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科教師輔導講義學員編號:年級:初三課時數:3學員姓名:輔導科目:生物學科教師:授課主題C(體內物質的運輸)授課日期及時段教學內容一、課前檢測1、血漿的主要功能是()A.運輸氧和二氧化碳B.運輸廢物C.運載血細胞D運載血細胞與運輸養(yǎng)料和廢物答案:D2、下列有關毛細血管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在人體內數量多,分布廣;是血液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B、管壁極薄,僅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管內血流速度極慢C、是連通于最小的動脈和靜脈之間的血管D、它的內表面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答案:D3、某人腳背發(fā)炎,醫(yī)生在他的臀部肌肉注射消炎藥物,此藥運至足部的途徑是什么 (請用圖表示)答案:二、知識梳理1、成年人的血液總量約為體重的7%~8%。2、血液的成分主要包括血漿和血清當血液加入抗凝劑低速離心或長時間靜置后分成上下兩層以及中間一薄層白色物質。紅細胞和所含的血紅蛋白在下層深紅色的物質里,白細胞和血小板在中間很薄的一層白色物質中。用顯微鏡觀察人血涂片用蘸有體積分數為75%的酒精的脫脂棉對將要取血的部位如指尖進行消毒;用已消毒的針尖刺破指尖的皮膚;擠出一滴血,滴在已消毒的載玻片上;另取一片載玻片作推片,將推片自血滴左側向右移動;當血滴均勻地附著在兩片之間后,再將推片向左平穩(wěn)地推移(兩片成30~45度夾角);推出均勻的血膜。注意:在推動載玻片切忌直接碾壓血液,而是要將血滴拉開,以免血細胞被壓破血漿作用:運載血細胞,運輸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紅細胞5、血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紅細胞:紅細胞呈兩面凹的圓餅狀。成熟的紅細胞沒有細胞核,含有血紅蛋白。具有運輸氧的功能。也能運輸二氧化碳血紅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與氧分離。人體紅細胞的形狀是雙凹形有什么作用 雙凹型,可以增加表面積,增強了攜帶氧的能力。貧血:血液中紅細胞、血紅白偏少,使血液運輸氧的能力降低,從而出現(xiàn)精神不振、頭暈、臉色蒼白等現(xiàn)象。白細胞:有細胞核,比紅細胞大。當病菌侵入人體內時,白細胞能穿過毛細血管壁,集中到病菌入侵的部位,將病菌包圍、吞噬。能抵抗病菌的侵入,抗傳染。血小板: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細胞,沒有細胞核。形狀不規(guī)則。促進止血、加速凝血、阻止細菌入侵。人體內的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可由紅骨髓內的細胞演變而來血液的作用:運輸、防御保護的功能。此外,血液還有調節(jié)體溫的作用。人體血細胞數量變化及癥狀:紅細胞或血紅蛋白------若數目減少,貧血白細胞-------若數目增多,身體有炎癥血小板-------若數目減少,不能凝血心臟的位置:胸中部偏左下。圍繞心臟的冠狀動脈:為心臟提供營養(yǎng)物質和氧氣。心臟的結構7、心臟的結構和功能心壁:主要是由心肌構成,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臟四個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房室瓣:血液只能從心房流向心室瓣膜保證血液按一定的方向流動動脈瓣:血液只能從心室流向動脈房室瓣的功能是防止心室的血倒流向心房動脈瓣的功能防止動脈的血倒流向心室8、心臟收縮圖解動脈:把血液從心臟輸送到全身各器官去的血管9、血管的種類靜脈:把血液從全身各器官送回心臟的血管毛細血管:連接小的動脈與小靜脈的血管動脈的特點:動脈的管壁厚、彈性大。管內血流的速度快。靜脈的特點:管壁薄,彈性小,管腔大,管內血流速度慢,四肢靜脈內有靜脈瓣,可防止血液倒流。毛細血管的特點:數量大、分布廣,管徑較細,幾乎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管壁極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管內血流速度最慢。便于血液與組織細胞充分進行物質交換血流方向:動脈→毛細血管→靜脈(但注意毛細血管兩端不一定就是動脈和靜脈,比如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區(qū)別:動脈:主干流向分枝靜脈:分枝流向主干毛細血管:紅細胞成單行通過10、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注意區(qū)分動脈和動脈血,靜脈和靜脈血血壓:血液在血管內向前流動時對血管壁產生的壓強??捎醚獕河嫓y定。脈搏:心臟收縮產生的壓力沿動脈向前推動血液,使所有動脈受到壓力而形成的。心臟收縮時,動脈血壓達到最高值,為收縮壓(12~18.7千帕)當收縮壓低于12千帕時就是低血壓;心臟舒張時,動脈血壓降到最低值,為舒張壓(8~12千帕)當舒張壓高于12千帕時就是高血壓。三、題型突破例題1:血液中沒有()A.氨基酸B.脂肪酸C.麥芽糖D.維生素分析:氨基酸是蛋白質消化的最終產物,可被小腸絨毛內的毛細血管吸收進入血液。維生素不經消化,可被小腸絨毛內的毛細血管和大腸壁內的毛細血管吸收而進入血液。脂肪酸的大部分由小腸絨毛內的毛細淋巴管吸收,然后經過淋巴循環(huán)進入血液。脂肪酸的大部分由小腸絨毛內的毛細淋巴管吸收,然后經過淋巴循環(huán)進入血液,小部分被小腸絨毛內毛細血管吸收進入血液。而麥芽糖則不能被吸收,必需再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所以血液中沒有麥芽糖。答案:C.例題2:肺的下列結構特點,與肺的氣體交換作用無直接關系的是()A.肺泡數目極多B.肺泡上有豐富的毛細血管C.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很薄D.肺泡位于細支氣管的末端分析:選項A肺泡數目極多,增大肺部氣體交換的面積;選項B,肺泡上有豐富的毛細血管,有利于氣體交換;選項C,壁薄也有利于氣體交換;選項D與氣體交換無直接關系。答案:D例題3:下列結構中流動脈血的是( )A.上腔靜脈 B.肺動脈 C.右心室 D.肺靜脈【解析】選D。本題考查血管中血液的類型。肺靜脈中的血液是由肺部的毛細血管中的血液匯集而來流入左心室的,在肺泡處,肺泡與毛細血管之間進行了氣體交換,肺泡中的氧氣進入毛細血管中的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因此,當血液流經肺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減少,氧氣增多,血液變成動脈血。即肺靜脈中流的是動脈血。例題4:右圖為人體血液循環(huán)過程中某物質含量的變化情況,如果I代表肺泡問的毛細血管,Ⅲ代表組織細胞間的毛細血管,則該物質最可能是()A.氧氣B.二氧化碳C.養(yǎng)料D.廢物【解析】選A。本題主要通過視圖考查血液循環(huán)過程中血液成分的變化。在人體血液循環(huán)過程中,血液經過肺部毛細血管時,由于肺泡中含氧氣多,含二氧化碳少;血液中含二氧化碳多,含氧氣少,肺泡中的氧氣進入血液,血液中氧氣增多;當血液流經組織間的毛細血管時,由于血液中含氧氣多,含二氧化碳少,組織細胞中含二氧化碳多,含氧氣少,血液中的氧氣進入組織細胞,血液中氧氣減少。在血液循環(huán)中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與氧氣相反,養(yǎng)料和廢物的含量主要在小腸毛細血管、身體各器官組織細胞周圍的毛細血管、腎臟、皮膚等處發(fā)生變化。例題5:右圖為人體血液循環(huán)示意圖,據圖回答以下問題:(1)寫出圖中下列標號中結構名稱:A:E。(2)通過F處氣體交換后,血液由血變成血。(3)臨床上常給肺炎病人點滴青霉素,青霉素隨著血液的流動最先到達心臟的。(只填字母代號,不能填結構名稱)(4)被子植物的莖中也有在功能上類似血管的結構,請寫出這些結構的名稱和。【解析】本題考查血液循環(huán)的途經。(1)圖中,A為左心室,B為右心室,C為右心房,D為左心房,E為肺動脈,G為肺靜脈,I為主動脈,J為上下腔靜脈,體循環(huán)的路線為:A→I→H→M→N→J→C,B→E→F→G→D,當血液流經F肺部毛細血管時,肺泡中的氧氣擴散到血液中,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擴散到肺泡中,血液由靜脈血變?yōu)閯用}血;臨床上常給肺炎病人點滴青霉素,藥物滴入靜脈后,依次經過上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左心房、左心室、主動脈,由主動脈的分支到達有炎癥部位??梢?,藥物首先到達的是【C】右心房;被子植物中輸送養(yǎng)料的結構有兩種:向上輸送水分和無機鹽的是導管,向下輸送有機物的是篩管。答案:(1)A左心室;E肺動脈(2)靜脈、動脈(3)C(4)導管和篩管(或篩管和導管)例題6:肌肉注射青霉素后,青霉素通過血液循環(huán)到達頭部,至少要經過心臟的次數是()A.1次B.2次C.3次D.4次【解析】選B。本題考查血液循環(huán)的途徑。肌肉注射青霉素后,青霉素通過毛細血管進入血液,再依次經過上腔靜脈、右心房、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室、主動脈、頭部動脈、頭部毛細血管,至少兩次經過心臟。例題7:人體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物質在體內的運輸與循環(huán)系統(tǒng)有著密切的關系。右圖是人體血液循環(huán)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血管A的名稱是,它與心臟的左心室相連。(2)血液流經后,靜脈血變?yōu)閯用}血。(3)餐后兩小時;A、B、C、D四處血液中血糖含量最高的部位是(填字母標號)。答案:(1)主動脈(2)肺(3)C四、專題過關1、血漿中含量最多的物質是(D)A蛋白質B無機鹽C葡萄糖D水2、在下列細胞中,具有細胞核的是(D)A紅細胞和白細胞B血小板C白細胞和血小板D白細胞3、血細胞有一定的壽命,原有的血細胞不斷地衰老死亡,又有新的血細胞產生。新的血細胞是由(B)A已有的血細胞分裂產生B紅骨髓產生C血管內壁上皮細胞的分化產生D心臟產生4、對于血管內的血細胞而言,它所賴以生存的內環(huán)境是(A)A、血漿B、組織液C、淋巴D、以上三項都有可能5、血液的組成成分是(A)A血漿和血細胞B血漿和白細胞C血漿和紅細胞D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6、血液在結構層次上是(B)A細胞B組織C器官D系統(tǒng)、7、在人體抽取的血液中,加入檸檬酸鈉的作用是(A)A使血細胞和血漿分層B防止血液凝固C加速血液凝固D破壞血細胞8、血液中具有運輸氧功能的物質是(C)A紅細胞B血漿蛋白C血紅蛋白D氧合血紅蛋白9、橈動脈的脈搏是由于(C)A心臟振動直接引起的B心臟射出的血液沖到這里引起的C主動脈的搏動沿著動脈壁傳來的D橈動脈的血壓造成的10、如果某人測出他收縮壓是14千帕,這說明他的收縮壓(A)A高于大氣壓14千帕B低于大氣壓14千帕C絕對值為14千帕D與舒張壓之差是14千帕11、下列血管中血壓最高的是(A)A肺動脈B肺靜脈C主動脈D下腔靜脈12、血液中有三種血細胞,其中形態(tài)最小,又沒有細胞核的是_____________。答案:血小板13、血液中的血紅蛋白低于一定量時,就會出現(xiàn)精神不振、臉色蒼白、頭暈等貧血癥狀。貧血癥狀出現(xiàn)的原因是血液____________的能力大大降低了。答案:運輸氧14、血液在由____________和全部___________組成的封閉管道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復始地流動,叫做_______________??煞謃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兩部分。其中流經路線最長的循環(huán),開始于心臟的______________,結束于心臟的______________。答案:心臟血管血液循環(huán)體循環(huán)肺循環(huán)左心室右心房15、血液是由血細胞和血漿組成的。血漿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血細胞中數量最多的是___________,形體最大的是___________,形體最小的是_________。紅細胞主要的功能是__________,這是因為在紅細胞的___________中有血紅蛋白,而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答案:運載血細胞,運輸部分養(yǎng)料和廢物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運輸氧細胞質在氧濃度高的地方易與氧結合,在氧濃度低的地方易與氧分離16、制作血涂片,需要得到薄而均勻的血膜,下中正確的推法是____,因為這樣不會使_______________。答案:乙、紅細胞破裂課后作業(yè)作業(yè)一:1、血紅蛋白具有運輸氧的功能,主要決定于它具有(A)A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的特性B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容易與氧分離的特性C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分離的特性D在含氧量低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的特性2、醫(yī)學上判斷貧血的依據是少于正常值的(B)A血液的量B紅細胞數量或血紅蛋白含量C血細胞的數量D血漿的量3、關于血紅蛋白的敘述,正確的是(D)A血紅蛋白是一種含碘的蛋白質B血液呈紅色是由于血漿中含有蛋白質C血紅蛋白能加速血液凝固,防止傷口大量出血D血紅蛋白能幫助紅細胞運輸氧4、下列關于血液的敘述不正確的是(D)A血液能輸送氧、二氧化碳和各種營養(yǎng)物質及代謝產物B具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擔負著血細胞的再生任務C血液對人體有防御保護作用D血細胞的更新速度很快,約60天左右全身的血細胞全部被更換5、某人手指被刀割傷,傷口周圍紅腫、發(fā)炎,則下列成分中顯著增多的是(A)A白細胞B紅細胞C血小板D血漿6、長期在平原生活的人,到西藏的最近幾天里,血液中數量會增多的細胞是(A)A、紅細胞B、白細胞C、血小板D、巨噬細胞7、生活在高原上的人們,血液中的紅細胞數量較多,出現(xiàn)此生理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是下列哪種生態(tài)因素造成的(A)A.空氣B.水分C.光照D.溫度8、觀察心臟內部結構時,看到心臟瓣膜只能向一個方向開放,保證血液流動的方向是(B)A心房→心室→靜脈B心房→心室→動脈C心室→心房→動脈D靜脈→心室→心房9、某人因急性腸胃炎,需在上臂靜脈處滴注生理鹽水和抗生素,那么抗生素在抵達腸胃的過程中,需通過心臟的(D)A兩個心房B兩個心室C一心房和一心室D所有心房和心室10、下列關于組織內氣體交換的敘述,不正確的是(D)①組織內O2的分壓高于動脈血內O2的分壓②組織內O2的分壓低于動脈血內O2的分壓③組織內CO2的分壓高于動脈血內CO2的分壓④組織內CO2的分壓低于動脈血內CO2的分壓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11、下圖所示曲線分別表示人體血液中O2和CO2含量的變化情況。若橫軸中的A段為組織內毛細血管,則b為含量的變化曲線。曲線b所表示的氣體在C段血管處迅速升高的原因是。答案:氧氣與肺泡內進行了氣體交換12、人體大量失血時,會頭暈。這是由于大量失血,使血液中的_______________大量減少,血液的________能力降低造成腦部_________不足的緣故。答案:血紅蛋白;攜氧;供氧13、下表是某人的血液常規(guī)檢驗單,請根據表格提供的信息填空:項目正常范圍參考值單位結果項目正常范圍參考值單位結果紅細胞3.5—5×012/L2.8血小板100—300×09/L220.0血紅蛋白110—150g/L90淋巴細胞0.7—4×09/L2.5白細胞3.5—10×09/L6.5血型————B型由該報告單可以判斷此人可能患有___________(填病癥名);判斷的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貧血;血紅蛋白數目少14、水蚤的身體呈半透明,制作裝片后在低倍顯微鏡下可以觀察到其心臟的搏動情況。某班甲、乙、丙、丁四組學生,分別用滴管從10℃、20℃、30℃的三種含有水蚤的培養(yǎng)液中吸取培養(yǎng)液,滴在載玻片上,制成不同裝片進行觀察,得到數據如下表。試回答:甲組乙組丙組丁組平均心率(次/分)10℃28119119218730℃(室溫)28828628929130℃401108398296(1)本實驗研究的問題是_______________。(2)表中有錯誤數據的組別是_______________。(3)實驗數據有誤是因為實驗操作的時間太長引起的,為什么實驗操作的時間太長會引起數據錯誤 _______________。答案:(1)水溫是否影響水蚤心臟的搏動快慢(2)甲、丁(3)載玻片上的水溫發(fā)生了變化15、下圖是顯微鏡下觀察到的魚尾鰭內兩種血管的血液流動情況。據圖分析這兩種血管各是什么血管?(1)左圖是 血管,理由是 ?。?)右圖這種血管的特點是 答案:(1)動脈、大血管逐漸往下分成小血管(2)管壁薄彈性小16、右圖人體血液循環(huán)示意圖。根據圖中編號或字母回答:(1)F為脈,E管內流動著血。(2)血液循環(huán)路線:體循環(huán):。肺循環(huán):答案:肺靜脈、靜脈血;體循環(huán):左心室——主動脈——全身毛細血管——大靜脈——右心房,肺循環(huán):右心室——肺動脈——肺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17、某同學先將酶和乳汁分別放入2支試管,然后將試管放入同一水浴中持續(xù)15min,再將酶和乳汁倒入同一試管中,使之混合,保溫并記錄凝乳所需要的時間。經過在不同水浴溫度下的多次實驗,并記錄凝乳所需要的時間,結果如下表:裝置ABCDEF水浴溫度/℃102030405060凝乳時間/min不凝固7.04.01.54.0不凝固請分析回答:(1)該實驗證明了(2)該實驗證明了凝乳酶的最適宜溫度是40℃嗎?(3)比較并解釋裝置B和D的實驗結果。答案:(1)證明凝乳酶的催化效率與溫度有關,當溫度偏高或偏低時酶的催化效率下降(2)不能(3)B裝置凝乳時間比D裝置凝乳時間長,原因是凝乳酶在20℃時的催化效率比40℃時低作業(yè)二:1.我國提倡參加無償獻血的人群是(D)A.未成年人B.體弱多病者C.老年人D.18-55周歲的健康公民2.右圖曲線代表血液中某種物質成分含量變化趨勢,該曲線不能表示(B)A.血液流經小腸時葡萄糖含量的變化B.血液流經肺部時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C.血液流經肌肉時二氧化碳含量的變化D.從平原進入高原后人體紅細胞數量的變化3.一個慢性貧血患者突患急性闌尾炎,到醫(yī)院做血常規(guī)化驗,其化驗結果可能在正常值范圍之外的是(B)A.血漿、白細胞B.紅細胞、白細胞C.紅細胞、血小板D.血小板、白細胞4.某同學不小心劃破手指并少量出血,雖然沒有包扎傷口,但流血卻慢慢凝固,這與下列哪種細胞的作用有關(C)A.紅細胞B.白細胞C.血小板D.吞噬細胞5.某患者因患重病先后接受少量的A型血和B型血,據此,你推斷他最可能是哪種血型?(C)A.A型血B.B型血C.AB型血D.O型血6.下面是某同學的部分觀察結論,與事實相符的是(B)A.血液由血漿和紅細胞組成B.小魚尾鰭毛細血管內的紅細胞單行通過C.心房與動脈相連,心室與靜脈相連D.動脈內有動脈瓣、靜脈內有靜脈瓣、心臟內有房室瓣柱狀圖中長方形高度表示甲、乙、丙、丁四種組織中,氧氣與血紅蛋白的結合情況。試推測甲、乙、丙、丁四種組織中呼吸作用最旺盛的是(A)A.甲B.乙C.丙D.丁8.用止血帶扎住上臂,則前臂的血管隆起,隆起的血管和使血管發(fā)生隆起的結構分別是(B)A.動脈動脈瓣B.靜脈靜脈瓣C.動脈靜脈瓣D.靜脈動脈瓣9.張文馳是襄陽一中高三畢業(yè)班的學生,他先后參加獻血和捐獻造血干細胞,被譽為“最美中學生”。獻血能夠挽救更多的生命,下列有關獻血的說法不正確的是(D)A.我國實行無償獻血制度B.一次獻血300毫升不會影響健康C.提倡公民自愿鮮血D.任何人都可以參加獻血10.根據圖①-③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C)A.圖①是人體平靜呼吸時,肺容量變化示意圖,圖中b→c段表示吸氣過程,膈肌舒張B.當光照強度達到圖②中b點時,植物開始進行光合作用C.當環(huán)境溫度降低時,圖②中的a點下移D.圖③表示菜豆種子萌發(fā)及幼苗長成植物體過程中,有機物含量的變化右圖是人體心臟結構模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從心臟的結構看,心臟壁主要是由肌肉組織構成的,心室壁的厚度比心房壁厚;從心臟的功能看,心臟的收縮能將血液“泵”到身體各個部位。以上說明心臟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2)在人體的血液循化過程中,體循環(huán)開始于左心室,結束于右心房。(3)人生病后靜脈注射藥物,藥物在心臟的四個腔中先后出現(xiàn)的順序是4、3、1、2(填序號)。正常情況下,心室收縮,血液由心室流向動脈,而不會流向心房,其原因是心室與心房之間有房室瓣(或瓣膜)。(4)在心臟的四個腔內,流動著靜脈血的是3、4(或4和3)(填代號)。右圖是人體心臟結構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心臟是血液循環(huán)的動力器官,主要由肌肉組織構成。(2)肺循環(huán)開始于右心室、肺循環(huán)完成后血液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3)D和B心壁哪個厚?B,其原因是什么?血液循化路線長。(4)若通過手部靜脈注射藥物,則藥物首先到達心臟的C腔。(填標號)(5)圖中e和f的作用是保證血液按一定方向流動。13.右圖為人體某一部位的血液循環(huán)示意圖,C代表某器官處的毛細血管網,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1)如果C表示人體肺部的毛細血管網,請問B代表的血管是肺動脈;流經C后,血液發(fā)生的變化是由靜脈血變?yōu)閯用}血(或二氧化碳的含量減少,氧氣的含量增加)。(2)如果流經C后,血液中的營養(yǎng)物質明顯增加,這時C代表的器官是小腸。(3)如果C代表腎臟,當血液流經每一個腎單位時,經過腎小球的濾過(或腎小球壁和腎小管內壁的濾過)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4)一位同學外出旅游時不慎被蛇咬傷,咬傷部位在手臂的C處,為防止蛇毒隨血液經心臟擴散到全身,緊急處理時,應該用止血帶扎住傷口的m(填“m”或“n”)端。六、專題總結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