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考歷史考前沖刺預測 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一.選擇題(共20小題)1.(2025 鎮平縣模擬)20世紀60年代初,大批女青年投入到我國工農業生產中,涌現出了女拖拉機手、女子勘探隊等女子工人隊伍,與“鐵人”王進喜一樣,她們被譽為“鐵姑娘”。“鐵姑娘”與“鐵人”展現的共同精神內涵是( )A.助人為樂 B.艱苦奮斗 C.平等友愛 D.開拓創新2.(2025 吳江區模擬)時代特征會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留下深刻的烙印,人們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的時代特征,例如肖文革、王解放、李援朝、馬躍進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齡從大到小的排列順序是( )A.肖文革、馬躍進、王解放、李援朝B.王解放、李援朝、馬躍進、肖文革C.馬躍進、李援朝、肖文革、王解放D.李援朝、王解放、馬躍進、肖文革3.(2025 泗洪縣一模)《念奴嬌 追思口口口》: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口口口”處最恰當的人物是( )A.王進喜 B.焦裕祿 C.鄧稼先 D.袁隆平4.(2025 姑蘇區模擬)如圖中的人物體現的共同時代精神是( )解放軍好戰士雷鋒“鐵人”王進喜A.不畏強敵、舍生忘死的獻身精神B.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勤政精神C.勇于改革、不斷進取的創新精神D.艱苦奮斗、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5.(2025春 常熟市月考)圖1和圖2的兩期封面人物,共同展現的時代風尚是( )A.勞動光榮 B.見義勇為 C.勤儉節約 D.尊老愛幼6.(2025 清新區一模)下列事件不是發生在1976年的是( )A.林彪叛逃 B.周恩來逝世C.毛澤東逝世 D.粉碎“四人幫”7.(2024 焦作一模)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為實現現代化而奮斗”的口號,在當時產生的最主要作用是( )A.人民當家作主的自豪感B.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C.各民族人民的大團結D.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的轉移8.(2024 祿豐市二模)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涌現出一大批時代楷模,如“鐵人”王進喜、“人民的好戰士”雷鋒、“黨的好干部”焦裕祿、“兩彈元勛”鄧稼先等。他們所體現的共同時代精神是( )A.愛國、進步、民主、科學B.艱苦創業、無私奉獻C.革命英雄主義、國際主義D.改革創新、開拓進取9.(2024春 肥城市期中)時間軸(如圖)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后的一段歷史。新中國成立后全面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是圖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10.(2024春 肥城市期中)中國共產黨自誕生后一百年的奮斗過程中,而對國家主要矛盾變化做出了精準的判斷。在1956年和2017年哪兩次會議上做出了國內主要矛盾變化的正確分析?( )A.中共七大 中共十七大B.中共八大 中共十八大C.中共八大 中共十九大D.中共七大 中共二十大11.(2024春 肥城市期中)在國家建設中,全國各條戰線上涌現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被譽為“鐵人”、“黨的好干部”的分別是( )A.焦裕祿 鄧稼先 B.雷鋒 焦裕祿C.王進喜 雷鋒 D.王進喜 焦裕祿12.(2024春 西青區期末)我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開始于( )A.中共八大以后B.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以后C.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D.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以后13.(2024 清水縣三模)中共八大的決議中指出:“我國的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上解決,幾千年來的階級剝削制度的歷史已經基本上結束,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在我國已經基本上建立起來了。”因此,當時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應該是( )A.繼續開展階級斗爭,徹底消滅階級剝削制度B.開展憲法的制定工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C.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D.從階級斗爭轉到經濟建設,實行改革開放14.(2024 德城區二模)“晴天一頂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紅。石油工人心向黨,滿懷深情望北京,滿懷深情望北京。要讓大草原,石油如噴泉,勇敢去實踐,哪怕流血汗”聽到這首鼓舞人心的歌曲時,你的腦海里會浮現出哪一創業英雄人物的形象( )A.王進喜 B.焦裕祿 C.雷鋒 D.鄧稼先15.(2024 廣州一模)《人民日報》社論見證了我國不同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狀況。如表所反映的信息可用于研究( )標題 內容《衛星社坐上了衛星》 河南省遂平縣衛星農業社有五畝小麥畝產兩千一百零五斤。《今年夏天大豐收說明了什么》 我國糧食要增產多少,是能夠由我國人民按照自己的需求來決定了。《全力保證鋼鐵生產》 要保證一千零七十萬噸鋼,必須具有停車讓路、首先為鋼的全局觀點。A.建國初期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B.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C.農村鄉鎮企業的良好發展勢頭D.工農業戰線的“大躍進”熱潮16.(2024 儀隴縣模擬)20世紀60年代,焦裕祿親自展開了追洪水、查風口、探流沙的調研工作;王進喜用身體攪拌泥漿,制服了井噴。這共同反映的時代精神是( )A.艱苦奮斗的奉獻精神 B.顧全大局的團結精神C.保家衛國的無畏精神 D.銳意進取的創新精神17.(2024春 安州區期中)從1956年到1966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是黨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艱辛探索的十年,雖然經歷曲折,仍然取得了無可否認的巨大成就。下列成就屬于這一時期的是( )A.第一塊國產手表在天津誕生B.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C.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D.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氫彈18.(2024春 黃山期末)2023年3月5日是全國第60個學雷鋒紀念日,學習雷鋒我們主要學習他的( )A.公而忘私,助人為樂 B.堅持真理、英勇斗爭C.善于改革,勇于創新 D.嚴謹治學、求真務實19.(2024春 宣威市期末)1956年,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大會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 )A.實施“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B.集中力量,加快完成社會主義三大改造C.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的從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D.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設社會主義20.(2024春 黃山期末)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穩步增長,接近并超過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高水平。這主要得益于( )A.計劃經濟體制的確立 B.國民經濟政策的調整C.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 D.市場經濟的顯著作用中考歷史考前沖刺預測 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20小題)1.(2025 鎮平縣模擬)20世紀60年代初,大批女青年投入到我國工農業生產中,涌現出了女拖拉機手、女子勘探隊等女子工人隊伍,與“鐵人”王進喜一樣,她們被譽為“鐵姑娘”。“鐵姑娘”與“鐵人”展現的共同精神內涵是( )A.助人為樂 B.艱苦奮斗 C.平等友愛 D.開拓創新【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社會主義建設英雄模范人物。掌握基礎知識。【解答】王進喜在大慶石油會戰中,組織全隊職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運和安裝鉆機,用“盆端桶提”的辦法運水保開鉆,打出了大慶油田的第一口油井。他常說:“寧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曾不顧腿傷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壓井噴,成為我國石油工人艱苦創業的一面旗幟,被群眾譽為“鐵人”。故“鐵姑娘”與“鐵人”展現的共同精神內涵是艱苦奮斗,B符合題意;助人為樂與雷鋒有關,排除A;平等友愛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C;開拓創新與改革開放有關,排除D。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模范人物王進喜的事跡。2.(2025 吳江區模擬)時代特征會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留下深刻的烙印,人們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的時代特征,例如肖文革、王解放、李援朝、馬躍進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齡從大到小的排列順序是( )A.肖文革、馬躍進、王解放、李援朝B.王解放、李援朝、馬躍進、肖文革C.馬躍進、李援朝、肖文革、王解放D.李援朝、王解放、馬躍進、肖文革【分析】本題考查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大躍進運動、文化大革命的知識。文化大革命發生于1966年﹣﹣1976年。【解答】王解放、李援朝、馬躍進、肖文革分別反映的事件是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大躍進、文化大革命。解放戰爭發生于1946﹣1949年;抗美援朝發生于1950年﹣﹣1953年;大躍進發生于1958年;文化大革命發生于196年﹣﹣1976年。故選:B。【點評】本題以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大躍進運動、文化大革命為背景,考查學生識記歷史知識能力。3.(2025 泗洪縣一模)《念奴嬌 追思口口口》:魂飛萬里,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口口口”處最恰當的人物是( )A.王進喜 B.焦裕祿 C.鄧稼先 D.袁隆平【分析】本題考查了社會主義建設英雄模范人物。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為改變河南蘭考的落后面貌,他帶領全縣人民生產自救。他得知自己患了癌癥后,仍頑強堅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被人民稱頌為“黨的好干部”。“他”是焦裕祿。焦裕祿在任中共河南省蘭考縣縣委書記時,蘭考縣遭受內澇、風沙、鹽堿三害,糧食產量降到歷史最低水平。他帶領全縣干部和群眾,同自然災害進行頑強斗爭,使蘭考貧困面貌大為改觀,他身患癌癥,仍然堅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人民稱頌他是“黨的好干部”,“縣委書記的好榜樣”,B是正確的選項;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點評】解答本題需明確考查的知識點是社會主義建設英雄模范人物,在此基礎上,結合分析各個說法,選出正確答案。4.(2025 姑蘇區模擬)如圖中的人物體現的共同時代精神是( )解放軍好戰士雷鋒“鐵人”王進喜A.不畏強敵、舍生忘死的獻身精神B.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勤政精神C.勇于改革、不斷進取的創新精神D.艱苦奮斗、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分析】本題考查社會主義建設英雄模范人物,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A.他們生活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不能體現不畏強敵、舍生忘死的獻身精神,排除A。B.他們不是官員,不能體現執政為民,排除B項。C.勇于改革的精神、不斷進取的創新精神,排除C項。D.根據圖示結合所學可知,雷鋒和王進喜都是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模范代表人物,他們都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所以體現的共同的時代精神是他們身上都具有艱苦創業、公而忘私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D項正確。故選:D。【點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社會主義建設英雄模范人物及其體現的精神。5.(2025春 常熟市月考)圖1和圖2的兩期封面人物,共同展現的時代風尚是( )A.勞動光榮 B.見義勇為 C.勤儉節約 D.尊老愛幼【分析】本題考查社會主義建設英雄模范人物,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圖片人物都是我國的普通勞動者,共同展現的時代風尚是勞動光榮。故A符合題意;圖片共同展現的時代風尚不是見義勇為、勤儉節約、尊老愛幼,排除BC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社會主義建設英雄模范人物,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圖片共同展現的時代風尚是勞動光榮。6.(2025 清新區一模)下列事件不是發生在1976年的是( )A.林彪叛逃 B.周恩來逝世C.毛澤東逝世 D.粉碎“四人幫”【分析】本題考查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是我國文化大革命時期。【解答】依據所學可知,1971年林彪叛逃,不是發生在1976年,故A符合題意;1976年周恩來逝世、毛澤東逝世、粉碎了“四人幫”,文革結束,故BCD不合題意。故選:A。【點評】掌握我國文化大革命時期發生的重要史實及影響。7.(2024 焦作一模)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為實現現代化而奮斗”的口號,在當時產生的最主要作用是( )A.人民當家作主的自豪感B.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C.各民族人民的大團結D.黨和國家工作重心的轉移【分析】本題考查了探索與建設成就,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開,大會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中共八大以后,中國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為了早日實現現代化,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熱情高漲,B項正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9年,新中國成立,人民當家作主,排除A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各民族人民的大團結,排除C項;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探索與建設成就,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8.(2024 祿豐市二模)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涌現出一大批時代楷模,如“鐵人”王進喜、“人民的好戰士”雷鋒、“黨的好干部”焦裕祿、“兩彈元勛”鄧稼先等。他們所體現的共同時代精神是( )A.愛國、進步、民主、科學B.艱苦創業、無私奉獻C.革命英雄主義、國際主義D.改革創新、開拓進取【分析】本題考查了王進喜、焦裕祿、雷鋒和鄧稼先。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涌現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兩彈元勛”鄧稼先;“鐵人”王進喜;“黨的好干部”焦裕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雷鋒等,他們身上都具有艱苦創業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解答】據題意要求從“鐵人”王進喜,“人民的好戰士”雷鋒,“黨的好干部”焦裕祿、“兩彈元勛”鄧稼先等人物的事跡中歸納時代特征。根據所學知識社會主義道路探索時期是我國創業的開始時期,艱苦創業、無私奉獻是當時的時代特征,選項中B符合題意;“愛國、進步、民主、科學”與五四運動有關,排除A;“革命英雄主義、國際主義”與抗美援朝有關,排除C;“改革創新、開拓進取”是改革創新精神的內涵,排除D。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模范人物王進喜、焦裕祿、雷鋒和鄧稼先的事跡及時代精神。9.(2024春 肥城市期中)時間軸(如圖)反映了新中國成立后的一段歷史。新中國成立后全面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是圖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分析】本題考查了中共八大和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根據“新中國成立后全面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召開以后,我國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一直到1966年文化爆發為止;故新中國成立后全面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是圖中的②1956——1966年,B項正確;圖①1949——1956年是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過渡時期,排除A項;圖③1953——1957年我國進行第一個五年計劃,排除C項;圖④1966——1976年是十年文化大革命時期,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0.(2024春 肥城市期中)中國共產黨自誕生后一百年的奮斗過程中,而對國家主要矛盾變化做出了精準的判斷。在1956年和2017年哪兩次會議上做出了國內主要矛盾變化的正確分析?( )A.中共七大 中共十七大B.中共八大 中共十八大C.中共八大 中共十九大D.中共七大 中共二十大【分析】本題考查了中共八大和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1956年召開的中共八大正確分析國內矛盾變化,指出國內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提出了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為社會主義建設指明了方向;2017年,中共十九大正確分析國內矛盾變化,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為下一步社會主義發展指明了方向,C項正確;中共七大召開在1945年,中共十七大召開2007年,沒有分析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排除A項;中共十八大召開在2012年,排除B項;中國二十大召開在2022年,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1.(2024春 肥城市期中)在國家建設中,全國各條戰線上涌現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被譽為“鐵人”、“黨的好干部”的分別是( )A.焦裕祿 鄧稼先 B.雷鋒 焦裕祿C.王進喜 雷鋒 D.王進喜 焦裕祿【分析】本題考查了社會主義建設英雄模范人物,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根據“在國家建設中,全國各條戰線上涌現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并結合所學知識可得出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火熱年代,全國各條戰線涌現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王進喜是中國石油工人,他艱苦創業,被譽為“鐵人”,焦裕祿任蘭考縣委書記時期致力于抗災防災建設,被譽為“黨的好干部”,D項正確;鄧稼先是“兩彈元勛”,排除A項;雷鋒被稱為解放軍的好戰士,排除BC項。故選:D。【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2.(2024春 西青區期末)我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開始于( )A.中共八大以后B.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以后C.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D.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以后【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我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開始的時間的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56年,中共八大召開,會議正確分析了當時國家的主要矛盾,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良好開端,從此,我國進入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的事件不符合題意。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與識記中共八大的相關史實。13.(2024 清水縣三模)中共八大的決議中指出:“我國的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已經基本上解決,幾千年來的階級剝削制度的歷史已經基本上結束,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在我國已經基本上建立起來了。”因此,當時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應該是( )A.繼續開展階級斗爭,徹底消滅階級剝削制度B.開展憲法的制定工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C.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D.從階級斗爭轉到經濟建設,實行改革開放【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共八大,需要考生掌握中共八大的內容。【解答】根據題意及所學知識,1956年,中國共產黨在北京召開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根據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已經在我國建立起來的新形勢,大會分析了當時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中共八大以后,中國開始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這對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黨的事業的發展有著長遠的指導意義,C項正確;“繼續開展階級斗爭,徹底消滅階級剝削制度”不是中共八大作出的決定,排除A項;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召開時,排除B項;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中共八大,考查學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4.(2024 德城區二模)“晴天一頂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紅。石油工人心向黨,滿懷深情望北京,滿懷深情望北京。要讓大草原,石油如噴泉,勇敢去實踐,哪怕流血汗”聽到這首鼓舞人心的歌曲時,你的腦海里會浮現出哪一創業英雄人物的形象( )A.王進喜 B.焦裕祿 C.雷鋒 D.鄧稼先【分析】本題考查王進喜的知識。大慶油田的建成結束了我國靠“洋油”過日子的時代。【解答】依據“石油工人”“石油如噴泉,勇敢去實踐”可知,大慶石油工人王進喜,曾不顧腿傷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壓井噴,成為我國石油工人艱苦創業的一面旗幟,被群眾譽為“鐵人”。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王進喜的榮譽稱號。15.(2024 廣州一模)《人民日報》社論見證了我國不同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狀況。如表所反映的信息可用于研究( )標題 內容《衛星社坐上了衛星》 河南省遂平縣衛星農業社有五畝小麥畝產兩千一百零五斤。《今年夏天大豐收說明了什么》 我國糧食要增產多少,是能夠由我國人民按照自己的需求來決定了。《全力保證鋼鐵生產》 要保證一千零七十萬噸鋼,必須具有停車讓路、首先為鋼的全局觀點。A.建國初期國民經濟的迅速發展B.我國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C.農村鄉鎮企業的良好發展勢頭D.工農業戰線的“大躍進”熱潮【分析】本題考查“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注意掌握相關基礎知識。1958年,黨和政府錯誤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主要標志是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解答】題干表格所反映的信息可用于研究工農業戰線的“大躍進”熱潮。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會議通過了“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由于黨和人民對于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發展階段認識不足,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缺乏經驗,又急于求成,忽視了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在總路線的指導下,1958年,黨和政府錯誤發動了“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主要標志是高指標、瞎指揮、浮夸風、“共產”風,這就使得“左”的錯誤在全國各地嚴重泛濫開來。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相關知識。16.(2024 儀隴縣模擬)20世紀60年代,焦裕祿親自展開了追洪水、查風口、探流沙的調研工作;王進喜用身體攪拌泥漿,制服了井噴。這共同反映的時代精神是( )A.艱苦奮斗的奉獻精神 B.顧全大局的團結精神C.保家衛國的無畏精神 D.銳意進取的創新精神【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模范人物的精神品質。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根據題干材料“焦裕祿親自展開了追洪水、查風口、探流沙的調研工作;王進喜用身體攪拌泥漿,制服了井噴。”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焦裕祿和王進喜的身上體現了艱苦奮斗的奉獻精神。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涌現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鐵人”王進喜;“黨的好干部”焦裕祿的楷模雷鋒等,他們身上都具有艱苦創業的精神。故A項正確;顧全大局的團結精神從王進喜和焦裕祿身上不能體現,排除B項;保家衛國的無畏精神與抗美援朝精神有關,排除B項;銳意進取的創新精神與改革開放有關,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模范人物的精神品質。17.(2024春 安州區期中)從1956年到1966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的十年,是黨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艱辛探索的十年,雖然經歷曲折,仍然取得了無可否認的巨大成就。下列成就屬于這一時期的是( )A.第一塊國產手表在天津誕生B.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C.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D.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氫彈【分析】本題考查探索與建設成就。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全面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開始后,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高昂的熱情投入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艱苦奮斗,克服了重重困難,取得了巨大成就。武漢、包頭兩大鋼鐵基地,大慶油田、勝利油田和大港油田,都是這個時期建設起來的。我國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這在世界上居于領先地位,故B符合題意;中國第一塊國產手表在天津誕生是在1955年,排除A;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是在1970年,排除C;成功爆炸了第一顆氫彈是在1967年,排除D。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探索與建設成就,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成就。18.(2024春 黃山期末)2023年3月5日是全國第60個學雷鋒紀念日,學習雷鋒我們主要學習他的( )A.公而忘私,助人為樂 B.堅持真理、英勇斗爭C.善于改革,勇于創新 D.嚴謹治學、求真務實【分析】本題考查雷鋒,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雷鋒同志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他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卻助人無數,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于1963年3月5日親筆為他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雷鋒精神”的實質和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了人民的事業無私奉獻。故A符合題意;堅持真理、英勇斗爭、善于改革,勇于創新和嚴謹治學、求真務實都不是雷鋒所體現出的精神品質,排除BC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雷鋒,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學習雷鋒我們主要學習他的公而忘私,助人為樂。19.(2024春 宣威市期末)1956年,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大會指出黨和人民的主要任務是( )A.實施“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B.集中力量,加快完成社會主義三大改造C.集中力量把我國盡快的從落后的農業國變成先進的工業國D.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設社會主義【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中共八大的內容以及意義等相關史實,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確立,我國進入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面臨著如何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新任務。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開,大會正確地分析了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國階級關系和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當前黨和人民主要的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工業化,逐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中共八大正確分析了國內主要矛盾,成為黨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過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良好開端,但中共八大提出的路線和許多正確意見未能在實踐中堅持下去。選項C符合題意;實施“一五”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不是中共八大的內容,排除A;中共八大召開時,三大改造已經完成,排除B;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設社會主義是中共八大二次會議上制定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排除D。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與識記中共八大的相關史實。20.(2024春 黃山期末)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穩步增長,接近并超過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高水平。這主要得益于( )A.計劃經濟體制的確立 B.國民經濟政策的調整C.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 D.市場經濟的顯著作用【分析】本題考查了國民經濟的調整,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根據題干“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我國的國民經濟穩步增長”和所學知識可知,為了克服經濟困難,中共中央開始調整國民經濟,提出了“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于1961年開始實施。到1965年,國民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B項正確;計劃經濟體制,是對生產、資源分配以及產品消費事先進行計劃的經濟體制,排除A項;1962到1965年,國民經濟的增長,不是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帶來的,這時期也沒有農業生產技術的提高,排除C項;20世紀60年代,我國依然實行計劃經濟,D項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B。【點評】本題考查了國民經濟的調整,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