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熱-【小升初專題突破】一、填空題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體,導熱性能 。一般金屬的導熱性能比非金屬 。2.熱在空氣中主要是以 的形式傳遞,熱空氣 ,冷空氣 。3.用酒精燈給試管底部一側加熱,熱水向 流動,上方的冷水向 流動。4.物體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發(fā)射熱能的過程叫作 。5.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法叫作 。6.通過中介物(如水或空氣)的流動而傳熱的過程叫作 。7.熱傳遞主要存在三種基本形式: 、 和 。8.(2018五下·江山期末)熱總是從 的一端傳向 的一端。9.(2025五上·廣水期末) 萬物生長離不開太陽,太陽給與萬物的熱量是通過 方式傳遞。10.液體溫度計是根據(jù) 的性質制成的。二、判斷題11.(2025五上·廣水期末) 生活中有時需要散熱,使物體的溫度盡快降下來,需要減緩熱傳遞。( )12.(2025五上·廣水期末) 水和空氣的主要傳熱方式是熱傳導。( )13.(2025五上·曲江期末)熱傳導、熱傳遞與熱輻射是獨立存在的。 ( )14.(2025五上·曲江期末)電吹風產(chǎn)生的熱傳遞給頭發(fā),頭發(fā)溫度升高,頭發(fā)就干了。 ( )15.(2025五上·靖江期末)簡易太陽灶是應用熱輻射的原理工作的。 ( )三、單選題16.(2025五下·期末)我們用熱水泡腳時,剛開始覺得水很燙,但過一會兒卻沒那么燙了,主要是因為( )。A.腳將熱量傳遞給了水 B.熱水將熱量傳遞給了腳C.我們自己的心理在作怪 D.腳的熱量超過了熱水17.(2025五下·期末)紅外體溫計不需要接觸人體就能測出體溫,這說明熱在空氣中是以( )形式傳遞的。A.熱對流 B.熱傳導 C.熱輻射 D.熱散失18.航天服中加入了一種18mm厚的氣凝膠,能抵御外界的寒冷和高溫天氣。氣凝膠是已知固體中最輕的,密度只有空氣的2.75倍,但它的隔熱能力是固體中最強的,18mm的厚度可以抵御--130~1000℃的溫度,同時還有很好的鎖熱作用。根據(jù)資料,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氣凝膠可以用來縫制御寒衣物B.氣凝膠是熱的良導體C.空調房的隔熱材料可以用氣凝膠制作D.氣凝膠可以用來制作被子19.杯子里的水受熱部分會上升,比較冷的部分會下降,不斷循環(huán),流動的水就把熱帶到了各部分,使整杯水熱起來,這種傳熱方式叫( )。A.熱輻射 B.熱對流 C.熱傳導 D.循環(huán)20.穿襯衫比穿羽絨服涼快,這是因為( )。A.襯衫比羽絨服產(chǎn)生的熱量少 B.襯衫比羽絨服傳遞熱量快C.襯衫比羽絨服傳遞熱量慢 D.襯衫能降低溫度21.冬天自來水管容易凍裂,我們可以用舊棉衣包裹住裸露在外的水管,這是因為舊棉衣( )。A.可以產(chǎn)生熱量,防止水管凍裂B.是熱的良導體,可以傳遞熱量C.是熱的不良導體,可以減慢熱量的傳遞D.是絕緣體,不會傳遞熱量22.日常生活中我們用木頭或塑料做手柄,這是因為( )。A.它們是熱的良導體,導熱性能好B.它們是熱的良導體,導熱性能差C.它們是熱的不良導體,導熱性能差D.它們是熱的不良導體,導熱性能好23.用砂鍋煮食物(如圖),主要是因為( )。A.砂鍋比較耐用B.砂鍋是熱的不良導體,傳熱均勻,散熱慢C.砂鍋比較堅硬,不易碎D.砂鍋的傳熱本領強,食物容易熟24.研究熱在水中的傳遞時,下列操作錯誤的是( )。A.加熱時,試管口朝著沒有人的方向B.加熱過程中,不能用手觸摸試管C.往試管中加三分之二容量的清水,以便更清楚地觀察熱的傳遞過程D.借助感溫粉末能更清楚地觀察熱的傳遞過程25.夏天,可以在公園看到有人用泡沫箱裝著冰棒或飲料去售賣(如圖),這樣做的目的是( )。A.讓泡沫箱里的溫度更高一些B.泡沫箱能降低溫度C.減緩外面的熱量進入泡沫箱,使冰棒融化得慢D.泡沫箱比較輕,容易攜帶四、連線題26.將下列材料與相應的種類用線連起來。泡沫塑料 空氣不銹鋼 熱的良導體 橡膠銅絲 大理石陶瓷 熱的不良導體 鋁罐玻璃 木頭27.(2023五上·嶗山期末)將生活中熱的傳遞現(xiàn)象用線連一連。五、解答題28.(2024五上·河北期末)分一分。①曬衣服 ②用鐵鍋做飯 ③燒開水 ④用暖手寶暖手 ⑤火爐取暖 ⑥測量體溫 ⑦曬太陽 ⑧大樹下的涼風29.(2023五上·法庫月考)根據(jù)圖示的情形,回答相關問題。(1)下列現(xiàn)象屬于熱傳導的是( )。A.水壺溫度逐漸升高了。B.男孩站在煤爐旁邊感到熱起來了。C.站在煤爐上方的貓也感到熱了。(2)除了熱傳導,我還知道熱傳遞方式有 和 。如水壺內(nèi)的水不斷翻滾,是利用 的方式傳遞熱量。(3)水壺中的水很快就燒開了,這是因為水壺是用熱的 制成的。六、實驗探究題30.(2025五下·期末)有兩個相同的瓶子(如圖甲所示),其中1號瓶裝滿冷水(加入藍墨水),2號瓶裝滿熱水(加入紅墨水),將兩瓶水對接后進行探究。(1)由于水受熱后體積膨脹,因此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冷水比熱水的質量 。(2)如圖乙所示,兩瓶接觸部分有紫色,這說明瓶子內(nèi)( )。A.冷水、熱水全部在流動 B.只有中間接觸部分的水在流動C.沒有水流動 D.只有熱水在流動(3)重新準備兩瓶相同的熱水和冷水,將裝滿冷水的瓶子放在上面,如圖丙所示。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兩個瓶子內(nèi)的水都變成紫色。由現(xiàn)象可知熱傳遞的方向是 。(4)實驗中熱量傳遞的方式是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不同;強【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不同材料制成的物體,導熱性能 不同。一般金屬的導熱性能比非金屬 強。這是因為金屬內(nèi)部存在大量自由電子,受熱后電子運動加劇,能快速傳遞能量;而非金屬(如木材、塑料、陶瓷等)自由電子較少,主要依靠分子振動傳導熱量,效率較低。例如銅、鋁等金屬是優(yōu)良導熱體,常用于制作炊具;而橡膠、泡沫等非金屬材料導熱差,多用作隔熱層。這種差異在工業(y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利用,以滿足導熱或保溫需求。2.【答案】對流;上升;下降【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熱在空氣中主要是以 熱對流 的形式傳遞。受熱后的空氣溫度升高、密度減小,會 上升;而冷空氣溫度較低、密度較大,會 下沉。這種因溫度差異導致的空氣密度變化,引發(fā)了冷熱空氣的循環(huán)流動 —— 熱空氣上升后,周圍冷空氣補充進來,形成對流現(xiàn)象。例如房間內(nèi)暖氣片周圍空氣受熱上升,頂部冷空氣下沉,從而實現(xiàn)熱量在空氣中的傳遞,這也是自然界中風、大氣環(huán)流等現(xiàn)象的形成原理之一。3.【答案】上;下【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用酒精燈給試管底部一側加熱時,被加熱的水溫度升高、密度減小而 向上流動,上方未被加熱的冷水密度較大,會 向下流動,形成熱對流。這種因溫度差異導致流體密度變化,進而引發(fā)的循環(huán)流動,是液體中熱傳遞的主要方式。通過 “熱水上升、冷水下沉” 的對流過程,試管內(nèi)的水會逐漸實現(xiàn)溫度均勻分布,體現(xiàn)了熱對流在熱量傳遞中的作用。4.【答案】.熱輻射【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物體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發(fā)射熱能的過程叫作 熱輻射。這種傳熱方式無需介質,可在真空中進行,其能量通過光(紅外、可見光等波段)的形式傳播。例如,太陽向地球傳遞熱量、篝火旁能感受到溫暖,均是熱輻射的典型現(xiàn)象。熱輻射的強度與物體溫度、表面特性相關,溫度越高,輻射的能量越強(如高溫物體發(fā)光)。它是區(qū)別于熱傳導和熱對流的第三種基本熱傳遞方式,在宇宙空間及高溫環(huán)境中起主導作用。5.【答案】熱傳導【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法叫作熱傳導。這種傳熱方式依賴物體內(nèi)部分子、原子或電子的相互碰撞,無需宏觀位移。例如,用金屬鍋燒水時,火焰的熱量通過鍋底直接傳導至鍋內(nèi)水;手持冰塊時,熱量從手傳導至冰塊使其融化。熱傳導在固體中最顯著,液體和氣體中效率較低,是熱傳遞的三種基本形式之一。6.【答案】熱對流【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通過中介物(如水或空氣)的流動而傳熱的過程叫作 熱對流。這種傳熱方式依賴流體(液體或氣體)的宏觀運動,高溫區(qū)域的流體因密度變化上升,低溫流體下沉,形成循環(huán)流動以傳遞熱量。例如,燒水時底部熱水受熱上升,周圍冷水下沉補充,形成對流使整壺水升溫;暖氣片周圍空氣受熱變輕上升,冷空氣流過來補充,在房間內(nèi)形成空氣對流。熱對流是液體和氣體中主要的傳熱方式,常與熱傳導、熱輻射共同作用。7.【答案】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熱傳遞主要存在三種基本形式: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熱傳導:通過物體內(nèi)部分子、原子或電子的直接碰撞傳遞熱量,如金屬勺接觸熱水后變熱。熱對流:依靠流體(液體或氣體)的宏觀流動傳遞熱量,如燒水時水的循環(huán)流動。熱輻射:通過電磁波傳遞熱量,無需介質,如太陽向地球傳遞能量。三者可單獨或共同作用,覆蓋了自然界和生活中大部分熱量傳遞現(xiàn)象。8.【答案】較熱;較冷【知識點】熱傳遞【解析】【解答】熱總是從較熱的一端傳向較冷的一端。【分析】熱傳遞的方向是從溫度高的一方傳向溫度低的一方。9.【答案】熱輻射【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萬物生長離不開太陽,太陽給與萬物的熱量是通過熱輻射方式傳遞。熱輻射是物體以電磁波形式向外傳遞能量的過程,太陽的能量以光和熱的形式通過太空真空環(huán)境傳播,無需介質。地球接收這些輻射后,部分被大氣、地面吸收轉化為熱能,維持生物生存所需溫度,驅動水循環(huán)、大氣運動等自然過程,是地球能量的根本來源。10.【答案】液體熱脹冷縮【知識點】液體的熱脹冷縮【解析】【分析】液體體溫計由液泡刻度和玻璃管構成,就是利用熱脹冷縮的性質,當液泡受熱,液柱上升,當受冷時,液柱快速下降。11.【答案】錯誤【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散熱是為了讓物體快速降溫,需要加快熱傳遞而非減緩。熱傳遞的三種方式(傳導、對流、輻射)中,加快熱量散發(fā)需增強傳遞效率,例如給電腦 CPU 裝散熱片(利用金屬導熱加快傳導)、電風扇吹風(促進空氣對流),都是通過加速熱傳遞來降溫。減緩熱傳遞(如保溫杯)則是為了保溫,與散熱需求相悖。12.【答案】錯誤【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水和空氣的主要傳熱方式并非熱傳導,而是熱對流。熱傳導需要物體直接接觸,而水和空氣作為流體,更易通過分子間的相對運動傳遞熱量 —— 受熱部分流體密度減小上升,較冷部分下沉,形成循環(huán)流動(如燒水時水的翻滾、暖氣片附近空氣的對流)。雖然它們也能進行熱傳導,但效率遠低于熱對流,因此題干說法錯誤。13.【答案】錯誤【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熱傳遞主要通過熱傳導、對流和熱輻射三種方式來實現(xiàn),但是在實際的熱傳遞過程中,這三種方式往往不會獨立存在,而是兩種或三種等多種傳熱方式并存。14.【答案】錯誤【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熱是一種能量的表現(xiàn)形式,熱能夠從物體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頭發(fā)的溫度低,電吹風產(chǎn)生的熱傳遞給頭發(fā),頭發(fā)溫度升高,頭發(fā)就干了。15.【答案】正確【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熱輻射是物體由于具有溫度而輻射電磁波的現(xiàn)象,是物體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傳遞熱量的方式。簡易太陽灶主要是利用光的反射來聚集能量,而不是基于熱輻射的原理來實現(xiàn)對物體的加熱。16.【答案】B【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我們用熱水泡腳時,剛開始水溫和腳的溫差大,熱水通過熱傳遞將熱量傳遞給腳,使腳感受到燙。隨著時間推移,熱水的熱量持續(xù)傳遞給腳,水溫逐漸降低,腳與水的溫差減小,因此感覺沒那么燙了。B正確。17.【答案】C【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紅外體溫計能非接觸測體溫,核心原理在于熱傳遞的三種方式差異:熱傳導需物體直接接觸(如金屬導熱),無法解釋隔空測溫;熱對流依賴空氣等流體的流動傳熱,但空氣流動性不穩(wěn)定且效率低,不足以快速精準傳遞體溫;熱輻射是物體通過發(fā)射紅外線(電磁波)傳遞熱量,無需介質且速度快。人體持續(xù)向外輻射紅外線,紅外體溫計通過捕捉這種熱輻射信號計算體溫。因此,熱在空氣中以熱輻射形式傳遞,答案選C。18.【答案】B【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資料明確提到氣凝膠 “隔熱能力是固體中最強的”,說明其導熱性差,屬于熱的不良導體,故B 錯誤。19.【答案】B【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熱對流是指流體(如水、空氣)中溫度不同的部分發(fā)生相對流動,通過宏觀運動傳遞熱量的方式。題干中,水受熱后密度減小上升,冷水密度大下降,形成循環(huán)流動傳熱,符合熱對流的定義。20.【答案】B【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襯衫材質輕薄、空隙小,屬于熱的相對良導體,人體產(chǎn)生的熱量易通過襯衫快速散發(fā)到空氣中,因此體感更涼快;羽絨服內(nèi)部有大量蓬松纖維,能儲存空氣,而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可有效阻礙熱量散失,起到保暖作用。B正確。21.【答案】C【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舊棉衣是熱的不良導體,其內(nèi)部充滿空氣和纖維,能有效阻礙熱量的傳遞。包裹水管時,可減緩水管內(nèi)熱量向外散失,降低水結冰的可能性(水結冰體積膨脹會撐裂水管)。C符合題意。22.【答案】C【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木頭和塑料屬于熱的不良導體,其內(nèi)部分子結構松散,導熱能力差。用它們做手柄時,能有效阻止熱量快速傳遞到手上,避免使用時燙傷。C符合題意。23.【答案】B【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砂鍋由陶土等材料制成,屬于熱的不良導體,加熱時熱量傳導慢但均勻,能使食物受熱均衡;同時,其散熱速度慢,可長時間保持高溫,利于食材充分烹煮軟爛。B符合題意。24.【答案】C【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A.加熱時試管口朝無人方向可防止液體噴出傷人,符合安全規(guī)范。B.加熱中試管溫度高,用手觸摸易燙傷,需用試管夾夾持。C.試管內(nèi)液體體積不應超過容積的三分之一,若加三分之二,加熱時液體易劇烈沸騰噴出,存在安全隱患,C錯誤。D.感溫粉末(如高錳酸鉀)隨水溫變化擴散,可直觀顯示熱傳遞路徑,操作合理。25.【答案】C【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泡沫箱是熱的不良導體,內(nèi)部孔隙充滿空氣,能有效阻礙外界熱量傳入。用泡沫箱裝冰棒是為了減緩外界熱量進入,延長低溫狀態(tài),選C。26.【答案】【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熱的良導體(導熱性強,傳遞熱量快):不銹鋼:金屬通常為熱的良導體,不銹鋼導熱性較好。銅絲:金屬銅是典型的熱良導體,常用于導熱場景。鋁罐:鋁為金屬,屬于熱良導體,適合快速傳熱。熱的不良導體(導熱性差,阻礙熱量傳遞):泡沫塑料:內(nèi)部多孔結構充滿空氣,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故泡沫塑料隔熱性強。橡膠:分子結構松散,導熱能力弱,常用于隔熱或絕緣。大理石:石材導熱性低于金屬,屬于熱的不良導體,但優(yōu)于多數(shù)非金屬。陶瓷:結構致密但非金屬,導熱性較差,常用于制作隔熱容器。玻璃:導熱性較低,普通玻璃常用于窗戶隔熱(中空玻璃效果更佳)。木頭:纖維結構含空氣,導熱性差,是常見的隔熱材料。27.【答案】【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加熱容器底部時,底部受熱的水會上升,周圍及上方較冷的水會流過來補充,然后又被加熱而上升冷水和熱水相對流動,這樣就使水產(chǎn)生了對流。熱在水中主要是以對流的方式傳遞的,熱在空氣中也是主要以對流的方式傳遞的。例如蒸饅頭、燒水、地暖都是以熱對流的方式傳遞的;太陽的熱可以不依靠任何物體直接向周圍發(fā)射。這種傳遞熱的方式叫作輻射。例如小太陽取暖、烤箱烤食物、浴霸主要以熱輻射的方式傳遞的。28.【答案】表中屬于熱傳導這種熱傳遞方式的是:②③④⑥表中屬于熱輻射這種熱傳遞方式的是:①⑤⑦表中屬于熱對流這種熱傳遞方式的是:⑧【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熱以不同的方式傳遞,熱傳遞的方式有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熱在液體和氣體內(nèi)部通過流動傳遞的方式叫熱對流;熱不接觸物體從熱源直接散發(fā)出去的方式叫熱輻射;熱通過相互接觸從溫度高的物體傳向溫度低的物體,或者從物體溫度高的部分傳向溫度低的部分的方式叫熱傳導。29.【答案】(1)A(2)熱對流;熱輻射;熱對流(3)良導體【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1)熱可以從物體的某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過直接接觸,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這種傳熱方式叫作熱傳導。熱傳導時,熱總是從溫度較高處傳到溫度較低處。水壺溫度逐漸升高了屬于熱傳導;男孩站在煤爐旁邊感到熱起來了屬于熱輻射;站在煤爐上方的貓也感到熱了屬于熱對流。(2)熱傳遞主要通過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三種方式來實現(xiàn)。液體或氣體受熱上升,遇冷下降,循環(huán)流動,使冷、熱液體或氣體相互混合,這種傳熱方式叫作熱對流。熱對流時,熱總是由溫度較高處傳到溫度較低處。如水壺內(nèi)的水不斷翻滾,是利用熱對流的方式傳遞熱量。(3)不同的物體傳導熱的本領是不同的。善于傳熱的物質叫做熱的良導體,吸熱快,散熱也快;不善于傳熱的物質叫做熱的不良導體,吸熱慢,散熱也慢。水壺中的水很快就燒開了,這是因為水壺是用熱的良導體制成的,傳熱快。30.【答案】(1)重(2)B(3)從溫度高的一端傳向溫度低的一端(4)熱對流【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1)由于水受熱后體積膨脹,在質量相同的情況下,熱水體積更大,密度更小;反之,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冷水密度更大(因未膨脹、分子間距更小),根據(jù)公式 質量 = 密度 × 體積,可知冷水比熱水的質量更大。(2)兩瓶接觸部分出現(xiàn)紫色,是由于紅墨水(熱水)和藍墨水(冷水)相互擴散混合。熱水密度小、分子運動劇烈,冷水密度大,對接后熱水向上擴散、冷水向下擴散,導致接觸區(qū)域顏色混合。這一現(xiàn)象說明瓶內(nèi)冷水和熱水均在流動,只是初始階段主要在接觸區(qū)域擴散,最終會逐漸混合均勻。(3)將冷水瓶置于熱水瓶上方時,熱水溫度高、分子動能大,熱量通過熱傳導和對流傳遞給冷水。熱水密度小會上浮,冷水密度大下沉,形成自然對流,使熱量從下方的熱水向上方的冷水傳遞,最終兩者混合均勻變紫色。因此,熱傳遞的方向是從溫度高的熱水向溫度低的冷水傳遞。(4)當冷水瓶置于熱水瓶上方時,熱水因溫度高密度小而上浮,冷水因溫度低密度大而下沉,形成流體的循環(huán)流動,這種通過流體(水)的宏觀運動實現(xiàn)熱量傳遞的方式稱為對流。它是液體和氣體中熱傳遞的主要方式。1 / 1熱-【小升初專題突破】一、填空題1.不同材料制成的物體,導熱性能 。一般金屬的導熱性能比非金屬 。【答案】不同;強【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不同材料制成的物體,導熱性能 不同。一般金屬的導熱性能比非金屬 強。這是因為金屬內(nèi)部存在大量自由電子,受熱后電子運動加劇,能快速傳遞能量;而非金屬(如木材、塑料、陶瓷等)自由電子較少,主要依靠分子振動傳導熱量,效率較低。例如銅、鋁等金屬是優(yōu)良導熱體,常用于制作炊具;而橡膠、泡沫等非金屬材料導熱差,多用作隔熱層。這種差異在工業(yè)、日常生活中被廣泛利用,以滿足導熱或保溫需求。2.熱在空氣中主要是以 的形式傳遞,熱空氣 ,冷空氣 。【答案】對流;上升;下降【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熱在空氣中主要是以 熱對流 的形式傳遞。受熱后的空氣溫度升高、密度減小,會 上升;而冷空氣溫度較低、密度較大,會 下沉。這種因溫度差異導致的空氣密度變化,引發(fā)了冷熱空氣的循環(huán)流動 —— 熱空氣上升后,周圍冷空氣補充進來,形成對流現(xiàn)象。例如房間內(nèi)暖氣片周圍空氣受熱上升,頂部冷空氣下沉,從而實現(xiàn)熱量在空氣中的傳遞,這也是自然界中風、大氣環(huán)流等現(xiàn)象的形成原理之一。3.用酒精燈給試管底部一側加熱,熱水向 流動,上方的冷水向 流動。【答案】上;下【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用酒精燈給試管底部一側加熱時,被加熱的水溫度升高、密度減小而 向上流動,上方未被加熱的冷水密度較大,會 向下流動,形成熱對流。這種因溫度差異導致流體密度變化,進而引發(fā)的循環(huán)流動,是液體中熱傳遞的主要方式。通過 “熱水上升、冷水下沉” 的對流過程,試管內(nèi)的水會逐漸實現(xiàn)溫度均勻分布,體現(xiàn)了熱對流在熱量傳遞中的作用。4.物體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發(fā)射熱能的過程叫作 。【答案】.熱輻射【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物體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發(fā)射熱能的過程叫作 熱輻射。這種傳熱方式無需介質,可在真空中進行,其能量通過光(紅外、可見光等波段)的形式傳播。例如,太陽向地球傳遞熱量、篝火旁能感受到溫暖,均是熱輻射的典型現(xiàn)象。熱輻射的強度與物體溫度、表面特性相關,溫度越高,輻射的能量越強(如高溫物體發(fā)光)。它是區(qū)別于熱傳導和熱對流的第三種基本熱傳遞方式,在宇宙空間及高溫環(huán)境中起主導作用。5.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法叫作 。【答案】熱傳導【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通過直接接觸,將熱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的傳熱方法叫作熱傳導。這種傳熱方式依賴物體內(nèi)部分子、原子或電子的相互碰撞,無需宏觀位移。例如,用金屬鍋燒水時,火焰的熱量通過鍋底直接傳導至鍋內(nèi)水;手持冰塊時,熱量從手傳導至冰塊使其融化。熱傳導在固體中最顯著,液體和氣體中效率較低,是熱傳遞的三種基本形式之一。6.通過中介物(如水或空氣)的流動而傳熱的過程叫作 。【答案】熱對流【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通過中介物(如水或空氣)的流動而傳熱的過程叫作 熱對流。這種傳熱方式依賴流體(液體或氣體)的宏觀運動,高溫區(qū)域的流體因密度變化上升,低溫流體下沉,形成循環(huán)流動以傳遞熱量。例如,燒水時底部熱水受熱上升,周圍冷水下沉補充,形成對流使整壺水升溫;暖氣片周圍空氣受熱變輕上升,冷空氣流過來補充,在房間內(nèi)形成空氣對流。熱對流是液體和氣體中主要的傳熱方式,常與熱傳導、熱輻射共同作用。7.熱傳遞主要存在三種基本形式: 、 和 。【答案】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熱傳遞主要存在三種基本形式: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熱傳導:通過物體內(nèi)部分子、原子或電子的直接碰撞傳遞熱量,如金屬勺接觸熱水后變熱。熱對流:依靠流體(液體或氣體)的宏觀流動傳遞熱量,如燒水時水的循環(huán)流動。熱輻射:通過電磁波傳遞熱量,無需介質,如太陽向地球傳遞能量。三者可單獨或共同作用,覆蓋了自然界和生活中大部分熱量傳遞現(xiàn)象。8.(2018五下·江山期末)熱總是從 的一端傳向 的一端。【答案】較熱;較冷【知識點】熱傳遞【解析】【解答】熱總是從較熱的一端傳向較冷的一端。【分析】熱傳遞的方向是從溫度高的一方傳向溫度低的一方。9.(2025五上·廣水期末) 萬物生長離不開太陽,太陽給與萬物的熱量是通過 方式傳遞。【答案】熱輻射【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萬物生長離不開太陽,太陽給與萬物的熱量是通過熱輻射方式傳遞。熱輻射是物體以電磁波形式向外傳遞能量的過程,太陽的能量以光和熱的形式通過太空真空環(huán)境傳播,無需介質。地球接收這些輻射后,部分被大氣、地面吸收轉化為熱能,維持生物生存所需溫度,驅動水循環(huán)、大氣運動等自然過程,是地球能量的根本來源。10.液體溫度計是根據(jù) 的性質制成的。【答案】液體熱脹冷縮【知識點】液體的熱脹冷縮【解析】【分析】液體體溫計由液泡刻度和玻璃管構成,就是利用熱脹冷縮的性質,當液泡受熱,液柱上升,當受冷時,液柱快速下降。二、判斷題11.(2025五上·廣水期末) 生活中有時需要散熱,使物體的溫度盡快降下來,需要減緩熱傳遞。( )【答案】錯誤【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散熱是為了讓物體快速降溫,需要加快熱傳遞而非減緩。熱傳遞的三種方式(傳導、對流、輻射)中,加快熱量散發(fā)需增強傳遞效率,例如給電腦 CPU 裝散熱片(利用金屬導熱加快傳導)、電風扇吹風(促進空氣對流),都是通過加速熱傳遞來降溫。減緩熱傳遞(如保溫杯)則是為了保溫,與散熱需求相悖。12.(2025五上·廣水期末) 水和空氣的主要傳熱方式是熱傳導。( )【答案】錯誤【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水和空氣的主要傳熱方式并非熱傳導,而是熱對流。熱傳導需要物體直接接觸,而水和空氣作為流體,更易通過分子間的相對運動傳遞熱量 —— 受熱部分流體密度減小上升,較冷部分下沉,形成循環(huán)流動(如燒水時水的翻滾、暖氣片附近空氣的對流)。雖然它們也能進行熱傳導,但效率遠低于熱對流,因此題干說法錯誤。13.(2025五上·曲江期末)熱傳導、熱傳遞與熱輻射是獨立存在的。 ( )【答案】錯誤【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熱傳遞主要通過熱傳導、對流和熱輻射三種方式來實現(xiàn),但是在實際的熱傳遞過程中,這三種方式往往不會獨立存在,而是兩種或三種等多種傳熱方式并存。14.(2025五上·曲江期末)電吹風產(chǎn)生的熱傳遞給頭發(fā),頭發(fā)溫度升高,頭發(fā)就干了。 ( )【答案】錯誤【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熱是一種能量的表現(xiàn)形式,熱能夠從物體溫度較高的一端向溫度較低的一端傳遞,從溫度高的物體向溫度低的物體傳遞,直到兩者溫度相同。頭發(fā)的溫度低,電吹風產(chǎn)生的熱傳遞給頭發(fā),頭發(fā)溫度升高,頭發(fā)就干了。15.(2025五上·靖江期末)簡易太陽灶是應用熱輻射的原理工作的。 ( )【答案】正確【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熱輻射是物體由于具有溫度而輻射電磁波的現(xiàn)象,是物體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傳遞熱量的方式。簡易太陽灶主要是利用光的反射來聚集能量,而不是基于熱輻射的原理來實現(xiàn)對物體的加熱。三、單選題16.(2025五下·期末)我們用熱水泡腳時,剛開始覺得水很燙,但過一會兒卻沒那么燙了,主要是因為( )。A.腳將熱量傳遞給了水 B.熱水將熱量傳遞給了腳C.我們自己的心理在作怪 D.腳的熱量超過了熱水【答案】B【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我們用熱水泡腳時,剛開始水溫和腳的溫差大,熱水通過熱傳遞將熱量傳遞給腳,使腳感受到燙。隨著時間推移,熱水的熱量持續(xù)傳遞給腳,水溫逐漸降低,腳與水的溫差減小,因此感覺沒那么燙了。B正確。17.(2025五下·期末)紅外體溫計不需要接觸人體就能測出體溫,這說明熱在空氣中是以( )形式傳遞的。A.熱對流 B.熱傳導 C.熱輻射 D.熱散失【答案】C【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紅外體溫計能非接觸測體溫,核心原理在于熱傳遞的三種方式差異:熱傳導需物體直接接觸(如金屬導熱),無法解釋隔空測溫;熱對流依賴空氣等流體的流動傳熱,但空氣流動性不穩(wěn)定且效率低,不足以快速精準傳遞體溫;熱輻射是物體通過發(fā)射紅外線(電磁波)傳遞熱量,無需介質且速度快。人體持續(xù)向外輻射紅外線,紅外體溫計通過捕捉這種熱輻射信號計算體溫。因此,熱在空氣中以熱輻射形式傳遞,答案選C。18.航天服中加入了一種18mm厚的氣凝膠,能抵御外界的寒冷和高溫天氣。氣凝膠是已知固體中最輕的,密度只有空氣的2.75倍,但它的隔熱能力是固體中最強的,18mm的厚度可以抵御--130~1000℃的溫度,同時還有很好的鎖熱作用。根據(jù)資料,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氣凝膠可以用來縫制御寒衣物B.氣凝膠是熱的良導體C.空調房的隔熱材料可以用氣凝膠制作D.氣凝膠可以用來制作被子【答案】B【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資料明確提到氣凝膠 “隔熱能力是固體中最強的”,說明其導熱性差,屬于熱的不良導體,故B 錯誤。19.杯子里的水受熱部分會上升,比較冷的部分會下降,不斷循環(huán),流動的水就把熱帶到了各部分,使整杯水熱起來,這種傳熱方式叫( )。A.熱輻射 B.熱對流 C.熱傳導 D.循環(huán)【答案】B【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熱對流是指流體(如水、空氣)中溫度不同的部分發(fā)生相對流動,通過宏觀運動傳遞熱量的方式。題干中,水受熱后密度減小上升,冷水密度大下降,形成循環(huán)流動傳熱,符合熱對流的定義。20.穿襯衫比穿羽絨服涼快,這是因為( )。A.襯衫比羽絨服產(chǎn)生的熱量少 B.襯衫比羽絨服傳遞熱量快C.襯衫比羽絨服傳遞熱量慢 D.襯衫能降低溫度【答案】B【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襯衫材質輕薄、空隙小,屬于熱的相對良導體,人體產(chǎn)生的熱量易通過襯衫快速散發(fā)到空氣中,因此體感更涼快;羽絨服內(nèi)部有大量蓬松纖維,能儲存空氣,而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可有效阻礙熱量散失,起到保暖作用。B正確。21.冬天自來水管容易凍裂,我們可以用舊棉衣包裹住裸露在外的水管,這是因為舊棉衣( )。A.可以產(chǎn)生熱量,防止水管凍裂B.是熱的良導體,可以傳遞熱量C.是熱的不良導體,可以減慢熱量的傳遞D.是絕緣體,不會傳遞熱量【答案】C【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舊棉衣是熱的不良導體,其內(nèi)部充滿空氣和纖維,能有效阻礙熱量的傳遞。包裹水管時,可減緩水管內(nèi)熱量向外散失,降低水結冰的可能性(水結冰體積膨脹會撐裂水管)。C符合題意。22.日常生活中我們用木頭或塑料做手柄,這是因為( )。A.它們是熱的良導體,導熱性能好B.它們是熱的良導體,導熱性能差C.它們是熱的不良導體,導熱性能差D.它們是熱的不良導體,導熱性能好【答案】C【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木頭和塑料屬于熱的不良導體,其內(nèi)部分子結構松散,導熱能力差。用它們做手柄時,能有效阻止熱量快速傳遞到手上,避免使用時燙傷。C符合題意。23.用砂鍋煮食物(如圖),主要是因為( )。A.砂鍋比較耐用B.砂鍋是熱的不良導體,傳熱均勻,散熱慢C.砂鍋比較堅硬,不易碎D.砂鍋的傳熱本領強,食物容易熟【答案】B【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砂鍋由陶土等材料制成,屬于熱的不良導體,加熱時熱量傳導慢但均勻,能使食物受熱均衡;同時,其散熱速度慢,可長時間保持高溫,利于食材充分烹煮軟爛。B符合題意。24.研究熱在水中的傳遞時,下列操作錯誤的是( )。A.加熱時,試管口朝著沒有人的方向B.加熱過程中,不能用手觸摸試管C.往試管中加三分之二容量的清水,以便更清楚地觀察熱的傳遞過程D.借助感溫粉末能更清楚地觀察熱的傳遞過程【答案】C【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A.加熱時試管口朝無人方向可防止液體噴出傷人,符合安全規(guī)范。B.加熱中試管溫度高,用手觸摸易燙傷,需用試管夾夾持。C.試管內(nèi)液體體積不應超過容積的三分之一,若加三分之二,加熱時液體易劇烈沸騰噴出,存在安全隱患,C錯誤。D.感溫粉末(如高錳酸鉀)隨水溫變化擴散,可直觀顯示熱傳遞路徑,操作合理。25.夏天,可以在公園看到有人用泡沫箱裝著冰棒或飲料去售賣(如圖),這樣做的目的是( )。A.讓泡沫箱里的溫度更高一些B.泡沫箱能降低溫度C.減緩外面的熱量進入泡沫箱,使冰棒融化得慢D.泡沫箱比較輕,容易攜帶【答案】C【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泡沫箱是熱的不良導體,內(nèi)部孔隙充滿空氣,能有效阻礙外界熱量傳入。用泡沫箱裝冰棒是為了減緩外界熱量進入,延長低溫狀態(tài),選C。四、連線題26.將下列材料與相應的種類用線連起來。泡沫塑料 空氣不銹鋼 熱的良導體 橡膠銅絲 大理石陶瓷 熱的不良導體 鋁罐玻璃 木頭【答案】【知識點】熱傳遞;材料的導熱性【解析】【分析】熱的良導體(導熱性強,傳遞熱量快):不銹鋼:金屬通常為熱的良導體,不銹鋼導熱性較好。銅絲:金屬銅是典型的熱良導體,常用于導熱場景。鋁罐:鋁為金屬,屬于熱良導體,適合快速傳熱。熱的不良導體(導熱性差,阻礙熱量傳遞):泡沫塑料:內(nèi)部多孔結構充滿空氣,空氣是熱的不良導體,故泡沫塑料隔熱性強。橡膠:分子結構松散,導熱能力弱,常用于隔熱或絕緣。大理石:石材導熱性低于金屬,屬于熱的不良導體,但優(yōu)于多數(shù)非金屬。陶瓷:結構致密但非金屬,導熱性較差,常用于制作隔熱容器。玻璃:導熱性較低,普通玻璃常用于窗戶隔熱(中空玻璃效果更佳)。木頭:纖維結構含空氣,導熱性差,是常見的隔熱材料。27.(2023五上·嶗山期末)將生活中熱的傳遞現(xiàn)象用線連一連。【答案】【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加熱容器底部時,底部受熱的水會上升,周圍及上方較冷的水會流過來補充,然后又被加熱而上升冷水和熱水相對流動,這樣就使水產(chǎn)生了對流。熱在水中主要是以對流的方式傳遞的,熱在空氣中也是主要以對流的方式傳遞的。例如蒸饅頭、燒水、地暖都是以熱對流的方式傳遞的;太陽的熱可以不依靠任何物體直接向周圍發(fā)射。這種傳遞熱的方式叫作輻射。例如小太陽取暖、烤箱烤食物、浴霸主要以熱輻射的方式傳遞的。五、解答題28.(2024五上·河北期末)分一分。①曬衣服 ②用鐵鍋做飯 ③燒開水 ④用暖手寶暖手 ⑤火爐取暖 ⑥測量體溫 ⑦曬太陽 ⑧大樹下的涼風【答案】表中屬于熱傳導這種熱傳遞方式的是:②③④⑥表中屬于熱輻射這種熱傳遞方式的是:①⑤⑦表中屬于熱對流這種熱傳遞方式的是:⑧【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熱以不同的方式傳遞,熱傳遞的方式有熱傳導、熱對流、熱輻射。熱在液體和氣體內(nèi)部通過流動傳遞的方式叫熱對流;熱不接觸物體從熱源直接散發(fā)出去的方式叫熱輻射;熱通過相互接觸從溫度高的物體傳向溫度低的物體,或者從物體溫度高的部分傳向溫度低的部分的方式叫熱傳導。29.(2023五上·法庫月考)根據(jù)圖示的情形,回答相關問題。(1)下列現(xiàn)象屬于熱傳導的是( )。A.水壺溫度逐漸升高了。B.男孩站在煤爐旁邊感到熱起來了。C.站在煤爐上方的貓也感到熱了。(2)除了熱傳導,我還知道熱傳遞方式有 和 。如水壺內(nèi)的水不斷翻滾,是利用 的方式傳遞熱量。(3)水壺中的水很快就燒開了,這是因為水壺是用熱的 制成的。【答案】(1)A(2)熱對流;熱輻射;熱對流(3)良導體【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1)熱可以從物體的某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過直接接觸,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這種傳熱方式叫作熱傳導。熱傳導時,熱總是從溫度較高處傳到溫度較低處。水壺溫度逐漸升高了屬于熱傳導;男孩站在煤爐旁邊感到熱起來了屬于熱輻射;站在煤爐上方的貓也感到熱了屬于熱對流。(2)熱傳遞主要通過熱傳導、熱對流和熱輻射三種方式來實現(xiàn)。液體或氣體受熱上升,遇冷下降,循環(huán)流動,使冷、熱液體或氣體相互混合,這種傳熱方式叫作熱對流。熱對流時,熱總是由溫度較高處傳到溫度較低處。如水壺內(nèi)的水不斷翻滾,是利用熱對流的方式傳遞熱量。(3)不同的物體傳導熱的本領是不同的。善于傳熱的物質叫做熱的良導體,吸熱快,散熱也快;不善于傳熱的物質叫做熱的不良導體,吸熱慢,散熱也慢。水壺中的水很快就燒開了,這是因為水壺是用熱的良導體制成的,傳熱快。六、實驗探究題30.(2025五下·期末)有兩個相同的瓶子(如圖甲所示),其中1號瓶裝滿冷水(加入藍墨水),2號瓶裝滿熱水(加入紅墨水),將兩瓶水對接后進行探究。(1)由于水受熱后體積膨脹,因此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冷水比熱水的質量 。(2)如圖乙所示,兩瓶接觸部分有紫色,這說明瓶子內(nèi)( )。A.冷水、熱水全部在流動 B.只有中間接觸部分的水在流動C.沒有水流動 D.只有熱水在流動(3)重新準備兩瓶相同的熱水和冷水,將裝滿冷水的瓶子放在上面,如圖丙所示。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兩個瓶子內(nèi)的水都變成紫色。由現(xiàn)象可知熱傳遞的方向是 。(4)實驗中熱量傳遞的方式是 。【答案】(1)重(2)B(3)從溫度高的一端傳向溫度低的一端(4)熱對流【知識點】熱傳遞【解析】【分析】(1)由于水受熱后體積膨脹,在質量相同的情況下,熱水體積更大,密度更小;反之,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冷水密度更大(因未膨脹、分子間距更小),根據(jù)公式 質量 = 密度 × 體積,可知冷水比熱水的質量更大。(2)兩瓶接觸部分出現(xiàn)紫色,是由于紅墨水(熱水)和藍墨水(冷水)相互擴散混合。熱水密度小、分子運動劇烈,冷水密度大,對接后熱水向上擴散、冷水向下擴散,導致接觸區(qū)域顏色混合。這一現(xiàn)象說明瓶內(nèi)冷水和熱水均在流動,只是初始階段主要在接觸區(qū)域擴散,最終會逐漸混合均勻。(3)將冷水瓶置于熱水瓶上方時,熱水溫度高、分子動能大,熱量通過熱傳導和對流傳遞給冷水。熱水密度小會上浮,冷水密度大下沉,形成自然對流,使熱量從下方的熱水向上方的冷水傳遞,最終兩者混合均勻變紫色。因此,熱傳遞的方向是從溫度高的熱水向溫度低的冷水傳遞。(4)當冷水瓶置于熱水瓶上方時,熱水因溫度高密度小而上浮,冷水因溫度低密度大而下沉,形成流體的循環(huán)流動,這種通過流體(水)的宏觀運動實現(xiàn)熱量傳遞的方式稱為對流。它是液體和氣體中熱傳遞的主要方式。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熱-【小升初專題突破】(學生版).docx 熱-【小升初專題突破】(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