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中考歷史考前沖刺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向社會主義過渡
一.選擇題(共21小題)
1.(2025 通州區校級模擬)如圖是1953年創造的年畫,金燦燦的曬場上,社員們正在使用拖拉機和脫粒機等進行機械化農業生產。該年畫反映出( )
A.人民公社廣受好評 B.工業指標超額完成
C.土地改革提高效益 D.互助合作初顯成效
2.(2025 碑林區二模)如表展現的是1952﹣1957年中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增長數據。出現這一現象的直接原因是( )
產品 增幅
鋼 296%
原煤 98%
發電量 164%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一五”計劃的實施
C.三大改造的推進 D.改革開放的啟動
3.(2025春 太倉市月考)1950年6月28日,毛澤東發表談話,嚴厲譴責美國對朝鮮和中國臺灣的侵略,號召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10月3日,周恩來約見印度駐華大使時說:“美國軍隊正企圖越過三八線……果真如此做的話,我們不能坐視不顧,我們要管。”這表明( )
A.抗美援朝是正義的反侵略戰爭
B.新中國團結起亞非國家共同作戰
C.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
D.三大改造后新中國國力大大提升
4.(2025 陽谷縣開學)2024年恰值我國取得某重大戰役勝利72周年。在我方,這場戰役是“朝鮮戰場的淮海戰役”;而在敵方,這場戰役成了“聯合國軍”的“傷心嶺”。這場戰役是指( )
A.臺兒莊戰役 B.百團大戰
C.淮海戰役 D.上甘嶺戰役
5.(2025春 太倉市月考)1956年4月,全國機械工業先進生產者會議在北京召開,時任第三機械工業部部長張霖之指出:“中國機械制造業廣大職工的任務,是逐步把中國機械工業建設成為一個獨立完整的、現代的、強大的機械工業。”這反映了當時國家( )
A.對工業化建設事業的重視
B.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思想
C.實現社會主義改造的決心
D.強調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性
6.(2025 姑蘇區模擬)如圖是畫家趙延年于1953年創作的宣傳畫。由圖可知,當時我國( )
A.積極生產支援抗美援朝
B.工業化建設的成就突出
C.掀起“大躍進”的高潮
D.實行集中勞動統一分配
7.(2025 太倉市模擬)經濟基礎是由一定發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是該社會的經濟結構,經濟制度。上層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上的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它相適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如圖是陶子同學制作的歷史學習思維導圖。該思維導圖反映了( )
A.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B.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
C.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的相互作用
D.生產力對生產關系的決定作用
8.(2025 太倉市模擬)新華社1949年10月1日報道:“下午三時,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秘書長林伯渠宣布典禮開始……毛主席親自開動有電線通往廣場中央國旗旗桿的電鈕,使第一面新國旗在新中國首都徐徐上升。”報道描述了( )
A.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B.開國大典
C.中共七大
D.香港回歸
9.(2025 泗洪縣一模)“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際國內反動氣焰增高,但是經過這一場戰爭以后,我們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其表述的是( )
A.抗美援朝戰爭的背景 B.抗美援朝戰爭的意義
C.抗日戰爭的背景 D.抗日戰爭的意義
10.(2025 昆山市校級模擬)1954年9月,全國人民代表聚集一堂,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這表明( )
A.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
B.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正式確立
C.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我國從此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1.(2025春 張家港市月考)在當時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旗幟鮮明的站在社會主義陣營,這就需要我們通過進行三大改造,確立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在社會主義陣營中站穩。可見,進行三大改造是出于( )
A.經濟發展的需要 B.當時國內矛盾的需要
C.鞏固政權的需要 D.提高國際地位的需要
12.(2025春 橋西區月考)1949年某日,徐鑄成在日記中寫道:“今日為國人最興奮之一日……天安門廣場擠滿人群,紅旗似海,殆為我國歷史上空前之盛況也。”該日記記錄的事件是( )
A.開國大典 B.五四運動
C.北平和平解放 D.中華民國建立
13.(2025春 昆山市月考)如圖是某年國慶節時,游行群眾抬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模型通過天安門的場景。該場景最早發生在( )
A.1949年 B.1954年 C.1978年 D.1984年
14.(2025春 常熟市月考)如圖兩個紀念章見證了新中國( )
A.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 B.社會主義的全面建設
C.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 D.國企改革的不斷推進
15.(2025春 常熟市月考)緊張的一個學期即將過去,美好的假期馬上到來。本學期你學習了中國現代史,你認為中國現代史主要講述了( )
A.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
B.我國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C.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D.黨領導人民走向世界、引領世界
16.(2025 嘉峪關一模)《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過去領導土地改革的經驗和教訓,提出保存富農經濟,不動中農土地,限制沒收地主財產范圍等政策,以保護中農和分化地主階級。這一舉措( )
A.調動了人民抗戰熱情 B.有效減少了改革阻力
C.加速了解放戰爭勝利 D.實現了土地國家所有
17.(2024秋 威海期末)實驗中學歷史社團的同學們正籌備“第一個五年計劃成果展示會”。他們篩選出以下圖片,適合展示的包括( )
①長春一汽生產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車
②中國制造的第一批噴氣式殲擊機
③鞍山大型軋鋼廠
④大慶油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2025 商洛開學)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習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和方法。下列史論對應正確的是( )
史實 結論
A 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 新中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
B 尼克松訪華 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C 中國夢宏偉藍圖的提出 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D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形成
A.A B.B C.C D.D
19.(2024秋 長沙期末)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使農村階級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這敘述了土地改革的( )
A.背景 B.目的 C.措施 D.意義
20.(2025春 阜寧縣月考)如圖中所宣傳的法律文件頒布實施后,對中國社會所產生的巨大影響不包括( )
A.地主全部被處死
B.使中國的農民真正獲得了解放
C.徹底摧毀了我國封建土地制度
D.大大解放了我國的農村生產力
21.(2025 鄲城縣一模)如圖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創作的部分畫作。這些作品反映的時代特征是( )
A.政權鞏固,社會過渡 B.偉大轉折,繼往開來
C.探索建設,曲折發展 D.三大改造,社會變革
中考歷史考前沖刺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向社會主義過渡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一.選擇題(共21小題)
1.(2025 通州區校級模擬)如圖是1953年創造的年畫,金燦燦的曬場上,社員們正在使用拖拉機和脫粒機等進行機械化農業生產。該年畫反映出( )
A.人民公社廣受好評 B.工業指標超額完成
C.土地改革提高效益 D.互助合作初顯成效
【分析】本題考查三大改造,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據圖片以及關鍵信息“1953年”可知,自1953年起,對農業實行合作化,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引導農民組織起來,走集體化道路。農業合作化開始時實行自愿互利的原則,通過典型示范逐步推廣。它經歷了由農業互助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到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三個階段。故D符合題意;年畫不能反映人民公社廣受好評,排除A;年畫主要涉及農業合作化初顯成效,未體現工業指標超額完成,排除B;年畫主要涉及農業合作化初顯成效,未闡述土地改革提高效益,排除C。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三大改造,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年畫反映互助合作初顯成效。
2.(2025 碑林區二模)如表展現的是1952﹣1957年中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增長數據。出現這一現象的直接原因是( )
產品 增幅
鋼 296%
原煤 98%
發電量 164%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一五”計劃的實施
C.三大改造的推進 D.改革開放的啟動
【分析】本題考查一五計劃,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據所學知識可知,1953年,我國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到1957年,一五計劃超額完成,我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與題干中“1952﹣1957年中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增長數據”相符,B正確;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的兩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階級也被消滅,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農村的生產力,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財政經濟狀況的根本好轉創造了條件,與題干中“1952﹣1957年中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增長數據”不符,A錯誤;三大改造的推進,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使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與題干中“1952﹣1957年中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增長數據”不符,C錯誤;改革開放的啟動是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與題干中“1952﹣1957年中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增長數據”不符,D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一五計劃,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3.(2025春 太倉市月考)1950年6月28日,毛澤東發表談話,嚴厲譴責美國對朝鮮和中國臺灣的侵略,號召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10月3日,周恩來約見印度駐華大使時說:“美國軍隊正企圖越過三八線……果真如此做的話,我們不能坐視不顧,我們要管。”這表明( )
A.抗美援朝是正義的反侵略戰爭
B.新中國團結起亞非國家共同作戰
C.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
D.三大改造后新中國國力大大提升
【分析】本題考查抗美援朝,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根據所學和材料“1950年6月28日,毛澤東發表談話,嚴厲譴責美國對朝鮮和中國臺灣的侵略,號召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10月3日,周恩來約見印度駐華大使時說:‘美國軍隊正企圖越過三八線……果真如此做的話,我們不能坐視不顧,我們要管’”可知,中國譴責美國的侵略,并決心打敗美國進行的挑釁,這表明,新中國為了正義的事業不畏強敵,敢打必勝,A項正確;亞非會議上,新中國團結起亞非國家共同作戰以保衛民族、國家獨立,但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項;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但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項;三大改造完成是在1956年,而材料說的1950年,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抗美援朝,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4.(2025 陽谷縣開學)2024年恰值我國取得某重大戰役勝利72周年。在我方,這場戰役是“朝鮮戰場的淮海戰役”;而在敵方,這場戰役成了“聯合國軍”的“傷心嶺”。這場戰役是指( )
A.臺兒莊戰役 B.百團大戰
C.淮海戰役 D.上甘嶺戰役
【分析】本題考查抗美援朝,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由題干“朝鮮戰場的淮海戰役”“這場戰役成了“聯合國軍”的‘傷心嶺’”并結合所學可知,這場戰役指的是上甘嶺戰役。1952年10月,美國侵略軍發動上甘嶺戰役,它的得失關系到整個中部戰線的安危,所以我方取得上甘嶺戰役的勝利是“朝鮮戰場的淮海戰役”,而這場戰役也成了“聯合國軍”的“傷心嶺”。故D符合題意;臺兒莊戰役、百團大戰發都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排除AB;淮海戰役發生在解放戰爭期間,與題干聯合國軍不符,排除C。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抗美援朝,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反映的是上甘嶺戰役。
5.(2025春 太倉市月考)1956年4月,全國機械工業先進生產者會議在北京召開,時任第三機械工業部部長張霖之指出:“中國機械制造業廣大職工的任務,是逐步把中國機械工業建設成為一個獨立完整的、現代的、強大的機械工業。”這反映了當時國家( )
A.對工業化建設事業的重視
B.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思想
C.實現社會主義改造的決心
D.強調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性
【分析】本題考查一五計劃,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據題干可知,材料強調把中國機械工業建設成獨立完整的、現代的、強大的機械工業,反映了當時國家對工業化建設事業的重視。故A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思想,排除B;材料反映了當時國家對工業化建設事業的重視,與社會主義改造無關,排除C;到1956年底,我國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1956年4月”時還沒有進行社會主義社會,排除D。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一五計劃,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反映當時國家對工業化建設事業的重視。
6.(2025 姑蘇區模擬)如圖是畫家趙延年于1953年創作的宣傳畫。由圖可知,當時我國( )
A.積極生產支援抗美援朝
B.工業化建設的成就突出
C.掀起“大躍進”的高潮
D.實行集中勞動統一分配
【分析】本題考查抗美援朝,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時我國積極生產支援抗美援朝。1950年10月,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與朝鮮軍民并肩作戰。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我國國內積極開展生產運動,支援前線作戰,為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提供了物質基礎,1953年7月,美國不得不在停戰協定上簽字,中國軍隊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故A正確;“一五”計劃期間,我國的工業化建設取得突出成就,“一五”計劃開始于1953年,至1957年底超額完成。從題干圖片內容上,無法體現出當時我國工業化建設取得突出成就,也無法表明當時我國實行集中勞動統一分配的制度,排除BD;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后,我國掀起了“大躍進”的高潮,這與題干所給時間“1953年”不符,排除C。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抗美援朝,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圖片反映我國積極生產支援抗美援朝。
7.(2025 太倉市模擬)經濟基礎是由一定發展階段的生產力所決定的占統治地位的生產關系的總和,是該社會的經濟結構,經濟制度。上層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上的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它相適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如圖是陶子同學制作的歷史學習思維導圖。該思維導圖反映了( )
A.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B.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
C.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的相互作用
D.生產力對生產關系的決定作用
【分析】本題考查三大改造,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據材料“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生產資料屬于經濟基礎,相應地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組織形式發生了變化,隨后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反映了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筑,A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筑的作用,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的相互作用沒有體現,排除BC項;材料沒有涉及生產力對生產關系的決定作用,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三大改造,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8.(2025 太倉市模擬)新華社1949年10月1日報道:“下午三時,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秘書長林伯渠宣布典禮開始……毛主席親自開動有電線通往廣場中央國旗旗桿的電鈕,使第一面新國旗在新中國首都徐徐上升。”報道描述了( )
A.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B.開國大典
C.中共七大
D.香港回歸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新中國成立,掌握新中國成立的標志。
【解答】題目中描述的“下午三時,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秘書長林伯渠宣布典禮開始……毛主席親自開動有電線通往廣場中央國旗旗桿的電鈕,使第一面新國旗在新中國首都徐徐上升。”這些細節正是開國大典的重要場景。1949年10月1日下午3點,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首都30萬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典禮,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B項正確;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要是制定憲法、選舉國家領導人等重要政治決策,與題目中的場景不符,排除A項;1949年中共七大是在抗日戰爭時期召開的,主要是總結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的經驗教訓,制定黨的路線方針,排除C項;香港回歸是在1997年,時間和場景均與題目所描述的不符,排除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新中國成立,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遷移與運用能力。
9.(2025 泗洪縣一模)“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際國內反動氣焰增高,但是經過這一場戰爭以后,我們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其表述的是( )
A.抗美援朝戰爭的背景 B.抗美援朝戰爭的意義
C.抗日戰爭的背景 D.抗日戰爭的意義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意義,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根據材料“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我們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可以分析得出這場戰爭是抗美援朝戰爭,而“經過這一場戰爭以后,我們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可知表述的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意義,B項正確;抗美援朝戰爭的背景是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政府作出武裝干涉朝鮮內戰的決定,并派遣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美軍不顧中國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過三八線,把戰火燒到中朝邊境的鴨綠江邊,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為此新中國作出抗美援朝的決定,而題干的主旨是表述抗美援朝戰爭的意義,排除A項;抗日戰爭與鴨綠江無關,排除C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抗美援朝戰爭的意義。
10.(2025 昆山市校級模擬)1954年9月,全國人民代表聚集一堂,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這表明( )
A.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
B.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正式確立
C.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D.我國從此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分析】本題考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新中國第一部憲法,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這就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定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故C符合題意;開國大典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排除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成功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正式確立,排除B;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我國從此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排除D。
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新中國第一部憲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材料表明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11.(2025春 張家港市月考)在當時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旗幟鮮明的站在社會主義陣營,這就需要我們通過進行三大改造,確立社會主義制度,才能在社會主義陣營中站穩。可見,進行三大改造是出于( )
A.經濟發展的需要 B.當時國內矛盾的需要
C.鞏固政權的需要 D.提高國際地位的需要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三大改造的背景,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根據題干材料可知,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我國需要通過進行三大改造,確立社會主義制度,進而在社會主義陣營中站穩,由此可知,進行三大改造有鞏固政權的考慮,C項正確;經濟發展的需要與題意不符,題干反映的是為了在社會主義陣營中站穩,需要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排除A項;材料表明當時我國進行三大改造是為了在社會主義陣營中站穩,以應對資本主義國家的封鎖孤立,所以題意反映了三大改造對鞏固政權的作用,材料也沒有體現國內矛盾以及提高國際地位相關內容,排除B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三大改造相關史實。
12.(2025春 橋西區月考)1949年某日,徐鑄成在日記中寫道:“今日為國人最興奮之一日……天安門廣場擠滿人群,紅旗似海,殆為我國歷史上空前之盛況也。”該日記記錄的事件是( )
A.開國大典 B.五四運動
C.北平和平解放 D.中華民國建立
【分析】本題考查了新中國成立,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1949年10月1日下午3點,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首都30萬軍民齊集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典禮。可見,題干所述事件指的是開國大典,A項正確;1919年5月五四運動爆發,排除B項;1949年北方和平解放,但與材料中的“今日為國人最興奮之一日……天安門廣場擠滿人群,紅旗似海,殆為我國歷史上空前之盛況也”不符,排除C項;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13.(2025春 昆山市月考)如圖是某年國慶節時,游行群眾抬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模型通過天安門的場景。該場景最早發生在( )
A.1949年 B.1954年 C.1978年 D.1984年
【分析】本題考查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掌握基礎知識。
【解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因此材料場景最早發生在1954年,B項正確;1949年、1978年和1984年都不符合題意,排除ACD項。
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教材基礎知識,學生在掌握教材基礎知識的情況下,學會整合教材知識才能得出正確結論。
14.(2025春 常熟市月考)如圖兩個紀念章見證了新中國( )
A.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 B.社會主義的全面建設
C.鄉鎮企業的異軍突起 D.國企改革的不斷推進
【分析】本題考查三大改造,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
【解答】根據圖片信息“公私合營”和所學知識可知,為使私有制經濟過渡到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從1954年起,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發展為全行業的公私合營,A項正確;1956—1966年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與圖片反映的歷史時間不符,排除B項;1978年在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鄉鎮企業發展起來,與圖片不符,排除C項;1984年我國開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重點是國企改革,與圖片不符,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三大改造,考查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
15.(2025春 常熟市月考)緊張的一個學期即將過去,美好的假期馬上到來。本學期你學習了中國現代史,你認為中國現代史主要講述了( )
A.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
B.我國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C.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D.黨領導人民走向世界、引領世界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現代史的主要內容,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中國現代史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開始。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以及改革開放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程。這是中國現代史的主要內容,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貫穿了中國現代史的大部分階段,C項符合題意;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和發展主要是在古代史階段,并非中國現代史講述的內容,A項錯誤;我國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主要是在近代史時期,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期間中國人民進行了反帝反封建的斗爭,最終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國現代史是從新中國成立開始的,B項錯誤;黨領導人民走向世界、引領世界是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一定成就的基礎上逐漸發展的過程,但這不是中國現代史的主要講述內容,D項錯誤。
故選:C。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中國現代史的主要內容,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遷移與運用能力。
16.(2025 嘉峪關一模)《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過去領導土地改革的經驗和教訓,提出保存富農經濟,不動中農土地,限制沒收地主財產范圍等政策,以保護中農和分化地主階級。這一舉措( )
A.調動了人民抗戰熱情 B.有效減少了改革阻力
C.加速了解放戰爭勝利 D.實現了土地國家所有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建國初期土地改革,掌握土地改革的策略及影響。
【解答】保存富農經濟,不動中農土地,限制沒收地主財產范圍等政策,能夠爭取到富農、中農等群體的支持,同時分化地主階級,有效減少了土地改革的阻力,B項正確;《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頒布于1950年,抗日戰爭在1945年已經結束,所以該舉措不可能調動人民抗戰熱情,A項錯誤;解放戰爭在1949年已經結束,《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1950年頒布,此時解放戰爭已經勝利,這一舉措與加速解放戰爭勝利無關,C項錯誤;《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實行的是農民土地所有制,并不是土地國家所有,D項錯誤。
故選:B。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建國初期土地改革,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17.(2024秋 威海期末)實驗中學歷史社團的同學們正籌備“第一個五年計劃成果展示會”。他們篩選出以下圖片,適合展示的包括( )
①長春一汽生產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車
②中國制造的第一批噴氣式殲擊機
③鞍山大型軋鋼廠
④大慶油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一五計劃,掌握一五計劃的成就。
【解答】第一個五年計劃是從1953年至1957年,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是“一五”計劃期間的重要成果,1956年生產出第一批解放牌汽車,①符合。1956年,中國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在沈陽試制成功,這也是“一五”計劃的成果,②符合。鞍山鋼鐵公司大型軋鋼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是“一五”計劃的成就,③符合,A項正確;大慶油田是在20世紀60年代開發建設的,不屬于“一五”計劃(1953﹣1957年)的成果,④不符合,排除BC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一五計劃,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遷移與運用能力。
18.(2025 商洛開學)史論結合是歷史學習中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和方法。下列史論對應正確的是( )
史實 結論
A 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 新中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
B 尼克松訪華 中美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C 中國夢宏偉藍圖的提出 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D 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形成
A.A B.B C.C D.D
【分析】本題考查一五計劃,識記一五計劃相關知識。
【解答】A.從1953年起開始我國實行“一五”計劃,基本任務是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至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劃的超額完成,使我國開始改變了工業落后的面貌,A項正確。
B.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兩國二十多年的對抗結束了,兩國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排除B項。
C.中國夢宏偉藍圖是指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已經在2021年實現了第一個百年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排除C項。
D.中國恢復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70年代中國外交成就的重要體現,新時期我國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排除D項。
故選:A。
【點評】本題考查基礎知識的掌握狀況,熟記一五計劃相關知識。
19.(2024秋 長沙期末)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使農村階級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這敘述了土地改革的( )
A.背景 B.目的 C.措施 D.意義
【分析】本題考查土地改革的相關知識,關鍵是對材料的分析。
【解答】由材料“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使農村階級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可知,這顯然敘述的是土地改革的意義。
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掌握土地改革的相關知識。
20.(2025春 阜寧縣月考)如圖中所宣傳的法律文件頒布實施后,對中國社會所產生的巨大影響不包括( )
A.地主全部被處死
B.使中國的農民真正獲得了解放
C.徹底摧毀了我國封建土地制度
D.大大解放了我國的農村生產力
【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土地改革對中國社會所產生的巨大影響,掌握相關基礎知識。
【解答】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我國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農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為土地的主人。這使人民政權更加鞏固;大大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農業生產獲得迅速恢復和發展,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準備了條件,故BCD表述正確,地主全部被處死的表述錯誤,A符合題意。
故選:A。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土地改革對中國社會所產生的巨大影響。
21.(2025 鄲城縣一模)如圖是新中國成立初期創作的部分畫作。這些作品反映的時代特征是( )
A.政權鞏固,社會過渡 B.偉大轉折,繼往開來
C.探索建設,曲折發展 D.三大改造,社會變革
【分析】本題考查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新中國第一部憲法、探索與建設成就、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
【解答】根據題干信息“木刻畫《憲法草案公布了》1954年版畫、《爐前大戰》1960年國畫、《大慶工人無冬天》1973年”可知,“木刻畫《憲法草案公布了》1954年”反映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是我國的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版畫《爐前大戰》1960年”描繪了工業建設的場景,體現了新中國的工業化推進;“國畫《大慶工人無冬天》1973年”展現了石油工業的發展,反映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探索和奮斗。因此這些作品共同反映的時代特征是探索建設,曲折發展,C項正確;“政權鞏固,社會過渡”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史實相關,排除A項;“偉大轉折,繼往開來”與1978年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相關,排除B項;“三大改造,社會變革”是指1953年到1956年的社會主義三大改造,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
故選:C。
【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