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中考歷史考前沖刺押題預測 世界古代史一.選擇題(共20小題)1.(2025 皇姑區模擬)下列孔子與蘇格拉底的主張體現了( )孔子:核心思想是“仁”,主張以德治國。 蘇格拉底: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A.民貴君輕 B.法制傳統 C.民主政治 D.人文精神2.(2025 安陽縣一模)在古埃及,國家動亂,人們埋怨國王:“權威、知識和真理在你一邊,然而你為全國所安排的是混亂”;國家繁盛,人們頌揚國王:“威令在你的口中,認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頭可以產生正義”。這反映古埃及( )A.民眾享有充分自由 B.缺乏統一道德標準C.國王擁有專制權力 D.法律制度體系完備3.(2025 皇姑區模擬)胡夫金字塔高約146米,基底每邊長約230米,用石約230萬塊,平均每塊重2.5噸左右。做成三角形就會分散壓力,經過幾千年,依然屹立不倒。材料說明了金字塔( )A.是古埃及人的智慧結晶B.是“尼羅河的贈禮”C.體現了王權的至高無上D.是埃及法老的陵墓4.(2025 新賓縣二模)法律既是一種社會規則,也是一種行為規范,代表的是國家的意志。某同學正在整理有關古代法律的學習筆記,你認為在“☆”處應該填寫的是( )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共和國《十二銅表法》 公元529年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法典》A.《漢謨拉比法典》 B.《法學匯纂》C.《法理概要》 D.《新法典》5.(2025 碑林區二模)下列選項中,能夠體現古希臘民主政治特點的史料是( )A.《漢謨拉比法典》石柱 B.雅典公民大會遺址C.羅馬萬神廟穹頂 D.埃及金字塔6.(2025 渾南區模擬)“法典規定:‘倘自由民購買奴婢,未滿月而該奴即患癲癇,則買者得將其退還賣者而收回其所付之銀。’通過這樣的條款我們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倫社會。”據此判斷,該法典是( )A.《查士丁尼法典》 B.《十二銅表法》C.《漢謨拉比法典》 D.《拿破侖法典》7.(2025 阜陽一模)公民大會會場,雅典公民不分貧富貴賤坐在一起,他們的官職幾乎都是抽簽產生。一位雅典官員說:“我們每個人既是統治者,又是被統治者。”這一情景體現雅典( )A.民主政體不斷完善B.鼓勵貧窮公民積極參政C.主權在民的法治原則D.注重培養公民的道德素養8.(2025 阜陽一模)以下內容是九年級(1)班歷史小組的同學們為辯論賽準備的辯詞(部分)。這場辯論賽的主題應該是( )正方: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加強了東西方經貿往來。 反方:具有侵略性,給東方人民帶來巨大災難,掠奪了東方世界的無數財產。A.亞歷山大東征的影響 B.絲綢之路開辟的影響C.羅馬帝國擴張的利弊 D.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9.(2024秋 舞陽縣期末)示意圖可以將復雜的歷史比較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下圖是某同學制作的關于古代文明交流的示意圖,其中的“角色”是指( )A.雅利安人 B.斯巴達人 C.日耳曼人 D.阿拉伯人10.(2024秋 溫縣期末)12﹣14世紀,西歐許多城市在城堡外增加了新市場,之后逐漸拆除舊城墻,建造新城墻,把郊區變為城區。這反映出當時西歐( )A.近代科技的興起 B.莊園經濟繁榮C.城市工商業發展 D.農業經濟發展11.(2024秋 東海縣期末)拜占庭文明是亞歐中世紀文明中一枝獨具特色的奇葩……拜占庭文明還具有明顯的羅馬因素。在許多方面,特別是在政治法律體系及官僚統治體系方面,拜占庭幾乎全面繼承了羅馬帝國的傳統,使之成為中世紀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能證明該觀點的是( )A.《漢謨拉比法典》 B.《十二銅表法》C.《羅馬民法大全》 D.《權利法案》12.(2024秋 祁陽市期末)日本大化改新與法蘭克王國封君封臣改革相比,兩則都( )A.把土地直接分給農民 B.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C.走上封建發展道路 D.仿效中國的制度13.(2024秋 新縣期末)“開始于沙漠中的一個宗教,在短短的一個世紀內,已發展成為橫跨歐亞大陸的強大帝國,到750年,它統治了從比利牛斯山到信德,從摩洛哥到中國邊境的廣大地區。”與材料中的“帝國”描述相符的是( )A.發明并使用楔形文字 B.地中海成為其“內湖”C.溝通了東西方的文化 D.創造了“阿拉伯數字”14.(2024秋 新縣期末)對古代歐洲文明的敘述,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荷馬史詩》是了解希臘早期社會的主要文獻B.《擲鐵餅者》是希臘雕塑藝術的杰作之一C.德謨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論”D.《十二銅表法》使希臘的量刑定罪有了依據15.(2024秋 舞陽縣期末)考古學家在雅典發現了大量公元前5世紀的刻有相同姓名的陶片(如圖所示)。如果文物會“說話”,這件文物告訴我們,它( )A.制作于執政官梭倫在位時期B.見證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C.表明希臘古典文化豐富多彩D.記錄了債務奴隸的數量多少16.(2024秋 舞陽縣期末)世界大河流域的環境各不相同、文明的面貌各具特色。下列選項中,孕育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的文明區域是( )A.黃河流域 B.尼羅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 D.兩河流域17.(2024秋 舞陽縣期末)羅馬帝國是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羅馬帝國從公元前27年建立到公元395年一分為二,相距( )A.421年 B.422年 C.367年 D.368年18.(2024秋 懷寧縣期末)日本的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實行了二官八省制,經濟上實行了班田收授法,其主要是仿效了中國唐朝的哪些具體制度( )A.科舉制和租庸調制B.科舉制和均田制C.三省六部制和均田制D.九品中正制和租庸調制19.(2024秋 西雙版納期末)“我以我的信義宣誓,從現在起,我將真誠無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權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眾人一起宣誓。這一儀式反映的是( )A.君主立憲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C.三省六部制度 D.二官八省制度20.(2024秋 赫章縣期末)某同學課外閱讀時看到以下材料,他閱讀的主題最有可能是( )其一,個人自由意愿是前提; 其二,約定相互權利和義務的契約關系; 其三,世襲的封土是維系關系的基礎。A.拜占庭帝國 B.封君封臣制度C.基督教的興起 D.租地農場中考歷史考前沖刺押題預測 世界古代史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20小題)1.(2025 皇姑區模擬)下列孔子與蘇格拉底的主張體現了( )孔子:核心思想是“仁”,主張以德治國。 蘇格拉底: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A.民貴君輕 B.法制傳統 C.民主政治 D.人文精神【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孔子和蘇格拉底的主張,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解答】孔子的“仁”強調人與人之間的關愛,體現了對人的重視;蘇格拉底主張人應該“認識你自己”,關注人的內心和自我認知,二者都體現了人文精神,D正確;“民貴君輕”是孟子的思想主張,材料中孔子和蘇格拉底的主張未體現這一點,A錯誤;孔子主張以德治國,蘇格拉底的思想也未涉及法制傳統,B錯誤;孔子生活的時代中國并非民主政治,其主張也未體現民主政治;蘇格拉底雖然身處雅典民主政治環境,但“認識你自己”的主張未直接體現民主政治,C錯誤。故選:D。【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孔子和蘇格拉底的主張,考查學生提取有效信息和閱讀史料、歷史解釋能力。2.(2025 安陽縣一模)在古埃及,國家動亂,人們埋怨國王:“權威、知識和真理在你一邊,然而你為全國所安排的是混亂”;國家繁盛,人們頌揚國王:“威令在你的口中,認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頭可以產生正義”。這反映古埃及( )A.民眾享有充分自由 B.缺乏統一道德標準C.國王擁有專制權力 D.法律制度體系完備【分析】本題考查金字塔和埃及文明,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古埃及是專制國家,民眾享有充分自由說法錯誤,排除。B.題干主旨是強調國王擁有專制權力,與缺乏統一道德標準無關,排除。C.根據題干“威令在你的口中,認知在你的心中,而你的舌頭可以產生正義”等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反映的是古埃及法老是神的化身,擁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其威令是人們的認知,這說明古埃及實行專制統治,國王擁有專制權力,符合題意。D.題干主旨是強調國王擁有專制權力,與法律制度體系完備無關,排除。故選:C。【點評】記憶金字塔和埃及文明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3.(2025 皇姑區模擬)胡夫金字塔高約146米,基底每邊長約230米,用石約230萬塊,平均每塊重2.5噸左右。做成三角形就會分散壓力,經過幾千年,依然屹立不倒。材料說明了金字塔( )A.是古埃及人的智慧結晶B.是“尼羅河的贈禮”C.體現了王權的至高無上D.是埃及法老的陵墓【分析】本題考查金字塔和埃及文明,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題干“胡夫金字塔高約146米,基底每邊長約230米,用石約230萬塊,平均每塊重2.5噸左右。做成三角形就會分散壓力,經過幾千年,依然屹立不倒”說明金字塔氣勢恢宏,設計科學、精巧,是是古埃及人的智慧結晶,符合題意。B.尼羅河的定期泛濫非常有利于農業生產,因此,古埃及被認為是“尼羅河的贈禮”,排除。C.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國王的無限權力,但題干材料呈現的是金字塔的設計科學、精巧,排除。D.題干材料呈現的是金字塔的設計科學、精巧,未體現金字塔的用途,排除。故選:A。【點評】記憶金字塔和埃及文明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4.(2025 新賓縣二模)法律既是一種社會規則,也是一種行為規范,代表的是國家的意志。某同學正在整理有關古代法律的學習筆記,你認為在“☆”處應該填寫的是( )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王國☆公元前450年左右羅馬共和國《十二銅表法》 公元529年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法典》A.《漢謨拉比法典》 B.《法學匯纂》C.《法理概要》 D.《新法典》【分析】本題考查《漢謨拉比法典》和古巴比倫文明,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據題干“古巴比倫”和所學知識可知,《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頒布的一套法律匯編,符合題意。B.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后,把歷代羅馬法學家有關法律問題的論文和著作匯編為《法學匯纂》,與古巴比倫王國不符,排除。C.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后,編成指導學習法律文獻的《法理概要》,與古巴比倫王國不符,排除。D.查士丁尼繼任為東羅馬帝國皇帝后命人將自己執政時期的法令編輯為《新法典》,排除。故選:A。【點評】記憶《漢謨拉比法典》和古巴比倫文明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5.(2025 碑林區二模)下列選項中,能夠體現古希臘民主政治特點的史料是( )A.《漢謨拉比法典》石柱 B.雅典公民大會遺址C.羅馬萬神廟穹頂 D.埃及金字塔【分析】本題考查雅典民主政治,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在位時制定的法典,與古希臘民主政治無關,排除。B.公民大會是雅典最高權力機構,成年男性公民都可以參加公民大會,擁有參政議政的權力,符合題意。C.羅馬萬神廟是古羅馬代表性建筑,與古希臘民主政治無關,排除。D.埃及金字塔是法老的墳墓,與古希臘民主政治無關,排除。故選:B。【點評】記憶雅典民主政治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6.(2025 渾南區模擬)“法典規定:‘倘自由民購買奴婢,未滿月而該奴即患癲癇,則買者得將其退還賣者而收回其所付之銀。’通過這樣的條款我們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倫社會。”據此判斷,該法典是( )A.《查士丁尼法典》 B.《十二銅表法》C.《漢謨拉比法典》 D.《拿破侖法典》【分析】本題考查《漢謨拉比法典》和古巴比倫文明,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統治時期制定的法典,與古巴比倫王國無關,排除。B.《十二銅表法》是古羅馬第一部成文法,與古巴比倫王國無關,排除。C.《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王國國王漢謨拉比在位時制定的法典,通過該法典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倫社會,符合題意。D.《拿破侖法典》是法國拿破侖統治時期制定的法典,與古巴比倫王國無關,排除。故選:C。【點評】記憶《漢謨拉比法典》和古巴比倫文明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7.(2025 阜陽一模)公民大會會場,雅典公民不分貧富貴賤坐在一起,他們的官職幾乎都是抽簽產生。一位雅典官員說:“我們每個人既是統治者,又是被統治者。”這一情景體現雅典( )A.民主政體不斷完善B.鼓勵貧窮公民積極參政C.主權在民的法治原則D.注重培養公民的道德素養【分析】本題考查了雅典民主政治,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材料中的雅典公民抽簽選舉官員,這體現了雅典主權在民的法治原則,C項正確;材料只涉及其實行民主政體,不能看出民主政體完善,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公民不分貧富貴賤參政,并不特別鼓勵貧窮公民積極參政,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雅典實行民主政治,不涉及公民的道德素養,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8.(2025 阜陽一模)以下內容是九年級(1)班歷史小組的同學們為辯論賽準備的辯詞(部分)。這場辯論賽的主題應該是( )正方: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加強了東西方經貿往來。 反方:具有侵略性,給東方人民帶來巨大災難,掠奪了東方世界的無數財產。A.亞歷山大東征的影響 B.絲綢之路開辟的影響C.羅馬帝國擴張的利弊 D.文藝復興運動的影響【分析】本題考查了亞歷山大帝國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亞歷山大東征具有侵略性質,給東方人民帶來巨大災難,掠奪了東方世界的無數財富。但是,東征和帝國的建立也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大量工商業者隨軍隊流動,加強了東西方之間的經濟聯系和貿易往來,A項正確;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但未帶來災難,排除B項;羅馬帝國擴張與“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大交匯”不符,排除C項;文藝復興運動解放人們的思想,但未帶來災難,排除D項。故選:A。【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9.(2024秋 舞陽縣期末)示意圖可以將復雜的歷史比較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下圖是某同學制作的關于古代文明交流的示意圖,其中的“角色”是指( )A.雅利安人 B.斯巴達人 C.日耳曼人 D.阿拉伯人【分析】本題考查阿拉伯數字的發展和傳播,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根據題干可知,改造印度人從0—9的計數法,形成阿拉伯數字并傳到歐洲的是阿拉伯人,通過絲綢之路把中國的造紙術、火藥和指南針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傳到歐洲的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交流的角色,故D項符合題意。雅利安人、斯巴達人和日耳曼人均與上述史實無關,排除ABC項。故選:D。【點評】記憶《漢謨拉比法典》和古巴比倫文明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10.(2024秋 溫縣期末)12﹣14世紀,西歐許多城市在城堡外增加了新市場,之后逐漸拆除舊城墻,建造新城墻,把郊區變為城區。這反映出當時西歐( )A.近代科技的興起 B.莊園經濟繁榮C.城市工商業發展 D.農業經濟發展【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西歐城市工商業的發展,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解答】A.近代科技興起于14世紀,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B.莊園經濟繁榮于9世紀,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C.根據材料“12﹣14世紀,西歐許多城市在城堡外增加了新市場,之后逐漸拆除舊城墻,建造新城墻,把郊區變為城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2﹣14世紀,西歐城市工商業發展,人口增加,城市規模擴大,符合題意。D.材料體現的是城市的發展,與農業經濟無關,排除。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西歐城市工商業的發展,要求具備閱讀、理解材料信息和知識的遷移、運用的能力。11.(2024秋 東海縣期末)拜占庭文明是亞歐中世紀文明中一枝獨具特色的奇葩……拜占庭文明還具有明顯的羅馬因素。在許多方面,特別是在政治法律體系及官僚統治體系方面,拜占庭幾乎全面繼承了羅馬帝國的傳統,使之成為中世紀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能證明該觀點的是( )A.《漢謨拉比法典》 B.《十二銅表法》C.《羅馬民法大全》 D.《權利法案》【分析】本題考查了羅馬法,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拜占庭帝國在查士丁尼統治時期,繼承了羅馬帝國的政治和法律傳統,編纂了法律文獻《羅馬民法大全》,《羅馬民法大全》仍然承認奴隸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隸的地位。《羅馬民法大全》還對財產、買賣、債務、契約關系等作出明確規定,奠定了歐洲民法的基礎。C項正確;《漢謨拉比法典》是古巴比倫王國的法律文獻,排除A項;《十二銅表法》是羅馬共和國時期頒布的成文法,排除B項;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逐漸形成了君主立憲制,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2.(2024秋 祁陽市期末)日本大化改新與法蘭克王國封君封臣改革相比,兩則都( )A.把土地直接分給農民 B.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C.走上封建發展道路 D.仿效中國的制度【分析】本題考查了日本大化改新、封君封臣制度,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根據材料“日本大化改新與法蘭克王國封君封臣改革相比,兩則都”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8世紀前期,法蘭克王國對土地分封形式進行改革,通過這次改革,以土地封賜為紐帶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歐逐漸確立,兩個改革都使本國走上封建發展道路,C項正確;法蘭克王國改革并沒涉及公民的土地問題,排除A項;日本通過大化改新建立了中央集權的體制,法蘭克王國沒有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排除B項;法蘭克王國沒有仿效中國的制度,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3.(2024秋 新縣期末)“開始于沙漠中的一個宗教,在短短的一個世紀內,已發展成為橫跨歐亞大陸的強大帝國,到750年,它統治了從比利牛斯山到信德,從摩洛哥到中國邊境的廣大地區。”與材料中的“帝國”描述相符的是( )A.發明并使用楔形文字 B.地中海成為其“內湖”C.溝通了東西方的文化 D.創造了“阿拉伯數字”【分析】本題考查伊斯蘭教的創立和阿拉伯國家的建立,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發明并使用楔形文字,排除。B.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湖”,排除。C.根據材料“開始于沙漠中的一個宗教,在短短的一個世紀內,已發展成為橫跨歐亞大陸的強大帝國,到750年,它統治了從比利牛斯山到信德,從摩洛哥到中國邊境的廣大地區”并結合所學可知,公元8世紀中期與中國接壤的橫跨歐亞非大陸的強大帝國是誕生于阿拉伯半島上的阿拉伯帝國,是東西方文化的橋梁,溝通了東西方文化,符合題意。D.古印度創造了“阿拉伯數字”,排除。故選:C。【點評】記憶伊斯蘭教的創立和阿拉伯國家的建立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14.(2024秋 新縣期末)對古代歐洲文明的敘述,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荷馬史詩》是了解希臘早期社會的主要文獻B.《擲鐵餅者》是希臘雕塑藝術的杰作之一C.德謨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論”D.《十二銅表法》使希臘的量刑定罪有了依據【分析】本題考查《十二銅表法》,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荷馬史詩》是寶貴的文學遺產,也是了解早期希臘社會的主要文獻,說法正確,排除。B.《擲鐵餅者》是希臘雕塑藝術中的杰作之一,古希臘雕塑以人為中心,人物雕塑藝術達到了一種完美境界,說法正確,排除。C.德謨克利特提出了“原子論”,認為宇宙萬物是由微小的“原子”組成的,說法正確,排除。D.根據所學可知,《十二銅表法》是羅馬頒布的成文法,使羅馬的量刑定罪有了依據,說法不正確,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記憶《十二銅表法》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15.(2024秋 舞陽縣期末)考古學家在雅典發現了大量公元前5世紀的刻有相同姓名的陶片(如圖所示)。如果文物會“說話”,這件文物告訴我們,它( )A.制作于執政官梭倫在位時期B.見證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C.表明希臘古典文化豐富多彩D.記錄了債務奴隸的數量多少【分析】本題考查雅典民主政治,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執政官梭倫在位時期尚未出現“陶片放逐法”,排除。B.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公元前594年當選執政官的梭倫進行改革,設立四百人議事會;公元前509年政治家克里斯提尼進行改革,創立了“陶片放逐法”;公元前5世紀中后期伯里克利主政時期,雅典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高峰,材料的文物見證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發展,符合題意。C.材料反映的是希臘雅典的民主政治,不能說明希臘古典文化豐富多彩,排除。D.材料信息沒有涉及記錄了債務奴隸的數量多少,排除。故選:B。【點評】記憶雅典民主政治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16.(2024秋 舞陽縣期末)世界大河流域的環境各不相同、文明的面貌各具特色。下列選項中,孕育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的文明區域是( )A.黃河流域 B.尼羅河流域C.印度河流域 D.兩河流域【分析】本題考查《漢謨拉比法典》和古巴比倫文明,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黃河流域主要孕育了華夏文明,以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儒家文化等為主要成就,并未孕育出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B.尼羅河流域主要孕育了古埃及文明,以金字塔、象形文字等為主要成就,并未孕育出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C.印度河流域主要孕育了古印度文明,以種姓制度、佛教等為主要特征,與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無直接關聯,排除。D.據題干“孕育了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和所學知識可知,兩河流域,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是古巴比倫文明的發源地,古巴比倫王國時期,漢謨拉比制定了《漢謨拉比法典》,這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成文法典,符合題意。故選:D。【點評】記憶《漢謨拉比法典》和古巴比倫文明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17.(2024秋 舞陽縣期末)羅馬帝國是以地中海為中心,跨越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羅馬帝國從公元前27年建立到公元395年一分為二,相距( )A.421年 B.422年 C.367年 D.368年【分析】本題考查羅馬帝國的建立,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據所學可知,求公元前到公元后相差的年數,需要將公元前的年數加上公元后的年數后減去1。 這一計算方法基于公元紀年的特殊性質,即公元紀年中不存在公元0年。故相距=(27+395﹣1)=421年,符合題意。B、C、D項計算結果不符合題意,排除BCD項。故選:A。【點評】記憶羅馬帝國的建立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18.(2024秋 懷寧縣期末)日本的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實行了二官八省制,經濟上實行了班田收授法,其主要是仿效了中國唐朝的哪些具體制度( )A.科舉制和租庸調制B.科舉制和均田制C.三省六部制和均田制D.九品中正制和租庸調制【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日本大化改新,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日本仿效中國唐朝的制度,實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日本的大化改新在政治上實行了二官八省制是模仿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日本大化改新經濟上實行的班田收授法是模仿唐朝的均田制,故C符合題意;科舉制度和九品中正制是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與題意不符,排除ABD。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大化改新。19.(2024秋 西雙版納期末)“我以我的信義宣誓,從現在起,我將真誠無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權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眾人一起宣誓。這一儀式反映的是( )A.君主立憲制度 B.封君封臣制度C.三省六部制度 D.二官八省制度【分析】本題考查封君與封臣,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君主立憲制是光榮革命后英國建立的政治制度,是資產階級代議制的表現形式之一,排除。B.根據題干信息“‘我以我的信義宣誓,從現在起,我將真誠無欺地效忠于伯爵。’伯爵手持權杖,向所有向他宣誓效忠和致敬的人授予封地,然后眾人一起宣誓”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與封君封臣制度相關。8世紀前期,法蘭克王國查理 馬特對土地的分封形式進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是將土地無償地賞賜給貴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須提供兵役服務,這樣,賜地的人成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則為封臣,封臣必須效忠于封君、封君則須保護封臣的觀念日益流行開來,11世紀時,這種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歐已經普遍存在,符合題意。C.三省六部制是我國隋唐時期的政治制度,排除。D.二官八省制是日本律令之下的中央官制,是在日本大化改新時,效仿中國隋唐時期的三省六部制而建立起來的中央官職,排除。故選:B。【點評】記憶封君與封臣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20.(2024秋 赫章縣期末)某同學課外閱讀時看到以下材料,他閱讀的主題最有可能是( )其一,個人自由意愿是前提; 其二,約定相互權利和義務的契約關系; 其三,世襲的封土是維系關系的基礎。A.拜占庭帝國 B.封君封臣制度C.基督教的興起 D.租地農場【分析】本題考查封君與封臣,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拜占庭帝國,是歐洲歷史上最悠久的君主制國家,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B.根據題干“世襲的封土是維系關系的基礎、約定相互權利和義務的契約關系”和所學知識可知,題干反映的是西歐的封君封臣制度。8世紀前期,法蘭克王國對土地的分封形式進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樣無償地賞賜,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須提供兵役服務。這樣,賜地的人成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則成為封臣,封臣必須效忠于封君,封君則須保護封臣的觀念日益流行開來。11世紀時,這種以土地的封賜為紐帶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歐已經普遍存在,符合題意。C.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其興起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D.一些富裕農民通過承租、購買領主的土地,或者轉租、購買其他佃戶的地產等方式將土地集中起來,建立租地農場,排除。故選:B。【點評】記憶封君與封臣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