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考歷史考前沖刺押題預測 抗日戰爭一.選擇題(共21小題)1.(2024秋 淮南期末)1937年7月7日晚,侵華日軍發動了七七事變,中國守軍奮起反抗。事變發生后抗日戰爭進入了哪個階段( )A.全民族抗戰 B.局部抗戰C.戰略相持 D.戰略防守2.(2024秋 淮濱縣期末)自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來,中國共產黨先后召開了一系列會議,其中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的會議是( )A.中共一大 B.遵義會議C.瓦窯堡會議 D.中共七大3.(2024秋 曲阜市期末)某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最后一次代表大會,它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這次大會作為“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而載入史冊。該會議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遵義會議4.(2024秋 沅江市期末)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積極開展體育運動,提出了“鍛煉身體,好打日本”“體育運動軍事化”“體育出戰斗力”等口號。這些口號旨在( )A.培養群眾體育精神 B.增強軍民抗戰意識C.提高人民身體素質 D.增強抗戰勝利信心5.(2024秋 廣信區期末)2020年8月21日,抗戰電影《八佰》上映,該片講述抗日戰爭時期,謝晉元率部堅守上海市蘇州河北岸四行倉庫陣地與日軍展開血戰,消滅日軍200多人后奉命撤出。該戰斗發生在( )A.徐州會戰 B.武漢會戰 C.淞滬會戰 D.長沙會戰6.(2024秋 蓬萊區期末)1937年11月10日,由于后路被包抄,戰場上的數十萬中國軍隊撤離,桂軍兩個師擔任殿后,血戰9天,2萬3千余將士傷亡過半。文中的“戰場”是( )A.淞滬會戰 B.臺兒莊戰役C.長沙會戰 D.豫湘桂戰役7.(2024秋 龍馬潭區期末)在合江的赤水河畔,有一處“還我河山”的石刻。是由愛國將領馮玉祥于民國33年春到瀘州進行募捐時親筆題寫。題詞( )①激發了瀘州人民群眾抗日愛國的熱情②體現了馮玉祥收復失地的精神和抗日救國的宏偉抱負③對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起到了積極作用④提醒我們不能忘記歷史,砥礪前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2024秋 蓬萊區期末)中國共產黨某次會議上作的《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中說:毛澤東思想的生長、發展與成熟,已經有了二十四年的長期歷史,在無數次的千百萬人民的劇烈斗爭中反復考驗過來了,證明它是客觀的真理,……毛澤東思想,就是這次被修改了的黨章及其總綱的基礎。這次會議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C.中共七大 D.七屆二中全會9.(2024秋 蓬萊區期末)林彪、聶榮臻在1937年9月26日致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的電報中稱:“昨日與敵第二十一連(聯)隊戰斗一晝夜,將敵殲滅一千余人。”電報中的“戰斗”( )A.是全民族抗戰的開始B.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C.史稱“百團大戰”D.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10.(2024秋 禪城區期末)“8月14日,中國空軍首次參戰,中國空軍取得了3:0的戰績,打破了日本航空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該次空戰所屬的會戰( )A.粉碎了日軍“三個月亡華”的企圖B.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一場勝仗C.標志著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D.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11.(2025 自貢模擬)徐中約在書中寫道:“日本企圖速戰速決奪取華北及迫使南京同意經濟合作。日本軍方藐視中國作全面抗戰的能力和意志,許諾要在三個月解決中國問題。”打破日本這一企圖的事件是( )A.臺兒莊戰役 B.長沙會戰C.淞滬會戰 D.武漢會戰12.(2025 常熟市模擬)實踐證明,國共兩黨和則兩利,分則兩傷。下列兩黨關系演變中,實現再合作的主要原因是( )A.國民黨改組后緩和了矛盾B.紅軍接受改編并加入國民黨陣營C.日本侵華加劇了民族危機D.蔣介石受到愛國官兵抗日的感召13.(2024秋 海口校級期末)下面是一封寫給戰友的書信,該書信反映的社會背景是( )致戰友: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愿與諸弟共勉之。 小兄張自忠手啟 民國二十九年五月一日A.紛爭不斷的軍閥混戰 B.硝煙四起的抗日戰爭C.國共之間的殊死較量 D.熱火朝天的國家建設14.(2024秋 西寧期末)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振奮了中國軍民的抗戰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心。這場戰役是指( )A.平型關戰役 B.淞滬戰役C.太原戰役 D.臺兒莊戰役15.(2025 昆山市模擬)某同學在學習某一主題時,繪制了一條時間軸,由此可見,他學習的主題是( )A.正面戰場的抗戰 B.北伐勝利進軍C.敵后戰場的抗戰 D.人民解放戰爭16.(2025 蘇州一模)交流信息是茶館社交的主要內容之一。20世紀30年代,在蘇州附近的鄉村里,農夫們在茶館里飲茶、談心、看報。他們交流的信息可能有( )A.抗日戰爭 B.重慶談判 C.渡江戰役 D.淮海戰役17.(2024秋 舞鋼市期末)抗日戰爭使中國由過去任人擺布、欺凌,到以平等身份與美、英、蘇首腦共商世界大事;從割地、賠款到廢除舊約,歸還被占領土。這說明抗日戰爭的勝利( )A.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B.加速了世界殖民體系瓦解C.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D.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18.(2024秋 舞鋼市期末)1942年中國共產黨邊區政府頒布政策規定:“地主要減少地租利息25%,同時規定農民向地主交租交息。”這一政策規定的頒布有利于( )A.團結各階級共同抗戰 B.廢除封建的土地制度C.打擊國民黨反動勢力 D.壯大農村革命根據地19.(2024秋 巫山縣期末)揭示歷史的原因與結果的關系,以作出合理的歷史解釋,是歷史學習的目標之一。如表中,因果關系對應正確的是( )選項 原因 結果A 京漢鐵路工人罷工失敗 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B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一二 九運動的爆發C 第三次長沙會戰結束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D 盧溝橋事變爆發 全民族抗戰開始A.A B.B C.C D.D20.(2024秋 舞鋼市期末)“八路軍的大捷,其估價不僅在于雙方死亡的慘重,而在于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材料評價的事件是( )A.平型關大捷 B.臺兒莊戰役C.武漢會戰 D.第三次長沙會戰21.(2024秋 惠東縣期末)彭德懷指出:“這次戰役大大提高了華北人民群眾敵后抗日的勝利信心,對日寇當時的誘降政策以很大打擊……此戰役也給投降派又一次打擊,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聲威。”材料中的“這次戰役”是( )A.平型關大捷 B.百團大戰C.臺兒莊戰役 D.長沙會戰中考歷史考前沖刺押題預測 抗日戰爭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21小題)1.(2024秋 淮南期末)1937年7月7日晚,侵華日軍發動了七七事變,中國守軍奮起反抗。事變發生后抗日戰爭進入了哪個階段( )A.全民族抗戰 B.局部抗戰C.戰略相持 D.戰略防守【分析】本題考查七七事變和日本全面侵華,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軍隊奮起抵抗,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符合題意。B.1931年9月18日,日本誣陷中國軍隊炸毀沈陽附近柳條湖段鐵路,制造了“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后,中國開始了局部抗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排除。C.從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中國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排除。D.自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至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中國抗戰進入戰略防御階段,排除。故選:A。【點評】記憶七七事變和日本全面侵華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2.(2024秋 淮濱縣期末)自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來,中國共產黨先后召開了一系列會議,其中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的會議是( )A.中共一大 B.遵義會議C.瓦窯堡會議 D.中共七大【分析】本題考查中共七大,識記中共七大相關知識。【解答】A.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共一大標志著中國共產黨誕生,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B.遵義會議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由幼稚走向成熟,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C.瓦窯堡會議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D.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5年4月之6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選舉了中央領導機關,毛澤東在七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主席,大會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D項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記中共七大相關知識。3.(2024秋 曲阜市期末)某會議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最后一次代表大會,它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這次大會作為“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而載入史冊。該會議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遵義會議【分析】本題考查中共七大,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中共一大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成立,排除。B.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大會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民主革命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大會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符合題意。C.中共八大是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開端,排除。D.1935年長征過程中召開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的領導核心的地位,排除。故選:B。【點評】記憶中共七大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4.(2024秋 沅江市期末)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根據地積極開展體育運動,提出了“鍛煉身體,好打日本”“體育運動軍事化”“體育出戰斗力”等口號。這些口號旨在( )A.培養群眾體育精神 B.增強軍民抗戰意識C.提高人民身體素質 D.增強抗戰勝利信心【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抗日戰爭,結合歷史背景對歷史現象進行歷史解釋。【解答】抗日戰爭期間,這些口號將體育運動與抗戰緊密聯系起來,“好打日本”“軍事化”“出戰斗力”等表述都強調了通過體育運動,讓軍民意識到自身與抗戰的緊密關系,激發軍民的抗戰意識,積極投入到抗戰中,B項符合題意;雖然口號中涉及到體育運動,但“鍛煉身體,好打日本”“體育運動軍事化”“體育出戰斗力”等口號的核心目的并非單純培養群眾體育精神,而是為抗戰服務,排除A項;提高身體素質是開展體育運動的一個結果,但不是這些口號所強調的核心目的,這些口號重點是圍繞抗戰展開,排除C項;這些口號主要是從行動和意識層面讓軍民為抗戰做準備,更側重于增強軍民抗戰的實際行動和意識,而不是單純增強抗戰勝利信心,相比之下,增強抗戰意識更為直接,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抗日戰爭,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5.(2024秋 廣信區期末)2020年8月21日,抗戰電影《八佰》上映,該片講述抗日戰爭時期,謝晉元率部堅守上海市蘇州河北岸四行倉庫陣地與日軍展開血戰,消滅日軍200多人后奉命撤出。該戰斗發生在( )A.徐州會戰 B.武漢會戰 C.淞滬會戰 D.長沙會戰【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淞滬會戰,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徐州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以江蘇徐州為中心,在津浦和隴海鐵路地區發生的中日大規模防御戰,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武漢地區進行的一場大規模防御戰役,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淞滬會戰中,謝晉元率部堅守蘇州河北岸四行倉庫陣地與日軍展開血戰,消滅日軍200多人,后奉命撤出,鼓舞了人民的抗戰熱情,后為叛徒殺害,國民政府追贈陸軍少將。因此題干戰斗發生在淞滬會戰,C項正確;長沙會戰,又稱為“長沙保衛戰”,是指發生在抗日戰爭1939年9月到1942年2月期間,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在以長沙為中心的第九戰區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激烈攻防戰,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淞滬會戰。6.(2024秋 蓬萊區期末)1937年11月10日,由于后路被包抄,戰場上的數十萬中國軍隊撤離,桂軍兩個師擔任殿后,血戰9天,2萬3千余將士傷亡過半。文中的“戰場”是( )A.淞滬會戰 B.臺兒莊戰役C.長沙會戰 D.豫湘桂戰役【分析】本題考查淞滬會戰,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淞滬會戰發生在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符合題意。B.臺兒莊戰役發生在1938年春,排除。C.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后(1938年10月后),先后進行了三次長沙會戰,排除。D.豫湘桂戰役發生在1944年,排除。故選:A。【點評】記憶淞滬會戰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7.(2024秋 龍馬潭區期末)在合江的赤水河畔,有一處“還我河山”的石刻。是由愛國將領馮玉祥于民國33年春到瀘州進行募捐時親筆題寫。題詞( )①激發了瀘州人民群眾抗日愛國的熱情②體現了馮玉祥收復失地的精神和抗日救國的宏偉抱負③對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起到了積極作用④提醒我們不能忘記歷史,砥礪前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抗日戰爭,提取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作答。【解答】首先明確民國33年對應的公元紀年:民國紀年與公元紀年的換算公式為:公元紀年=民國紀年+1912﹣1。那么民國33年換算成公元紀年就是33+1912﹣1=1944年,此時處于抗日戰爭時期。愛國將領馮玉祥在瀘州親筆題寫“還我河山”,在抗日戰爭的大背景下,這樣的題詞必然能夠激發當地人民群眾抗日愛國的熱情,①說法正確。“還我河山”這一題詞鮮明地表達了希望收復被日軍侵占的國土,體現了抗日救國、收復失地的精神和抱負,②說法正確。北洋軍閥統治在1928年張學良東北易幟后基本結束,而題詞時間是1944年,此時北洋軍閥統治早已不存在,所以該題詞與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無關,③說法錯誤。“還我河山”這樣具有歷史意義的題詞,即便在當今也提醒著我們銘記那段被侵略的歷史,激勵我們不斷奮進,④說法正確。綜上,①②④正確,選擇B項,排除ACD項。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抗日戰爭,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8.(2024秋 蓬萊區期末)中國共產黨某次會議上作的《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中說:毛澤東思想的生長、發展與成熟,已經有了二十四年的長期歷史,在無數次的千百萬人民的劇烈斗爭中反復考驗過來了,證明它是客觀的真理,……毛澤東思想,就是這次被修改了的黨章及其總綱的基礎。這次會議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C.中共七大 D.七屆二中全會【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共七大,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解答】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共產黨作了《關于修改黨章的報告》。大會總結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民主革命曲折發展的歷史經驗,特別是總結了抗日戰爭的豐富經驗,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大會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C項正確;中共一大召開于1921年,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綱。黨綱確定黨的名稱為中國共產黨,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大會確定了黨的中心工作是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排除A項;1923年中共召開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決定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排除B項;1949年3月,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西柏坡舉行,會議確定了促進革命迅速取得全國勝利的各項方針,著重討論了黨的工作重心的戰略轉移,即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的問題,確定黨在全國勝利后的一系列基本政策,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共七大。9.(2024秋 蓬萊區期末)林彪、聶榮臻在1937年9月26日致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的電報中稱:“昨日與敵第二十一連(聯)隊戰斗一晝夜,將敵殲滅一千余人。”電報中的“戰斗”( )A.是全民族抗戰的開始B.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C.史稱“百團大戰”D.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分析】本題以“1937年9月26日”“二十五日一戰,殲寇如麻”為切入點,考查的是平型關大捷的知識.【解答】A.七七事變是全民族抗戰的開始,排除A。B.依據題干所給信息“1937年9月26日”“昨日與敵第二十一連(聯)隊戰斗一晝夜,將敵殲滅一千余人。”結合所學可知,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平型關殲敵1000余人,取得了抗戰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次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B符合題意。C.1940年,彭德懷指揮的百團大戰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振奮了全國軍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排除C。D.淞滬會戰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排除D。故選:B。【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平型關大捷的相關知識.10.(2024秋 禪城區期末)“8月14日,中國空軍首次參戰,中國空軍取得了3:0的戰績,打破了日本航空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該次空戰所屬的會戰( )A.粉碎了日軍“三個月亡華”的企圖B.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一場勝仗C.標志著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D.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分析】本題考查了武漢、長沙會戰和臺兒莊戰役,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1937年8月14日,在淞滬會戰中,中國空軍首次參戰并取得了3:0的戰績,打破了日本航空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淞滬會戰持續了三個月,中日雙方共有約100萬軍隊投入戰斗,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余人,宣布死傷4萬余人;中國軍隊投入148個師和62個旅80余萬人,自己統計死傷30萬人。淞滬會戰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并爭取了時間,從上海等地遷出大批廠礦機器及戰略物資,為堅持長期抗戰起了重大作用,A正確。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一場勝仗是臺兒莊戰役,B排除;標志著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的是武漢會戰,C排除;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威望的是百團大戰,D排除。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了武漢、長沙會戰和臺兒莊戰役,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1.(2025 自貢模擬)徐中約在書中寫道:“日本企圖速戰速決奪取華北及迫使南京同意經濟合作。日本軍方藐視中國作全面抗戰的能力和意志,許諾要在三個月解決中國問題。”打破日本這一企圖的事件是( )A.臺兒莊戰役 B.長沙會戰C.淞滬會戰 D.武漢會戰【分析】本題考查淞滬會戰,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臺兒莊戰役發生在1938年春,而日本發動七七事變及八一三事變是在1937年,排除。B.長沙會戰以湖南長沙為中心,湖南屬于華中地區,排除。C.據材料“日本軍方藐視中國做全面抗戰的能力和意志,許諾要在三個月內解決中國問題”并結合所學可知,1937年8月13日日本進攻上海,威逼南京,迫使國民政府投降,妄想通過“速戰速決”的侵華方針,三個月內滅亡中國,而國民政府積極抗戰,“保衛上海”的淞滬會戰堅持三個月之久,粉碎了日軍“速戰速決”的計劃,符合題意。D.據材料“日本企圖速戰速決奪取華北及迫使南京同意經濟合作”可知,材料強調的是“奪取華北及迫使南京同意……”,而“武漢”屬于華中地區,與材料不符,排除。故選:C。【點評】記憶淞滬會戰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12.(2025 常熟市模擬)實踐證明,國共兩黨和則兩利,分則兩傷。下列兩黨關系演變中,實現再合作的主要原因是( )A.國民黨改組后緩和了矛盾B.紅軍接受改編并加入國民黨陣營C.日本侵華加劇了民族危機D.蔣介石受到愛國官兵抗日的感召【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國共關系的演變,掌握國共第二次合作的原因。【解答】國共兩黨在歷史上經歷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過程。結合所學知識,20世紀30年代日本加緊侵華,加劇了中華民族危機,使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在民族大義面前,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C正確;國民黨改組后緩和了矛盾,這主要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背景之一,不是第二次國共合作(再合作)的主要原因,A錯誤;紅軍接受改編并加入國民黨陣營是國共兩黨實現再合作后的表現,而不是原因,B錯誤;蔣介石受到愛國官兵抗日的感召是促使國共合作的一個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民族危機的加深,D錯誤。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國共關系的演變,考查考生對基礎知識的記憶、遷移與運用能力。13.(2024秋 海口校級期末)下面是一封寫給戰友的書信,該書信反映的社會背景是( )致戰友:國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他辦法。……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愿與諸弟共勉之。 小兄張自忠手啟 民國二十九年五月一日A.紛爭不斷的軍閥混戰 B.硝煙四起的抗日戰爭C.國共之間的殊死較量 D.熱火朝天的國家建設【分析】本題考查抗日戰爭,識記抗日戰爭相關知識。【解答】A.軍閥混戰主要發生在民國初期,到20世紀30年代基本結束,與1940年的時間不符,排除A項。B.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民國紀年與公元紀年的換算方法是:民國紀年+1911=公元紀年。民國二十九年即1911+29 =1940年。1940年正處于抗日戰爭時期,張自忠是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在棗宜會戰中壯烈殉國,書信中“為國家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體現了抗戰時期將士們保家衛國、視死如歸的精神,與抗日戰爭的背景相符,B項正確。C.國共之間的殊死較量主要指解放戰爭時期,時間是1946﹣1949年,與1940年時間不符,排除C項。D.熱火朝天的國家建設一般指新中國成立后,1940年中國還處于抗日戰爭時期,尚未進入國家建設階段,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記抗日戰爭相關知識。14.(2024秋 西寧期末)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振奮了中國軍民的抗戰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心。這場戰役是指( )A.平型關戰役 B.淞滬戰役C.太原戰役 D.臺兒莊戰役【分析】本題考查臺兒莊戰役。題干關鍵信息“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解答】據題干并結合所學,1938年3月,在日軍進攻徐州時,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在臺兒莊與日軍激戰,殲敵一萬多人,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利。故選:D。【點評】解答本題要正確理解題意,考查了臺兒莊戰役,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做出正確答案。15.(2025 昆山市模擬)某同學在學習某一主題時,繪制了一條時間軸,由此可見,他學習的主題是( )A.正面戰場的抗戰 B.北伐勝利進軍C.敵后戰場的抗戰 D.人民解放戰爭【分析】考查正面戰場的抗戰。【解答】A.根據題干時間軸上的歷史事件“淞滬會戰”“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并結合所學可知,1937年以國共合作為主體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此后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相互配合,構成了整個抗戰的主體,其中國民黨正面戰場先后組織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其中臺兒莊戰役是徐州會戰的組成部分,A項正確。B.北伐戰爭始于1926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B項。C.敵后戰場的抗戰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等抗日武裝,在抗日戰爭期間深入到日本占領區,建立抗日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而題干反映的是國民黨正面戰場組織的會戰不是敵后戰場,排除C項。D.人民解放戰爭是1946年——1949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D項。故選:A。【點評】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歸納總結能力,掌握正面戰場抗戰的相關知識。16.(2025 蘇州一模)交流信息是茶館社交的主要內容之一。20世紀30年代,在蘇州附近的鄉村里,農夫們在茶館里飲茶、談心、看報。他們交流的信息可能有( )A.抗日戰爭 B.重慶談判 C.渡江戰役 D.淮海戰役【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國近代大事,重點掌握抗日戰爭的起止時間。【解答】抗日戰爭從1931 年九一八事變開始局部抗戰,1937年七七事變后全面抗戰爆發,到1945年結束。20世紀30年代處于抗日戰爭期間,所以農夫們有可能在茶館交流抗日戰爭相關信息,A項正確;重慶談判發生于1945年8﹣10月,不在20世紀30年代,B項錯誤;渡江戰役發生在1949年4月,不在20世紀30年代,C項錯誤;淮海戰役發生于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不在20世紀30年代,D項錯誤。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中國近代大事,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7.(2024秋 舞鋼市期末)抗日戰爭使中國由過去任人擺布、欺凌,到以平等身份與美、英、蘇首腦共商世界大事;從割地、賠款到廢除舊約,歸還被占領土。這說明抗日戰爭的勝利( )A.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B.加速了世界殖民體系瓦解C.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D.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分析】本題考查抗日戰爭,識記抗日戰爭相關知識。【解答】A.題干沒有涉及中華民族覺醒方面的信息,排除A項。B.題干沒有涉及中國的抗日戰爭對瓦解世界殖民體系的作用,排除B項。C.根據材料可知,抗日戰爭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收回了領土臺灣。據所學可知,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牽住了日本大量的兵力,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犧牲,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因此,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C項正確。D.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考查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記抗日戰爭相關知識。18.(2024秋 舞鋼市期末)1942年中國共產黨邊區政府頒布政策規定:“地主要減少地租利息25%,同時規定農民向地主交租交息。”這一政策規定的頒布有利于( )A.團結各階級共同抗戰 B.廢除封建的土地制度C.打擊國民黨反動勢力 D.壯大農村革命根據地【分析】本題考查抗日根據地的建立,識記抗日根據地的建立相關知識。【解答】A.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可知,1942年是抗日戰爭時期,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這一政策是為了團結農民階級、地主階級共同抗日,A項正確。B.廢除封建土地制度是1950年的土地改革,排除B項。C.打擊國民黨投降勢力與題干內容“地主要減少地租利息25%,同時規定農民向地主交租交息”不符,且抗日戰爭期間,國共實現了合作,排除C項。D.農村革命根據地是國共十年內戰時期,1942年是抗日戰爭時期,此時已經結束了十年內戰了,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準確解讀材料信息的能力,熟記抗日根據地的建立相關知識。19.(2024秋 巫山縣期末)揭示歷史的原因與結果的關系,以作出合理的歷史解釋,是歷史學習的目標之一。如表中,因果關系對應正確的是( )選項 原因 結果A 京漢鐵路工人罷工失敗 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B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一二 九運動的爆發C 第三次長沙會戰結束 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D 盧溝橋事變爆發 全民族抗戰開始A.A B.B C.C D.D【分析】本題考查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而不是京漢鐵路大罷工),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排除。B.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對峙走向團結抗日的序幕,而不是“一二 九運動”的爆發,排除。C.武漢會戰后(而不是第三次長沙會戰),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排除。D.根據所學可知,1937年7月7日,日軍以軍事演習中一名士兵失蹤為借口,要求進入宛平城搜查,遭到拒絕后炮轟我軍防地,中國守軍奮起抵抗,這就是“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的開始,對應正確,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記憶七七事變與全民族抗戰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20.(2024秋 舞鋼市期末)“八路軍的大捷,其估價不僅在于雙方死亡的慘重,而在于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材料評價的事件是( )A.平型關大捷 B.臺兒莊戰役C.武漢會戰 D.第三次長沙會戰【分析】本題考查平型關大捷,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即可得出答案。【解答】依據“八路軍的大捷,其估價不僅在于雙方死亡的慘重,而在于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八路軍115師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是全民族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第一個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提高中國軍民的士氣,故A項符合題意。臺兒莊戰役、武漢會戰、第三次長沙會戰都是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戰役,不是“八路軍的大捷”,排除BCD項。故選:A。【點評】記憶平型關大捷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21.(2024秋 惠東縣期末)彭德懷指出:“這次戰役大大提高了華北人民群眾敵后抗日的勝利信心,對日寇當時的誘降政策以很大打擊……此戰役也給投降派又一次打擊,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聲威。”材料中的“這次戰役”是( )A.平型關大捷 B.百團大戰C.臺兒莊戰役 D.長沙會戰【分析】考查百團大戰的影響。【解答】A.平型關大捷發生在1937年,是全民族抗戰爆發后,中國軍隊主動對日軍作戰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排除A項。B.根據材料“次戰役大大提高了華北人民群眾敵后抗日的勝利信心,對日寇當時的誘降政策以很大打擊……提高了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的聲威”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此戰役是百團大戰。為了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1940年下半年,八路軍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100多個團在華北2000多公里的路線上向日軍發動大規模攻擊,史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歷時數月,戰果輝煌,有力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威望,振奮了全國人民抗戰勝利的信心。故B項正確。C.臺兒莊戰役發生在1938年,是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振奮了中國軍民的精神,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排除C項。D.長沙會戰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排除D項。故選:B。【點評】考查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識記能力,掌握抗戰時期著名的戰役。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