任何溫度下,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a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比b的大 C.t1℃至t2℃之間b曲線以下區域為a、b兩物質的不飽和溶液 D.對于a與b混合溶液,可利用冷卻結晶的方法來分離解:A、由溶解度曲線可以看出兩種物質的溶解度關系,t2℃時是a、b二者溶解度曲線的交點,即此溫度時二者溶解度相等,小于t2℃時b的溶解度大,大于t2℃時a的溶解度大,故A錯;B、由溶解度曲線可以看出在單位時間內a的變化趨勢明顯大于b,即a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的影響比b的大,故B對;C、在溶解度曲線圖中,t1℃至t2℃之間b曲線以下區域某點均在b的溶解度曲線曲線之下,表示a、b的不飽和溶液.故C正確;D、由溶解度曲線可以看出兩種物質溶解度的變化程度,a的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大,b溶解度受溫度變化影響較小,所以可用冷卻結晶的方法來分離,故D對.故選A.2、如圖是a、b、c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由圖示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b物質的溶解度大于c物質的溶解度 B.a物質的溶解度大于c物質的溶解度 C.a物質的飽和溶液從t2℃降溫至t1℃時變為不飽和溶液 D.c物質的不飽和溶液從t2℃降溫至t1℃時變為飽和溶液解:A、由于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會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從圖中可以看出,b的溶解度始終大于c的溶解度;B、由于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會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從圖中可以看出,只有在高于t1℃時,a的溶解度大于c的溶解度;C、a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降低而減小,故a物質的飽和溶液從t2℃降溫至t1℃時有晶體析出,仍為飽和溶液.D、c物質的溶解度隨著溫度的降低而增大,故c物質的不飽和溶液從t2℃降溫至t1℃時仍為不飽和溶液.故選A.3、某物質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現有該物質的A、B兩種不同濃度的不飽和溶液,當A冷卻至10℃時有晶體析出,B在60℃時成為飽和溶液。若取10℃時A的100g飽和溶液,取60℃時B的50g飽和溶液混合得C溶液,則需降溫到多少時能析出5g無水晶體? 分析:從圖可以看出,溫度與溶解度在數值上始終相同。據題意知,結晶后殘留在母液中的溶質質量與析出的5g無水晶體之和,等于結晶前A、B兩溶液中所含溶質質量之和。解答:設需降溫到x℃時能析出5g無水晶體,從圖可知x℃時溶解度為xg。依題意得: 解之:x=18.8(g) 則:x℃=18.8℃ 4、某固體混合物中含有硝酸鉀和不溶性雜質、把它們加入一定量的水中充分溶解,其結果如下表: KNO3的溶解度見下表: 求:1.所加水的質量。2.該固體混合物中KNO3的質量。分析:題意分兩個層次展開。第一層次:從KNO3的溶解度數據可知,100g水溫度從10℃升高到40℃多溶解的KNO3為63.9─20.9=43(g)。根據原飽和溶液溫度從10℃升高到40℃實際溶解了261-175=86(g),便可求出原溶液中所含的水量。第二層次:由表可知溫度升高到75℃時,所剩余的82克固體為不溶性雜質,據此可求出混合物中KNO3的質量。解答:1.設所加水的質量為x克。100∶43=x∶86解之:x=200(g)2.設在10℃時溶解的KNO3質量為y克。則:100∶20.9=200∶y y=41.8(g)故原混合物中KNO3的質量為:41.8+261-82=220.8(g) 5、80℃時把10g硝酸鉀溶解于50g水中形成溶液。根據溶解度曲線(初中化學課本)和計算說明:①此溶液是否飽和?②如冷卻降溫到什么溫度下才能達到飽和?③欲使其達到飽和(80℃),可采取哪些方法?分析:查溶解度曲線可知硝酸鉀80℃時的溶解度是169g,可判斷上述溶液肯定不飽和;如果降溫形成飽和溶液時,其溶解度應為20g,查溶解度曲線即可得出其相應溫度;欲使上述溶液形成80℃飽和溶液,一是增加溶質的量,二是加熱蒸發,減少溶劑(水),然后都使溫度保持80℃達到飽和。解答:①:查溶解度曲線,80℃時硝酸鉀的溶解度為169g。設50g水中溶解x克硝酸鉀即達飽和。169∶100=x∶50x=169×50/100=84.5(g)84.5>10溶液未飽和②降溫使溶液達到飽和,則此溫度下的溶解度為y克.100∶y=50∶10y=100×10/50=20(g) 查溶解度曲線,硝酸鉀溶解度為20克的溫度為9℃.③欲使原溶液形成80℃的飽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兩種:a.繼續溶解溶質,使之飽和且保持80℃,從①中可知50g水中溶解84.5g,即達飽和。應再溶解(84.5-10)g=74.5g硝酸鉀b.加熱蒸發減少水的質量,使之飽和并恢復到80℃.設需蒸發m克水.169:100=10:(50一m)50-m=100×10/169=5.92m=50-5.92=44.08g1.溶液未達到飽和.2.降溫到9℃時溶液達到飽和.3.欲使溶液成80℃的飽和溶液,可再溶解硝酸鉀74.5g或蒸發掉水44.08g,再保持溫度為80℃即可。 6、一定溫度下,溶質的質量分數為a%的硝酸鉀溶液取其等質量的溶液兩份,在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將一份蒸發掉10g水,析出1g晶體,另一份蒸發掉12.5g水,析出2g晶體,求該溫度下KNO3的溶解度。分析:第二次比第一次多蒸發2.5g水.第二次比第一次多析出1g晶體,說明2.5g水溶解lgKNO3達到飽和。解答:設該溫度下KNO3的溶解度為S克。則:(12.5-10)∶(2-1)=100∶S解之:S=40(g)專題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